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湖北师招聘考试大纲(新增语文教案写作内容)4.22

2017湖北师招聘考试大纲(新增语文教案写作内容)4.22

2017湖北师招聘考试大纲(新增语文教案写作内容)4.22
2017湖北师招聘考试大纲(新增语文教案写作内容)4.22

2017年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新增语文教案写作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产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

西。能。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的观点,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中国。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到17世纪)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

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

对科学的分类中,他将“讲述与传授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3,可惜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著作,被誉为第一步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5,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6,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现代教育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成为一种最广泛、最平凡的社会现象。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没有哪一种学科像教育学这样,对其他学科有如此广泛的容纳性和相关度。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教育学是一个学科群,学科群内部的教育理论类型多样。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三)教师与教育学

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第二,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问题;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教师的教育学素养与他对教育学的学习密切相关。教师学习教育学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结合起来;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即身心两方面发展。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共同构成人的发展的统一体。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观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迟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潜质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代表人物:高尔登,霍尔,董仲舒。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老的发展完全受外界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论确信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着决定的作用。代表人物:洛克,华生。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变化。

完整的教育目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培养具有何种功能的社会成员,是对表现于教育结果之中的人的社会功能的规定;二是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如生理、心理的健全发展,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任何教育活动都要以教育目的为总的目标方向,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二,调控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它不仅从整体上指引教育活动的方向,而且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起着支配、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第三,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总之,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之前要从教育目的出发来计划和组织工作;在教育过程中

要紧紧围绕如何实现教育目的来不断调控教育进程;在教育过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要根据教育目的来评价教育效果。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认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是真善美的原型,应该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卢梭是个人本位论者中最激进的一个。其他代表:帕克,马斯洛,罗杰斯。

人格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相比,更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代表人物: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

文化本位论,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

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以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代表人物:斯宾塞和杜威。

伦理本位论,介于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教育目的观,但更偏向社会本位论这边,注重的是社会伦理方面。代表人物:康德和赫尔巴特。

社会本位论,主张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代表人物:柏拉图,涂

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

2,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个体的发展要收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第二,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第三,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

(三)我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精神实质:第一,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第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五,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注意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一,体育。它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

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第二,智育。它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第三,德育。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第四,美育。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第五,劳动技术教育。它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行测劳动观点的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提出背景与特征

第一,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第二,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第三,对教育认识的深化。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

其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这种教育观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获得发展,教育

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即这种教育只着眼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和主体的人被忽视。

3,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五、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

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影响因素:第一,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第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第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第四,民族文化传统。特征:第一,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第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四,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第五,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欧美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西欧双轨制;第二,美国单轨制;第三,前苏联型学制。

2,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现代学制建立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3,我国教育体质改革的主要内容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6)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9)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10)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11)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12)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完善中等搞高等学校的考试招生制度。

(三)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三个基本特性: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四)终身教育

1,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

2,终身教育的特性

1)民主性 2)形式多样性 3)连贯性 4)自主性

六、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

第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从教育学意义上看,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儿时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第二,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从入学到中学毕业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成型的时期。

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最初的个体更多地体现了自然属性,还是一个自然人,它只有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一过程,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

第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2,学生的地位

首先,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其次,青少年儿童享有合法权利,包括生存权、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3,当代学生的特点

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3)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6)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儿童的积极与不良影响同时增多。

7)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

8)自我意识较强,价值观念呈多样化。

(二)教师

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社会成员。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发生高度分化之后的产物。

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

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角色

1)教师的社会角色:1,父母的替代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的楷模 4,集体的领导 5,“法官与裁判”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2)教师角色的更新转换:1,学习的促进者 2,学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 3,终身学习者 4,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既不同于物质生产劳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生产劳动。

第一,劳动对象的能动性,生产劳动的对象是物;而教师劳动对象是人,是学生,是发展变化的,并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二,劳动方式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劳动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第三,劳动手段的创造性。教师劳动不是生产某种物质产品,而是“生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不能像生产物质那样千篇一律。第四,劳动效果的隐含性。其他劳动的效果往往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教师劳动效果则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

第五,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教师劳动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并没有严格的时空限制。

第六,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3,教师的职业素养

1)专门知识素养 2)专业才能素养 3)专业精神素养

4,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师专业。发展”;另一种是“教师。专业发展”。前一种理解指教师作为一门专业,由“非专业”演变成“专业”的历史过程,一般称为教师的专业化;后一种是非专业人员转化为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

培训 4)自我教育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第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显示其独立性、自主性、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工作的价值。第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投射出学校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情况、管理水平等。

2,师生关系的构成

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工作关系 3,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关系

3,师生关系模式

1)专制型 2)民主型 3)放任型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第二,良好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第三,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校外活动相对于学校教育活动来书,目的不很具体,但这种教育活动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

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教育途径概述

所谓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教育途径主要形式:教学,思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

(二)学校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特点:第一,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教育者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受教育者可以自愿地组织、选择和参加。第二,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课外活动规模大小,时间长短,活动内容都可以灵活选择。第三,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第四,过程上的实践性。受教育者有直接动手实践的机会。

课外活动的意义:1)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2)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3)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审美和劳动能力。4)课外活动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5)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培养,并防止受教育者走上盲目或极端。6)课外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7)课外活动是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间的一种有效方式。8)课外活动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

2,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5)社会公益活动

3,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4,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第二,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第三,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校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世纪,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突出学生主体、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强调活动综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等三条线索进行。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变化而变化。

4)生成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成长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同步进行的。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4)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内容。其中指定领域包括: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第一,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第二,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科技开发课程内容。第三,综合、延伸和重组学科知识开发课程内容。

2017年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A 、1978 B 、1979 C 、1980 D 、1981 2 .人际关系因素属于发展学生的范围【】 A 、心理健康 B 、身体健康 C 、社会适应 D 、智力发展 3 .1965 年,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提出了的概念。【】 A 、终身体育 B 、终身教育 C 、学校体育 D 、学校教育 4 .以下某项不是学科本位体育课程的评价特点。【】 A 、严格的评价标准 B 、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C 、注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价 D 、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 5 .以下某项不是学生本位体育课程评价的特点。【】 A 、关注学生学习进步幅度 B 、采用多快、多变、多远的绝对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成绩 C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D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6 .在具体实施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有三种策略,其中认为学校是体育课程改革最适当的策略。【】 A 、从上至下的策略 B 、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C 、从下至上的策略 D 、从整体到局部的策略

7 .在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是控制体育课程改革过程的重要阶段。【】 A 、起始阶段 B 、实施阶段 C 、维持阶段 D 、评价阶段 8 .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A 、体育与健康课 B 、课外体育活动 C 、课外运动训练 D 、体育竞赛 9 .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潜在性、【】 A 、合理性 B 、灵活性 C 、多质性 D 、隐蔽性 10 .有组织、有管理、有专人指导、有经费支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活动效果好、并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 A 、小团体活动 B 、班级活动 C 、小组活动 D 、俱乐部活动 11 .属于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A 、人体心理变化规律 B 、感知觉规律 C 、人体适应性规律 D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12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A 、可靠有效 B 、相互竞争 C 、相互适应 D 、相互帮助 13 .体育学习的最主要内容是。【】 A 、健康知识 B 、运动经验 C 、运动知识 D 、身体练习 14 .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方面。【】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 雪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以提高朗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课文的能力,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养成。【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语言中的寓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 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感知全文。 ②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语言,理解本文关键性语句的寓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②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 这一首《塞北的雪》曾经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听来仍然分外动人,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那雪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美文的源泉。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意的文字,十七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的人是( ) A.卢梭 B.洛克 C.培根 D.冯特 【答案】D 【郭帅解析】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2.位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称为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的是( ) A.大脑两半球 B.脊髓 C.脑垂体 D.小脑 【答案】A 【郭帅解析】略。 3.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自然科学中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称为( )(易混)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原理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答案】C 【郭帅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4.当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是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称放( )(常考) A.练习曲线 B.高原现象 C.学习曲线 D.遗忘 【答案】B 【郭帅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5.人们看电影,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们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活动的景物。这运用的心理学原理是( ) A.感觉后像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 【答案】A 【郭帅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很显著,又称视觉后像。正是由于视觉后像的存在,人们才能把一幅幅不连贯的画面,看成连贯的动作、景物。

2017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7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0.8分,共40分)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论断属于() A、生物起源论 B、心里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宇宙爆炸论 2、将劳动的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从() A、作用的方向分 B、作用的呈现形式分 C、作用的大小分 D、作用的对象分 3、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染于苍则苍,然与黄泽黄,所入者边,起色亦变”。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明() A、遗传因素影响个人发展 B、环境因素影响个人发展 C、学校教育影响个人发展 D、家庭地位影响个人发展 4、第一次总结性提出并论证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卢梭》 5、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 A、弗兰西斯.培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6、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当受教育者意识到教育目的对自身未来成长的要求时,才能把它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地按照教育目的要求发展和提高自己。教育目的具有() A、导向功能 B、选择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7、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 D、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8、()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9、我国古代的学制发端于() A、西汉 B、东晋 C、东汉 D、西周 10、“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1、我国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将教师专业化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是() A、1986年 B、1993年 C、2000年 D、2001年 12、学生尊重老师,尊重教师劳动,是教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从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坚定现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发奋搞好教育工作,更好、更多的培养人才;学生在教师的爱护中,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待,学生以师爱为动力,奋发向上,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和期望,这说明师生关系具有() A、教育功能 B、激励功能 C、调节功能 D、社会功能 13、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借助一定的教材在师生共同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包括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 A、运用知识 B、掌握知识 C、评价知识 D、管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二、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三. 教学安排:2课时 三、四. 教学过程: 四、第一课时 五、一. 导入 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六、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七、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八、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九、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十、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十一、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十二、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十三、(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十四、(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十五、2. 明确: 十六、(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十七、(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

2017年辽宁省辽阳市特岗教师招聘考真题试卷(附答案)

2017 年辽宁省辽阳市特岗教师招聘考真题试卷 (本套试卷共200 小题,目前已收录11 小题) 教育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3 小题,每小题1 分,共53 分) 1.学生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A.思维水平差异 B.知识基础差异 C.智力水平差异 D.兴趣差异 【答案】A 【解析】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故A 项正确。 2.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A.行为科学

B.教育哲学 C.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 【答案】C 【解析】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3.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A.主要 B.主体 C.中心 D.主导 【答案】D 【解析】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里有两层含义:(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4.皮亚杰研究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心理发展的()因素。(局错) A.决定

B.核心 C.关键 D.主要 【答案】A 【解析】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调节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及社会性经验对个体发展的作用,通过从一个平衡状态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的动态的平衡来实现儿童心理活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5.证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实验是() A.水下击靶实验 B.三山实验 C.小鸡觅食实验 D.视崖实验 【答案】B 【解析】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证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具有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性指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6.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6~12 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常考) A.培养自我同一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1 社戏 知识与技能 体会江南水乡的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重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难点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课文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童年是自由的天堂,人们成年后回忆起往事,总是对它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怀念童年时代的小说——《社戏》,体会一下这位伟大的斗士对童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本文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本文一共写了八件事,分别是: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去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⑦偷豆;⑧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是:③④⑤⑥⑦;略写的是:①②⑧。 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演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内容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5.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文中围绕中心事件又写了哪些事情?请写出每件事的主题词。 赵庄看戏。又写了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 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中“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这些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2.“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乐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却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浓浓的乐趣。 3.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什么作用?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然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4.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看社戏前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提出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都识水性。还用写包票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这才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性格,又使文章跌宕起伏。 5.“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这些误认表现了什么?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二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 6.齐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

最新精品2017年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

2017年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学习创作版画,首先得学会。从中去了解认识版画,这是版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匜、盘、椭、缶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氏墓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嵩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 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之 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殉葬的和驼、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简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作为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师,必须掌握一些,然后找到学生的,带领他们迈进“设 计”世界的大门。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朱耷、原济、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 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掌握(),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独立地鉴赏美术作 品。 A.美术基本脉络 B.风格、流派 C.美术鉴赏方法 D.重要的美术家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对()的了解,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得人文知识和审美享受。 A.风格流派 B.美术家和作品 C.美术家 D.美术作品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2017年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1.简述: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任务(6分) 2.简述人本主义的基本观念(6分) 3.看图说明:给了一幅图(U型图),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8分) 4.论述题: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10分) 5.分析题: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提出改进策略。(10分)漫画内容为:一小学生被各种作业压倒了 2017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简答题 1、元认知的概念理解题。 2、新课改对教师专业有哪些要求与挑战? 3、三维目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4、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基本观点。 5、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二、论述题 小刚“想得美”课程表 1、这个课程表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什么问题与现象?(6分) 2、如果评价小刚“想得美”课程表的做法。(8分) 3、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人才观”的认识。(分)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2.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A.高原现象B.遗忘现象 C.舌尖现象D.回忆现象 3.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的具体表现。 A.情感B.意志 C.性格D.想象 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 A.头脑风暴法B.发展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5.教师成长成熟最主要的标志是是否关注() A.教师B.生存 C.学生D.教材 6.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 A.组织者B.管理者 C.研究者D.示范者 8.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 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B.变化 C.成熟D.死亡 10.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 A.自知智力B.空间智力 C.逻辑数学智力D.身体运动智力 11.国家实行()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法律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C.教师选举 D.教师推荐 1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行路难 一、导入新课:诗化诗仙形象 人生多歧路,当我们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时,您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呢? 同学们,我们一起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那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文人在《行路难》的心境。 作者介绍: 1、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诗歌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二、读准音 1、齐读课文,勾画两个通假字,两个多音字 勾画两个字。“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再勾画两个多音字:塞、行 再画两个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济”,渡过。“箸”,筷子。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三、读节奏,读出作者情感 (学生齐读课文)

1、读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强烈的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情感,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合作探究:结合文章注释,读文意(5分钟) 1、小组合作翻译,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翻译,向大家展示。 (再次读课文,读出气势,读出作者的情感)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四、赏析学习 师: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 生(齐):行路难。(乐府古诗、回忆乐府知识)重在一个难字 1、解释难(困难,艰难。。。。。。。) 2、师: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难”在何处?困难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心情,性格)因为------”来说话(展开讨论) 生1: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1、师:是啊,对于“嗜酒见天真”,“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面对如此盛宴,本应豪饮,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对李白当时忧愁和迷惘的细腻刻画,

2017年辽宁教师招聘之“教师职业道德”精选试题(十一)

2017年辽宁教师招聘之“教师职业道德”精选试题 (十一) 2017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1.全面了解幼儿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相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公正、客观地对待幼儿,不以幼儿家庭条件、外貌特征、聪明等条件评价幼儿。这反映了教师的哪项道德规范( ) ? A.为人师表,文明廉洁 B.终身学习,提升能力 C.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D.关爱幼儿、家园共育 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的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求知欲 B.学生评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 C.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及其他社会成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作出评价的方法 D.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任务、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顺利进行、取得教师道德评价良好效果的基本因素 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颁布的时间是( ) A.1998年 B.1986年 C.2006年 D.2009年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选聘班主任需要考查的条件的是( ) A.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B.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C.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D.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过硬 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C.热爱教育事业 D.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材料分析题 星期一,梁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周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梁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问题: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两位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参考答案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内心的信念。故A项表述错误。学生评价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评价,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这是由教师与学生的特殊关系所决定酌。故B项正确。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故C项表述错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任务、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顺利进行、取得教师道德评价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故D项表述错误。 3.【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是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1)对班主任自身: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2)对待学生及他人: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3)对班主任工作: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能力。 5.【答案】A。 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是教师和家长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2017年辽宁教师招聘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2017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2017年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小学英语科目)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小学英语科目] 第一部分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Ⅰ.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C.1996年9月1日D.1997年8月1日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C.总理签署D.地方政府 ( ) 3.“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C.《教育法》D.《教师资格条例》 ( ) 4.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C.民主原则D.自觉原则 ( ) 5.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三年B.三至五年 C.两年D.六年 Ⅱ.认真读下面五个句子,正确的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 ) 6.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不需要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 ) 7.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 ) 8.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变化需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 ( ) 9.绝对评价是指按照正态分布率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 ( ) 10.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包括知识目标、经验目标、情感目标。

第二部分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Ⅰ.V 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5%Directions: There are 15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e following.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 ) 1.Though he is seventy years old, he takes exercise every day. A.Past B.above C.On D.over ( ) 2.—Which would you like, Madam, tea or coffee? —, thanks.I'd like a glass of water, please. A.Either B.Both C.Neither D.OK ( ) 3.—How soon will you finish the building? —. A.In two months B.Two months C.About two months D.After two months ( ) 4.They did their father told them. A.Like B.as C.About D.with ( ) 5.One of the boys is , all the other boys are . A.English; China B.an English; Chinese C.England; China D.English; Chinese ( ) 6.Either you or he the team. A.is in B.are on C.is on D.are in ( ) 7.He was made thirteen hours a day by his boss. A.to work B.work C.is on D.are in ( ) 8.Mrs.Hu asked Liu Fang and to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meeting.A.I B.my C.Me D.mine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一)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芰Α*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二)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2.比较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三)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多媒体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2017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发展任务,要求() A.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 B.农村学校全面实施寄宿制管理 C.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 D.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两小时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 A.稳定发展 B.持续发展 C.差异发展 D.均衡发展 3.一位教师未经学生同意将学生的作文收入自己编著出版的作文辅导书。这种做法侵害了学生的() A.著作权 B.财产权 C.教育权 D.发展权 4.下列对教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5.孟子说:“人性本善良,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句话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 6.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国家意识形态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7.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的预测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这说明() A.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8.根据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D.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9.教师利用美好的事物,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奖励与惩罚法 10.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社会本位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人本主义课程论 11.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培养价值观念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陶冶法 12.某同学主动板演解题,可是解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他勇气可嘉。该老师运用的是()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教师劳动特点的()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迟滞性 14.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回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学说 C.劳动价值学说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6.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实现,所产生的结果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替代学生学习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课堂纪律的强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