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新艳 遵循四步阅读,探究小说教学

李新艳 遵循四步阅读,探究小说教学

遵循四步阅读,探究小说教学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与反思

土城初中——李新艳

一,背景分析

结合新课标第四学段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小说教学模式。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学生对读小说兴趣是最浓的。小说阅读教学,更因为它的内容的丰富性、情节的曲折性、形象的多异性、主题的蕴涵性等特点而呈现出了教学的多样性。在此我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谈一下我的“四步阅读小说教学”的构想与反思:

二,教学思路设计

(一)初读作品,辨析主人公。

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于勒,但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请大家开始快速阅读,做好记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学生通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成果。

3、教师归纳。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出现在全家人的谈话中,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出现在游船上,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再一次速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小组交流,明确:首先从构思看,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但小说以“我”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用明线,详写“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的变化,于勒只是作为暗线来虚写和略写的,他的身世浮沉,际遇坎坷,都被置于幕后,而把菲利普夫妇推到幕前表演。其次从小说的主题看,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小说的主旨往往是通过主要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这篇小说无疑是讽刺和批判拜金主义的社会现象的,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正是这种拜金主义思潮的体现。因此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而于勒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二)、研读作品,体会精妙构思

我们一起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下面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研读,疏理小说情节,把握小说的线索,并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探究三:作家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

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讨论明确:

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

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教师小结:小说构思精妙,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致,扣人心弦。,给人以回味咀嚼的余地

(三)、赏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

《我的叔叔于勒》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

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师生互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相关片段:

1、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

2、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

3、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

4、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

探究四:在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析人物形象。

1、赏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

(四)、评读作品,与人物对话

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说……”句式自由说出一组句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切忌空洞,要有感而发。

附课堂教学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三,课后反思

“四步阅读,探究教学”,在师生合作交流中结束了《我的叔叔于勒》阅读教学,回想一下,体会颇多:

1.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当深钻文本,在教学设计切入点的独到之处和核心问题的设计上下足大功夫。作为文学作品的精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面对这样一篇传统篇目,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核心问题才能实现创造性地教学,实现不落俗套的教学,实现高效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课前,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本课教学方面的资料,并查找阅读了许多有关鉴赏《我的叔叔于勒》的文章,获得了很多启发,对文本做了非常熟悉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四步阅读,探究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为较好的完成本课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好核心探究问题这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互动的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了四步阅读,探究教学法:初读,解决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研读,体会情节安排的曲折美,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赏读,品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评读,呈现心灵的独白,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题,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再教育。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文本的意义和乐趣。

3.强化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具体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四步阅读,探究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对文本解剖式零零碎碎的解读为对文本总体把握,探究后有感而发的赏读,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让语文课阅读教学呈现生机,让课堂变得灵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三者真诚的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2014年2月

研究论文: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

138634 学科教育论文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 1养成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习惯 俗语说:习惯决定命运,语文小说阅读的目标是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思考和认知习惯,同时良好的习惯也是高质量、高效率语文小说阅读的基础,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告诉我们,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学生习惯的养成作为重要内容和根本策略。教师要通过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形成对学生的日常规范和行为指导,通过日积月累的长时间影响,建立起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基本习惯和基本要求,将语文小说阅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重要需要。同时,教师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与传播,通过技巧与方法的领悟和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品质和效率,改掉学生语文小说阅读中的“坏毛病”,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小说阅读习惯定型。 2注重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性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该突出“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开可以进行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很清楚?”等等;也可以提出如“为何把这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等问题,通过不断设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意愿,将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使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的感受和理解,和教师交流,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对课文已经准备好的理解和感受向学生反馈,把结果和思想直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过程评价实现对语文小说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3优化语文小说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小说阅读,提升语文小说阅读的效率,体现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价值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建立高层次的教学策略,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过程和细节入手,由浅入深地开展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通过先进方式和科学方法将语文小说阅读从感知推向感悟,从客体推向主体,从迁移推向内化,形成对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保障。在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的优化过程中首先要具有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过程,全面而广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1、明确考纲 考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作出这样的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解读:新考纲将小说的位置提到第一位,提示我们备考中应对小说阅读充分重视。 2、高考回顾与展望 回顾:纵观高考试卷,考查到小说的试卷有安徽卷、四川卷、福建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等。着重从环境、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探究能力等方面设题考查。 3、小说阅读高考命题的五大着眼点: 环境:着重于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着重于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于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探究:着重于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小说的深刻思想;从不同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4、小说阅读能力考察 小说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5、小说阅读主要题型 小说阅读以主观题为主,大致可分为三类: 1、要点概括题 2、作用分析题 3、探究题 1、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情节的特点分析和人物个性特征分析。 2、教学难点:情节合理性、人物性格发展合理性或主题合理性的探究。 1、先整体介绍前面上传博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和技巧推荐》里的内容,让学生对将要用到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 2、分别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3、指导学生做《创新方案》相关练习和印发的XX年高考试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突破。 1.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考点梳理」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

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三步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3195540.html, 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三步曲” 作者:郑维刚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根据小说体裁特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了小说阅读教学的“三步曲”。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第二步:读课文,说句段,分析人物形象;第三步:读课文,析背景,领悟写作意图。三步相辅相成,形成有机的整体。第一步是第二、三步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的深入,是第三步过渡;第三步是第一、二升华。三步之间是“内容——形式——内容”的逻辑联系。它能更有效地授之与“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说;阅读教学;“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76-01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其不同的特征,根据文体特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一直是我关注的课题。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问题的一种文学体裁,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在语文版初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我始终紧紧围绕体现小说的三要素,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小说阅读教学的“三步曲”。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弄懂小说的故事情节要素,是阅读小说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对小说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要素准确把握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完成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任务,我们必须得处理好一些必须的铺垫与准备,交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能,使预期成果来得自然合理,水到渠成。 首先,培养学生阅读标题的良好习惯。刚拿到一篇陌生的小说,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认真读懂小说的标题,针对标题自提问题,带着自提的问题读课文,寻求答案。一方面,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明确阅读小说的问题导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自主设置阅读悬念,自主激发阅读兴趣,调动求知欲望。就我们使用的语文版初中教材而言,选用的多数小说都是主要人物为标题的,如:《孔乙己》、《差半车麦秸》、《小男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针对这类小说,在读标题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他”是何许人?生活在什么年代?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他?等等。 其次,强化字词积累,扫清阅读障碍。字词是构建一篇文章的砖瓦,是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决不能被忽视,也不能囫囵吞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完成对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1)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就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与小说,新闻与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就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就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就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 ◆就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就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就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就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就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就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与“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就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明确答题要点 A、回答问题,要朴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文本中若出现形象化的概念或词语,在作答时可引用,并加以具体阐释说明。 B、综合分析,要有概括而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 C、对应题旨,要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之所以要这样去做,就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就是“要点给分” D、瞧赋分,配答案。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就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4、有效地组织语言 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就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抓住问题的陈述对象,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B、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小说阅读第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小说阅读 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从高考的实践操作来看,高考命题对小说的考查以考查小小说的阅读为主。因为小小说的比较短小,适合全文交给考生阅读,而不必像短篇乃至中长篇那样费尽心思断章取义,截取部分呈现给考生。小小说除了有其它小说的三要素外,它的“精”、“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其它小说也有区别。 一、小小说基本特征 1、体裁特征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 2、主题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 请欣赏下面的袖珍小说名篇,说说文中主要刻画了怎样的文学形象? 《陨盗》(陶渊明)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 刻画了勇敢、有气度, 体魄十分健壮、吼声惊天动地且能吓死人的蔡裔形象。 世界最短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二、小小说的鉴赏方法 (一)把握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二)揣摩人物形象 具体题型: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如何解答: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读后感范文

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读后感范文 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读后感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假期间购买书,并阅读完了《小说教学教什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新奇,以往读的书都是条理分明,目录之后直接进入书的内容,或阐述主题,或讲述故事。但是这本书却是主题学习、共同备课、课例研究三大块共同组成。更特别的是每章节都会出现反思、要点提炼、还要自己提炼要点,章节后还有问题需要回答。不过对于网师中已经经历过深度阅读的我来说,当然不在话下。书中的重要的知识点都用绿色加粗字体标注了出来,我需要阅读的是字里行间的的沧海遗珠。很快的读完理论章节,并用铅笔在书上写了问答题答案。 3月开学,讲师公布作业,二选一,我选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等于帮我又筛选了一遍知识点,对于文中的脉络已经大概清晰。但是结合自身的阅读,我还有话想说。

邓彤教授谈到"为什么要读小说"的问题,他认为小说可以延长人有限的生命,可以丰富人生体验。这点我非常赞同。一个人的出生、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时有限的,我喜欢看精彩的世界,除了看身边的人和事以外,能够开阔眼界,使生命更加厚重的,就是阅读。不同的作者书写的书,多少都带有自身的痕迹。如严歌苓的书,如毕淑敏的书,作家的书写只能是生活。闭门造车的作品禁不起时间的磨砺。在书中,散文和诗歌不如小说带给人的冲击大。初中的时候听语文老师读路遥的《在平凡的日子里》,听得热泪盈眶,还节省了两个星期的生活费在代销点里买到一套《平凡的世界》旧书,一读就入了迷。路遥当时给我展现的路,给予我的 ___,比老师天天教导要好好学习力量要强大的多。那个时候就知道了只有好好读书才有可能脱离当时的生活。(我是农村娃)历经了求学生涯后,我又回到自己所在的县城一所乡镇小学教书。虽然脱离了农村,但生活的环境仍旧很局限,但是阅读却能让我的心灵插上翅膀,观看古今,欣赏中外,书中人物的虚拟人生,却让我的生活日渐丰盈,人生愈加厚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事情,使我的生命丰富了、延长了、立体了、多样化了。腹中有诗气自华,小说读多了,对人生也更通晓,人情也更练达了。安身立命知足常乐,不都是阅读教会我的吗? 单单是愿意阅读,热爱阅读还不够,还要能够读出什么。邓教授就指点我要读出来小说说了什么,要找故事层面。那么小说的故事怎么说,怎么叙述的呢,这更是我要会的。只有我理解了,通晓了,

浅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事实上,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极为贫乏,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严重不足。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我们的小说阅读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抓好课内小说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们放开手脚,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使得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在新鲜热闹的课堂形式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令人忧思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教材深入的解读,教学内容停留在现成的教案及有限的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缺少符合实际的个性化理解,阻碍了阅读教学科学有效的进行。如何更具体、更深入、更系统的解读教材,更好地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课堂内阅读教学,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是这样去尝试的: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 坚持“一课一得”,读写结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如果将阅读教学分解为想象力培养、命题培养、语言学习、仿写句子等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让学生品味文段,知道从中筛选信息,提高语言积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我们班里,每人都有一个专用的小笔记本,这个小笔记本专门用来整理记录自己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分析、解决各种阅读理解题的方法思路。我会有意的安排一篇文章一个训练重点,通过认真的品读,有心的安排,我们的学生通常会有很大的发现,即发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就鼓励我的学生将自己这节课的发现用文字形式整理在小笔记本上,成为永远的财富,当然,有了改良的发现,还是要随时做修改的。 多样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与手段,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法中,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要求学生把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在课前上台演讲,或讲说与课文情节有关的小故事、古诗文,或介绍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营造积极的阅读教学氛围。教师也应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激励,逐步使学生自觉的去读书,读好书,进而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同时也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做好课外小说阅读指导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份内职责。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并对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使学生不至于盲目的阅读。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我通常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让学生有书可读,并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针对学生缺乏阅读的书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人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构建小说相关的知识网络,快速阅读小说《玻璃》,把握情节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提升专题素养,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小说阅读鉴赏人物重点内容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学生阅读小说《玻璃》,思考探究: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具体探究分析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补充: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小说内容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出示参考答案: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维提升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参考答案:王有福是一个性情谦卑、胆小怕事、有点固执但又本分善良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生活困难,性情谦卑;他不小心撞坏了酒店的玻璃怕让自己赔偿而偷偷溜走;因不相信酒店诚意不敢去打官司,同时心地善良而最后竭尽所能赔偿玻璃。 思维提升 小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方法” (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气质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3)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1《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教学参考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 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小说中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 法,有的是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这节微刊我们就来讲解 一下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 (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

(一)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 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 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 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 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 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 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2.语言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 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

浅谈小学小说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小说阅读教学方法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题材,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阅读。教师要利用课程资源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结合这类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做到: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导入法、温故知新法、直观演示法、故事吸引法、创设疑问法、情境感染法、对比讲评法等。小说是塑造人物的,人物是有其生活环境的。为此,小说的教学应多创设情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再现其形象,让学生形象感知,乐在其中。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老师可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课程伊始,通过故事吸引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小说的兴趣。 二、文体入手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小说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特征。所以进入课文学习后,我并不急于进入课文,而是先与学生讲清课文的体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特点,以及学习小说需解决的事

项。然后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抓三要素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故事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根据小说的特点,我在小说教学中一般采取三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前两者的分析基础上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 1、抓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个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任何一部优秀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着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不但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而主要人物都是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他的言行动机又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加上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所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要注意作品中各类人物的代表,不但要说明他的外貌、心理,还要揭示他的言行特点以及促使他如此行动的原因。如《故乡》中塑造的三个典型形象,代表了三类人物: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寻求中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塑造的三个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

完整高中小说必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小说阅读必备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2.小说的情节结构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之《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任务群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认真阅读《平凡的世界》,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分析作品的语言和用词 特色,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学习小说中用景物渲染气氛,突出性格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 【思维发展与提升】 感知书中人物形象,理解思想主题,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开拓思维的广度。通过对比《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分析小说主题的相似与区别。 【审美鉴赏与创造】 提高审美能力,对小说进行多角度的创造性评价并抒发自己的感悟。感受 人物的苦难,发现人性的多样,体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路遥的创作背景和风格,通过小说感知改革开放对一代人形成的巨大 影响,学习和理解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等人体现出来的坚韧、淳朴的性格。 (二)学习内容 1、阅读与鉴赏: 仔细阅读《平凡的世界》,并结合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以及关于路 遥的生平传记、创作背景,具体有厚夫著《路遥传》、杨晓帆《路遥论》、王刚《路遥年谱》等进行对比阅读,获得多文本阅读的体验,回归真实的阅读过程。 2、梳理与探究: ①梳理和归纳《平凡的世界》、《人生》基本情节,梳理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轨迹。并重点分析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高加林等人的形象,对其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并写人物分析。 ②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写人、写事的手法,归纳小说主要的艺术特征,探究路遥小说的艺术手法。 3、表达与交流: 小组讨论,分享汇报阅读成果,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知人论世,谈谈时代背景对人的命运和文学的影响。 (三)设计说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自主、合作、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杨云芬单位: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相当重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必修课程中安排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小说阅读教学单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容乐观,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小说 小说这种通过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拨动心弦的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文学语言、丰富多变的创作技巧,在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性情,培养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小说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它以感情的乐章沟通着人们的心灵,使心灵和心灵靠近,“优秀的小说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①它具有十分复杂的文化蕴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而这种营养不但在文学作品之外难以获得,也是诗歌等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代替的。一、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的缺失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教和学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内容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一系列科学而适当的教学设计,包括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等等。然而,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却发现我们许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教学设计记录,使得小说的课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小说教学内容的空洞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异”成了许多教师追逐的目标,但许多老师在追逐这个新异的过程中却往往显得盲目,使得教学落不到实处。当然,我们的教师追求新异并没有

《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读后感

《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读后感 《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读后感2000字 那年桃花 寒假期间购买书,并阅读完了《小说教学教什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新奇,以往读的书都是条理分明,目录之后直接进入书的内容,或阐述主题,或讲述故事。但是这本书却是主题学习、共同备课、课例研究三大块共同组成。更特别的是每章节都会出现反思、要点提炼、还要自己提炼要点,章节后还有问题需要回答。不过对于网师中已经经历过深度阅读的我来说,当然不在话下。书中的重要的知识点都用绿色加粗字体标注了出来,我需要阅读的是字里行间的的沧海遗珠。很快的读完理论章节,并用铅笔在书上写了问答题答案。 3月开学,讲师公布作业,二选一,我选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等于帮我又筛选了一遍知识点,对于文中的脉络已经大概清晰。但是结合自身的阅读,我还有话想说。 邓彤教授谈到”为什么要读小说”的问题,他认为小说可以延长人有限的生命,可以丰富人生体验。这点我非常赞同。一个人的出生、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时有限的,

我喜欢看精彩的世界,除了看身边的人和事以外,能够开阔眼界,使生命更加厚重的,就是阅读。不同的作者书写的书,多少都带有自身的痕迹。如严歌苓的书,如毕淑敏的书,作家的书写只能是来源于生活。闭门造车的作品禁不起时间的磨砺。在书中,散文和诗歌不如小说带给人的冲击大。初中的时候听语文老师读路遥的《在平凡的日子里》,听得热泪盈眶,还节省了两个星期的生活费在代销点里买到一套《平凡的世界》旧书,一读就入了迷。路遥当时给我展现的路,给予我的精神力量,比老师天天教导要好好学习力量要强大的多。那个时候就知道了只有好好读书才有可能脱离当时的生活。(我是农村娃)历经了求学生涯后,我又回到自己所在的县城一所乡镇小学教书。虽然脱离了农村,但生活的环境仍旧很局限,但是阅读却能让我的心灵插上翅膀,观看古今,欣赏中外,书中人物的虚拟人生,却让我的生活日渐丰盈,人生愈加厚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事情,使我的生命丰富了、延长了、立体了、多样化了。腹中有诗气自华,小说读多了,对人生也更通晓,人情也更练达了。安身立命知足常乐,不都是阅读教会我的吗? 单单是愿意阅读,热爱阅读还不够,还要能够读出什么。邓教授就指点我要读出来小说说了什么,要找故事层面。那么小说的故事怎么说,怎么叙述的呢,这更是我要会的。

以《泥人张》为例谈小说阅读教学设计要点

以《泥人张》为例谈小说阅读教学设计要点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不用做调查我们也可以知道,小说是学生最喜欢的文学体裁,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因其情节曲折、形象多异、内容丰富、主题深刻等特点而让教学呈现了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征。那么,教师在小说教学中该注意些什么要点呢?我通过参加《泥人张》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有了些许的思考和体会。 一、简化教学设计,切勿面面俱到 课后重新审视整个课堂教学,我发现从新课导入到最后的板书设计,教学环节竟然多到九项。一堂40分钟的课, 要完成九个环节,平均下来4、5分钟就要完成一项。我想,这绝对犯了教学大忌。教师本当选择小说文本中最有探究价值的一两点,引领学生去深刻挖掘和细细品味,但因为过于追求面面俱到,结果使得重点不突出,要点不显,整堂课形式大于内容。我想,这毛病不单单只是我在犯,其实也是不少老师在小说教学中的通病。 传统的小说教学,总是围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这三方面的内容开展,这是源于在我们

很多老师心中根深蒂固的小说“三要素”的思想的束缚,再加上选入初中教材中的小说文本几乎每篇都有“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的完整呈现,因此,很多老师就想当然地、习惯性地把对小说“三要素”的理解把握当作了教学重点。而这一面面俱到的小说阅读教学模式的确定,让教师的课堂模式一成不变,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模式固定僵化,以致日益减淡学生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小说阅读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去繁从简,有的放矢。一堂课,一篇文章,选择最有探究价值的一两点,大做文章,让整堂课显得有重点,够深入,让学生品得细,悟得深,这也就是一堂精彩的课。 二、根据小说类型,把握教学重点 在传统意义的小说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有专家根据内容的呈现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又将小说分为“情节小说”“人物小说”和“心灵小说”三大类。“情节小说”以“情节为中心,小说的各种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都是为情节的发展服务”,因此该类小说教学应以“情节”为中心做足文章,让学生读有所得;“人物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情节的设置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教学中应以“人物分析”为中心,通过前伸后延,使学生感知形象,理解写法,领悟主题;在“心灵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典型的环境都已经消解,小说中呈现的是有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中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给学生读小说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小说的这两个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的支持。过去我们反对语文教学中过多的传授知识,但语文本身并非不需要知识,恰恰相反,我们的许多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教学这个载体,以知识教学为渠道来实现。我们不需要陈旧的知识,但我们迫切须要新知识。这新旧之别就在于,旧知识是客观的陈述教学对象的特征。新知识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是“管用”的知识。在小说教学中“叙事视角”知识就是这样的知识,它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小说的知识。 在不断的反思中我还有更多的体会。小说的教学还要注意扎根语言教学。从文体的特点考虑,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是形象塑造的艺术,但它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根,叙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时候教师见了这种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从学生嘴里抢过来,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结果小说课成了老师人物形象的图解演说。小说教学要扎根语言教学就要把“说”的机会,“说”的权力交给学生。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情节的波澜。在语言的表达,交流中去构想鲜明的形象,体验独特的情感。 还有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习如同登高,给学生一根绳子,让他们自己爬上去。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学中不光需要匠心独运的构思与设计,更要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有区别的去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真正体现对学生主体性及个体性的充分而真诚的尊重与关怀。小说教学还要让学生读出他们的个性来。人们在现实中是有很多无奈的,无奈之一就是人在现实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种。你选择了这种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千百种活化。小说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体验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精神享受的王国。因为文学是引领人走向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读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理想的小说阅读境界大抵如此。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我们不断反思,就会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012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2.小说的情节结构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

初二年级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思考

初二年级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思考 谢琳 一、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1.现代文教学目标: “能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初步的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 2.小说的文体特点: ●文学作品 ●借助典型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现实 ●作者看待社会问题的观点之形象思考 3.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读懂小说内容,准确理解主旨 ●学习小说知识 ●形成阅读方法和阅读素养 二、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 1.把握三要素,了解小说的基本样式特点 2.结合内容分析并理解小说主旨 3.学习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 4.学习评价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5.学习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6.其他阅读能力综合训练(如概括、复述) 三、初二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 1.在读懂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旨 2.对三要素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 3.学习评价小说的内容 4.初步学习鉴赏小说表现手法的方法 5.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比较: 《“诺曼底”号遇难记》(六年级)教学内容: ●理清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品味人物描写,感受主要人物形象(品质) ●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体会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沉船之前》(八年级)教学内容: ●抓住细节描写,品析人物形象的深层意义 ●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群像的意义及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 ●理解编者的意图

●了解电影小说的主要特点 四、初二小说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1.研读的广度和深度 2.学生自主阅读的规律(演绎?归纳?) 3.初步的文学鉴赏启蒙(切入点) 以《雁》为例: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故事情节、爱情主题 ●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准确(深入、全面)理解的内容:主题——“梦想” ●学生阅读容易忽视的内容:对公雁的称呼——作者(叙述者)隐藏在 故事背后的情感态度(关注叙述的审美价值)

新高考语文突破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

专题突破练26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 (时间:30分钟满分: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6分)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就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