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方要诀

针方要诀

针方要诀
针方要诀

《针方要诀》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一

━胡光医师临床治验医案、医话中经常使用的或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组穴、董氏奇穴组穴以及治验增补组穴

一.头面部组穴

(一)镇逆组穴:

此组穴为韩汝训教授妙用之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氏奇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

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

3.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二)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

3.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黄、下三皇)

4.精神分裂症(加1.怪三针、2.丰隆穴、3.少泽放血)

5.癫痫(临症加减)

二.腹部组穴

(一)新老十针:

学习参照金针王乐亭前辈的理论和老十针及老实针的应用,推广并发挥已扩大其治疗范围。

取穴详解:神阙上下左右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

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

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

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

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

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

分为两种刺法: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

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

提示:运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思想和脾胃论的学术思路

三.腰背部组穴

(一)华佗夹脊:

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

治疗范围:

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风池、完骨、天柱

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

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火菊;火连;火散

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脾胃段挟脊加火主;火硬深透阳陵

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妇科穴;还巢穴

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四.上肢部组穴

(一)制污穴:

治疗恶血不出、脓口不收、久年恶疮、褥疮久不收口。

治验应用:

1.可配曲池穴、血海穴治疗白塞氏病;荨麻疹;带状疱疹;丹毒;无名肿毒;前列腺炎;脓肿。

2.治疗牛皮癣加驷马埋线(注:衡水固城县陈忠文医师临床应用治疗)

3.治疗白癜风(注:湖北荆门市胡超伟医师临床应用治疗)

(二)木火穴:

在中指、食指、无名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取三穴

治验应用:

1.治疗脑血管病、偏瘫、偏枯(卒中后遗症),患者令其动。

2.下肢冷,双侧中指取穴。

(注意:※每次限用6分钟,超过8分钟耗气,超过20分钟无效。)

(三)眼黄穴:

治疗巩膜黄染、明目、眼底出血、青光眼、眼压高、房水循环障碍、视神经萎缩。提示:所有眼疾皆可用之,白内障无效;视神经萎缩是病情而定;中心浆膜性黄斑病变极效。

(注:湖北荆门胡超伟医师用于治疗腓肠肌疼痛和腓肠肌痉挛)

(四)木穴:

治疗手足癣、过敏性鼻炎、鼻流清涕、酒渣鼻、目疾、外感风邪引起的一切过敏疾病、一切肝郁不舒之症

治验应用:

木穴加尺泽穴、委中穴点刺出血

●病案“一妇人手足干裂不能踏地,其子背负而来”

(五)五虎穴:

主治全身骨痛

治验应用:

1.治疗上肢疼痛用五虎一、二、三

2.治疗下肢疼痛用五虎四、五、六

提示:于赤白肉际背向掌侧下针

(六)妇科穴、还巢穴(送子观音穴):

常单用,可配外老十针;活血加三重穴;补脾加火菊穴、火连穴、公孙穴、太白穴

治验应用:

1.不孕、不育

2.妇科病

3.内分泌疾病

(七)双凤、双玲穴:

放血治疗肺癌及一切癌症晚期,一周两次。

取穴详解:

无名指掌侧第二掌指关节青筋处

(八)土水穴:治疗足跟痛配眼子穴

(九)中渚穴、液门穴(三叉三):

直刺入四五指关节节缝,治疗耳鸣、耳聋

治验应用:

1.治耳聋可加风池、完骨、天柱

2.耳鸣、脑鸣加同步;新老十针加三叉三治耳聋

3.配翳风(可治呃逆)、耳门穴、听宫、听会穴

4.可配合上三黄、下三皇;急性加开四关

●“河东区老太太田金玲病案”

(十)小节穴:

详见台北董事奇穴研讨会论文《妙用小节穴》

治验应用:

1.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黄韧带肥厚;后纵

韧带钙化;椎管狭窄配腕顺一、二穴。

2.治疗急性腰痛或扭伤配二角名穴

3.治疗下肢痛配心膝穴(蜻蜓点水法)

备用:李旸四针;五虎擒羊

4.治疗气结●“南楼下岗职工病案一例”

5.治疗痛风:小节穴加制污穴、木火穴或加李旸四针(人中穴、后

溪穴、束骨穴、复溜穴)●“上海病案”

6.单用小节穴治疗腕踝扭伤

(十一)重子穴、重仙穴、小、大、浮、外间穴:

治验应用:

1.治疗哮喘,急性哮喘加太冲穴,慢性加下三皇(肾不纳气)

2.附睾炎;精索炎;淋病(气血膏劳砂石淋)

3.性病;炎症、化脓加制污穴

4.尿频尿急加秩边穴;尿闭

5. 肩疼痛(膏肓痛)

6. 膝盖痛

(十二)三间穴、液门穴:

治疗头痛、偏头痛(左右手交替取穴)

(十三)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治疗痔疮

治验应用:

1.配承山穴、痔疮穴、口舌系带放血

2.治痔疮便血用双针承山

3.治疗肛门裂:舌系带点刺出血加公孙穴、太白穴

(十四)正脊穴:

肩髃穴与曲池穴连线四分法入肱骨后缘贴骨刺

治验应用:

1.适用于一切类型颈椎病,组穴为正脊、灵骨、大白、肾关(或下三皇)

2.治疗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肺癌

提示:偏方“蜈蚣鸡蛋羹”

五.下肢部组穴

(一)火包:(传统穴为独阴穴)

治验应用:

治疗心绞痛,点刺出血

●“张强之父病案”

(二)上三黄、下三皇:

上三黄包括明黄、天黄、其黄穴;下三皇包括肾关、地皇、人皇穴

治验应用:

1.上三黄、下三皇交替使用(上三黄加肾关;下三皇加明黄)

2.治疗糖尿病加合并症穴;可治疗崩漏症

3.肝肾同源为调补肝肾之要穴,又作调整穴。

提示:上三黄为“一贯煎”,下三皇为“六味地黄丸”。

(三)外三关:

治疗弥漫性疼痛、不宁腿、癌症

治验应用:

1.肺癌加重子穴、重仙穴、小、大、浮、外间穴;肺癌咳嗽加失音穴

2.肝癌加肝胆四针

3.胃癌加火菊穴、火连穴(公孙穴、太白穴)

4.胰尾癌加新老十针、火菊穴、火连穴、火散穴

(四)失音穴:

治疗声哑、咽喉炎、梅核气、食道型颈椎病、甲亢、甲低、甲状腺肿大

假球麻痹、真球麻痹失语等

治验应用:

A.1.声哑、咽喉炎加双侧重子穴、重仙穴

2.梅核气加双侧梅核点

3.甲亢加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甲低加新老十针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加三重穴

B.1.假球麻痹、真球麻痹、进行性脊肌萎缩侧索硬化加失音穴、上瘤穴、新老十针、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失语(运动性、感觉性、命名性)可加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六.综合组穴

(一)李旸四针(有称鲍四针或杨四针):

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

治验应用:

1.通督脉:治疗腰痛特别是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

2.止痛要穴:a.三叉神经痛 b.舌咽神经痛c.膝痛加五虎擒羊

d.尿闭、尿失禁、遗尿、夜尿多、尿床

注:原因扩大其治疗范围故仍从其原穴名,现因教学授课改称为“李旸四针”。

(二)怪三针:

正会穴、次白穴、鼻翼穴

临床应用:

治疗尿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精神不集中、口吃、癔病、考前综合症、小儿脑瘫、痴呆、、脑发育不良、癫痫、狂躁、怪病。

治验:

1.治疗胃痛、小儿疳积:正会穴、次白(向指侧倾斜45-60°)

2.运动异常病:正会穴、次白穴、小节穴

3.面肌痉挛(眼跳):正会穴、鼻翼穴、眼黄穴

(三)灵骨穴、三重穴:

灵骨穴、大白穴为补阳要穴,三重穴可活血化淤。

治验应用:

这组穴的作用与补阳还五汤疗效相似,用于一切偏瘫。

(四)肝胆四穴:

治疗肝胆病、胁肋痛,为治疗肝癌晚期疼痛之要穴。

治验应用:

1.配肝胆段挟脊

2.配新老十针(重用日月)

3.加外三关

提示:病危可加双凤穴、双玲穴放血

取穴详解:

腕后三寸挠侧赤白肉际处和足第二趾背侧上推至尽头处。

(五)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治验应用:

治疗任何植物神经紊乱、心肾不交症、多类型抽动症、一切类型神志病、浮肿症(通调水道)。

选配:

1.治疗心律不齐配心门穴、心常穴

2.治疗心胆气虚配胆穴

3.治疗心律紊乱(怔忡)配心膝穴

(六)美容、减肥组穴:

华佗夹脊、新老十针、驷马穴、下三皇

治验应用:

1.减肥:华佗夹脊;新老十针(射线排刺);驷马柳叶刺

2.乳腺增生:驷马加下三皇

3.美容:下三皇

4.驷马:可缩胸、丰胸

(七)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

治验应用:

1.治疗荨麻疹、药疹、神经性皮炎

2.治疗丹毒加制污穴

3.治疗黄褐斑、老年斑、蝴蝶斑加下三皇

4.治疗瘙痒症曲池穴强调手法频作

5.驷马穴可以治疗乳腺增生、丰乳

6.喘息加柳叶刺

●四总要穴、马丹阳十二穴及十四经传统穴将结合病案阐述,仅40余穴详见标准穴位图谱。

胡光教授理解董氏奇穴

2009-05-20 17:57

郭风

男 66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现住在天津河西医院血液病科。近期足部溃烂、外阴溃烂疮不收口。

用曲池穴、血海穴、驷马三穴、制污穴收到奇效。

此方穴位不多,疗效迅速,非常符合董氏奇穴的治病原则——取穴少,用穴精。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一种医德的表现,可见董公医理精湛、医德高尚称得上是大医精诚。

此方详解:

1.曲池穴与血海穴采用双针疗法,每穴两针频作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血海穴双针实是血海穴和百虫窝穴。

手法采用雀啄泻法(三退一进),留针三十分钟,每十分钟行针一次。

2.驷马三穴:驷马上穴: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

驷马中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处是穴。

驷马下穴: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驷马穴虽属足阳明胃经,但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因此驷马三穴为治疗肺脏病候群之特效要穴。因肺主皮毛,所以治疗皮肤病应无异议。

驷马三穴的用针方法与曲池、血海穴一样,都是一穴双针,频作手法。

3.制污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共计三穴,取穴采用四分点法。

注:四分点法: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距两边之中点各取一穴,即两指间四分之一处各取一穴。

制污穴应以三棱针刺出黑血为效,针患侧。常言道:久病入络、络主血,刺之。亦可用毫针

刺之,具体方法与我在“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一文中的“木火穴”用法相近。

此患者近期因药物所治,造成中枢性顽固呃逆。吾师针“怪三针”立止。

怪三针为吾师自创的一组穴位,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脑瘫、痴呆、发育不良、多动症、癔病等。我屡次见其神效,但不知原理何在,希望于大家一同参详。

此组穴为:正会穴、鼻翼穴、次白穴(鼻翼为左,次白为右侧)。此方治疗胃痛、小儿疳积时,次白穴向指侧倾斜45—60°。

结语:本人近期见吾师用制污穴,治疗糖尿病溃烂不收口者多有奇效。大三甲医院求助治疗中枢性呃逆者不计其数。究其原因我想数十位西医老专家是其坚强后盾,500张住院病床是其可靠后方。中西医和谐相处是展示董氏奇穴才华的基石,46年的临床磨练是其宝贵资粮。

愿与君共勉!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一.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侧取穴)。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 ~ 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找到后在此下针。

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后面有详解),注意本穴限用6分钟(董氏原为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后经我们

计算每次限用六分钟。)特别要强调的是即使病人行动困难,也要由家属搀扶活动。

说明:木火穴只适用于早期治疗,对患侧运动有激发功能之作用,治疗后期不再用它,可改用健侧的小节穴也是配合动气针法。

木火穴本四穴现在我们只用除小指的123穴。此穴原为放血穴位,现在我们为了配合动气针法,把它改为针刺穴位。但我们如果下针在发青、乌的点上,起针亦可放出黑血数滴。

木火穴部位:木火一穴在手背食指第二節、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二穴在手背中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三穴在手背无名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四穴在手背小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1)先决定针刺穴道。(2)进针后又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

二.木火穴起针后,针灵骨穴、大白穴双侧(此二穴有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

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穴都有活脑部血气之功,所以针头针后在针本穴,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上几穴与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大致相同。

如患者手指拘挛张不开,可对灵骨、大白行提插泻法,再针上白、次白、中白、下白。

靈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與重仙穴相通。

大白穴: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

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头针使用: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

三.有语言障碍的患者,用失音穴、上瘤穴、廉泉穴、外金津、外玉液穴。

注意:失音穴施术时,针尖向委中的方向平刺,针深5—8分。

上瘤穴针深不超过5分,过量会引起心中不安。

上瘤穴:在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失音穴: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及其下二寸。

四.流涎不止者可用止涎五穴,由内往外斜刺2~3分。用法与木火穴相近。

最后引用恩师常教诲吾的一句话做结束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无定法,万法归宗,手中有穴,心中无穴,针法成英

胡光医师针方要诀解答

胡光针法特点及针方要诀 胡光医师针法内容有四: 1、倒马针法; 2、动气针法; 3、牵引针法; 4、不定穴针法;另有左右、上下传针法,类似平衡针法,最为精妙处,为刺血疗法,泻络远针,奏效神速,即显反应,立除沉疴。总之,本针法极少在患侧取穴,但能最大限度、最快速激发人体内在潜能,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病、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1、倒马针法采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本讲义奇穴有很多本身既是组穴,需要倒 马应用。如驷马上穴、中穴、下穴倒马针,正筋、正宗倒马针。十四经穴亦可运用倒马针,如内关、间使同时取穴。倒马针法的应用乃是本针法的独创,临床疗效非凡。 2、动气针法在某个特定穴道进针得气后,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患处,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 相互通应,达到疏导与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好,即可出针,若病程较久,则宜留针。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同时令病人不断活动患处以引气,如果病在胸腹或在脏腑,或属气郁、神志病变,则可同时配合按摩胸腹,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未能,即动引其气之义。 3、牵引针法先以健侧远端取穴为治疗针,再于患处远端取相关穴道为牵引针,然后两端同时捻针,交互感应,遥遥相引,这样患处必在两穴之间,再配以动气针法,通而调之,往往立见奇效。 4、和谐对应针法和谐对应针法即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临床常结合四肢的全息律,与手足对应相配合。多用于治疗四肢疾病。 5、横三针横三针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同一区段上,不同的经络上,去横列的三个穴位,形成倒马针法。大部分用于治疗四肢疾病。例如,上白穴、次白穴、中白穴。 6、三角针法三角针法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原本治疗脏腑时的用法是在同一延伸线上取两针,在另一邻近延伸线上取一针,而呈现三角形,用来加强前一经络两针之效果。 7、放血疗法久病难病大病必有瘀,有瘀必放血。放血后,再针相应穴位,令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一 ——胡光医师临床治验医案、医话中经常使用的或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组穴、 董氏奇穴组穴以及治验增补组穴 一.头面部组穴 (一)镇逆组穴:此组穴为韩汝训教授妙用之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氏奇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 1. 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 2. 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 3. 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二)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 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 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3. 大同步为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 1. 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2. 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 3. 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黄、下三皇) 4. 精神分裂症(加1. 怪三针、2. 丰隆穴、3. 少泽放血) 5. 癫痫(临症加减)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讲义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 腹针的原理: 1.固定的穴位有22个,深浅不同疗效不同,所以一个穴位有多个疗效。因此一定要细致,可调理脏腑以及经络循行的气血功能。因此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中医的经络学说作指导。 2.周易八卦,每个卦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应,即可调理脏腑之间的平衡。 3.全息理论每个局部代表一个整体,可定点定位调理。 腹针的特点: 1.穴位少,易懂易记。 2.针刺浅,较安全。 3.见效快,具体的痛点和压痛点当时见效。 4.适应面广,治疗面广。 技术的要求: 1.取穴一定要准,(毫厘之差)疗效不同。定位一定要准。 2.深浅要合适,深浅不同,针尖的方向不同对疗效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 3.留针的时间一定长,一般在45分钟以上。越时间长,疗效越好。(有腰间盘突出问题的时间不要太长。只能45分钟,否则会反弹回来。)虚损的慢性病留针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4.腹针治疗强调间隔,让气血自我恢复。可连续扎三至五三次之后,隔一天扎一次,或一周两次,保健性的治疗一周一次。急性的炎症连续扎好即可。慢性病要有间隔,补气血不是三五天就能好的,所以要有间隔的调理一段时间。 腹针的针法:垂直进针。 1.定位要精确。 2.深浅度要合适。 3.不需要捻转提插。 4.注意:随病人的呼吸,针可能会有深浅和针尖方向的变化,要勤观察病人的变化,如病人感觉不适,要及时观察和调整。 腹针针刺时三个不同的深度:

浅刺:针尖在皮肤内或刚到皮下。作用具体的病灶治疗。如:口腔溃疡。 中刺:针尖在脂肪层。不触到腹肌,手法要轻,感到有东西挡住。作用通经络。 深刺:针刺任脉时针尖要触及到腹白线(筋膜)。针刺两侧腹肌时针尖要触及到腹肌。而没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用深刺。 怎样取穴: 上腹:从脐中心至胸键联合处为8寸。 侧腹:从脐中心至侧腹外缘为6寸。太胖者按髂骨上缘的宽度为准。 下腹:从脐中心至耻骨联合处上缘为5寸。 注明:上腹一寸并不等于下腹一寸,一定要按骨与脐的距离定尺寸,手的4寸也不能适用于此。 用针的标准: 1.针体的长度标准:一般多用于1寸的针,也可根据每个人的胖瘦体形的不同来分 别0.5,1.5寸,2寸的针。身体的好坏看小腹,小腹摸得实在,是正气足,用1寸的针即可。小腹摸得虚软,气血两虚正气不足。用 1.5寸即可。针的长短取决于下腹部关元穴。 2.针体的粗细标准:一般多用于0.25,0.22,0.16的粗细。针是越细越好用。创面 小,病患感觉舒适。 腹针常用的穴位及作用:(腹部的经络及穴位和作用) 经络的位置: 任脉是在身体正中间。 肾经是旁开0.5寸。 旁开2寸是胃经。 旁开4寸是脾经。 任脉: 脐上: 中脘脐上4寸。深刺时针尖向下较安全45度角,否则会很危险,扎出副作用。中脘很危险一定要时常观察病人。针尖可以垂直,如果针体立不住时可以把针尖向下调向肚脐。绝不能针尖向上,并且针刺要浅。 作用:调理脏腑。 下脘脐上 2 寸。针尖垂直深刺,如:瘦人站不住针向下斜刺。

内经单选题库(修改版)

内经单选题 A B C 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魄之处”为(C) A心 B肾 C肺 D肝 除哪项外,均是《素问·风论》提出的风邪致病特点(D) A善行 B为百病之长 C数变 D收引 D E F 肺热叶焦是下列哪种病证的主要病机(B) A痹证 B痿证 C厥证 D热证 G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薄”之品的性能为(B) A泄 B通 C发泄 D发热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养护阳气的方法是(A) A暮而收拒 B谨和五味 C恬惔虚 D七损八益 《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C) A思 B虑 C意 D志 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哪项不属“入六府”的表现(C) A身热 B不时卧 C?满闭塞 D喘呼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脑应属于(C)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府 D传化之府 根据《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寒气胜者为:(B)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热痹 根据《素问?痿论》,肌肉不仁常见于哪个痿证?(B) A脉痿 B肉痿 C筋痿 D骨痿 根据《灵枢?天年》“使道”是指(B) A魄门 B鼻孔或人中沟 C经脉 D脏腑相使之道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万物之能始”的是(C) A左右 B水火

C阴阳 D天地 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除哪项外须先治标(D) A中满 B大便不通 C小便不通 D烦心 根据《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C) A煎厥 B薄厥 C寒厥 D热厥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不能食”的机理是:(A) A胃气衰 B邪气胜 C失志 D气厥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道路”指:(C) A水火 B天地 C左右 D上下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D) A泄 B通 C发热 D发泄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狂言”的机理是(C) A精俾 B邪胜 C失志 D气厥 根据《灵枢?百病始生》,“伤下”的病因为(C) A风雨 B暑热 C清湿 D喜怒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导致“肝气以津”的原因是:(A) A味过于酸 B味过于咸 C味过于苦 D味过于甘 根据《素问?六微旨大论》,气机的表现形式概括为(A) A升降出入 B生长收藏 C权衡规矩 D循环往复 根据《素问?咳论》,咳证的发生除了与肺有关,还与下列那个脏腑关系最密切(D) A肝 B胆 C脾 D胃 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为(C) A平人 B风证 C少气 D温病 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治节出焉”指的是(C) A肾 B脾 C肺 D心 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心的真藏脉是(B) A但弦胃 B但钩胃 C但石胃

针灸秘诀:金针赋针法

金针赋针法 下针十四法|调气与运气法|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为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写。 《金针赋》共分九节,内容以针刺手法为主,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针十四法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针经指南》中归纳为下针十四法。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法。《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说:“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肝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调气与运气法 《金针赋》四将能调节控制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布的针刺方法称为调气、运气法:“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到,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到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运气下次到疼痛之所上指使针刺感应趋向于病痛部,也就上说使“气到病所”。《针经指南》

曾提到:“捻针,使气下行到病所。”近人多称之为“行气法”。主要应用捻针法或指压法,也可配合使用温灸法捻针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扩散,但《金针赋》所述以左捻或右捻来控制针感的上行或下行,则较难掌握。而以手指按前或按后的方法,则是一种较好的使气到病所的方法。如要使气向上,可用左手拇指紧压穴位下方“闭其下气”,则气得以上行;如要使气向下,可紧压穴位上方“闭其上气”,则气得以下行。运气后再将针直插按纳,使气不回流,称为“纳气法”。《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说明针刺时出现“气到病所”现象,可以加强治疗效果。 飞经走气四法 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简称“龙虎龟凤”,均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经接气的催气手法,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 青龙摆尾 《金针赋》:“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法是: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推动经气的远行。本法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称“苍龙摆尾”。 白虎摇头 《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的环节 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治疗的新疗法。特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和熟悉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 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的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和早期经脉的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循经取穴法和八廓取穴法,目的在于调理人体的脏腑机能和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的病证。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是掌握腹针的重要环节之一。八廓取穴法是根据后天八卦和五行学说的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的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 (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

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的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的区别和要求。腹针针刺的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的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的针刺深度。针刺深浅的目的和原则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而选择不同的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存针刺深度的实践中,彭印高氏2001年的论文报告中明确提出:调脏腑,通经络,改善脑血流异常,腹针针剌的深度以“浅入肌层即可,体胖者适当增加深度。”完全能取得良好疗效。特效腹针疗法的可重复性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经验医学的特点,针灸学更具有经验医学的明显特征。特效腹针疗法由于有脏腑、经络基础理论的指导,腹针理论明确,经络条理清晰,腧穴定位准确,综合取穴合理,基本处方有效,临证选方得当,施术手法轻缓,针刺深浅有度,腹针的临床治疗是完全可以重复的。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特效腹针疗法[新版]

特效腹针疗法[新版] 特效腹针疗法的理论 一、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腹针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基础理论明确指出: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经络是脏腑经气运行的通道。十二经分别属于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的关系有如“河流与湖泊”、“沟渠与水库”,奇经八脉可以充分调节十二经的经气。人体的腹部脏腑最多,最集中;经脉最广泛,腧穴最密集;利用腹部的经络调理人体的脏腑技能路径最短,效应最快。腹部的脏腑,经络优势,是腹部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和适应症广泛的基础。 脏腑是经气发生的部位。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脏腑间、脏腑与肢节、与外部器官(眼、耳、鼻、口、舌及二阴)通过经络的联系,使人体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和发生疾病都与十二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奇经八脉可以充分的调节十二经脉的经气。五脏六腑在腹部有许多器官,腹部分布着的大量的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途径。因此,针刺腹部经脉调节全身的经气,犹如“源头造池,闸门放水”,只要调节适当,即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腹部的脏腑: 五脏六腑除心、肺位于上焦外,其余脏腑均位于腹腔内,女子胞也在腹腔内。心、肺虽位于上焦,手太阳小肠经的分支与任脉交会于中脘穴。手太阴肺经起于胃脘,即起于任脉中脘穴。通过腹部经脉与心、肺联系。 腹部的经络: (一)十二经脉中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

(1)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在胸中与手厥阴肝经相接。”“经脉分布于第五趾、足底及下肢内侧后线和胸腹第一侧线。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 (2)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经脉分布于头面、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及第二趾和大趾。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滑肉门、天枢、外陵、大距、水道。 (3)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经脉主要分布于胸腹第三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及足大趾内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在腹部选用的是大横穴。 (4)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阴器,目,喉咙之后,鼻咽部,唇内,胃,肺,属肝,络胆,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经脉分布于足大趾,在内踩上八寸以下的分布于小腿内侧的足太阴脾经之前。在内踝上八寸以上,分布于大腿内侧的足太阴和足少阴之间,至小腹,布胁肋,入鼻咽部,连目系,至巅顶,环唇内,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 (5)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耳,属胆,络肝(在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接。”循行于腹侧部。“经脉分布于头面、胁肋、下肢外侧中间、第四趾和大趾。 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开窍于诸器官,十二经脉的经别从腹部循行与脏腑相络属。

胡光医师针方要诀98053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一 ━胡光医师临床治验医案、医话中经常使用的或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组穴、董氏奇穴组穴以及治验增补组穴 一.头面部组穴 (一)镇逆组穴: 此组穴为韩汝训教授妙用之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氏奇 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 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 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 3.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二)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 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 3.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黄、下三皇) 4.精神分裂症(加 1.怪三针、2.丰隆穴、3.少泽放血) 5.癫痫(临症加减) 二.腹部组穴 (一)新老十针: 学习参照金针王乐亭前辈的理论和老十针及老实针的应用,推 广并发挥已扩大其治疗范围。 取穴详解:神阙上下左右 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 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

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 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 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 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 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 分为两种刺法: 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 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 提示:运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思想和脾胃论的学术思路 三.腰背部组穴 (一)华佗夹脊: 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 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 治疗范围: 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 风池、完骨、天柱 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 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火菊;火连;火散 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脾胃段挟脊加 火主;火硬深透阳陵 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妇科穴;还巢穴 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 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 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四.上肢部组穴 (一)制污穴: 治疗恶血不出、脓口不收、久年恶疮、褥疮久不收口。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 (2010-12-13 22:30:08) 转载 标签: 腹诊 医疗 中医 林超岱 健康 腹针疗法之我见[1] 林超岱[2]

[摘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对腹针疗法及其发展的认识,经过临床实践作者认为腹针疗法有几个特色: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患者乐于接受;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等。认为学习、运用好腹针疗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要有较为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和功底;取穴要按照规范化了的操作规程来做;调针时一定要调到位。还提出了应当大力推广腹针疗法,应当加大对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力度的观点。 关键词:腹针疗法特色注意事项 1996年9月的某一天,我的好朋友山西省中医局局长文渊先生来京找我,介绍说山西省薄智云教授发明了一种新的针灸疗法–腹针疗法,很神奇。据他 介绍,薄先生在1991年山西省针灸按摩比武大赛 中运用腹针治疗疾病荣获一等奖,脱颖而出。其时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应用研究处 项目官员负责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鉴定、奖励和

推广工作,欣然前往薄先生在北京市宣武区一家医院内开设的门诊部。门诊部设有7、8张床,有许多患者排队等候,一一看过薄先生诊治操作,询问患者病情以及治疗前后情况之后,深为腹针疗法立竿见影的疗效动容,叹为观止!其后几年,经常介绍一些领导、同事、朋友请薄先生诊治,均取得很好的疗效。见其疗效,受其熏陶,我于1998年拜薄教授为师学习,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机会上临床开展腹针治疗疾病,但一直在思考、学习,从2002年开始在薄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开始运用腹针治疗 一些疾病,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治疗患者已逾400人,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涉及的病症范围包括: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骶椎关节狭窄、膝踝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周炎、网球肘、失眠、偏头痛、眩晕、耳鸣、胆囊炎、高血压、咳嗽、痛经、感冒、肥胖症等,尤其是关于疼痛病症,每每即刻奏效。2003年12月26日出差到广东省中医院检查科研课题,时吕玉波院长头晕、头痛、不便站立,转头受限,按压颈部疼痛明显,诊为颈椎病,施以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滑肉门(双)、商曲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 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现

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得环节 特效腹针疗法就是一种针灸治疗得新疗法。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与熟悉特效腹针疗法得基本知识, 要掌握好三个环节: 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得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与早期经脉得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循经取穴法与八廓取穴法,目得在于调理人体得脏腑机能与疏通经络;定 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得病证。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就是掌握腹针得重要环节之一。八廓取穴法就是根据后天八卦与五行学说得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得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得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得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得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与关元 穴;(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与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与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这些基本处方就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与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得基本处方;

也就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得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得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得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得区别与要求、腹针针刺得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得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得针刺深度。针刺深浅得目得与原则就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得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得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得轻重,病程得长短,病位得深浅,而选择不同得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存针刺深度得实践中,彭印高氏2001年得论文报告中明确提出:调脏腑,通经络,改善脑血流异常,腹针针剌得深度以“浅入肌层即可,体胖者适当增加深度。”完全能取得良好疗效、 特效腹针疗法得可重复性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自然哲学与经验医学得特点,针灸学更具有经验医学得明显特征、特效腹针疗法由于有脏腑、经络基础理论得指导,腹针理论明确,经络条理清晰,腧穴定位准确,综合取穴合理,基本处方有效,临证选方得当,施术手法轻缓,针刺深浅有度,腹针得临床治疗就是完全可以重复得。

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加译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

腹针治疗常见病方法及取穴

腹针治疗常见病症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 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落枕 1.1定义 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 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浅)、滑肉门 1.3〔辩证加减〕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 2肩周炎 2.1 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2.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 2.3[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3肱骨外上髁炎 3.1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 3.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4、上风湿点(患)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10.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 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 )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 )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 )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 )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八卦脐针治疗图

先天八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搏,水火济济。 乾为天是南代表一,兑为泽是东南代表二,离为火是东代表三,震为雷东北代表四,巽是风是西南代表五,坎为水是西代表六,艮为山是西北代表七,坤为地是北代表八。 后天八卦:手中无穴,心中有穴,有病必有点,病变点也变,按点来取穴,点消病即减。一般用后天八卦治病比较理想。 上为离为心,下为坎为水,东为震为肝,西为兑为肺,取先天八卦的数,后天八卦的方位。 强直性脊柱炎乾。帕

金森综合症水火济济加巽, 中风山泽通气,甲状腺艮, 鼻炎艮位兑位山泽通气严重加离位关节腔积液艮位和坎位, 重症肌无力坤位大小便失禁坎位加艮位, 牙痛张口取穴八卦取穴找准痛点进针,发热离位属火属土 男同志针坤位女针艮位肿瘤艮位肺癌加兑位 大肠癌加乾位非常重要的加坤位慢性子宫出血的加艮位 感染的先针坎位在针离位重症在离先针坤位去离火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针艮位消化系统艮位大肠加乾位 小肠加离位坎位泌尿系统加艮位 免疫系统红斑狼疮震位加坎位糖尿病只针坎位肾水

肥胖病是山泽通气针后放屁一周两次两个疗程以后病人没有饥饿的感觉坤位三个疗程以后一周两次坎位调节内分泌,你分泌失调 肾腰痛针巽位肝胆痛找反应点 子宫肌瘤坎位艮位每月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每天一次经净为止卵巢囊肿排卵期针坎位和艮位 闭经水火济济 尿失禁坎位艮位脱肛水火济济 尿储溜山泽通气面瘫针乾位 上肢皮肤病皮痛兑位眩晕美尼尔综合症离位震位 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坎位乾位坤位 腰椎间盘突出痛处进针突出部位在足的两侧固定留针2—3天, 鼻炎山泽通气严重加离位坎位加兑位水火济济肺为肾之母兑位艮位山泽通气

坐骨神经坎位艮位乾位头痛的定位头顶为肝震位 两侧为胆巽位前侧是胃艮位 后侧是心肾离位坎位,女性舒肝解郁可以美容,重郁属于肝 男性高血压针坤位(阴土) 女性高血压针艮位(阳土)压痛点脐壁压痛痛点敏感点坎位 内分泌功能失调颈椎病离位先天为本后天为用 腰腿疾病天地定位 东为震位青龙汤西属兑位白虎汤南属离位麻黄汤北属坎位真武汤先针天后针地在针日月形成南北东西 发热高烧不退针离位有便秘的加乾位高热不退的加坎位。 肿瘤癌症结石慢性功能性出血艮位肝癌针艮位震位 肺癌艮位为山兑位为泽形成山泽互通,治疗重晚期的癌症效果比较神奇

腹针

针灸——腹针疗法好处多 来自: 晴耕雨读(莫忘世上苦人多) 2011-11-24 15:01:30 针灸在中医传统医术中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现如今在国内一般的人提起它都并不陌生。为什么?因为年轻人都爱美,通过广告宣传都知道针灸能减肥!老年人大多数都知道针灸能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等一些常见病,更深层的了解“它”恐怕连一些医务人员也只知道一二。更何况人们对腹针疗法知道的就太少了。 什么是腹针疗法——腹针就是在人的肚子上相应的穴位进行实施针刺的过程,在肚子上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 腹针疗法在针灸治疗各种病症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效果颇佳。在20世纪的90年代,就有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人还有一个大脑那就是——腹脑。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腹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所以在临床中腹针疗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接受腹针疗法首先解决了人们长期吃药的痛苦。许多老人由于体弱多病长期吃药,有的每天要吃多达几十种药,但是效果不见得好。并且长期吃药也就意味着慢性自杀。古人讲的好,是药三分毒。在当今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人类在种植中草药方面也有很大突破。纯天然的中草药已经很少见到了,我们人类能用的中药大多数人工培植的。许多药也免不了施加化肥农药等,所以我们所需要的药性大大降低。药性降低了而我们在吃药过程中,药量就加大了,所以摄入的毒素相对就多了。我们在治病中吃药也会有一些副作用。我们人体内脏的构造是互相生成,互相制约的。(我们人体的内脏就好似小宇宙一般,是同天上的大宇宙一样各个星体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转。) 缺一不可,肝心脾肺肾五脏相互相生,这说明我们人体一脏好,脏脏都好,一脏不好它们之间就会出现问题,脏脏都会出现矛盾。肝不好克心,心不好克脾,脾不好克肺,肺不好克肾,肾不好克肝。我们人体有病,一般的症状吃不下喝不下,脾胃不好,一吃药首先要伤害的是脾胃,长期吃药的人肯定脾胃不好。(我将脾胃比喻是一口锅,长期吃药毒的作用将锅底腐蚀了,常常漏水。肾比喻为炉子,水将炉火一点点的熄灭,炉火灭了肾脏就在慢慢衰竭,这种比喻吃药就是慢性“自杀”是符合中医理论的)所以长期吃药的人都是肝肾甚至心脏都有病症。有了病症还要治疗,还要吃药,吃心脏的药又吃肝脏药又吃补肾的药,还有条件好的人又要吃补品“药”。所以许多人都是吃了治头痛药,又吃治腰痛药,还要吃治脚痛的药,最后药没少吃,可是病不见好,为什么?药吃多了,药在肚子里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的环节 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治疗的新疗法。特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和熟悉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 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的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和早期经脉的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循经取穴法和八廓取穴法,目的在于调理人体的脏腑机能和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的病证。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是掌握腹针的重要环节之一。八廓取穴法是根据后天八卦和五行学说的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的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 (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

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的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的区别和要求。腹针针刺的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的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的针刺深度。针刺深浅的目的和原则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而选择不同的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存针刺深度的实践中,彭印高氏2001年的论文报告中明确提出:调脏腑,通经络,改善脑血流异常,腹针针剌的深度以“浅入肌层即可,体胖者适当增加深度。”完全能取得良好疗效。特效腹针疗法的可重复性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经验医学的特点,针灸学更具有经验医学的明显特征。特效腹针疗法由于有脏腑、经络基础理论的指导,腹针理论明确,经络条理清晰,腧穴定位准确,综合取穴合理,基本处方有效,临证选方得当,施术手法轻缓,针刺深浅有度,腹针的临床治疗是完全可以重复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