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挫折教育中家长易犯的两个错误

错误一: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错误二: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家长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家长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中进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孩子,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宝绊一跤,我们打地面。”

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跌跤归因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告诉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

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人生是要经历无数次苦难和磨练的,让孩子从小经受这样的磨练,才能使他们坚强和独立的面对一切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3、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

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4、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赏识教育好还是挫折教育好

立论要点 1成功乃成功之母。(失败不是!!) 2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与此相比挫折教育会伤害学生自尊) 3赏识教育能给予学生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挫折教育打击自信心,,,厌学厌生) 4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能通过鼓励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耐挫力(新角度,易跑题) 5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詹姆士 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 定义分析(我方角度) “赏识”并非指“(盲目的)夸赞”“溺爱”“对错误的全部包容”等等,而是“尊重个性”“对优点的放大”“宽容失败”“鼓励支持”“承认差异”。“挫折”理解为“抱怨”“压力”“打击”“放大错误”等。要点:将“赏识”与“溺爱”分开;将“挫折”与“打击”相连。 1赏识的好处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5)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成功铸就成功;失败造就失败---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4) 2挫折的坏处 1挫折使人丧失信心,改变心态,甚至一蹶不振。2挫折使人自卑自懦,不利于独立,3不利于形成品格,过大的压力(挫折)让人看不到希望。例:“高考巨大的压力使部分学生产生精神恍惚,失眠等情况;出现厌学,弃学,甚至因此而放弃生命。(数据:每年约有两千一百学生由于考试压力自杀或自杀未遂,平均每天有7人(想要)自杀)”(3) “有家长说,应该让孩子受一受自己当年的苦,把孩子送到艰苦的地方锻炼一下,或者索性让孩子离开自己一段时间……,似乎这样孩子就会成长。这哪里是什么教育?这简直是破坏孩子的人格,让他们过早便对爱失去信心,那么,一旦他们将来再遇到分离之事,无论是在社会或是在家庭,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势必会形成条件反射(分离焦虑),让他们力不从心或烦恼不堪,那么,他们或许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挽留,去拯救那名存实亡的婚姻或职业。因此,这种所谓的“挫折教育”,不等于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1)“小区里,有一个男孩子在帮妈妈抱西瓜时开门,不小心,西瓜掉在地上,摔破了,顿时招来妈妈的批评。好了,之后,大家经常会看见一个小男孩儿跟在妈妈身后,妈妈手里提着大小包,儿子就是不帮着拿。妈妈仍然在批评着儿子,说他不知道分担大人,不懂事,养他没用……,哦,老天!罪过呀,罪过。儿子会把母亲所有的诅咒都会吸收进来,成为自己人格的数据,可

关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思考

关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思考 突然看到文章《400耳光的反思》:在前不久举行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这是这个著名国际赛事自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有报道说胡丁琦这个钢琴才女是被父亲胡东振400耳光打出来的。一时间,大家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育人过程中的“赏识”与“惩戒”的反思。立马我翻阅起这方面的资料,让我也不禁思考了起来。 就像电视剧中的正反面人物一般,周弘无疑是正面人物,他的赏识教育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无数叫好,短时间内就成了未经普遍性验证的真理;而胡东振的400巴掌,尽管打出了一个同样出色的世界冠军,却只能引发激烈的争鸣,就像反面人物一般令人费解了一番。 我们这样看:有一块土坯,害怕火烧,在进窑之前偷偷从车上溜了下来。它想:就凭这暖暖的太阳,何愁晒不硬呢?这个办法既舒服,又保险,何必忍受那烟熏火燎呢?于是,它固执地躺在地上,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有砖出窑了,红红的,硬硬的。土坯不羡慕,也不着急。它感觉自己也在渐渐变硬,只是没有那耀眼的红色。可是土坯不明白,不经过锻烧怎么会有红色呢?如果仅仅是没有红颜色也就罢了,有一天,一场雨下来,土坯支持不住,变成了一摊泥。又过了几日,风吹雨淋,就再也找不见土坯的踪影了。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害怕艰苦挑战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那些逃避困难的人,是无法成就辉煌事业的。 现在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赏识教育——“你真棒”等等语言充满教育充满家庭充满社会!“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确实如此,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孩子呢?孩子也在“赏识”激励下能茁壮“成长”!不过中国孩子遇到”挫折“(比如高考失利、学习波折等)后会“跳楼”等等,这种现象是不是值得我们探讨呢?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就会发现,教育是具有它的两面性的,所以既 要赏识,又要挫折,而且矛盾要平衡,这个尺度不好把握,把握好了,孩子发展就会很不错.在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现在,家长、教师都已感受到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我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

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

避免孩子“轻生”必进行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 郭丽芳 2013年12月30日15:53????????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生活在一个更多变化、更多风险的社会,他们的未来,将要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免不了遇上情场失意、事业困境、生意败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人生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成功。从小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父母给予孩子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孩子一生中既然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在培养孩子面对各种挫折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关于生命的教育,珍爱我们的生命,享受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不断感悟人生、充实生命。 第一支预防针:挫折教育 让孩子及早懂得“失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道理。倘若不去引导孩子,便是让他在一种虚假的、破坏性的优越氛围中长大成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而加以溺爱是不足取的。我们和自己的孩子都必须学会以失败为师。每一次我们付出努力而没能成功时,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对我们本身和我们的行动方式具有宝贵价值的教益。掌握对待失败的能力,是成长和成熟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到“久病成医”,久病的人已经能成为医生,经常接受挫折和失败的磨炼,在心智和耐力方面的锻炼已经足以使我们抵抗任何“病菌”的侵袭。让孩子知道要是希望忘记挫折和过去,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经受一点小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灾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 在挫折教育中,很多家长只是简单地把挫折教育狭义地理解为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与挫折教育的本义是相去甚远的。挫折教育对家长来说是如何引导受挫折的孩子,让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相伴随,要成功必须战胜挫折,从而培养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性格、能力进行挫折教育 由于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 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好面子,这一类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订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既能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又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摆正态度——该放手时就放手 先看个大家都不陌生的故事:一天,一只蝴蝶幼虫的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看得实在有些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取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了出来。但它可怜的身体萎缩着,翅膀也紧贴着身体。 他满怀希冀,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在用它可怜的萎缩着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只有通过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

挫折教育访谈

班主任座谈生命挫折教育 株洲市芦淞区何家坳小学 座谈人员:王华、胡琼、鄢朝、唐璐莎、汤滢、唐爱元 主持人王华老师: 各位老师,上午好!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一个生命挫折教育的案例《永久的痛》,我想大家的心情和我一样,十分的沉重。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淡然逝去,无限惋惜的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深深的思考和反省。 今天我们就结合生命挫折教育,围绕以下四个话题来进行座谈:1、在赏识教育被人们极力称道的情况下,很多专家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于是与之相对应的挫折教育应势而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有人说孩子从小就得接受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真的要在孩子智力开发时就应同步进行吗?谈谈你的观点。3、在教育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能否分享一下你的生命挫折教育的经验?4、“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折射出当代家庭教育方式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缺失。”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下面就请各位老师结合这个案例谈谈你的观点和做法。 汤滢老师: 看完《永久的痛》这一案例之后,让人十分震惊,也很痛心,我发现案例中的戴春风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性格比较悲观,多愁善感,遇事消极应对,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觉得承受不了。去邻居家看电视,与人发生争执本来是生活中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她回到家,不和父母交流,不愿与他人主动沟通,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以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戴春风迷恋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并以病态的心理阅读,而且三毛本身就是一个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生命的作家,这无疑给戴春风的心里起到了消极的引导,从而加剧了她的悲观抑郁心理,从而有自杀的倾向。正是她长期以来这样的心理倾向没有得到老师及家长的重视,所以才会造成生命的悲剧发生。 唐爱元老师: 其实像戴春风同学这样经受不住小小的风浪进而走向绝路的案例很多,在这之前我看到一则媒体报道:湖北省荆州市一名女高中生,平时成绩很好,也喜欢帮助同学,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因为一次帮助同学考试作弊,被老师赶出考场承受不了这个挫折,最后羞愧地跳入长江自杀身亡。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这项调查是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全国18个省区市参加,对象为10岁至24岁的学生。结果

浅谈挫折教育

浅谈挫折教育 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的生命历程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均无法避免的面临着挫折,它影响着高中生的社会化进程身心的健康。挫折既会给高中生以打击,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高中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培养高中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高中生的成才。 一、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 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 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 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挫折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听爱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是别的方式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找别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者怨天尤人 8.从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高中生所遇挫折表现于下几种 (一)学业 表现在入学初期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上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考试成绩与期望之间的差距等,使高中生在学业征途中遇到的挫折。 (二)现实 面对革新开放的深入,生活方式的变更、价值观的冲突和经济压力高考,使得成长高中生一时无所适从。 (三)人际 高中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处理的策略等的差异,会出现与人交往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的情况,甚至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从此精神忧郁,心情烦躁,无心学习,困扰身心健康。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一)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学生抗挫折能力下降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00后一代。现在物质条件优越了,不想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家长的要求是,只要安心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正是家长的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一切事务,才使得这一代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另一,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这些学生在遇到避开的挫折时不知所措,只能被动的承受。我们经

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先生们女士们:正如正方一辨所说,赏识教育有这样或那样的好处,我们不反对赏识教育。但是一味的赏识教育,造成孩子受不的半点委屈,所谓峣峣者易折,古住今来,凡有大成者试问那一个离的开逆境和挫折的考验。中国古代,像左丘明、孙膑、司马迁等优秀人物都是在逆境之中锻炼出来的,而且都有杰出的成就。远的不说就是近在眼前的如张海迪。身残志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是形成鲜名对比的是我们地大学生,号称天子骄子。却屡有跳楼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从小到大,都是优秀,周围都是赞赏。全是顺境,突然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稍有挫折一蹶不振。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有。但是挫折教育必须有。故我方观点是挫折教育比赏识教育好。下面我说一说何谓挫折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的好处。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请注意挫折教育不是一味的打击。而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我方认为,挫折与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第一,我方认为,挫折与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的路是怎么走的,所以我们人生的见识以及种种的经验就更丰富了。第二、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第三,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几乎没有经历任何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

幼儿园中班年级段家长辩论赛——赏识教育好,还是挫折教育好

幼儿园中班年级段家长辩论赛——赏识教育好,还是挫折 教育好 幼儿园中班年级段家长辩论赛——赏识 教育好,还是挫折教育好 幼儿园中班年级段家长辩论赛 赏识教育好还挫折教育好 一、主席宣布比赛开始: 主席:霍桥幼儿园中班年级段家长辩论赛现在开始 二、介绍该场评委和领导: 主席: 尊敬各位家长:你们好~ 非常高兴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家长会你们到来对我们工作最有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霍桥幼儿园中班班级组各位老师向各位家长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参加本次比赛评委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霍桥幼儿园园长乐华美唐敏、吴庭华老师家长评委石萍、季长建 三、主席致开场词: 主席: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抽空参加这次辩论赛相信我们辩手们一定会有精彩表现~现在就开始进入今天辩论话题:赏识教育好还挫折教育好 在孩子教育中应该经常鼓励、赞赏提高们自信心还要让孩子多接 受些挫折磨炼,这也家长争论焦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也我们今天辩论赛辩题 四、主席介绍正反双方队员宣布队员论辩开始:

主席:根据赛前抽签结果正方: 正方一辩中三班沈良浩家长二辩中一班蒋留雯家长三辩中一班蓝添家长们所持观点“赏识教育好”反方: 反方一辩中二班孔倩家长二辩中二班吕亦秦家长三辩中三班唐瑞哲家长们观点“挫折教育好” (1) 双方一辩开篇立论由正方先发言各自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 主席:下面首先要进入陈述立论阶段双方一辩各有3分钟时间来陈述观点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发言(掌声) 主席:感谢沈良浩家长(正方一辩)谢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孔倩家长来陈述观点时间也3分钟 (2) 攻辩正方二辩选反方二、三辩手中任意一位辩手回答问题反方二辩选正方二、三辩手中任意一位辩手回答问题正方三辩选反方二、三、辩手中任意一位辩手回答问题反方三辩选正方 二、三辩手中任意一位辩手回答问题 主席:感谢孔倩家长(反方一辩)~为了使我们辩论会更具攻击性接下来要进入攻辩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首先有请正方二辩选反方二、三、辩手中任意一位辩手回答问题好首先有请正方二辩蒋留雯家长提问(掌声) 主席:好下面我们有请反方二辩吕亦秦家长选正方二、三、辩手中任一位辩手回答问题 主席:好下面我们有请正方三辩蓝添家长选反方二、三、辩手中任意一位辩手回答问题问方时间1分30秒答方时间2分30秒 主席:现在进行到了攻辩最后一轮有请反方三辩唐瑞哲家长选正方二、三、辩手中任意一位辩手回答问题 (3) 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先发言各自发言总时间5分钟;双方必须交替发言一方时间结束由另一方继续发言;

赏识教育读书心得3篇

赏识教育读书心得3篇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孩子,尊重生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快乐,这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赏识教育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赏识教育读书心得范文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

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发挥教育合力论文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发挥教育合力论文 当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家长们也耳熟能详,在家庭教育中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前几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就在“赏识教育”横 行天下的时候,英国赫尔大学正努力想办法推行“挫折教育”,希望通过“挫折教育”让 孩子们变成“心灵上的强者”。他们的理论是:生活是艰难的,但你必须学会应对,而 “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受欺负时不会自怨自艾,失败后则能卷土重来。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应该在“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中寻找一种平衡,找准最佳着 力点呢? 一、不能把“赏识”理解为表扬,要真正把握赏识教育的精髓 赏识不是表扬,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 把握好的方法。赏识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 励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 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所以说赏识和表扬是不同的 概念,赏识决不仅是表扬,其内涵比表扬更丰富。 真正的赏识教育,是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赏,以此激励他们前进。但是 我们要注意,即使是表扬,也应该慎重。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良好行为的表扬, 教师必须十分谨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形成这样的看法:完成应当完成的良好的、 正确的行为,是为了得到表扬,孩子们把自己的良好行为不应视作特别了不起的行为。” 因此,我们在赞赏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缺点的存在,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二、“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教育,而是对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曾经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平时比较争强好胜,有一天,小伙伴没有和她分享玩具,她 很不高兴,竟然在班上说,要“杀”了同伴;还有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关系不是很好,在 班上只要遇上点事就嚷嚷着要离家出走,动辄用头撞墙……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说明:现在 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过于优越,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意志品质和 生活能力确实比较差,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缺乏应付挫折的能力,一旦遭遇挫折,他们 的`想法和做法往往很极端。目前,关于“挫折教育”的准确含义,很多人仍缺乏共识。 有不少人把“挫折教育”看成“吃苦教育”,认为就是让孩子们多吃点苦,多受点累;有 的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有的人则干脆把“挫折教育”理解成“通过设 置挫折情景使孩子感受挫折困难的教育”……然而,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真 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是一种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 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在幼儿教育中应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幼儿自身发展

挫折教育

让挫折教育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把挫折和难题还给孩子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所谓“挫折教育”,准确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受挫折后,能够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系统。 背景: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有良好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有的人被挫折击倒后,便一蹶不振,生命之火就变得黯淡无光。当今社会,孩子们都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小有父母的疼爱,爷爷奶奶的呵护,亲友的问候,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享受着太多的“已然”,有人给他们洗衣做饭,有人给他们给他们擦桌盖被,有人给他们选择设施好又方便的就读学校,有人为他们安排喜欢的工作……很多很多,这是一代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这是一代未曾经受风雨的宝贝,所以现在的普遍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弱、因心理品质差。由此导致的悲剧事件屡屡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这说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蝴蝶必须经历破茧的阵痛,才能使身体中的体液流到翅膀上,让翅膀变得充实、有力,从而振翅飞翔!孩子必须经历成长中的磨难,才能使内在蕴涵的巨大潜力激发,让心理变得成熟、坚强、从而健康成长。 挫折及造成中小学生缺乏耐挫能力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现阶段,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国泰民安,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优越感强,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 2)是现在我国大部分青少年特别是城市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保护,感情比较脆弱,娇嫩,遇到挫折就难以承受。 有些单亲等不健全家庭的孩子,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精神受压抑,常常被孤独恐惧

小学生心理教育教案——挫折教育

小学生心理教育教案——挫折教育 一、活动设计: 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阻碍和干扰,因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损害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2.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2)通过活动,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挫折,掌握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一些方法。 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挫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扳手劲比赛。 2、请胜利的同学做一个表情动作,请失败的同学也做一个表达你此刻心情的表情。 3、小结:伤心、难过、遗憾、失落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挫折"这个话题。

(二)认识挫折 1、在刚才的暖身活动中,我们有部分同学已感受到了失败,这就是挫折,在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请你把学习中、生活中、人际交往等方面中遭遇的挫折用笔写下来。 2、倾心交流:(小组讨论) 你遭受过哪个方面的挫折?遭遇挫折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代表发言。 过渡:同学们,你别小看这些挫折,如果没有解决,藏在心里,那就会越积越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怎样战胜挫折呢?请听故事《两只小兔》(课件出示) (三)战胜挫折 1、故事天地。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其中的哪一只小兔说什么呢?请学生发言。 小结:在故事里,我们要像那只逃生的小兔一样,勇敢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多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并在挫折中振作起来。 2、心灵撞击 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人勇敢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奋起这样的事例吗?师举例:张海迪 过渡:向张海迪等许多人都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们呢? 3、同组交流:说说自己遭遇了挫折后,你采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4、学生代表发言。 5、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抗挫名言。 (四)总结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 中河口中学赵斌 有人说:“赏识太多,孩子容易骄傲,会输不起;批评太多,孩子会缺乏自信。”那么,到底是赏识教育好,还是挫折教育好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赏识教育,什么是挫折教育。 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呢?我认为赏识教育不是无原则的赞美,而是赏识孩子的爱心,赏识孩子的进步,赏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赏识孩子抗挫折能力,赏识孩子的理财能力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真诚地去赞美。毕竟人人都喜欢赞美,都喜欢自己被看重。 现在的教育界正兴起“赏识教育”之风,这一切都源自于一名叫周弘的父亲把自己高度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一位留美 硕士的缘故。据说,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有人称赞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周弘被喻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 挫折教育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作中经受磨练,以提高孩子战胜困难、应付挫折能力的教育。挫折教育绝对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打骂。简单的批评和打骂,只会使家长和孩子产生心里沟通障碍,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心,为了逃避打骂,孩子可能说假话,甚至形成自闭,再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自卑、忧郁等心理问题。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自杀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说,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两者并不矛盾,都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缺一不可的。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近年来,关于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作为家长,我认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这两种

教育方法缺一不可。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家庭中,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严父出好子”的教育观念,即所谓的挫折教育。而近来年,由于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几代人围着一个人转,“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更加谈不上打骂孩子,倒是对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毫不吝啬夸赞之辞。于是乎,所谓的赏识教育便更加易于家长们接受。 我认为,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下面这个实例让我感到赏识教育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一天上早读课的铃响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鸟,高高兴兴地叫嚷着,迅速进入教室开始早读。我来到教学楼前,欣赏着那一张张兴奋的脸。他们在奔跑中,还不忘喋喋不休地交流着,分享着自己的快乐。又过了十几分钟,我正准备走进办公室,我看见我们班的贵成同学正慢悠悠地从大门口朝教室走来,边走还边吃着手里的东西,我一看这,火气“噌”的一下就蹿到了胸口──又是他!这个学生可真让我头疼:成绩一塌糊涂,贪玩,经常性迟到、上网……我已经教育过他很多次了,就是没有改进。我非常生气,但我还是平静下来:为什么?为什么这孩子就是改不掉坏毛病呢?难道是我每次教训他,让他麻木不仁了?看来我这次不能这样教训他!我的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新想法,今天我来换个方式对他,看看效果怎样。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四辩总结陈词

我方并没有否认挫折教育在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而对方辩友说到,挫折教育是在不伤身心的前提下,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既然有意让他遭受挫折,你又如何确保不伤害其身心呢,安全性再高的交通工具也有失事的概率存在,而赏识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个体,是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很宝贵,只有一次,因此我方坚决认为赏识教育更优于挫折教育。 1、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他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儿童幼小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任何打击都会使他畏畏缩缩,自卑自怜。而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却能让他充溢向上的力量,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还是使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法宝,因而,当今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以赏识教育为主。南风效应中的北风似乎威力更大,为什么却输了原因在于南风采取了软的手段,而北风采取了硬的手段,赏识教育就如同和煦的南风,轻而易举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对方辩友在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势必要让学生付出一定的代价,虽然效果立竿见影,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但有没有想过它同时可能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呢三毛和席慕容都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大作家,三毛的成长过程中所接受挫折教育要明显多于赏识教育,后来她虽然成名,并且用她的作品帮助很多人树立起豁达、坚强的人生信念,但她自己始终走不出心灵的阴影,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席慕容在学生时代因为有了老师对他的赏识,是他对人世充满信心,所以他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 2、赏识教育并不排除挫折教育,但是哪个为主哪个为辅大家一目了然,赏识教育为主恰恰可以使挫折教育有力量,更加有人情味,更加智慧,有专家说,小孩子的成长进步是靠夸奖和鼓励出来的,从中国的陈鹤琴到日本的铃木镇一,到快乐教育创始人斯宾塞,都提倡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以赏识为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更是赏识教育的典范,而周婷婷、帕瓦罗蒂等也用自己的成长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赏识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赏识教育是顺应教育实际,顺应当今社会而提出来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不等于自负,赏识提倡信任,信任不等于放任,赏识提倡宽容,宽容不等于纵容,赏识就是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最终走上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它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让我们都来记住泰戈尔的这句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高中生挫折教育案例

高中生挫折教育案例 桑兰:生命永远,微笑永远 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 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只是一次偶然,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 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 更为“著名”。让桑兰“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 永远灿烂的微笑。17岁的花季,即使受伤的花朵依然美丽。 桑兰的伤势异常严重: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美国的送护人 员十分尽职:从长岛拿骚县医疗中心,到纽约市区最著名的蒙赛耐 康复中心,医疗专家们拿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药品。世人对桑兰极为关切:当地闻知此事的美国有关官员和普通百姓络 绎不绝地前去探视,鲜花堆满了桑兰的病房;中国体操协会委托的监 护人谢晓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兰最痛苦的时候紧握住她的手;祖国 人民更倾注了无尽的亲情和关爱,十二亿份遥远的祝福飞越大洋彼岸……但表现最出色的还是桑兰:从她苏醒过来以后,她就没有流过 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 着灿烂的微笑。17岁的小姑娘,17岁的纯真的让人慨叹的微笑,征 服了美国,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十个月后,伤情基本稳定的 桑兰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继续接受康 复治疗。 这是一个更为漫长而艰苦的历程。桑兰挺住了。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与送护人员积极配合,由截瘫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 感染、压疮、脊柱侧变等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纠正,体位性低 血压已经缓解,名个关节保持着良好的活动度,肌肉力量开始恢复,轮椅已能自己摇出很远;桑兰的生活自理能力大为提高,她可以自己 穿脱衣服、袜子和鞋,可以独立进食、洗脸、刷牙、洗澡,正在学 习英语,可以操作电脑,可以完成从轮椅到床的转换……。

(完整版)生命教育内容

主题:引导同学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基本知识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目标: 人与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人与人”:接纳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分工合作。 “人与地”:适应环境,爱护环境,珍惜所有生命。 “人与天”:接触大自然,体会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宇宙的关系。 台大校长李嗣涔推荐:人生若白驹过隙何以安顿 年轻人身强体健,有着挥霍不完的精力和时间,总以为「生、老、病、死」与己无关,也是遥远的事。 然而,黄泉路上无老少,一场天灾人祸就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过去十年921大地震、88水灾两次重创台湾,许多家庭一夕间家破人亡,甚至全村活埋。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让安居乐业的我们,着着实实上了一堂生命教育的课程:原来人的身家性命是如此脆弱,面对自然,是如此渺小!老天爷不见得按照「寿终正寝」的剧本演出,人生无常的事实教我们明白,不但人人会死,而且随时都可以死。那麽,我们究竟「为何而活?应该如何生活?又如何能活出应活出的生命?」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千金难买早知道」。对於人生中必修且无法重来的「生命学分」,如果我们能早一点知道,早一点加以探究,不是比较能做出充足的准备,而活出生死无憾的精彩人生吗? 如果年轻人能提早探索生命真相,想清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能多做一些自己不会後悔的事,甚至是饶益自己、也造福大家的事,这不是很好吗?

要努力用心的活着,让人生可以拥有许多珍贵的、深刻的终极价值虽然死亡让肉体生命成为有限的存在,但是人的良善、慈悲、努力,人的付出关怀与爱心,让灵性生命变得无限。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说,因为生命有限,反而让我们体会到人拥有的良善、慈悲与关怀;让我们懂得努力,知道付出并拥有爱心。一位成功的创业家说:「把每一块钱都当成是最後一块钱来使用,你会很珍惜每一块钱,并创造这一块钱的最大价值!」面对生命亦是如此:把每一天都当成是最後一天来使用,你会很珍惜每一天,并创造这一天的最大价值!父亲的死亡,让你的人生、你的家人,几乎所有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你更加把握与母亲的相处;你更加重视朋友;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这些都是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有的啊! 把握現在,超越死亡 96岁的杨绦,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说:「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链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是不虚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我们实在不知道我们的一辈子有多长?然而,人是有「价值感」、有「意义感」的生命存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应该不是我们可以活多久?而是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展现出多少的价值,能有多少的意义。而既然我们不知道可以活多久,不知道死亡何时会来,那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每一个现在,为生命创造不同凡响的价值,一旦把握住当下的时间,才有可能主动地规画未来!你看到人们有限的生命却可以成就许多永恒的价值,就可以证明人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教育是高校进行生命教育的第一步。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对生命形成科学的认识,做到了解生命、.进而能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首先,要使大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构造,让他们懂得三个生命体从孕育到成长是一个神奇而又复杂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体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自然的恩惠下、.在社会和家庭的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认识到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是件多么幸运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宁舒嫦在我的理解里赏识教育是欣赏孩子和对孩子进行鼓励性的教育。挫折教育是让孩子经历挫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我们的很多家长都觉得对孩子进行赏识性的教育最适合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能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还有家长说,今天我的孩子回家特别开心,因为被老师表扬了。所以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最好。也有家长说我孩子容易骄傲,不能被老师表扬,老师表扬了他,回家就不愿意学,不愿意多看书,只有被批评,孩子才肯静下心来学习。而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赏识教育或者是挫折教育,都是我们老师必要的教学手段,这是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对是互相存在的。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

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现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许多无奈、许多出格行为都有悖于这个前提,哪怕你说你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那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有时候还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所以,无论是赏识还是挫折教育,都是我们教学中缺一不可的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