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课标

小学数学课标

小学数学课标
小学数学课标

小学数学《课标》(西师版)

一年级

教学要点: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双基”(含知识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的落实,教学情景的设置为教学内容、数学本质服务,在张扬个性、培养创造思维的同时,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二年级

教学要点:

注重知识的落实,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关于乘法,尽管一图(或一问)可列二式,但仍要凸显乘法的本质: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有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才能在今后正确运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练习题中也相应增加了类似练习题目。乘加、乘减的计算提前,目的是加强相邻乘法口诀的理解,便于儿童记忆。如:6×4=24,6×4+6=30(6×5=30)等等。

教材50页上第4题的人民币图案不够清晰,请老师告知学生各部分人民币的张数。

关于表内除法加强了从活动到图案到算式的抽象过程的教学(P76),“倍”的认识中加强了应用教学,倍的三种情形均已出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新增的,P98第10题、P105第7题),而后一种情形是新增的,此类题较

难,作思考题处理。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新增了两个内容:一是用三角板画直角,但不总结画法;二是在与直角的比较中,初步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关于画角,均在方格纸上进行。

三年级

教学要点:

1.本教材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二(下)已学,老师们可视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上与不上。

2.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切实落实知识目标,通过一定练习提高能力,加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年级

教学要点:

切实落实基础知识,扎实培养基本能力、基本数学方法,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本册教材中包括新增的所有基本的知识点(如各种数量关系式等)应让学生扎实掌握,因为它是解决较复杂问题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关于本册教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由于是原教材二(下)内容,老师们可根据班上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教学。

五年级

教学要点:

小数乘、除法要通过活动,探索出计算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的基础上熟练,在熟练的基础上再理解计算方法,进而达到通算理、能运用的目的。解决问题的内

容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基本的数量关系,进而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对于基本数量关系应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自觉形成为一种技能,从而为解决较复杂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对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并画出来(每次旋转仅限于90°),知道平移格数、旋转方向与度数即可达到目标。可能性内容属原教材三(下)内容,已学过,教学时,老师们可视具体情况自行把握,其难度只要不超过教材上的要求即可(教参上有说明)。

六年级

教学要点:

1.分数乘法与除法应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的常用的计算方法(教材上也已明确地用文字进行了表述),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而基本类型的解决问题(三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反叙问题(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着力引导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以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代数思想的培养务必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因为进入中学后代数方法的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两步以内的较复杂的分数问题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较熟练地掌握。

2.分数的综合运算限于三步以内,且不与小数混合,在此范围内的题目学生应能正确运算。

3.圆的知识应在理解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概念的基础上,突出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等转化思想,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推导出来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空间观念。

4.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要让学生明白图形放大前与放大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或缩小规定倍数的图形。而确定位置则要求学生明白仅知方向或距离中的一个元素是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要素须同时知道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结合比例尺确定东、南、西、北、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的物体的位置并按比例尺画简单的路线示意图。

5.负数的初步认识(原版教材为“负数”)要在联系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实际上,正数与负数是人们为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习惯上的规定,而不是生活中的某些高度、距离等本身有正、负性)。本内容仅为了解、感知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且数据一般不是很大,不涉及正、负数的运算。

6.可能性是原教材四(下)的内容,已学过,老师们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自行决定教学时数,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即可,《教参》上有阐述,这里不述说。

实践活动与数学文化略。

西师版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内容

一年级(上)

上学了(数一数(1~10)、比一比(高矮、长短、大小、多少))

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各数的教学:数、摆、比、画、读、写、分、算;等于、大于、小于)

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6~10各数的教学:数、摆、比、画、读、写、分、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实践活动――认识周围的数

三、分一分、认识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实践活动――我有一双小巧手

四、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捆、说、写、拨、数、分、比大小;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8加几;6、7加几)

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减几;12、13减几;14、15减几;16、17、18减几)

七、总复习

数学文化:分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一年级(下)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

二、方向与位置(前、后、上、下、左、右)

三、认识图形(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不进位、退位加减法)

五、认识钟表(时针、分针、整时、几时半、快几时了)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七、统计(实物分类统计(实物统计)、根据统计回答简单问题)

八、总复习

数学文化:十进制的来历、人民币的变化、计时方式的变化、

二年级(上)

一、表内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各部分的名称、1~5乘法口诀)

二、角的初步认识(看找角、做角(知道角的组成(顶点、两条边))、数角、用三角板画直角)

三、表内乘法(二)(6~9乘法口诀、呈现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四、测量长度(扌乍、厘米、分米和米及字母表示、1dm=10cm、1m=10dm、1m=100cm)

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

五、表内除法(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解决问题(首次出现))

实践活动――庆祝元旦

六、总复习

实践活动――走进田园学数学

数学文化:乘号的来历、长度单位“米”的来历、除号的来历

二年级(下)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拨、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

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的估算(首次出现)、探索规律(首次出现)、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学习“当家”(攒钱、记录支出、收获体会)

四、千米毫米(1km=1000m、1cm=10mm)

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

五、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除法(首次)、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六、时分秒(秒针、1时=60分、体验1分、1时及1秒、1分=60秒、读、记录钟表时间、比较大小(3分<5分等)、计算经过时间)

七、统计(由实物分类统计→用符号记录并统计(象形统计)、根据统计回答简单问题)

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

八、总复习

数学文化:七巧板、聪明的高斯、计量的发展

三年级(上)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实践活动――小调查(商品、物品、动物的重量)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估算、笔算、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解决问题)

三、东、南、西、北(认识、标出、生活中辨认、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实践活动――办数学小报

四、旋转与平移现象(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互相重合)

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估算、解决问题)

六、周长(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分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八、年、月、日(大月、小月、二月、24时计时法、计算时间)

实践活动――做一个家庭年历

九、总复习

数学文化: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四面八方、平年、闰年的来历

三年级(下)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含复名数的换算)、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考察素质教育基地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四、统计(先收集数据,再整理(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整理结果)、简单条形统计图)

实践活动――纸与生活小调查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小数各部分的名称(首次出现整数和小数部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六、轴对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七、总复习

数学文化: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小数点的由来、对称与建筑

四年级(上)

一、四则混合运算(最多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首次出现)、小括号(首次出现))

二、多位数的认识(读写、数位顺序表、数位及十进制计数法概念、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数字编码)

三、多位数加减法(口算与估算、用计算器计算(首次使用计算器)、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并出现用字母表示形式))

四、角(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平角、周角的概念及直角相互间的关系)

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与估算、笔算、解决问题)

六、相交与平行(相交;垂直;平行)

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口算与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节约一粒米

八、可能性(可能、一定、不可能)

综合应用:惊人的危害(生活垃圾、污水、固体危险废物、烟尘、汽车尾气等)

九、总复习

数学文化:进制、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算盘、奇妙的乘法

一、四则混合运算(多步(以三步为主)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首次出现))

二、乘除的关系和运算律(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三、确定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

四、三角形(相关概念、各部分的名称、三边关系、内角和、分类)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意义、数位顺序表、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近似数、生活中的小数)

综合应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确定调查内容、讨论调查方式、经历调查过程、展示调查成果)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特征、探索规律)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的运用)

八、统计(稍复杂的条形统计图(含复式)、平均数)

综合应用:我们长高了

九、总复习

数学文化:括号的由来和作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计算工具的演变

五年级(上)

一、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

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

综合应用:花边设计比赛

三、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家庭用电调查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最多三步)、解决问题)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用方格)、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

六、可能性(事件中的可能性的最大与最小、游戏中的公平性)

综合应用:设计抽奖活动(充分运用可能性的大小,设计适用的抽奖活动方案)

七、倍数与因数(自然数的概念、因数与倍数概念、2、3、5的倍数特征、合数与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八、总复习

数学文化:九章算术、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一、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大小比较、真假分数、性质、约分(最大公因数)、通分(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

二、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容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三、分数加减法

综合应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四、方程(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性质、三次方、)、等式及性质、方程、解方程、解决问题)

五、折线统计图(含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发豆芽

六、总复习

数学文化:分数符号的来历、阿基米德巧辩皇冠真假、古老的方程

六年级(上)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打折(首次出现))

二、圆(圆的认识、弧、圆心角、扇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研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三、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探索规律)

四、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意义和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

五、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用观察点+方向+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综合应用:选择上学的路线

六、分数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的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七、负数的初步认识(能读、会写、知意义、分类、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可能性(在一事件中能计算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用数来表示)

九、总复习

数学文化: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神奇的比――黄金比数、我国是最早认识负数的国家

六年级(下)

一、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问题、计算利息)

综合应用: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二、圆柱和圆锥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比例的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

四、统计(扇形统计图(不要求画,要求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综合统计活动)

综合应用: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

五、总复习(数的认识、运算;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数学文化:古老的几何、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透过数据体验水危机、人体上的数据

===============================================================

部分内容分类整理

(一)整数

1、20以内的数(一年级上册)

2、100以内的数(一年级下册)

3、万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册)(数、拨、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

4、多位数的认识(四年级上册)(读写、数位顺序表、数位及十进制计数法概念、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数字编码)

5、倍数与因数(五年级上册)(自然数的概念、因数与倍数概念、2、3、5的倍数特征、合数与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二)分数

1、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分数(五年级下册)(意义、分数单位、大小比较、真假分数、性质、约分(最大公因数)、通分(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

3、百分数(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问题、计算利息)

(三)小数

1、小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小数各部分的名称(首次出现整数和小数部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年级下册)(意义、数位顺序表、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近似数、生活中的小数)

(四)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六年级上册)(能读、会写、知意义、分类、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加法运算律(四年级上册)(并出现用字母表示形式)

2、乘法运算定律(四年级下册)(并学习简便运算)

3、方程(五年级下册)

计算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上册)(1~10各数的教学:数、摆、比、画、读、写、分、算;等于、大于、小于)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一年级上册)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年级下册)

4、表内乘法(二年级上册)

5、表内除法(二年级上册)(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解决问题(首次出现))

6、三位数的加减法(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的估算(首次出现)、探索规律(首次出现)、解决问题)

7、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下册)(竖式除法(首次)、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三年级上册)(口算、估算、笔算、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解决问题)

9、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三年级上册)(笔算、估算、解决问题)

1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年级下册)(口算和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三年级下册)(口算和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2、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上册)(最多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首次出现)、小括号(首次出现))

13、多位数加减法(四年级上册)((口算与估算、用计算器计算(首次使用计算器)、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并出现用字母表示形式))

1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四年级上册)(口算与估算、笔算、解决问题)

1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册)(口算与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6、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下册)(多步(以三步为主)四则混合运算(首次出现)、中括号(首次出现))

17、乘除的关系和运算律(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8、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的运用)

19、小数乘法(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

20、小数除法(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

2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最多三步)、解决问题)

22、分数加减法(五年级下册)(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三年级上册中就有所学习)

23、方程(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性质、三次方、)、等式及性质、方程、解方程、解决问题)

24、分数乘法(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打折(首次出现))

25、分数除法(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探索规律)

26、比和按比例分配(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解决问题)

27、分数混合运算(六年级上册)(以三步为主的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8、正比例和反比例(六年级下册)((比例、比例的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

空间与图形

1、分一分、认识物体(一年级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认识图形(一年级下册)(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3、认识图形(二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

4、周长(三年级上册)(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含复名数的换算)、解决问题)

6、三角形(四年级下册)(相关概念、各部分的名称、三边关系、内角和、分类)

7、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下册)(概念、特征、探索规律)

8、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用方格)、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

9、长方体正方体(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容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10、圆(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弧、圆心角、扇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解决问题)

11、圆柱和圆锥(六年级下册)

★12、方向与位置(一年级下册)((前、后、上、下、左、右)

★13、东、南、西、北(三年级上册)(认识、标出、生活中辨认、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14、确定位置(四年级下册)(用数对表示位置)

★15、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用观察点+方向+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6、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看找角、做角(知道角的组成(顶点、两条边))、数角、用三角板画直角)

17、角(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平角、周角的概念及直角相互间的关系)

18、旋转与平移现象(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互相重合)

19、轴对称(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0、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五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

21、相交与平行(四年级上册)(相交;垂直;平行)

时间及单位

1、认识钟表(一年级下册)((时针、分针、整时、几时半、快几时了)

2、时分秒(二年级下册)(秒针、1时=60分、体验1分、1时及1秒、1分=60秒、读、记录钟表时间、比较大小(3分<5分等)、计算经过时间)

3、测量长度(二年级上册)(扌乍、厘米、分米和米及字母表示、1dm=10cm、1m=10dm、1m=100cm)

4、千米毫米(二年级下册)(1km=1000m、1cm=10mm)

5、克、千克、吨的认识(三年级上册)

6、年、月、日(三年级上册)(大月、小月、二月、24时计时法、计算时间)

7、面积和面积单位(三年级下册)(注: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学习,此内容包含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含复名数的换算))

8、角的度量(四年级上册)(注:在学习角的度量中学习)

9、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五年级上册)(注: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学习)

10、体积与体积单位(五年级下册)(注: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时学习)

统计与概率

1、统计(一年级下册)(实物分类统计(实物统计)、根据统计回答简单问题)

2、统计(二年级下册)(由实物分类统计→用符号记录并统计(象形统计)、根据统计回答简单问题)

3、统计(三年级下册)(先收集数据,再整理(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整理结果)、简单条形统计图)

4、统计(四年级下册)(稍复杂的条形统计图(含复式)、平均数)

5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含复式折线统计图)

6、、统计(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不要求画,要求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综合统计活动)

7、可能性(四年级上册)(可能、一定、不可能)

8、可能性(五年级上册)(事件中的可能性的最大与最小、游戏中的公平性)

9、可能性(六年级上册)(在一事件中能计算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用数来表示)

(注: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境向学生补充“中位数”及“众数”的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三个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了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平均数会受其影响,不能很好地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它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即: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当该组数的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当该组数的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可能为不止一个。)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7日,我校组织到一小参加县小学数学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前县数学教研员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一小的盛文芹和二小的董相花两位老师的六年级上学期《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四小的马桂兰和五小的张庆珍两位老师的二年级上学期《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分

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

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3月9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在第一实验小学组织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课、录像课和专家报告,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第一实验小学的xxx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小数的意义》,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有二: 一、小数的读写和分类,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大胆放手,教变为学。 这节课游戏引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老师用棒棒糖做小数点组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20XX年赤水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材料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教师备课,要重教材,重课标;研读课标,要重内容,重理念。 一、新课标理念及内容变化 (一)未变的理念 1、全面育人、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理念没有改变,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没有改变,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2、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变化的理念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提出“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双基”为什么发展为“四基”? 因为“双基”仅仅涉及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新增加的两基则涉及三维目标的另外两个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双基只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基础,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尤为重要。 (2)“四基”是一个有机整体。 四基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数学活动是不可缺的教学形式与过程。 4、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1)符号意识: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同一符号多重表示如y=ax。 (2)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如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3)数据分析观念 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8日,我参加了三亚市教研室举办的“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从市教研员陈老师透彻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抽象、理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有困难。很多教师也反映,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突出,这成了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知识性 课堂教学一般是40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有情境的 导入,新知识的讲授,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简要的课堂小结,这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知识性,在每个环节都不可以疏忽它,它的存在才不至于偏离本节课堂主要讲的内容,因此要授课的知识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末。 例如,在讲对称轴的一节公开课中,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对称的风筝。老师就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老师,谁 最先发明的风筝。这个问题显然与今天要讲的内容不相符,老师就给学生们讲自己也不清楚,因此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放学了回家搜索是谁最早发明的风筝。然后教师又问还有其他学生有其他想法吗?另一位同学答道:老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这个问题也脱离了要讲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又解释道现在你们的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到你们上高中大学学习了物理和数学知识,你们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他的引导提问方式出现了问题,导师学生的发现与新知的讲授(即对称轴)没有联系。因此,老师赶紧转变发问:同学们,从几何图形上看,这些风筝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很快

就有同学回答他们左右对折可以重叠。这样,就引入了对称轴的相关教学,从而老师才能顺利进行教学。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在刚开始发问时由于提出问题出现失误,导师学生偏离了即将讲授的新知,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浪费了至少5分钟的时间。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知识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刚开始的教学情境引入,还是新知的讲授过程。如果哪个过程偏离了新知识,那么课堂都是美中不足的,以上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思维性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数学课堂要具有思维性,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们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让学生们对问题的不同讨论碰撞火花,相互探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千奇百怪的思绪,但是教师不应遏制学生的想法,应顺着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让学生们最终自己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有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长期下来,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位置的确定》时,教师一般采取的是在多媒体上展示网格图,然后在上面相应的标出一些点,让学生们回答这些点该如何表达,在这些题上,学生是纯粹的根据老师的对应方法直接给出点的表示,而不知道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有问学生怎么样表示这个点,而没有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一)

[转]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张丹教授发言原稿)2012-02-20 15:09:07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4次评论:0条 张丹教授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 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后全国的数学教师掀起一股学课标、研课标、论课标的热潮,在学习中老师们还存在不少困惑,亟需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 为此,特邀请张丹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张丹教授。 张丹,教师教育数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教授,教师教育数理学院院长。她是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组成员,也是课程标准修订核心组成员,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自己独立编著或与他人合作著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课程数学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统计与概率”》、《数学课程设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等七部,及各种论文三十余篇。 今天活动安排,一是张丹教授诠释课程标准(2011年)的变化及修改意图;二是张丹教授解答老师们在学习课程标准中存在的困惑。下面,我们欢迎张丹教授为我们高屋建瓴。 各位老师: 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和老师们共同就新课程标准进行讨论,也是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 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今天主要介绍课程目标、核心概念和课程内容的变化。

首先看课程目标。《标准》与《实验稿》一样,明确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 进一步,《标准》在《实验稿》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 同时,《标准》还对一些目标进行了完善,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实际上,一个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可能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机遇。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 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创新能力依赖于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对于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目前学者们的观点并不统一。这里介绍几个。 张奠宙指出:“数学经验,依赖所从事的数学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大体上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类型:直接数学活动经验(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创设实际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小学数学备课要求。望全体数学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教学计划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本册教材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的编写特点,再加上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采取的教法。) 三、教学本册教材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 全册备课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就可以) 五、单元自测分析(主要从本单元测试的基本情况、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典型解剖、补救措施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课时备课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以来,我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所以现在我只能算是一个新手,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跟学生相处之道,因此工作十分的忙碌辛苦。但这几年也是我教学生涯最快乐的。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后,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我考虑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开始。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

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强调让孩子在学习中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确实,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加减,统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内容,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亲密的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可能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作老师的反思过自身吗?比如我们与孩子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是如何想象孩子的呢?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能扛些什么呢?他的小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眼睛滴溜溜、骨碌碌的转着在寻找着什么呢?在孩子每天所表现出的行为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什么,以及我们对孩子抱着什么幻想呢?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封闭的、没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业务要求精编版

2020年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业务要求精编版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业务要求 一、计划 学期初教师要制定全册教学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法措施及时间安排等项目,要精练实用。 二、备课 1、单元备课:要提前一周备好单元备课,内容包括对该单元的教材分析、与其它单元的联系及地位、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方法等。单元结束要有单元检测、质量分析、补教补学等措施,材料可成序列装订成册。 2、课时备课:运用探究教学策略准备课,用备课簿编写教案,工作未满三年的年轻教师要备详案;三年以上教师每单元详备一课时,其它课时简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使用书头备课(教学计划、课标、策略单独呈现)。详案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练习或作业设计等。特别是关键处、重点处的处理方法要明确。 三、课堂教学 运用我市探究教学策略上课,注重学生的尝试、探究、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处理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意深度,注意全体学生的提高及优秀学生的更优化,更要注意弱生对双基内容的掌握情况。注重在课堂中差生的转化,不要把差生转化当成课下补课。 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把握住重点,找准关键点;对于学生教师要善于组织,善于吸引其注意力。 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口算素质的培养。 四、作业 课堂作业:严格按区教研室规定作业次数,全批全改。一、二年级和三、四、五、六年级分别另加一次、二次实践性作业(可单独设置) ,实践性作业内容要依据年级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形式要灵活,不要把数学实践作业当成学生的书面数学问题的解答,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 课堂练习:一、二、三、四、五年级以《基础训练》,六年级以《数学伴你成长》(或单设练习本)为课堂练习,多种形式当堂批改。 家庭作业:三-六年级单独设本(或用《配套练习册》),多种形式批改。

学习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导语: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学习小学数学心得体会文章仅供参考 一、课堂展现领略名师的风采 教师们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这些有名的教师们都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环节设计欣赏名师的艺术 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情境教学是名师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上课伊始名师们一般都首先和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或创设情境然后名师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刚才脑海中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紧跟着名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把想到的问题和相关学科学习相联系尝试去解决刚才的问题这样就把生活和相应的学科紧紧相连了不仅拉近了学科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引发的情境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用自己学

到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兴趣油然而生兴致高涨学生学得有 趣教师课上得流利、连贯、自然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三、善用教法感悟名师的灵感 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名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四、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探究活动提倡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各种 层次的、以小组为主的探究性课题在教学中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 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 交流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 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 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思想教育方 面这些教师都处理得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 的每一位教师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安居三小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试行)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今年暑假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深深体 新方法,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化。 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实施确实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发的活泼与可爱,同时也使我和我的学生们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课堂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训练的一点做法。 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我们常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以鼓励表扬的语言引导学生该怎样听课。如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如:今天上课×××表现真好,做的特别端正。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二是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特别是学困生让他重复别人的发言,引起注意力,形成听的好习惯。如: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谁的声音比他再大点,你的声音真好听。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谁来说一说刚才老师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谁能像他那样再做一遍。一看老师和同学的板书,老师同学在操作时步骤方法,在看之前要提出要求,学生有目的的看。二看课本。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阅读,学生必然会“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关键词,也就是今天的先学后教,自学提纲,自学要求。这样学生有目的阅读,学生读的兴趣就有了。教学以书为本,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这个工具,在数学课中,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拨,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9 一、总目标 . 9 二、学段目标 . 10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6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26 一、数与代数 . 26 二、图形与几何 . 31 三、统计与概率 . 40 四、综合与实践 . 4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43 一、教学建议 . 43 二、评价建议 .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 录 . 75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75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 7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 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