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的关系分析

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的关系分析

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的关系分析
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的关系分析

2019年3月A第6卷/第7期Mar. A. 2019 V ol.6, No.7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121 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

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的关系分析

阿曼姑力·麦麦提

(新疆喀什巴楚县人民医院产科,新疆喀什 843800)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和胎膜早破与B族链球菌感染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7月之间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4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B族链球菌检测结果分成两组,即非感染B族链球菌的对照组(n=99)和感染B族链球菌的实验组(n=49)。分析患者的耐药性以及与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和胎膜早破的关系。结果?148例产妇中,带菌率为33.11%。其中超过35岁孕妇71.43%,低于35岁孕妇28.57%,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率为14.29%、胎膜早破率为34.69%,对照组为4.04%、11.1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产妇对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以及头孢呋辛敏感率为100.00%。结论?孕妇若感染B族链球菌,极易增加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和胎膜早破的发生,因此当孕妇确诊后需通过药敏实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B族链球菌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围生期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7.121.02

常定植于机体下生殖道以及胃肠道中的革兰阳性链球菌之一为B族链球菌,还会在新生儿上呼吸道内定植。相关研究显示,女性在妊娠期间感染B族链球菌的发生率在10%至30%左右[1]。大部分实验均证实,该病菌是围生期常见的一种致病菌,极易诱发早产、孕产妇败血症、产褥感染、羊膜绒毛膜炎、泌尿系统感染等[2]。而孕妇感染后还会增加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如肺炎、宫腔感染、新生儿胎膜早破等,严重威胁孕产妇和新生儿身心健康、生命安全。而本次将2017年10月~2018年7月之间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4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和胎膜早破与B族链球菌感染之间的联系。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7月之间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4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B族链球菌检测结果分成两组,即非感染B族链球菌的对照组(n=99)和感染B族链球菌的实验组(n=49)。入组标准:孕妇年龄为20至40岁,该实验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精神异常孕妇、机体脏器功能严重异常孕妇、习惯性流产孕妇、半月内使用抗菌药孕妇。其中实验组年龄25至37岁,年龄均值为(30.7±4.7)岁,孕周为35~40周,平均孕周为(37.5±3.4)周;对照组年龄25~39岁,年龄均值为(31.8±4.1)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4±3.7)周。两组实验对象常规资料差异较小,未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标本采集:采集标本人员对窥阴器进行消毒,之后对阴道开展扩张操作,在孕妇阴道下1/3位置应用无菌拭子采集分泌物,完成采集物后置入无菌拭子套管,并在30分钟内开展检测;②标本检测:在选择性培养肉汤中置入带有标本的阴道棉拭子,在35℃环境下培养二十四小时,之后再置入哥伦比亚血培养基中,也在35℃环境下培养二十四小时,在革兰染色镜下检测,针对链状排、阳性革兰染患者需开展环磷酸腺苷和触酶试验,进一步确认,应用革兰阳性球菌鉴定板及相应的微生物检测仪进行鉴定;

③药敏试验:选择纸片扩散法开展B族链球菌药敏试验[3]。

1.3 观察指标

将实验对象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新生儿围生期感染、胎膜早破发生情况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全部选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选择百分比率(%)代表计数资料,对比检验值为x2,对比差异较大,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产妇感染B族链球菌详情

148例产妇中,49例携带B族链球菌,33.11%的带菌率。其中超过35岁孕妇35例,71.43%的带菌率;低于35岁孕妇14例,28.57%的带菌率,对比差异较大,出现统计学意义(x2=18.000,P=0.000)。

2.2 实验组产妇药敏试验详情

49例产妇中,对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以及头孢呋辛敏感率为100.00%(49/49),而苯唑西林为97.96%(48/49)、头孢唑林为95.92%(47/49)、青霉素为91.84%(45/49)、莫西沙星为71.43%(35/49),低于70%的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低于30%的有克林霉素、红霉素。

2.3 对比148例实验对象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和胎膜早破发生详情

实验组中7例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发生率为14.29%(7/49);17例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4.69%(17/49);对照组中4例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发生率为4.04%(4/99);11例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1.11%(11/99),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出现统计学意义(x2=5.001、11.884,P=0.025、0.001)。

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分析

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19T09:06:07.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淑贞 [导读] 此外,我院还研究了系统产检,我们认为,通过系统产检则可以加强孕期保健,积极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陈淑贞(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医院妇产科 528421)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分析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组患者45例,同期收治的正常足月分娩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结果。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组产检率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既往有早产史比例高,孕期阴道流血率高,被动吸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并发症高,产褥期感染比例高,与正常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发早产胎膜早破的因素较多,如孕期阴道流血、绒毛膜羊膜炎等,且对母婴的影响较大,需要临床医生给予高度重视。【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母婴结局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186-02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其中发生在妊娠不满37周者为未足月胎膜早破,此病的发生率为10%左右[1],为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早产胎膜早破导致的新生儿并发症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使用,胎膜早破对孕产妇、早产儿的危险会有明显降低,但是,仍需要高度重视胎膜早破,本文研究分析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分析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组患者45例,同期收治的正常足月分娩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2]:肛诊有胎先露部上推出现流液量增多,联合阴道酸碱度检查有PH值在6.5以上。阴道涂片检查有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在25mm以下。排除有临产前人工破膜、催产素等导致胎膜早破、骨盆畸形、病理妊娠的患者。 正常足月分娩产妇为我院收治的正常、足月分娩的产妇,无妊娠期合并症。 1.2方法 准确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孕妇的年龄、体重、健康情况,是否进行系统产检,孕期阴道流血的病史,孕期是否有生殖系统炎症,是否有宫颈机能不全,是否有绒毛膜羊膜炎,有无吸烟和被动吸烟史,既往人工流产次数。 同时跟踪随访所有孕产妇,统计新生儿并发症、产妇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 1.3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0.05时,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产检率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既往有早产史比例高,孕期阴道流血率高,被动吸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早产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并发症高,产褥期感染比例高,与正常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表1 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 组别例数无系统产检既往早产史既往阴道流血史孕期生殖道炎症绒毛膜羊膜炎被动吸烟率 早产胎膜早破组 45 25# 4# 9# 11# 16# 24# 正常组 50 11 1 1 3 1 15 注:# 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孕产妇的母婴结局比较 组别例数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并发症 早产胎膜早破组 45 11(24.44%) 14(31.11%)# 17(37.78%)# 正常组 50 10(20.00%) 3(6.00%) 5(10.00%) 注:# 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早产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并发症包括:新生儿窒息4例,新生儿感染1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正常组5例新生儿并发症为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感染4例。 3 讨论 早产是临床产科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左右,早产胎膜早破占早产总数的25%左右[3],为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而导致早产的原因较多。从我院本次所实验表1中可以看出,早产胎膜早破与未进行系统产检、既往有早产、阴道流血、被动吸烟、生殖道感染等有关,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既往早产会导致宫颈损伤,使宫颈生理屏障功能被破坏,而随着本次妊娠发展,宫腔压力降低,胎膜会进入到宫颈内口,导致胎膜暴露容易破裂。阴道炎症会导致上行感染,使宫颈口感染胎膜,并会血行播散到子宫及胎盘[4],因此局部的炎症刺激,导致胎膜组织变脆,发生破裂。孕期的阴道流血产妇可能伴有凝血酶的改变,容易导致宫颈软化和扩张。而被动吸烟等会容易导致孕产妇的缺氧和食欲降低,影响孕期的营养物质吸收,导致体内缺少维生素[5]。此外,我院还研究了系统产检,我们认为,通过系统产检则可以加强孕期保健,积极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而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早产胎膜早破会导致产妇产褥期感染增加,新生儿并发症增加,与正常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

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室的医院内感染特点,为医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生儿室住院的1 25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 256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2 %,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30例、占47.6 %,口腔18例、占28.6 %,皮肤9例、占14.3 %,其他6例、占9.5 %。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对策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等特点,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常因使用保暖箱、反复吸痰或机械通气等,大大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新生儿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国内有的医院报道甚至高达16.1 %[1]。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生儿室住院的1 256例新生儿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对象与与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室住院患儿共1 25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照住院天数、感染部位及和抗生素应用的关系进行调查。按照国家卫生部(2001)2号文件《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分析其医院内感染现状。1 256例新生儿中男656例,女600例;足月儿982例,早产儿274例;最小1 d,最大28 d,平均8.76 d。 2 结果 1 256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 2 %。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比详见表1。由表1可见新生儿医院内感染主要见于呼吸道和口腔。表 1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比表2 医院内感染与住院天数关系其中使用1种抗生素456例,发生医院内感染者12例,发生率为2.6 3 %;使用2联抗生素528例,发生29例,发生率为5.49 %;使用3联以上抗生素382例,发生医院内感染者22例,发生率5.76 %;使用1种、2种、3种以上抗生素的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我院住院新生儿医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口腔和皮肤。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决定新生儿易患呼吸系统感染,新生儿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弱。同时由于我们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没有取消陪护,需要家属陪伴,人员流动性较大,空气流通较差,加上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浅析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关系

浅析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5-07T10:32:37.5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4期作者:郑英泽吴勤李珊珊冯莹莹王维 [导读] 研究分析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92例郑英泽吴勤李珊珊冯莹莹王维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剖宫产的人数和产褥感染情况,分析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92例胎膜早破患者中剖宫产人数为71例(77.2%),其余21例(22.8%)为自然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发生产褥感染者15例,感染类型依次为子宫内膜炎5例(33.3%)、子宫肌炎4例(26.7%)、弥漫性腹膜炎3例(20.0%)、盆腔结缔组织炎2例(13.3%)、无血栓性静脉炎1例(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可增加产妇剖宫产的风险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严重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腹膜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cesarean section and puerperal infection.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the statistical number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puerperal infection,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puerperal infection. Results 92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in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number for 71 cases(77.2%),the remaining 21 cases(22.8%)of natural childbirth,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uerperal infection in 15 cases,type of infection were 5 cases of endometritis(33.3%),uterine muscle inflammation 4(26.7% cases),diffuse peritonitis in 3 cases(20%),inflamm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in 2 cases(13.3%),1 cases of thrombophlebitis(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puerperal cesarean s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puerperal infection,and seriously threaten the life safety of women and fetuses.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mothers and infants. [Key words]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cesarean section;puerperal infection;endometritis;myositis;peritonitis. 胎膜早破是指臨产前胎膜破裂,易引发早产、剖宫产及产褥感染,增加早产儿死亡率[1]。产前胎膜早破的发生与很多病理机制有关,其中重要病因之一为宫内感染[2]。胎膜早破影响母婴预后,甚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肺炎等不良结局[3]。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首要原因之一,剖宫产率较高,主要特征表现为胎儿窘迫和难产,此外,胎膜早破还易导致产妇产后出血[4]。因此,胎膜早破对母婴危害极大,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就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9~45岁,平均(34.3±5.4)岁;初产妇61例,经产妇31例,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对本研究无影响(P>0.05)。 胎膜早破诊断标准:(1)患者阴道内突然流出尿样液体,或自感外阴潮湿,流出液pH>6.5或pH试纸测定变蓝,确定为胎膜早破的可靠性为90%[5];(2)阴道流出液涂片检查,显微镜下现羊齿状结晶可能是羊水,但宫颈黏液污染易诊断为假阳性[6,7];(3)胎膜早破诊断的金标准是羊水染色实验[8],但该检查有创,有可能并发医源性胎膜早破、出血、感染或流产等风险。 1.2 方法 收集92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孕产次等一般情况,本次分娩方式、合并症、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等。统计剖宫产的人数和产褥感染情况及产褥感染类型,分析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相关性及常见产褥感染类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及产褥感染情况 92例胎膜早破患者中,剖宫产者71例,占77.2%;自然分娩者21例,占22.8%;产褥感染者15例,占16.3%。92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娩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产褥感染患者发生情况 在15例产褥感染患者中子宫内膜炎患者有5例,占33.3%;子宫肌炎患者有4例,占26.7%;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有3例,占20.0%;盆腔结缔组织炎2例,占13.3%;无血栓性静脉炎有1例,占6.7%。 3讨论 胎膜早破是目前产科较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易导致母婴不良结局。产褥期感染指产妇在分娩及产褥期时生殖道易受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是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易导致一系列产后并发症的发生[9]。产褥感染的早期,产妇一般会出现脱水、发烧等症状,2~3 d后由低烧转为高烧。产褥期感染分为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弥漫性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无血栓性静脉炎等[10]。 当产妇出现胎膜早破时,破裂处会流出羊水,致使子宫羊膜腔内的羊水减少,从而使患者对外来冲击力失去缓冲作用,进而宫壁紧贴胎儿,影响胎儿活动,同时会挤压脐带造成胎儿窘迫[11]。羊水过少会影响子宫收缩功能,致使胎位出现异常而影响分娩[12]。此外,胎

足月妊娠头先露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

足月妊娠头先露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30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在死胎发生率、先兆流产率、产前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做好孕期监护,且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将有利于母婴的预后。 标签:胎膜早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胎膜早破是指产妇在妊娠期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引起的胎儿早产、难产或导致母婴死亡的危险性妊娠[1]。胎膜早破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会导致胎儿在宫内出现缺血缺氧的风险增大[2-3]。本院将选取2012年1月-12月胎膜早破产妇3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妊娠结局与对同期进行分娩的30例正常产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发生,减少缺血缺氧性新生儿(HIE)的出生率。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组。孕妇年龄为16~38岁,平均(34.5±5.5)岁;孕周为20~40周,平均(24.5±3.5)周;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早产史患者12例,死产史8例;妊娠史1次有12例,妊娠史2次有8例,3次以上妊娠史的产妇有10例;有高血压史患者12例,有先兆子痫患者8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正常产妇30例为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35岁,平均(25.5±4.5)岁;孕周为18~42周,平均(23.5±4.5)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均不存在流产史、早产史、子痫前期及子痫等高危因素病史。 1.2 方法回归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B超监测胎儿情况,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静待分娩;研究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其相应的治疗,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症状,调节产妇心理,治疗产妇妊娠并发症[2]。并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及产科情况对两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或自然分娩。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孕妇在死胎发生率、先兆流产率、产前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上的差异性。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阿氏评分,其中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分以上为正常新生儿。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的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室的医院内感染特点,为医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生儿室住院的1 25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 256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2 %,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30例、占47.6 %,口腔18例、占28.6 %,皮肤9例、占14.3 %,其他6例、占9.5 %。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对策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等特点,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常因使用保暖箱、反复吸痰或机械通气等,大大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新生儿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国内有的医院报道甚至高达16.1 %[1]。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生儿室住院的1 256例新生儿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对象与与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室住院患儿共1 256

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照住院天数、感染部位及和抗生素应用的关系进行调查。按照国家卫生部(2001)2号文件《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分析其医院内感染现状。1 256例新生儿中男656例,女600例;足月儿982例,早产儿274例;最小1 d,最大28 d,平均8.76 d。

2 结果 1 256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 2 %。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比详见表1。由表1可见新生儿医院内感染主要见于呼吸道和口腔。表1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比表2 医院内感染与住院天数关系其中使用1种抗生素 456例,发生医院内感染者 12例,发生率为2.6 3 %;使用2联抗生素528例,发生 29例,发生率为5.49 %;使用 3联以上抗生素382例,发生医院内感染者22例,发生率5.76 %;使用1种、2种、3种以上抗生素的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我院住院新生儿医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口腔和皮肤。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决定新生儿易患呼吸系统感染,新生儿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弱。同时由于我们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没有取消陪护,需要家属陪伴,人员流动性较大,空气流通较差,加上家长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带来感染。口腔感染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奶嘴不清洁等原因引起。皮肤感染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差导致。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源性操作机会的增加,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多。抗生素使用的越多,二重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且耐药菌株产生也增加。因此,住院期间,治疗、护理、

早产胎膜早破病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早产胎膜早破病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1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的病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妊 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不良孕产史等。28?33+6孕周组与34?36+6孕周组在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病率、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重视产前检查及保健,积极预防早产胎膜早破。对于孕周小于34 w者,尽量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病因;母儿预后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causes of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 nesand its in flue nee on mother and newbor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1 cases of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this complicati on were as follows: The in fecti on of Gen ital tract, Complicated by gestati onal medical and surgery disease, bad history of pregnant and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_0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分析 及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张永凤,杨美如,杨雪娇,楮桂芬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2003 ~2007 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1125% , 其中呼吸道感染占615% ; 皮肤脓疱疮占6716%; 角膜炎占1815% ; 脐部感染占714%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 占5019% ; 其次为大肠希氏菌, 占3313% , 萄球菌, 占714% 。结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 促进母乳喂养, 加强新生儿护理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母婴同室; 新生儿; 院内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strategi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rooming in neonat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monitoring material concerning the hospital infection of rooming in newborn babies,

who were bor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3 to 2007.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rooming in newnates was 1.25%,and rate of respiritory infection,impetigo,keratitis and umbilical infection was 6.5%,67.6%,18.5% and 7.4%,respectively.The pathogenic bacteria included staphylococcus aureus(50.9%),Escherichia coli (33.3%)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7.4%).Conclus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event neonates infec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by strictly executing of hospital policies,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isolation and disinfection,health education,promotion of breast feeding and strengthening neonatal care. [Key words]rooming in;newnate;nosocomial infection 新生儿由于自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不足,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的抵抗能力较弱,对细菌、病毒等院内感染不易局限,以上几个方面造成新生儿的易感性,执行母婴同室能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更好地促进婴儿健康成长[1]。为了进一步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笔者自2003年10月~2007年10月对我院8 624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分娩母婴同室的8624例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阴道分娩7 098例,剖宫产1 526例。查阅每份原始记录,填写统计表格,进行统计分析。新生儿医院内感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与对策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6-03-09T09:00:43.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陈芬 [导读]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中应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让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患儿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分析发现,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因素主要包括住院时间、胎龄、体重、侵入性操作次数以及抗生素应用种类等,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和性别并无关系。结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中应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让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 在新生儿医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的病死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主要为早产、病情危重以及低出生体重的异常儿,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1]。所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院内感染监测的主要科室之一。要想让新生儿病死率降低,让临床治愈率提高,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就是让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具体情况回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患儿50例,男27例,女23例,胎龄<37周的患儿29例,胎龄≥37周的患者21例,月龄3小时-30天;出生体重<2.5kg的患儿32例,出生体重≥2.5kg的患儿18例。 1.2 方法 对全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治疗情况等进行确诊,临床主管医生来对新生儿感染病例调查表进行填写,并交到医院感染科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患儿的性别、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对院内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50例患儿中,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的患儿8例(16.0%),>2种的患儿42例(84.0%);侵入性操作次数≤5次的患儿10例(20.0%),>5次的患儿40例(80.0%);住院时间≤14天的患儿16例(32.0%),>14天的患儿34例(68.0%);胎龄<37周的患儿29例(58.0%),胎龄≥37周的患者21例(42.0%);出生体重<2.5kg的患儿32例(64.0%),出生体重≥2.5kg的患儿18例(36.0%);男27例(54.0%),女23例(46.0%);研究结果表明患儿的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胎龄小、体重轻、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次数多以及抗生素应用种类多。 3 讨论 3.1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 ①胎龄小,体重轻,新生儿胎龄小、体重轻,机体发育不成熟,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不强,对外界适应能力不强,细菌侵入更加容易,最终出现院内感染[2]。②住院时间长,因为院内交叉感染以及病房通风环境不好等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③侵入性操作次数较多,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等设备的使用,反复吸痰等侵入性操作会让皮肤黏膜的损伤几率增加,让呼吸道环境改变,从而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④抗生素应用的种类多,在治疗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期间,常用到广普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在实现抗菌效果的同时,也会让机体菌群失调,进而出现继发性感染[3]。除此之外,医源性接触也会引起院内感染,临床医护人员的双手以及医疗器械会产生接触性传播,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和临床医护人员洗手不规范等,都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 3.2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对策分析 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患儿的眼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口腔护理,利用生理盐水对患儿口腔进行定期清理,利用双氧水对患儿脐部进行清洗,并利用碘酊对患儿创面进行擦拭,之后再利用酒精脱碘。对患儿咽部脓性分泌物进行定时清理,利用青霉素盐水对患儿咽部进行冲洗,针对感染患儿则应给予隔离护理[4]。 ②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百分之百,临床医护人员要让患儿体内的正常生态保持平衡,抗生素的应用要合理,防止真菌感染和菌群失调。针对早产儿应给予免疫预防药物辅助治疗,例如白蛋白、静丙等,让其自身免疫力能有效提高。 ③呼吸道护理: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能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5]。护理人员要抬高患儿头部30°,选择侧仰卧位,避免误吸分泌物、呕吐物进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和鼻腔,让患儿呼吸道保持畅通。针对吸氧患儿要加强吸氧装置的消毒工作,采用一次性吸氧管,有效消毒吸氧面罩和湿化瓶。定期更换湿化瓶和鼻导管。如果患儿给予辅助呼吸,则应对吸痰管进行及时更换,具体的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④环境护理: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房空气应该保持清新,定时开窗通风,病房布局要合理,设置非感染病房和感染病房,根据要求来对床位进行设置,病床距离要合理,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认真消毒和清洁新生儿的被套和衣服,奶嘴和奶瓶要严格消毒。临床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接触患儿前后临床医护人员要实施标准预防措施[6]。空气要定时消毒,地面要定时湿

浅谈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策略

浅谈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12-08-22T10:42:22.6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2第205期供稿作者:唐梅 [导读] 新生儿沐浴室的交叉感染在母婴同室病房中每对母婴是相对独立的,互相之间基本不直接接触。 唐梅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以加强前瞻性监控,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结合回顾性调查,总结近2年来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0例, 2010年、2011年感染率分别为: 6.25%、5.19%。结论:加强前瞻性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治【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56-0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问题在医学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它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但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和医院的环境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的机会较多[1]。已将其列入医院管理的范畴,并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作为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严格规范护理行为,对降低医院感染特别是新生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10年、2011年NICU收住的新生儿分别为256例、270例,其中,男165例,女105例。 1.2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1 年3月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参照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无明显潜伏期收入NICU治疗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依据临床症状、细菌培养和有关的各项实验室检查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 2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30例, 2010年、2011年感染率分别为: 6.25%、5.19%。 表1 2010、2011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讨论 3.1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原因在于院领导重视,保证了新生儿病室硬件到位,安装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机;医务人员更新观念,重视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掌握;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大监控力度,使医院感染管理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针对新生儿的特点,在加强前瞻性监测的前提下,进行长期、系统、连续性的感染病例监测,掌握了相关信息,如感染发生趋势和规律、易感因素、好发部位等,采取有效措施,使医院感染呈逐年下降[2]。 3.2新生儿感染发生原因分析 3. 2.1新生儿沐浴室的交叉感染在母婴同室病房中每对母婴是相对独立的,互相之间基本不直接接触。新生儿沐浴室是母婴同室病房中新生儿沐浴的场所,也是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唯一的集散地,沐浴操作流程及沐浴用物等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交叉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 3. 2. 2光疗新生儿的护理不当光疗时光的热效应导致皮肤角质层下漪留汗液,过多的汗液与箱内潮湿使表皮细胞肿胀,汗液留于皮内,发生痒子,如皮肤卫生不当或进行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即易引起皮肤感染,感染新生儿再通过光疗暖箱、沐浴等在新生儿之间传播[3]。 3.2.3工作人员手的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如果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按规范洗手,则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手而传播给新生儿。 3.2.4空气污染由于母婴同室病房工作人员和陪护、探视人员流动量大,人员走动时带动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沫小滴上,随空气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 3.3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对策 3.3.1加强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管理: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明确地将新生儿确定为医院感染监控对象,因此要加强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管理,领导首先需要重视,新生儿室布局要合理,区域划分要明确,床位安置不宜过多,一般以3张床为宜,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发生。 3.3.2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率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随时吸吮母乳,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防止发生医院感染,如母亲喂奶前,必须认真洗手、清洗乳头,母亲内衣每日更换,汤匙、奶瓶严格消毒,尿布洗净后用开水烫,并经日光曝晒,必要消毒,这样减少了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母亲患感冒时戴口罩或暂时离开病房并及时治疗,减少陪人,病室通风良好,定时空气消毒,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3.3医护人员重视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进母婴同室时衣帽整齐,并换鞋,定期进行咽拭子培养,阳性者暂停进母婴同室病房,治疗护理分开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前后六步洗手法认真搓洗,擦手纸擦干,必要时用免洗手液洗手;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周身皮肤清洁干燥。病室每日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用具每日用含氯消毒剂的抹布擦拭一次,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3.3.4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使体内菌群生态紊乱,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