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1)四闼霞敞(2)费祎登仙(3)州城西南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遂以名楼()

③上倚河汉()④四闼霞敞()

3、翻译下面句子。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请选择文中一组对偶句或对偶短语,将它抄下来并写出意思。

句子:

意思:

5、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6、根据本文的描写,请至少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点。(不可直接用原文词语)

7、对于黄鹤楼的命名,作者旁征博引的目的是什么?请你写出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的前四句。

8、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9、历史上,人们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______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岳阳楼因有________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知。有关黄鹤楼的诗文有______的《黄鹤楼》,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本文作者张岱是(时期)的文学家,本文选自他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②主人处处款之()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④颓然碧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②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

5、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6、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7、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

《黄鹤楼》答案

1、tàyīyú

2、(1)城乡(2)命名(3)休息(4)角落

3、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4、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或: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5、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6、高大雄伟、宽敞美丽

7、增强自己提出的这种命名由来的说服力。昔人已乘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楚国空悠悠。

8、C

《于园》答案

1.明末清初;《陶庵梦忆》

2、①建筑园子②殷勤招待③顺着、沿着④柔顺的样子,文中是指舒坦的意思。

3、①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园门迎接客人的。

②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的。(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4.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不得分)

5.奇;本文作者是从“实奇”、“空奇”、“幽阴深遂奇”这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仿佛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中(4分。每问各2分,意近即可)。

6、不能,这几句话是按照由前而后的顺序来展开的,这样写显得层次井然。空间顺序。

7、不应该;这句话说明了瓜州的园林都以假山闻名,而于园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样写采用了以美衬美的写法,突出了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文学知识、文言词句 2、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2、背诵课文 策略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二分钟演讲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引入复习课提问引出教学目标复习文学知识复习生字强调壁的写法区别:璧玉、碧绿 文言文学习是这学期的学习重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针对大家在考试中存在的会说不会写,或者是自以为会写,一写就错的现象,今天这节复习课,要求大家不能光说,要用手写,解决你考试中会,还不得分的现象。 问:复习一篇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复习?文学知识、生字、文言词句、思想感情,朗读背诵。

二、屏幕出示复习内容: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朝______。 3、两岸石bì() yuán()鸟乱鸣昔日欲颓()沉lín ()竞跃与( )其奇者亦未寝()藻xìng()交横 三、朗读背诵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示《答谢中书书》图片出示《记承天寺夜游》图片两副图片同时出现齐读一遍,指出问题后,读第二遍。指名两人朗读齐诵,指名背诵。 复习文言词句总结翻译规律:1、组词法2、替换法3、调序法归纳思想感情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愉悦之情和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悲凉、漫步的悠闲 板书设计提纲 27、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课前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贪婪.____ 堕.落____ 点缀._____ 自豪._____ 冉冉 ..____ 苦熬._____ 玲珑剔.透_____ 雏.形______ 丰硕._____ 稀疏.______ 答案:lán duò zhuì haó rǎnrǎn á tī chú shuò 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贪婪:贪得无厌,不知足。点缀:可以衬托或装饰。 B、堕落:①沉沦、流落。②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文中是第一种含义。 C、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累累:连续不断。 D、低回:迂回曲折。引申为情感或思绪。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解析: A、B、D三项都正确;C项词语解释不全面。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或移动。累累:连续不断;连接成串。 答案:C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2)我们(行道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解析:做此类题要抓住句中有典型特征的词语,以便来辨析修辞方法。(1)题中六次出现“第一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2)题中“玩凉凉的云”是拟人。 答案:(1)排比(2)拟人 4、文学(文体)常识填空。 (1)《行道树》作者是台湾女作家__________ (2)《第一次真好》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从文学体裁看,这两篇文章都属于________ 答案:(1)张晓风(2)《无言歌》周素珊(3)散文 课中10分钟 1、下列每个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用找出来,并改正。 (1)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的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映象? (2)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呱独里。但我们苦翱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解析:做此类题要熟悉课文内容,正确掌握字的书写,不要和同音字或形似字相混淆。如(1)中“的”应写成“得”;“映”应写成“印”。(2)“呱”应写成“孤”,“翱”应写成“熬”。 答案:(1)得印(2)孤熬 2、请根据句意填写下半句。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句意填写句子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寻找合适的词语填空。 答案:示例:就没有生活。 3、《第一次真好》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景画”或“风光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精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8)亭亭净植(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 (2)鸿儒( ) (3)调( ) (4)劳形(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部编新语文-16 短文两篇(学生版)

16短文两篇 01积累运用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苔.痕()案牍.() 蕃.()淤.泥() 西蜀.() 濯.() 清涟.() 蔓.() 亵.玩( ) 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 (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 ..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8)可爱者甚蕃.() (9)晋陶渊明独.爱菊( ) (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濯.清涟而不妖.()() (12)香远益.清() (13)亭亭 ..净植.()()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15)陶后鲜.有闻() (16)宜.乎众矣() 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 (2)无案牍之劳.形()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5.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

是:。 6.综合性学习。 莲与中国文化关系最深,在中国,莲花被推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美。 (1)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不计其数。请你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词名句。 (2)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济宁市举行。承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夙愿。右图是省运会会徽,会徽图形是由“荷花”变形为“三位手拉手奔向前的运动员”,“荷花”为“济宁市市花”,体现了“济宁”的特色。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荷花”的象征及寓意。 02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3)无案牍之劳.形()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16 短文两篇 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 (2)A.淤.泥(yū) B.甚蕃.(pān) C.西蜀.(shǔ)() (3)A.苔.痕(tāi) B.鸿儒.(rú) C.亵.玩(xi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何陋之.有B.无案牍之.劳形 C.以我酌油知之.D.水陆草木之.花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 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来无白丁 ..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无丝竹之乱耳(划一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划两处) 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一文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赞美莲品质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一文中写作者的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新人教版20180822268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01 积累运用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德馨(xīn) 苔痕(hén) 案牍(dú)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灵验 (3)惟吾德馨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谈笑有鸿儒鸿:大 (5)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02 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面问题。 5.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6.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7.陋室具有哪些特点? ①自然环境清幽;②交往人物不俗;③生活情趣高洁。 8.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同时也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03 拓展阅读 【甲】见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同步练习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陋室铭》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 唐代诗人,哲学家。被白居易称为“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 ”。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 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原文填空】 4.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 7.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8.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9.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10.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11.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2.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1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4.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 15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16.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7.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8.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 19.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 20.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字词复习】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5)草色入.帘青 (6)谈笑有鸿.儒 (7)往来无白丁.. (8)可以调.素琴 (9)阅.金经 (10)无丝竹.. 之乱耳 (11)无案牍..之劳形 (12)无案牍之劳. 形 【问题探究】 2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3)、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直击中考】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 之乱耳(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 (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

初一语文试题《陋室铭》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初一语文试题《陋室铭》短文两篇习题精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课内四基达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敦厚淤泥濯亵 噫馨牍苔 二、选择题。 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陋室 B.德馨c.鸿儒D.何陋之有 2.从句式上看,下面不同类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加点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①自李唐来②并自为其名 c.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泯然众人矣 D.①斯是陋室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选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分别采用了不同句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B.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c.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 三、语段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是一篇的抒情散文。作者用品性高洁的自况,把、和抒情结合起来,委婉含蓄地否定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风气。 2.本文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起笔,是为写作铺垫,是为了引出以点题。 3.文中表现莲花品性纯洁的语句是;反映莲花生性质朴的语句是;写莲花处世通达正直的语句是;显示莲花庄重自爱的语句是。 4.本文文笔流畅,行文从容而活泼,语言形式上骈散并用,多种句式错落有致,收笔处的一段话:“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16、短文两篇

16、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当堂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寓 意。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 情趣。 陋室铭刘禹锡(唐)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解题;铭—— 3、作者简介。 4、押韵in, 韵脚:名、灵、馨、青、丁、琴、经、形、亭、 5、文言词语:铭、名、灵、徳馨、上、青、鸿儒、白丁、 素琴、金经、丝竹、案牍、劳形、亭、何陋之有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全文共9个句子,分为三层: 第一层(1-3):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徳馨”

第二层(4-7):写陋室环境、陋室主人朋友、日常生活。第三层(8-9):类比结束全文。 三、研读文章,品析美词佳句。 研读课文: 1、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徳馨” 2、陋室有何美? ①、环境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人文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情趣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神”。 3、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 明确:句子运用接待修辞手法,以“丝竹”借代奏乐之声,以“案牍”借代公文,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志趣高雅。 4、短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①、类比 ②、对偶 ③、借代 ④、反问 5、本文写法特点: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四、课外阅读刘禹锡诗歌。 浪淘沙[唐]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爱莲说周敦颐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解题:说 3、作者简介。 4、文言词语积累:蕃、独、甚、于、淤泥、濯、妖、直、 蔓、枝、益、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众 5、概括文意:通过描写莲表达了对莲的喜爱和自己洁身自 爱的情操。 二、研读文意。 1、文章从那几个方面来表现莲?

初一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另外,学习《夸父逐日》,还要注意体会其言简意丰、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两小儿辩日》,要注意领悟其用对话表达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在对话中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语言交错使用的灵活写法。 [典题例析] 例题一、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例题二、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16 短文两篇 教材知识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陋室铭.() yū泥()不màn不枝() xiè玩()濯.清涟() 隐yì()鲜.有闻() 2.解释下面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鲜.有闻() 亭亭净植.()亵.玩() 3.文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家、家。白居易称之为“”。著有《》《竹枝词》《》等。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并与白居易合称“”。 (2)周敦颐,代著名家。字,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通书》。 课内综合实践 1.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 古义:今义: (2)无丝竹 ..之乱耳 古义:今义: (3)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今义: 2.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无丝竹之乱耳()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短文两篇

16短文两篇 【导学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两篇短文。 2.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悟两位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 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 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 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 概括文段内容法 1.语言要凝炼。 2.扣住文段核心。 3.要点要全面。 4.字数要符合要求。第一课时学习《陋室铭》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说的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很注重个人的修养与 气节,不因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讲 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 西蜀(shǔ) 2.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倒装标志)

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4.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5.背景介绍 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6.文体知识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教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交流点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根据注释,疏通文义。学生质疑,师生互答。 4.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陋室。 5.什么是陋室呢? 【交流点拨】室名,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6.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然后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交流点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7.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 【交流点拨】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陋室的……很……你看……”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 短文两篇 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 八年级 内容精选 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 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10 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

七年级语文2017年第16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AB卷(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16课短文两篇 A卷基础篇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调.素琴( ) (2)无丝竹 ..之乱耳(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陶后鲜.有闻( ) (6)宜.乎众矣( ) 答案:(1)调弄(2)弦、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3)更加(4)竖立(5)少(6)应当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选D。该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解析】选B。B项的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卷提升篇 5.阅读《陋室铭》,完成(1)~(3)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 ②有仙则名.____ 答案:①大②出名,有名 (2)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之劳形.。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6)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 2、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 是,。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 是,,。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答: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二、语言运用 4.班级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为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办好手抄报,小明前

往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图书馆他遇到了管理员王老师,他该怎样说?(3分) 答: 5.李容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林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李容请张林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语文老师赵老师,并请张林代自己向赵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赵老师能批改好,让张林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林把李容的作文交给赵老师时,对赵老师说: 根据语境,写出张林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45个字。 答: 三、课内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7.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8.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3),。 四、课外阅读 《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