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案例名称《散步》

案例名称《散步》

案例名称《散步》
案例名称《散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散步》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这个单元的另外三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诗两首》一起,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宽广博大的亲情世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宽容、平等、责任等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深化个性内涵,形成准确积极的人生观。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亲情的理解更多的是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却很少想到子女对长辈的敬爱。所以通过让孩子们学习这篇文章,树立准确的亲情观,领悟亲情的真谛,是尤为重要的。

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心理方面:

学生此时正处于十一、十二岁的形成独特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心中有自己对于伦理道德逐渐形成的理解,他们脑海中涌动着自己对于生活中亲情的感悟,但独生子女对亲情的理解很狭隘,很难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

2. 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经验方面:

七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快速阅读水平,同时能整体感知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基本能从文字中提炼要点,把握文章精髓;理性思考、独特表述、创意写作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已有知识、水平、经验,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先安排听读、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然后在积累的基础上课内外渗透、融合,最后在理性思考、独特表述、创意写作方面作突破。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探究,与学生实行平等对话,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和谐发展。

《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是具有作者莫怀戚鲜明创作风格的一篇文章。我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在教学中,避免空洞的说教,主要提供一些动人音乐、亲情日记,同时发动学生写作亲情故事,组织大家对课文的问题实行分析、讨论,然后提炼、写作,把发展智力与陶冶性灵、知识吸取与理性思考有机统一起来,指导点拨穿插其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树立准确的亲情观。本课我采用这样的思路教学:听读、感受——概括、欣赏——分析、理解——提炼、积累——提升、写作——感悟。

学习方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辩水平、使用水平、写作水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有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水准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体味、推敲文中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升学生的品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生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水平目标:

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赏析散文的水平及语言表达水平。

2.通过文章所创设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 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学会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将由此生成的个人感悟用散文般的语言表现出来。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日常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

教学难点

1.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2. 学生完成个人感悟作品时,存有差异与不足。

设计亮点

1.学生合作设计图案,体现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既体现了生生合作的特点,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板书,注重了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教师与学生实行平等的对话。

2.师生共同探讨最后一段话的哲理,达到全文情感高潮。

3.教师下水作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既为学生营造了氛围,又为学生示范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鼓励学生搜寻生活中常常见到却又常常忽视的画面,用自己的尽可能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在该环节中,教师不但仅是引导者,还是课堂平等的参与者。

【教学反思】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 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教者注重了对美的探究,努力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散步》一文作者只选择“散步”生活的一角来体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互敬互爱的浓浓的亲情。本节课的设计就以“亲情”为主线,从而转到对《散步》一文的学习。

课件的制作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不是追求形式的华丽,而是注重处处洋溢着亲情。如

此设计仅仅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能体会到渗透与全文的浓浓的亲情。

一、追求师生互动的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动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动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水平的形成,促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美,每一个部分的衔接,每一次过渡,每一次对学生的评价都精心设计,力争体现散文的美。教学过程中也尽量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促动者的身份和学生们一起互动、合作,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追求板书设计的美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但能令学生赏心悦目,更能起到传播知识的示范作用。如能辅之以规范美观的字体和彩色的图案,不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教学效果。所以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尊老表现在劝母多走走,顺母走大路,背母仔细走;爱幼表现在妻背起儿子,祖母改变主意,“我”委屈儿子;又揭示了文章的线索:以“尊老”为主线(用实线表示),以“爱幼”为副线(用虚线表示);蕴含了文章“尊老爱幼”的主题。整个图形用一颗心表示我的一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

以上是《散步》一文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希望散文的教学能像散文本身一样达到“形散而神聚”的境界, 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能轻轻松松感受美, 快快乐乐创造美。

《散步》教学案例

《散步》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馨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焕发出亮丽多彩的人性美,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文章语言平易朴实、简洁,但内涵丰富,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农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更缺乏用语言表达体验的能力,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更能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思路 通过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进一步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实录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 生甲:会心 生乙:高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爱与亲情, 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寻找典型词句,理解课文深长的意味,学习发现并表达 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的爱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周六,这张照片在短短的10个小时之内在全球的 转载量超过250万。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着滂沱大雨,父亲全身湿透,而右手的伞则坚定地聚在儿子头上,呵 护他不受风吹雨打。那这一个小举动能感动全世界的网友, 甚至让人们在深夜泪流满面,我觉得呀是我们对爱与美有着

天然的感动之心,而这种爱与美的最小组成单位由社会最小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爱构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一举一动间的爱。(板书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字词语。 2、检查指导: (1)读生字词。 分歧(qí)霎(shà)时拆散(sàn)水波粼粼(lín)各得其所嫩芽信服 (2)小组朗读: 8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读一段。明确感情基调:轻松愉快 思考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简单评点学生的朗读。 3、概括散步过程:并分析第1段。(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并赏析。 1、分析第1段。 冒号:强调。长镜头拉近拍摄。想象画面的流动。(生

(完整版)《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教案 罗岭乡中陈青青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基础知识 1、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 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点ㄧ理论~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介绍作者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

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三、老师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投影出示) 听读课文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 a散步的季节? 初春 b散步的地点? 田野 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分歧 e结果怎样? 学生读后抢答 2、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感慨大意。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这个句话在课文哪里出现过?开头。 四、涵泳品味,反复揣摩,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投影出示) 1.设疑:“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若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好吗?这样不是更简洁吗?说说原因。 A: 从人物关系上引导学生注意是两对母子,课文后面用到这个开头的人物关系了吗?子背母,母背子,为后文的“背”做铺垫 B: 那调换顺序好吗?换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 明确:“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当然排在前面。(排在前面理所当然承担责任。)母亲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儿子很敬重母亲,老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她被家庭成员重视,这是正“孝”的体现。

《散步》教学案例1

八年级语文《散步》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美文要美读,这是我习惯的作法。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让一位学生美读文章中精彩的第七自然段,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读着读着,突然被冒出的一声“弦外之音”给打断了,师生的思想的火花由此而发生了碰撞…… 教学片断 师:对于这篇优美的散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谁来?学生:我来读。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于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被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所打断) 生1:这个作者真笨! 师:哦? (感到吃惊,犹豫了一下,心想这小子要么吃了豹子胆,竟敢怀疑一个大作家,要么就是在存心捣乱,要么是在胡说。不过我这一次没有责骂他而是打破常规,尊重他的意见,给他一次机会,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生2:老师,我也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他都想不出。 (于是教师顺水推舟)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难题吗?说来给大伙听听。 生1:太简单了,我可以让他们一家子既不拆散又可以满足母亲和儿子的要求。 (故作停顿片刻,吊人胃口) 学生们:你快说呀! 师:请说。 生1:那就是,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起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皆可兼得。 (全班鼓掌) 生3: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去的时候大家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大家再一起走大路。 生1:那还不是一样的吗? 生3:不,因为去的时候大家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欣赏小路的风景,所以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累了,考虑到照顾年迈的母亲,因此再走大路,这样才比较安全。 师:想得还真周到,我相信在家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儿子。 生2:我完全同意他们两个的办法,因为它们既可以使一家人在一起散步,又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也不用走重复的路和看重复的风景,那不是很好吗?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好,从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其他同学还要什么想法吗? 生4: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同学都想得到了,他一个大作家真的想不到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师:嗯,说得有道理,你们大家认为呢? (把绣球再一次抛给学生) 生5:我不同意以上同学的看法,你们考虑的是大路与小路相通的情况,可事实上那两条路是不相通的。 学生:哦? 师:说得好,你何以见得两路是不相通的? 生5:我是从作者对两条路的选择上,他表现得很难做出决定。为什么呢?因为选择走大路

《散步》优秀教案-(1)

《散步》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 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散步》学习教学学习案例及反思.doc

《散步》教学案例及反思 康爱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亲情 2、品味散文精妙的语言 3、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 情美; 难点: 1、品味文章中精妙的语言2、情感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 情感 , 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及温馨的亲情画面 温情导入: 家,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亲情和感动的空间。今天,让

我们步入一个四口之家,去感受祖孙三代间浓浓的亲情。 (板书:散步莫怀戚)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一)出示要求,整体感知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很美很精致的散文。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以下四个问题,伴着优美的配乐朗读,再一次走进课文吧。(出示投影) 第一问题: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 第二个问题: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分歧? 第三个问题:最后结果是看样解决的? 第四个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谁的权力最大? (放朗读录音) 师:大家可以边听边思考勾划,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小声跟着读。(二) . 交流探究,分享感受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听得都非常仔细,圈点勾画也很认真,这种全神贯注的学习态度很值得发扬啊!那么,问题的答案找到了 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听读的感受。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出示投影) 师问:现在谁来告诉我第一个问题?为何出去散步?也就是说,“我们”出去散步是出于什么考虑? (生答) 师:有同学答是为了母亲,她老了,多出去走走对身体有好处。那母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共十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分析人物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用坚实的臂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变老,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散步》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嫩(nan )芽霎(shà)时水波粼粼(lín )分歧(qí) 熬(áo )拆(chāi )散散步(sàn) 散(sǎn )文你就背(bēi) )着我我背(bai )上的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熬分歧各得其所 忍受,艰苦支持;意见不一致;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快速抢答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散步的地点是哪?散步的季节是?散步 的过程发生了什么?用一个词来回答,结果怎样? (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我”,母亲、儿子、妻子。田野。初春。分歧。母亲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走小路,小路有趣;走大路) 2、理清本文情节: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全家一起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我”决定委屈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散步》公开课教案-参考模板

《散步》的课例 【教材分析】莫怀威的《散步》选自七年级第五单元,该课文主要叙述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后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学生比较容易把握,而散文优美语言的鉴赏,则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自我的感悟。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等形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表现出的亲情与责任感。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上课前,先给大家说说黄香孝顺的故事,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而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下面让我们跟随莫怀戚散步,去感悟他的孝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检查,注音写字:

fēn qí()xìn fú()chāi sàn() 霎()时水波粼粼()熬()过 2、全班齐朗读,并请出一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进行点评。点评完毕,请同学们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从何时、何人、何事等方面考虑) 明确:学生回答后,教师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适当引导学生对四个要素进行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初春的田野上,“我”、“我”的母亲、儿子、妻子四人在田野外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最后完美解决的事。(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分析形象,悟人性美 1、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简单说下理由?,我最喜欢中的,因为她(他)是一个

《散步》教案(第2课时)

《散步》教案(第2课时) 教学内容年级学科初一语文 教学课时共2 课时第2 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以小见大的的手法表现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一家人散步是最平常的事,然而平凡的小事中包含了浓浓的亲情。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去感受那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

《散步》莫怀戚教案

《散步》莫怀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散步 二、检查预习情况: ( 幻灯片)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nèn()芽咕咕()叫分歧()shà()时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 听读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妻子母亲儿子;我)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5、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研读入境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苏版《散步》教学案例

苏版《散步》教学案例 【背景及说明】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7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这篇文章,正是情感体验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认识到一篇文章的好与上好一堂课的距离,我又有一点紧张,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必须面对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散步虽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是,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平时,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情景虽时而所见,却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当然,简单的做法是,教师通过宣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或者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去“感悟”。但又使我体会到,能感动教师的,不一定能感动学生。如果找不到共鸣的地方,你在台上激动不已,学生则可能无动于衷,出现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是既尴尬又失败的课堂。那么,怎样上好这堂课呢?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又该做点什么呢? 【建议思考的问题】 1、课堂上如何实施课前的教学设计? 2、课堂上的亲情感和责任感的目标如何实现? 【案例描述】 【教学实录】(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妈妈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妈妈手牵着手,不知道天气太冷,还是妈妈的慈爱,让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很高兴,至今,我的手上还感到还有妈妈的余温。 师:你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简直就是一只小懒虫。每天,奶奶背着我上幼儿园。那时,我觉得奶奶的背很宽、

《散步》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散步》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

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 细读感悟 ? 1.组合作交流 ?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散步》优秀教案设计

《散步》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故事,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珍爱生命、“孝”字当先、尊老爱幼的赞歌,更写出了中年人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才能使社会更和谐的主题。文章篇幅短小,叙事单纯,脉络清晰,语言朴素,不需要在文章表层信息上花费太多时间,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会和把握上。 二、学情分析 本文选取的是一件小事,七年级学生阅历不够,感受亲情很容易做到,但是会忽略“珍爱生命”这项内容,对中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也不容易理解,要整体感知内容和情感并不容易。但是,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富有热情,课堂表现积极踊跃,愿意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进行恰当的引导,是能够实现其知识和经验不断内化,理解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的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划重音、停连、节奏等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能够读 出文章感情的起伏变化; 2. 通过对关键语句或细节的研读,关于主题,学生能够说出除亲情之外的其它理解; 四、教学重点学习朗读技巧,通过品析语言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五、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准备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你的家庭是祖孙三代同堂,是否曾经一起散步?如果你的家庭中出现了分歧,比如吃什么饭?看什么电视节目等,是如何解决的?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作家莫怀戚身上,我们看他是怎样解决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任务: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段示范朗读,并提示方法,学生自选一段进行朗读,并仿照老师的做法简要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教师示范: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方法提示:先画出重读的字词:太、总算、来、熬。要拉长声音读。尤其是“来”“熬”要拉长声,声音要高扬起来,音色音质要亮起来,心中要充满喜悦和对母亲的关心,充满对生命的珍爱和赞美! “太迟,太迟了”虽然中间是逗 号,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要连读 反馈指导:朗读的时候既要注意关键字词还要能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所谓感情基调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读出感情基调的方法是:表情要先于朗读,语速的快慢要合

初中语文_《散步》 莫怀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结合投影及音乐深情地导入)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 简介作者 2.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 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委屈各得其所 3.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了作者,解决了字词,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文本,看看文章的主要内容。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 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读后抢答 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入境,把握主旨 1.听读课文,进入情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师】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学生回答集锦: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亲相爱、理解谦让,他们在阳光下、田野间的散步是一幅最动人的画面。 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的赞歌! 2.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散步》教案】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散步》教案】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年级学科七年级语文 教学课时 共2 课时第1—2 课时 课型普通课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以小见大的的手法表现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课文、教辅资料、教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

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

《散步》教学案例

散步》教学案例展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散步》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这个单元的另外三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诗两首》一起,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宽广博大的亲情世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宽容、平等、责任等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深化个性内涵,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亲情的理解更多的是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却很少想到子女对长辈的敬爱。所以通过让孩子们学习这篇文章,树立正确的亲情观,领悟亲情的真谛,是尤为重要的。 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心理方面: 学生此时正处于十一、十二岁的形成独特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心中有自己对于伦理道德逐渐形成的认识,他们脑海中涌动着自己对于生活中亲情的感悟,但独生子女对亲情的理解很狭隘,很难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 2.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经验方面: 七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快速阅读能力,同时能整体感知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基本能从文字中提炼要点,把握文章精髓;理性思考、独特表述、创意写作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已有知识、能力、经验,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先安排听读、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然后在积累的基础上课内外渗透、融合,最后在理性思考、独特表述、创意写作方面作突破。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探究,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和谐发展。 《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是具有作者莫怀戚鲜明创作风格的一篇文章。我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在教学中,避免空洞的说教,主要提供一些动人音乐、亲情日记,同时发动学生写作亲情故事,组织大家对课文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提炼、写作,把发展智力与陶冶性灵、知识吸取与理性思考有机统一起来,指导点拨穿插其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本课我采用这样的思路教学:听读、感受——概括、欣赏——分析、理解——提炼、积累——提升、写作——感悟。 学习方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辩能力、运用能力、写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体味、推敲文中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生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公开课获奖教案:6散步莫怀戚

教学目标 1、品味意蕴丰富的句子,领会文章语言朴实却内涵丰富的特点。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3重点难点 1、领会文章语言朴实却内涵丰富的特点。 2、学习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件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 新课 4.1.1新设计 一、导入新课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 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家,还需要我们相互关爱、理解、 包容,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港湾。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如日常生活中全 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 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品味意蕴丰富的句子,领会文章语言朴实却内涵丰富的特点。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案人教版7上:6 散步 教学设计

6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散步》教学案例与评析完美版

《散步》教学案例与评析 张继承 写作说明 一、教学案例背景。 本堂课是张继承老师于2006年11月份参加“宁乡县优秀课定级达标”活动中的一堂参评课。授课地点是教者所不熟悉的宁乡县大成桥中学,由于该次活动中参加授课的教师有五位所授内容均为《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且均安排在同一个班级授课,所以教者面对学生学习同一内容所可能产生的情绪状况和实际教学情况,作了相应的调整,以真正适应学生学习。案例内容均是按照课堂实际情况予以记录。 该堂课被县教研室评委当场认定为优秀课,称:以“大气”而区别于其他课。 二、设计理念。 本堂课所呈现的主要理念和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2.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3.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4.教者灵活得体的教育机智。 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评析】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等。本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通过饱含深情的话语,建立一个情感磁场,触发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学生:唉,怎么又是《散步》! (这是一次县级教学定级达标课,该班已经是本天第四堂讲授《散步》的课了,学生厌烦的情绪已经暴露了。) 教师镇定地微笑着:嘿嘿,确实难为同学们了!可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散步,而且乐此不疲的哟,或许今天大家跟张老师一起去散步会有不同的滋味呢? 学生和听课教师一起开心大笑。 【评析】高超的教育机智。对教学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细节,灵活处理,因势利导。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散步》教学设计 莫怀戚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

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