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 - 中职首页

第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 - 中职首页

第三章流动资产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本章,要使学生对流动资产及其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运用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所介绍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流动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范围广、流动性强,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大。学习时要求学生首先理解流动资产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要重点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及存货的控制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上述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流动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1.流动资产的概念

学习这一内容时应认识到,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流动资产是相对固定资产而言的,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项目有:货币资产、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等。学习时,学生应对每一组成项目的基本内容做到正确的理解。

2.流动资产的特点

与其他长期资产相比较,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特点:

(1)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学习这一特点,应了解流动资产占用形态的变动性。研究流动资产的这一特点,有助于企业合理地配置各种资产,保证流动资金周转的顺利进行。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便可迅速变卖流动资产以获取现金,满足临时性资金需求。

(2)流动资产占用数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学习这一特点,要看到企业在资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产占用具有波动性,季节性生产企业如此,非季节性生产企业亦如此。在考虑流动资金来源和供应方式时,既要保证企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又能给企业一定的机动、灵活性。

(3)流动资产占用形态的多样性。学习这一特点,要认识到流动资产占用形态的并存性和继起性。研究流动资产的这一特点,有助于企业通过合理组织供产销过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流动资产促进生产经营的积极作用。

(二)流动资产的分类

对流动资产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对流动资产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43

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流动资产占用形态划分,可分为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

(2)按照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划分,可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

(3)按照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划分,可分为收益性流动资产和非收益性流动资产。

(三)现金管理的目的和有关规定

现金是指企业的货币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及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可随时用于支付的款项,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等。它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一种流动资产。学习这一问题时要充分认识到,现金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整体的正常周转。

1.现金管理的目的

(1)持有现金的动机。持有现金的动机就是指持有现金的原因。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交易动机。它是指企业为了支付日常业务开支而持有现金,如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支付税款和各项费用等。学习时必须清楚,为了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企业只有保持适量的现金余额,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预防动机。它是指为了防止意外而持有现金,如企业有时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开支,使企业未来的现金需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企业预防性现金的数额就会增大。学习中应理解,为了应付意外支付,应扩大预防性现金数额,这是企业在确定现金持有量时应予考虑的一个因素。

③投机动机。它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某种投资行为的需要而持有现金。学习中应认识到置存一定数量的现金,确实会为突然发生的不寻常购买机会提供方便,但一般来讲,企业专为投机性需要而特别置存现金的并不多见,如果遇到不寻常购买机会,也可临时筹措资金。

学习这一内容时,还必须认识到,企业持有的现金总额并不等于各种动机所需现金数量的简单相加,前者应小于后者,究其原因就在于各种动机所需的现金可以调剂使用。

(2)现金管理的目的。在学习中要认识到,现金既是一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同时又是一种盈利性最差的资产,现金过多,会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而现金太少,又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现金管理的目的,就是将现金持有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获取最大的长期收益。

2.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与完整,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而严密的现金管理制度。对于这一内容,应结合教材认真学习,做到切实理解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现金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现金使用效率。

3.现金收支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编制现金收支计划,预测未来的现金需要量。编制现金收支计划,是管好用好现金的重要前提。通过现金收支计划,可以了解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现金收支情况,并对

53

企业现有现金进行有效控制。

(2)加速收款,减少闲置资金的数量。企业赊销业务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

资金占用的多少。企业应积极做好赊销货款的回收工作,督促购货单位按时支付货款,避免造成长期拖欠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3)合理利用现金浮游量。现金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现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上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其原因是企业开出的付款票据尚在传递过程中,银行尚未付账。如果能正确预测现金浮游量并加以利用,就可以节省大量现金。

(4)充分利用信用条件,控制付款。控制付款是指企业利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条件,尽可能地把付款时间推迟到信用期的最后一天,这样也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现金流量增加。

(四)现金余额的控制方法

现金余额的控制就是要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即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存量,它是指现金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

1.现金成本企业持有现金,将会发生以下三种成本:(1)持有成本。也称机会成本,它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和增加的相应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会越高。

(2)转换成本。它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证券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是:现金持有量越少,进行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地转换成本就越大;反之,现金持有量越多,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少,需要的转换成本也就越小。

(3)短缺成本。它是指因现金持有量不足且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现金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向关系。

2.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学习这一内容应认识到,现金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置存过多的现金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现金过少也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并增加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科学地确定其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现金周转模式。这一模式是从现金周转角度出发,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计算现金周转期。其计算公式为: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②计算现金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现金周转率=

全年天数(360天)

现金周转天数③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其计算公式为:

63

最佳现金持有量=预计年现金需求量现金周转率

这种模式简单明了,易于计算。这种方法假设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数量上一致,以及现金需求和现金供应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上述所说的假设条件不成立,则求得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将发生偏差。

(2)存货模式。这种方法认为,企业现金持有量在很多方面与存货相类似,所以将其称为存货模式。运用这种模式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对短缺成本则不予考虑。换句话说,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保持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其计算公式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2TB i

式中:T表示特定时间内的现金需求总额;

B表示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

i表示短期有价证券利息率。

学习这一内容时,必须掌握在此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同时也应了解这种模式是以货币支出均匀发生、现金持有成本与转换成本易于预测为前提条件的,只有在以上因素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五)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1.应收账款的功能

应收账款的功能是指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概括起来它主要有以下两项功能:

(1)增加销售的功能。学习这一内容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市场疲软、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赊销的促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赊销更具有重要意义。

(2)减少存货的功能。学习这一内容时,应该理解通过赊销能够加速产品销售的实现和产成品向销售收入的转移,缩短产成品的库存时间,降低产成品存货的费用支出。因而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企业就应采用较为优惠的条件进行赊销。

2.应收账款的成本

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虽然能够促进销售,同时也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机会成本。它是指企业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的其他方面的收益,如企业不把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投资于有价证券便会有利息收入。

(2)管理成本。它是企业为管理应收账款而发生的一切耗费,如对客户信用情况调查的费用、催收应收账款的费用等。

(3)坏账成本。它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如数收回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此项成本通常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量成正比,即应收账款数额越大,坏账成本也就越大。

73

(六)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

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政策和信用标准三方面内容。

1.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给予客户付清全部款项的期限,即客户购货后到必须付款为止的时间间隔。信用期限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期限的办法是将信用期限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延长信用期限的方案是合理的。这一内容可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学习。

2.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指为促使客户尽早偿付货款,而在商品价格上所作的扣减。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额外的负担,如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管理成本都会因此而增加。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是要在收益与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3.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能够获取企业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一般以预计的坏账损失率为判断标准。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必须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

对客户的信用评估通常采用“5C”评价法。所谓的“5C”评价法是指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的一种方法。由于这五个方面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所以称为“5C”评价法。评价的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品行、能力、资本、担保品和条件。企业应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客户的信用资料,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学习。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政策和信用标准结合起来理解和掌握,充分认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影响。

(七)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客户信用

信用调查是指收集和整理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有关资料的工作。这是做好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是正确评价顾客信用状况的前提条件。

2.评价客户信用

对客户的信用评价,最常见的评价方法有信用的“5C”评价法和信用评分法。“5C”评价法前面已作介绍。信用评分法的做法是先对客户的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评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客户综合的信用分数,并依此进行信用评估。

3.催收应收账款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应收账款中总会有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收回,这就要求企业要确定合理的催收程序和催收方法。但也应该看到,再好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法,毕竟也只是一种补救办法。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则应在信用政83

策、信用评估方面多下工夫,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坏账损失。

4.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

只要企业有赊销业务的存在,就有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并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坏账准备金制度。学习中要理解什么情况下的应收账款可确认为坏账,明确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率是根据各行业应收账款可否及时收回的风险程度确定的,掌握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定。

(八)存货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生产和销售而储备的流动资产。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存货内容中,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是制造业存货的主要部分,是存货管理的重点。

1.存货管理的目的

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存货作用的前提下,加速存货周转,不断降低存货成本,并以最低的存货成本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2.存货管理的内容

(1)做好存货资金的规划,降低存货成本。

(2)加强存货的日常控制,加速存货周转。

(九)存货的功能与成本

1.存货的功能

学习存货的功能这一内容,就是要明确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存货的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生产经营的中断。

(2)有利于销售。

(3)适应市场的变化。

(4)降低进货成本。

(5)维持均衡生产。

2.存货成本

所谓存货成本就是指企业为储备存货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它包括以下内容: (1)取得成本。它是指在取得某种存货时所支出的成本。取得成本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两种。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称之为订货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货的次数有关,称之为订货的变动成本;购置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它与采购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订货成本与购置成本之和,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2)储存成本。它是指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储存成本按其与储存数额的关系,可以分为固定储存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两类。其中,固定储存成本与存货储存数额的多少没有直接联系,如仓库折旧费等;而变动储存成本则随着存货储存数额的增减而呈正比例变动,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保险费用等。

(3)缺货成本。它是指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如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导致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93

通过学习这一问题,要求了解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理解相关成本的涵义,明确使存货总成本最低是企业存货管理的根本目的。

(十)存货控制的方法

存货控制的方法就是对存货投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如ABC分类法、经济批量法和存货储存期控制法等。

1.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ABC分类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存货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按品种重点管理、按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办法。其分类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供参考。

A类存货的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企业应按每个品种进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金额中等,品种数量较多,企业可按类别进行管理,采用正常的管理措施;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企业可按总量进行控制和管理。

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应使学生明确和掌握ABC分类法的分类标准。对存货采用ABC分类管理,可以使企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避免无功低效,并能提高存货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

2.经济批量法

存货的经济批量又称最佳经济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总成本达到最小时的每批订货数量。通过上一个问题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决定存货经济批量的成本因素有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而不同的成本项目与订货批量之间又呈现着不同的变动关系。减少订货批量,增加进货次数,虽然能使储存成本降低,但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会因此而提高;相反,增加订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尽管有利于降低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但同时又会提高储存成本。如何协调好各项成本之间的关系,使总成本保持最低水平,是企业组织进货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进行经济批量决策时,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假设条件教材中已作了详细介绍,学习中应认真理解和掌握。企业在满足以上假设条件的情况下,与存货订货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成本因素就只有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两项。当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总和最小时的订货批量就是最佳经济批量。有关计算公式为:

(1)经济批量存货总成本(T)=S Q×U+Q2×P

(2)最佳经济批量(Q)=2SU P

(3)经济批量变动总成本(R)=2SUP

(4)全年最佳订货次数(F)=S Q或=SP2U

(5)经济批量的平均资金占用额=QC2

式中:S为存货年需要量;

04

U 为每次订货成本;

P 为单位储存成本;

C 为单位采购价格。

在学习这一问题时,学生要理解存货经济批量控制法的基本原理,虽然它是经济订货批量的理想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3.存货储存期控制法企业进行存货投资所发生的费用支出,按照与储存时间的关系可分为固定储存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前者与存货储存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进货费用;后者则与存货储存期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保管费、贷款购置存货的利息。它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目标利润=毛利-销售税金及附加-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毛利-销售税金及附加-固定储存成本-每日变动储存成本× 储存期存货保利储存期

=毛利-销售税金及附加-固定储存成本-目标利润每日变动储存成本存货保本储存期

=毛利-销售税金及附加-固定储存成本每日变动储存成本学习这一内容时,应该使学生理解储存成本之所以增加,主要是变动储存成本随着储存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的结果。由于存货储存期的延长,会导致利润与日递减,当毛利扣除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固定储存成本后的差额,被变动储存成本抵消到恰好等于企业目标利润时,表明存货已到了保利期。当它完全被变动储存成本抵消时,便意味着存货已到了保本期。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存货保利、保本储存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十一)建立存货跌价准备制度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使学生明确建立存货跌价准备制度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范围和计提办法。对存货跌价损失预先进行估计,建立存货跌价准备制度,这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三、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D

5.A

6.D

7.D

8.B

9.D 10.A

11.B

12.A 13.D 14.A 15.B 16.B

17.B 18.B 19.C 20.D 21.D 22.C 23.D 24.C 25.A 26.C 27.C 28.B 29.D (二)多项选择题1.ABCE 2.ABDE 3.AB 4.CDE 5.ABD 6.ABCE 7.ACD 8.AB 9.AD 10.ACD 11.ABCDE 12.ADE 13.CDE 14.ABCDE

15.ABCD 16.AC 1

4

(三)名词解释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产、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和存货等。

2.速动资产:是指那些能够直接作为支付手段或能够直接变现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等。

3.现金持有成本:也叫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和增加的相应的管理成本。

4.现金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

5.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促使客户尽早偿付货款,而在商品价格上所作的扣减。

6.信用期限:是指企业给予客户付清全部款项的期限。

7.最佳经济批量:是指相关变动总成本(变动的订货成本和变动的储存成本之和)最小时的订货批量。

8.信用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的评价客户信用质量的准则。

9.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因现金持有量不足且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得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四)填空

1.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

2.速动资产非速动资产

3.收益性流动资产非收益性流动资产

4.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

5.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

6.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

7.调查客户信用评价客户信用催收应收账款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

8.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

9.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10.ABC分类法经济批量法存货储存期控制法

11.10天1%

12.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13.下降上升反比例

14.正比越大

15.存货总成本

16.外购材料外购商品

17.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18.采购环节生产环节

19.销售环节储存环节

24

(五)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5.√26.×27.√28.√

(六)简答题

1.简述流动资产的特点。

答:流动资产与其他长期资产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企业投放到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较短,通常能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而长期资产则需要几个或更多的营业周期才能收回。

(2)流动资产占用数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流动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随着供产销的变化及季节的变化,其占用数量时高时低,起伏不定,波动性较大。(3)流动资产占用形态的多样性。企业流动资产的占有形态是经常变化的,一般在现金、材料、在产品、应收账款、现金之间依次转化,但又同时并存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阶段上。

2.简述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答:现金管理包括库存现金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两个方面。

(1)库存现金的管理。

①建立由专人管理现金制度,即出纳岗位责任制。

②建立健全现金账目,做到逐笔序时登记,保证日清月结、账款相符,以确保钱款安全。

③认真执行现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严禁“白条”抵充库存现金。

④根据业务需要正确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⑤除规定可用现金支付的项目外,一切付款均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⑥企业不得“坐支”现金,即不得以本单位的现金直接支付现金支出。

(2)银行存款的管理。

①按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保证银行存款安全完整。

②若存款结余过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闲置,可转为定期存款,也可投资于股票、债券,以获得较多的收益。

③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使企业的借款、还款和转账结算能够顺利进行。

3.简述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答:(1)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表现为:①增加销售的功能。赊销作为一种促销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可以巩固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②减少存货功能。由于赊销具有促销功能,从而可降低存货中产成品的数额,有利于缩短产成品的库存时间,降低产成品存货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和保险费用等方面的支出。

(2)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包括:①机会成本。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就意味着这笔应收账款资金被客户占用,而不能用于其他投资以便给企业带来投资收益,把这种因投资

34

于应收账款而放弃的投资收益称为机会成本。②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管理应收账款而发生的耗费,是应收账款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坏账成本。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如数收回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4.简述“5C”评价法的具体内容。

答:“5C”评价法的具体内容包括:

(1)品行。指客户履行付款承诺的可能性。

(2)能力。指客户的付款能力。

(3)资本。指客户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

(4)担保品。指客户为获得信用而提供给公司的抵押品。

(5)条件。指影响客户付款的经济环境。

5.企业应如何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答: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调查客户信用。信用调查是指收集和整理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有关资料的一项工作。它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基础,是正确评价客户信用的前提条件。企业通过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取得的有关方面的信用资料,建立数据库,为信用评估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评价客户信用。企业可根据“5C”系统,定性评估客户信用的等级档次,也可结合其主要财务指标,评价客户的信用水平。

(3)催收应收账款。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企业一般通过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政策加以控制。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时,企业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严格的收账政策可以使企业尽快回收大量现金,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和坏账成本;同时企业也要付出较多的催款费用,或影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所以企业必须对收账政策带来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收账政策。

6.简述存货管理的内容。

答:存货管理的内容包括:

(1)做好存货资金的规划,降低存货成本。存货资金的规划是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步骤,存货过多会增加企业风险或减少利润,而存货过少又会导致丧失销售机会或停工待料,因此企业要力求避免存货积压,以降低存货成本。

(2)加强存货的日常控制,加速存货周转。加强存货的日常控制,保证存货在品种、数量上都能满足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使存货总量、存货品种和数量达到科学合理的最佳组合,从而加速存货周转。

7.企业如何用ABC分类法对存货进行控制管理?

答: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将全部存货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为A、B、C三大类,然后按照各类存货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主要包括: (1)按总金额递减的顺序对存货分类。A类:存货金额较高,占存货总金额的70%~80%,占存货品种数量的5%~10%。B类:存货金额中等,占存货总金额的15%~20%,占存货品种数量的15%~20%。C类:存货金额低,占存货总金额的5%~10%,占存货品种数量的70%~80%。

44

(2)对各类存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A类存货:种类数量较少,但资金占用比例大,是管理的重点,应严格控制和重点规划,要经常检查存货的库存量、需要量和订货量。B类存货:种类数量较多,资金占用比例较小,也应予以重视和加强管理,可采取适中的管理措施。C类存货:种类数量很多,资金占用比例很小,只对其进行总量控制即可。

8.简述采用经济批量法决策的假设条件。

答:企业在进行经济批量决策时的假设条件包括:

(1)存货的流转比较均衡。

(2)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存货需求总量能准确预测。

(3)存货价格稳定,且不考虑商业折扣。

(4)无缺货现象。

(5)市场货源充足,并能集中到货。

(6)进货日期完全由企业自行决定,并且采购不需时间。

(7)企业现金充足。

9.简述存货的功能。

答:存货的功能是指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生产经营的中断。企业存储一定数量的原料和在产品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如果原材料准备不足,必然会造成生产中断、停工待料,给企业造成损失。

(2)有利于销售。企业如果畅销产品准备不足,则会失去销售良机,所以企业保持一定的产成品库存是有利于销售的。

(3)适应市场的变化。一定数量的存货能够增加企业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4)降低进货成本。企业采取大批的集中进货,就可以降低单位存货的买价。同时由于采购总量一定,采购批量较大时,采购次数就会减少,从而可以降低采购费用的支出。

(5)维持均衡生产。有些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的需求具有季节性,若完全按照需求来安排生产,就会造成生产的不均衡,并使生产成本上升。为保持均衡生产,销售淡季的存货量就需增加。

10.简述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答: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都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这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决定的。

(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指企业为了支付日常零星开支而持有的现金,如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支付税款和各项费用等。由于企业每天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并非同时等额发生,因此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是十分必要的。当出现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收入时,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可以正常进行。

(2)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为防止意外而持有的现金。现代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因而未来现金的需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遭遇自然灾害等,都

54

可能导致未来现金的需要产生波动。因此,为了满足未来发生意外事件所致的现金支付,也为了保证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企业需要持有比日常支付所需现金更多的现金余额。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某种投资行为的需要而持有的现金。如在证券市场发生剧烈动荡时,企业就可以用自己所拥有的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而取得丰厚的投资收益。

(七)实训题

实训题一

现金周转期=90+60-60=90(天)

现金周转率=360÷90=4(次)

最佳现金持有量=2000÷4=500(万元)

实训题二

(1)最佳现金持有量=2×900000×80

9%=40000(元)

(2)现金转换周期=360÷(900000÷40000)=16(天)

(3)最低现金总成本=400002×9%+900000

40000×80

=1800+1800

=3600(元)

实训题三

(1)最佳经济批量=2×4000×100

5=400(千克)

(2)每年最佳进货次数=4000400=10(次)

(3)变动总成本=2×4000×100×5=2000(元)

实训题四

(1)不含税售价=140.4÷(1+17%)=120(元/件)

保本储存期=[(120-100)×5000-30000-20000]÷(20000÷30)

=75(天)

(2)保利储存期=[(120-100)×5000-30000-20000-30000]÷(20000÷30)

=30(天)

该批商品的保本储存期为75天;企业获利30000元时的保利储存期应为30天。

实训题五

(1)A标准:

边际收益=400000-400000×60%=160000(元)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00000÷360×30×60%×10%=2000(元)

信用期的净收益=160000-80000-(2000+400000×5%+3000)

=55000(元)

64

(2)B标准:

边际收益=600000-600000×60%=240000(元)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600000÷360×45×60%×10%=4500(元)

信用期的净收益=240000-80000-(4500+600000×10%+5000)

=90500(元)

根据对两方案净收益计算结果的比较,该企业应选择B标准。

实训题六

(1)原信用条件:

边际收益=100000×(20-15)=500000(元)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100000×20)÷360×45×(15÷20)×20%

=37500(元)

信用期的净收益=500000-400000-(37500+100000×20×2%)

=22500(元)

(2)新信用条件:

销售收入=100000×(1+2%)×20=2040000(元)

现金折扣=2040000×70%×2%=28560(元)

边际收益=2040000-100000×(1+2%)×15-28560

=481440(元)

平均收账期=10×70%+60×30%=25(天)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2040000÷360×25×(15÷20)×20%

=21250(元)

信用期的净收益=481440-400000-(21250+2040000×1%)

=39790(元)

(3)根据对两方案净收益计算结果的比较,该企业应选择新的信用标准。

7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