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学》

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姓名:李君方学号: 946628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

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

2、简答题(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

3、论述题(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

二、题目

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

(1)国内生产总值

(2)挤出效应

(3)消费物价指数

(4)通货膨胀

(5)经济增长

(6)摩擦形失业

(7)基础货币

(8)货币乘数

(9)结构性失业

(10)滞胀

2、简答题(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回答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

(2)请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

(3)请说明乘数理论的基本内容?

(4)请介绍三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内容、结论及局限性?

(5)请介绍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以及形成的原因?

(6)请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影响汇率的因素?

(7)请举例说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

(8)请通过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9)请举出几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

(10)请通过循环流向图说明为什么一国的总收入等于它的总支出?

2、论述题(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

(1)请结合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失业的对策。

(2)请结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问题的对策。

(3)请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发展的实践,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4)请根据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变化的趋势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经贸发展的影响。

(5)请根据我国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现状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介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6)请根据我国当前国际收支的现状,分析我国在国际收支领域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7)请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有效管理房地产市场的对策。

(8)请分析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有效管理股票市场的对策。(9)请分析GDP这个衡量一国宏观经济总量的指标的特点以及缺陷。有没有替代GDP的衡量指标。

(10)请说明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三、要求

1、名词解释

(1)请学号尾数是奇数号的同学做1、3、5、7、9题。学号尾数是偶数号的同学做2、4、6、8、10题。

(2)每一题要求概念准确、清晰。

2、简答题:

(1)请学号尾数是奇数号的同学做1、3、5、7、9题。学号尾数是偶数号的同学做2、4、6、8、10题。

(2)每一题要求结合宏观经济学原理,如果涉及到图形的,尽量画图来说明。每道题的答题字数在100字以上。

3、论述题:

(1)请学号尾数是1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1题,请学号尾数是2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2题,请学号尾数是3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3题,请学号尾数是4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4题,请学号尾数是5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5题,请学号尾数是6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6题,请学号尾数是7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7题,请学号尾数是8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8题,请学号尾数是9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9题,请学号尾数是0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10题。

(2)在规定范围内选做一题即可,要求字数在1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当前经济的现实问题,要求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要求写出自己的看法。

四、评分标准

1、名词解释评分标准:

要求概念准确,不需要与教材一字不差,表达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的,适当扣分。

2、简答题评分标准:

考核分三方面:(1)宏观经济学原理是否回答的准确,对宏观经济学经济原理的掌握程度;(2)图形绘制准确,对图形的关键处有文字说明;(3)凡涉及有公式的要求写出过程并简要说明。回答问题是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分为三档:10——8;7——5;4——2。缺一方面降一档。特别差者可给2分以下。

3、论述题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分四方面:(1)是否按时完成,字数是否达标;(2)是否我国当前现实经济问题,结合现实问题的是否恰当,认真程度;(3)内容要求包含基本经济学原理运用和分析结论。分析是否深入,经济原理的应用是否恰当。分为三

档:30——21,20——11;10——1。缺一方面降一档。

1、名词解释

(2)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4)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

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6)摩擦形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

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8)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

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10)滞胀

答:滞胀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

济现象。

2、简答题

(2)请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表的组成部分。

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

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

支核算的重要工具。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收支结构及储

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

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

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

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

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4)请介绍三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内容、结论及局限性?

答: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假设: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中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规模收益不变,技术水平是既定的。

内容:公式G=S

C 该模型强调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该模

型提出三种概念: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长期中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三个增长率一致。

缺陷:保证经济增长率的条件过于苛刻。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假设:与哈罗德模型的假设一致。

内容:G=α?K

K

+b?L

L

+?A

A

⑴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长、劳动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⑵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

⑶资本-劳动的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假设:⑴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两个阶段;

⑵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是不变的;

⑶利润收入者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

公式:G=S

C

=(P Y?S P+W Y?S w)

结论:经济要稳定增长,利润和工资要在国民收入中保持一定比例,

但是这一比例不是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增长,利润的比率在提高。

(6)请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影响汇率的因素?

答:影响汇率的因素有:

1、物价水平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

2、利率是影响汇率的因素,一国利率水平上升,汇率趋于下降。

3、国际贸易收支的余额对汇率会产生影响,贸易顺差的国家会使一国

货币升值。

(8)请通过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答: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

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

时工资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

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

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10)请通过循环流向图说明为什么一国的总收入等于它的总支出?

答: 两部门经济,在由居民(家庭)和厂商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居

民部门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厂商使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居民

提供产品和服务,居民用要素收入为购买这些产品和服务而支付。在

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居民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厂商的产品和劳务,

那么总收入与总支出就是相等的。

3、论述题

(8)请分析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有效管理股票市场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1. 上市公司选择机制不合理。我国股市现在的上市制度是政府审批制, 上市选择并没有市场化而是由政府掌控, 这就使得上市融资成为了一种政府垄断的稀缺资源。上市机会更多的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 使得更加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上市机会, 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和生存发展的困难。同时, 不愿意放弃行政审批的权利, 又不情愿放开对发行节奏的控制, 这让中国股市被贴上了“政策市”的标签, 也使政府监管部门承受了巨大的管理和舆论压力。

2、上市公司分红政策差异严重。方大特钢、高鸿股份、远兴能源等中国股票市场有名的“铁公鸡”,在利润大幅增长时给予了高官们丰厚的报酬,却常年不分红。这种做法不仅有违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还严重打击了股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小股民的积极性。利润分配政策作为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过程应该包括所有股民的参与,上市公司多年不分红,也有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嫌疑。

3、创业板市场的定价机制有待完善。从2009年成立以来,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似乎成为了一个投机的场所,每一只股票都成为股民们“打新股”的标的物。高成长性不代表每只股票都有高的市盈率。创业板市场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使得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远、离了其实际价值,而事后多数股票价格的大幅回落也验证了这种疑问。创业板上单只股票的规模相对较小,这也为部分机构进行价格操纵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完善创业板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将其打造成一个为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且具有投资价值平台,而不淡单单是一个投机的工具。

4、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进入难”和“退出难”的问题。目前中国的上市制度还是审批制,证监会决定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上市时机。这种体制不利于企业自主选择融资规模和融资窗口,还会滋生腐败和寻租现象。之所以选择这种制度,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由监管机构从待上市的企业中筛选优质企业。但是,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股市丑闻层出不穷,我认为原因不在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而在于监管机构没能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投资环境。此外,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的退出难问题一直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弊病。在审批制下,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变成了稀有物品,成为待上市企业快速上市融资的一个捷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亏损上市公司在换壳或重组后出现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的涨停,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独有的怪现象。因此,要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退出机制,必须要从改革单一的“审批制”着手,只有放开了股票市场,才能做到优胜劣汰。

5、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监管水平不高。从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开始,中国的监管层和上市公司就把它作为了一个融资圈钱的地方,没有意识到融资背后的义务和责任。在监管方面,监管部门更多想的是如何把好上市关,上市之后的业绩、公司治理结构、对投资者的回报就都抛之脑后了。这一方面是由于监管部门

对资本市场的不了解,监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受制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最高领导层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无法独立的实施监管。

6、当前股市的做空机制工具有限,门槛较高。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股票市场逐步建立了融资融券制度和股指期货制度,打破了单边做多的限制,为完善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由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品种有限,而且限制条件较多,无法覆盖全部的股票,也不适合中小投资者操作;股指期货业务门槛较高,五十万的保证金将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挡在了门外。因此,应该完善股票市场的多空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风险对冲手段。

7、中国股市的对外开放仍是一个难题。境外优秀的企业尚不能直接来中国挂牌, QF II“引进来”了, 但许多非QFII却仍进不来。同样, 中国有QDII可以“走出去”了, 但中国百姓仍不能自由持有外汇资产。中国国民需要通过持有自由外汇资产来帮助货币政策释放并化解流动性过剩风险。

二、政府有效管理股票市场的对策

1、从监管层面上说,我们首先应该改革发行审批机制,杜绝由于发行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寻租交易而导致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二,从政府监管层开始到上市公司的所有经营管理人员,认真了解并熟练掌握上市公司的所有法律法规,使上市公司回到规范,公平,公正,守法的经营轨道上来。同时,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还应该制定明确可行的股票退市机制,及时将那些亏损严重、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淘汰出资本市场。

2、完善股票市场的多空机制,丰富交易工具的种类,降低参与门槛。股票期权、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业务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稳定市场等作用,但现在它们的规模和品种还不能覆盖市场上大部分的股票。因此,应该进一步降低它们的投资门槛,监管当局也要适时推出新的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服务。

3、恢复并大力发展有管理的场外柜台市场,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让每一个依法成立的股份制企业都有股份流通和扩大融资的合法场所, 让每一个合格投资者都有寻求合法投资对象的场所, 激活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就是开“正道”,促进非公开上市股权的流通。如果说交易所公开上市的证券是金字塔的塔尖, 那场外大量的未公开上市的证券就是金字塔的塔基, 只有塔基夯实了, 金字塔才能够屹立不倒。

4、提高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要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对企业家的有效监督与制约。同时,还应完善我国的信用体制,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 以及信用评级机构, 加大企业违规的成本。应该以法律手段保障分红制度,让那些虚假报表,明盈暗亏的公司曝光,让那些真正盈利且舍得给股民回报的公司,发展更好更大,让股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1、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0.8,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A、不变 B、增加200万元 C、增加100万元 D、减少100万元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4、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润、利息和折旧 5、对经济稳态点的描述,下列()是正确的。 A、人均资本不变,人均产出可变 B、人均产出可变,人均资本不变 C、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都可变 D、稳态点经济增长率独立于储蓄率,等与人口(或劳动)增长率 6、预期通货膨胀率越低,投资量()。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为零 7、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货币的预防需求会增加()。 A、人们对债券未来价格更有信心 B、利率被认为是合理的范围 内变动 C、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D、对未来不确定的预期增加8、MPC=1,说明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

A、储蓄 B、消费 C、投资 D、出口 9、政府购买对GDP的影响在有所得税的经济中比没有所得税的经济影响程度()。 A、更小些 B、更大些 C、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D、无法决定 10、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N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1、下面那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250亿 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 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 D、政府间接税减少250亿 12、货币供应在什么情况下会增加?()。 A、政府采购增加时 B、央行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时 C、私人购买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时 D、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股,将所得股款开设分厂时 13、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A、净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4、如果名义GDP为18000亿,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基期物价指数为100,则实际GDP为()。 A、18000 B、15000 C、10000 D、不能确定 15、假设某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 )。 A、17% B、33.3% C、25% D、50% 16、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得很敏感(即d越大),则()。 A、IS曲线会变得更平坦 B、IS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B卷)

安徽大学2008—20 09 学年第 1 学期 《 宏观经济学 》考试试卷(B 卷) (闭卷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号码;每小题1分,共10 1.GNP 与NNP 之间的差别是( )。 (A )直接税 (B )间接税 (C )折旧 (D )净出口 2.在一个四部门的经济中,GDP 是(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3.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 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 (A )5000元 (B )4800元 (C )4700元 (D )4000元 4.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退休期生活水平将( )。 (A )下降 (B )提高 (C )不变 (D )不确定 5.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B )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C )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D)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6.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公司所得税 (C)提高个人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院/系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答 题 勿 超 装 订 线 ------------------------------装---------------------------------------------订----------------------------------------线----------------------------------------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财产税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2.下列项目可以计入GDP的为() A.政府购买 B.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购买普通股票 D.购买一块地产 3.如果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GDP之和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比较 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以下哪个总量有影响() A.GDP B.NDP C.NI D.PI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区域,表示() A.im C.i>s,Ls,L>m 6.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8.以下不属于构成自动稳定器的要素有() A.税收 B.政府转移支付 C.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D.政府购买 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0.以下经济增长模型中,哪个模型只要“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就能实现稳态?() A.哈罗德模型 B.卡尔多模型 C.琼?罗宾逊模型 D.新古典模型 二、简答题 1.造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意义。 三、辨析题 1.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2.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是因为货币工资具有刚性。 四、计算题 1.假设国内总产值GDP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逆差为100,试计算: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古典主义极端 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政策规则拉弗曲线经济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周期黄金分割律倒U字假说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从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1

第五章财政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时,挤出效应小。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2.当()时,挤出效应最大。 A.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零 B.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 C.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零 D.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无穷大 3.挤出效应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 A.乘数越大B.越难实施C.越难实施D.越无效 4.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5.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6.“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7.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8.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B.国民收入减少C.国民收入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发生9.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项主要目标之一() A.政府预算盈余B.充分就业C.价格稳定D.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1.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是() A.税收B.举债C.发行国库券D.公债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1.如果2008-2011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00、110、118.8、118.8,求:(1)计算2009-2011年通货膨胀率 (2)假设一组工人签了从2010年初开始为期2年的合同,其年工资的增长率为△W/W=0.15.在现有的CPI水平下,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3)假设工资率依据下面公式计算△W/W=0.08+0.8△CPI/CPI,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解(1)2009:[(110-100)/100]*100%=10% 2010:[(118.8-110)/110]*100%=8% 2011:[(118.8-118.8)/118.8]*100%=0% (2)当△W/W=0.15时,名义工资将以15%的速度增加,因为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8%,实际工资可能上升7%;因为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0%,实际工资可能上涨15%,与名义工资同比增长。 (3)△W/W=0.08+0.8△CPI/CPI ①2009年的名义工资上涨0.08+0.5*10%=13%,扣除10%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水平上涨3% ②2010年的名义工资上涨12%,扣除8%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上涨4% ③2011年的名义工资上涨8%,扣除0%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上涨8% 1.A国的居民把他们的全部收入用于苹果、面包和衣服。在2006年,他们用200元买了100个苹果,75元买了25个面包,50元买了1件衣服。2007年,他们用225元买了75个苹果,120元买了30个面包,120元买了4件衣服。基年2007年,用CPI来计算2006年到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 2006:200/100=2 75/25=3 50/1=50 2007:225/75=3 120/30=4 120/4=30 CPI2006:(2*75+3*30+4*50)/(225+120+120)*100=94.6 CPI2007:465/465*100=100 通货膨胀率=(100-94.6)/94.6*100%=5.7%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考试练习题

填空题: 1. ()衡量的是经济中每个人收入的总和。在某段时间,若这种测量值下降了,并且下降的幅度较小,就叫 做(),如果下降的幅度很大,就叫做()。 2. 对于价格,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是在研究短期问题 时,更合适的假设是()。 3. ()追踪了一篮子固定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因为这一篮子商品并没有随时间变化,所以这个衡量指标 是一个()指标。 4. 宏观经济学中需要区别的一对更重要的概念是存量和流量。你的个人财富是一个(),而你的收入是一个 ()。 5. 消费者在支付了税金和接受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后,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额被叫做()。 6. 由于住房所有者不用支付房租,所以国民收入账户在估算其住房消费时用他们房租的()来计算。 7. 衡量一个开放经济中收入的指标有两个。()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本国和国外获得的名义收入。()是 国内公民和外国公民在该国获得的名义收入。 8. 在完全()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一直雇佣劳动,直到()等于实际工资;也会一直租赁资 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 9. 在一个特别的生产函数Y=F(K,L)中,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率不变,这叫做()。 10. ()描述了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其斜率被称为(),代表增加的每一美元()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11. 利率可以视为()市场的均衡价格。储蓄代表了()的供给,投资代表了()的需求。 12. 黄金是()的一个例子,因为它有内在价值。一个经济体如果用黄金作为货币,这个经济被称为实行() 13. 交易和货币之间的联系用方程式MV=PT 表示,这个方程式叫做()。在这个方程式中,V 被称为()。 通过假设V 保持不变,这个方程式可以转化成一个有用的理论,叫做货币的()。 14. 在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时,用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量来表示货币量往往很方便,M/P 被称为()。 15. 通货膨胀的其中一项成本被形象地称为(),指的是所持货币减少的不便。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经常更改 其标价,由此产生通货膨胀的第二项成本,叫做() 16. 国民收入核算告诉我们S-I ,或者()必须等于(),其中后者被称为() 17. ()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物价,例如1美元兑 1.5 欧元 18. 根据()原则, 1 美元(或者任何其他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具有同样的相对价格水平和() 19. 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需求构成的变化,经济学家们称之为() 20. 当实际工资没能及时调整以使得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发生(),随之产生的失业被称为() 21. 油价突然大幅上涨是()的例子,信用卡的大规模普及可以被视为() 选择题: 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以下所有问题,除了: a.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b. 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相对市场份额 c. 美国总产出的增长 d. 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进出口量 2. 如果实际GDP 快速增长,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a. 衰退 b. 萧条 c. 高失业 d. 通货膨胀 3. 在解释一个大型行业中某个小型企业产量的模型中,哪个变量可能是外生的: a. 该企业的产出量 b. 该企业投入要素的价格 c. 该企业雇佣的工人人数 d. 该企业使用的机器数量 4. 下列理由都可以解释短期内工资和/或价格可能是黏性的,除了: a. 长期劳动合同可能会提前确定三年后的工资 b. 许多企业为了避免现有客户考虑其他竞争者,会让自己的产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