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培养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培养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培养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培养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张应策金神中心小学关于空间观念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描述:“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就要求学生能建立“实物表像——模型表像——图形表像”。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学中通过“拼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生的空间观念会有所发展。下面是我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这一部分知识成为他们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观察中培养空间观念

在空间和图形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现实背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几何图形,这是学生学习理解空间与图形的重要资源。如学生通过对冰箱、砖、牙膏盒等物品的观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再根据感性认识,找出这些实物的外形特征,就形成了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理解更透彻。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六个面的面积,即油箱图中的A面及其对面、B面及其对面、C面及其对面;计算粉刷烟囱的面积,就是求四个侧面的面积,即烟囱图中的A面及其对面、B面及其对面,上下面都没有;水平伸缩门在伸缩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平行四边形,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在不断改变,很容易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爸爸挑土用的畚箕只系三根绳子,

挑起

来却很平稳,就容易接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周长相同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分

别去求它们的面积。图A 的面积是:5.28×1=5.28(cm 2

) 图B 的面积是:4.28×2=8.56

(cm 2) 图C 的面积是:3.14×3.14≈9.86(cm 2) 图D 的面积是:3.14×22=12.56(cm 2) 而它们的周长都是12.56cm,再观察,容易发现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其中正方形面积最大;在周长相同的长方形 、正方形中加入圆,通过计算观察,又会发现圆的面积更大。

以上四个图形的周长都相等,都是12.56cm

二、重视学生的操作感知,在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通过比一比,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说一说等多种感性活动,调动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观,使学生经历一个积极的感知过程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形体表像。如让学生量一量线段的长度,使学生感知线段是可以测量,而且有两个端点这一表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桌的角,使学生发现角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一表像;让学生用纸折一折,使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这一表像,对折能重合能说明两条线是平行的这一道理,如长方形 、正方形通过对折,发现对边是平等的,此外,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也可以通过折来说明平行,梯形上下两条边对折能重合,所以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对折还能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方法是把所要判断的角沿一条边向外折后,画出角的另一条边所在的位置,然后展开,看这条边原来的位置和折后的位置是不是成一条直线,若成一条直线(平角),则角是直角,若比平角小,则原来的角是锐角,若比平角大,则原来的角是钝角。

三、凸显过程性和体验性

“空间与图形”是将数学现实化的最好形式。空间观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形成与发展。《标准》与以往的大约相比,突出了将“过程”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部分,非常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经历过程与体验的实例。例如:

2

1

3

1 有一条线段,露出了它的21,另一条线段,露出了它的3

1,两条线段露出的部分,长是相等的,同学们猜一猜,线段长?

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着,各自说着自己的理由。这个谜底就要揭开了,同学们屏住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这时老师慢慢拖动鼠标,渐渐露出两条线段的全貌,两条线段赤裸裸

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1

2

1

3

可见,第一条线段短,第二条线段长。这是将空间想象与分数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这题最能激发学生想象。

三、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在想象中培养空间观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空间想象能力是在一定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想象能力,是对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学生对几何形体的特征有了充分的认识,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虚与实的结合,有意识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正是借助于空间想象,小学生才能在平面图上“看出”立体图形。

如上图:左边的图是由后面的1、2、3、4中的两个图叠加而成的,请指出来。这就要学生发挥想象,同时要认真观察,观察每个图中有左边图中的哪些部分?还缺少哪些部分?每两个图叠加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图?这是一道很好的训练题,它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许多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1和4图叠加而成。

沙发大厦

如在平面图上数规程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我出示以上两个图,因为这两个图形中都含有被遮挡的看不见的小方块,这就需要借助想象才能解决问题。学生

想象能力较强的能“看”出被遮的小方块。“看”不到的,只能借助于小方块摆一摆,最终能“看”出隐藏的小方块。很明显上图中的“沙发”用了20个小方块;“大厦”用了21个小方块。

四、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课件培养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展示真实面目,使学生难以体验空间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视觉感知,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空间观念。

如:现有正方体图M,请你对该正方体进行切割,请能在这个正方体里切出一个最大的截面吗?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很难得出正确答案,老师凭嘴说或用粉笔画都很难让学生理解,若制成N的课件,用电脑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图N 被切成两块,并把其中的一块移走,就显示出了图中涂色的长方形,这就是要求的最大的截面。

再如:大街上有一处地砖损坏了,如图X,你知道损坏了多少块砖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会对这个实际问题感兴趣,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想象并结合划线,能算出被损坏的砖的块数。当然这是的解决方法有多种可以直接数出来,也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来。图中一共有8行,每行8块,一共是8×8=64(块),现在只有34 块没有损坏的,所以损坏的有:64-34=30(块)。还有像图Y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三角形?这个问题难度较大,但学生喜欢钻研,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学生往往会把图中的正方形分成两类,一类是正立的,一类是斜的,并且分别去数或计算,这样就不容易出错,另外,还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或计算,才不容易错,如先数1个的正方形有9个,再数4 个拼成的正方形有4个,再数9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有1个,然后相加得14个,接着数斜的,同样数,1个的正方形有12个,4 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有5个,相加得17个,总计得14﹢17=31(个);再算长方形:正立方向的,2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12个,3个正在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6个,6 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4个,小计22个,斜方向的,同样方法数:16﹢8﹢4﹢4﹢2=34(个),总计得22﹢34=56(个);关于三角形的个数是很难出来的,不作普遍要求,如果学生感兴趣,而且有能力,可以尝试。

图X 图Y

又如: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能切成多少个棱长是1 厘米的正方体?多少年来,这个问题都是老师或学生先画一个棱长1 分米的正方体,再在其每一个面上平均分成100小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实际被分成了100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分米3=1厘米3。这样教学有些硬灌。如果制成课件,先将正方体的一个面平均分成100分,

如图P,再将其余的面也平均分成100分,把棱长为1 分米的正文体平均切成10个长和宽都是1分米,厚是1厘米的长方体,用电脑显示一块一块地切,让学生看清切的过程和结果,

图P 图Q

这样学生能算出有多少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有:1分米3=1000厘米3 总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无论是选择观察操作,还是运用多媒体,都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再回想一下,建立表像,培养其空间观念,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感知——表像——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但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老师只要做一个好的引领者,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那么孩子的空间观念,就能不断的形成并得以发展。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3227716.html,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作者:李星云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08年第06期 空间观念是人脑中关于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以此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和表象来进行思考。 空间观念是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更是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计算教学,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致于学生对几何图形表象的形成不够深刻和完整,空间观念淡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层次、多渠道地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入生活经验,认识空间观念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学习数学必然感到枯燥、乏味。空间观念是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所进行的一项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初步认识空间观念。 比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会说:“我心目中的长方形是长长的,正方形是方方的。”也有的会说:“我心目中的长方形像毛巾一样,正方形像我的手帕。”……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鼓励学生动手把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摆出来、画下来,联系生活经验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促使学生把生活空间中的实际存在与其头脑中的表象建立联系,实现实物与概念的结合、具体的“物”与抽象的“形”的统一。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空间观念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论文 例谈小学低年级空间观念的有效培养 【摘要】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更是个体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教学领域的核心任务。本文试图以教育部最新审定的数学第一学段教材为研究对象,思考如何基于生活观察,提取空间知识经验;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借助各种教具学具进行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再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多轨并行,有效催生、获得、深化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经验操作实践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是作为空间观念的特征来描述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发展,及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在小学低年级,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思考: 一、基于生活经验,催生空间观念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出,要让学生把学习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这样可以缩短知识与求解之间的距离,促进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来解决问题,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努力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提取并积累有效的空间知识经验,催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创设生活情境,积累直接观察经验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其中表象是在操作或观察活动中所学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的相应形象,它是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是学生抽象概念的基础。如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学生在观察物体并辨认从不同位置所看到图形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依据表象进行思维和推理,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图形表象的建立。教材中都是选择学生熟悉或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如判断从左右前后四个位置去观察热水瓶得到的是哪张图片。虽然热水瓶是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物品,但将热水瓶在脑子里从一个立体的实物抽象出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从三维空间转换到二维空间,对于在“空间领域”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点仍然放在图形性质的认识,周长等的计算。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例如,小明在家打电话给小红,请小红到家里来做客。他就要说清楚自己家的方位,从小红家到他家的路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创造发明。因为,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以实物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首先要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到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若干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物体,三个同学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有三幅平面图,哪位同学看到哪幅图,让学生连一连;又如,有几幅物体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哪幅平面图折起来是一个正方体,哪个是长方体。以上提供的这些素材,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于学习比较抽象的、有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直观操作活动。在这里,直观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小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实践中对几何形体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或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以逐步形成几何体的空间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我安排以下活动:1.动手切一切。每人用刀把土豆照着实物切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感知。2.用手摸一摸。摸出面的个数,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发现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等。3.用尺子量一量。量出各条棱的长度,得出每组对边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再结合课件演示,验证长方体的相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全部相等。4.动脑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5.比一比。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6.说一说。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班级汇报。通过设计这些操作活动,既使学生对图形形成的现实空间及图形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又通过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既建立了空间观念,又发展了空间观念。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观察与操作活动,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在现实情景中培养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图形的形状,大小,变换等性质,除了观察与动手操作以外,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有机的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丰富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何教学中培养的空间观念与能力,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CT,核磁共振,机器人,电视,传真等技术,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学习几何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助于孩子逐步了解、探索、把握现实世界的数学空间,学会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去观察客观世界、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 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掌握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过程及其阶段性,才能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空间观念的定义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过程,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二)空间观念的结构 1、形状知觉 由于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一般在小班时就能辨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到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体等,并能把长方形纸片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但很难说出图形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在知觉不熟悉的几何图形时往往把几何图形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如把正方形说成是“方格子”,把三角形说成“红领巾”,把圆形说成“太阳”。 2、大小知觉

对图形的大小判断的正确性,依照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幼儿在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时较容易,判断椭圆形、长方形、菱形和五角形的大小则比较困难。儿童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小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远处的物体。如:看到山顶上一个移动的小白点,成人会根据生活经验,将其放大一定的倍数,认为实物的大小大概有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大,而儿童则不会按一定比例将所看到的物体放大,那是由于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只会认为就是一个小白点。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儿童的深度知觉是先天就具有的。 4、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及东、南、西、北的知觉。物体的方位总是相对的,是与所参照的物体的方位相比较而言的。刚入学的儿童就能完全正确地分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位的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儿童的左右概念的发展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如能辨认自己的左右手,大约到7岁才会把自己手脚的左右关系运用到物体左右关系上。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儿童在辨别别人的左右时,常常要依赖于自身的动作或表象,在辨别两个物体的左右关系时,常出现错误。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能正确地指出三个并排放着的客体的相对位置。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左右概念的发展是整个方位知觉发展的关键。 (三)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成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是: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 的空间观念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反应。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这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民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大纲》和《新课标》都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副本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空间观念”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之一,基本数学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样描述“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基于这一课程标准的理论背景,小课题第二学段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建立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帮助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能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然而在“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中,我们课题组认为还有以下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单一,甚至陈旧老套,

“空间观念”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不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信息化教学及网络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学生方面:“空间观念”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在“空间观念”的形成中缺乏体验,缺乏操作;公式概念的理解上不尽人意,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空间想象力差,方向感差以及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很困难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弱引起的。 本课题就是想通过“空间观念”案例的研究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解决空间方面问题的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关键词: 第二学段空间观念案例研究 二、关键词界定和解读。 第二学段:小学四、五、六年级。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摘要: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空间观念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模糊”2 维和 3 维空间之间界限的一种本领,是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视图与构造,直观与推理,观察与投影.通过对具体情景的探索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别方位、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含义;空间观念的定位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标准》对空间观念所作的阐释,以及在相关内容上所作的具体安排,充分体现了《标准》总目标对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 1. 空间观念的意义 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计算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以后,几何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证明的学问.之所以如此,与传统上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把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看成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有关.但是,以证明为主题的几何课程内容主要是由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现成的、条理清晰的概念、公理、定理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主要是三段论)构成的,重点在形式化,内容比较单调,呈现方式也是冷冰冰的.这样的课程难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习这样的课程时,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难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另外,传统的几何课程中很难找到与“空间”有关的内容.虽然“教学大纲”也有关于“空间观念”的表述,如“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等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却鲜见与之有关的解释和说明.几何课程的主旋律就是研究平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基本方法,虽然也有“识图初步”这样的条目,但其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显得无足轻重.然而,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02-27T11:20:39.29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1期作者:曹让美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 四川省隆昌市李市小学 642163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中会涉及到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几何知识和其他知识。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们必须拥有的一个数学基础理念,是小学教育当中重要的一项数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空间观念;培养 引言: 空间意识即前、后、左、右、上、下、大、小等,这些均是对现在学龄前儿童进行培养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针对培养小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教师要落实在教学活动当中,本文将根据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纸盒、气球等等,儿童手中把玩的长方体、圆柱体、锥形等形状的积木,这些都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形象,学生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物品开始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有关空间图形的细节融入到教学当中,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够灵活掌握空间观念知识,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智力。 二、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低年级学生刚接触立体图形时,没有办法在脑海里想象出它们的形状,或者形状与他们记住的名字不同,容易混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有利于他们正确辨认和区分图形,由此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展开变式训练,让他们能够在脑海里建立清晰的图形形象。比如在辨认“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学生已经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分的掌握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能够看出等腰三角形只有两条边相等,而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均相等,或者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都相等,便可以得出哪个是等边三角形,哪个是等腰三角形。除此之外,学习图形的变化是培养学生们识图能力的重要部分,要让他们充分的掌握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建立一个关于图形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时,长方形的属性是对边相等且平行和四个角均为九十度,如果教师将四个角中的两个对角变成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且相等的角,就会将此图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如果教师将此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变为相等时,此图形又会变为“正方形”;如果教师将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就会变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这样,能够让学生们灵活的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让他们建立一个图形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 三、让学生在观察联想中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的联想能力很强,他们能够用积木摆出他们认为的高楼大厦或其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全面地观察,并且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们的想象。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拼出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子、道路等等;或者利用这些图形的特点绘画出一些好看的图画,比如利用四个平行四边形在一张白色的绘画纸上拼接出一个蝴蝶的形状,并画出蝴蝶的触角;又或者将一个图形变成另外一种图形等等,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几何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讲解几何的计算公式,也应该在课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践让他们根据实际的生活情况用数学思维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当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时候,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有什么长方体,只需要计算5个面的面积,什么长方体则需要计算6个面的面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部讨论,并且举出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瓷砖面积时,只需要计算4周和底部,而不需要考虑顶部的面积,而对一个礼盒进行包装时就需要考虑该长方体的表面积,或者在粉刷房间的时候需要考虑门窗扣除的面积,这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而不是只会运用一种公式,不懂得变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需要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以及进行课后实践,才能逐步完善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教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帮助他们加深对于几何形体的感知,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赵福堂.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学周刊,2018(29):75-76. [2]徐江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76-77. [3]王海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途径[J].学周刊,2017(32):23-24.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摘要: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有助于他们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儿童生活在现实空间,帮助他们了解、探索、把握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本文重点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空间观念”,“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空间观念”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促使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途径作了初步探索。 一再现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列举出钟面、方向盘、车轮、圆桌面、硬币面、碗口、太阳、纽扣等圆形物体,对他们认识圆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夺得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使得我们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空升起,你知道红旗是什么形状的吗?再看小朋友常用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接着提问:“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通过谈话再现奥运赛场升国旗的场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揭示课题,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 二....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空间观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在几何知识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从而逐步形成对实物与平面图关系的一些初步看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多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面,如黑板面、课桌面、课本封面、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非常的有必要。因此,教师在几何知识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各种积木或玩具,已经积累了较多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生活经验,只不过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发现。这些表象和经验正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心中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 二、引导有序观察,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觉观察。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表象,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展示学生带回来的长方体物品,并让小组学生在观察、交流中逐步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建立起“长方体”的概念。 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于几何形体的表象。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日积月累,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即使离开了实物、模型,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 三、加强操作感知,深化空间观念 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以采用学生喜爱的“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实际操作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是一种自觉地感受空间图形、运用空间图形的意识和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实物的形状与几何图形之间的想象;复杂图形的分解;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和位置的关系;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利用图形直观来进行思考等.在初中几何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应该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浅谈几点。 一、从建立表象到再造想象,再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 1.运用感性材料,建立表象 空间观念指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距离在人脑中留下的既直觉又有一些概括性的形象。表象是具有感知的形象在头脑中的保持,它是具体感知向概念、思维过渡的重要环节。没有形成清晰的表象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活动,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的重新组合或再造而产生新的表象的过程将会困难,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就无从说起。小学教材的几何知识(系统学习时)的安排是:线→面→体,即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从图形来说是简单单一→复杂组合;从计算来说是长度→面积→体积.无论哪一方面,都是以大量表象的内化,形象思维活动向抽象思维活动转化,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得到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思维的。 小学生从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中获得了印象,并保留在头脑中成为表象。表象的重新组合或再造的心理过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基础。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重视启蒙阶段对几何图形的观察。通常教材中几何知识是结合认数与计算编排的,一年级集合认数出现了三角形、正方形、立方形以及圆等图形和直观教具,出现这些图形不仅仅只是为了认数,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一年级有这么一个习题:要求学生在下图中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个数,这个集合图里的图形,排列杂乱,大小不一,既有标准图形,又有变式图形。这时要好好指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分类找出,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的表象。 第二、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教具。在教几何图形时,一定要充分运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教具,让学生仔细观察。使其感知并获得具体鲜明的形象,形成图形的表象;另一方面,表象常常是概括了许多感知形象的,所以表象又具有概括性特征。例如: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觉,可在认识角的大小、边的长短、三边上的高、内角和、稳定性、对称性等的同时,出示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亲手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三角形表象,并为建立三角形概念完成过渡。 2.创造条件,形成再造想象 表象的重新组合、成为新的表象,就是想象。如果这种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文字描述或图形、模型想出来的,这种想象就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在培养学生初步空间概念中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 空间观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反应。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对这 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 实物的形状,进[这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民 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 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 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 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 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大纲》和《新课标》都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 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 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 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 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 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 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 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 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关注核心素养,培养空间观念

关注核心素养,培养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为此,教学时,教师应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让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导观察比较,培养空间观念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观察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比较中形成空间观念。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形成清晰的几何形体表象,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先出示课本第64页的情境图,再在黑板上抽象出几个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1)在比较中找相同:这些四边形图形有哪些相同之处? (2)在比较中进行分析: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辨析,逐渐建立起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关注边的特点,也关注对角的特点,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空间观念。 2.在观察中感悟空间观念。许多几何形体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也培养了空间观念。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体积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体积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讲台桌上一个盛有水的玻璃容器,记录原有水的高度,然后把一块长方体的铁块放入容器中,再记录现在水的高度,师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让学生

培养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方法

培养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方法 数学空间观念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要求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一、加强学生从直观出发,从具体问题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从最简单的平面观念开始,慢慢养成的,不是一开始每个人的空间观念姻反强,这就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初步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以往的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入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时候可以从我们生活的身边事物来观察,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体验长方体的内涵,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探究活动感知图形符号,来形成空间观念的并加以巩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戏,跟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搭物活动,学生在搭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培养空间观念必须结合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随着学生掌握的几何知识的增多。在运用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不管是平面图还是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都是与点、线、面、体的几何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形成空间观念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和达到的程度都有差异,应逐步提高要求,不能过急、过高,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到相应的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实际运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运用图形的分解、组合、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