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方学院中外经济史期末复习题答案

东方学院中外经济史期末复习题答案

东方学院中外经济史期末复习题答案
东方学院中外经济史期末复习题答案

1.农业革命与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生有何联系?

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与交换。而这两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农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类可以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从而导致私有产权制度产生。

2.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

一是古代的公社。农村公社作为一个组织,共同占有属于国王的土地,并承担着向国王缴纳贡赋的义务。公社占有的土地有、由农民世代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重新分配,不过,这种土地的所有权,一经长期使用,就有一种逐渐逐渐转为私人所有的趋势。

二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无论在埃及和印度,或是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以及其他国家,都是利用河水的泛滥来肥田,利用河流的涨水来充注灌溉渠。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但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只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这种用人工方法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的设施靠中央政府办理,中央政府弱国忽略灌溉或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会荒废。

3.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说明为什么对自由原则的违背是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因素之一?

罗马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罗马的繁荣是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2.帝国提供的秩序与安全。

3.帝国的区域分工和贸易。

4.公共工程和贵族消费。

长期以来,罗马的繁荣是建立在经济自由原则基础上的,正是这种自由原则,充分调动了各种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为帝国经济注入经久不衰的活力。然而,到了帝国后期,这各自由原则受到限制,这种经济活力也被大大压制了。

(1)将自由农变成隶农制。帝国认为,罗马世界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可以想办法克服,而这种办法只有强制,但这种强制引起了更坏的后果。

(2)行会变成官家机关。帝国后期,手工业者和商人被固定在同业公会组织中,不许离开城市,而城市的市议员则被固定在公职上,负责监督数额巨大的对居民征税的任务,而且由于法律的严苛,帝国末期市议员逃亡现象十分严重。

(3)对物价的管制。罗马的繁荣本来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后期为压制物价颁布了严峻的法令,但是毫无效果,而且导致了市场活力的消失以及经济的萎缩。

(4)剥夺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帝国晚期为保证帝国的赋税,实行地税和丁税合一的制度。由于耕作土地的人和土地合成了一个单位,导致人民丧失了迁移的自由,被固定在土地和工作上。

4.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何在?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

1地少人多是导致小块土地占有的自然因素;

2中国家产分割法和继承法中“多子均分”的制度,造成土地零星分散状况严重。3封建时代的农民不论是自耕农还是佃农,一般都是穷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比较贫乏,他们不可能购买或租用大片的土地;

4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小块土地经营是一种最有效的经营方式。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小农经济的自我激励机制,使中国用极为稀少的土地面积养活了最大规模的人口,并创造了传统农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

2小农经济导致封建社会的周期波动,也是向新的生产力阶段发展的严重阻碍,就是说,中国封建社会“锁定”在小农的发展阶段而难以实现新的经济革命。

5.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对工商业的政策有哪些特征?

(1)汉代以前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周灭商时承袭了商代的手工作坊,在此基础上设立种种手工作坊;西周和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有了很大的发展,其

主要原因是封建领主经济体制被破坏,但同时由于新的封建体制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没有礼法的环境下,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到了汉代,封建地主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封建统治者开始实行抑商政策,这种政策可以说一直贯彻于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始终。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建立了一整套抵制工商业的政策措施: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

6.试比较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经济制度特征。

1.中国与西欧相比,封建经济制度产生的基础不同

中国西周封建制度上下级之间没有相互义务的封建契约。下级只对上级有义务,而上级对下级没有什么约定的义务。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支配和决定权力。

西欧封建制度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到封建契约的约束。

2、中国与西欧封建生产关系的差异

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都是将全部土地分成小块出租出去,很少留下自用地。诸子分户析产。实物地租一直占主导地位,劳役地租和货币地租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

庄园是封建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庄园的土地,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领主直领的土地,叫直领地;一部分是交给农奴使用的份地。“特恩权”——长子继承制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3、中国、西欧封建城市的不同作用

在西欧,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封建城市则是工商业的中心,居民主要是工商业。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具有两重性——既是封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封建政治统治的中心。

4、中国与西欧封建政权的特殊性

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欧中世纪封建政权是封建贵族民主制,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都效仿国王实行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

7.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圈主要有哪些?各自的情况怎样?

(1)地中海贸易圈。中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地中海仍占据重要地位。

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相互贸易始终很繁荣;另一方面,地中海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它把西欧各国和东方各地区联系起来。君士坦丁堡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后来被威尼斯和热那亚替代。

(2)东亚贸易圈。

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

a.中日贸易:

始于秦汉,隋唐达到鼎盛,当时,中日之间建立了遣唐使、遣唐使制度,不仅进行政治文化交流,贸易也是重要的内容。这个时候,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货物。

宋代:中日贸易进一步扩大。由于日本由于经济发展,像中国出口大量的商品,另外,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铜钱。

明代:明政府实行“贡舶制度”,日商获利极大,但是当时日本政局混乱,海盗很多,日本实行了“锁国政策”,但是民间的贸易一直没有中断。

b.中朝贸易:唐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因为实行了“遣唐使制度”,至明代,中朝贸易结构比较完善。

c.中国与南洋地区的贸易:马来半岛、印尼、菲律宾等国家。是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中间段。

d.中国与印度支那地区的贸易:越南李氏王朝、占城等,宋代中国与越南李氏王朝的贸易主要限于边境贸易,。另外,占城发展为印度支那国际贸易中心,并且是中国与南洋、印度洋贸易的中间环节,具有重要地位。

(3)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也就是北欧贸易圈,是中世纪才开始形成的。和地中海贸易比较起来,北欧贸易到14世纪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农业发达,已经能把亚麻、大麻、油类、动物油脂等大量有价值并便于运输的商品拿到市场上来;另一方面,也与德国东北部与波罗的海的城市发展有关,如佛兰德斯是北欧贸易区的经济中心,汉堡、不来梅等城市在中介贸易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北欧贸易圈还与罗斯地区的贸易关系密切。这个地区以基辅为中心。

8.促成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经济后果如何?

(1)地理大发现的经济背景

13—14世纪商业变革的临界点:

第一,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第二,竞争制度的安排。

第三,商业技巧的创新。

(2)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件:

动机——促成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因素:

第一,原始动机:西欧封建主和商人对贵金属——黄金、白银的疯狂追求。第二,近东贸易危机使原有东西方贸易受阻,促使探寻通往西方的新航路。

第三,开辟新航路还是欧洲封建主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指南针的运用、造船技术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的主要经济后果(商业革命)

1)地理大发现直接引起殖民扩张和残酷的海外殖民掠夺,而这种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

2)社会商业冲动: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扩大了世界贸易的疆域,使欧洲资本获得了空前广阔的活动领域,引起了欧洲商业的巨大变化。

3)贸易路线转移:随着世界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取道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西欧经济中心便发生了转移,这也是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发现后的重要经济后果之一。

4)地理大发现引起了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

5)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贸易规模的扩大,需要有效率的商业组织相配合,合伙制、特权公司、特许公司、股份公司。

9.思考价格革命对社会阶层的分化所起的作用。

在农村,采用租佃制的地主因为地租上涨最快而获利最大,相反,按照传统方式征收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却因此受到损失。租地经营的农场主和一部分农民不仅因为工资低廉和农产品价格高昂获得收益,还因为向地主缴纳固定货币地租而享有价格上涨的好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工业品的价格上涨虽不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但由于实际公司的下降、产品销路的扩大,手工工场主和商人成了新兴的经济贵族。雇佣工人和被夺去剩余产品的贫苦农民在价格上涨中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这样,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的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没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从而有利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封建社会的解体。

10.何谓“近代农业革命”?简论英国农业革命的进程与特点。

1: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马尔萨斯陷阱

欧洲主要国家近代农业革命

人口革命

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的创新

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为工业发展提供生活和生产资料

为工业发展提供国内市场

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

2:英国式道路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

英国农业革命的特点就是通过圈地运动体现出来的。“圈地运动”,大致

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5世纪末——17世纪40年代

特点:将圈占的土地变为牧场——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结果:圈占公有地及农民份地的同时,也消灭了寺院土地占有制。

第二个时期17世纪40年代——18世纪中叶

不同于第一个时期的显著特点:

(1)圈地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牧场,而是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

(2)圈地方式不是私人自发进行的,而是通过国家政权实行的——议会圈地。

(3)圈地规模大大超过了第一个时期。

圈地运动的实质,是以强力或暴力手段是直接生产者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相分离。

“圈地运动”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也引起了农业革命,即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比较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

美国式道路

在没有封建关系束缚的条件下,从小农自发分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农场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典型,列宁称之为“美国式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一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战争后(1783年)——19世纪50年代,农业革命伴随着对西部的殖民开发而展开。联邦政府的三个土地法令,两项重大原则:第一,实行西部土地国有化。

第二,通过分块出售的办法把公有土地变为私有。

第二阶段,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美国农业出现了一个革命性的阶段,其中《宅地法》实现了无偿分配西部国有土地的原则,是小农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标志着“美国式道路”的胜利发展,从而奠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基础。

农业革命还体现在农业技术革新和一系列农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方面。

普鲁士农业革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

其特点: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其在德国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807——1848年前:主要在普鲁士及德国的一些邦国中有了初步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1848年——19世纪70年代:农业革命在德国取得全面胜利。集中体现在1850年5月2日普鲁士政府颁布的《调整法令》,给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

12.试述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1)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从1500年左右的佛兰德斯、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的狭长地带到17世纪末的荷兰和英国。

2)为技术革命准备条件。细致的分工使劳动过程简单化、标准化,提高了考核个人绩效的效率,集中的手工工场又使团队的聚集效应充分显现,这就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手的费用。这是斯密型分工最大特点,以后的技术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培养企业家和近代产业工人。

4)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存在。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并没有立即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而是与机器大工业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

13.简述近代早期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首先“大宗的借贷业务经常发生在国家和民间金融家之间。主要表现为政府一般以税收为抵押,向民间金融家告贷。通常两种方式:包税制和派税制。

包税制:是将某项征税权授予“包税人”——政府贷款人,他有权向所有应就某一税种纳税的人征收该税,包税人不必申报他所征收的税额,只要想中央政府国库缴纳一笔固定的现金,超过部分归其所有,不足部分由其负责补足。

派税制:是给政府提供借款的债权人被指派担任某一项税收工作,直到税收偿清政府的债务为止,或者债权人从政府收税人那里取得一项赋税的全部税款,直到债务偿清。

其次是私人之间的借贷在前工业时期的欧洲成为了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出现了早期的“商业银行家” 但是,存贷业务发展并不顺利。

14.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的过程。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这是有深刻的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

社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提高,圈地运动的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离(补:海外殖民的的扩大使得海外市场的需求加大)

科学技术:原来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

15.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发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如何?

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

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方面的革命,也是整个生产方式的革命。仅仅将工业革命归结为“技术进展”的观点是片面的,工业革命具有社会经济性质。

16.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3)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4)但是,日本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大。

(5)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17.比较1861年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影响。

这两次改革在俄国的发展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都有利于俄国的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但它们对于俄国农奴制度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

不同点:性质: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彼得一世鼓励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实际上强化了农奴制度;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8.为什么说工业革命赋予了经济增长以新的内涵?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相对于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了新的含义:

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机械力代替人力,将人的体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使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生产机械化以前的增长。

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时代走入工业时代,它使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已从原来附属于农业的地位,上升为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部门。

19.简述中国近代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

第一阶段 1850-1887中国传统经济继续延续,存在明显的由传统阶段的政治周期向经济周期过度的特征。

第二阶段 1887-1914中国近代经济的初步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完整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 1914-1936中国近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完整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 1936-1949中国近代经济的衰退,为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即战时状态。

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1、主要动因: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进步。

2、直接原因:投资规模的扩张和收缩。

3、基本原因: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4、制度保障: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行为。

5、政局的相对稳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

20.简述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

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军事工业或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工业,工厂的管理采取的是在市场没有发育情况下的封建管理模式。

19世纪70年代中叶起,他们开始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方式创办民用工业。弱小的民营工业既受到来自外国资本的竞争,也受到

中国官僚资本的压迫,处境艰难。甲午战争后,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开始突破困境。

1894年,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宣告失败。它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工业化尝试。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

(2)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二次尝试是在民国初期。

背景:(1)新建的共和政府主张工商业自由,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法令,进行了经济法规的初步建设。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顾及东方,商品输出锐减,同时,还增加了对各种战略物资的需求,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伴随着列强的入侵和它们获得在中国投资投厂的权利,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城乡经济向着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适应列强的需要向商品农业发展,而封建土地关系依然保存。工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动荡、市场不完备的影响,官僚资本虽然比民族资本强大,但却缺乏活力,民营工业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夹缝中生存。中国的基本经济状况并没有改变。

(3)20世纪30年代的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第三次尝试发生在1927—1937年。这时由于消灭了军阀割据,国家初步统一,国民政府开始着手经济建设问题:

第一,争取关税自主。

第二,健全金融体系,统一改革币制。

第三,组织工业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1.为什么说通商口岸城市经济集中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1) 这些口岸城市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他们依托

这些口岸城市,向中国大批倾销工业制品,积极搜刮他们所需要的原材料。

(2) 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3) 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举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经

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4) 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22.20世纪早期中国商业组织的变化。

1、中国市场主体的变化—股份制公司出现

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协调经营机制代替市场协调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2、交易成本下降

(1)买办制度的变化

(2)股份公司的出现与市场中间环节的减少

(3)新型交易机构的建立

(4)商会的作用

3、商业资本与交易费用

23.试比较和怀特计划。

凯恩斯计划:

1、建立国际清算同盟,采取“透支制”。

2、创造一种国际信用货币———“班柯”作为国际清算单位。

3、会员国在同盟中开立往来账户,但只能用于购买他国商品或对外投资,不能向同盟兑换黄金和现款。

4、由债权国负责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

5、同盟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不使债权国干预债务国的各项政策。

怀特计划:

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稳定各国货币。

2、基金为稳定会员国的货币汇率,拟设立一种货币单位“Unita”,可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

3、采用固定汇率制,会员国货币必须与Unita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会员国货币不得随意贬值。

4、会员国在应付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购买所需的外币,但数额要受一定的限制。

5、员国必须取消外汇管制。

6、基金的管理由会员国投票决定,根据各国的份额确定在基金内的投票权。

7、基金办事机构设在份额最大的国家。

24.战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布雷顿森林会议

美国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布雷敦森林会议(又称“联合

国货币金融会议”)

美英双方的妥协方案

第一,在汇率上兼顾了稳定性和灵活性。

第二,在帮助会员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上,英国向美国让步。

第三,双方同意取消贸易和外汇管制。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制度得以推行的组织机构,其最终目的是创造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免受贸易限制或国际支付管制阻碍。

(2)措施:(1)通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建立以世界性货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多边支付体系。

(2)稳定国际汇兑,避免各国竞争性货币贬值,用有秩序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汇率调整。

3)通过贷款调整会员国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调。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主要任务:(1)促进用于生产事业的投资,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建设,协助从战时经济平稳地过渡到平时经济;(2)运用本行的资本或筹集的资金直接贷款,以辅助私人国外投资的不足;(3)促进会员国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协助会员国增长生产能力。

4、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包括两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一是国际贸易的多边性和非歧视性原则,二是谴责贸易数量限制的原则。

关贸总协定通过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削减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25.滞胀现象为什么引起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

滞胀指的是经济停滞、高失业率与高物价上涨率并存的现象。

国家干预是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的政策,它承认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局限性,主张采用需求调节,即通过扩大或缩小财政支出的财政政策,松紧交替的货币政策以及对工资、物价进行调控的收入政策来调节社会需求,以达到干预经济周期,减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

二战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利用乘数效应,用扩大财政支出、国家采购、扩大公共消费开支、增加社会福利开支的办法,扩大市场和扩大就业。但是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和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26.欧洲联盟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

《舒曼计划》: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建议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炭和钢铁工业合并,并且邀请其他国家参加。

1951年,欧洲煤炭和钢铁共同体正式成立,参加的国家有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意大利。

《罗马条约》:1957年《舒曼计划》的参与者在罗马签订了两个条约:一是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二是《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正式生效。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简称欧共体。

1968年7月1日,关税同盟正式成立。

1985年通过了“欧洲一体化文件”,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立了实现欧洲经济联盟和货币联盟的具体计划,一个经济、货币、政治、科技、防务等全面区域化和一体化的欧洲正在实现。

27.回顾世界经济的发展,试分析经济的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χ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 A 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A 90% B 95.5% C 96% D 3 % 96%5.95%90++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 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

2014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 1、普遍奴隶制 存在于古代东方国家的一种不发达的奴隶制形式,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明确的法律制度。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与债务奴隶,不是主要社会生产者和生产力的代表。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依附于土地、村舍和国家,没有独立人格、与奴隶差别不大的广大农民,具有“普遍奴隶”的性质。它广泛存在于古代东方,如中国、印度、两河流域等地。 2、罗马法 罗马法是在《十二铜表法》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罗马法一是确定了所有交换主体的平等地位。二是确定了私有财产关系,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三是有极为明确的所有权概念,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返还占有权等。 3、人口革命 是指近代开始的人口迅速增长。18世纪下半期,随着欧州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州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这次人口增长以死亡率持续显着下降和生育率缓慢上升为特征。这一时期处在人口变革的突破期,突破了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荷兰和英国是首先开始出现人口持续增长,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荷兰、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革命使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的提高,从而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同时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

4、马尔萨斯陷阱 18世纪之前,社会必须有75%-8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劳动者平均食物产量除自己消费外,只有20%-30%的剩余,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物质产品呈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5、城市化 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且日益提高的过程。 6、价格革命 在新大陆被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曾因硬币的缺乏陷入窘境。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将大量的金银送回西班牙,又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购买商品,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贵金属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大量廉价金银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张。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7、城市化与城市病: 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且日益提高的过程。城市病:工业城市发展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 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 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 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 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 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逻辑学 期末考前复习练习题

考前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2 )。 (1)由真推假 (2)由假推真 (3)由真推真(4)由假推假 2、“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什么工作也干不好。”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3 ) ①p∧q ②p∨q ③p→q ④p←q 3、负全称肯定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3 ) (1)SAP (2)SIP (3)SOP (4)SEP 4、“负命题”可概括为(2 )。 (1)性质命题(2)复合命题(3)简单命题 (4)否定命题 5、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3)循环定义 (4)同语反复 6."所有S都是P"与"有M不是N"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D ) A.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 B.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 7.在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D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变 8.相同素材的A命题与I命题之间的关系是(C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9.在一次讨论中,某人说:"我虽然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但还有一点不同意见。"这一说法B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0.直接推理"SAP→SEP"属于( )推理。 A.换质法 B.换位法 C.换质位法 D.换位质法 11.类比推理不是一种( a)推理。 A.必然性 B.或然性 C.结论超出前提范围的 D.个别到个别的 12."所有的朋友都相信我,你是我的朋友,所以,你也相信我。"这一推理的结构与下列(b )推理结构相同。 A.所有毒品对人类都是极端有害的,艾滋病对人类也是极端有害的,所以,艾滋病是毒品 B.所有的正常人都应有理性思维,你是正常人,所以,你应有理性思维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选择题: 1、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B 研究社会经济活动 C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 D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 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 男女分工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D动物的减少 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A 磨制石器 B 打制石器 C 敲击石器 D 青铜器 多项选择题: 1、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 A 采集 B 狩猎 C 捕鱼 D 种植 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 D 中古石器时代 判断题: 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思考题: 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 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畜牧业产生于()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C 新石器时代 D 青铜时代 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 南富北穷 B 南穷北富 C 东富西穷 D 东穷西富 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 锄头的发明 B 犁的发明 C 镰刀的发明 D 水车的发明 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 A 乡镇 B 部落 C 农村D城市 多项选择题: 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 美洲 B 西亚 C 中南美洲D东亚和南亚 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 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 融合 C 冲撞 D 排斥 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 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 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 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判断题: 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 思考题: 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 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2017年-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天津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 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7.“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

2018超星逻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1“所有的广东人是中国人”中“所有”是()。(1.0分)1.0 分 A、 联项 B、 主项 C、 量词 D、 谓项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论证通常包含的层面包括()。(1.0分)1.0 分 A、 作为结果的论证 B、 作为程序的论证 C、 作为过程的论证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1.0分)1.0 分 A、 芝诺 B、 塞内卡 C、 奥勒留 D、 泰勒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违背规则“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谬误不包括()。(1.0分)1.0 分A、 稻草人谬误 B、 人身攻击谬误 C、 合成谬误 D、 非黑即白谬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对当方阵向我们展示了具有相同主项和相同谓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之间的()种可能的逻辑关系。(1.0分)1.0 分 A、 三 B、 四 C、 六 D、 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是()。(1.0分)1.0 分 A、 慧能 B、 仓央嘉措 C、 宗喀巴 D、 达赖喇嘛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关于直言命题,我们能够进行的运算包括()。(1.0分)1.0 分 A、 换位法 B、 换质法 C、 对换法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在归纳论证中,结论被确证或反驳只是诉诸于()的。(1.0分)1.0 分 A、 前提本身 B、 结论本身 C、 真值表 D、 感觉经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应注意全称例示和存在例示都必须总是涉及到管辖了这个命题其他部分的()。(1.0分)1.0 分 A、 联词 B、 名词 C、 量词 D、 介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是指必定有真假的语法正确的字符串。(1.0分)1.0 分 A、 语句 B、 命题 C、 陈述 D、 推论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是针对人的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1.0分)1.0 分 A、 稻草人谬误 B、 法庭悖论 C、 人身攻击谬误 D、 非黑即白谬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支持谬误的情形不包括()。(1.0分)1.0 分 A、 演绎无效 B、 合成谬误 C、 偷换论题 D、 分解谬误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普遍奴隶制: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2、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3、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是整个中世纪西欧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它是在封建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封建庄园相当大程度上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自成体系的独立社会组织。这种经济社会组织大致同当时西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到12、13 世纪,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封建庄园制度逐渐瓦解衰落。 4、南海泡沫事件: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股票投机现象严重,最终股市泡沫破裂,巴黎、伦敦股票市场崩溃,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5、日本模工厂: 为提高官营工厂和矿山的示性,日本政府在国开办“劝业博览会”,设立“工业试验所”,期望官营工厂能起到“模”作用,故将这个时期大批的官营工厂成为“模工厂”。由于其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民间纷纷效仿其,一度出现官营民助的好景象。但只注重引进外国投资技术和设备的工业化战略很快破产,低效率使得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明治十四年,金银价格暴涨,纸币暴跌,官营模工厂失败。 6、亚细亚生产方式: 是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 7、欧洲拓殖运动: 是英国中世纪的一种恢复动乱发展经济的手段工程.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并对封建化的土地形成沉重的压力.消费与贸易的需要,使一切希望保持自己收益的封建主阶级和希望通过劳动去改善自己命

逻辑学导论 考试 答案 2020年

逻辑学导论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较短命题作为其自身的一部分的命题称为()。 A、分析命题 B、否定命题 C、复合命题 D、全称命题 2论证的三重功能不包括()。 A、证成 B、反驳 C、说服 D、推论 3一组不一致的前提()推导出不一致的结论。 A、可能 B、不会 C、不确定 D、必然 4一个论证是好的,必须满足()。 A、所有前提都必须是真的 B、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 C、所有前提加起来必须给结论提供足够支持 D、以上都对

5“问:铁为什么能压延?答:因为铁有压延的特性。”属于()。 A、直接循环论证 B、间接循环论证 C、相干谬误 D、支持谬误 6以下不属于弥尔五法的是()。 A、契合法 B、求同法 C、比较法 D、求异法 7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必须注意不要混合使用或用完证明中有用的()。 A、字母 B、数字 C、联词 D、量词 8“一方对立场的抨击必须与另一方却是已提出的立场有关”。这是批判性讨论规则中的()。 A、责任规则 B、立场规则 C、举证规则 D、自由规则 9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当且仅当()成立。

A、前提对结论提供了足够支持 B、前提与结论相干 C、所有前提均可接受 D、以上均是 10并行结构又称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分别独立支持统一结论的结构。 A、收敛结构 B、同一结构 C、简单结构 D、序列结构 11当命题断言了主项或谓项所指称的类的每一成员时,我们就说这个词项是()。 A、真的 B、假的 C、不周延的 D、周延的 12()被誉为古印度的医学百科全书。 A、《摩诃婆罗多》 B、《薄伽梵歌》 C、《阇罗迦本集》 D、《吠陀经》 13三段论“有些结构主义者是形式主义者;所有形式主义者都不是实

《世界经济史》复习题 -

1、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两个分支学科。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用经验和事实说话。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恩格斯:“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东方各国都是利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农业革命的特点。。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活的特点——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比较散漫,各个农业家庭又以同一地理环境或同一血缘姓氏为依托,结合或者积聚在某个中心点上,形成了农业时代特有的社会基层组织——村社。至今我们仍可以从各国地方名字的命名上找到当时农业村社存在的痕迹,比如王家洼、马家浜和李村、张庄、杨集等。。意识形态的特点——农业国家地域广大、人口分散,需要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所以政权形式多以君主专制为主;加上周边自然地形的制约,农业革命时代的文化传统具有相对封闭的鲜明地域特征。 5、简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意义。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 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 始社会的崩溃。 6、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原因。(1)主 要原因是人口相对过剩由于生产 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 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超过 这个对比关系的限度,惟一的出路就 是强行殖民。为了减轻人口压力,各 城邦政府都鼓励向海外移民。(2) 社会矛盾(内部斗争) 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还与当时城邦 内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密 切关联。 那些失去土地、生活贫困的农民,为 生计所迫,也不得不去海外寻求新的 上地; 还有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出 也往往被迫定居海外。 (3)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富有 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寻求 商品市场、取得工业原料和奴隶也去 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 7、罗马帝国时期的农业发展的特点。 。农业和畜牧业并没有什么重大技术 革新 。农业在整个帝国范围内实现 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分工。 。农业从森林、沼泽和沙漠中 得到大量新的耕地,不少过去被认为 是无法利用的土地,变成了以新方法 经营的肥沃土地了。 8、分析罗马帝国的衰落的原 因。PPT3-60 1、奴隶制使自由人鄙视劳动, 奴隶缺乏生产的积极性,社会财富的 再生能力疲软 2、充足的财富,腐蚀了罗马人 的精神 3、巨大游民阶级,是帝国的追 命索 4、帝制制造了暴行和腐败,也 造成了政治的不正常和不尽的纷争 5、创造力的全面萎缩 6、蛮族的压力和侵入及国内民 众的反抗 9、井田制度下的农奴经济的特 点。PPT4-9 。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农奴 所拥有的仅仅是对土地的占有权而 不是所有权。 。农奴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农奴要使用自己的工具,用固 定的时间在领主的土地上无偿劳动。 。领主除在农奴提供无偿劳动的 前提下,保证农奴使用土地的权利 外,对农奴的生产和生活方面不承担 其他责任。 。农奴有了自己的利益。 10、简述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 系。PPT4-13 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 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 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 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 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 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 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11、简述我国小农经济存在的原 因及其弊端。PPT4-25 原因:。地少人多 。生产资料匮乏 。“多子均分”的制度 。小块土地经营是最有效 的经营方式 弊端;(1)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 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 力。 (2)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老套, 老旧,技术难以革新 (3)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12、中国古代为什么采取抑商政 策。PPT4-32 1、保证农业基础。 2、抑制土地兼并。 3、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维护国家大一统。 13、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来 自于哪几个方面。PPT5-5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来自 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 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 模式。 14、简述西欧10世纪中叶-13世 纪中叶拓殖运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PPT5-35 (1)使西欧内陆广大地区首次 成为农耕地区,奠定了后世西欧农业 经济的基本轮廊,也使西欧的地理面 貌变生了较大改观,并确立起以扩大 耕地面积、促进粮食供应的外延性增 长模式。 (2)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欧农 耕技术不断改进。到13世纪时,西 欧各地更多地种植有肥田功效的豆 科植物;铁制农具愈发普及,犁铧一 律包上铁片;行走较快的骡马普遍地 用于牵耕,因而可耕地数遍,以耙松 土壤;耕地单位面积的收获也有较大 提高。 (3)带动农业全面发展,为西 欧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正是 在11-13世纪期间,西欧的人口有了 较大增长。同时西欧社会经济结构在 农业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发生了新的 变革。不断增长的人口、比较充分的 粮食、原料供应都刺激着社会消费的 扩大,从而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 供了动力和市场。11、12 世纪,西 欧各地涌现出许多乡村市场。 总之,以大垦殖为中心的农业大 发展是10-13世纪西欧社会运动的主 要内容,并为西欧封建文明的存在、 发展、变革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15、简述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 PPT5-42 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贵族地主阶级是圈地运动的积 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但由于经营理念 的不同,经营水平的差异,他们的分 化也在所难免。英国有38家大贵族 于没收教产后分到了土地,发了财, 但到了16世纪末,其中的22家已债 台高筑。同时,乡绅、农场主(及租 地农场主)和市民的力量悄然壮大。 有历史学家把他们称为“新贵族”。 农民阶级也产生了分化。少数富 裕农民在圈地浪潮中,通过租地,买 地和圈地,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发展成 为租地农场主或自有农场主。大多数 自由自耕农,公簿持有农和租地农, 在农业变革面前无所作为,错失良 机。 一方面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家发 展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 是大部分农民的无产阶级化。在十八 世纪中期,英国农村形成了地主—— 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的三层社 会结构,这对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是十分有利的。 2、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近代大农业的兴起 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 间,就像大工业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 生产率一样,大农业以它先进的管 理,充足的资金,科学的耕作,提高 了农牧业的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圈地运动后,英国农村原有的 “条田”连接成大片土地,为实施农 业改良措施,变粗放型农业为集约型 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地的单位 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同时,农 业劳动生产率也在稳步增长。13-17 世纪英国小麦、裸麦、大麦和燕麦等 四种谷物的平均收获量(种子与收获 物之比)分别是1200-1249年1:3.7, 1250-1499年1:4.7,1500-1699年1:7。 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圈地 以后,由于蔓菁、三叶、驴喜豆、黑 麦等饲料作物比以前更广泛的推广, 冬季饲料问题得到了解决,使畜牧饲 养量迅速提高。 3、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在1750年前后发 生,当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正在进 行。 一方面,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 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由于圈地运 动,农业趋向于集约化经营,大量的 过剩劳动力或者转入乡村工业,或者 转向城市。当工业革命在英国西北部 纺织品工业区率先发动时,正是大量 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之时。1750年, 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21.0%,1800年上升到27.5%。1850 年猛增到52.0%。人口增加中,移民 占主要因素,特别是那些经过乡村工 业训练的纺织工人,转入城市后,很 快能适应近代大工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圈地运动引发的农业 革命,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棉 花、亚麻、淀粉、羊毛等多种工业原 料,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为非农 业劳动者提供了粮食、肉制品、水产 品等生活必需品。 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变 革对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相应推 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农业革命带来 的农牧民收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 增强,也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国 内市场。 16、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形成了 哪几个贸易圈。PPT6-4 一、地中海贸易圈 二、东亚贸易圈 三、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17、简述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PPT6-16 古代世界的国际贸易作为区域 贸易,对各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 重要影响。 技术文化交流。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解体。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 展。 导致新航路的探险活动,结果发 生改变世界的地理大发现。 18、什么是地理大发现?PPT7-6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 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 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 航线的开辟。 19、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 件。PPT7-8 动机、、。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 展诱发对贵金属的渴求 。近东贸易危机阻碍了欧 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 条件; 科学技术的支持;天文学 ;航海 技术发展 20、马尔萨斯陷阱的含义 PPT8-10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 时,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 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 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 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 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 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 阱。 要打破这种周而复始的历史僵局, 经验数字表明,农业生产力要经过40 年~60年的时间将食物平均的剩余 率从25%提高到50%以上。只要农 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超过这个阶段, 马尔萨斯的预言就会实现。 21、简述促成近代农业体制变革 的原因。PPT8-11 、人口变化引起的劳动与土地价 值比例的变化(根本因素) 、市场的形成和扩大(重要原 因)。 22、为什么说近代农业革命是工 业革命的前提。PPT8-22 。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 要素。 。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国内市场。 。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大批可供雇用的劳动力。 。总之,近代农业革命为工业 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是工业革命 的前提。 23、简述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 革、及宗教改革的背景。PPT8-39、 42 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诸国反对 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 动。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 救)主张为核心和建立廉俭教会的系 统理论。从根本上说,宗教改革运动 实质上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 反封建的斗争。 宗教改革的背景 1、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政治因素) 2、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 放 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冲击了罗马 神权的统治。(思想文化因素) 3、教会腐败。出卖大赦(又称赎 罪券)以搜括民财,征收重税以及买卖 教职等,(自身因素) 4、资本主义、商业城市与中产 阶级的成长(经济因素) 24、简述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 中叶英国圈地运动的原因。PPT8-51 1. 毛纺制业的迅猛发展。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 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 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 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 在。 4. 利润的刺激。 5. 政府支持的结果。 25、简述圈地运动的影响。 PPT8-55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 劳动力。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 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 发展。大农场和大牧场有利于革新农 业技术;改良推广农牧新品种。 4、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 阶级条件。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 现。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 一场灾难。(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 文钱的补偿) 26、为什么16-17世纪的工场手 工业未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农 村。PPT9-12 1.在农村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 劳动成本比较低。 2.农村税收低,不必受严格的行会规 定的限制。 3.城市行规的束缚没有波及农村,生 产者有组织生产、决定生产工艺和程 序的自由。 27、简述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 原因。PPT-10-5 金融制度的产生直接源于商品 货币关系的发展对资金融通产生的 创新需求。这在爆发商业革命、农业 革命和工业迅速增长的欧洲表现得 尤为明显。 16-18世纪,西欧的货币 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 币同时流通,货币增长量推动了贸易 的发展,但货币量的增长仍然没有解 决硬币缺乏问题。 (1)磨损和贮藏会损失一 部分货币量 (2)与东方贸易的逆差使欧洲 流失更多的货币量 (3)人口的迅速增加、新兴工 业的发展等一系列新出现的或扩大 了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货币 28、英国在16-18世纪期间如何 完成的资本的原始积累。PPT11-8 基础:对农民的剥夺 一方面,持续时间很长的圈地运动使 大批的农民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 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为工 业革命准备了廉价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在对土地的掠夺中,大量 财富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财 富使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成为可能。 重要来源;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 29、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PPT11-51 1、经济: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 到机器大工厂的转变,劳动生产力,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 工业强国。 2、政治:使工业资产阶级逐步 进入政权中心,巩固与加强了资产阶 级统治。 3、.生产方式:导致经济地理和 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推 动科学文化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标志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最终战胜了封 建生产方式。 4.阶级矛盾:使整个社会日益分 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 5.世界格局:促使英国海外殖民 活动进一步加强,造成了先进的西方 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 30、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市场制度 的开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PT12-11 1.领土面积的扩大 2.交通、通讯业的革命 3.南北市场的统一 4.商业组织的创新 5.地区专业分工的发展 6.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31、试述美国争取市场主体平等 的过程。PPT12-5 为了争取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 而进行的两次战争。 “独立战争、1812年的战争 32、为什么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 对法国的工业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PPT13-12 (1)小农经济阻碍了农村劳动 力的转移。 (2)阻碍大机器生产的发展。 (3)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33、简述俄国工业化的特点。 PPT13-34 第一,政府和外国资本在俄国工 业革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俄国工业革命自始至终受 到农奴制残余势力的影响 第三,俄国的工业化在19世纪 八九十年代表现出生产的高度集中。 第四,由于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 技术、国家的积极干预等原因,尽管 俄国工业革命发生晚,但进程快,由 此也带来了一些列矛盾。 34、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 系。PPT14-9 工业化以来兴起的城市,主要 是工业城市,它对工业化提供了以下 促进作用: (1)城市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化 的费用。 (2)城市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提 供了更多的机会。 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城市化的费用挤占了发展 生产的支出。 (2)人口过度集中于城市,意 味着不充分就业和经济总体生产率 的低下。 (3)造成明显的城乡差异,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建设费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参考题《排板后》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示例参考习题 示例题型一: 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那样物美价廉。 3.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是柳州鹿寨人。 4.除非刑事专家能获知作案者的主要资料,否则无法画出他的图形来。 5.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真且形式有效,则其结论也是真的。 答案: 1、“或”,p∨q 2、“并不是”,¬p 3、“至少有一”(或者),p∨q∨r 4、“除非,否则”,p←q 5、“且,如果,则”,(p∧q) 示例题型二: 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p∨q) ∧(p∧﹁q) 2.(p→q) →((p→r) →(p→(q∧r))) 答案:1、 P q (¬p∨q) ∧(p∨¬q)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p∨q) ∧(p∨¬q)不是重言式,是永假式。 2、证明略:(p→q)→((p→r) →(p→(q∧r)))是重言式。 示例题型三:综合选择题 1.“人类假如要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A.(p∧(q→r)) →q B.p→(﹁p∧q) C.P→(﹁q→(p→r)) D.p→(﹁q∧r) E.r→(﹁p∨(p∧﹁q)) 2.依据真值表,“S不是刑警,也不是交警”与“如果S不是刑警,则他是交警”在真值上的情况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