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10-000-01

摘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包括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报表等方面。尤其在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措施方面,提出要在资产会计处理、负债会计处理和收入与支出会计处理等3个方面做出改进。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处理

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事业单位不仅承受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要求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绩效,客观、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

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1.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必要性

财政部于1998年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新启用了借贷记账法, 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同时经营性业务的收支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现行会计制度在当时基本能满足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要求,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依赖性减弱、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的变革等。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北工业学校赵望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关键词: 会计核算问题危害对策 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同为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均以款项的实际收到或者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均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 1、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重申

请和使用资金,轻会计资料的收集与账务处理,导致资金虽已使用,但相对应的会计核算工作长期得不到处理。有的单位账务处理集中在年底进行,记账凭证日期集中在11月或12月,所附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发生及签报日期与记账日期不匹配,未做到日清月结,违背了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 2、记账凭证后所附原始凭证不完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原始资料不齐全,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貌。 3、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凭证未按照经济业务发生进行序时登记,而是在年终采取分类登记的方法,表现为一本凭证一个支出类型,多笔同类经济业务,只做一张记账凭证,未做到经济业务按照序时、逐笔登记的原则。 4、账、表不一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上年度已在决算中列支的资金,有的记入上年度账、有的记入下年度账(集中表现在上下年度衔接的月份),造成账、表不一致。 5、会计凭证装订不规范。个别单位同类记账凭证连续装订,相对应的原始凭证也连续装订。 6、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划分不清。部分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只做费用支出,未登记固定资产。直接导致单位资产“家底不清”。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正慢慢的进入改进阶段,对会计结算品质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文章主要对于现在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作业的现实情况,综合事业单位中会计的特征,具体解析了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与缘由,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指导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作业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前进,我国财政管制机制创新也在慢慢的深入,事业单位朝着市场化以及企业化方面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慢慢的把事业单位中会计结算存在的毛病暴露出来,其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伴随着事业单位慢慢的进入改进阶段,对会计结算品质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由于现在事业单位会计平时结算作业中具有会计活动不标准、会计资料不真实的状况。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具有一定的权利,管制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为。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任务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会计结算工作方面的独特性,所以对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作业中具有的问题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普遍来讲,很多机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不标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很难进行监督。由于机关单位在相关会计报表中不能全面揭示所要表述的会计内容,例如收入没有进行整体的涵括,一些关键的会计事件在标准的会计报告中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并且机关单位在对收支以及资产结算方面不真实,导致其在会计报表中的各种资产、余额以及基金数据也都不是真实的,按照相关机构的考察证实:一小部分单位经过把资金投入单位外部进行经营、藏匿收入、制造虚假开支,导致资产不真实,余额不真实的现象。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还有会计资料不标准,致使财务管制中没有硬性的规定,财务管制在机构单位管制中的关键地位不能够表达出来。并且,一些单位会计结算不根据机关单位会计标准、机制设立会计项目,收支结算项目都不标准,导致资产存在流失的现象。 1.2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 在管理单位往来经济活动中,因为单位报账工作人员平时对账目不进行管理,会计中心只提供每个月的财务报表,导致单位主管以及报账者对单位的账务无法实时了解,这给单位的核算作业带来了阻碍,还使单位财务状况不清楚。详细的体现在:针对原始证据审查的不仔细、严格要求的最根本的内容填写不完整、坐支现金的现象很常见。在登记账目部分表现在记账凭证备注类填写的不完整,会计账目名字不标准、没有实时办理业务,尤其是一些单位主管以及报账者法制思想薄弱,抑或工作随意而没有供应实际状况,会计中心对各个单位的资产实际拥有状况就会不清楚。在账本方面表现在固资没有登记,产生帐外资产,账本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读书报告 ————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姓名:杭佳慧学号:20100464 班级:财务管理—3 在学习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这门课程后,我初步了解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核算办法,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认识也更全面。在对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的学习中,我发现其中的管理办法和一些规定很多,而且很复杂,所以我的读书报告主要针对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 首先,要准确全面的了解什么是行政单位。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与行政机关是有区别的,这里主要是财政上的概念。其人员实行公务员体制管理,经费、工资福利等全部由政府拨付。很多人很容易混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所以,还是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区别,而主要的区别在于:(1)内涵不同——行政单位是国家机关,而事业单位是实施政府某项公益服务的部门,是社会服务组织。(2)担负的职责不同——行政单位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

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而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的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3)编制和工资待遇的来源不同——行政单位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行政经费负担。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事业经费负担。事业单位由全额拨款的,有部分拨款的,还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 行政单位管理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有价证券,固定资产。 对于现金的管理,书中有明确提到主要的一些管理要求:1 坚持“钱账分管,互相牵制”的原则;2 按国家规定的范围使现金;3 严格遵守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的限额;4 不准坐支现金;5 现金收支业务必须根据合法凭证办理;6 如实反映现金库存,以堵住漏洞。对于核算,主要分为现金收支的核算和清查的核算。而现金的管理依然是有漏洞的,主要有一线漏洞:1.超现金使用范围。(1)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的结算限额为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当银行结算。(2)根据规定,企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产品、支付个人劳务报酬和各种福利及出差费用外,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2.坐支现金现象较严重。3.白条抵库现象严重。4.现金账面余额巨大。对于这些在现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合理的解决,毕竟这些现金里还是会有普通百姓的血汗钱的。对现金的核算主要的方法是:1.收到现金,借记现金,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现金。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2.行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与深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单位,其业务职能与业务范畴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如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再适应多样化的需求,因而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新的创新内容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高效的开展,所以事业单位对于新会计制度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学习与掌握,基于此,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提高财务会计处理的工作效率,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体制,推动事业单位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如今,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各事业单位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财务创新等活动。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传统的会计核算理念和方法,加快会计核算与经济发展环境两者的适应性,积极的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流程,是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满足改革需要的基本要求。

(二)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会计核算、会计处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快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会计核算是对单位日常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反应,包括资金管理、预算控制等内容。新形势下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使其参与到财务会计处理中来,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财务会计核算的任务。另外,创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够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完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配合复式预算 想要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要建立一个针对于复式预算的会计体系。按照资金的来源去向,应分别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公共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细化会计数据,做到会计数据从多口径进行对比分析,扩大会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立足实际,做到事业单位会计与国库、财政预算的统一,完善口径合一。明确资金来源去向,对资金流动进行追踪管理,严格控制资金的申报与划拨制度。确立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标准、编制期间。

学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心得体会

学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心得体会 学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心得为期半学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学习已 经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良多,故在此做一个总结与回顾,同时也就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自己的意见,以供老师参考.1.初识课程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一门推荐选修课,但是从一周三次课的课表上,就能看出它对于我们专业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财政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正在着力推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和“部门预算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财政制度的“三大改革”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带来了新的内容.为此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会计核算办法.为了适应和学习财政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们的专业老师们也为我们安排了这门课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称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运动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分为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而单位预算会计又按单位业务活动特点分为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2.讲课形式多样、系统上唐老师的课,感觉就像是桌上摆满了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她不仅为我们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毫保留的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同学们分享,让大家都受益匪浅.课堂老师上有了认真精彩的讲解, 同学们上课也都认真听讲,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学们的努力都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大家的努力也促使我更加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想要教我们班老师也是由压力的吧,因为这个班级里不仅有我们这个已经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专业,也有外专业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而他们对会计却是一无所知.考虑到外专业的同学,唐老师讲课都从最基本的讲起,这样既加强了我们对基础会计处理的记忆,又让外专业的同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北工业学校赵望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关键词: 会计核算问题危害对策 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同为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均以款项的实际收到或者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均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 1、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重申

请和使用资金,轻会计资料的收集与账务处理,导致资金虽已使用,但相对应的会计核算工作长期得不到处理。有的单位账务处理集中在年底进行,记账凭证日期集中在11月或12月,所附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发生及签报日期与记账日期不匹配,未做到日清月结,违背了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 2、记账凭证后所附原始凭证不完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原始资料不齐全,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貌。 3、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凭证未按照经济业务发生进行序时登记,而是在年终采取分类登记的方法,表现为一本凭证一个支出类型,多笔同类经济业务,只做一张记账凭证,未做到经济业务按照序时、逐笔登记的原则。 4、账、表不一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上年度已在决算中列支的资金,有的记入上年度账、有的记入下年度账(集中表现在上下年度衔接的月份),造成账、表不一致。 5、会计凭证装订不规范。个别单位同类记账凭证连续装订,相对应的原始凭证也连续装订。 6、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划分不清。部分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只做费用支出,未登记固定资产。直接导致单位资产“家底不清”。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论文

我国现如今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想追随发展的脚步,就必须进行自身改革,加上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管理职能都在变化,为此,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也要随之完善。尤其 是在中央财政改革的推进,使财务管理、核算方式都与之前出现很大的不同,所以会计报表、科目设置都要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会计管理的新要求。一、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介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是把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全面、系统、连续、科学的会计确认、报告、计量等计算环节,最终反映财务收支和资金运转情况的活动, 在会计管理中占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1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管 理我国会计人员的根本法律,对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根据《会计法》和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适用于单位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它是细化的《会计法》,对日常工作有细致的规范要求。 3 会计规章制度。会计规章制度是由单位制定的具体工作内容, 包括岗位职责、业务办理流程、人员配备等,因为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广,业务差别较大,所以在制定过程中也有不同之处,这样使得会计管理工作具有多样性的特点。4会计控制机制。会计控 制机制是为了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行,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和会计规章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做好会计控制机制和会计规章制度。二、单位会计管理面临的问题1对会单位中,会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增强

对会计管理工作,不但有利于强化单位内的各项职能,而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管理的重要性。重业务、轻管理是事业单位 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管理部门过分强调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却忽视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缺乏改革会计管理的动力。由于人们对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我国总体的会计管理水平普遍低,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驱使下锲而走险,或指使他人从事违法活动,并设置小金库、外帐等,严重威胁了单位的发展。2监督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会计管理监督制度并不完善,对开展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领导、上级部门缺乏对会计人员的重视, 监督执行力度不够,致使出现资金流失、人员懈怠等现象;另一方面是人们的风险意识差,长期处于安逸的环境中,缺乏竞争压力,严重限制了会计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3会计管理者综合素质低、 责任意识差。1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人员的调查研究发现, 其总体素质仍达不到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人员中主要存在信息失真、价值水准低下等问题,这在很大方面阻碍了会计管理的应用。 2由于受到自身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会计人员责任意识薄弱的现象。一方面,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而在 单位中,领导者的意识通常决定着会计管理的应用实践结果;另一方面,会计管理人员的地位较低,渐渐被边缘化,工作的时间零散,甚至被当做副业。三、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改革的措施1提髙人们对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改经过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改经过、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修订《会计制度》的背景 原《会计制度》发布于1997年,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财政预算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各方面需要。其修订必要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2000年以来,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很多改革涉及到会计科目及核算方法的调整,为了实现会计标准与相关财政改革的有机衔接,确保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修订《会计制度》。 二是配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实施的需要。2012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财务规则》,并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财务规则》在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修订《会计制度》,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实新的财务管理要求。 三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随着近年来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原《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逐步暴露出不适应和不协调,如基建“游离”大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资产计量口径模糊、财政投入资金核算不清晰、会计报表结构不合理等,都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用性,亟需进行修订。此外,在近两年国务院打击“假发票”、治理“小金库”等专项治理活动中,均对修订《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会计制度》),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国家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修订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答记者问,该负责人表示,与原《会计制度》相比较,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 二、修订《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的原则。修订《会计制度》与修订《会计准则》保持同步。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于2012年12月6日以财政部第72号令正式发布,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事项,是制定所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依据,在整个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起统驭地位。修订《会计制度》遵循了《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是与《财务规则》相协调的原则。《财务规则》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针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对相应的内容作了修订。修订《会计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定位与修订《财务规则》相一致,即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基本会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适应财政改革、着力解决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基础定位、收入支出科目分类、资产负债确认计量等方面与《财务规则》保持了基本一致。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在这种记账基础下,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得不到充分反映,不利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防范和降低财政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不能全面、真实、准确的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资金运动的全貌及其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的成果。其一,在收付实现制下,许多在当期已经发生的,但在后期支付的现时义务并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其二,负债的核算内容不完整,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负债没有按其偿还期限长短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列报。第二,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这使得固定资产长期按其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损耗情况,也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容易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资产虚增,影响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已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入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第三,收付实现制下,对收入、费用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入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单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第四,税收收入的增加,使行政事业单位可调控财力增加,行政事业单位除购买国库券之外的其他投资是允许的。而行政单位只设“有价证券”、事业单位只设“对外投资”会计科目,而对外投资千变万化,无法在这两个科目中处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将对外投资作为费用处理,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虚减。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满足政府职能转换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开始循序渐进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包括: 1.财政资金的来源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以前,政府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而现在,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不仅包括税收收入,还包括发行国债,甚至向国外筹集资金。这些债权人因此需要了解政府债务结构、偿还能力以及政府平衡财政赤字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满足这些利益相关人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建立起财政报告体制,通过政府财务报告来披露相关信息。 2.会计信息的要求。作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有机组成部分,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监督等要达到其预期的改革成果,需要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作支撑。 3.会计制度目标的要求。现行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实行的追踪问效制度,也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 改革,现有的会计制度已达不到这样的目标。 4.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中,凭借公共财政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信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二)满足政务公开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是最重要的政务,提高财政透明度、增进政府活动的效率以及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是改善财政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行政在实行“阳光作业”,防止“暗箱操作”,会计也要走群众化路线,提供的会计信息人民要能理解,才能起到监督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方法 正如上文所述,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呈现出不少弊端,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为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进行了修订,以财政部令第72号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财政部根据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印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共9章49条,在维持原准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条款作了修改完善,在内容上规范包括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基本事项。与原准则相比,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调整:一是明确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是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三是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事项)、行业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范围另行规定。四是合理界定了会计要素,考虑到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其会计要素应当以“费用”替代“支出”,明确了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五是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第二章标题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全面性的要求。六是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为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七是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八是明确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九是调整了净资产项目构成,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十是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报表的基本列报格式。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篇幅近5万字,通过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该项制度实现了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相关财政改革及法规政策的较好协调,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与原制度相比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有八大方面的变化:一是配套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三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定期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四是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五是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六是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七是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八是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 上述重大改革举措兼顾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 ①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②余额缴回时, 借:财政补助收入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借:财政补助收入,贷:事业结余 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应按“国家预算收入科目”“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二、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上级补助收入累计数。 ①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银行存款,贷:上级补助收入 ②余额缴回时,借:上级补助收入,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账时,将“上级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借:上级补助收入,贷:事业结余 三、拨入专款 拨入专款(总账)账户是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拨入专款的累计数,年终未完项目暂不结转,科目应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账核算。 ①收到拨入专款时, 借:银行存款,贷:拨入专款-××× ②余额缴回时, 借:拨入专款,贷:银行存款 ③余额留归本单位时 借:拨入专款,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④年终结账时,对已完工项目,将“拨入专款”与“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对冲, 借:拨入专款,贷:拨出专款(专款支出) ⑤余额转入“事业结余”,借:拨出专款,贷:事业结余 四、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事业收入累计数。根据事业收入的种类或来源设置明细账。 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也在本科目核算。但收到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主管部门要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 ①取得收入时,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事业收入 ②收到应缴财政专户的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③上缴应缴财政专户款,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 ④收到财政专户拨入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⑤期末,应将“事业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借:事业收入贷:事业结余 五、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经营收入累计数。可根据收入种类设置明细科目,也可并设若干总账科目。 ①取得租金收入时,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经营收入

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比较 摘要:文章从会计概念、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报表、会计资本保全等方面对比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 计的差别。 关键词:西方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根据国际惯例,非盈利组织单位除了接受政府部分财政补助款外,其主要经费来自于自身经营所得,这在客观上要求非盈利组织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这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为此,可以借鉴国际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改进。 1.会计概念的比较 1.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一般是指适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以非营业性质为特征并居于主导地位的各种组织的会计体系。其主要特点是(1)资金供给人不期望收回其资金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且其业务的运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2)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回及所有者在该组织清算时可分享一份剩余资财的权利。

1.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1)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盈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2)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3)外界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无偿的,不求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 1.3从特点上看,非盈利组织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相同。但对两概念的表述却存在很大差异: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概念比较模糊,未能确指其内涵;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能直观地体现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联系,简捷明了,界限清楚,概念与内涵一致,名副其实。 2.会计要素的比较 2.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科学的、基本的分类。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中所采用的一般是“资产-负债=基金或净资产”和“收入-支出=溢余或损失”这样的会计等式,其中就包容了资产、负债、基金或净资产、收入、费用或支出、溢余或损失等会计要素,含义丰富。 2.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为会计要素,并由此确定了“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会计等式。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特色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 在我国,我国的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可以更深入的掌握和了解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定义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营运目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委托责任的会计信息,作出经济和社会决策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它包括几层含义:(1)不以营利为目的;(2)对象是各类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结果(3)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一边作出正确的经济和社会决策;(4)核算程序和方法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指各类事业单位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在事业单位资金运动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是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相比较而言的。它主要表现在会计基础、会计要素结构及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等一下四个方面。 1.会计基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要素结构及会计科目。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行政单位会计会计要素相同,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而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企业会计核算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还是与众不同的。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一样,但它属于国家政权性质;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而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益性质,不存在向投资者分配结余和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但是会有收支结余。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 (2)收入: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入经费,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预算外资金收入等,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而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可以认为,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市场,事业单位收入来源渠道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市场资金。 (3)支出与费用:行政单位的支出主要是经费支出,除此之外,还有拨出经费等。而企业

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实行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核算基础、明确定位会计目标、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 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形势,会计制度想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行 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实行的仍是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内容是年度之内的现金流量,这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论是上期、本期或者下期,只要是收入便作为本期收入,而支出也记为本期支出,这不但不能客观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二是无法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投资情况,例如对于跨

会计期间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下一般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混淆的做法,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信息失真,从而造成对资 产的监管的失控。 2.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为模糊,在对会计信息的规定上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限定的过小;二是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过窄。会计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所反映事业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不全面,同时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期运营状况的判断。 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种类的不同,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科目调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科目设置混乱,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 在的一个现象。 4.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会计报告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报告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形式。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报告体系,仅有收入、资产负债表、支出表,很难全面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之中缺少现金流量表,这对现金的变动情况也无法表现出来。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从而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反映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讲解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讲解 单项选择题(共5题) 1.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不再执行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2. 预算会计中的收入类科目(9个)与原制度的类似,同财务会计中的收入科目(11个)基本对应。增加了()科目。债务预算收入 3. 预算会计的收入共设置了9个会计科目。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单位的会计科目的是()。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产负债表重要项目的是()。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5. 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2017年11月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自()起施行。2019年1月1日 判断题(共5题) 6. 政府会计由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双功能”构成,两者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正确 7. 预算会计中的支出类科目与原制度的类似,同财务会计中的费用类科目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正确 8.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多项会计制度并存、会计政策不一致。()正确 9. 政府财务会计的计量,主要是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正确 10. 财务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的会计。()错误 单项选择题(共5题)

1.财务会计充实了资产的核算,补充了一些原制度没有的会计科目。其中不 包括()。 自然资源资产 2. 预算会计的收入共设置了9个会计科目。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单位的会计科目的是()。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3. 财务会计中的收入类科目与原制度的类似,主要对原制度下的“其他收入”科目进行了拆分。其中,单独设置了()科目。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4. 某单位直接支付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发生下列事项:年末,未完成支付的直接支付额度12500元;下年度,使用上年度直接额度支付款项7500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末的会计处理中,应贷:财政拨款收入 12500 5. 在会计核算层面,政府会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现有政府预算会计的基础上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实现政府会计的()“双功能”。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 判断题(共5题) 6. 同级财政的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重要)收入来源。拨款方式包括财政授权支付和财政直接支付。()正确 7. 预算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错误 8. 预算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确认基础,侧重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错误 9. 单位应当按照及时性原则,对本年度发生的各类影响收入(预算收入)和费用(预算支出)的业务进行适度归并和分析,披露将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节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的信息。()错误 10. 财务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的会计。()错误 单项选择题(共5题) 1. 预算会计中的结余类科目与原制度的类似,同财务会计中的净资产(盈余)科目有较大差异。为应用平行记账方法,设计了()科目。资金结存 2. 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操作,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财务会计取得时记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记入业务活动费用或单位管理费用等 3. 应付账款核算单位因购买物资、接受服务、开展工程建设等而应付的偿还期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摘要] 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利之处,需进一步深入财政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文章通过分析现行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核算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但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实施,直接触及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问题,是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现就此浅谈一下。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弊端 1.无法对复杂多样的新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 2.引发不同年度间收支规模的波动。收付实现制下,记录收入、费用的时间是以款项的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准,而不考虑收支项目的匹配性。现实是,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并非每年都发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修理费发生的年份,支出规模较大,其余年份则没有或发生数额较少的支出,造成各年度的支出规模不一。 3.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不可比性较大。一是纵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按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分别确认和计量的,一些应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由于在本期发生,便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数,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信息的不可比。二是横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是否实际付出作为确认支出和费用的标准,而不核算资本的损耗。另外,虽然目前大多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有些事业单位已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两种会计核算基础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不同,也使得各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4.不能客观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结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当年的结余就是当年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据此结余可能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可能人为决定当年的收入数或支出数,以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种收支平衡的背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虚假平衡现象。二是虽然单位账面反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