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林与环境

森林与环境

森林与环境
森林与环境

森林与环境

一.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1.森林

指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动物、微生物,占据相当大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

物群落复合体。

2.环境

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合。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科学中,环

境指生物栖息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合。

3.森林环境

指森林生活空间与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合。

4.环境的类型

宇宙环境: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地球环境: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区域环境:指特定区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生境:指生物或群落生长地段的环境因子的总合。

微环境:指接近生物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

体内环境:指植物细胞间隙的环境。

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分类:

(1)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大气(风)。

(2)土壤因子:母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土壤水汽条件和土壤温度。(3)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

(4)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

(5)人为因子:利用、改造、破坏。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孤立性、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

非等价性作用: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

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作用。

阶段性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的其他特征:

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生态系统内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稳定平衡的特征:自然界生态系统总是趋向于保持一定的内部平衡关系,使系统内各成分间完全处于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机制是达到和维持平衡或稳定的重要途径。例如: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昆虫数量与食物的供应。

三.光照因子(太阳辐射)

万物生长靠太阳。

1 太阳辐射特性及时空变化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发射辐射能。波长150-4000nm,太阳辐射能的40-50%是可见光谱,其余大部分是红外线,紫外

线较少。

北半球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强度仅为47%其中,直接辐射24%,散射和漫辐射23%。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角、纬度、海拔、坡向

2 太阳辐射光谱的生态效应

太阳辐射主要成分: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生态作用:

(1)光合作用

生理有效辐射:太阳连续光谱中,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和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称生理有效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具有最大的光合活性。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类胡罗卜

素所吸收。绿光为生理无效光。

(2)对植物形态的作用

短波光:如蓝紫光、紫外线,能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而使植物形成矮粗的形态。紫外线能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波长短于290nm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伤害作用,被大气O3层吸收。

长波光:如红光、红外线,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

(3)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影响

当使短波光占优势并增多氮素营养时,促使碳素朝向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当提高光强度并使长波光占优势时,碳素向糖类的转变的过程加强,从而促进糖类的合成。

3 太阳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

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逐渐减慢,最后不再随光强而增加,这时的光照强

度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恰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强对形态的影响

光照不足时植物形态:黄化、节间长、叶子不发达、侧枝不发育、植物体水分含量高、细胞壁很薄、机械组织和

维管束分化很差。

光照较强时植物形态:树干较粗、尖削度大、机械组织发达、分枝多、树冠庞大;叶的细胞和气孔通常小而多,

细胞壁与角质层厚,叶片硬,叶绿素较少;根系发达,分布较深。

提示:光照过强也是红松主干分叉的重要原因

树种的耐荫性

树种耐荫性:指其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影响树种耐荫性的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

气候:气候适宜时,树木耐荫能力较强。

土壤:湿润肥沃土壤上耐荫性较强。

喜光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不能完成更新过程。例如:落叶松、白桦

耐荫树种:能忍受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例如:云杉、冷杉。

中性树种: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树种。

喜光树种特性:树冠稀疏,自然整枝强烈,林分比较稀疏,透光度大,林内较明亮。生长快,开花结实早,寿命

短。

耐荫树种特性:树冠稠密,自然整枝弱,枝下高低,林分密度大,透光度小,林内阴暗。生长较慢,开花结实晚

,寿命长。

思考:常见的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有哪些?

4 太阳辐射时间的生态效应

光周期性: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植物光周期的反应主要是诱导花芽的形成和开始休眠。

植物光周期类型

长日照植物:较长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的植物,日照短于一定长度则不能开花或推迟开花。又称为短夜植物。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夏季日照时间长的温带和寒带。如小麦、萝卜、

菠菜。

短日照植物:较短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的植物,日照超过一定长度便不能开花或推迟开花。又称为长夜植物。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如水稻、菊、大豆、烟草。

中日照植物:花芽形成需要中等日照的植物。如甘蔗。

日中性植物:完成开花和其他生命史阶段与日照长度无关的植物。如番茄。

提示:

(1)木本植物的开花结实不仅受光周期控制,而且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营养的积累、光照强度。

(2)许多树种的开花似乎属于日中性。

(3)光周期现象是支配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别是高纬度地区栽培极限的重要因素。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思考:能否使植物推迟或提前开花?

5 光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森林抚育:如果森林内光照强度突然增加,会引起林下幼苗的伤害,以及使树干长出徒长枝,降低木材质量。

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或生产力的主要途径: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光合强度。具体做法为:广泛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森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保证森林的适宜密度和叶面积指数,以充分利用光能。

6 小结

(1)太阳辐射以光谱组成、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影响森林植物。

(2)森林经营活动中较易控制的是光强。

(3)森林植物对光照强度具有适应性。

(4)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是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光合强度。

四.温度因子

1 温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热量平衡:包括辐射收入和支出。

收入: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逆辐射。

支出:地面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温度的空间变化

纬度:影响太阳入射高度角、昼夜长短、太阳辐射量。随着纬度增高,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步降低。

海陆分布:影响气团移动方向。

地形和海拔。

温度的时间变化

昼夜变化

气温日变化:最低值出现在将近日出的时候。最高值出现在中午13-14时。

土温日变化:土表温度变化远较气温剧烈。土表以下温度变幅减小,一天中最高最低温度有后延现象。至35-100cm深以上,土温几乎无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温度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2 关于温度的一些生态概念

(1)三基点温度

植物在其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称作生物学温度,可用三个温度指标来表示。最适温度:生物生长发育或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温度范围。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的低温和高温限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2)积温

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这个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温度。植物在某个或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称作有效积温。

3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长期:树木从树液流动开始到落叶为止的日数。一般植物在0—35度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上升,生长加快。

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①植物种子只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温带和寒温带许多植物种子,还需要经过一段低温期才能顺利萌发。

②低温对开花的诱导效应:某些植物的开花结果需要一定时间低温的刺激,这个过程称为春化过程。如冬小麦。

温周期现象

植物对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比较敏感,而且只有在已适应的昼夜和季节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有一些植物的种子在变温下萌发良好。因此变温处理有利于许多种子的有效萌发。

较低的夜温和适宜的昼温对植物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物候

季节明显地区,植物适应于气候条件的这种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应的植物发育节律。物候具有纬度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

温度与伤害

低温危害

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度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气温0-10度左右就能受到寒害。

原因:低温造成植物代谢紊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力降低。

冻害:温度降到冰点(0度)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原因: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

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被完全拔出土壤。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

冻裂:由于昼夜温差导致树干纵向开裂。

生理干旱:冬季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加以补充,导致植物干枯死亡。

高温危害

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最高点温度是35-40度。

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

根颈灼伤:土表温度增高灼伤苗木柔弱根茎,杀死输导组织和形成层。

4.动物对温度的适应

生理性适应:包括蛰伏、冬眠、降低细胞冰点和减少散热。

形态适应:动物毛皮、羽毛、皮下脂肪冬季加厚,夏季变薄。

行为适应:调节体温的短距离迁移和季节性的长距离迁移。

5.温度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温度对树木生长发育分布的影响

极端温度对树木的危害

非节律性变温对树木的危害

小地形环境的温度对树木的影响

皆伐对温度的影响

6.小结

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空间变化决定与纬度、水陆分布和海拔。时间变化有昼夜、季节和长期变化。

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积温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变温对植物的影响。物候现象。温度与伤害。

五.水分因子

我们的家园——地球。

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有71%,体积有14亿立方千米,其中96.53%是海洋,但它都是咸水,可供人们生活的淡水只占资源的3.47%。

水的重要性

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的水解作用要有水参与反应。

水使植物和树木组织保持膨压,维持器官的紧张度,使其具有活跃的功能。

水的比热和潜值高,可使植物体温区域稳定。

大气中水汽对长波辐射的吸收,是维持地球表面温度不致剧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1.不同形态水及其生态意义

水在自然界存在的三种状态:液态(咸水、露、雾、云、雨、淡水)、固态(冰雹、云、霜)、气态(空气湿度)。

水通过不同形态、量和持续时间三方面的变化对植物起作用。其中以降水的意义最大。(1)雨

雨是降水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因饱和空气被冷却而凝结成降雨的方式不用,而分为对流雨、地形雨和锋面雨。

雨水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源,树木吸收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而土壤水分则主要靠大气降水来供给。

降雨强度、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均影响地球生命过程。树种不同对降水的反应各异。油松、栎类等树种年高生长停止较早,春季降水对高生长的作用较为显著,而落叶松、水杉、杨树等整个生长期高生长都在进行。因此,夏秋降水多少也影响高生长。

(2)雪

雪也是重要的降水形式,春季具有补充土壤水份的作用。

积雪融化是春季土壤水分的补充源。积雪可使土壤温度高于气温3-5。积雪保护幼苗幼树。雪也能造成雪压雪折。

(3)雪淞、雾淞

雪淞、雾淞为固体形态水分,对树木的危害与雪害相似。但雨凇、雾凇亦增加水平降水的作用。

(4)水汽、雾、露

水汽可影响光照条件、树木蒸腾和地表蒸发,从而影响林木的水分平衡。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蒸腾、蒸发作用加强,引起孔关闭,降低光合效率,雾露水可缓和干旱所引起的枯萎,这时沙区植物尤为重要。

2. 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的适应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必须产生张力梯度,当土壤干燥,张力梯度减小,植物无法得到水分,植物发生萎蔫(暂时萎蔫、永久萎蔫)。

水生植物:部分或完全沉于水中的植物,不使用土壤水分张力500-1000kPa土壤1Pa=1N/m2。中生植物:能生长在土壤水分张力2000kPa条件下。

旱生植物:能生长在土壤水分张力4000kPa条件下。

(1)植物对水份过多的适应

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其中也包括生于沼,泽中的植物。按它们对水深的适应性不同分为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

O2成为影响植物生长的主导因子。大气中O2的含量仅21%,通气不良土壤中O2含量低于10%,一般在10%-21%之间。

水生植物一般具有通气气腔或海绵组织。如水稻根O2含量18%。落羽杉、池杉生有膝根。

避旱植物

指短命植物。以种子或孢子阶段避开干旱影响,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小、根茎比值大、短期完成生命史。它们没有抗旱植物的形态特征,不能忍耐土壤干旱。

抗旱植物

防旱植物:在极端水分不足时,仍维持高水势的植物。有两种适应干旱的方式,即保水型和耗水型。

耐旱植物:严重缺水时,细胞液的溶质含量的提高能使细胞产生低渗透势维持细胞膨胀,从而防止脱水。

适旱植物:缩小枝条、增加根系扩展范围、缩小叶面、增加叶厚度、增厚细胞壁、角质层厚、减少气孔、木质部细胞较小、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部明显、缩小细胞间隙等。

3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湿润度:年平均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之比。

干燥度(K):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K=0.16∑t/r。t为大于10℃的活动积温,0.16∑t为可能蒸发量。

干燥度水份状况自然植被

≤0.99 湿润森林

1-1.49 半湿润森林草原

1.50-3.99 半干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

≥4.0 干旱荒漠

4 森林的水分平衡

林冠截留量?蒸发散量?地表径流量?

壤中径流量?土壤含水增量

(1)植被对降水的再分配和树冠截流

树冠截留雨量=林外雨量-林内雨量。截留量是植被对降水的最初分配,取决于植被的截留能力、树种、林冠结构、年龄和密度等。茎流的多少依树种形态、年龄、密度而变化。

林内雨量=滴落量+茎流量+穿透雨量。

林外雨量:在连续降雨的一段时间内,林冠上部或旷地雨量。

(2)入渗土壤的水

入渗:降水向土壤中渗透的过程。

渗入速率或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入渗雨量。

初渗率:在水分渗入土壤中时,在初期入渗速率很大。

终渗率或稳定渗率:初渗率在短时间内即急剧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3)蒸发散

蒸发散:土壤水经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地地面蒸发而进入大气。

蒸腾:水从植物组织的生活细胞通过气化或蒸发作用而进入大气。蒸腾与叶面积、温度、空气饱和差和风有密切关系。

(4)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降水或融雪强度一旦超过下渗强度,超过的水量可能暂时留于地表,当地表贮留

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即向低处流动,成为地表水流而汇入溪流的过程。

森林减少地表径流的原因:林内死地被物能吸收大量降水,使地表径流有所减少;森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水分容易被吸收和入渗。

5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森林能少量增加降水量,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均如此,只限于地方性的对流雨和地形雨,而对大规模的锋面雨则没有影响。

降水通过林冠的叶、枝和树干时,将沉积在这些部分和幼嫩枝叶释放出的养分淋下来,故水质含较多的营养。

6 水分和林业的关系

水是影响森林分布的重要因素。

森林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

水分过多或不足地区,制定更新造林计划和设计时,应充分注意立地类型区划和分类、树种选择和更新造林方式的设计。

森林生产力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

7 小结

全球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极重要因子,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生命过程是个理想的介质。虽然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分布和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对水平衡的主要影响是增加水平降水,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的入渗,故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河川流量的作用是明显的。

六.土壤因子

森林土壤独特的成土因素:森林死地被物、林木根系、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

1 土壤物理性质与林木生长

(1)母岩和土壤厚度

母岩是土壤发育的基础。

山地条件下,影响土壤厚度的主要因素—地形

(2)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质地:组成土壤的矿质颗粒,即石砾、沙、粉沙、粘粒的相对含量。

根据质地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不同质地的土壤,影响林木根系的生长和分布。砂土:疏松,通气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力差,宜耕性好。

粘土:粘结性强,通气透水差,保水保肥力强,湿时粘重难耕,干时坚硬。

壤土:比较适宜。

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的排列状况。如团粒状、片状、柱状、块状、核状等。团粒结构是林木生长最好的土壤结构形态。

思考:为什么团粒结构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

(3)土壤水分和空气

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幼苗的存活和树木高、径生长。

土壤水分过多,尤其是地下水位过高,会使土壤缺乏O2和提高CO2含量,阻碍根呼吸和吸收养分。

土壤中,植物根系、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质的分解,不断消耗O2,放出CO2,使土壤空气中O2和CO2的含量明显不同于大气。

(4)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吸水力,从而影响全株生长。

土壤温度影响植物的吸水力和水分在土壤中的粘滞性。植物从温暖土壤中吸水要比在冷凉土壤中吸水更容易。

2 土壤化学性质与林木生长

(1)土壤酸度

土壤酸度对林木的影响:酸性或碱性环境直接伤害林木组织;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微生物活动,间接影响林木生长。

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母岩、降水、地形、植被等。如湿润地区多数森林土壤呈微酸性反应,沼泽土酸性较强。干旱地区的盐碱土为碱性。针叶林下的土壤常呈酸性反应。

(2)土壤养分元素

森林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所利用的有效养分为土壤胶粒吸附的养分元素和土壤溶液中的盐类。

3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由植物、动物、微生物遗体、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它们的分解产物组成。

森林中植物的地上、地下凋落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4 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根系。其中土壤微生物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

5 森林经营与土壤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深刻。

6 小结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不易更新的成分,恢复极其困难。对森林工作者来说,树木仅是一种产品,土壤才是资源。

频繁干扰和过度索取会降低土壤肥力,合理的经营活动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提高土壤肥力。

七.风因子

地面上因气温分布不均所引起的气压分布不均是产生风的原因。

风有多方面的生态学效应

1 风的主要类型

季风:全年变向两次,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相反。

干热风:春夏之交,欧亚大陆北部南下的冷空气,沿途经过已增暖的下垫面和大面积干热沙漠后,出现又干又热的干热风天气。

水陆风:发生在海岸和湖岸地区,白天从水体吹向陆地,夜间相反。

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夜间从坡上吹向山谷。

焚风:由于气流下沉而变得又干又热的风。

2 风对植物的影响

风媒风播:许多森林优势树种,依靠风来传粉。许多树种的种实靠风传播,如落叶松、槭、榆、桦、杨、柳等。

生理活动:加速植物的蒸腾。

形态:旱风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其植株偏小。长期的单向风会使树木长成旗形树冠。

风害:超过10m/s的大风,对树木有破坏作用。如风倒、风折。

3 风对动物的影响

影响动物的形态和行为。如生于海岛、高山等多风地带的昆虫,大多数无翅。

影响动物的传播和迁移。

4 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质气态循环的主要动力。

携带污染物质。

通过风倒、风折对生态系统产生干扰。

5 植被对风的影响

植被明显地影响风速。

不同结构(紧密结构、通风结构)的森林植被对风的影响也不同。

6 风对林业的重要性

森林更新期内,风关系到更新造林的成败。

抚育间伐应考虑风因子。

主伐方式的设计。

7 小结

风的益处。

风的害处。

植被对风的影响。

八.火因子

对林火应该客观地分析。

应注意火的积极作用。

1 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

林火发生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可燃物主要是地上部分的叶、干、枝及地下的根系和森林死地被物以及土壤中的泥炭层。助燃物是空气中的氧。

林火类型

地表火:火沿林地表面蔓延,以烧毁死地被物和林下植物为主,也能烧伤林木干基和露出的根系。

树冠火:树干及以上被烧伤。

地下火: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燃烧的火灾。地表只有烟雾,基本见不到火焰。

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干旱季节,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寒温带,春秋两季干旱、多风、相对湿度低,是火灾易发季节。此外又以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因树体和森林死地被物含有树脂及挥发油等易燃物。

2 火对土壤的影响

物理的变化:在低洼地区,如果植被全被烧死,可能造成沼泽化。导致土壤温度增加。

化学的变化:火烧后会促使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不同程度的损失。总的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养分可利用性增加。

生物的变化。

3 火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适应

在某些地区,火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有些植物种甚至依赖火。

营养阶段对火的适应:抗火树皮、减小易燃性,阔叶树抗火性较强、保护芽。

繁殖阶段对火的适应:提早开花结实,种子散布。

4 火对动物的影响

火对动物的直接影响:取决于动物的逃避能力、火的燃烧程度和蔓延速度。

火对动物的间接影响:火通过改变环境,使动物种类、多度和繁殖发生变化。火轻重不同地烧过林区时,会形成老龄和幼龄植被的镶嵌分布,从而增加动物区系多样性。

5 火对生态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火对能量流动的影响。

森林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 防火产生的后果

对天然火发生的频率已适应的森林类型,防止了可燃物过分积累和高强度的林火,如果可燃物大量积累,终将导致强烈的地表火和地下火。

7火和森林经营

尽量防止火灾发生。

火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如控制死地被物、消除病虫侵害、减少可燃物积累等。

《环境与人体健康》课程.

《环境与人体健康》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0110239 课程名称:环境与人体健康/Environment and Health 学时学分:15学时/1学分 先修课程:环境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部门:应用文理学院环境系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环境与人体健康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主要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大气、水、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掌握室内空气各种污染因素的健康效应和评价方法。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环境与人体健康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等课程相互联系,通过对环境污染检测与人体健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这些理论基础课有更深的理解,并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检测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Ⅰ.教学内容 1、健康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 2、环境污染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3、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 Ⅱ.教学要求 了解健康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环境要素对人体影响的程度,理解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

Ⅲ.教学重点 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 Ⅳ.教学难点 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 第二章环境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Ⅰ.教学内容 1、非金属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2、金属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3、有机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4、放射性污染与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Ⅱ.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特点,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Ⅲ.教学重点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Ⅳ.教学难点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室内污染与人体健康 Ⅰ.教学内容 1. 各种污染因素的健康效应。 2. 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 3. 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 Ⅱ.教学要求 掌握室内各种污染因素的健康效应,掌握室内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Ⅲ.教学重点 室内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 Ⅳ.教学难点 室内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

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doc

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直是各基层人们关心的内容,那么,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一】 关于加强我区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强村庄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最近,我们会同区农办、建设局、卫生局对我区村庄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走访了潘黄、郭猛、楼王、大冈等镇以及仰徐、民强、凤池、光明等村,并到山东诸城、莱西,胶州三市考察学习。通过调研考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委员座谈,并经常委会议讨论,形成了关于加强我区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245个村(居),农户17.54万户,农业人口43.93万人,耕地面积78.8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8亩,xx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70元。全区现有自然村落48个,其中50人以下71个,50—100人208个,100—300人562个,300—800人321个,800人以上86个.现规划农村居民点571个,其中300人以下81个,300—800人407个,800—20xx人74个,20xx人以上9个。xxxx年全区在建制镇建房781户,在村建房 1336户.全区目前还有土草房10.45万平方米。 建国以来,我区村庄建设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较大

的成绩.特别是1982年后,考虑到农民饮水、运输等生产生活方便,力求使农民居住相对集中,对全区村庄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通过10多年的建设,农民居住满天星的状况有所改变,但这一时期的村庄建设大多是沿河、沿路而展开的。1997年后,开始启动中心村建设,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我区村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我区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最近在全区农村大力实施了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工程",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变化,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问题 1、村庄建设规划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区村庄建设总体呈自行发展状态,农民建房用地主要由村组安排。1997年以来,一度中心村建设推进力度较大,但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心村建设实际处于停滞状态,村庄建设面貌改变不快,至今还没有形成全区统一详细的现代村庄建设规划体系.由于规划滞后,导致了自然村落小而散,形不成气候;村民住宅样式单一,不够科学、适用,无个性特色,有些村庄只见新房、不见新貌;各类建筑物乱搭乱建,村庄建设无序发展;有不少农民盲目仿效攀比,房屋求高求大、占挤路道,造成村庄杂乱无章。 2、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已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大多没有路灯、环卫、排水等基础设施,就是搞得相对较好的泾口、仰徐等村,也没有公厕和垃圾填埋场。有些村庄至今还不通公路,如郭猛镇的邵堡村,9个组只有1个组能通公路,其余8个组雨天就难以通行。在农村饮用水上,由于二次改水未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供水管道陈旧老化,加之不重视

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汇报

凝心聚力谋新篇人居环境大整治 ——柯坦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柯坦镇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抓早动快,全力以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和面上覆盖,成效初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柯坦镇下辖10个村(社区),482个村民组。截止4月7日,全镇已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组239个,完成“五清”村民组53个。清理渠塘126处,清理乱搭乱建、乱推乱放4159处,有序堆放柴草、杂物2065处;清理无功能建筑1656处。其中清理残垣断壁382处,清理废弃畜禽圈舍267处,清理废弃厕所(旱厕)795处,清理废弃房屋212处,面积12720平方。 二、基本做法 (一)坚持统筹谋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完成这项工程必须要统筹规划,久久为功。根据上级方案部署,柯坦镇迅速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和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领

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组、督查(宣传)组和保障组,负责指导、宣传、督查、保障和考核验收等工作,研究制定了《柯坦镇2019—2020年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试行)》,做到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省市县确定的2020年度全面完成村庄整治的工作目标,我镇将在2019年底提前完成镇域范围内所有村庄的“五清”整治任务。 二是明确整治要求。一般村庄以“五清一改”为主要整治内容,重点村庄要基本完成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净化、硬化、亮化和绿化要求,示范村庄在重点村庄的基础上增加美化要求,提升公共实施配套水平,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风貌。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整治提升,要从完成“五清”、规划设计、编制工程量清单、改水改厕、硬化道路及公共设施、安装路灯、绿化美化等步骤逐步推进。 三是明确考核办法。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订验收考评细则,2019年主要对完成“五清”整治任务的村庄进行考评打分,考评打分时间根据村组申报,兑现“五清一改”奖补配套。2020年根据村组申报对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并对“五清一改”一般村庄长效管护情况进行考评验收。 四是明确奖标励准。对开展“五清一改”的村庄实行奖补,奖补金额为村庄人口×20元×考评得分百分比;对被列为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根据群众筹资(捐款)金额,镇财政按筹资(捐款)额1:1比例奖补配套,作为村庄提升整

环境与健康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论环境与健康 学生姓名:王卓轩 学号:611651100137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姓名:任志勇 论文提交时间:2017年1月4日

目录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内容摘要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而环境优势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环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环境不仅包或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他们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生作用。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一方面我们依赖环境而生存,一方面我们又在不断的改造着环境。但不容质疑的是我们人类不能独立于环境之外,据 目前我们所知,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的所有文明都是建立在地球这个大的建筑物上。所以环境对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健康影响因素污染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在人类的生态环境中,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而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这种统一性首先是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实现的,同世人体又不不断在进行自身调节,适应环境的囊化,通过相互适应达到统一。人与环境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人体血液中60种元素与地壳中的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人与环境高度的一致性。 (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环境中存在很多自然因素,往往对人体呈现“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但他们往往又是对立统一的。如适量的紫外线能消毒空气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则可引起人群中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而有些环境因素,在常态下即可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又无法改变这些不利的状态,此时人体可通过生理生化的调节机制,动员机体的防御系统与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因素保持平衡状态,从而逐步对环境产生了适应。如高海拔对低氧状态的耐受,即机体通过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保持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相适应,从而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地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仅没有退化反而愈来愈发达,其主要是人类不是被动的依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主动的依赖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这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的根本区别。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如果我们对-22环境的遗传易感性已知,就能对引起疾病环境因素进行鉴定和评估,也就可以帮助个体较准确的认识他们所处环境暴露可导致的危险度,进而达到增强对疾病预防和改善公共卫生的目的。目前科学家提出的环境基因组计划就是重点研究环境暴露与疾病的相互影响,其中包括研究引起疾病的等位基因与环境暴露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如土壤、水、空气、食物以及其他生物等。构成自然环境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清洁空气、水源、土壤,适度的太阳及其他天体的辐射,适宜的气候等等,他们既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也有利于地球上整个生命系统的进化和发展。但是,自然环境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如由于地理地质的原因,地壳表面元素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的水、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较高或较少,可导致化学性地方病的发生。如地质碘元素的缺乏,可导致人类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或由于人类的活动使自匆界中的大气、水质和土壤受到污染,因而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的健康

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

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 与物理学有关的几个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被污染的河流 肆虐的沙尘暴造成的危害 被污染的京杭大运河 因为食用污染食品造成的伤害 算一算地球一天的污染帐 ____地球上城市居民约有70%(15亿人) 吸受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此过早死亡.每天有1.5万人死于饮用污染的水,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工业,各种喷雾罐,冰箱,空调机等每天把1500多吨氯氟烃排入大气层,它们是造成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每天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为5600万吨,"温室效应"与此有关.每天有 5.5万公顷森林被毁,161_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每天有14万辆新汽车驶上公路,各国400多座核电站产生26吨核废料,还有1.2万桶石油泻入海洋._ ____ 何谓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目前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大都有了一些认识并且开始重视起来,不过很多人对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却不以为然,殊不知这些污染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下面我们就这方面谈一下.先请看一则报道.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30分):国家质检总局今天公布了电脑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这是自1999年我国对电脑产品质量采用多项国际检测标准以来,首次对电脑产品质量国家抽查结果进行权威发布._ ____这次抽查共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湖北等14个省市的电脑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2%.记者在负责这次抽查检验工作的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了解到,这次抽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脑产品在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和软硬件支持性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教大提高,但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不够稳定,在这次抽查中,部分知名企业的电脑产品也被鉴定为不合格产品,国家质检总局现已责成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不合格企业加强监管,督促整改._ ____这次电脑产品质量国家检验抽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为突出的质量问题,就是电磁辐射超标._ ____这次抽查出的不合格电脑产品全都存在辐射干扰指标超标的质量问题,在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实验室内,质检人员对一台辐射超标的电脑进行了比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微机产品审查部主任罗洪元:这条直线叫国际标准限制线,测试结果如果在这条标准线之下的产品判定为合格,如果超过就是不合格,正在测试的这个样品是合格产品.现在打开辐射超标的这台电脑进行测试,这台电脑辐射超标比较厉害,对原来辐射合格的电脑产生了干扰,它(合格品)的测试结果也超标了.一台电脑(辐射)严重超标会对别的电脑或别的电器产生干扰,使合格的电脑或电器也工作不正常._ ____据介绍,辐射干扰是台式电脑工作时向空间发射的一种电磁波干扰,这种干扰会影响其它电器特别是高灵敏度电器的正常工作.而采用国际B级限值标准,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由于目前我国一些生产企业对国家强制性标准理解不够,还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致使产品辐射指标超标._ 从这一则消息中我们了解到几条信息: 我国的电脑产品因为辐射超标而不合格; 辐射不合格电器会造成电磁波干扰,会使得正常的合格的电器同样无法正常工作;那么,我们自然就产生了一条疑问,电磁波干扰对人体有害吗

环境与人类健康

环境与人类健康 姓名:谷幸珂 专业:环境科学 学号:20

环境与人类健康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然环境的组成,通过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土地荒漠化、人类健康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危害,总结了概括了目前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一起使人们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们要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必须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 关键词:环境;健康;污染物;疾病 1前言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空气、水、土壤、食物和其他生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和物质基础,人类不仅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还要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的保障,人类通过新陈代谢不断的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空气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满足人类对氧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给人以舒适愉快的感觉,有助于延年益寿。不良而污浊的空气则有碍于生长发育,影响和危害健康,引起疾病发生。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重要外界环境。水质不良或水受到污染,人饮用了不洁之水可引起杆多疾病发生和传播,甚至导致死亡。 土壤和空气、水一样,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环境。人类不能脱离土壤而生活,衣食住行都与土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土壤污染中的微量元素,能通过食物、水、空气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重

要的影响。土壤污染来源有生活污水、垃圾和人类粪便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的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要通过“土壤—植物—人体”、“土壤—水—人体”这两条途径进入人体产生危害。“民以食为天”,人体通过食物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的联系,食物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当食物受到污染和腐败变质时,使食物的卫生质量下降,营养价值降低或丧失,就可以危害人类健康。空气、水、土壤、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健康,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我国政府把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2 环境变化与健康 臭氧层损耗与健康 臭氧是位于平流层的重要气体,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有害的太阳紫外线(UV)辐射。臭氧层的消耗将增加地面的UV辐射,对人类和其他动物而言,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抑制因;增加严重晒斑、白内障和表皮损害的发病率;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导致皮肤癌。臭氧每增加1%,皮肤接触到紫外辐射量就会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要增加4%。UV辐射对粮食作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会破坏食物链从而影响到人类健康。UVB辐射在低空大气层的增加会催化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产生高浓度的大气污染物从而对人类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生物多样性与健康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存必需品,并在对生命的保护和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镇力求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科学统筹,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以农村建筑、城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县委办好两件大事,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镇位于**县北部,南枕**山麓,北连**,东至**,**四面环山,沟壑纵深,气候适宜,环境宜人。全镇国土面积1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13700人,农业人口12723人,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为610毫米,无霜期120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小杂粮等。 境内交通便捷,汾屯线、王关线穿镇而过,具有黄金三角之称;境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930万吨,铝矾土资源储量1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作为**的主导产业,现有煤炭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80万吨,铝矾土厂1个,建材厂3个。属于我县北部工业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理清思路,审时 1 / 24

度势,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 村庄改造力度势头强劲。我们按照由各村自行组织,镇政府全力支持的村庄提升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古寨村综合改造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涉及周边绿化、污水排水系统建设、所坝和防洪渠修建、旧房拆迁等民生项目;铁水沟村综合改造工程于5月底开工,投资30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进行新型环保节吊炕推广、污水排水系统建设等,目前各项工程也基本完工。农民培训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为长期在村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了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实现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环境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全镇总投资200余万元,对**、红莲、铁水沟、虎限、后沟、前西、太山沟、南坪、大栅、松树、前军、古寨、贾郭、王凤等14个村进行了危房改造;大栅村投资80余万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岩进石、道北、坡底、虎限、神灵、前西等16个村,都完成了节能路灯的安装。城镇建设阔步前行。铁水沟村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率先进行了美好家园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后沟等村累计投资452.5万元,完成211户美丽乡村改造工程;古寨村投资180万元,实施街巷整治,集中搬迁居民47户。生态绿化工作蓬勃发展。大栅、松树、西沟三村总投资75万元,种植了2500亩生态林;铁水、口头、大栅、古寨、松树、西沟、红莲七村总投资68.4万元,种植了经济林1200亩;铁水沟村投资60万元,种植了2000亩的油松;后军村投资120万元,种植了4000亩的油松。

环境与人类健康复习题

复习题 一、请解释下列各个名词: 1. 环境问题 2. 温室效应 3. 光化学烟雾 4. 生物入侵 5. 大气逆辐射 6. 电磁污染 7. 化学需氧量(COD)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个问题: 1. 简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2. 什么是室内污染,有什么特点? 3. 简述臭氧层破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4. 什么是环境激素,有哪些危害? 5.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的安全性如何? 三、有关下列问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 下列关于有机磷农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般为油状液体 B. 难水解 C. 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D. 有挥发性 2. 下列水质指标中属于物理性指标的是() A. 化学需氧量 B. 生物需氧量 C. 总固体 D. 浑浊度 3. 下列各种污染源中,属于放射性污染源的是() A. 手机 B. 高压输变电线 C. X光检测 D. 通讯基站 4. 以下几种疾病中哪种可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A. 肺炎 B. 艾滋病 C. 甲型流感 D. 甲乙肝 5. 下列污染物不属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是() A. 苯 B. 甲醛 C. 苯乙烯 D. 氯仿 6. 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土壤具有营养库的作用。 B. 土壤具有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功能。 C. 土壤具有雨水涵养的作用。 D. 污染物进入土壤就会引起土壤污染。

7. 下列哪个过程不是化学性污染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 A. 吸收 B. 分布 C. 排泄 D. 转化 8. 下列不属于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是() A. NOx B. CHx C. O3 D. SO2 9. 噪声污染不会造成哪种损伤() A. 听力损伤 B. 影响神经系统 C. “三致”作用 D. 影响心理 10. 下列国家或地区不属于世界三大酸雨区的是() A. 北美 B. 欧洲 C. 澳大利亚 D. 中国 11. 目前,安全食品的生产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它不包括() A. 绿色食品 B. 无公害食品 C. 有机食品 D. 保健食品 12. 下列哪种水质指标属于物理性指标() A. 总固体 B. 硬度 C. 浑浊度 D. 总有机碳 13. 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的是() A.马斯河谷事件 B.帕博尔农药泄漏事件 C.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 D.莱茵河污染事件 14. 目前,安全食品的生产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它不包括() A. 绿色食品 B. 无公害食品 C. 有机食品 D. 保健食品 15. 下列污染物中具有环境激素功能的是() A. 二噁英 B. 甲醛 C. 敌敌畏 D. 一氧化碳 16. 哪种污染物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最主要因素() A. 氮氧化物 B. HOx C. 含氯、溴化合物 D. 二氧化硫 17. 室内CO污染不会造成下列哪种危害() A. 缺氧 B. 神经系统病变 C. 心血管系统病变 D. 致癌 18.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天然环境激素() A. DDT B. 多氯联苯 C. 雌二醇 D. 二噁英 19. 生物多样性包括四个层次,它不包括() A. 群落多样性 B. 种群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20. 下列关于地下水的环境健康学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矿物质含量少,水的硬度低。 B. 溶解氧含量较高,自净能力较强。 C. 易被污染。 D. 水量稳定,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多,水质较硬。

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

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 13级太阳能一班 郑杰1310211136 众所周知,环境的压力现在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也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事情。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对环境保护不加重视,他们应该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到,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污染是有多么严重,也看到了相关的视频资料。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一、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不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就是赤潮,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了赤潮。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一方面,赤潮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另一方面,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而水污染又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 县城镇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人居环境改善》

《【县城镇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人 居环境改善》 【摘要】 :编者按: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编者按: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我县在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城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我县人居环境取得可喜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xx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5.11平方米。到xx年年末,全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47平方米,已经超过小康社会标准。楼房居住面积扩大。xx年住宅楼面积仅为276102平方米,到xx年末,住宅楼面积累计达到478670平方米,

人均楼房居住面积由xx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xx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热,占住宅楼面积的81.5%。 ----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我县相继完成了克东镇、宝泉镇主次干道硬化改造项目13项,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积14万平方米,硬化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板6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5%。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完成通乡公路107.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 ----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绿地面积由xx年的75公顷增加到xx年的135公顷,增幅达到80%;新安装路灯810盏,做到了路铺到哪里,亮化和绿化工作就做到哪里。同时,根据“依山建城,围山发展”的城镇发展战略,将二克山融入了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赋予了“生态县、园林城”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城镇供水能力得到提高。xx年以来,克东镇内新建水厂2处,新打机电井4眼,更新供水管线米,持续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环境保洁取得实效。xx年以来,克东镇更新改造公厕座,污水井个,垃圾清运设施个,清运车辆台,镇内道路保洁力度加大,环卫工人年均增加工资元。城内居民(包括住宅楼)垃圾清运和公厕及污水井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居民保洁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人居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到位。县领导非常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基

环境与人类健康复习题(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各个名词: 1. 环境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污染,另一类是生态破坏;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 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2. 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面 而导致温度上升的现象。 3. 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s)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 下,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光化学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这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在大气中蓄积可呈浅蓝色烟雾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4. 生物入侵:由于自然或人类因素的影响,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 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6. 电磁污染:指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了人类所能承受的程度或仪器的容许限度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 现象。起作用的是电磁波。 7. 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量的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个问题: 1. 简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人口迅猛增加2,生存环境的破碎化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2. 什么是室内污染,有什么特点? 室内污染指的是家庭居住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环境污染,特点:1,影响范围广2,接触时间长3,污染物浓度高4,污染物种类多5,污染物排放周期长6,受污染的程度和时间不同 3. 简述臭氧层破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的DNA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4. 什么是环境激素,有哪些危害? 由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的物质;危害:1,影响机体的正常内分泌功能2,导致人类生殖功能异常3,“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什么是环境保护(最全)

什么是环境保护(最全) 1. 什么是环境? 指围绕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 2. 从科学范畴上可将环境分为哪些种类? 可将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指存在于人类周围和客观物质世界或者说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人类为了满足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自然背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3. 什么是环境问题? 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公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4. 环境问题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原始捕猎阶段、农牧业阶段、工业革命阶段、工业发展阶段、现代工业阶段。 5. 什么是环境容量? 指在不影响环境的正常功能或用途的情况下,承受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能力。或者说是指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不超过人体健康阀值的情况下环境所能承受的污染物的总量。 6. 什么是环境自净? 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的各个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物理的、物理化学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一系列反应与变化,不断地调节污染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被各种因素瞬间污染了的环境

得到自然净化。环境的这种自我调节过程称作环境自净。 7. 什么叫环境污染? 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使环境丧失了自净能力,污染物在环境中积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环境特征的改变或对原有用途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或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一定危害或影响的现象,就叫环境污染。 8. 什么叫做二次污染? 介入环境中的反应污染物,在诸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发生理化或生化等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新污染物质,所生成的污染物质就叫做二次污染物,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二次污染。 9. 什么叫做次生污染? 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未改变毒性,而从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转入另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次生污染。 10. 什么是环境污染源? 凡是产生物理的 (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 (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 (霉菌、病菌、寄生虫及卵等) 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作污染源。 11. 什么是环境保护? 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地认识和掌握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地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造福人民,贻惠于子孙后

论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化学与社会课程(论文) 题目:论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 应用化学班级: 应化091 姓名: 阿德尔江学号: 095131104 指导老师: 毛丽哈职称: 副教受 2011 年11月1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论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摘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对人群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本文从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上三个方面来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化学污染 前言: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一般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组织,干扰酶的作用,阻碍代谢机能,有的有毒物质在体内还可进一步分解或参与合成过程,产生新的有害物质,侵害细胞组织,抑制光合作用,使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其危害分为急性、慢性和不可见危害等。高浓度污染物造成急性伤害,引起产量显著下降,低浓度污染物,在长时间作用下,造成慢性危害,一般症状不明显。不可见危害只造成生理上的障碍,一般没有症状。植物受空气污染危害的程度,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污染物浓度和植物接触它的时间;植物本身的构造和所处的发育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良好的供水和空气湿润,较高的C02浓度等,都能导致叶片气孔开放,易受污染危害。植物对大气的净化功能不少植物具有一种以酶作催化剂的潜在解毒力,能够分解一些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暂时可以降低毒性。1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滞灰尘30多吨,1

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02,柑桔树的叶子可吸收储存硫达1%,青杨和桑树具有较强的吸收铅尘的能力,加拿大杨、银杏、榆树、梧桐、桉树等都是较好的“天然吸尘器”。草坪的吸附粉尘能力比裸露地面大几十倍。因此环境科学的任务之一,是要充分发挥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选择吸收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扩大造林绿化面积,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统一考虑构成一种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使含尘气流在移动中途被树林吸收。另方面要研究采取控制或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措施,以保证大气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为什么环境污染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心,特别是21世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环境优化的投入,掀起了一轮环境保护热。那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太多证据表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doc

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段菁春1,谭吉华2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一.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正常成人每天的呼吸量约为10~12立方米,大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严重时发生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与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同时也与人体的敏感性有一定关系。 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硫酸雾、氯气、臭氧、烟尘等被吸入后能够直接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喷嚏和呼吸困难等。其慢性作用还会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可引起肺水肿等疾病。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道疾病总死亡率和发病率一般都高于轻污染区。其它大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虽然无直接刺激性作用,但也能够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造成低血氧症,致使人体组织缺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酶的活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严重时会昏迷致死。 工业废气中可能含有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镉、铍、锑、铅、镍、锰、汞、砷、氟化物、石棉、有机氯杀虫剂等。它们虽然浓度很低,但可在体内逐渐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内脏功能和生殖、遗传等。大气中砷、镍、铍、铬、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还具有致癌作用。 另外大气中的花粉和霉菌也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诱发鼻炎、气喘、过敏性肺部病变。抵抗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碳疽杆菌、化脓性球菌,能附着在尘粒上污染大气。SARS(非典)是一种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病人排泄物和物体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在新世纪之初面临的重大灾害,已给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且其潜在影响尚不可估量。亚洲包括中国是非典的集中暴发区,也是世界范围内受害最严重区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广州市环保局所针对重点疫区北京和广州开展的研究证实空气污染与SARS传播具有显著相关性,且PM10的贡献最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2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2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2篇 篇一 根据省市县有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针对各村实际,从便民利民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保整治成效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以村为主、社会参与。村委会是整治工作的主体,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上下联动、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

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三、总体目标 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农村三大革命。 (一) 启动实施、抓点带面、初见成效阶段(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实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努力实现制定方案切实可行、推动推动措施强而有力、群众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陈量垃圾全部清除、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 整体推进、全面覆盖、成效显著阶段(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本阶段集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实行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改厕和污水处理三大革命顺利完成、长效治理和管理体系完全建立、群众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 (三) 找差补缺、建章立制、迎查验收阶段(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组织人员自查自纠,实行补差补缺、完善资料、迎接检查。全力保证实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检查组满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