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的并行多路径传输

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的并行多路径传输

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的并行多路径传输
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的并行多路径传输

收稿日期:2010-03-09;修回日期:2010-05-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33002)。

作者简介:许德力(1986-),男,广东珠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无线局域网、移动互联网;

宋飞(1983-),男,河北唐山人,博士

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体系架构、网络协议分析与优化;高德云(1973-),男,江苏淮阴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

局域网、移动互联网、性能评价;

鄢欢(1986-),女,新疆奎屯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文章编号:1001-9081(2010)09-2515-04

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 的并行多路径传输

许德力

1,2

,宋飞

1,2

,高德云1,2

,鄢

1,2

(1.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2.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44)

(deridxu0719@163.com)

摘要:随着网络接入技术的多样和接入设备的廉价,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具备多家乡的特性,而现有TCP /IP

协议栈只能使用单一接口传输数据,无法充分利用多家乡的优势。在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 )基础上,设计了路径选择模块和快速路径切换模块,实现了一种无线并行多路径传输(Wireless CMT )解决方案,使得多家乡终端能够同时使用多个接口并行传输数据。在实际无线网络环境对Wireless CMT 带宽聚合效果和快速路径切换效果分别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

Wireless CMT 使无线网络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关键词:流控制传输协议;多家乡;无线并行多路径传输;路径选择;快速路径切换中图分类号:TP393.04;TN915.04

文献标志码:A

SCTP-based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in wireless network

XU De-li 1,2,SONG Fei 1,2,GAO De-yun 1,2,YAN Huan 1,2

(1.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

2.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terconnection Devices,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network access technology and the lower cost of access device,more and more mobile terminals have multi-homing property.But current TCP /IP protocol stack can only use single interface for transmission,and it cannot make full advantage of multi-homing.On the basis of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SCTP),this paper designed path selection module and fast path handover module and implemented a solution for wireless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CMT ),which made using multiple interfaces to transmit at the same time available.The effects of bandwidth aggregation and fast path handover of Wireless CMT were tested in a real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The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ireless CMT obvious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Key words: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SCTP );multi-homing;wireless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CMT);path selection;fast path handover

0引言

目前Wi-Fi (Wireless Fidelity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等无线接入技术日益发展成熟,终端上配置多个不同标准网络接口情况也日益普遍。互联网正在朝着异构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通信服务。

然而,现有网络中,同一时刻只能使用唯一的网络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不利于网络资源尤其是有限带宽资源的有效利用。针对这个问题,端到端的并行多路径传输(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CMT )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并行多路径传输属于带宽聚合技术,是指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径传送数据,从而提高端到端的传输吞吐量和网络使用效率。并行多路径传输的实现,理论上包括三种解决方案:链路层解决方案、传输层解决方案和应用层解决方案。

RFC2960[1]和RFC4960[2]指出,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SCTP )是一个传输层协议,最初设计主要用于在IP 网中更加可靠地传送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信令消息。与传统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和用户

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相比,SCTP 具有多流、多家乡、动态增删地址

[3]

等显著特性。文献[

4]提出利用SCTP 动态增删地址功能来实现异构网络下的垂直切换。

为进一步利用SCTP 多家乡特性,提高网络吞吐量和传输效率,

Iyengar 等人[5]

提出基于SCTP 的并行多路径传输解

决方案,但该解决方案主要针对有线环境下的实现,且主要基于拥塞控制方面的改进。考虑到便携性、

操作简便性,以及更多考虑到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无线环境下的并行多路径传输更具应用价值。

在过去的研究中,部分文献介绍了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 应用的一些研究成果。文献[

6]对SCTP 多流特性在卫星无线网络下的应用进行改进和性能分析;文献[

7]主要阐明接收缓存阻塞和路径差异这两个因素对异构无线网络下路径切换的影响;文献[

8]提出通过协同数据链路层侦测丢包的原因从而改进SCTP 在无线网络中的拥塞控制。以上研究都是基于某一具体细节,缺乏系统解决方案和实际网络环境的验证。

本文提出一种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 的并行多路径传输(Wireless CMT )解决方案,通过利用SCTP 多家乡特性实现带宽聚合和快速路径切换。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使端到端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有了显著提升。

第30卷第9期2010年9月

计算机应用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30No.9

Sep.2010

1

SCTP 多家乡特性和并行多路径传输

1.1

SCTP 多家乡特性

多家乡是SCTP 重要特性之一,是指主机在拥有多个网

络接口情况下可以配置多个IP 地址用于对端之间的通信。

SCTP 关联初始化建立后,绑定两端各自可用的多个IP 地址,从而产生地址对组合而成的多条传输路径。SCTP 最初设计只允许使用一条路径用于传输数据,

称为主用路径,其余为备选路径。默认情况下,发送端使用主用路径发送数据,在主用路径失效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备用路径。

图1是多家乡主机通信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关联建立后,

主机A 和B 之间形成两条路径:(IP1,IP4)和(IP2,IP3),并使用(IP1,IP4)作为主用路径。在传输过程中,主用路径中断,大约60s 后,SCTP 自动切换到备用路径(IP2,IP3)继续传输

图1

多家乡主机通信示意图

1.2并行多路径传输

引言部分已对并行多路径传输进行具体定义。并行多路

径传输技术的应用,

具有如下优势。1)充分利用可用带宽,提高吞吐量。

CMT 可以使用多条路径同时传输数据,在带宽受限的情况下,这种特性可以明显提高传输的吞吐量。

2)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当路径发生故障或处于不活跃状态时,可以使用其他路径进行传输,保证了一次业务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3)提高传输的安全性。

CMT 传输数据时,同一个用户消息拆分在不同路径中发送,

加大了窃取数据的难度,从而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假定图2是未来无线环境下应用CMT 技术的网络拓扑。从图中可以看到,移动终端通过UMTS 和Wi-Fi 两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基于多路径传输技术的Client 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路径切换,Wi-Fi 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 ,AP )将从AP1切换到AP2,但UMTS 接入链路不受任何影响,连接不发生终端,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图2未来无线环境下的网络拓扑

2Wireless CMT 方案设计

在SCTP 多家乡特性基础上实现无线环境下的并行多路

径传输,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可用路径。图3为Wireless CMT 的系统结构。

Wireless CMT 以发送端为控制中心进行路径管理,包括路径选择、监测、更新、快速路径切换等。下面针对每一个具

体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分析

图3

Wireless CMT 系统结构

2.1

路径选择

路径选择作为Wireless CMT 的重要组成,是并行多路径传输实现带宽聚合的基础。本模块是在发送数据时,根据多条路径参数信息,

从对端地址列表中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进行传输。为完成对单条路径参数的估计,本文设计如下算法:

B i =

dk i

max (RTT i ,50ms )

(1)

bjtu.bk.est =α?bjtu.bw _est +(1-α)?

bjtu.bw _ns _est

(2)

其中:50ms 为相邻两次带宽估计的最小时间间隔rtt _min 。B i 为当前路径的带宽值,

dk i 为在RTT i 时间内接收到的字节数。bjtu.bw _est 为上次记录的带宽估计值,bjtu.bw _ns _est 是由上次记录的bjtu.bw _ns _est 与本次获得的B i 值同样通过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出。

最终的bjtu.bk _est 即为带宽估计值。在上面带宽估计算法基础上,依次取得地址列表中的每一个地址,

再计算出每条路径针对当前数据块的处理时间tag 值,最后选择具有最小tag 值的传输路径。具体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tag i =

O i +C

B i

(3)

其中:O i 是当前CWND 所允许发送的数据量,

C 是当前数据块的大小,

B i 是当前计算出的带宽值,tag i 则是以B i 的速率发送CWND 允许的数据量和当前数据块所花费的时间。

图4为路径选择模块的详细流程

图4

路径选择流程

2.2

路径监测和路径列表更新

Wireless CMT 实现方案中使用SCTP 的路径监测功能。

6152计算机应用

第30卷

SCTP 端点通过向对端发送Heartbeat 数据块来检测目的地址(路径)的可达性。

如果收到Heartbeat-ACK 应答数据块,则表明该路径处于活跃状态。如果在重传超时(Retransmission Timeout ,RTO )时间内没有收到Heartbeat-ACK 证实数据块,到该目的地址的差错计数器加1。当差错计数器的值超过规定阈值5次后,该目的地址状态标记为“未激活”,即关闭该路径,并从peer.transport_addr_list 对端地址(路径)列表中删除。2.3

快速路径切换

无线环境中存在干扰、多径衰落等因素,路径可能经常发生中断现象,并将对并行多路径传输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为在多路径传输过程中,当其中一条路径中断或不可用时,该路径上的数据等待超时重传,从而引起接收端缓存阻塞。发送端在1个RTO 时间后选择原路径对数据进行重传,直到超时重传次数达到SCTP 规定的最大值5次。路径失效而引起的5次超时重传,导致了大约60s 的接收端阻塞,传输吞吐量下降为0,严重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为此,本文设计和实现一种快速路径切换解决方案。

SCTP 路径包括两种基本状态:“ACTIVE ”和“INACTIVE ”。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种新的状态:“可能无效”

(Possibly Failed ,PF )状态。在发送端出现第一次超时重传时,

该目的地址(路径)将修改为“PF ”状态,同时阻止任何数据发往该目的地址。所有将要发送或重传的数据依据前面的路径选择策略在其他路径上继续发送,从而使总的接收端阻塞时间降为最多1个RTO 大小。图5所示为快速路径切换流程

图5

快速路径切换流程

在路径标记为“PF ”状态后,发送端将往目的地址发送Heartbeat 监测数据块,如果收到来自对端的Heartbeat-ACK 应答,该路径状态重新回到“ACTIVE ”,否则将标记为“INACTIVE ”。

3

测试结果

3.1

测试环境

本文测试基于973项目“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

系基础研究”原型系统在传统网络中的网络拓扑环境,如图6

所示。移动终端作为客户端通过两个专用无线接入点接入核心网,通过一系列路由转发过程最终到达服务器。与服务器相连的是安装NIST net 工具的广域网模拟器,可以模拟数据包丢失率、

路径时延和带宽限制等网络参数。LKSCTP (Linux Kernel SCTP )工程是SCTP 协议在Linux 内核中的实现,主要目的是向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可行的SCTP 解决方案,测试基于LKSCTP ,并增加路径选择和快速路径切换功能模块

图6无线并行多路径传输实验场景

3.2带宽聚合测试

本测试用于研究对比SCTP 单路径传输性能和Wireless

CMT 多路径传输带宽聚合效果。测试过程中,分别启用LKSCTP 模块和修改后的协议模块,使用自行编写的多进程下载程序传输同样大小的文件。

图7所示为SCTP 单路径和Wireless CMT 多路径各时刻平均速率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SCTP 主用路径传输时,平均速率约为1200KBps ,传输时间约为55s ;使用

SCTP 备用路径传输时,平均速率约为700KBps ,传输时间约为95s ;使用Wireless CMT 时,平均速率达到1450KBps 左右,传输时间约为45s 。测试结果表明,Wireless CMT 技术实现了带宽聚合,显著提高了网络传输吞吐量。

进一步分析图7所示的传输情况可以发现,

Wireless CMT 传输的平均速率虽然高于每一条单路径,但未能达到主用路径和备用路径平均速率的总和。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1)路径选择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实现带宽资源调度的最优化;2)路径差异导致的数据包失序进而引起接收缓存阻塞,降低了网络传输性能

图7主用路径、备用路径、多路径传输性能比较

7

152第9期许德力等:无线环境下基于SCTP 的并行多路径传输

3.3

快速路径切换测试

本测试用于研究快速路径切换模块的实现效果。在测试过程中,分别基于未启用快速路径切换模块和启用快速路径切换模块实现并行多路径传输。传输大约18s 后,通过断开其中一条路径观察路径切换情况。

从图8所示的路径切换情况可以看到,连接建立后,数据通过两条无线链路并行传输,在其中一条链路中断后,未启用快速路径切换模块的Wireless CMT 大约60s 后切换到其余路径,

而启用快速路径切换模块的Wireless CMT 仅需1s 左右可切换到其余路径继续传输

图8未启用和启用快速路径切换的传输性能对比图8的测试结果表明,

Wireless CMT 的快速路径切换模块较好地解决了无线环境下由于链路中断引起的路径切换所带来的接收端阻塞问题,提高了无线环境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结语

本文提出了在无线环境下应用并行多路径传输的

Wireless CMT 解决方案,设计和详细分析路径选择和快速路径切换两个重

要部分。测试结果表明,Wireless CMT 实现了带宽聚合,提高有限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并通过快速路径切换的实现保证了无线环境下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论文的基础上,

Wireless CMT 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虽然Wireless CMT 实现了带宽聚合和快速路径切换,但距离理想情况还有较大距离。下一步工作将着手无线环境下拥塞控制方面的改善。另外,将尝试在广域网中通过使用UMTS 和Wi-Fi 两种接入方式进行进一步检验和完善Wireless CMT 的性能。参考文献:

[1]IETF RFC2960,Stream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 [S /OL].[2010-01-10].http://www.ietf.org /rfc /rfc2960.txt.

[2]IETF RFC4960,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S /OL].[2010-01-10].http://www.ietf.org /rfc /rfc4960.txt.

[3]

IETF RFC5061,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SCTP )dy-namic address reconfiguration [S /OL].[2010-01-10].http://www.ietf.org /rfc /rfc5061.txt.[4]

MA LI,YU FEI,LEUNG V C M.A new method to support UMTS /WLAN vertical handover using SCTP [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2004,11(4):44-51.[5]

IYENGAR J,AMER P,STEWART R.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using SCTP multihoming over independent end-to-end paths [J].IEEE /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2006,14(5):951-964.

[6]ATIQUZZAMAN M,IVANCIC W.Evaluation of SCTP multistream-ing over wireless /satellite links [C]//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allas:IEEE,2003:591-594.

[7]

BUDZISZ L,FERRUS R,CASADEVALL F,et al.On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in SCTP-based handover scenarios [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Dresden:IEEE,2009:1-6.

[8]

韦冬,杨寿保,鲁黎.基于数据链路层协作机制的SCTP 协议改进及其仿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36(8):861-866.

(上接第2514页)

图4

系统的吞吐量对比

5结语

本文针对CDMA 卫星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受限于卫星转

发器饱和通量密度的特点,提出了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非线性功率控制模型,通过地球站之间有限的信息交互,实现了分布式的功率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接收天线的功率通量密度能有效收敛到饱和通量密度以下,相对于DPC 算法,本文算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但是当接入用户数过多时,地球站的接收信干比过低,单个用户的通信质量无法保证,需要对用户的接入进行控制。参考文献:

[1]

谢德芳,翁木云,郭兴阳.Ka 频段卫星上行链路开环功率控制算法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39

-42.[2]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otice of inquiry and notice of proposed rulemaking [EB /OL].[2010-01-11].http://www.ntia.doc.gov /ntiahome /fccfilings /2004/et03_237_08132004.htm.[3]李红岩,贺志强,牛凯,等.感知无线电网络中最优的分布式功率分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31(5):112-116.

[4]

GATSIS N,MARQUES A G,GIANNAKIS G B.Utility-based pow-er control for peer-to-pee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with heterogene-ous QoS constraints [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Washington,DC:IEEE Com-puter Society,2008:2805-2808.[5]RODDY D.卫星通信[M].张更新,刘爱军,张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LEE J S,MILLER L E.CDMA 系统工程手册[M].许希斌,周世东,赵明,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7]

HUANG J,BERRY R A,HONIG M L.Distributed interference compens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6,24(5):1074-1084.[8]BOYD S,VANDENBERGHE L.Convex optimization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9]

EI-OSERY A,ABDALLAH C.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in CDMA cellular systems [J].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2000,42(4):152-159.

8152计算机应用第30卷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不属于虚拟局域网的作用?(D) A) 由网段和站点构成的逻辑工作组 B) 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划分 C) 同一虚拟局域网中的节点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而像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那样互相访问 D) 用交换机划分的若干个在逻辑上关联 2、下列哪些不属于内容管理系统的特点?(C) A) 需要依赖所有企业信息基础结构中其它构件的服务 B) 门类众多、专业性强 C) 门类单一 D) 缩短企业信息基础结构的实现周期和成本 3、下列哪些不属于Windows Server 2008提供的功能特色?(D) A) 服务器核 B) 虚拟化支持 C) 终端服务器 D) 开源 4、下列哪些不属于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的区别?(A) A) 都可以用在信息中心和电信企业 B) 机架式服务器可以单独插入标准机架 C) 刀片式服务器必须使用专用机箱 D) 刀片服务器更加节约空间 5、下列哪些不属于Windows和Unix之间的差别?(A) A) 硬件系统不同 B) 设计定位不同 C) 文件名扩展用途不同 D) 图形界面的定位不同 6、下列哪些不属于虚拟主机与虚拟服务器的不同?(D) A) 虚拟服务器指在一个服务器硬件设备中,同时运行若干不同的操作系统

B) 虚拟主机实现多个域名独立的网站 C) 虚拟主机指在同一Web服务器中 D) 目的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7、下列哪些不属于企业可以利用IDC开展的业务?(C) A) 因特网数据中心 B) 网站发布 C) 通讯设备出售 D) 虚拟主机 8、下列哪些不属于Apache Friends集成的内容?(D) A) PHP解释器 B) 邮件服务器 C) MySQL数据库组件 D) 操作系统 9、下列哪些不属于Web的应用形式?(C) A) 静态网页 B) 活动网页 C) 硬件维修 D) 动态网页 10、下列哪些不属于企事业信息基础内容?(B) A) 网络设备 B) 咨询服务 C) 计算机和操作系统 D) 管理类软件 11.下列哪个不是邮件传输协议?B A)SMTP B)telnet C)POP3 D)IMAP 12.是哪类IP地址?D A. A类 B. B类 C. C类 D.回路测试地址 13.一个小企业(公司、学校等)只申请到一个有效的IP地址,欲使内部网络的用户访问因特网,其技术措施是:A A)采用Proxy或小型路由器,内部网络的主机采用专网IP地址 B)采用动态IP分配方式接Internet C)用Windows NT作为服务器,并启动WINS和DNS D)采用远程通信服务器接入

多媒体 名词解释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屏等。 2.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3.多媒体的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4.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输入/输出技术 5.专用芯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功能的芯片,另一种是可编成的处理器。 6.多媒体信息以三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和交互式。 7.超媒体: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它一般也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由于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可能具有与其他信息单元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经常确定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各个信息单元将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这就是超媒体信息网络。 8.虚拟现实,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9.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数据、文本等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流点播、电子出版物、医疗卫生、游戏与娱乐、计算机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MIS和OA、传媒和广告、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卫星。 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智能化和三维化发展。 12.主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可以是大中型机,也可以是工作站,普通个人使用的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主要包括cpu和主板。 13.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扑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14.常用的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15、显卡:主要的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 16.影响显存性能的参数包括:显存的容量、显存的数据位数与宽带和显存的速度。17.所需显存=图形分辨率×色彩精度/8 对于三维图形,所需显存(帧存)=图形分辨率×3×色彩精度/8 18.显存宽带=运行频率×数据宽带/8 19.调制解调器:利用模拟信号传输线路传输数字信号。电子信号分两种:一是模拟信号,另一种是数字信号。 20.网卡: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又称为网络卡或网络接口卡,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整理计算机上发往网线上的数据,并将数据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后在网络上发送出去。21.USB设备: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是由Compaq、DEC、IBM、Intel、Northern Telecom、Microsoft和Nec等7家公司为简化pc与外设间的互联而共同研究开发的一种总线规范。 22.主流的存储技术:NAS、SAW、DAS、IP存储、光存储、虚拟存储。 23.USB设备的优点:使用方便、速度快、连接灵活、独立供电、支持多媒体、低成本。24.USB的硬件结构:USB结构简单,采用四线电缆,信号定义由2条电源线和2条信号组成,它是一种基于令牌环网或FDDI。USB主控制器广播令牌,总线上的设备检测令牌中的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肤浅认识。 一、在新课导入时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儿童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选择和设计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蒲公英》一文,由于学生对蒲公英没有感性认识,因此,课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若精心设计制作

蒲公英的近景、远景,花朵、种子,个体、群体的幻灯片,大量的图像,使每位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蒲公英的种子像小降落伞一样飘向四面八方,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呢?”学生兴趣浓厚,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一种自主乐学的氛围为全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在重现形象时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是流露。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情景,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再如教学《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 妙用多媒体课件,化解教学难点、疑点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在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詹天佑》一文,在讲到顺着山势设计“人”字形铁路时,笔者运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首先点击鼠标出示“人”字形铁路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读书,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点击鼠标切换成三维动画来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铁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看了形象逼真的动画,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并且由衷地钦佩詹天佑那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巧妙地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2 妙用多媒体课件,加大教学密度 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时,首先考虑的这一课应该通过怎样的语文活动来完成课程任务。这一课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悟、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学生理解、提升的有效途径。那么,又如何让学生的感悟更到位?如何让学生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又如何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可恶行径,从而激起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于是广泛搜集资料,将活生生的事实展示在学生眼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堂上在学生朗读感悟的过程中适时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在这些丰富的表象资源的启示下,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学生不仅对国之魁宝了如指掌,而且对八国联军的罪恶行径义愤填膺。于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愫油然而生,朗读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把技术真正地运用到课程学习中,我们的学习活动会变得更精彩。但,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作用。技术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也只是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学科课程而服务。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流媒体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 1概述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在互联网上实时顺序地传输和 播放视/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连续时基数据流,流媒体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采集、视/音频编解码、存储、传输、播放等领域。 在网络上传播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下载和流式传输。下载方式是传统的传输方式,指在播放之前,用户下载多媒体文件至本地,通常这类文件容量较大,依据目前的网络带宽条件,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对本地的存储容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限制了PDA等低存储容量设备的使用。流式传输则把多媒体信息通过服务器向用户实时地提供,采用这种方式时,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时延即可播放,之后,客户端边接收数据边播放。与下载方式相比, 流式传输具有显著的优点:一方面大大地缩短了启动延时,同时也降低了对缓存容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形式的实时数据传输,这是下载等方式无法实现的,同时有助于保护多媒体数据的著作权。 2 流媒体技术 2.1 缓存技术 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2.2 流媒体传输流程 流媒体的具体传输流程如下: (1)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 (2)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数据,A/V播放器进行初始化。 (3)从Web服务器检索出来的相关服务器的地址定位A/V服务器。 (4)A/V播放器与A/V服务器之间交换A/V传输所需要的实时控制协议。 (5)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播放器就可以播放了。 2.3 媒体系统结构 现存流媒体解决方案采用的技术是多样的,但其体系结构的本质是相近的。 流媒体的体系构成:①编码工具:用于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形成流媒体格式; ②流媒体数据;③服务器:存放和控制流媒体的数据;④网络:适合多媒体传输协议甚至实

物联网中的几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场指的是100m 以内的通信,主要技术包括Wifi、紫蜂(Zigbee)、蓝牙技术(Bluetooth)、超宽带技术(?U ltra-wideband ,UWB)、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以及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类型。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信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要求,作为无线通信技术重要分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步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国也相应地制定短距离通信技术标准,特别是RFID 和NFC 在物联网、移动支付和手机识别方面的应用标准,例如主要的RFID 相关规范有欧美的EPC 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 ID)规范和ISO 18000 系列标准。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短距离通信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短距离通信产业。例如科技部、工信部联合14 部委制订的《中国RFID 发展策略白皮书》等。此外,包括诺基亚、英特尔、IBM、东芝、华为、中兴和联想等众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短距离无线通信中各技术的研究中。 1、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IEEE802.11b),Wi-Fi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 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1Mb/s的速率接入互联网。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将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会降低到只有几百kb/s,另外,Wi-Fi的信号一般不受墙壁阻隔的影响,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要小于户外。 最初的IEEE802.11规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称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它的工作频率是2.4GHz,与无绳电话、蓝牙等许多不需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无线设备共享同一频段。随着Wi-Fi协议新版本如802.11a和802.11g的先后推出,Wi-Fi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速度更快的802.11g使用与802.11b相同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它也工作在2.4GHz频段,速率达54Mb/s。根据最新的发展趋势判断,802.11g 将有可能被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选择作为产品标准。微软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都包含了对Wi-Fi的支持。 2、UWB技术 超宽带技术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 UWB可在非常宽的带宽上传输信号,美国FCC对UWB的规定为:在3.1~10.6GHz频段中占用500MHz以上的带宽。由于UWB可以利用低功耗、低复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视频等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认知感受来学习相同的内容。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整合 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学校有意为难教师,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真正的目是提醒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1 共享信息资源,突破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高科技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创新。不仅会赋予课堂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文本、圖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的信息整合,而且能使学习社共享信息资源,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这对学习者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互联网上的许多素材诸如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材料等等都可以作为制作课件的零件[3]。例如,学习《东郭先生》、《乌鸦喝水》等课文,事先,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影资源,将这两部电影的有关片断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在让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利用互联网布置课题,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即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扩大学生的视野。总之,网络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只要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2 激发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 尽可能地采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甚至电脑示例教学,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融合各种课程的一座宽阔的桥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更为出色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论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一场革命。它集声、图、文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对学生的感染力、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好评如潮。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应用不当,它的种种弊端就会显露出来。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时所出现的弊端谈谈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应用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一场革命。它集声、图、文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对学生的感染力、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好评如潮。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应用不当,它的种种弊端就会显露出来。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时所出现的弊端谈谈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多媒体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

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这些形象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获得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大量的使用课前老师已经设计好的课件,老师只需要移动鼠标,课文中大量的文学形象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不需要想象和思考,就看清楚了这些形象是什么样子,而且,这几十名学生所认识的这个形象就一个样式。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一个习惯——读书可以不思考。这种定向式的、模式化的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文 字的应用能力。其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来获取知识的。现在的情况是教师不去给学生示范朗读,而是让学生听录音,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少了,甚至听不到校园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难道我们要培养一代“哑巴”学生吗?现在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等,一味追求课件的美感、生动性和感染力,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也没了板书,从头至尾教师只需用手操作鼠标,一个字也不写。要知道,板书一方面可以帮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迁移技术研究_王刚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30, No.5, 2013 研究与设计 微型电脑应用 2013年第30卷第5期 ?1? 文章编号:1007-757X(2013)05-0001-03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迁移技术研究 王 刚,王 冬,李 文,李光亚 摘 要:数据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和核心,是机构稳定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信息系统数据量成几何级数增加,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环境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情况下,海量数据迁移是企业解决存储空间不足、新老系统切换和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等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在业务约束条件下,快速、正确、完整地实现海量数据迁移,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继承性,是一个关键研究课题。从海量数据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海量数据迁移方法,比较了不同数据迁移的方案特点。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迁移;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Data Mig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Based on Big Data Environment Wang Gang 1, Wang Dong 2, Li Wen 3, Li Guangya 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3639863.html,rmation Center of Shanghai Municipal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Shanghai200051, China; 2. Wonders Information Co., Ltd., Shanghai201112, China; 3. 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 Shanghai201600, China) Abstract: The data is the core re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the basis of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continuous of business, a geometric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data generated by the information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current data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assive data migration is a real problem. With the business constraints, the massive data migration is a key research topic,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massive data management, elaborated a massive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ata migration program. Key words: Big Data; Data Migration; Storage 0 引言 数据一直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一方面,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信息系统覆盖面的扩大,管理和服务精细化层度的深入,集中式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在不断应运而生,各行各业都先后出现了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其数据量正成几何级增长,有的甚至可以达到TB 级或PB 级。另一方面,新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操作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需要通过软件升级或者硬件更新的方式来实现,因而在新老系统的切换或升级改造过程中,势必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数据迁 移。吕帅[1] 等人从分级存储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混合存储环境下的数据价值评估模型和迁移过程控制理论,提出了数据价 值的精确判定。徐燕[2] 等人利用编程基础实现了异构数据库系统间的数据迁移,提出了数据迁移的抽取、转换和载入3个过程。李喆[3]等从项目管理和方法论角度描述了企业级数据迁移的过程。张玺[4]针对数据从磁盘到磁带的数据迁移问题,提出了并行文件处理方式。丛慧刚[5]等人,从元数据角度,提出了数据迁移中元数据对映射模式体系,对采用源数据驱动ETL 引擎进行功能实现。这些研究都是根据具体工程中数据迁移这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针对数据迁移整体管理缺少研究。本文结合某特大 型城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大数据环境下,海量数据迁移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对可能需要大数据迁移的驱动因素和在数据迁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各类风险点进行了汇总分析,根据这些风险对数据迁移的各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述,最后针对实际工作给出了实际应用。 1 数据迁移驱动分析 1) 新老系统切换需要: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是 企业业务连续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当信息系统更新或者新老系统切换时,需要对老系统的数据进行整理,抽取,并按照新系统的业务逻辑和数据规则进行迁移,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2) 搬迁或数据中心合并需求:很多政府政策上的指导 引发了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数据分布的改变。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是美国的金融监管法案 (Ring-Fencing Senario),这个法案要求所有的银行把数据通过几个步骤和高危投资业务进行隔离。而这些步骤会涉及大量的结构性数据(数据库)和非结构性数据(金融交易的图像存档)的迁移。 3) 性能提升需求:由于业务的发展,企业规模的变大, —————————————— 基金项目: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1043-003-004-05);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1YS205)和上海市高校“085工程”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王 刚(1974-)男,上海市,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安全管理,上海, 200051 王 冬(1972-)男,上海市,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挖掘,上海,200051 李 文(1972-)女,上海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和数据挖掘,上海,200051 李光亚(1973-)男,上海市,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上海,200051

无线音视频传输

数字无线音视频通信系统简介 北京菲斯罗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目次 目次......................................................................I 1概述 (1) 2系统组成 (1) 2.1机载设备 (1) 2.2车载设备 (2) 2.3单兵背负设备 (2) 2.4无线中继设备 (2) 2.5地面中心站设备 (2) 3系统功能 (3) 3.1主要功能 (3) 3.2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3) 3.2.1技术参数 (3) 3.2.2性能指标 (4) 3.2.3环境指标 (4) 3.2.4接口指标 (4) 3.2.5物理指标 (4) 3.3技术特点 (4) 3.4使用特点: (5) 4系统配置 (5) 4.1标准配置 (5) 4.2用户选配 (5) 5无线通信工作原理 (6) 5.1无线局域网介绍 (6) 5.2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6) 5.3无线扩频通信技术 (7) 5.4扩频通信的基本形式 (7)

5.5微波扩频无线网特点及运行环境 (7) 5.6链路计算 (7) 5.6.1由空间传输损耗定义 (7) 5.6.2系统参数 (8) 5.6.3自由空间传输损耗计算 (8) 5.6.4系统增益:Gs (9) 5.6.5衰落储备 (9) 6系统使用方案 (10) 6.1系统应用 (10) 6.1.1应用于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通信 (10) 6.1.2应用于侦防、公安、交警人员 (11) 6.1.3应用于军事领域-作战、训练和演习 (11) 6.1.4应用与军事领域-边海防巡逻 (11) 6.1.5应用于消防 (11) 6.1.6应用于深林防火 (11) 6.1.7新闻工作人员 (11) 6.1.8辑毒 (12) 6.1.9油管搜查人员 (12) 6.1.10部队侦察(尤其是单兵侦察) (12) 6.2系统典型布设方案 (12)

多媒体-名词解释及填空

◆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本、图像、图形、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多媒体进行综合处理,使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多媒体(从本质上)的重要特征:多维化、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多媒体计算机(MPC)标准:MPC1 1990年诞生;MPC2 1993年5月;MPC 1995年6月 ◆多媒体的核心任务:获取、处理、转发或分发多媒体信息,使多媒体信息之间建立逻辑链接 ◆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最终目标:能跨越各种网络和设备,透明的、强化的使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 ◆多核处理器:指将多个运算核封装在一个芯片内部。 ◆多媒体信息以3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交互式 ◆超媒体:是超文本和多媒体信息浏览坏境下的结合。它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 ◆超媒体信息网络:将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

◆虚拟现实(UR)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人机界面设计目的: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解释大道一种人机之间较好的通信能力 ◆高速多媒体通信技术:指为满足新一代信息系统中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①音频/视频流点播;②电子出版物;③医疗卫生;④游戏与娱乐;⑤计算机视频会议;⑥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⑦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⑧传媒、广告;⑨教学管理系统;⑩移动卫星。 ◆多媒体技术未来将朝着智能化和多维化方向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组成:主机、音频/视频处理设备、光盘驱动器、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其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 ★多媒体I/O设备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触摸屏分类: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声表面波式 ★视频捕捉卡:把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内置芯片提供的捕捉功能转换成数字信号设备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多地追求新奇,大量堆砌图片和声像资料,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那样也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多媒体教学流于程式化。在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握时机,切实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功效,该出手时才出手,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语文课在多媒体这一全新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越来越精彩。 关键字: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运用

正文: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多媒体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并成 根据《语文课堂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应扩宽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科学、轻松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是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的学习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运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及在整合归纳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语文基本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它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生动活波的知识界面,化静止为动态,;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力,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成为当今小学课堂上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一、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探究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探究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指的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当前通用的数据管理工具进行收集处理的规模巨大且形式多样化的数据信息。大数据的研究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广泛关注的前沿科技。其主要来源是人们在使用互联网和各种终端设备所产生和输出的各种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文件等种类繁多的数据信息。 二、大数据环境的特点 通过对大数据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环境的特点如下:(一)数据量大且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种智能终端、移动设备、传感器以及社交网络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并且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预计至2020年,全球电子数据将会超过35ZB。 (二)数据形式多种多样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中的主流数据由以普通文本为代表的结构化数据逐步演化为自由文本形式存在的非结构化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数据的二维结构,随着手机及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范围的拓展,网页、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发展显得尤为迅速。统计结果显示,非机构化数据在大数据中所占的比例已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三)价值密度低 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对生产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为数据来源的不同,获得的数据信息也是复杂多样,因此大数据以成千上万倍的速度增长,这使得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分析成本大大提高。同时也导致大数据的统计缺少细化处理,信息的价值含量低。 (四)具有高效的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 大数据的运算系统属于一个分布式机构的系统,以海杜普大数据框架为基础,充分发挥集群的效力,来使自身达到高效的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信息数据发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量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使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推广必然会使大数据提取和分析变得更快更高效。 三、大数据环境下存在的数据安全问题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发展使数据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推广使用以及无线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日常应用越来越便捷,信息数据的获取也越来越高效,同时不同行业大数据资源共享也变得十分便利。网络的发展给信息资源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快速的整合分析,并且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共享。但是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开放的网络平台随着使用对象的变换,将众多大数据相互关联,使得网络黑客窃取数据信息变得十分容易。一旦数据泄露,数据的价值也将被窃取,并且数据产生者的个人隐私也将受到威胁。 (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的可靠性下降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多媒体通信传输技术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影、电视、显示器都是以46Hz以上频率来刷新静止画面使其显示出运动画面,这利用的是??时间????掩蔽效应。 2.前向预测、后向预测和双向预测都属于?帧间?????预测。 3.DCT之所以比KLT实用,因为它可以从快速的???FFT???的实部取得。 4.为解决子带编码中出现子带交叠或子带间隙,将其滤波器改用QMFB是为在?频?域消除混叠失真。5.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除了取样、编码之外,对重现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量化?。 6.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和二进制算术编码都属于?熵??编码。 7.MPEG 2所使用的DCT属于频域变换,而预测编码则是属于??时间(空间)变换。 8.在运动估值中除了像素递归法以外,还有一大类方法称之为?快匹配法????。 9.帧间内插时要考虑四种情况,即静止和运动物体区及被覆盖区和??新暴露?。 10.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简称为??DPCM??(英文缩写)。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局域网中,运行网络操作系统的设备是(B) A.网络工作站 B.网络服务器 C.网卡 D.网桥 2.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C) A.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 B.将交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C.兼有A与B的功能 D.使用不同的频率的载波将信号变换到不同频率范围 3.综合数据业务网的简称是(A) A.ISDN B.DDN C.PSTN D.X·25 4.目前个人用户访问Internet最常用的方式是(C) A.ISDN B.DDN C.PSTN D.X·25 5.局域网不能共用的资源是(D) A.软驱 B.打印机 C.硬盘 D.键盘 6.下列传输介质带宽最大的是(C)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电话线 7.A TM属于(B) A.电路交换网络 B.分组交换网络 C.无连接网络 D.宽带接入网络 8.在以太网中应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的意义在于(D)

无线传屏技术原理及应用

无线传屏技术原理及应用

无线传屏概念 传屏:一般家庭中都有多个屏幕,电视机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和pad屏幕等。把一个屏幕上的内容显示到另一个屏幕上就称之为传屏。例如:把电脑屏幕显示到电视机的屏幕上,把手机屏幕显示到电视机屏幕上等等 有线传屏:一般来讲通过一根线把电脑或者手机跟电视机相连,就可以在电视上显示电脑或手机的屏幕内容,这成为有线传屏。 无线传屏:无线传屏是相对于有限传屏来讲的,就是利用WIFI把手机或者电脑的屏幕在电视机上显示出来。

图1. 无线传屏示意图 无线传屏的意义 坐在电脑前看视频,非常的不舒服;端着pad 来看视频,屏幕太小看起来不过瘾,毫无疑问大屏幕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大屏幕观影是很多用户的梦想。 无线传屏在家庭局域网内,实现电脑和电视或者手机和电视的无线连接,将笔记本电脑上当前的操作内容即时同步地显示到平板电视上,其中显示的内容包括视频、音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息。 电脑的优势在于处理能力强,操作方便,并且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视频、文字、图片和游戏等娱乐资源,但电脑的声音效果和屏幕观影效果要远低于平板电视,无线传屏技术恰好可以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可以将电视机的屏幕回传到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上,用手指控

制电视机。也可以在家里的任一个角落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观看电视节目。 在会议现场,使用带WIFI的投影机,与会成员还可以将自已的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随时传送到投影机上,而不用切换线缆,节省会议时间,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真实性。 无线传屏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是取代线缆,实现远距离的电子设备的无缝连接。 总而言之,在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的今天,一方面使无线传屏技术实现起来更容易,另一方面又对无线传屏技术提出强烈需求。 无线传屏的方式 对于无WIFI功能的设备互连,用户只需要通过一对无线传屏收发器,就可以把笔记本、手机或平板电脑和电视机连接到同一个WIFI中,这时候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够搜索到这个设备接着就可以轻易的把电脑上的多媒体资源传到电视机上显示出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选择应用案例分析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选择应用案例分析 摘要: 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为了充分用好多媒体,让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我们应充分做好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本教学教学案例语文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以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很多教师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语文多媒体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这到底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在应用时出现了偏差? 现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深入分析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弊端,努力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以期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现象。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教《观潮》时,开始切入钱塘大潮的一段录像,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和呼啸而至的潮汐声,能让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有如身临其境、耳目一新;如在教初三课文《孔乙己》时,先让学生预习,上课再放一些背景知识,课件中再以图片展示孔乙己几次到咸亨酒店不同的肖像。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清晰地看人物的悲惨命运,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迫害。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