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色建筑:我与残历碑的故事

红色建筑:我与残历碑的故事

定格的残历,定格的历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亡。

——题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两会期间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此,我趁着五一假期来到沈阳,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定格的残历碑来感受那段定格的历史。

九一八残历碑坐落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上,巨大的残历碑上“弹痕”累累,石刻的日历翻页永久地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这是一个需要我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一场“一夜之间发生的战争”,给拥有几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刻下了山河沦丧的耻辱;同时,也见证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愤然觉醒,英勇还击。对于这段历史,我们不光要记住它,还要铭记它,更要再思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记住历史

1931年9月18日10时,东北的上空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足足响了20分钟。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即使时光流逝,侵华日军的罪行仍不会被抹去,它时刻警惕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

无数先烈的鲜血,才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时间,带不走永恒的伤痛;历史,抹不掉侵略的痕迹。铺开历史的画卷: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当年的风起云涌,化作了今天的海枯石烂。烈士们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鲜红的旗帜,他们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但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居安思危,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为了展望未来。

再思历史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历史。历史不可假设,也没有如果。时隔多年,再思“九一八”,与其扼腕,不如深思。

——落后就会挨打、落后就怕挨打。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超说,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在陷入列强瓜分的境地后已无力挣扎。事变爆发前,日军多年陈兵城下,当时的中国已养成了怕挨打总挨打、割地赔款换太平的习惯。

——和平不是靠委曲求全换来的。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胡玉海说,“九一八”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面对侵略,躲不了也避不开。日本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正是摸清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事变后,国民政府梦想国际社会干涉,没想到华北、平津、上海相继告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宣告破产,无路可退。

——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克敌制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刘长江说,痛失东北的张学良,深刻认识到内乱不止才会招来外侵之寇,遂毅然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才再次空前团结起来共御外侮。

“九一八”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黑暗时刻。每逢“九一八”,从辽沈大地传来的警钟之声,是这块土地拒绝遗忘的誓言。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我们应该时刻警示自己,记住历史、铭记历史、再思历史、警示未来,这是正义的担当,历史的重任。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的提醒自己,不想做“弱肉”,不再被“强食”,那我们应该奋发图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