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心前区疼痛的心电图特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心前区疼痛的心电图特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心前区疼痛的心电图特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心前区疼痛的心电图特征

第40卷 第4期

2004年12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

Vol.40,No.4December 2004

[收稿日期]2004205213; [修订日期]2004207220

[作者简介]张 英(19632),女,副主任医师。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心前区疼痛的心电图特征

张 英

(中国海洋大学校医院内科,山东青岛 266003)

[摘要] ①目的 了解早期复极综合征(ERS )并心前区疼痛的心电图特征及其意义。②方法 对37例ERS

病人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③结果 ERS 并心前区疼痛的心电图特征为J 点抬高伴ST 段弓背向下抬高;QRS 远侧支切迹及R 波降支粗钝;T 波高大、对称,部分ST 2T 融合。④结论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心电图特征,可以鉴别

ERS 并心前区疼痛及不同心脏病的心前区疼痛。

[关键词] 复极综合征;诊断,鉴别;心电描记术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488(2004)0420351202

ECG FEATURES OF EAR LY REPOLARIZATION SYN DR OME WITH PRECOR DIAL GIA ZHA N G Yi 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ospit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CGfeatures of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 )with precordialgia. Methods The results of ECG of 37ERS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features were :elevated QRS 2ST junction and ele 2vated ST segment with a vaulting upward convexity in V 2-V 4leads ,notched far 2branch of QRS wave and roughly blunt down 2branch of R 2wave ,and high peaked and symmetric T wave and part mixing of ST 2T segments. Conclusion ERS with precordialgia can be distin 2guished from other precordialgias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clinical ECG.

KEY WOR DS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diagnosis ,differential ;electrocardiography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 )临床表现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心电图表现为特异性ST 段抬高。随着心电图诊断指标的不断完善,其检出率不断提高,但ERS 并胸痛病人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和漏诊。我

院遇到37例ERS 并心前区疼痛病人,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体检

共查出ERS 病人51例,其中37例为单纯ERS 伴胸

痛。37例中,男29例,女8例;年龄19~42岁,平均(26.5±10.7)岁。均无心血管病病史。1.2 临床表现

37例病人中,心前区针刺样痛、酸痛及闷痛者

分别为19、10及8例,其中向左肩部放射痛者2例。

胸痛前情绪波动者21例,劳累者12例。伴有心悸、胸闷者35例,出汗、面色苍白者2例,情绪紧张者5例,恶心、呕吐者1例。既往有类似发作史者15例。37例病人中,拟诊为变异性心绞痛者8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 )超极期者2例,急性心包炎者1例,Brugada 综合征者1例,ERS 并胸痛者25例。全部

病人经体格检查,X 线平片、心脏超声和血电解质、

血糖、血脂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查确定诊断。1.3 心电图检查

病人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1.4 运动试验

37例经运动试验后症状消失,其中35例ST 段

回至等电位线;2例接近等电位线,T 波降至正常;但37例均于运动试验后10min 内,ST 2T 恢复到原抬高状态。2 结 果

37例均为窦性心律,心率为52~81min -1,12

例为窦性心动过缓。37例均见J 点抬高伴ST 段弓

背向下抬高0.1~0.4mV ,以V 2~V 4导联多见,2例伴有Ⅰ导联ST 段抬高0.05mV ,3例伴有Ⅱ、Ⅲ、aV F 导联抬高0.05mV 。ST 段抬高导联中,可见QRS 波远侧支切迹及R 波降支粗钝,无对应导联ST 段压低;T 波高大、对称,部分ST 2T 融合。2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2、6及12h 复查心电图,上述改变稳定。3 讨 论

ERS 最早由Shiplay 报道,认为是正常变异的

心电图变化,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ERS 的主

要心电图表现是ST 段抬高,T 波高耸,而其电生理

 

352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40卷

基础是心室全部除极结束前,某区域的心室肌提早复极所致。健康人ERS发生率为1%~6%1,2。本组37例病人心电图显示1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运动试验显示心率增快,ST段回到等电位线,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3,推测ERS发生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除此之外,ERS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异常传导途径:部分ERS病人心电图P2R间期为0.12~0.14s,是正常值的低限;

②心外刺激:文献报道71例病人有15例存在膈疝、食管憩室或左侧膈肌顶部松弛,故推测ERS发生与心外刺激有关4。胸痛发生机制尚未见报道,所占比例亦不清楚。虽然心电图有一些特点,但临床报道被误诊为心脏急症入院抢救者达64%5,主要误诊为变异性心绞痛、AM I超极期、急性心包炎、Bru2 gada综合征等。

ERS与AM I超极期有相似之处,心电图上ST 段抬高,T波高尖。QRS与ST2T的动态演变是诊断AM I最可靠的指标,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Q波出现均是AM I重要的诊断依据,而ERS缺乏动态演变,也缺乏对应导联ST段压低,R波降支粗钝或出现切迹几乎见于所有病例。

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上与ST段抬高对应的导联ST段呈镜像性反应,发作后ST段恢复正常,而ERS只有ST段持续抬高,绝无镜像反应。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上ST段抬高见于除aVR外的所有导联,由ST段抬高、T波直立,很快演变为ST段压低、T波倒置,且常伴有窦性心动过速。单纯ERS绝无ST段压低。运动试验ST段回复至等电位线有助于ERS的诊断,且运动试验后10min 内ST段恢复原抬高状态。

Brugada综合征与ERS心电图上尽管都是以特发性ST段抬高为特征,但ERS一般与心律失常无关。通过位置和图形可以鉴别ERS与Brugada综合征的ST段抬高。Brugada综合征的ST段抬高仅限于右胸导联且缓慢向下,T波倒置。而ERS的ST段抬高通常发生在V2~V4导联,且弓背向下,J 点顿挫和T波直立。

ERS一般不需要治疗,伴心前区疼痛者,可给予镇静、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及止痛剂等对症治疗。口服硝酸甘油类药物无效,胸痛严重者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类药物,一般均可缓解,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郭继鸿.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失误J.实用内科杂志,1990, 10(8):400.

2王昆润.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率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7,24(5):51.

3卢喜烈编著.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274~278.

4高明明,胡大一.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塞Q2T间期和Q2T离散度J.心电学杂志,1998,17(4):207.

5王延梅.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心前区痛疼的鉴别诊断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3):15.

(本文编辑 厉建强)

(上接第350页)

Wang等9首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大多数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RelA组成性活化,说明N F2κB活化与肿瘤发生相关。之后的研究显示,N F2κB表达与骨肉瘤预后有关,和结肠癌血管生成显著相关。本研究显示,N F2κB P65蛋白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阴性表达,而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增高,提示N F2κB P65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有较高的表达。推测N F2κB P65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为荣.眼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9. 2Dvorak HF,Brown L F,Detmar M,et al.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microvascular hyperper2

meability,and angiogenesis J.A m J Pathol,1995,146(5):

1029.3蒋扬富,杨治华,胡敬群,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癌症,2000,19

(1):17.

4彭毅发,林鸣民,齐 琼,等.大肠癌V EGF表达及微血管计数的临床病理意义J.癌症,2000,19(1):86.

5傅 涛,宋绣雯,李 利,等.视网膜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4:238.

6Adamis AP,Shima DT,Tolention MJ,et al.Inhibition of vas2 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events retinal ischemia associated iris2neovascularization in a nonhuman primate J.A rch Oph2 thal mol,1996,114:66.

8Mattson MP,Camandola S.NF2κappaB in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J.J Cli n Invest,2001,107(3): 247.

9Wang W,Abbruzzese JL,Evans DB,et al.The nuclear factor2κB RelA transcription factor is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in huma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cells J.Cli n Cancer Res,1999,5

(1):119.

(本文编辑 马伟平)

早期复极综合症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主要表现为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心电图上ST段抬高,酷似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包炎等图形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 简介 早期复极综合征又称“提早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异常疾病的一种,为生理性心电图变异,多数情况下 早期复极综合征 为良性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机制与病理性Brugadar综合征、预料不到的猝死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及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处,故对其良性的一面有新的认识。同时其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改变,极易误诊为其他器质心脏疾病,故其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疾病概述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或电生理异常,并非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多数无任何症状。部 早期复极综合征 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ERS患者长期随访X线胸片、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和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ERS是良性心电图变异,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合并神经循环异常,可给予对症处理,胸痛可给予止痛剂,严重时可给予硝酸甘油制剂,若出现心律失常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预后:ERS只是正常心电图变异,预后良好,ST段抬高随年龄增长,可减轻或恢复正常.ERS是心电图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临床上无症状,属正常心电图的变异。 疾病病因 1936年Shipley和Hallarua首先注意到在部分受检心电图患者中,ST段有特征性的抬高,而这部分患者临床

早期复极综合征 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根据近些年,随着心电图的广泛应用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有关这种改变应属于正常变异。 可能因素 ERS的发生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心肌 心电复极的变异有人认为ERS系因心内膜下部分心肌在整个心室除极尚未结束提早复极的结果多见于前壁心外膜下心肌故ST段移位以V2~V4为显著因而称之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交感神经兴奋性 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ERS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运动员,绝大多数有心动过缓睡眠时ST段升高更为明显。但用阿托品并不能使ERS的特征性心电图消失而运动或体力应激时随心率增快ST段可降至正常甚至全部ERS 的特征消失,故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迷走神经的影响减弱有关。 房束道 可能与附加的房束道有关有些研究者认为,ERS可能存在房束道是预激综合征(WPW)的一个亚型因为部分ERS 早期复极综合征 可见P-R(Q)间期略短,>0.12s,<O.14s,常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时ERS消失。但至今尚无组织学的发现加以证实。

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变异(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ERPV)又称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系指外观健康和无症状人群出现ST段抬高的心电现象,以ST段呈凹面向上或上斜性抬高为特征。自1936年由shiplay和Haellaren首先报道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ERS在健康人群中发病率为1.5%~9.1%。但近年来,随着对ERPV的临床资料积累和分析,发现其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了正常的范围,过去认为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但随着对心肌复极电生理深入的研究以及报道与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人们对ERS是否总是良性开始提出质疑。 心电图特征 早期复极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其主要心电图特点为: ,多见于胸前导联;(2)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弓背向下)于V导联最明显;(3)部分J点不明确而呈R波下降支粗钝或类似γ’波;(4)T波常与升 1J波及ST-T改变①60%~70% J波之后 2QRS波群改变ERS患者左胸导联QRS电压增高,部分患者QRS波群起始部出现粗钝、挫折,类似δ波;QRS波群升支幅度减小,降支陡峭,升支与降支呈非对称改变。 3其他心电图改变ERPV除上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外,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RPV的患者还存在其他的心电图改变:①ERPV患者中静息时窦性心动过缓常见,发生率约为38%~89%;②第一度房室阻滞在存在ERPV的职业运动员中发生率为5%~39%,非运动员中为0.65%;③ERPV人群QRS间期(90±10)ms大于正常对照组(80±10)ms,QRS波终末部可见切迹,左胸导联见窄q波;④QT间期相对延长,U波较常见。 4特殊情况心电图改变持续多年不变,但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换气等可使ST段回落甚至降到基线水平。 人群分布倾向 1性别分布倾向 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男性4.8%,女性0.5%,77%ERS年龄<50岁。男性早期复极现象多于女性,而且心率慢时心电图表现更为明显,原因在于:男性心室肌细

典型心电图详细讲解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测量QRS波群、J 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 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 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医学教育网;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 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产生原理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外负内正电源前电穴后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电源后电穴前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早期复极综合征题库1-0-4

早期复极综合征题库 1-0-4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26岁,无发热、胸痛及晕厥病史,体检查心电图如图3-19-1所示,结合患者的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 B.变异型心绞痛 C.早期复极 D.Brugada综合征 E.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V4~V6导联J点和ST段抬高约0.1~0.2mV。ST段上抬可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Brugada综合征等。该患者为年轻男性,平素体健,无发热、胸痛及晕厥病史,因而可以排除导致ST段上抬的其他疾病,应考虑为早期复极,属于正常变异。

问题: [单选,A3型题]患儿女,10岁。因发热、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个HP,白细胞20~30个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ml。经抗生素静脉用药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此时重要的治疗手段应该是() A.A.停用抗生素 B.改口服抗生素治疗1周 C.继续用抗生素,总疗程10~14天 D.碱化尿液 E.改小剂量药物维持治疗3个月

问题: [单选,A3型题]春节后,某村小学四年级3名学生在1周内先后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全身满布皮肤出血点,颈项强直。脑脊液较混浊,用胶乳凝集试验检查脑脊液中A群脑膜炎球菌抗原阳性。 感染后或注射菌苗后所产生的IgG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是() A.A.干扰脑膜炎球菌在咽隐居 B.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 C.在补体参与下杀灭脑膜炎球菌 D.调理吞噬作用 E.交叉保护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4301117.html,;

心电图常用缩略语

心电图常用缩略语 A AAC 房内差异性传导 AAT 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 AAVRT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C 差异性传导 AD 心房分离、心房脱节 AF 心房扑动 Af 心房颤动 AT 房性心动过速 A V B 房室传导阻滞 A VC 室内差异性传导 A VRT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 VN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PSR 房性并行心律 AMI 急性心肌梗死 B BBB 束支传导阻滞 C CC 隐匿传导 CLBBB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RBBB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D DCG 动态心电图 E EA 电交替 EB 双极食管导联 ERS 早期复极综合征 EMTC 电张调整性 F FBBB 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 FS_AVNRT 快_慢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I IART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LBBB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IRBBB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J JPSR 交接性并行心律 L LAF 左前分支 LAFB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BB 左束支 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 LPF 左后分支 LPFB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LADP P 电轴左偏 M MA T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MI 心肌梗死 N NAAC 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 NQWT 窄QRS 波心动过速 O OA VRT 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O-A VRT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P PAS 房性期前收缩 PA VB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PAT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PJS 交接性期前收缩 PJRT 交接区折返型心动过速 PS 期前收缩 PSS 窦性期前收缩 PSR 并行心律 PSVT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VS 室性期前收缩 PMT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PTWC 原发性T 波改变 R RBB 右束支 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 RVOT 右室流出道 S SAB 窦房传导阻滞 SAID 窦房干扰脱节 SAJ 窦房交接区 SB 窦性心动过缓 SF-A VNRT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NRT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PSR 窦性并行心律 SR 窦性心律 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T 窦性心动过速 STWC 继发性T 波改变 SVT 室上性心动过速 S1 基础刺激 S2 程控期前刺激 T Tdp 尖端扭转型室速 U UA 不稳定型心绞痛 V V AB 室房传导阻滞 V AC 室内差异性传导 VF 心室扑动 Vf 心室颤动 VFS-J 窦交室性融合波 VPSR 室性并行心律 VT 室性心动过速 W W-P-W 典型预激综合征 WQWT 宽QRS 波心动过速

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3T10:57:59.7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李念 [导读] 探析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 湖南省脑科医院电生理科 410007 【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现心脏事件(包括电生理诱发心室颤动、猝死未遂、晕厥)患者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无心脏事件的ERS患者81例作为对照1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十二通道心电图检查,并对三组的QT离散度(QTd)、矫正QT间期(QTc)、T波峰-末间期(TpTe)以及心电图QRS时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对照1组而言,观察组的TpTe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三组的QTd、QTe以及QRS时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TpTe可以为危险分层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危险分层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不高,约为1%-2.5%左右,一直以来在临床上均认为是正常变异心电图。但是有报道显示,健康ERS者发生猝死的几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认为心脏猝死与ERS有关[1]。因此,本文对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现心脏事件(包括电生理诱发心室颤动、猝死未遂、晕厥)患者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无心脏事件的ERS患者81例作为对照1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5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为(46.3±10.3)岁;对照组中65例为男性、60例为女性,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为(45.2±9.2)岁;对照1组中45例为男性、36例为女性,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为(45.3±9.4)岁。三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分别对两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将当前公认的对ERS危险分层有意义的心电图指标作为基本依据,测量和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校正QT间期(QTc)、QRS时限、QT离散度(QTd)以及T波峰-末间期(TpTe)。测量心电图:12导联中QRS的最早起点至QRS 最晚终点之间的距离为QRS时限;TpTe主要指的是T波顶峰达到T波终点的时间。确定T波顶峰:即T波波峰的顶点,在T波处于双峰的情况下,则应该选择顶峰的最高值;确定T波终点:T波基线与下降支之间的交点,如果存在U波,则应该选择U波与T波交界值之间的最低点。通常情况下,测定QT间期时,应该尽量选择终末部清楚且T波较大的导联,通常选择V3或者V2导联,将Bezet公式作为基本依据对QTc进行计算,其中最短QT与最长QT之间的差为QTd。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的两组数据,其中TpTe、QTc、QRS以及QTd等各项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组间均数 表1 三组TpTe、QRS时限、QTd以及QTe各项指标对比(x±s,ms)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相比较对照组、对照1组而言,观察组的TpTe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三组的QTd、QTe以及QRS时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 2.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电生理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心电图检查中,以ST段和J波抬高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通常包括特发性心室颤动、Brugada综合征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其细胞电和离子流生理基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被称之为“J波综合征”[2]。有报道显示,虽然在基础电生理方面,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以及特发性心室颤动等相似,但是临床表现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求中Brugada综合征和早期复极综合征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比如心源性猝死(SCD)、心室颤动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而特发性心室颤动在临床上往往被认为是良性的。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心室外膜的瞬时外向钾电流较强时,容易使动作电位1、2相之间产生明显的切迹,但是心室内膜的瞬时外向钾电流较小,且动作电位切迹不大,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容易使心室复极早期出现明显的跨室壁电压差,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J点或者J波明显抬高[3]。同时,因为存在这种切迹,心外膜动作电位的2相就呈现出穹顶或者弓形形状,也就是外向电流与内向电流出现动态平衡的一种结果。通常情况下,一些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病后,因为改变了细胞膜钠通道的基因,减小内向钠电流,再加上右室心外膜存在明显的瞬时外向钾电流,完全丢失动作电位穹顶,并且处于动作电位时,会缩短时程约40%-70%左右,而动作电位在其它部位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并且心外膜动作电位丢失往往呈现出不均一特点,容易导致2相折返,使T波的降支上出现2相折返的期前收缩,从而导致心室颤动或者室性心动过速[4]。心电图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心电检测手段,具有无创性、便宜、操作简单以及可重复性高等诸多优点,是初筛ERS患者危险分层的一个首选方法[5]。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对照组和对照1组而言,观察组的TpTe 明显较高,但是三组的QTd、QTc以及QRS时限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为心室外膜细胞复极最早结束,也就是T波顶峰,而M细胞复极最晚结束,也就是T波终点,所以TpTe可以作为反映TDR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QTc正常,而TpTe明显

心电图看图技巧及各心电图特征

1、看心电图技巧 1.1先看Ⅱ导联 Ⅱ导联很容易区分P波也就是窦性还是非窦性。这里的主要目的也是看P波,看心率横向小于3大格为快,大于五大格为慢和心律简单点就是齐不齐。因P波心电向量与Ⅱ导联基本平行,故反应最精确。 易见到的几个非窦性:逆行P波、房型P波、房扑的F波、房颤的f波 1.2分区看导联 1.2.1 Ⅱ导、Ⅲ导、aVF导联为下壁导联 1.2.2 Ⅰ导、aVL、V4、V5、V6为高侧壁 1.2.3 V1、V2、V3为前间壁 1.2.4 V2、V3、V4为前壁 1.2.5 V1、V2、V3、V4、V5为广泛前壁 1.2.6 V3、V4、V5为心尖部 1.2.7要看的内容 是否有T波的倒置和低平(7版教材并未说明何谓低平,实际上,T波在肢体导联小于 0.5mV,在加压肢体单极导联小于0.7mV,在V4、V5、V6小于同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我们认为T波低平。) ST段是否有压低或抬高(与教材不同的是,任何导联只要ST段压低0.05mV就有临床意义,而不是教材上说的0.1mV,任何导联只要有弓背向上抬高的就有临床意义,除外,V1、V2导联ST段可以抬高0.3mV,V3导联可以抬高0.5mV均不具临床意义。其他任一导联抬高0.1mV就有临床意义。早期复极,很多心电图报告经常这样报,实际上只要J 点提早出现,T波宽大对称,那么可以这样下报告。还可以报告心肌复极异常也没有错。 据资料表明,有些早期复极的人有猝死的可能性大。但有些资料表明,心肌早期复极不具临床意义。

1.3看QRS波宽大畸形 若有则考虑:室性的、差传来的、阻滞来的、电轴转位来的 1.4整体看导联 是否有胸前导联R波的递增不良,在心电图上V1、V2、V3的R波是递增的S波递减的V4、V5、V6的R波是递减的S波递增的。是否有左右室的高电压还要看结合电轴转向,是否有小q波,通常V1、V2导联可以有小q一般比较瘦的人,或肺气肿的病人都可以出现。但若V4、V5出现则就有问题了,应注意是否有问题了。 2、心电图特征 2.1是否是窦性心律: Ⅰ、Ⅱ、aVF导联P波增高,aVR导联P波降低为窦性心律,否则为异位节律 2.2 P波有无异常 2.2.1右房肥大 P波在Ⅱ、Ⅲ、aVF≥0.25mV 时限0.12s 2.2.2左房肥大 P波时限>0.12s在Ⅰ、Ⅱ、aVL有切迹 2.2.3窦性心动过缓 PP间期>1s(横坐标大于五个大格) 2.2.4窦性心动过速 PP间期<0.6s(横坐标小于三个大格) 2.2.5窦性心律不齐 PP间期不等 差别≥0.16s(横坐标大于等于4个小格)

手把手教你读心电图(图解)

快速读懂心电图 简化记忆----强化记忆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 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 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本篇内容与学术无关。内容正在更新中 1、正常心电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窦性心动过速 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窦性心动过缓 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次/分之间。在电视节目中反映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用此图来衬托紧张的气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