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修辞格分析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修辞格分析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修辞格分析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修辞格分析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修辞格分析内容摘要: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was written by N.Scott Momaday. His descriptive writing vividly portrays a person,place,and the things in a lyric way by using many different figures such as Simile ,Metaphor ,Metonymy ,thus make his work an excellent piece of prose.

关键字:明喻转喻提喻夸张渐进法拟人

首先,介绍一下文章涉及到的几种修辞的定义

1、明喻(simile)

定义: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

基本格式:A 像 B

比喻词:介词 as, like, of……

连词 as if/ though,what, than, and

动词 seem, compare /treat to

词组 may as well…as, as it were, no more than

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 ,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 and cannot last…

美者犹如夏日鲜果,易腐难存……

2、暗喻(Metaphor)

定义:不通过比喻词,直接将A当作B来描写,AB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基本格式:A 是 B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新官上任三把火。

3、提喻(Synecdoche)

定义:同性质、同种类、同一体的事物中,大小互代、部分和全体互代、抽象和具体互代、原料代替所构成的成品等,反之亦然

分类:

部分和整体互代

抽象和具体互代

个体代替整个类

以材料代替事物

They share the same roof.他们住在一起。以部分代全体,即用roof,表示house)

4、转喻(Metonymy)

定义:A被B替换

A 可是单词或词组

B 与A有着紧密联系

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The kettle boils . 壶水开了 (用the kettle壶,表示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壶水)

5、拟人(Personification)

定义: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

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Thirsty soil drank in the rain.

饥渴的土壤在雨中畅饮。

6、夸张(Hyperbole)

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He is an artist to his fingertips.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艺术家

7、渐进法,层进法(Climax)

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

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

例如:

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

接着,我对这篇散文进行一下修辞分析:

Winter brings blizzards, hot tornadic winds arise in the spring,and in summer the prairie is an anvil's edge. The grass turns brittle and brown,and it cracks beneath your feet. There are green belts along the rivers and crees, linear groves of hickory and pecan, wilow and witch hazel. At a distance in July or August the steaming foliage seems almost to writhe in fire.Great green-and-yellow grasshoppers are everywhere in the tall grass,popping up like corn to sting the flesh,and tortoises crawl about on the red earth, going nowhere in the plenty of time。

1、“the prairie is an anvil's edge ”是暗喻,把大草原说成是铁砧,即大草原像铁砧一样热。没有通过比喻词,直接将大草原当作铁砧来描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2、“brittle and brown, wilow and witch Great green-and-yellow grasshoppers”是头韵,头韵是在一组词的开头或重读音节中对相同辅音或不同元音的重复。brittle 和brown 都以“b”开头,wilow 和witch均以“w”开头,还有Great green-and-yellow grasshoppers,出现相同的“g”.本文频繁运用头韵修辞,表现了作者对语言的韵律、发音很感兴趣。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下文也多处出现头韵

3、“At a distance in July or August the steaming foliage seems

almost to writhe in fire”.是拟人修辞,把树叶说成是在火里挣扎,即即将树叶拟人化。生动的描写了七八月份的雨山酷热无比。“popping up like corn to sting the flesh”是明喻修辞,将高草里的蚂蚱的突然跳跃说成是像玉米花爆裂开一样,刺得人痛。本句话有明显的“like”喻词。

My grandmorther was spared the humiliation of those high gray walls by eight or ten years,but she must have known from birth the affliction of defeat,the dark brooding of old warrior.

“those high gray walls”代指上文所说石头畜栏。运用了提喻修辞两性质相同的事物进行互代。生动形象

They accuired horses,and their ancient nomadic spirit was suddenly free of the ground .

“the ground”意指这些游牧人曾经没有马只能用脚走路的山地生活。运用转喻修辞。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通过联想,用the ground表示大山生活。

The skyline in all directions in close at hand ,the high wall of the woods and deep cleavages of shade.There is a perfect freedom in the moubtains,but it belongs to the eagle and the elk,the badger and the bear.The Kiowas reckoned their stature by the distance they could see,and they were in the wilderness.

“the eagle and the elk,the badger and the bear”根据上文分析,可明显看出,这两词组属于头晕修辞。

Descending eastward,the highland meadows are a stairway to the plain…The great billowing clouds that sail upon it are shadows that move upon the grain like water…they could see the dark lees of the hills at dawn across the Bighorn River ,the profusion of light on the grain shelves,the oldest deity ranging after the solstices.Not yet would they veer southward to the caldron of the land that lay below;they must wean their blood from the northern winter and hold the mountain a while longer in their view.

1、“Descending eastward,the highland meadows are a stairway to the plain”这句话用了夸张修辞。使人印象深刻。

2、“The great billowing clouds that sail upon it are shadows that move upon the grain like water。”明显看出,这句话有喻词“like”,所以属于明喻修辞,把云比作水。

3、“W ean”原意是“断奶”,这里意指Kiowas停下来,而不是继续向东南行进,因为他们想花一些时间适应天气的变化以及其他身体条件。所以这个词属于暗喻修辞。

At the top of a ridge I caught sight of Devil’s Tower upthrust against the gray sky as if in the birth of time the core of the earth had broken through its crust and the motion of the world was begun.There are things in nature that engender an awful quiet in the heart of man;Devil’s Tower is one of them.

1、“Devil’s Tower upthrust against the gray sky as if in the birth of time the core of the earth had broken through its crust and the motion of the world was begun”是明喻修辞,因为这里有喻词“as if”.

2.“awful quiet”代指人们心中的对自然界奇特的事物的敬畏,所以是转喻修辞。

There,in a very little while,wood takes on the appearance of great age.…The windowpanes are black and opaque;you imagine there is nothing within ,and indeed there are many ghosts,bones given up to the land.

“appearance of great age.”代指由于风雨的长期侵袭,树木也好像变得苍老。这里运用了转喻修辞。

windowpanes are black and opaque;you imagine there is nothing within ,and indeed there are many ghosts,bones given up to the land.

这句话用了转喻手法,ghosts,bones喻指未泯的克罗瓦人精神。

The aged visitors who came to my grandmorther’s house when I was a child were made of lean and leather,and they bore themselves upright.

“lean and leather”运用头韵修辞。

Now there is a funeral silence in the rooms, the endless wake of s ome final word…My vision was such that the creature filled the

moon like a fossil. It had gone there, I thought, to live and die, for there of all places, was its small definition made whole and eternal.

1、“endless wake of some final word“暗指正在逝去的克罗瓦文化。所以是暗喻修辞。此外,也属于拟人修辞,用“W ake”一次将其拟人化。

2、“My vision was such that the creature filled the moon like a fossil。”这句话有喻词“like”所以是明喻修辞。

here, where it ought to be, at the end of a long and legendary way, was my gandmother’s grave.Here and there on the bark stones were ancestral names.Looking back once,I saw the mountain and came away.

这段话运用渐进法,here,here and there ,looking back once…逐步加强语势,使读者印象深刻。是一个很棒的结尾。

参考文献: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

英语修辞大全

英语实用修辞学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摘要】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更是运用修辞艺术的高手。他的写景抒情散文之所以漂亮动人其中很大的成分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格。在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春》一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多达惊人的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春》一文中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格的运用分析探寻朱自清散文《春》的情感基调。 【关键词】朱自清修辞格春修辞效果 《春》一文是朱自清先生大致写于1928——1937年间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精品。在写此文时朱自清已经没有了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而在此之前朱自清的多数诗文都表现出一种哀怨的情绪即使有高兴的成分也表现得很淡。但在《春》一文中作者却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喜悦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饱含乐观地写下了著名散文——《春》。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但是本文却赋予了它以轻松愉悦的感情和充沛的生命力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从它所运用的大量修辞格可以很鲜明地看出来。《春》这篇文章不记标点正文共634个字10个自然段30句话可是运用修辞格的句子多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春》一文中所运用到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引用等各种修辞格部分句子的分析探寻《春》一文所表现出的感情基调。 一、比喻的运用 比喻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手法。比喻是根据人们的联想抓住本质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比喻由四个要素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和相似点。本体即是被描写的事物比喻词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这类比喻词一般是“像”、“仿佛”、“好象”相似点即是本体和喻体所相似的地方。比喻常用的有三种形式即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是为了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由于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性因而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它能更好地打动和抒发人们的感情。例如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 2 还眨呀眨的。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例①的描写给予鲜花以生动形象的精巧比喻。“象眼睛”、“象星星”两个比喻在这句话中是比较有条理讲究顺序不能颠倒的。首先把散在草丛里的遍地鲜花比作“眼睛”接着才是“星星”。因为眼睛是人们心灵的一个窗口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渠道而星星有一种可爱的情态包含其中虽然两者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而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所以这种可爱的情态只有通过眼睛才能传达出来因此这里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地用了“眼睛”和“星星”作比达到一种以目传情的修辞效果不仅传达出遍地野花的一种娇柔可爱并且运用这种修辞使作者融情于景表达出作者对春的一种喜爱之情。例②写春雨“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三个明喻构成连用组成了一个排比句。用牛毛、花针、细丝作比写出了春雨细、密、柔的特点这种连喻抹浓了细雨蒙蒙的意境把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春雨写得栩栩如生含不尽喜爱、愉悦之情。这种对春雨细腻、温柔的描写甚至含着作者无比的怜爱之情生怕一不小心被风一吹就断了或是消失了似的。以上两个例子本体分别是“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和“春雨”而比喻词都是“象”用明喻的手法把“散在草丛里的野花”比作“眼睛”、“星星”使其更形象生动更显其可爱的情态同样用明喻的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地表现出“春雨”的特点使《春》一文更具吸引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自己细腻的感情融入其中表达出自己对春的喜爱和怜爱之情 二、比拟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特点

比喻: 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 比喻的特征: 1、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如: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里将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银镜。 相似点:形态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这里将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相似点:形成、颜色。 ③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里将刘备得到诸葛先生,比作鱼儿得到水。相似点: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④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里将春天的花草竞相开放比作众人约好了去赶集。相似点:热热闹闹。 ⑤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相似点:你的态度决定一切的道理。 3、本体与喻体不能是同一种事物 比如:你长得真像你爸爸! 4、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等。 5、比喻的判定: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拟人: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的特征: 1、拟人是比拟手法的一种。“比拟”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拟人”,一是“拟物”。“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事物人格化。 2、拟人可以是拟人的动作、声音、神态、思想、感情等。 ①拟动作: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②拟神态: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③拟思想: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被吓跑了。 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夸张的特征: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修辞格的运用(上)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一步提高言语水平。【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每种修辞格都有自身特定的结构方式,如比喻,是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明喻常见比喻词有“象”、“如”、“似”、“犹”、“若”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精)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设问能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反问能强调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8、拟人: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修辞格的运用(上)

修辞格的运用(上)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 一步提高言语水平。 【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 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 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 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 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 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 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 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 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 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 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 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 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 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 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 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 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 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 《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 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 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修辞格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各种修辞格式的特点和长处,明白在何种场合该选用何种修辞格式,了解修辞格的连用和兼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语、仿词、婉曲等常用修辞格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借喻和借代的区分;排比喻层递的区分;对比与陪衬的区分。 【教学时数】8课时。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最为引人注目,但是以为修辞格就是修辞学,那只是一种误解。其实修辞格不过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而发挥作用。从它与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来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而且新的修辞格还在不断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整理。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要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像寻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程式,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 艺术的创新。 中国修辞学著作所列修辞格往往多寡不一,修辞格的名目,也有名同实异或名异实同的;修辞格如何划分大类,至今多有分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所列举的修辞格及其分类,较有代表性,一般修辞学的论著大多在这个基础上增减变异。《修辞学发凡》列举了38种辞格, 即(甲类)材料上的辞格:比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共9 种;(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铺张、倒反、婉曲、讳饰、设问、感叹,共10种;(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品、回文,共11种;(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共8种。每一种修辞格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借代不同于比喻,排比不同于对偶,但修辞格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归成大类。 另外,张弓先生有描绘类、布置类、表达类的三分法,王希杰先生有均衡、变化、侧重、联系的四分法,也有将辞格分为形象类、强调类、气势类、含蓄类的。划分大类的方法虽有好多种,但主要的依据不外乎语言结构和修辞作用(表达功能)两种。修辞格既是根据表达效果建立的,表达功能自然更值得重视。 本节试将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它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第二类,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辞格八种,它们是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第三类,修辞效果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它们是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回环、婉曲、引用。这样分类是就其最突出的修辞效果而言的,毋庸讳言,三大类之间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错综联系:有些形象生动的辞格也不乏幽默(如借代、夸张),而含蓄幽默的辞格中也不乏形象生动者(如双关、通感),同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自然也就会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但就总体而言,三大类的修辞效果确实是各有侧重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二种常用的辞格中,有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的修辞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辞格是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 夸张,排比, 反问,设问,对比,反语,对偶。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定义: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好像、似乎、好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如:这是花的海洋。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2.鸟儿在树枝上唱歌。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3.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夸张的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 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1、比喻:在记叙中,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是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是使文章表达更生动,给人鲜明的印象,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是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构成。 作用:是增加语气,起到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引导读者思考。用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里包含着答案,也就是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是加强语气,起到强调作用,使读者印象更深刻。 另外不常见的两种修辞: 1、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使读者印象深刻,增强感染力。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类似于对联。 作用:句子显得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1、联想的作用: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

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作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引起共鸣 3、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4、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5、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6、总起句的作用:总领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7、总结句的作用:总结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8、中心句:可能是总起句,也可能是总结句,或者别的句子,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作用:点明中心。如果是总起句,就是总领全文或全段,如果是总结句就是总结全文或全段.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分类别——条理清晰;

语文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语文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②具体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人名代著作。⑤部分代整体。 ⑥结果代原因。⑦原料代成品。⑧地名代本体。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b、缩小夸张。c、超前夸张。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论陕北民歌中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论陕北民歌中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贾义军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06级1班学号:2005051204 【摘要】陕北民歌凝结着陕北人民的智慧与情致,具有极高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陕北民歌中修辞格的应用,体现了陕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陕北人民敦厚、质朴的民族风情。本文拟从比喻、反复、双关等修辞格的运用对陕北民歌中的陕北风土人情加以解读。 【关键词】陕北民歌;修辞格;修辞效果 黄河之水一泻东去,黄土高原千古沉积。陕北高原是一块贫脊的土地,也是一块创造灿烂文明的宝地。质朴的人民没有因自然条件的低劣而消沉,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开拓、耕耘、创作,世代繁衍生息。他们不仅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璀灿丰腴的精神财富——陕北民歌,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情感和智慧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切实反映。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丰富,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陕北民歌朴实无华,音韵优美,意境深邃。本文以陕北民歌中比喻、反复、双关等修辞格的运用为分析实例,对陕北风土人情加以解读,探寻黄土高原所特有的粗犷、辽阔、壮丽的形式美和苍凉、悲壮的内涵美,表现劳动人民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传达劳动人民朴素而崇高的精神。 一、比喻的运用 比喻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格。“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由四个要素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和相似点。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 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叫‘喻词’”。① 比喻在陕北民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它表现为以下四种: (—)明喻:其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好像、似、彷佛、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1、比喻:在记叙中,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是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是使文章表达更生动,给人鲜明的印象,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是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构成。 作用:是增加语气,起到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5、设问: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引导读者思考。用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里包含着答案,也就是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是加强语气,起到强调作用,使读者印象更深刻。 另外不常见的两种修辞: 1、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使读者印象深刻,增强感染力。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类似于对联。 作用:句子显得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1、联想的作用: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作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引起共鸣 3、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4、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5、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6、总起句的作用:总领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7、总结句的作用:总结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8、中心句:可能是总起句,也可能是总结句,或者别的句子,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作用:点明中心。如果是总起句,就是总领全文或全段,如果是总结句就是总结全文或全段.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分类别——条理清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