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水文灾害及其防治

我国水文灾害及其防治

我国水文灾害及其防治
我国水文灾害及其防治

浅析我国水文灾害及其防治

摘要:水文灾害的存在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我国由于国土面积较大、地形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使我国出现的水文灾害类型较多,其中发生频率较高并且造成危害较大的水文灾害包括洪水、涝渍、干旱、风暴潮以及灾害性海浪、泥石流和水生态环境等。本文从水文灾害的重要主体洪水灾害、风暴潮灾害以及急需引起重视的水生态环境入手,对这些主要的水文灾害的分布成因等作出分析,同时在宏观上提出

了对当前水利水务工作在防治水文灾害方面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水文灾害分布成因防治工作方向

中图分类号:t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145-01

我国的自然灾害是制约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对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灾害的构成中,水文灾害的发生频率较大而且造成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对人类生命安全以及财产损失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水文灾害在我国频发也决定了对水文灾害的研究具有紧迫性,所以对我国水文灾害进行研究并积极找寻防治水文灾害的策略、正确把握当前水利水务工作在面临水文灾害问题上的工作方向能够对我国的发展起

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1 水文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以及防治策略

1.1 洪水灾害

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汇总

**煤业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防止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深入开展我矿防止水工作,结合本矿实际,着力整治矿井水害隐患,标本兼治,夯实基础,提高水平,保障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矿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企业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落实防治水工作责任和各项措施,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遏制较大以上水害事故发生,维护安全生产的稳定形势。 三、实施步骤 1、细化方案,安排布置。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防治水工作方案,安排布置汛期和防治水工作安全大检查。 2、自查自纠,迅速整改。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矿井水害隐患自查,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时间和工作措施,迅速进行整改。 3、督促检查,全面推进。要组织专职人员迅速开展汛期前和防治水工作专项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和消除水害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责任到人,直至整改到位。 四、工作措施

1、落实矿井防治水责任制。矿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调查,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年度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等水害综合防治措施,保障防治水资金投入,加强防治水工作检查,督促水害隐患整改,完善防治水相关资料。 2、健全防治水工作机构。设立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专职防治水人员,建立专职探放水队伍,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和物资。 3、制定防治水各项工作制度。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建立健全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水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探放水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工作制度,制定探放水、排水等操作规程,编制汛期及水害应急救援预案,签定矿山救护报务协议。 4、加强水害防治基础工作。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查清矿区范围内的含水层、岩溶带、地质构造情况,地下水的类型及补给、河流、排泄条件和动态变化规律,各含水层之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查明地表水系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积水区以及水利工程的现状、规划情况,掌握当地日最大降水量、历年最高洪水位等气象资料,填绘矿区水文地质图,调查核实矿区范围内的废弃矿井、采空区开采历史情况、开采深度、积水范围和积水量,矿井中的积水区等情况,判断矿井发生突然涌水的可能性,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讲义)

一、洪涝 1. 两种类型: 洪水(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涝渍(雨涝、内渍)2. 成因及危害: 类 型 形成原因多发地区危害 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 能被江河、湖库容 纳,水位上涨而泛 滥的现象,一般发 生在以降水为主 要补给的河流汛 期。 江河的两岸, 尤其是中下游 地区是洪水的 直接威胁区。 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 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 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 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 时排除所产生的 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 弱、排水不畅 的低湿洼地。 两 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思考: 我国为什么洪涝灾害严重?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风暴潮 1.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成因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 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 生。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 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 缓 三、其他水文(海洋)灾害 1.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波长达数百米的海洋巨浪,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 海冰——天气寒冷,包括陆入海之冰。对船只、航运、渔业、养殖业等造成危害。我国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归纳比较风暴潮与海啸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海岸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造成摧毁堤坝,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等后果。不同点: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所激发的。 【典例精析】 例题1 (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2:2009年9月到2019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3: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2,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3,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地形区的名称及特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第(2)题,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的原因有气象气候因素、地形、植被、农业种植结构等。第(3)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例题2 (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思路导航: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 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

第一节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 要性。 学习要点 1.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2.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学习过程 一、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是因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造成和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因素和因素的影响。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区、、。 4.从地形因素看,、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5.洪涝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没、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设 施,造成伤亡、农作物、交通、人畜困难等。 6.洪涝还会引发河流、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 发展。 7.洪涝过后易发,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8.人口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9.武汉位于与长江交汇处,地势,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遇特大 暴雨洪涝侵袭,则损失严重。 10.我国是世界上洪涝且灾害的国家之一。 11.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12.此外,广大 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 1.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造成的空气、土壤的现象。

2.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灾害,简称。 3.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发生的地区,其中的旱灾最严重。 4.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乃至颗粒无收。干旱也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加剧草场和。 5.干旱还会引发短缺,造成人畜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6.干旱极易引发、、等灾害。 7.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灾。 8.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易发生旱灾。 9.华北、、西南和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 1.台风是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以上。 2. 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和三部分组成。 4.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最的降水产生在旋涡风雨区;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少云和。 5.台风天气常伴随着、暴雨、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6.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等;暴雨会引发洪水、、等灾害,并危害;风暴潮海岸,破坏,造成海水。 7.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四、寒潮灾害 1.寒潮是因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气温24小时内下降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C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纬度地区的深秋到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地区。 3.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

最新23中国的水文灾害汇总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掌握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风暴潮的时空差异和危害。 (3)联系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 教材分析 第二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於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因此,联系中国的气候、地貌和水文等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幻灯片) (师生共同分析上述文言文,引入新课)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

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4、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 ☆我国洪水灾害: 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量丰富;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河道弯曲。 ②(地形方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中下游河道的调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 ④中游围湖造田、建垸,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 ⑤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放大了“灾情”。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7、咸潮

☆蝗灾:

(1)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 ①水华主要分布在内陆湖泊区,部分河段也有发生;赤潮主要发生在海湾地区,尤其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 ②主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 ③变化:目前我国赤潮的发展趋势是赤潮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赤潮种类增多,赤潮发生从明显的季节性转向全年化。 (2)成因及形成条件:①纬度较低,水温高;②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③静水环境。 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多种的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三、部分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过程】 )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干旱 -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 ↓ 旱灾 知识点二:干旱灾害 1.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 ~ (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 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思考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 【课程标准原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区域认知)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有关要求,为切实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发生,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该方案。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推进防治水工作,着力整治矿山水害隐患,标本兼治,夯实基础,提高水平,保障安全。 二、工作原则 将灾害性天气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努力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抗灾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提升我矿的防汛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矿区,确保国家和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 提高对暴雨、雷电、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减轻灾害损失,确保矿区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矿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家园。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矿山防治水责任制。总经理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本单位防治水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编制矿山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等水害综合防治措施,保障防治水资金投入,加强防治水工作检查,督促水害隐患整改,完善防治水相关资料(台账、

图件)。 (二)健全防治水工作机构。设立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水文地质人员,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和物资。 (三)制定防治水各项工作制度。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建立健全防治水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 (四)加强水害防治基础工作。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查清矿区范围内的含水层、地质构造情况,地下水的类型及补给、河流、排泄条件和动态变化规律,各含水层之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查明地表水系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积水区以及水利工程的现状、规划情况,掌握当地日最大降水量、历年最高洪水位等气象资料,填绘矿区水文地质图,为防治水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调查核实矿区范围内的废弃矿井、老采空区开采历史情况、开采深度、积水范围和积水量,矿井中的积水区等情况,判断其对我矿井是否造成威胁。 (五)完善矿井排水设备设施。按照设计和相关要求建立排水系统,设置泵房和水仓。主要泵房的出口应不少于两个,其中一个通往井底车场,另一个用斜巷通到井筒,并应高出泵房地面7米以上,泵房地面应高于其入口处巷道底板0.5米。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三台同类型的水泵组成,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井下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井下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正确科学地应对洪涝灾害既是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又是保障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科学的应对防御洪涝灾害,主要应该从认识洪涝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基本建设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几个方 面来进行。同时应该利用科学技术措施和国际合作来加强我们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洪涝灾害成因特点危害防治措施 一、认识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灾害的类型: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涝灾害的特点: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 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主要来说,洪涝灾害的特点有: 1、范围广 除、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沿海省、自治区、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引起的洪水的袭击;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2、发生频繁 据和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3、突发性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和危害。2.理解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及危害。3.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一、我国的洪水灾害 1.我国①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②东部多,③西部少;④沿海多,⑤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⑥东坡和⑦南坡多,⑧西坡和⑨北坡少。 3.⑩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4.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5.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与?低洼地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1.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洪水灾害是由于降水、融雪(冰)、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库水量增加、水位上升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涝渍灾害是指降水过于集中,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1.长江、珠江等河流流域易发生洪水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汛期长,河流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为什么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 (1)气候: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区。 3.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区风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思考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自然原因:我国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湖泊淤积。

二、干旱灾害 1.概念 (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4.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旱灾最严重。 思考为什么我国西北干旱区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少? 答案干旱区常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在这里关键是对“灾”字的理解。所谓“灾”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无法形成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三、台风灾害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2.频发区 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危害 狂风能吹倒房屋、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4.我国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判断 1.台风属于气旋,中心气压低。( √ ) 2.台风的危害是由大风造成的。( × )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 ) 四、寒潮灾害 1.概念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频发区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48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掌握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1)通过实验演示,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小组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教材分析 此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中国水文灾害在第二章。第二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分小组资料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运用当地洪水灾害图片对比展示洪水的影响,引出今天新课。并且明确今天学习内容:洪涝灾害的概念、成因、分布、影响、措施。 二:新课教学 本节课主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为例学习, 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一、洪涝灾害 PPT展示区分洪水和涝灾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并且图片展示暴雨洪水和涝灾(板书)暴雨洪水、雨涝 洪涝灾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四个实验展示说明

实验一:PPT播放实验过程 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和降水的强度有关 实验二:PPT播放实验过程 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支流数量、流域面积有关系 实验三:PPT播放实验过程 说明:洪涝灾害和地形有关,地势平坦流速较快水流畅通;地势平缓,流速变慢,水流不畅 实验四:PPT播放实验过程 说明: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过渡)通过对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大家对洪涝灾害有了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一组长江流域的洪灾数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国洪涝灾害的频发地区位于长江流域 (板书)二: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展示长江中下游图片,指出频发洪涝灾害的三大地区。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通过学生探究小组展示成果: 自然原因:(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2)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且特殊年份雨带在长江南北两岸来回摆动导致北岸汉江、南岸湘江和赣江洪水同时来袭加剧干流水量引发洪涝灾害

第三节__中国的水文灾害习题16

九台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地理选修5导学案16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习题 撰写:孙繁杰校对:李花 姓名班级学号日期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2. 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3. 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⑤珠江流域内用水量大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5. 下图为我国2007年7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一定严重 B.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 C.沙尘暴只发生在春天 D.降水量大的地区也会出现旱情严重现象 (2)从图中可知( ) A.塔里木河正值丰水期 B.四川盆地受台风影响暴雨较多 C.云南的暴雨与昆明准静止锋有关 D.东南沿海地区的龙卷风是副热带高气压 造成的 2012年5月4日下午,2012年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在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太湖流域2012年防汛抗旱形势,全面部署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据此回答6~7题。6.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 7.目前,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③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⑤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8.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我国江河洪水和雨涝灾害易发的区域是() A.东部平原地区B.西北地区 C.内陆地区D.青藏地区 9. 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10.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旱涝灾害都严重得多的是()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平原地区 D.高原和盆地地区 11. 一般来说,发生下列条件中的哪些情况,长江流域会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中下游湖泊众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我国温带风暴潮发生的季节是() A.冬季和春季 B.春季和秋季 C.夏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13. 读我国大陆雨涝分布图和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下列说法与中国雨涝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

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危害与防御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学案 主编:周海超审稿:张秀娟 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第一课时 [考点讲解]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一、气象、水文灾害: 1、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c台风的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 (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 (水系)f水系支流多; 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③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等. 2、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b夏季风弱,雨季未到c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 ③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④广东冬旱:a冬季降水少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⑤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⑥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 ⑦解决干旱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b农业:营造防护林;选择耐寒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3、台风 世界: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西北太平洋(最多)、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各省区受影响最大 形成原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要和图联系),水温26摄氏度;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眼区晴朗无风)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4、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 影响范围大,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 形成原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冷锋(注意图)联系。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大风、降温、霜冻、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寒潮的利: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防御:a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 5、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③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 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6、风暴潮: 我国的风暴潮分布: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7、雪灾: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 ①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 ②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 ③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 ④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 ⑤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及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 ⑥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气象灾害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目前,全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风雹,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我国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9900多万亩(1993年),轻灾年也有5600多万亩(1994年)。 ——低温冷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2005年12月山东威海、烟台遭遇40年来最大暴风雪,此次暴风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亿元。三: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