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博经济

世博经济

世博经济
世博经济

世博经济

“世博经济”是指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世博会期间,以及世博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商业契机,推动和发展本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文化持续成长的一系列活动,是一种能为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特殊经济现象。有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的经济产出效益是北京奥运会的3.49倍。

目录

上海世博会建设

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会展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

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世博会资源的市场开发、投融资改革的各项内容等;

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1]

编辑本段

世博经济-运行规律及特征

多元性

从参与世博经济的对象看,不仅举办城市本身参与其中,而且周边区域和整个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从参与世博经济的要素看,不仅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涉及管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具有多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特点。

阶段性

在世博会的筹办、举办和会后各个不同阶段,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筹办阶段,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规模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在举办阶段,主要表现在迅猛增长的旅游、会展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会后阶段,则主要表现在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回落和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

带动性

世博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影响波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能够对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非均衡性

世博会对产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对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最大,对工业和建筑业的推动次之,而对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影响和推动相对较小。

长效性

世博经济对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会后延续5~10年,其收益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潜在性的特点。[1]

编辑本段

世博经济-历届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

举办世博会不但标志着经济的强劲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举办国家、特别是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其主要表现是促进了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提高了主办城市的声誉和知名度。历史上,世博会提高了许多城市的知名度,使诺克斯威尔、新奥尔良、斯波坎、布里斯班、大田等一批中小城市一跃成为著名的城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国内外游客,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

大阪世博会日本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持。财政规模的猛增显然与世博会建设投资和世博会的举办有直接关系。

此外,1968~1970年日本政府还在阪神高速公路上给予1059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财政支出的带动效应明显,估计最后在整个日本产生的派生生产收入为15600亿日元,日本1970年的GDP为73.3万亿日元,世博会的全国GDP效应约在2.1%左右,而且大阪世博会期间,日本各公司共签订了约20亿美元的出口合同。

大阪世博会还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大阪市和大阪府的就业人口比率分别达到64.14%和63.45%,比1965年增长14个百分点。大阪世博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就业率一直上升,举办的1970年比申办前的1960年的人口就业比重增长16个百分点,而此后10多年一直稳定在60%左右。

汉诺威世博会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02亿德国马克。其在当年德国GDP上产生的效应为170亿马克,而2000年德国的GDP 约为39699.8亿马克,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在德国全国GDP的效应接近

0.26%。汉诺威世博会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20亿马克的财政税收。在汉诺威世博会准备和实施阶段由巨大支出额造成的显著效应来源于对“围栏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2000年世博会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萨克森州的世博会世界项目以及参观者与展会工作人员的旅游支出对整体经济一共产生了112亿德国马克的原发推动。这种需求推动在国内带来的增加值为134亿德国马克,而且为德国提供了10万个工作机会(包括管理、直接参与、经营、安全保卫、文化娱乐等方面)。

此外,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仅仅用展出期间的短期利益来衡量。例如,下萨克森州州长加布里埃尔认为,德国世博会项目的财政赤字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因为,“世博会将会对主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投资、就业、城市发展、市政建设方面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事实确实如此,汉诺威世博会对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拉动效应巨大,到2000年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高纪录1891.8亿欧元。

其他世博会 1985年筑波世博会,直接相关支出大约为11579亿日元,派生生产收入达到23163亿日元,是世博会直接支出的1.9倍,而这些对日本1985年GDP的效应约为0.75%,当年日本GDP为320.4万亿日元。

韩国举办1993年大田世博会的直接支出为2000亿韩元,而大田世博会带来的GDP收入为30000亿韩元,韩国当年的GDP为27.8万亿韩元,世博会的GDP效应达到0.72%左右。大田世博会还为韩国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

加拿大举办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1.2亿加元(8亿美元),增加产值28亿加元,联邦和所在省(哥伦比亚)财政收入分别增加5.7亿

加元和1.7亿加元。同时,该届世博会为加拿大提供了6.3万个就业机会,工资总额达到13.4亿加元。

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世博园区内的许多建筑是传世名作,其中一些成为举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如最早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留下了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了艾菲尔铁塔,以后1867年、1878年、1889年、1900年和1937年举办的世博会,又留下了亚历山大三世桥、夏乐宫、巴黎工业宫、国民广场、奥德赛宫,以及塞纳河边一系列标志性建筑;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留下了著名的宇宙塔等。

同时,因举办世博会导致的大量的投资,也极大改善了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为城市经济的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也是改善举办城市环境、增强活力、提供更适宜人类居住条件的大好时机。1967年加拿大政府为筹办197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加速建造了新的地铁系统,扩充了城郊高速公路网,改建了圣劳伦斯河边745公顷的废地,使该市成为世界上公共交通系统最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1970年大阪世博会全面改善了市内街道、公园、下水道、河流等环境;温哥华1986年世博会改造了海岸外观景象,沿海建造了包括会展中心、游艇码头等建筑群,形如帆船的“加拿大馆”已经成为蒙特利尔的标志性建筑;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后,在世博园区内建设了南岸公园,占地16公顷,形成了四大风景区;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原先废弃的场地被改造成为集游乐和展示为一体的万国公园、政府办公中心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该地第三产业发展比上年增长了3.2%,速度明显快于整个德国第三产业同期的发展,超出达2.9个百分点。通过世博会,汉诺威的会展业得到了长足进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之城”。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促进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如图5所示,特别是旅游、零售、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在整个州的GDP中份额得以提高。这些行业总的份额在1980年为25%,到举办世博会的1984年上升到29%,提高了4个百分点。

高科技产业趁势起飞

有很多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在产业调整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趁势发展了高科技产业。例如:韩国大田世博会上集中展示了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宇航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环保科技、机器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科技立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世博会结束后,在原来的展览园区内迅

速聚集了大批全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包括韩国化学研究所、韩国标准研究所、韩国能源研究所、韩国机械研究所和韩国通讯研究所等100多家机构,形成了韩国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大德科学园区”,大田的产业结构大幅提升,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结束后,原来完好的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并建立了“塞维利亚科技园区”,吸引了西班牙和世界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塞维利亚科技园区”现已成为拥有200多家高科技企业(包括塞维利亚大学的工程学院)、近万名科技从业人员的著名科技园区,总营业额在2001年接近10亿欧元。

强化周边经济合作

1970年大阪世博会促进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经济带,带动了关西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形成的经济带成了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预示了日本1970~1980年代在世界市场和科技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京阪神地区和大阪市旅客交通的流量在世博会举办当年和以后年份都有长足增长,尤其是1965~1970年时期增长尤为迅速。京阪神地区客流量从55.8亿上升到75.6亿,大阪市客流量从32.7亿上升到41.4亿。京阪神地区区域性客流量的增幅为35%,比大阪市27%的增幅高8个百分点。

从世博会带动的收入来看,大阪世博会在全日本产生了15600亿日元收入和5700亿日元附加值,而大阪本身在其中占了2000亿和700亿日元,即12.8%和12.3%,分别约有87.2%和87.7%的收入和增加值溢出到周边地区。1970年大阪世博会后,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的城市圈,以整个亚洲庞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为背景,开展贸易活动,形成了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的关西经济带。区域合作为大阪地区以后从原先的重工业产业向高科技、信息、物流、商贸、会展、金融服务、环保和中介产业转移打下了基础。

同样,为举办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西班牙建设了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火车,促进了发达的中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带动了落后的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历届世博会的经验证明,世博会给主办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大大提前了城市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尤其是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荣;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提升了主办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集聚力和辐射力;提高了主办城市的声誉、形象和知名度。

[1]

编辑本段

世博经济-中国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事,也无疑将是世博会158年历史上创造最多“之最”的一届———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主办的世博会,目前吸引了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全球来上海参观的游客将超过7000万人……

经济

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作为跟踪世博会经济研究多年的专业机构,完成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其中重点就包括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日前该院院长陈信康教授表示,根据研究预计,上海世博会的“产出影响”将达到794.77亿元人民币,其中“增量消费”468.64亿元人民币。

陈信康表示,旅游产出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世博会举办过程中最直观的收益。“根据联合国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1名参观者对当地的12个产业有推动作用,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我们再加上了零售业,这样包括酒店、交通、通信、餐饮等在内的13个产业都能从世博会中直接得益,增量消费主要来自于此。”陈信康分析说,根据这13个产业的产出效应,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半年时间里,如游客数量达到预计中的7000万人次,直接收入就可以达到468.64亿元人民币。再依照相关产业的乘数效应,乘以1.7倍后,可产出794.77亿元人民币。具体来说,世博会游客的购物规模有望达到175亿元人民币,据“保守估计”,世博会本地游客平均每人消费80元、国内其他地区游客平均每人消费88元、境外游客平均每人消费157元。陈信康认为,这些收入一方面通过缴税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民的个人收入,园区内外,更可带动62.7万人的就业。

企业形象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真正的目的是要带动上海和中国的整体实力与形象的提升。世博园里设有专门的企业馆,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与企业馆的建设,向全球展示企业的研发能力、先进理念、企业文化等等,提升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参与世博会,把企业、品牌带到各国观众和各国媒体的镜头下。

周边辐射

世博会不会局限于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而上海世博会不会仅限于上海一地,这已经是不争的共识。说得大点,全中国都将分享世博红利,缩小点范围,长三角区域就是利好集聚的区域。也就是说,世博会在为上海经济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将推进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通过资源集聚,世博影响会全面辐射,长三角的概念将再次得到拓展。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长三角经济圈逐渐成型,我们已经看到世博会筹办以及举办期间,许多活动都会分散到长三角各地举办。可以说,长三角已经切切实实参与到了世博会当中,成为世博的主人翁和直接受益

者。拿旅游来说就更明确了。到上海来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不可能呆一天就回去,一般都会逗留三到四天,其中很大部分客流就会扩散到长三角其他城市。如果策划好的话,借助世博会将实现旅游资源的一体化,陈信康建议,可以将世博会门票与长三角周边景区的门票实行类似一票通的措施,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集聚与辐射。这种互补、这种一体化,其结果就是双赢。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世博期间国内外拥入长三角的新增游客预计分别约为3300万人和190万人,乘以去年国内外游客来沪人均消费,带动的新增消费将分别超过483亿元和102亿元,而这近600亿元的消费,有多少会溢出上海,涌向周边城市,有人说很少,有人说三分之一,有人说无法预计。但不管怎样,45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总额、长达184天的时间跨度,保守估计7000万的人流量,这一系列庞大的数据都让上海世博会这块经济蛋糕看起来格外诱人。而旅游业会是这场盛宴的最大赢家。上海世博+苏州园林+杭州西湖,这样的组合看起来非常完美。[1]

2018年的周口市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答案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美元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A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D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AB 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ABCD 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ABC 社会层面实现低碳的现实路径有()ABCD 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包括()AB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ABC 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ABC 环境法的经济发展功能有()ABC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有()ABC 荒漠化大致有四类()ABCD 我国的环境问题,除一般环境问题的共性外,还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C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ABCD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AB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形包括()ABCD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3+l”模式指()ABCD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要()ABC

2010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分析

2010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规模最盛、影响最大的世博会.为了对世博效应进行定量评估,本文以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视角,将世博效应划分为确定性部分和不确定性部分来进行分析. 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是在2003年,模型一依托本底趋势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在1992年—2003年这一与世博无关的阶段,对上海市生产总值和对生产总值构成影响的多个变量进行拟合,得到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本底趋势线,然后用这一本底趋势线对2004年—2009年这一上海世博准备阶段的生产总值进行推算,从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实现对世博前期效应的完全剥离,并通过和上海市2004年—2009年的实际生产总值的比较,量化得出上海世博会在准备期对上海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模型二通过加入世博影响因子,以2004年—2009年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再次回归得到完善后的世博后期效应的预测模型,并对2010年—2015年这一上海世博会的后期影响作出预测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互联网上查询得到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固定投资数据,结合固定投资的乘数效应,初步估算世博会给上海市带来的GDP总收入。这两个模型,是对上海世博会的确定性影响作出了量化的评估。 最后,通过模型分析,系统论证上海世博效应,并结合实际,对世博效应的不确定性影响作出相应的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定量分析本底趋势线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一、问题重述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它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由于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促进,世博经济也日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焦点,为此本文通过建立有关上海近年的GDP与时间变量、政策变量等的模型,量化分析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 对“影响力”的定性及定量 影响力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且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也不可能完全通过一些实际的数据来完全量化。因此本文在考虑到这一点的同时将世博带来的影响力分为确定性影响和不确定性影响两个方面。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将确定性影响力转化为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时,往往需要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时,正是应用了这种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的思路,分别建立模型。上海世博会是在2003年申办成功的,模型一通过对1978年——2003年这一时期上海市的生产总值以及影响生产总值的各个因子变量进行分析,拟合出申办世博会成功之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总结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总结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活动的开着,知道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通过学习,全体学生知道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

扇子。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6.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7.如果可以,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可节电,也可以增长知识。 8.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9.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10.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评估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评估 摘要: 本文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在上海统计局官方网站及其他权威网站获取相应数据,建立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影响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论文为了更精确的衡量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先后建立了三个模型。 模型一:建立比较静态模型。首先运用神经网络预测在无世博影响的情况下2003~2009年上海GDP的增长趋势,然后再与实际世博会的情况下上海2003~2009年GDP的增长趋势做对比,得到世博会对上海在筹办期间经济的拉动效应,并由此绘制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图。得到自2003年筹备开始,世博会每年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约为2%,且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2009年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达到了3.75%。从2003年到2009年上海GDP已累计增加到1907.2亿元。按此趋势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6%左右。这些数据都说明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明显。 模型二:建立了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回归模型,并定量计算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二深入探讨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通过多次使用回归分析研究各产业占上海经济总量的比重变化,按照剩余标准偏差和拟合优度选定了各个产业所占比重的时间序列回归方程。并以此绘制出各产业比重的走势图,得出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推动作用。然后预测出了2010年至2012年一、二、三产业各自占上海GDP 的比重,得到2011年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大于72%,达到世界一流都市的标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定量计算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得到2003年到2009年上海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0.9个百分点,进而得到世博会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上海经济的贡献。 模型三: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投资乘数模型。根据经济学理论分别计算考虑当期收入影响的投资乘数和同时考虑预期及资产因素的投资乘数,分别为2.057和1.64。然后用投资乘数乘以世博会的累积投资,得到2003年到2009年

近几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几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2001年经济危机发生后,以互联网、新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经济泡沫覆灭。随着美国生产力的恢复,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产量剧增。产能过剩与人民消费水平的矛盾,于是开始从金融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促使人们提前消费,预支消费。希望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领域的产能够通过金融发挥资源重新配置的作用,通过金融信用和债务关系创造的社会需求来解决过剩的产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但是,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美国12次调整利率,使得消费者还贷压力加重,最终无力偿还,产生逆向连锁反应,导致金融业出现危机。因此,解决消费需求同产能过剩的矛盾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其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 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种事物内部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影响制约和相互合作关系。中国的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广泛参与世界经济合作,这是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的实体经济,金融各方面联系愈加紧密,把自由市场经济所拥有的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等消极因素扩大到全球范围,哪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便很快会波及到全球各国。从实体经济看,2004年至2006年,中国出口点GDP的比重从30.7%增加到36.8%。而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国,2001~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21%。主要产品为建材,纺织类等产品,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后,房地产业等社会实体经济日益萧条,使中国钢材出口大幅受阻,中国国内出现了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大量企业经营形势窘迫。从金融方面来看,美元连续多年大幅贬值,自国家2005年4月实行汇率改革后,人民币从2005年汇改前对美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摘要:“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低碳利益 正文 从公元1956年,两位地球科学家Roger Revelle和Hans Suess在加州海洋学会中指出,测量大气与海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知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开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点开始逐渐移动到工业排碳量上。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缔约方第15次会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尽管人们对此充满热情并呼吁尽早达成正式的合约,在各国为本国利益的激烈争辩下,依然没有得出任何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文,仅在匆忙之下宣布了一份全球性的气候协定。这场从里约热内卢出发的长征,经历了15年的风霜,依然路途漫长。 何谓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图1)

低碳经济答案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答案低碳生活 【篇一:四川德阳2013低碳经济测试题及答案】 减排”是国家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x) 2.“巴厘岛路线图”强调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 关心的适应气候变化问 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 ? “二氧化碳减排”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和发达 国家相比较,不用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x). ? ? ? ? 5.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 6.“追求 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x).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数 量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气体(√)。 4.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 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 持 全球的生态平衡(√) ? ? ? ? 5.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但高增长。(√) 6.垃圾也是一种很有开 发价值的资源。(√) 7.一国收入水平的高低与碳生产力的大小存在 直接联系。(x). 9.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 低碳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意在推动社会产业向高 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 ? 天然气又称油田气、石油气、石油伴生气。开采石油时,只有气 体称为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 分是甲烷。(√) ? ? ? 1.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 展的主流模式。(√) 5.低碳经济不等于贫困经济,高生活质量也不

等于高排放。(√)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无碳能源。(x) ? ? ? ? 12.低碳经济是个经济问题,和企业界有关,和我无关。(x) 15.“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日本国率先提出的。(x) 16.《哥本哈根 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摄氏两度的目标。(√) 17.《京都议定书》三机制均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 合作(x) ? ? 10.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x) 11.我国是个资源丰富的 国家,仅化石能源就足以保证我国能源高枕无忧。(x) 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 ? ? ? ? ? ? ? ? ? ? ? ? ? 13.《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对世界各国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x) 14.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合作机制是在《京都议定书》中提出 来的。(√) 15.低碳经济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碳排放问题,核心特 征就是“低碳排放”。(√) 16.2009年6月,我国正式发布《中国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x) 17.《京都议定书》三机制的共同 特点是“境外排放”,而非在本国实施减排行动(√) 18.导致全球气 温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而温室气体指的就是二 氧化碳。(x) 19.低碳经济将以能源变革为核心,能源公司的产业 结构和投资方向必须以低碳为重点。(√) 20.我国应该把“低碳化转型”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国家发改委首批确 定了八省八市作为低碳试点省市。(x) 5.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低碳经济试题与答案单选

1.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交)易主体是 (A)欧盟各国的排放实体 (B)自愿加入的企业会 (C)附件1国家之间 (D)美国西部五个州内企业 2.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决定首先在“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的试点工作。下面哪个城市不是低碳试点城市?() (A)上海 (B)南昌 (C)贵阳 (D)保定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65年第一台()的诞生开始 (A)蒸汽机 (B)汽车 (C)轮船 (D)火车 2.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1.目前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 (A)荷兰 (B)中国 (C)法国 (D)比利时 2.生态文明秉承()、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A)征服自然 (B)尊重自然 (C)掠夺自然 (D)1 1.()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A)低碳经济 (B)绿色经济 (C)循环经济 (D)传统经济

2.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以()为主 (A)水电 (B)火电 (C)核电 (D)风电 1.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前夕,中国政府提出要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 (A)16% (B)32% (C)40%~45% (D)45% 2.低碳生活是通过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保持 1.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购买发动机排量1.6L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每辆补贴()元。 (A)1500 (B)3000 (C)6000 (D)10000 2.低碳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1.德国航空税的税收金额将取决于到最终目的地距离,到目的地距离在2500~6000千米的航班,将对每位乘客征收()欧元的航空税 (A)8 (B)25 (C)45 (D)60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大都市上海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博会结束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XXXX大学 作业(论文)题目: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课程名称:全球化、资本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任课教师姓名:XXXXXXXXXXXX 研究生姓名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年级:2010级 专业:动物学 学院(部、所):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评分: 评阅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2010年11月18日

目录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4) 1.比较优势原则下中国的收益。 (4)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4) 3.有助于资金融通。 (5) 二、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5) 1.从跨国公司看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5) 2.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6) 3、对金融业的影响。 (6) 4.贫富差距引起的国内社会安全问题。 (7) 三、中国的对策 (7) 1.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7) 2.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7) 3.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8) 4.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8)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 (8)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8)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 (8) 综述: (8) 参考文献: (9)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个词语是多元的;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全球化存在着极限;在谈论经济全球化时,我们正面对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民族利己主义、民族霸权主义等等日益升级。全世界的物质、思想、机构以及人员的交流在成指数增长,这个现象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一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将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增强,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优势与弊端也逐渐明朗化。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全球化优势与弊端产业结构调整比较优势基尼系数 前言: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个词语——实际上主语是多元的;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全球化存在着极限;在谈论经济全球化时,我们正面对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民族利己主义、民族霸权主义等等日益升级。全世界的物质、思想、机构以及人员的交流在成指数增长,这个现象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一部分。如果“全球化”这个词语能够得到适当的定义和应用,人们会发现它很具有实用性。我们完全可以将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增强,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优势与弊端也逐渐明朗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 调整更高。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气候变化 冷旭盛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10环本10112103115,温州,浙江,中国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在中国倡导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排放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在实质内含上与我国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种发展模式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表述即低碳经济或低碳社会。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据预测可知,全球变暖的情况还会继续发展,并且对人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从适应和减缓气候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因此新能源的开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低碳;能源;经济;可再生能源 近来,“低碳”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几天前,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低碳经济”。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

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二.新能源的含义 (一)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二)新能源的主要特点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海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多选答案

第1题: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有 A.环境恶化和气候灾害频发 B.降水量变化和水资源短缺 C.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 D.冰川减少和海平面上升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第2题: 以下哪几个方面“逼迫”人类社会向低碳转型 A.化石能源的短缺 B.太阳能的利用 C.气候变暖,环境恶化 D.风能的利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C (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3题: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理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A.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实施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C.有义务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基本原则,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D.有责任寻求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遵循全球利益的发展道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4题: 发展低碳农业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碳源,具体措施有 A.中低产田改造 B.培育新品种 C.推广高效种植技术 D.推广农村沼气工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5题: 以下哪几项是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途径 A.找寻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代为转让 B.传统基于市场的商业性技术转让 C.多边或者双边的国际技术合作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下的国际技术

转让机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第6题: 为什么说低碳技术是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A.能源效率提高离不开低碳技术 B.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 C.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低碳技术 D.低碳能源开发离不开低碳技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CD (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第7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划分为 A.政府评价阶段 B.技术评价阶段 C.经济评价阶段 D.生态评价阶段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第8题: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开发种类包括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 上海世博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上海世博会的举行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面积明显增加。其次,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这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心,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而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一个月,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就已突破6000万。这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这无疑是上海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拥有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有潜在的世界上最广阔的消费市场,世博会的举办加深了其他国家对中国式市场经济的了解,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进一步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上海,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同时,世博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促进民族产业振兴,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这会进一步提高了上海的现代化和开放化程度,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三、世博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据资料: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

转向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阅读答案:低碳方式

阅读《转向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一文,完成l6~20题。(10分) ①“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②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这些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8万吨标煤,减排约5万吨二氧化碳。 ③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④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⑤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

低碳经济多选题答案

低碳城市的主要抓手大体有()方面 A.风电太阳能 B.新能源利用 C.节能减排 D.低碳生活 答案:ABCD 下面哪些是我国工业领域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 A.钢铁 B.水泥 C.石化 D.食品加工 答案:ABC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 A.省电节电 B.珍惜粮食 C.理性消费 D.简约装修 答案:ABCD 中国应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A.代价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发展快 答案:ABC 我国首批低碳城市试点是() A.上海 B.天津 C.重庆 D.北京 答案:BC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主要包括() A.控制排放总量 B.发放排放配额和稳定配额交易价格 C.设置美国国内和国际补偿量 D.援助发展中国家和建立治理结构 答案:ABCD 科斯提出利用()的方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A.市场 B.产权界定 C.科学 D.技术 答案:AB 哥本哈根建设低碳城市主要采取()措施

A.能源改造 B.绿色交通 C.节能建筑 D.市民行为 答案:ABCD 新加坡在保护环境方面采取了()措施 A.市场运作 B.减少排放 C.信息公开 D.法律制裁 答案:ABC “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其中以()为两条横轴。 A.陆桥通道 B.沿长江通道 C.黄河通道 D.淮河通道 答案:AB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专门政府机构有()。 A.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B.国家能源局 C.国家节能中心 D.国家能源委员会

答案:ABCD 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关键技术领域主要包括() A.高效光伏发电技术 B.大型风力发电技术 C.先进核能技术 D.建筑节能技术 答案:ABC 下面哪些属于新能源产业 A.太阳能光伏发电 B.风电 C.火力发电 D.核电 答案:ABD 美国政府的能效政策主要包括()。 A.严格的能效标准 B.提高汽车能效 C.实施需求侧管理(DSM) D.能源之星计划 答案:ABCD 低碳城市体现在()方面 A.城市规划 B.建筑节能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

上海世博会的带来效益和意义 内容摘要:上海世博会从2002年12月3号夜晚申办成功到2010年5月1日的开幕式,期间上海世博会的效应就不断的彰显出来。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世博效益、影响、意义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以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意义: (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世界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