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它是各产业各生产环节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本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支出法的构成

1.消费(Consumption,简称C)

2.总投资(Investment,简称I)

3.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简称G)

4.净出口(net exports,简称NX)

GDP=C+I+G+(X-M)

投资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构成: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即:增加或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库存的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

投资需求包括对国内和国外投资品的需求。

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政府支付的国债利息等不计入GDP。

收入法核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统计误差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净增加的产值,即新增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重置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收入(NI):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以市场价格计量的收入总和。NI=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

间接税:企业缴纳的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是政府收入,但不构成国民收入。NNP=GNP-折旧

个人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收入总和。

PI=NI-个人得不到的+个人额外得到的=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红利+政府支付利息+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中,扣去个人纳税部分后的收入

DPI=个人收入-个人税负和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c+s

两部门经济循环与投资-储蓄:

基本假定:一个经济体只有厂商与家庭两个部门,没有政府与对外贸易,不存在固定资产折旧。

总收入(Y)=消费(C)+储蓄(S)

总支出(Y)=消费(C)+投资(I)

投资-储蓄恒等式:S=I

实际投资=计划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

三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假设政府行为仅包括净税收T和政府购买G

从支出的角度:国民收入Y=C+I+G

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Y=C+S+T

T=T0-T r T为政府净收入,

T0全部税收,T r政府转移支付

由此得到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

四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

从支出角度:Y=C+I+G+(X-M)

从收入角度:Y=C+S+T+K r

K r: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净转移支付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M-X)+ K r

国内投资等于家庭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部门储蓄之和

GDP变动的两个因素:产量和价格

按照每年的实际价格计量的,称为当期价或可变价;按某一固定基期价格计量的,称为不变价。

名义GDP就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国总体物品平均价格的上涨程度,经济学上称为GDP平减指数(折算指数或价格指数)。公式为:

GDP平减指数=名义的GDP/实际的GDP=ΣP t Q t/ΣP0Q t

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失业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和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批发价格指数(PPI):即生产者价格指数,它反映不同时期商品批发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包括的商品范围较广,既有消费资料,又有生产资料。

零售价格指数(RPI):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假设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市场主体只有厂商和家庭,只分析产品市场均衡时产量的决定,不涉及分析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投资与利率没有关系,属于自发投资。GDP=NDP=NI=PI=DPI=Y

和总需求(总支出)相等的产出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y=计划的总需求=c+i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实际总需求=c+i+非计划存货投资

实际投资=计划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i+IU

消费函数是用来描述消费量和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指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消费增量。

在消费函数为线性的假设下,消费函数可表达为:c=α+βy,其中α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的消费,βy为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量与收入之比。

储蓄: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描述储蓄和收入关系的函数。

由家庭消费曲线推导社会消费曲线,不能直接相加,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 ,从而导致社会消费曲线移动,收

入分配不平均则下移。 2.政府的税收;(一般多为累进税,越多,则上移)。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占的比重;(越大则下移)

4.模仿和攀比。

5.人口年龄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总结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

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1. 消费取决于当期绝对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关系不大

2.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介于0和1之间;

3.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4.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储蓄率将上升

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在长期消费中,平均消费倾向不变;而短期消费曲线的平均消费倾向递

减。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 2.价格水平 3.收入分配

? 两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GDP=Y=C+S AD =C+I

? y=(α+ i )/(1- β) 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计划投资i 自发消费α边际消费倾

向β

乘数: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

(如GDP 或货币供应)。

投资乘数(multiplier ),国民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的比率(k i =Δy/Δi),乘数也称倍数。投资对

国民收入变动的放大作用称作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s )

三部门:本章讨论的净税收(t)=总税收(定量税t 0)-转移支付(tr)

假定:①没有折旧;②没有间接税;③公司利润全部分配;④没有进出口;⑤投资是自发

的。

总支出:AE=c+i+g 总收入:y= y d +t=c+s+t

在均衡国民收入模型中,应变量的变动与某个自变量变动之比,即广义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变动的比率

定量税乘数:国民收入变动与固定税收变动的比率

转移支付乘数: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

收支变动的比率

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进口: m =m 0 +γy (自发性进口、诱发性进口)

y=c+i+g+(x-m), c =α+β (y -t+tr)

m= m 0 +γy

结论:存在对外贸易条件下,各变量的乘数比封闭经济下更低

第三章 γββα+--+-+++=

1)(0m x t t g i r y

IS-LM模型建立的五大假设

第一,价格是模型的外生变量,而且模型考察的经济变量是实际值,不是名义值。

第二,假定消费仅仅受收入的影响。

第三,假定投资仅仅是市场利率的函数。

第四,假定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存在着大量的闲置或失业,供给曲线完全有弹性。第五,不存在对外贸易。

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指厂房、设备和存货等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本章主要分析这样的投资。

购买股票等资产,只是资产权的转移,没有引起实际资本的增加,不属于实际投资,是“金融投资”。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i=i(r)=e-dr

e为自主投资,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资本边际效率(MEC)

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也是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折现值(贴现值,present discounted value,简称PDV),将未来的一笔收益按照贴现利率折算为现值。

R0=Rn/(1+r)n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即资本的边际效率,用资产的未来收益贴现率表达,实际是指厂商计划投资时预期可赚得的按复利方法计算的利润率。

由于投资规模扩大导致投资品价格上升而被缩小了的预期收益率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1、对投资项目产出的需求预期

需求增加,产出增加,投资相应增加

加速原理: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称为加速数;描述产出变动与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为加速原理。

2、产品成本--主要是工资变动

工资上升,存在资本替代劳动的动力,投资需求上升

3、投资税抵免

对投资的影响取决于该政策实施的时间长短。短期的,促进投资需求增长,政策结束后,投资需求下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i=s)时,反映利率与收入间互相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的含义:产品市场上总供给(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状态。

IS曲线的含义:使产品市场均衡即i=s的所有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

三部门条件下的IS方程

定量税t0条件下,为常量。

变动税条件下,T0为自发税收,常量,税率为t 。

影响IS 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右移动;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左移动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

货币需求的含义;

又称“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灵活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丧失的利息收益,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叫做货币需求成本。

货币需求的动机;

1.交易性需求

个人和企业总要保留一定水平的货币和存款以备日常交易使用,因为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总不是完全同步的。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收入量,是收入的函数 。

2. 谨慎或预防性动机

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3. 投机性需求

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交易和预防性货币需求: L1=L1(y )=ky

投机性货币需求: L2=L2(r )=-hr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将货币持有在手中的现象,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货币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是对实际货币量(即余额)的需求。货币需求函数为:

L=L1+L2 =L1(y )+L2(r )=ky-hr

名义货币供应量M 、实际货币供应量m 和价格指数P :m=M/p

名义货币需求量L= (ky-hr )P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是一个存量概念。

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收入y 与利率r 的组合关系

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函数比较稳定,所以LM 曲线的斜率主要由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 决定。

H=0,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H 趋于无穷大时,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y

d t d T tr g

e r )

1(1)(0----+++=ββαh m y h k r -=

凡是引起总需求增加的,都会引起IS 曲线右移;反之则反是

投资对利率敏感,则均衡收入对利率敏感

货币市场调整得比产品市场快,利率能迅速调整投机性货币需求,而价格机制调整产品市场较为缓慢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调整过程的 特点:逆时针螺旋式逼近均衡

第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决定和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价格水平、收入、预期、汇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总需求函数:价格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的价格水平总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均衡总支出或总收入量。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简称AS )

为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在既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利用其基本资源所提供的总的实际收入。

生产函数:描述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与可能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依存关系的表达式。

宏观生产函数:描述既定制度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总产出与劳动、资本投入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达: 潜在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假设条件的变化

1.长期中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并有足够时间改善技术

2.人口增长或人口素质的提高。

3.资本存量由于积累有很大变化。

4.制度变化。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厂商投入的最后一单位劳动增加的收益要与增加的成本相等,否则厂商不可能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

劳动供给曲线:在经济中的制度因素和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等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劳动供给会随着实际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一国的总产出与劳动市场的就业量有关,影响劳动市场就业量的主要因素是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所以价格和工资的变化会影响市场的就业分析,从而影响产出状况的分析。

按价格和工资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表明生产能力已被完全利用,任何额外产量都不能被生产出来,供给完全无弹性。

在长期中,实际国民收入或潜在产出水平不随价格变化,完全取决于资源供给和技术水平等真实变量,取决于充分就业量,因而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价格和工资的调整时间介于古典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之间。

1. 新古典的错觉理论罗伯特?卢卡斯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物价总水平)1/()(h

k d d t g e hP M y +--+++=ββα)

,(K N f y =

下降时,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的供给。工人们在没有注意到总体物价水平降低时,只是看到名义工资下降了,推论自己报酬也下降,于是减少劳动供给量。

2.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理论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名义工资在短期内调整缓慢,或者说在短期中是粘性的。所以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就上升,较高工资使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于是减少劳动雇佣,生产较少产品。即由于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与生产不利,引起企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3.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家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存在粘性。部分原因是因为调整价格存在菜单成本(印刷、分发目录和改变价格标签等所需要的成本,含时间成本)。

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能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古典总供给曲线

上述两者之间过度状态-常规总供给曲线

AD-AS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货币工资刚性(wage rigidity)是指由于劳动市场上工会等因素的作用,使得货币工资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从而呈现出一种向下的刚性的现象。

价格粘性是指价格易升难降,或者价格一旦上涨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慢地回到原来的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2、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3、GDP(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GNP(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5、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6、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7、GDP、GNP的区别: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则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8、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 9、黄金率: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率”,记作K g 10、费雪效应:通过费雪方程i=r+π可看出,通货膨胀率π和名义利率i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即π上升一个百分点,i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11、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投资等于储蓄,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12、LM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3、牺牲率:反通货膨胀时期产量的总损失与由于反通货膨胀而赢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百分数二者的比率,换句话说就是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的百分数。 14、时滞: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15、时间不一致性:在特定时点上作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的状况。 16、挤出效应: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17、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非线性逆向关系。 18、自动稳定器:在经济繁荣时期,实际收入Y会不断扩张,税收不断增加从而使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减少(增加);当经济衰退时,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增加(减少)。这相当于在宏观经济中置放了一个自动稳定器。 19、通胀:普遍的、持续的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百分比是通货膨胀率 20、凯恩斯失业:又称为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21、铸币税:中央政府通过发行货币为其预算开支进行融资,融资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公众手中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因此发行货币以提高政府收入就如同向广大货币持有者征收了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 记重点(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重要结论: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 D 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

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张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 ①使收入增加。 ·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 ·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 ②使收入减少 ·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 ·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则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i,r会↑→抑制投资→IS曲线左移→收入↓。?浮动汇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优点各是什么? ①浮动汇率优点 ·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的国际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总结

宏观经济学总结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产出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决定因素。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阶段性不规则上下波动,通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 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上升。与之相反是通货紧缩,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下降。 开放经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国家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发展影响,而宏观经济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运行施加影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目标。 国民收入衡量方法。 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二C+I+G+N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支出。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存储投资三部分组成。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支出。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差额。总收入方法中,国民收入主要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其中,劳动收入包括工人工资、补贴以及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社会保障金。业主收入指非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GDP 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算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咨询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咨询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固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进展,在一定的阶段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咨询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是一具研究热点,别远的今后宏观经济学将浮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咨询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说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咨询题:首先,经济的增长咨询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财宝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受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那个咨询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向来对如今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就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 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咨询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咨询题,每个国家都采纳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往常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如今国家向来采纳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同时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具国家别再可能是彻底封闭的,因此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如此能够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能够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别再作为一具常量而是作为一具变量来思考,同时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能够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进展有启发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别断变动进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妨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别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在不少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基本上寻觅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咨询题则别予思考,如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局限性。因此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不少的局限。

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

页1页,第10共. 二、各章知识点分析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了解与识记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 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 5、GDP折算数 二、理解与分析 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了解与识记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 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 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 2、IS曲线的含义 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 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 5、LM曲线的含义 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 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 页2页,第10共. 一、了解与识记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理解与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 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 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 二、理解与分析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 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 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了解与识记 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3.简答:6*6’ 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1*14’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全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重要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 ①使收入增加。 ·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 ·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 ②使收入减少 ·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 ·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吐血啊)

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 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 本平衡。 产生:亚当· 斯密,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 1936 年(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 40 年代— 60 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 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 70 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 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 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 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DP)× 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 GDP;现实的GDP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而且无膨胀; 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 潜在 GDP < 现实 GDP 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 现实的 GDP=GDP 缺口。 GDP 的计算。 支出法: GDP=C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 +G (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 (出口 -进口) 收入法: GDP= 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折旧 NI (狭义的国民收入)=NDP- 间接税 +政府补贴 =工资收入 +净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利润 +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 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 +进出口。 GDP 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 (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 两部门: I=S 三部门: I+G = S+T→ I = S+(T - 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 四部门: I+NX=S+ ( 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练习:资本消耗补——356.4雇员酬金——1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 租金收入—— 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 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的转移支付——374.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计算: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 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 1) NI=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 (2)国民生产净值 =NI+ 间接税 =2451.2+266.3=2717.5 (3) GDP=NDP+ 折旧 =2717.5+356.4=3073.9 (4) 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2451.2- 164.8- 253.9+374.5+105.1+64.4+66.4 =2642.9 ( 5) DPI=PI -个人所得税 =2642.9- 402.1=2240.8 ( 6)个人储蓄 =DPI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