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集聚区设计说明

产业集聚区设计说明

产业集聚区设计说明
产业集聚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建筑规划设计

一,设计背景

1,区位条件

南召县地处河南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经111°55′-112°51′。境域东西长约95千米,南北长约62千米,总面积2933平方千米。207国道、焦枝铁路、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等贯穿全境,使南召的铁路及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辖16个乡镇,62万人口。位于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是南方北方交汇区,800毫米等降水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处,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南北动植物汇聚。

2,区位状况

产业集聚区综合商务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新区腹地,地处未来城市中心,龙盘路以南,理想大道以北,蚕乡路以西,人民路东西两侧的地块上。通过人民路与旧城区相连。交通便利,出行通畅。

二,设计理念

1,提升南召城市形象,完善产业集聚区功能,打造南召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本项目意在打造挺拔,壮观,现代的建筑群,商业,酒店,办公,住宅等多元一体的城市综合开发模式大大丰富了产业集聚区的功能,成为南召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打造凭水临风,诗意生活的城市综合体

A地块的商业中心部分四周环绕着灵动的水系,结合中国园林的造园理念—嘉则收之,俗则摒之,将美景引入商业休闲区内,打造水可亲,可玩,可戏的商业中心区。

3,均衡功能布局,革新南召商业经营理念,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本项目是南召县近年来开发规模大,产品形态最为丰富的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拉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商业氛围的形成,带动了建筑,装修,建材,物流等众多行业的发展。

三,建设目标与规模

1、建筑设目标

该项目是集地产、购物、餐饮、休闲、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项目,项目建成后,以大型企业公司总部办公、商业功能为核心,以高层住宅及配套公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本项目由二部分组成,该项目的建筑面积总计706488平方米,共有建筑物67栋。

其中A区建筑面积387023平方米,共有建筑物26栋,其中A1-01、A3-02、A3-03、A3-04、A4-01、A4-02、A4-03、A1-10、A1-12九栋建筑为办公建筑区域,是企业公司的办公大楼及会所,建筑面积为164773平方米。A1-11、A1-02、A1-03、A1-04、A1-05、A1-06、A1-07、A1-08、A1-09、A5-01十栋建筑为商业区域,主要由KTV,影视厅,中、西餐厅、工作餐厅、电信、银行、医疗所、中心商场、健身中心等商业服务为主,建筑面积为24422平方米。A5-02、A5-03、A2-01、A2-02、A2-03、A2-04、A3-01七栋建筑为企业行政人员公寓和住宅,住宅建筑面积157887平方米。其余商业裙房建筑面积39961平方米。

B区建筑面积197094平方米,共有建筑物46栋,其中B1-01、B1-02、B1-03、B1-04、B1-05、B1-06、B1-07七栋建筑为大、中型企业办公楼,办公建筑面积58234平方米。

B1区域(B1-08--B1-16)、B2区域(B2-10—B2-12)和B3区域(B3-08—B3-13)为公寓和住宅区,建筑面积为62483平方米。 B2区域(B2-01—B2-09)、B3区域(B3-01—B3-07)为企业商住楼和公寓住宅,建筑面积22699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为53678平方米。

地下建筑122371平方米,主要用于建设地下停车场和仓库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

本项目拟分三期实施。

四,规划布局

针对该项目,总图布置应根据场地情况和工程特点,以及规划部门确定的原则进行总体安排,力求满足日照、通风、消防、交通等功能要求。本项目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竖向处理、小区内道路、绿化、管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设计,在建筑与布局方面,充分利用行列式朝向好,通风顺畅的特点,并尽可能扩大了绿化,以打造一个低密度、环境配套设施完整和富有文化内涵的高尚城市综合体。

本项目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和空间组织分为高层住宅、商业区、写字楼三个部分。

整个建筑群以中心高层为开始展开,在区域中心,建筑以点状分布,周围建筑沿街呈线形布置,从而形成以点连线,从而交叉成面的效果。建筑的材质与水体环境结合,采用透明的玻璃作为中心建筑的材质,不仅能够彰显建筑的科技感,而且建筑的倒影回映周围的环境,使人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从而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建筑本身在整个场地中就是景观,建筑的造型不仅决定了整个区域的外部环境布局,而且对外部环境形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中应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把建筑作为景观要素考虑,使景观与建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中心建筑在形体上自由分布与环境融合,在周围的建筑则采用方形形体,不仅容易与基地契合,而且与中心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场所的可辨识性。两个地块的建筑体量相差悬殊,A地块建筑体量粗狂高达,彰显办公建筑中企业的实力,B地块则是由于增加了居住的空间,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和材质的选着也变得大不相同,因此,两个地块的主从地位显露无疑。A地块的建筑与景观结合营造宏大的场面,而B地块的景观则是以多个中心均匀的分布其中。因为,在适当的环境之中,景观是建筑的延伸,也是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景观本身就是建筑的组成,不仅有功能作用而且对营造建筑气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地块的建筑之间布置小型的景观,起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而且能给人温馨感觉。两个地块之间与外界的联系也不相同,A地块的商业气息浓厚,整个空间显得开放,接受能力更强,犹如中国文化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B 地块的封闭性则更强,这不仅仅考虑到居住部分的人的心理,更是应用这样的布局形式把B区域的建筑各不同部分分割开来,形成几个不同的功能分区,从而达到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紧密而又不相互干扰的效果。

场地中的地块按区域和功能两种方式划分;整个地块由道路自然划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A地块有根据地块的区域,划分为A1、A2、A3、A4、A5五个部分,其中商业部分分布在整个建筑群的周边,中心部分A1区域主要是大型企业办公范围,在其周边分布有小型办公区域和展览空间;其他企业单位办公区域则是分布在其他地块的高层建筑之中。B地块划分是从功能出发,B1区域的沿街利用底层的建筑做商铺和商场,楼上则为小型企业的办公区域,局部作为与办公区域配套的生活居住区;B2区域则建立小区域范围内的商业聚集区和居住区;B3地块是小型个体企业的办公区域及部分配套住宅楼。

A地块(以公司办公、企事业单位办公、商业区域为主)此地块建筑以公司办公、企业办公、商业办公为主,其中包含有商业服务、银行、大型洗浴中心、影院、餐厅、商住、公寓、电信设备、卫生所等。办公主要分布在A1地区内的点式建筑内,周围小型点式建筑不仅作为办公和展览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小型建筑衬托出了中央高层的体谅和气势,它们一起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完善了整个中心区域的气氛;企业办公和与办公配套的公寓楼则是分布在周围高层建筑内部(A2、A3、A4、A5区域),商业部分则是设

在周边四个区域的沿街群房内。高层建筑在整个场所的分布均衡,每栋高层建筑或者高层建筑群,根据其与周围建筑的联系以及自身的功能关系,形成相对完整的后勤服务部门。建筑之间的点线面关系体现强烈,办公区域相对集中,占据良好的朝向和景观位置。

企业办公楼虽然没有最佳的位置,但是,由于中心区域的建筑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因此,部分企业办公楼拥有更好的景观视角。整个区域的商业则是中规中矩的沿街布置,达到同时针对内外的效果,使区域建筑与城市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

A地块的建筑面积大约38万㎡,其中办公建筑面积约为15万㎡,商业建筑面积约为3.5万㎡,公寓及住宅建筑面积约15.5万㎡,商务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4万㎡,总容积率为3.54。

B地块(主要功能:中小企业办公、商业区、商品聚集区、办公配套居住区以及个体企业办公为主)此地块建筑功能多样化主要有: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商业聚集地、小型个体企业办公楼、大型市场、企业产品展示、小型企业产品专卖等,也是南召蚕丝被、蚕茧等独特特产的对外开放窗口,其中中小型企业办公楼为商住一体化,并配有接待公寓等必要的辅助设施,力争打造成为一个整体的商业街市场。整个区域道路布置规则,可辨识性强,建筑的布局尽量的采用南向布置,为争取更多的采光通风营造了好的条件。商住一体化的设计使整个区域的工作生活更加的便捷。其中北部和西部沿街以企业办公和商业为主,并且占据了最佳的位置;中央区域北半部分为与办公建筑配套的居住区,中央区域南半部分属于商住一体化的个体公司的办公空间,两侧沿街,保障了其良好的交通和相对安静的条件,内部小尺度的景观绿化赋予了这片区域安静祥和的特征。

B地块建筑面积约为19万㎡,其中商业建筑面积约5万㎡,公寓和住宅建筑面积约为8.5万㎡,办公建筑面积约为5.5万㎡,容积率约2.2。

五,规划系统1,交通系统

便捷是交通系统的根本要求,也是这次规划的重要问题,道路便捷的联系建筑,并在最大程度上与主要人流分开,首先保证了行人的安全与综合区内的安静。其中A地块车行系统由一条主干环道连接四个主要出入口组织区内整个交通系统的可达性,中间一条贯穿东西的道路连接东西两个出入口,以实现交通的快速通达性。B地块主干道采用两横两纵十字交叉式的交通组织方式,连接各个分区的支路,该种道路组织方式不仅避免了倒车与迷路,而且使人们能够有预测的知道车来的方向,在人行与车流交叉的地方,也能够保证行人的安全。步行系统则是另一种景象,大部分人有亲水的爱好,而且人行道路一定要直接,在适当的地方有迂回的岔道,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状态的行人对道路的不同需求。

2,绿化系统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绿化已成为现代都市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趋势,它既能增加环境的自然气息,又能把人、建筑、自然融为一体,采用构架、廊道、雕塑小品等元素讲求人的参与性、景观可达性,将景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营造一种健康、温馨的家居气氛。

本项目通过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及地方材料的选用,突出地方性特征。用地的条件和特征是景观设计的素材来源。住宅区景观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以环境和空间特征对人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户外空间。

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空间,提倡多种乔木,合理搭配花灌木及地被。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生态。

六、技术经济指标表

各分区面积详表

七,设计原则与构思

1,定位与意向

本项目由三部分组成,包括高层多层住宅、商业区及写字楼,集商业、办公、住宅于一体大型综合性地产项目,其中A1-01办公楼35层,建成后,将成为南召县地标性建筑。

2,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的回归点,最大范围促进人的和谐。

生态的原则:对整个商务中心周边有利环境以利用为主,不利环境以改造为主、创造为辅。

八,建筑单体设计

1,平面设计

该项目在建筑平面设计上采用多元化的功能布局,其中办公建筑采用大框架与小空间办公结合并能自由分割的功能布局方式,可以使得空间利用的更合理更充分,公寓建筑主要采用一室一厅和标准间式的空间布局,既经济又实用,能够满足广大上班族的生活居住需求,住宅建筑以高层90㎡的一梯四户和多层120㎡的一梯两户为主,可以满足需要长期居住在此地的购房者需求。

4,立面设计

整个项目的设计风格为现代派建筑,采用透明的玻璃作为中心酒店建筑的材质,彰显了建筑的科技感。和周围的水景相映衬,让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而建筑本身就是景观。

两个地块的建筑是两张对比鲜明的名片,A地块的建筑粗犷高大,彰显企业实力,B地块由于增加了居住的空间,温婉细腻。A地块的建筑和景观结合营造宏大的场面。而B地块的景观则是以多个中心均匀的分布在每个组团的中心,步移景异。整个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力求体现建筑形体与人文内涵的融合。

2,环境设计

建筑的环境设计最重要的莫过于光学设计、热能设计和声学设计;在光学设计上,

建筑内各个房间均能够自然采光,并且在住宅建筑布局层面上满足每户至少一个主要房间拥有大寒日不低于2个小时的日照;在热力学设计上,建筑的保温隔热问题不容忽视,争取小的体型系数,在北侧不开飘窗,促进建筑的自然通风等措施,减少建筑的能耗,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声学设计上,建筑与城市道路直接连通,因此在建筑与道路之间种植高密度的植物绿化,以减少外部噪音对建筑内环境的污染。

3,经济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合理的空间布局,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在舒适度和经济的结构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从而减少建筑面积的浪费,以及减少交通面积在建筑中的分量,摒弃多余的外部装饰,从而达到建筑的经济合理。

4,消防没计

凤冠社区的建筑主要以中高层和高层为主,严格的按照建筑防火规范设计,在绿化的同时满足消防车的可通达性,对于不同高度的建筑,根据需要安排利于人员安全的防烟楼梯间。

5,无障碍设计

1)、室外通道:在建筑入口处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设置通道,并考虑在通道和沿途设置街灯和座椅。

2)、室外引路径:在行人路、下斜路缘石以及楼宇进出通道和住宅建筑内的公共部分设置引路径,铺设引路砖和提示标识。

3)、设置残疾人停车位,清楚标示,并在无障碍车道旁设置轮椅通道。

4)、设置室外坡道和坡道平台,满足规范要求。

5)、无障碍楼梯和细节设计。

6)、无障碍入口设计,其高度宽度等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结构专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南召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034-200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修订版);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75-2006)

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10、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建筑设计标准、条例和规范。

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2、相关配套专业提供的资料

二、设计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设计内容为南召县产业集聚区综合商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中高层住宅、商业区、写字楼及道路、硬化、绿化、大门配套设施等。

三、主要建筑物的平面及空间说明

1、主要建筑物说明

根据建筑高度以及建筑平面使用功能要求,本工程高层住宅及公寓楼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分别为一级和二级。其它多层商业及地下车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当裙房与主楼相连时,抗震等级不低于主楼。

2、建筑剖面说明

本工程高层住宅,地下一层层高为3.0m,地下二层层高为2.85m,一层商业网点层高为4.2m,二至三十层层高均为3.0m;

商业区层高:地下一层为5.4m,地上三层为4.8m;

以上室内外高差均为0.45m。

3、主要建筑材料用法说明

(1) 混凝土

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见下表:

(2) 钢材:

钢筋:HPB235级 fy=210 N/mm2

HRB335级 fy=300 N/mm2

HRB400级 fy=360 N/mm2。

型钢、钢板:Q235B钢

(3) HPB235钢筋、Q235B钢焊接E43系列

HRB335钢筋E50系列

HRB400钢筋E55系列

(4) 填充墙砌块和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干容重不大于7.0kN/m3 ,强度等级不小于A3.5,

混合砂浆强度不小于M5.0。或采用其他轻质材料。

四、结构说明

1、结构形式

本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2.基础形式

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3.主要结构参数

其它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抗震设防烈度:7度

建筑物重要性类别:一级

4.主要结构材料选用

⑴ HPB235级 HRB335级 HRB400级。

⑵混凝土:

⑶墙体:±0.000以下外墙为300厚钢筋混凝土墙,内墙除钢筋混凝土墙外为200厚加气

混凝土砌块墙;以上墙体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五、建筑消防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划分防火分区,耐火等级均按一级防火标准设计。

1. 合理设置安全出入口:底层不少于一个的对外出口。

2.合理布置安全疏散通道:确定疏散通道的位置、安全疏散距离、疏散走道和门的宽度、高度,且不宜设置台阶。

3. 梁、板、柱、墙等结构用材及建筑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等级按一级防火等级执

行。

4. 门、窗、洞、墙布置、数量、间距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执行。

六、建筑节能

南召县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建筑体形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的要求。还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应兼顾防热。满足冬季日照少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建筑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应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减小能耗。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可以采用外挂式外保温、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或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等方式。

凡受力钢筋均采用HRB400级高强钢筋,以减少钢筋含量,并降低建筑成本。

给排水专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

(2)其它设备专业提供的有关设备工艺资料和要求;

(3)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设计范围

本专业主要设计小区的室内外给水、排水、消火栓、消防的设计与配合。

三、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

用水量如下:

住宅生活用水量:最高日:1013m3/d;

商业生活用水量:最高日:407m3/d;

办公生活用水量:最高日: 235m3/d;

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量:最高日: 180m3/d;

车库地面冲洗用水量:最高日: 320m3/d;

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15%。

合计:最高日:2478m3/d;

水源为市政自来水,水质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周边不同市政道路各引入一条管径为DN250给水干管,在小区内形成DN250的环网,供给小区室外消防用水、建筑生活用水以及绿化浇洒用水等。生活给水采用竖向分区供水,供水分区确保最低用水点水压不大于0.35MPa,最高用水点水压不小于0.10 Mpa,市政压力满足的楼层采用市政直接供水,以上部分分区域设管网叠压设备供水,超压部分减压阀减压。室外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高密度聚乙烯管,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给水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居住建筑室内支管均采用PP-R管。

四、消防系统

(1)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采用低压系统,用水量30升每秒,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在该区消防合用给水环网上按照规范要求直接设置地上室外消火栓,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并满足各单体水泵结合器和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2)室内消火栓系统:

该区设置区域高压系统,竖向分为两个区,商业及地下室为低区,以上为高区,每个区消火栓静水压不大于1.0MPa。室内消火栓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最高公寓楼屋顶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水箱有效容积不小于18m3,水箱设置高度满足规范要求,地下室设区域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水池分为能够独立使用的两格,总有效储水容积不小于540m3,消火栓泵一用一备。消火栓均布置在走道等易于取用的部位,栓口距安装地面1.1米,消火栓的布置确保任何部位都有同层的两支水枪同时到达,消防电梯前室设消防队员专用消火栓,综合楼的消火栓箱内配备消防卷盘,凡栓口动压大于0.50Mpa均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

消防水泵结合器小区内统一考虑。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地下车库、商场、办公、公寓走道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商场火灾危险等级为中Ⅱ级,办公、公寓火灾危险等级为中Ⅰ级,预计用水量30升每秒,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系统采用区域临时高压系统,高位水箱、消防水池和水泵房与消火栓系统共用,增压稳压设施单设,喷洒水泵一用一备。

(4)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

所有场所均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灭火器。

五、排水系统

(1)生活排水系统:

最高日排水量取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90%,2230m3/d。

居住建筑生活排水系统采用设伸顶通气管的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公共建筑生活排水系统采用设专用通气管的排水系统,污废水合流,经化粪池初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室外污水管采用埋地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室内排水管采用超静音聚丙烯管。地下车库和消防电梯的集水坑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排出,排污泵采用一用一备,管道采用热镀锌管。

(2)雨水排水系统:

南召县地区降雨强度公式:

()

()60.0

20

.3

lg

623

.0

1

1102

+

+

?

=

t

P

q

室外场地雨水排水的设计重现期为1年,综合径流系数取0.6。地下车库部位雨水经地面排水暗沟收集,其它部位经道路雨水口、管道收集,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室外雨水管采用埋地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

电气专业设计

一、研究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

1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1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1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电力系统包括: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网络系统(住宅)、电话系统(住宅)、可视对讲系统(住宅)、综合布线系统(商业及办公楼)、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分级

本工程商业、办公楼、商业、住宅、地下车库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设备、消防水泵、变频生活水泵、电梯、排烟风机、加压风机、应急照明、高层住宅楼的电梯、

防排烟风机等为一级负荷,其它生活等用电属于三级负荷。

2、负荷估算

本工程住宅区安装容量约15590 kW,办公楼安装容量约 8830kW,商业安装容量约8140kW,地库安装容量约1993kW。

本工程总计安装容量约34553kW。

3、电源

本工程规模较大,预计安装容量也较大,因此应预留开闭所或降压站,具体设计由当地供电局定。

4、配电系统

1)、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如空调机房、水泵房等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2)、本工程商业及办公楼利用在电井内的封闭式插接铜母线配电给各楼层配电箱,以便于安装、改造和降低能耗。住宅楼按单元设置电表箱,电源从相应变电所沿桥架引入。

3)、本工程一级负荷均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箱直接供电。

四、照明系统

1、照度标准参照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主要场所的照度如下表:

2 本工程一般场所选用T8三基色荧光灯或紧凑型节能荧光灯;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

装修要求,可采用多种类型的光源;对仅作为应急照明用的光源应采用瞬时点燃的光源;应急照明做为平时照明的一部分时也可选用T8三基色荧光灯或节能型灯具;卫

生间、阳台的灯具选用防潮型灯具;

3消防控制室、变电所、配电间、楼梯间、前室、水泵房、电梯机房、排烟机房、重

要机房的值班照明等处的应急照明按100%考虑;门厅、走道按30%考虑;其他场所按10%考虑。各层走道、拐角及出入口均设疏散指示灯,采用灯具自带蓄电池做备用电源,停电时自动转为直流供电。疏散指示灯和标志照明灯具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并且应急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五、防雷接地系统

1、本工程各单体均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为防直击雷在屋顶设避雷带,避雷带网格

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

2、建筑物45m以上的部分各层外圈连梁内外侧两根主筋通圈焊接形成均压环。建筑

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及管顶与连梁内的主筋就近可靠导通。

3、露出屋面的各种金属管道,构架应与防雷系统可靠导通(其中屋面风机的保护金

属网罩与避雷网相连,PE线与风机壳体相连)。各竖向金属管道引上部分如遇接口,两侧用16mm2铜编织线可靠导通。

4、本工程各单体均采用共用接地装置,以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体、构造钢筋和基

础钢筋作为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小于1Ω。

5、各单体低压配电接地保护形式采用:住宅、商业及办公楼采用TN-S系统,PE线

与N线严格分开。

6、各单体建筑物作总等电位连接,在配电室内安装一个总等电位连接端子箱,将所

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接地干线等与总等电位端子箱可靠连接。

7、在所有弱电机房、电梯机房、电井、带淋浴的卫生间等处做局部等电位连接。

六、电话系统(住宅)

住宅内客厅、卧室均设电话插座。住宅每户按两部外线电话设计,外线进入住户弱电箱后另行分配。电话外线工程路由及管孔数量由电信部门确认。

七、网络系统(住宅)

网络系统光纤由运营商引至各单体住宅楼,另行分配。本工程在每户住宅的卧室和客厅

分别设置网络插座。

八、可视对讲系统(住宅)

1、住宅楼均设置可视对讲系统,在进楼处设对讲主机,住户室内分机设在门口,其出线

口距地1.5米。

2、本设计仅预留管线,系统所有设备器件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

九、综合布线系统(办公楼)

1、本工程办公楼设置综合布线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

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个人数据库、报表处理、电话会议、电视会议等。

3、室外光纤进入办公楼地下室弱电机房,引入端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

4、系统所有器件、设备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

十、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设有线电视系统,接收当地的有线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设备按商业、办公楼、住宅楼分别设置,设在相应建筑弱电机房内。

系统采用分配分支分配系统,在各层设分支分配器,供该层电视用户使用。系统采用邻频传输,用户电平为64±4dB,要求图像质量不低于四级。

十一、火灾自动报警及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本工程商业、办公楼、住宅及地下车库属于一级保护对象,设集中火灾报警系统;

商业、办公楼、住宅及地下车库消防系统独立设置,分别自成系统,消防控制室分别设在商业、办公楼、住宅一层,并有直接对外的出口;

本工程商业、办公楼、住宅楼及地下车库内设楼层显示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对讲电话、扬声器、启泵按钮、各类模块等。

排烟风机、正压风机、消防水泵等重要消防设备除通过现场模块自动控制外,还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硬线手动控制,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在最末一级照明配电箱中自动切换后供电,并设有灯具自带蓄电池作后备电源;地下室内疏散指示灯平时均点燃。

本工程商业及办公楼设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监视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内,各层各区配电箱内均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器。

十二、电气节能

1、选择高效低能耗 SCB10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合理的选择变压器容量,使变压器的

负载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空载和负载损耗。

2、合理设置无功功率补偿:在低压配电室集中装设补偿电容器,功率因数补偿到 0.90

以上,减少输电无功功率损耗。

3、合理选择供电半径:将变压器设置在用电负荷中心,可以减少低压线路长度,降

低线路损耗。

4、电能计量:电费采取分级计量,高压侧做高压总计量,变压器出线处设低压计量,

商业、公用部分分别计量,住宅一户一表计量,公共楼梯间照明单独设计量表,商业按承包单位进行分户计量,节约能源。

5、照明节能:设计按照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照度标准

及功率密度值进行照明设计,以达到良好的照明节能效果。

6、选用高效节能光源,选用具有较高反射比反射罩的高效节能灯具,优先选用开启

式直接照明灯具。光源采用三基色荧光灯,并采用电子镇流器。照明光源的选择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用合适的照明光源。

7、楼梯间照明控制采用声光控制,住宅楼梯间等处公共照明采用8W LED光源。节能设计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1、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城市建设与发展相协调;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建筑物的型式、结构、采暖通风、采光照明、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选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节能措施。

2、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经委、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文《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通知。

(2)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0年10月1日

(3)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主席77号令,2007年10月28日修订)(5)《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6月27日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发改环资〔2007〕21号)(7)《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

二、能耗状况

1、能源消耗情况

本项目消耗的能源主要为电、水。消耗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电

项目用电主要为办公、商业及生活用电。本工程中本工程中总安装功率为34553KW,其中住宅15590KW,办公楼8830KW,商业8140KW,地下车库1993KW。则项目建成后年耗电量为10430.82万kW2h,合计折标煤12819.48吨/年。

(2)、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是日常生活用水,日最大用水量为2476.72 t/d,年用水量903893t,折合标煤232.39吨/年。

表9.1 项目能源和耗能工质需求表

2、能源供应情况

(1)、电

项目建成后年耗电量为10430.82万kW2h,由市电力局提供,能满足项目用电的要求。

(2)、水。

由城市供水管网供给,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Q=2476m3/d,水源引自市政自来水,从校外市政供水干管各引入两路DN150给水管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应校区内各建筑消防及生活用水。

综上所述,现有管网、供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完全满足本项目建成后对自来水、电、暖等资源、能源的需求。

三、节能措施

1、能耗指标

本项目的综合能耗为13051.87吨标煤/年,单位面积综合能耗17.88kgce/㎡2a;综合电耗10430.82万kW2h,单位面积综合电耗14.54kW2h/㎡2a,综合水耗232.29万kW2h,单位面积综合水耗3.33m3/㎡2a。

2、建筑节能措施

(1)建筑造型在追求美观适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规整,以减少外墙传热面积。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节能规范要求。

(2)严格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等标准中规定的能耗指标进行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

(3)在设计中尽量选用废建材、聚苯乙烯、矿物棉、玻璃棉等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国家标准的新型墙体材料,使用发泡聚苯乙烯、岩棉、玻璃棉、和膨胀珍珠岩等高效保温材料。大量采用节能建材,杜绝实心黏土砖,使用水泥煤渣空心砖、粉煤灰制品、烧结页岩空心砖和加气混凝土。

(4)采用节能型墙体和屋面,重点推广使用外保温墙体,采用以粘贴、钉挂、喷抹和浇入方法复合的多种外墙外保温技术,加强对保温墙体的防火、防潮、防裂处理。

(5)积极采用节能型门窗和门窗密封条,严格窗框与窗扇、窗框与墙体间的密封,以便加强建筑钢门窗的保温气密性性能,重点使用塑料门窗、铝塑门窗和中空玻璃、低辐射率玻璃。采用低导热率的间隔条,使用断桥、复合、加设空腔等技术,降低窗框的传热。

3、机电设备节能措施

(1)生活电器优先选用高效节能型产品,降低待机能耗和使用中的能耗。

(2)机电设备的负荷率须达到国家节能设计规范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

(3)空调系统设自动控制系统,可准确调节室温,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4、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1)按照建设标准的要求,根据各功能区的实际需要配置照明;既保证照明需要又达到节能目的。

(2)合理选择建筑物照明的照度、灯具、控制方式并充分利用自然光,大量选用节能型灯具,降低照明电耗,提高照明质量。

(3)在照明控制方面,建筑物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过道的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在白天自然光较强,可以方便地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关闭一部分或大部分照明,有利于节电;分组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对采光不足的场所照明灯具进行分别开关。

(4)灯具采用节能型T5型,采用电子镇流器,灯具效率为91.8%,功率因数补偿至0.9。所有走道内均采用声光控制型灯头,灯具采用单独控制。

5、能源管理措施

(1)建设单位对重点用能部门和部位加强管理,对用能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

(2)加强能源的计量管理,建立必要的能源考核制度。

四、节水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项目建设期和运作期,始终都要注意节约用水。本项目节水措施如下:

(1)项目施工设计,禁止选用耗水量大的设备和国家规定淘汰的卫生洁具。

(2)厕所、卫生间应采用节水型龙头和延时自闭阀。

(3)小便池冲洗选用自动感应冲洗设备。

(4)项目采用的节水设备和卫生洁具,必须设专人负责管理、维修、保养和安全运行。

杜绝用水设备和输水管道的跑、冒、滴、漏。

(5)搞好节水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在保证项目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水、电、气使用环境符合设计功能的前提下,本项目如能坚持不懈地对上述环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后,将会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能源优化利用和新建住宅、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提要: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发展;思考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然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企业(项目)集中布局。空间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区内企业关联、产业集群发展,这是产业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根本区别。集聚区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集群协调效应,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3、资源集约利用。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集聚区的本质要求。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 4、功能集合构建。推动产城一体、实现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产业集聚区的功能特征。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依托城市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创造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支撑和人口聚集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亟待理顺。首先,管理体制不顺。县域内的产业集聚区虽然具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但存在与市直职能部门职能交叉问题,在行政区划和责任权限上,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之间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产业集聚区对所在乡镇大都只有协调权,没有决策权,

大成智慧产业园设计总说明

大成智慧产业园设计总说明 ●建筑部分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大成智慧产业园 2. 建设地点:安溪县龙门镇 3. 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为36566.07M2,建筑占地面积1462 4.00M2,计容总建筑面积74367.00M2,总建筑面积为74892.00M2,本工程共有三栋5层的1#厂房、2#厂房、3#厂房,一栋6层的综合楼、一栋1层的传达室及一栋地下1层水泵房组成。 4. 建筑使用性质、标准:本地块建设性质为工业用地。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用地范围示意图及规划指标和要求。 2.国家和地方有关的规范、规定。 3.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三、设计原则 3.1经济性 建筑体量简洁、平面规整、结构合理、功能实用、造型大方;利于施工,缩短周期,节省造价,投资经济。 3.2舒适性 规划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自然生态,人车分流,宜于管理; 四、建筑设计 1. 用地分析 A.总体布局 在满足退线、消防、间距等规划要求下,本工程共有三栋5层的1#厂房、2#厂房、3#厂房,一栋6层的综合楼、一栋1层的传达室及一栋地下1层水泵房组成。本工程设置2个出入口,主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面的创业路,次出入口设置在地块北面的智造南路。

C.绿化环境布置 基地内结合单体建筑的四周、道路路网边缘布置有绿化带,在满足各项使用要求下取得最大的绿化面积,追求各层次的绿化。 2. 平面设计 2.1建筑平面设计简单、实用、好用、不花哨。结构布置规整,易施工,周期短,投资省。 2.2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明、自然通风,实用的布局。 2.3本工程1#厂房设置3部3吨货梯及3部楼梯,1#厂房生产类别为丙二类。2#、3#厂房个设置2部3吨货梯及2部楼梯,2#、3#厂房生产类 别为丙二类。综合楼设置2部1吨客梯及2部楼梯。 2.4本工程1#、2#、3#厂房的活载按500KG计算。 3.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讲究合理的定位,强调单体的形象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光影效果,追求群体建筑的宏伟、壮观及韵律感,以现代实用的手法诠释全新的现代建筑。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36566.07M2 建筑占地面积:14624.00M2 1#厂房:5840.00M2 2#厂房:3875.00M2 3#厂房:3875.00M2 综合楼:1007.00M2 传达室:27.00M2 计容总建筑面积:74367.00M2 1#厂房:29452.00M2 2#厂房:19537.00M2 3#厂房:19537.00M2 综合楼:5814.00M2 传达室:27.00M2 总建筑地面积:74892.00M2 1#厂房:29452.00M2 2#厂房:19537.00M2 3#厂房:19537.00M2 综合楼:5814.00M2 传达室:27.00M2 水泵房:525.00M2 生产服务设施用房占地率:2.75% 生产服务设施用房总建筑面积占总计容积率:7.82% 建筑系数: 40.29% 建筑密度:39.99% 容积率: 2.03 绿地率:20% 停车位:287位

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某工业园总部基地规划设计说明

1、项目所在区域周边状况 该项目地块位于天回镇街道办事处甘油、白塔、明月社区内,北新干道以东、川陕路以西、天丰路以北、绕城高速以南,周边交通体系异常发达。依托城市物流干道,城北区域内设有五块石市场、荷花池市场、金府市场、富森美家居等专业市场。项目地块基础设施完善,用水、用电、用气、通讯、交通都十分方便。 2、园区建设必要性与优势条件 2、1必要性 园区项目的上马可以为政府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厂房的租赁、办公销售、以及招商引资可实现集体经济的大幅度增收。 项目征用地块通过拆迁补偿来保障农民收入,同时工业生产、组装、物流等项目的引进可为该区域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2、2 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本项目所在地就是成都北大门的标志性节点,位于城北物流核心区域,人气鼎盛,工商业气氛浓厚。 交通优势:本项目所处位置交通极其方便,有北新干道、川陕路、绕城高速等主干道路,有火车北站、城北客运站、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的物流供应。 市场优势:本项目有五块石市场、荷花池市场、金府市场、富森美家居等专业市场的需求支持,发展前景瞧好。

政策优势:金牛区委区政府为实现金牛区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 工业强区的战略部署,整体规划了金牛高科北区,制定了相关优惠政 策与方案。 另:·工业区大部分用地尚未开发,利于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建设; ·可以利用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企业内迁的机会,可借用 其品牌效应,为园区本身及园内其它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打 下基础; ·较丰富的山水资源与自然景观,利于景观组织与设计; ·邻近主城区,可获得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支持; ·工业园区内无重要的公共设施与工矿企业,建筑物基本上 都就是民房与小型乡镇企业,拆迁容易; ·享有国家西部开发与成都市金牛区的众多政策优惠,为本 区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要求成都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与谐发展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 根据“浦东”、“滨海新区“等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经验,成、渝“新特区”建设的三个阶段,使相关受益行业可分为三类。第一阶段的特区建设以基建为主,建筑、建材、钢铁、工程机械、电气设备、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标准化厂房区建筑设计说明

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 规划部分 项目概况 沈溪新城标准化厂房区位于沈溪新城中国药都沈溪新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西南部,东北方向与沈丹高速与沈本产业大道相连接。 基地北临神农大街,南临孙思邈大街,规划用地面积约71公顷,总建筑面积777266㎡。现状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主要为农田和部分村庄。 项目定位 沈溪新城标准化厂房区是一个集研发、生产、商贸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园区。未来发展为医药行业的生产与出口加工基地,形成该区域的科研中心、医药商贸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 规划思路与布局 1、提供全面、合理、高效的产业服务 围绕医药生产和服务功能,将用地划分为核心形象区、物流仓储区、标准化厂房区和科研生活区以及规划预留发展用地。 其中生活区布置在规划用地的西北部,用来解决拆迁安置的居民和医药产业工作人员的生活。 用地南部和西部为远期的预留发展用地,设置了适量规模的标准化厂房区和少量的定制厂房。 根据核心区综合楼和物流仓储区的服务半径及对象,将二者定于神农大街、孙思邈大街与西梨路的交汇处。 整个产业园区以核心形象区为中心,各功能区逐次推进,通过空间组织与环境设计,较好地满足了产业园的功能和形象要求,为城市景观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结合园区各项功能,规划适当规模配套设施,实现产业服务高效化,服务半径合理化,服务内容多样化。 2、针对企业特点进行标准化设计 园区针无独立建厂的中、小型企业,规划适应其生产需求的标准化厂房,同

时兼顾大型企业用地,设置了少量定制厂房。 考虑到企业各自的生产独立性,在各标准化厂房用地的划分上,采用适应厂房排布的标准化模块,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 3、分级布置服务配套用地 鉴于园区内企业的不同规模和性质,园区规划出了不同级别的服务配套用地,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企业初期投入,利于形成城市形象。 4、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医药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完全符合GMP认证标准。创建优良的生态环境。 道路交通 园区内部交通流线主要由中部的物流仓储区向其他厂区发散,贯穿整个园区。各区块与神农大街紧密联系。 区内各标准厂房周边独立地块,均设置环形道路以便厂区内人流与货流合理组织,达到人车分流,使园区交通组织合理、流线清晰。 公共设施配置 规划集中设置物流仓储区,作为原料与成品仓库并提供质检功能。 物流仓储区引入专业管理公司亦满足园区相关产业的二级采购需求。 在生活区规划商业街,街内以生活服务设施为主。 科技研发区的设立,使企业形成科研、开发、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 为适应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相应规模数量的废物存储仓库、危险品仓库,仓库尽量远离生产生活区,尽量布置于下风带并且交通联系方便的位置集中设置。 规划设置了一级、二级污水处理站,确保对环境影响最少。 二级污水处理设置在水系下游减少对园区影响。 将水泵站、变电所、换热站等管网设备用房,布置在核心区主题建筑以及其它功能分区管理服务楼的地下,最大限度减少对地面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亦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濮政[2015]45号 【发布部门】濮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7.16 【实施日期】2015.07.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濮政〔2015〕4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7月16日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市工业强市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 产业集聚区建设承载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牵动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关联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推动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自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我市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进入了更加注重提高质量、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抢抓产业转移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濮阳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对接,坚持高点定位,优化调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 --集群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优化产业链条,完善关联配套,彰显规模效应,培育特色鲜明的“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平台建设。注重完善功能,高水平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为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节约集约。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产出效益,探索建立集约、绿色、环保、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

标准厂房初步设计说明

标准厂房初步设计说明

湖南城步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城步苗族自治县湘商产业园1~5#标准化厂房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湘商产业园是城步县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参与区域竞争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是湖南省对外开放的西大门和桥头堡,湘商产业园以高标准和高起点为原则,形成面向工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领导新一轮开发建设。 地块位于省道219以南,生态良好,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地块为不规则多边形,长边最长194米,短边181米。地势有一定坡度,高程472~476米之间。项目设计用地面积:3046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城步县规划局提供的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规划设计条件书及要求。 2、建设方提供的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设计要求。 3、建设方提供的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规划地形图。 4、城步县规划局及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的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筑设计方 案。 5、设计合同、设计任务委托书。 6. 建设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城步县发展和改革局对项目可研报告批复。 7、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程、规范。 三、设计范围 城步县湘商产业园1~5#标准化厂房初步设计为建筑方案的延续,本次初步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及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的建筑、结构、水、电、消防、节能等工程的初步设计。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3046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5674.05平方米 其中:1#厂房4384.83平方米 2#厂房9289.92平方米 3#厂房7333.1平方米 4#厂房7333.1平方米 5#厂房7333.1平方米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产业园规划说明

XX产业园规划说明 2018年01月26号一、目标与市场机会 近几年,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得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得重要途径。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万亿,全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超过5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得比重超过10%。《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也提出,“电子商务全面融入、覆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经济增长与新旧动能转换得关键动力”得发展目标,确立“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0万亿元、网上零售总额10万亿元、相关从业者5000万人”得三大发展指标。电子商务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有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而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就是全球最大得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得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得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为电商及电商产业园进货渠道提供了强而有力得优势。 二、项目定位 1、产业项目概念定位

根据得项目定位以及结合周边实际条件,此项目得定位从四电商服务(包括电商服务平台、培训基地、中小电商企业孵化基地等)为服务基础,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得商品展销、物流中心、人才公寓、商贸服务等配套服务,借助先进得硬件设施以及配套完善得业态体系建立完善得电商商手袋业社区环境。 未来将电商服务与配套服务平台打造成相互协调、相互服务得格局,将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其周边培育成为一个大型电商、物流、商贸中心,从而带动周边经济得发展活力,成为东莞塘厦区域新得经济增长点。 产业园区规划生态图 中心 软件配置:孵化电子商务相关领域得创意设计、品牌策划、网络营销、网络直销分销、跨境贸易、现代物流等自 主创业项目 综合配置:人才公寓、食堂、休闲中心、展览中心、创意中心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工程,着力提升集群集聚、承接转移、节约集约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基础配套、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 (二)发展目标。集群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1.总量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达到800亿元,增长17%。 2.集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6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3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2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2个,超1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 3.晋级争先。X市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四星级,X县、X县、X县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二星级;X市产业集聚区和纺织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一星级;X新型制造业、X煤化工专业园区力争晋升省级产业集聚区。

4.节约集约。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左右,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5.吸纳就业。全部从业人员超过23—24万人,新增1—2万人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突出发展优势产品。实施优势产品升级工程,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升级,着力在高强钢、智能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新材料、食品医药、高档陶瓷、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医疗康复设备等领域开发一批升级换代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组织开展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摸底调查,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支持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产销、银企、用工对接,全面提升投产项目达产率,促进新的有效产能释放。 2.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拥有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区,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市场容量大、需求弹性小的技术劳动复合型产业,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集群。支持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园建筑设计说明

铅山智慧电商产业园项目规划设计 方案说明 第一章 概述 1.1规划背景 1.1.1项目简介 电商时代 城市核心 随着城市的发展,铅山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四大主题”、推进“四项工程”、加速“六化”进程,加快“三区”建设,主动对接和融入上饶市“1+6”都市发展区,城市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铅山,东近浙江,西接赣中,南邻福建,北望安徽,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1.1.2基地现状 基地东面长约157米,西面长约149米,南面长约102米,北面长约90米,地块成梯形四边形,规划用地面积13621.97平方米。 1.2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 《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14 《城市道路和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J114-2001 各工种工程设计的国家规范及地方规定 设计要求、地形及红线图 第二章 总平面规划 2.3规划目标 2.3.1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建设规模、功能要求、商业配比、服务配 套等要求,同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成为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并与周边地区环境相协调。

2.3.2塑造产业园形象特色,使产业园规划设计更具识别性。 2.3.3注重项目运作的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单体均注重当地气候 特点、使用习惯。 2.3.5单体设计力求体型规整、方正。最大化的降低建筑成本。 2.4规划总体格局 2.4.1规划以多层办公为主,使办公有良好的日照及通风采光。 2.5道路交通规划 整个产业园通过道路的划分,将其分为两个组团,每个组团内部又以环形道路贯通,划分合理有序。 2.6绿化景观系统 绿化与公共空间布局在满足工作产业园相关的同时,注重绿化与公共空间的有效适用性,并通过其周边建筑形态的处理,使绿化系统成为体现产业园形象特征的骨架。 2.6.1绿化景观设计 规划公共绿地分为:产业园中心绿化景观带,组团公区绿地,楼间绿地和道路绿化四部分组成。 规划理念:绿轴 绿核 绿核:产业园主入口+产业园组团景观中心 绿轴:办公楼间的组团绿地 中心绿轴系统是以一条自南向北的复合景观带为树干,组团道路为树枝,组团绿地为绿叶,形成一株会呼吸生长的大树,唤起人决对自然环境茂密植被的集体回忆。 本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了大面积绿化,满足绿地率要求。绿化设计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改善小气候;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树种,与小品、草坪、小径、建筑等形成优美整体的办公环境,提供办公人员的活动娱乐天地,让每间办公室都有良好的室外景观。具体的设计原则是:在各主要出入口适当位置、中心区域、对景地点等处设置赏观类树木,中心绿地作为员工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及环境设计的重点,设有草坪、铺地与丰富的观赏植物,建筑布局也使得产业园绿化景观更亲近、自然。 道路旁种植树冠较大的乔木,夏季具有遮阳降温的作用;建筑北侧适当种植常绿乔木,冬季可以适当阻挡寒风;建筑南面适当种植落叶乔木,帮助建筑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2.7建筑群体形态设计 办公建筑设计以多层、高层为主,形成自然组合、适当错位的形式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 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 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 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 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 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文昌大道以北的用地上。 教育科研用地(安阳大学)位于文昌大道和黄河大道之间。 纺织工业用地位于黄河大道和弦歌大道的之间,彰德路以西的地块上。 其余用地均为村镇用地和耕地。 根据甲方意向,除纺织工业园外,其它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全部置换为居住用地。同时,可一并考虑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其它功能项目。 二.现状建筑分析Present Architecture 根据甲方意向,现状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好、层数在6层以上的住宅可以保留。即:华府教师小区、世纪花园、恒基花园等为保留的住宅小区。 现状行政办公建筑,如安阳地税局和安阳交通局,全部保留。 安阳大学的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校园的总体规划亦编制完成。 纺织工业园的部分厂房已经建成。 另外,甲方还提供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详规的方案。 三.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Present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彰德路是自安林高速进安阳城的主要通道,它承但着较繁忙的过境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安阳

标准厂房工业园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1项目的分析 1.1区位分析 该项目处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新城内,位于高陵县境内。 1.2交通分析与预测 用地东邻渭阳路,北邻纬五路,西临渭原北路,南靠泾高北路,交通是十分的便利的。但随着交通量增加,以及将来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可预测将来会给该地区的道路带来进一步的交通压力。 1.3功能多样性、却要具备变通性 项目的定位是以基础研发与制造、企业孵化为主,主要是方便企业间配套,增加集群效应,加强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园区自身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同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创业的平台。在以上定位的前提下,主要功能为:集群式企业生产、办公楼;低造价办公型或通用型厂房;孵化楼以及生活配套设施。由于功能的多样性,致使各功能之间互相交融、互补、提升了园区自身的活力。但是由于地块较为规整,加之受到所处地域的限制,体量高低受到制约。所提出的开发量要求较高,势必带来空间形态容易重复、单一,体量容易琐碎,如何更经济的使建筑具有适应各种功能的变通性等一系列问题。 2分析结论 2.1规整的地块、最需使其有风格特色 该项目的用地较为规整,在特殊地域下,对于示范园区,在满足功能布局合理的前提下,使其充满活力和灵动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使其具有独特性!独特性就是从规划的风格和建筑物的特色出发。 2.2复杂的空间,最需整合 该项目的空间被赋予多种功能,对于各功能区块的协调应与重视。因此,需要尊重地形、尊重所处的地域,盘活存量、整合空间、加强辐射、突出特色,以此带动大区块联动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最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前期创业空间。 2.3在立足根本的前提下,设计以创新为贵 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关键问题提出最智慧和最适宜的解决措施,对于“形态控制”进行指导性的设计。 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3.1规划指导思想 3.1.1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3.1.2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功能合理、经济可行、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注重品质、特征鲜明。 3.1.3规划设计思想应该是一种创新的思维理念与整体空间体系构架的超前,并体现出从整体到局部的贯通。 3.1.4规划设计应表现出一种创造力,探索一种科技园区建设的开发思路与方法,使其适应于未来可持续发展。 3.1.5注重动态规划的设计思想,考虑弹性变化,以及现阶段的相对完整,并为动态调整创造条件。 3.1.6摒弃大范围、简单化的功能分区和空间构图,注重多功能因素的有机构

科技产业园景观设计说明

科技产业园景观设计说明 主导思想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园区文化的延续。其设计特点有: 1. 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厂区员工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使用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 厂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厂区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4. 绿化景观设计围绕我厂文化的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出湖塘科技产业园的景观特性。 具体设计 ·主入口 主入口广场占地近1700平方米,这里与城市道路紧密相连,它不仅是本厂职工上下班的密集地,也是外来客人入厂的第一印象场所,是我厂对外的一个形象展示。 入口延续已有景观格局,主要在绿化配置上进行重点打造,大面积色叶植物的栽植在丰富植物色彩的同时寓意事业蒸蒸日上。种植一些红枫、栾树、女贞球,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每到秋季,青翠的香樟,红色的草花,金黄色的银杏,正是丹黄朱翠为之幻景。 点缀不锈钢字体造景,以形成一个高端、大气、体面的厂区第一形象界面。 ·东升路两侧 东升路两侧为主要市政管线分布地带,基础土层薄弱,承受压力不宜过大,不适合做停车场,沿路种植小规格的行道树,搭配整体色块,起到分隔带作用。力求整齐,美观、经济。 ·生产休闲空间 主要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采用拉模材料,集中绿化区丰沛的植物栽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