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本科学生想听什么课?

本科学生想听什么课?

本科学生想听什么课?

现在大学本科课堂存在一个问题,老师讲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玩自己的,学生、老师原本该互动交流的两个群体却分离了。现在,就和襄阳热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本科学生想听什么,讲师应该讲些什么?

“讲师围着本科转,教授博导看不见”。如今,在许多高校,本科讲台是被大师们遗忘的角落。大学里的名师,不是课堂上的名师。越是著名教授,本科生听到名师授课的机会就越少。如何才能让名师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高校应当考虑的问题。

老师们想教的和同学们想要的

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记者在黑龙江大学通过五个月听了一门叫做“名师讲堂”的选修课,这也是该校在充分发挥国家级名师效应方面所采取的实验性做法。

国家级教学名师是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据统计,从2003年至今,教育部先后六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6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平均下来每个学校应有国家级教学名师0.25名。

如此算来,从全国范围来看,每个学校能够评上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都属难得。

记者随机查看了几所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学校的网站,几乎每所学校都把名师作为校内的重要资源向外推介。但记者同时也发现,也有一些学校的同学表示,本校的教学名师他们也只是在一些宣传材料上见到过,并没有机会去聆听这些名师的课。

黑龙江大学已经先后评出了6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这所学校的课表增加了由这六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共同担纲的选修课。六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部为博士生导师,如何才能找到博导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汇点是学校以及参与课程的六位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如果从出身的学院而论,六位名师中,三位来自哲学专业,两位来自俄语专业,一位来自文学专业。三个专业的六位老师如何完成一门共同的课程?最终,课程被定义在“通识教育”的范畴内。

张奎良教授是“名师讲堂”第一位吃螃蟹的人。这位“30后”的老人告诉台下的“90后”的后生们,“人生来世界走一遭不容易,我自己在人生与哲学的关联中经历了大悲大喜。今天,我就是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理论上的一些感悟和大家进行交流。”张奎良把他课程的标题就定为《哲学与人生》。张奎良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这两堂课的时间里其实是在做一件事:把哲学通俗化、大众化。

无论是与自己的专业有关还是无关,无论是讲授理论还是讲述故事,六位老师在备课与讲课时都不断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名师讲堂”同学们到底想听到什么?

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记者做了一个不完全调查。调查发现,55.1%的同学希望名师讲

他们所在专业的普及性知识,18.37%的同学希望听到名师所在专业的前沿性知识,16.33%的同学想了解名师的个人经历。

指尖上的选课大战

在黑龙江大学,每位同学从入学开始就拥有一定的选课积分,学校在每学期期末都会将下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放在全校选课平台上进行“竞拍”。虽然“名师讲堂”课程的时间被安排在了周六下午这个不讨好的时间,但去年12月,当“名师讲堂”课程刚一放到选课平台上就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投资”兴趣,许多同学都是在第一时间点击鼠标大批量投分选课。

蒋鲲,黑龙江大学教务处处长,本次开设名师讲堂,许多具体工作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蒋鲲说,他2009年调到学校教务处工作时就有一个想法,要给同学们开一个扩大知识面的课程。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想法,也是源于他本人的学习经历。

蒋鲲是数学博士,他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著名数学家、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蒋鲲说,多年来,他学数学有一个习惯,要了解每一个概念背后的历史。在了解概念历史的过程中,首先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能力。

能否在全校范围内寻找到几位老师做一下这方面的引领示范工作?六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成为了不二的选择。

2011年教师节刚过,蒋鲲就带着鲜花和对课程的构思一家一家地拜访了六位名师,让他没想到的是,六位老师对开这样一门课程完全支持,还就课程的许多细节提出了建议。经过反复研究、修改方案,“名师讲堂”的课程被推向了选课平台。

“我们对老师们唯一的要求是,课程要通俗易懂,淡化知识点。”蒋鲲说,各位名师用最易懂的方式把他们毕生教学精华讲给同学们,这不仅拓宽了知识面,更是在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个提升。

“名师风采”是什么样的?

想了解名师究竟“名”在哪里,是促使大学生选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名师的风采是什么?通过一学期的听课、采访,记者发现,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名师的“名”除了体现在讲授内容精彩外,更多地还体现在授课细节之中。

刘敬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她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名著解读”和“古代小说理论与批评”等课程。有着半个多世纪教龄的刘敬圻在一篇名为《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时至今日,每当与学生面对面,依然像第一次上讲台那样,新鲜、投入,甚至诚惶诚恐。

六位老师中,刘敬圻给同学们上课的时间最多。在三次课中,她讲授了“古代小说与女

性”和“女人观”的话题。按照安排,每次课是90分钟,中间休息十分钟,但刘敬圻经常忘了时间。三次课,每次都讲100多分钟,而且,77岁的刘敬圻始终站在讲台上。讲到高兴处,她经常手舞足蹈,一发现自己超时了,她就十分害羞地双手合十向同学们鞠躬,“我时间观念不强,对不起,对不起!”

在名师讲堂课程结束时,作为期末考试,有13位同学根据刘敬圻的授课内容写了心得。在作业的精彩论述片段,刘敬圻会除了画上波浪线还会批上“很有见地。”之类的评语,对于一些表述有误的内容,她不会标明错误,而是用“提示”的方式来指出。除此以外,每份作业的封面刘敬圻都写下了一篇百余字的评语。除了做内容上的点评,刘敬圻把作业中的每一个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都做了细致的修改。

邀请六位国家级名师授课、讲课费是正常课时费的五倍、每堂课录音录像……据了解,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黑龙江大学将继续开设“名师讲堂”,名师范围还是涉及的学科都将有所扩大,从而进一步满足同学们的选课需求。动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学校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何颖强调说。何颖是黑龙江大学的六位名师之一,同时她也是黑龙江大学副校长,教学是她分管的工作。

“重点学科的著名教授,其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正直的为人对学校来说是宝贵的资源,对同学来说更是难得的教益。”何颖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