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学习目标

.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2.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学习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蚀。

学习准备

大盘子、土、报纸、小铲子、降雨器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温故互查:

)、(

)、(

)、(

)和(

)等都会侵蚀土地。

设问导读:

运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

合作探究:

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还应对设计进行解释和说明。

汇报点评:

交流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

、我们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吗?水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的地形是否受到影响?从实验结果中找到证据。

2、观察:“径流”浑浊吗?这说明什么?

3、把实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和预测一样吗?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想到?

4、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5、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然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把房子建造在哪里?

巩固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拓展延伸: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板书设计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力量

外部的力量

人类自身的活动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检测题

学习目标

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2、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学习重点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学习难点

认识地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用学习准备

学案每人一份。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我会填。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

)、(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火山活动与(

)和(

)运动有关。

2、由于受(

)、(

)、(

)或(

)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

)、(

)、(

)、(

)、(

)和(

)等物质的混合物。

4、土壤的成分中,(

)和(

)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二、我会判。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三、我会做。

、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请简单地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

原因有所了解,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的总结在下面空白处。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第四单元

、我们的小缆车

学习目标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越快。

学习重点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学习难点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学习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温故互查

我们知道哪些不同类型的车?它们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设问导读:

、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合作探究:

安装小缆车

、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

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汇报点评: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

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巩固练习:

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拓展延伸:

阅读资料库《重力和万有引力》,认识最常见的力---重力。

板书设计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2、用橡皮筋作动力

学习目标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学习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学习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学习准备

实验小车一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或绳子。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温故互查:

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设问导读:

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合作探究: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汇报点评:

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缠绕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

巩固练习:

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成比例吗?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拓展延伸:

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的更远,并实施自己的设想。

方法是多样的: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想办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如果弹力大了轮子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的重量……

板书设计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3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学习目标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

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学习重点

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学习难点

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学习准备

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温故互查

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引导: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设问导读:

气球在喷气时,为什么会运动起来?能控制气球向一个方向运动吗?(气球在喷气时,有一种反冲的力量。控制喷气的方向就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

合作探究:

安装小车

、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用气球驱动小车

、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汇报点评:

以气球小车为例,认识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运动的特点:当物体内部有东西喷出时,这个物体会运动起来,运动的方向与喷出东西的方向相反。

让学生认识到喷气小车是被反冲力驱动的。

巩固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介绍火箭。火箭自带燃料和氧气,所以可以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飞行。

拓展延伸: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需要什么条件?怎样使物体运动得更快?

归纳提升,使物体运动的力称为动力。

板书设计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3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4、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目标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学习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难点

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学习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计划.doc

仁怀市尧坝小学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

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 学知识点全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卷一 一、我来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向上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受冷时体积___缩小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B )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 A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C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6授 时间 学习内容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学习目标1.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学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蚀。 学习准备大盘子、土、报纸、小铲子、降雨器等。 集体备课二度备 导 学 过 程温故互查:

、、和等都会侵蚀土地。 设问导读: 运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 合作探究: 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还应对设计进行解释和说明。 汇报点评: 交流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 导 学 过 程 我们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吗?水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的地形是否受到影响?从实验结果中找到证据。 观察:“径流”浑浊吗?这说明什么? 把实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和预测一样吗?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想到?

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然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 将把房子建造在哪里? 巩固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拓展延伸: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板书设计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力量 外部的力量 人类自身的活动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7授 时间 学习内容第三单元检测题 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地球内部的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二单元) (2008-09-02 15:47:24) 转载▼ 分类:教学心得交流 标签: 杂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小学五年级科学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是机械 新课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一学期我们将学习“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如何延续后代”“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这些知识。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设问导读: 1、什么叫机械? 2、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3、说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4、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机械?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如:钳子、刀、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机械可以分为()和()机械复杂机械它们是由()或()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 2、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等作为()的工具,利用()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的原理。 巩固练习: 二、判断: 1、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里含有机械的原理。() 2、机械可以降低人们的工作难度。() 3、机械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简答: 1、什么叫机械: 2、说说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3、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机械? 拓展联系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患有那些地方用到了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叫机械? 2、说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设问导读 1、什么是杠杆? 2、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 3、知道杠杆的特点----杠杆的三点 4、能够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杠杆上有三点,分别是()()()。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 5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如:() 费力杠杆:如()。等臂杠杆:如( ) 6、大科学家()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就能把整个 ()。 巩固练习 一、判断: 1、杠杆越长越省力。() 2、杠杆的支点一定在动力点(力点)和阻力点(重点)之间。() 3、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里就含有机械的原理。() 4、使用天平秤重物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二、简答: 1、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杠杆? 2、作图:标出杠杆上的三点。 3、作图:画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页不费力杠杆 3斜坡的启示 复述回顾:(以小组复述) 1、使用杠杆有那些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