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习题-第2章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2章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2章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2章教学提纲

管理学-习题-第2章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判断题

1.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

2.哈默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是围绕任务而不是结果进行组织。( )

3.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

4.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5.决策理论学派是以数学模型和行为科学为基础的。( )

6.泰勒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

7.流程再造是企业对现有的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构建新流程的过程。( )

8.当环境不确定,各个企业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佳方案时,通过模仿那些成功企业的做法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

(二)填空题

1.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

2.韦伯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权力,即、、。

3.巴纳德提出正式组织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

4. 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最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

5.赫伯特·西蒙对古典决策理论中运用“最优”和"绝对理性”为决策依据提出挑战,他提出了标准和原则。

6.与历史上的其他组织类型相比,学者韦伯认为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

7.业务流程再造由观念再造,______,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五个关键阶段组成。

8.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管理者思考管理问题的基本方式是_____和。

(三)选择题

1.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实现标准化

B.制定科学报酬制度

C.提高人工素质

D.提高效率

2.泰勒科学管理的假设前提认为人基本上是受经济利益所推动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3. 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提出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项职能。

A.韦伯

B.亨利·法约尔

C.泰勒

D.罗伯特·欧文

4.下列属于现代管理理论的代表学派的是——

A.“科学管理”学派

B.“经验管理”学派

C.“组织理论”学派

D.“决策理论”学派

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标淮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属于。

A.不确定型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程序化决策

6.下列不属于合法化导致组织趋同的机制是。

A.强迫性机制

B.模仿机制

C.保障机制

D.社会规范机制

7.管理讨程是各职能活动相互交义肩間发购門个所循坏的过程,一项管理措施.管理活动的执行,所起的作用往往也不是单一的。下面哪些管理方法当中包含了激励的作用? 。

A.目标管理

B.群体决策

C.弹性工作制

D.以上都是

8.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智克地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

A.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B.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C.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四)名词解释

1.统一指挥

2.例外管理

3.差别计件工资制

4.个人魅力型权力

5.法理型权力

6.程序化决策

7.合法性机制

8.业务流程再造

(五)论述题

1.论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论述法约尔对经营和管理的分析。

3.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这句话?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海伦、汉克、乔、萨利四个人都是美国西南金属制品公司的管理人员。海伦和乔负责产品销售,汉克和萨利负责生产。他们刚参加过在大学举办的为期两天的管理培训班。在培训班里主要学习了权变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和一些有关职工激励方面的内容。他们对所学的理论有不同的看法,现正展开激烈的争论。

乔首先说:“我认为社会系统理论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是很有用的。例如,如果生产工人偷工减料或做手脚的话,一旦原材料价格上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销售。系统理论中讲的环境影响与我们公司的情况很相似。我的意思是,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中一个公司会受到环境极大的影响。在油价暴涨期间,我们当时还能控制自己的公司,现在呢?我们在销售方面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艰苦的战斗。各种的艰辛你们大概都深有感触吧?”

萨利插话说:“你的意思我已经知道,我们的确有过艰苦的时期,但是我不认为这与社会系统理论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我的意思是,如果说每个东西都是一个系统,而所有的系统都能对某一个其他的系统产生影响的话,我们又怎么能预见到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后果呢?所以,我认为权变理论更适用于我们。如果你说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话,系统理论又能帮我们什么忙呢?”

海伦对他们这样的讨论表示有不同的看法。她说:“对社会系统理论我还没有很好的考虑,但是,我认为权变理论对我们是很有用的。虽然我们以前亦经常采用权变理论,但是我却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在运用权变理论。例如,我有一些家庭主妇顾客,听到她们经常讨论关于孩子和如何度过周末之类的问想,从她们的谈话中知道他们要采购什么东西了。顾客也不希望我们'逼'他们去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我认为,如果我们花上一两个小时与他们交谈的话,那肯定会扩大我们的销售量。”

汉克显得有些激动地插话说:“我不懂这些被大肆宣传的理论是什么东西,但是,关于社会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问题,我同意萨利的观点。教授们都把自已的理论吹得

天花乱坠,他们的理论听起来很好,但却无助于我们的管理实际。对于培训班上讲的激励要素问题我也不同意,我认为泰勒在很久以前就对激励问题有了正确的论述。要激励工人,就他们所做的工作付给他们报酬,如果工人什么也没有做,则用不着付任何报酬。你们和我一样清楚,人们只是为钱工作,钱就是最好的激励。”

资料来源:改编自赵有生:《现代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10页。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何看待他们所讨论的不同的管理理论?在实际活动中有没有哪种管理理论是最好的? 案例二

钱兵是某名牌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宜昌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前不久,因总公司下属的某油漆厂出现工人集体闹事问题,钱兵被总公司委派下去调查了解情况,并协助油漆厂高厂长理顺管理工作。

到油漆厂上班的第一周,钱兵就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民怨”。一周后,他不仅清楚地了解到油漆厂的生产流程,同时也发现工厂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工人们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工作场所又脏又吵,条件极其恶劣。而且他们的报酬也少得可怜。工人们曾不止一次地向厂领导提过,要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但厂里一直未引起重视。

钱兵还了解了工人的年龄、学历等情况,工厂以男性职工为主,约占92%;年龄在25~35岁的占50%,25岁以下的占36%,35岁以上的占14%;工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钱兵在调查中还发现,工人的流动率非常高,50%的工人仅在厂里工作1年或更短的时间,能工作5年以上的不到20%。

于是,钱兵决定将连日来的调查结果与高厂长做沟通,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高

厂长,经过调查,我发现工人某些起码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厂要想把生产效率搞上去,要想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得想办法解决工人们提出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可是高厂长却不这么认为,他恨铁不成钢地说:“他们有什么需要?他们关心的就是能拿多少工资,得乡少奖金,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不关心,更别说想办法去提高自我。”

但钱兵不认为工人们不像高厂长所说的这样。为进一步弄清情况,过调查结果来说服厂长。钱兵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工人们到底有什么样的需要,并找到哪些需要还未得到满足,他也希望通过调查结果说法厂长,包括:报酬、员工之间的关

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工作环境条件、工作的文性、工厂制度、监督体系、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成就感、个人发展的空间、工作得到认可情况、升职机会等。

结果表明,工人并不认为他们懒惰,也不在乎多做额外的工作,他们希望工作环境有所改善;工作多一点挑战性,仕让他们发辉自已的潜力,能有较合理的报酬。此外,他们还表达了希望多一点与其他人交流感情的机会,他们希望能在友好的氛围中工作。

基于此,钱兵认为,子致油漆厂生产效率低下和工人有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是报酬太低,工作环境不到位,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淡。

资料来源:改编自李文武:《油漆厂工人为什么闹事》,2015年8月3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厂长对工人的看法属X假设吗?钱兵的问卷调查结果又说明了对人的何种假设? 根据钱兵的问卷调查结果,请你为该油漆厂出点主意,来满足工人们的一些需求。

四、习题答案及提示

(一)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二)填空题

1.巴纳德

2.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3.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

4.等级制度

5.有限理性,满意度

6.科层组织

7.流程再造,实现愿景目标

8.系统思维,权变思维

(三)选择题

1.D

2.A

3.B

4.D

5.B

6.C

7.D

8.C

(四)名词解释

1.统一指挥是指组织内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2.例外管理是指企业的上级主管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已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问题的决策与监督权。

3.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

4.个人魅力型权力是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力。

5.法理型权力的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化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指挥地位的人的权力的信念。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

6.程序化决策是例行活动,指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当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而不需重新研究。如订货、材料的出入库等。

7.合法性机制是指制度环境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被外部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作用机制。

8.业务流程再造也被称为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经营过程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

(五)论述题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这具体包括:1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2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3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这具体包括:1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2实行职能工长制;3进行例外管理。

2.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这一系列职能。作为经营的职能之一,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构成。

法约尔指出,这六个方面的活动,在任何组织的任何层次都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应根据任务的特点,拥有不同程度的六种职能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3.首先,要想决策达到最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决策者对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执行结果无所不知。

(2)决策者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

(3)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结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具备这些前提,所以事实上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由于人们没有求得“最优解”的才智和条件,所以只能满足于“令人满意的”这一准则。

(六)案例分析

1.(1)在人类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与协调活动往往具备各自的特点,特定管理理论的产生,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诞生的,或者说不同的理论反映的是管理的不同方面。在此案例中,海伦、汉克、乔、萨利四人在争论应该使用哪种管理理论时,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管理活动的。其实,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想和视角,应该在不同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理论本身。

(2)不同的管理理论其实为我们的管理活动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参考,在实际的管理

活动中,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管理理论作为我们的工具或者手段,对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更好的分析和判断;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管理理论也是互补的,对于管理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管理。

2.(1)案例中高厂长对工人的看法从人性的假设理论来看,主要体现为X假设。他认为工人懒惰,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工人的行为仅仅是为了金钱的获取。把工人完全看作“经济人”,这与泰勒制的有关思想是一致的。

而钱兵通过与工人的接触和了解,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工人不是这样的,工人愿意承担工厂的责任,愿意多为工厂干活,工人有发挥自身潜能的愿望,有与他人交往并被他人接纳的愿望,所以钱兵对工人的看法主要表现为Y假设。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经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且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其主导需要。就案例中当前的情况来看,工人的主导需要应该是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看,工人的保健因素可能包括:工作环境与条件、工作的安全性、工厂的规章制度等,激励因素可能包括工资报酬、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成就感、个人发展机会及升职的机会等。

据此,我们可以考虑从增加奖励手段、鼓励工人参与管理、丰富工作内容、美化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面着手来改进油漆厂目前的工作状态。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体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7 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112122006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社会与指导体育教育开设学期:第5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案例》、《城市体育管理》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共1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编号:105213011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在第2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基本概念知识;理解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四大模块的基本内容;掌握决策的制定、计划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设计、激励措施的制定及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依据员工心理与行为规律进行组织激励,如何识别领导者风格与组织情境相匹配,从而提高管理技能及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从换位思考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转变中形成全局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导入,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主动追求管理智慧,积极投身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中去。 三、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推送教学文件;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管理学现实案例演练,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课上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对课程重点、难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管理学导论

现代管理专题》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 《现代管理专题》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广播电视大学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开办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当代国际先进的企业组织管理方式和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从事企业管理研究或实际操作的管理人员。 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现代管理专题》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54学时,3学分,一个学期开设。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最新发展动态。 三、本课程的教学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文凭的学员。 四、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免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准确地应用。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最后一门课程,其前续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和技术性课程,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企业信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六、教学环节 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使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授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肋学员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像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G12038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分: 2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16 一、课程性质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本课程是以质量体系、质量标准系列、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可靠性工程基础为主线进行详细介绍,学生们学习完该课程后应掌握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理念的演变、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检验的方法体系、可靠性的基础知识、可靠性的基本分析方法等,初步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物流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管理十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从总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重点内容,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体系要素和现代质量管理的新方法。要切实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种定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各项图表的编制。本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管理,了解企业、政府等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的现状,培养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和文化。在此基础上,了解关于质量管理的各种工作职位以及其他相关职位,并初步了解各种质量职业资格考试基本情况。 三、课程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医院管理学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前言 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医院管理学是研究医院管理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既与医学科学相联系,有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它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边缘科学。医院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卫生管理专业中的重要专业学科,它对卫生事业专业的教学及医院管理实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院管理学的教学的宗旨是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及国外医院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为基础,密切结合我国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满足卫生管理实践的需要。本课程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结合医院管理案例及我国医院改革实际,讲授医院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医院管理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医院管理学原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课程侧重于根据相关的医院管理理论介绍和讨论医院管理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并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情景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医院管理实践能力。 本课程需要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可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洁主编的普通高等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医院管理学》配套使用,适用于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医院管理学教学的要求,突出专业特点,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指出该专业学生掌握、熟练与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划有横线条的部分是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的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通过讲课、案例分析、录像、考核等方式进行教学。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6032101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原理 3.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4.课程总学时数: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管理学原理》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体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7 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112122006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社会与指导体育教育开设学期:第 5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 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 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 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 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案例》、《城市体育管理》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2学分: 2 讨论、 讲授实验实践章次各章标题名称习题课 学时学时学时 等学时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体育管理原理2 第三章体育管理职能与方法4 第四章体育战略管理2 第五章体育组织管理4 第六章体育标准化管理2 第七章体育绩效管理2 第八章学校体育管理4 第九章运动训练与体育赛事管理4 第十章群众体育管理2 第十一章体育产业管理2 第十二章体育信息管理2 合计32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共 2学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共14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非经管学生 执笔者:王清娥 审核人:张建国 编制日期:2011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第二学期开出,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与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维方法,并受到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训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与规律; (二)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三)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发现、思考、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 (四)通过接受案例分析方法训练,学会运用管理案例分析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一、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者与操作者 2.组织的特征 二、管理和管理者 1.管理及其职能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巧 三、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区别 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一、早期的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定量学派 1.运筹学 2.管理科学 四、近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趋向一体化 1、过程方法:基于管理职能的连续循环 2、系统方法:系统的类型 3、权变方法:权变因素 五、管理学发展的当前趋势与问题 1.管理的全球化 2.管理道德问题 3.激励、创新和变革 4.全面质量管理 5.授权 6.工作人员多样化与两极化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管理万能论与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及其来源;强文化与弱文化 2、构成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3、文化如何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三、组织环境 1.什么是组织环境?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和复习目标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0000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学时/学分:48学时/3分学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管理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时分配:课程教学环节中包括理论课42学时、课堂实践6学时。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为主,适当设置课堂讨论、课堂实践。 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闭卷考试 4、成绩评定:出勤、平时表现(15%)+平时作业成绩及表现(15%)+期末考试成绩(70%)。 5、课堂要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按时完成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的含义、性质、作用 2、难点: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15 学时:72 学分:3分 适用对象:高职高专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学生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胡楚图、丁明利、张可器主编,《企业管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 左昌鸿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4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企业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该课程是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加强企业管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当今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趋势,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企业管理学课程非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学习本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加深对管理职能的理解,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练习,测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与参与性、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2、深刻理解并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的正确理念,方法观,以指导其管理实践和工作实践。 3、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和流程,包括企业管理原理和制度、企业战略、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生产运作、流通过程管理等,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企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是为建筑设计专业的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同时,通过引入大量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的相关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相关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帮助他们对国内外企业管理实际和现状的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也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的要求:立足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管理人员岗位需求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原则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理论、方法与技能,熟悉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初步正确地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胜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组织 4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基本特征、企业类型的选择,企业组织机构的各种类型。懂得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律程序,掌握企业注册登

记的法律要求和程序,明确企业的设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起点,能运用企业设立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企业类型,并按照合法的程序和要求注册登记,开办企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企业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设立与登记. 任务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企业及其基本特征 一、现代企业概念 二、现代企业特征 三、现代企业基本类型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二、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三、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内容 四、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 第三节企业设立与登记 一、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与程序 二、企业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与登记,股份公司的设立与登记 三、企业的变更与终止. 第四节企业组织机构 一、企业组织机构的类型 二、企业组织机构特点 三、企业组织机构适合对象. 第二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论 2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新三论” 的管理方法,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共性和特性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原理及其相应原则;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动态调节原理及其相应原则;效益统一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任务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企业管理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含义和特性、共性以及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特征。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二、公司各种组织形式。 第三节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及其相应的原则 二、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三、动态调节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四、效益统一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五、领导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第四节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及手段 一、现代企业管理常用的方法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质量管理大纲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10114 理论教学:42学时 3学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科)执笔人:钟慧 审核人:编写时间: 2011年8月 一.编写依据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大纲编写依据是“经济与管理系的教学计划”,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和卓越管理的特性和应用;质量检验和QC的分析与计算。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2学时 1.1质量的概念和意义;1.2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2学时 2.1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含义;2.2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全面质量管理与我国经济案例分析实训2学时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2学时 3.1ISO 9000族标准 3.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四章:4学时 4.1制定卓越绩效评价标准的目的和作用 4.2评价准则概述 4.3实施指南介绍 4.4评价准则的评分系统 卓越绩效模式有效实施分析2学时 第五章:常用的收集整理数字资料的方法2学时 5.1调查表、分层法与简易图表 5.2排列图、直方图、过程能力指数 第六章:常用的收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6.1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 6.2矩阵图、流程图、亲和图 统计方法实习课2学时 第七章:统计技术方法4学时 7.1假设检验 7.2方差分析 7.3正交试验设计 7.4习题练习

第八章:统计抽样检验的方法4学时 8.1统计抽样检验的类型及原理 8.2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8.3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8.4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应用 第九章:QC小组活动2学时 9.3QC小组的组建 9.4QC小组的活动原则 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2学时 10.1质量手册的编写 10.2程序文件的编写 第十一章:内审与管理评审2学时 11.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对象、目的和准则 11.2管理评审 第十二章:开展6SIGMA管理2学时 12.16SIGMA的含义和语言 12.2 6GSIGMA管理的组织与培训 6GSIGMA管理案例分析2学时 全课程总结2学时 复习与答疑2学时 四.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教学环节除课堂讲授外还有习题分析课。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联系 本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和统计学之后开设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应具备微分基础知识,掌握正态分布定律和假设检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笔试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董文尧、张熙、陈岩.质量管理学(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12。 教学参考书: [1]宗蕴璋.质量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运涛.质量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食品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计划在第六学期进行。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质量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质量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质量管理基础,食品质量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质量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质量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质量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