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与朱元思书

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自富阳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缥碧(青白色)、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嘤(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鸢飞戾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五柳先生传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不详(不知道)、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酣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觞,酒杯)

马说

祗(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一食(吃一顿)、或(有时)、食(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且(犹,尚且)、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

思)、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致(取得)、假借(借)、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砚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隆冬,深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肢(通“肢”)、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缨(帽带)、腰(腰佩。腰,用做动词)、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yùn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

小石潭记

篁竹:竹林。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大约有一百来条。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清:凄清。隶而从:跟着同去的。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岳阳楼记

1选自《范文正公集》。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属:通“嘱”。

7、胜状:胜景,好景色。

8、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19、淫雨:连绵的雨。

20、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醉翁亭记

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6、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情趣。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9、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1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1、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2、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

13、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14、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5、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6、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7、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

19、陈: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21、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2、弈:下棋。

2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24、苍颜:脸色苍老。

2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愿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26、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27、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8、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0、谓:为,是。

满井游记

燕:指北京地区。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冻风,冷风。局促:拘束。廿日:二十二日。稍和:略微暖和。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若脱笼之鹄: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于时:在这时。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点。乍,初、始。鳞浪:像鱼鳞一样的波浪。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娟然:美好的样子。冷光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匣,指镜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柔梢披风:梢: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劲:猛、强有力。浃:湿透。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恶能:怎能。恶,怎么。

文言文课下注释答案

三、文言文课下注释 (一)《曹刿论战》 1、齐师.伐我军队 2、又何间.焉参与 3、肉食者鄙.位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4、何以.战凭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6、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7、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8、小惠未徧.同“遍”,遍及 9、必以信.言语真实 10、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1、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12、小大之狱.案件 13、虽不能察.弄清楚 14、必以情.实情 15、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6、公将鼓.之击鼓 17、齐师败绩溃败 18、可以 ..一战可以凭借 19、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代词,指齐军 20、遂逐 ..齐师于是追击 21、既克 ..已经战胜 22、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3、一鼓作.气振作 24、公问其故.原因 25、难测.也推测 26、再.而衰第二次 27故.克之因此 28、望其旗靡.倒下 29、惧有伏.焉埋伏 1、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2、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会跟随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了解清楚,但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9、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0、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人教版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人教语文7-9 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 《论语》十则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说:“悦”的古字,愉快。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齐,相同。 弘毅:强毅。凋:凋谢。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兰诗 1. 唧唧(j j》:织布机的声音。 2. 机杼(zh u)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 0)子。 3. 惟:同“唯”。只。 4. 军贴: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 eh c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 m):马鞍下的垫子 10. 辔(p在):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 m n ji m n ):水流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 j):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 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 u ji u):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 2、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4、写山奇,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9.桃花源记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

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小石潭记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word完整版)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 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cóngxiōng。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回头。《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谓仇曰:“尔曹(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若健,远相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目录: 一、第4课《孙权劝学》 二、第8课《木兰诗》 三、第12课《卖油翁》 四、第16课《陋室铭》 五、第16课《爱莲说》 六、第24课《河中石兽》 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经,。 7、【博士】。 8、【邪】。 9、【但】。10、【涉猎】。 11、【见往事】。见,。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⑤及.鲁肃过寻阳: ⑥即更.刮目相待: ⑦但.当涉猎: ⑧但当涉猎 ..: ⑨见往事 ..耳: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当: ①但当涉猎: ②当涂掌事: 见: 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练习

《三峡》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地理学家,撰《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字词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_________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________ 阙,__________ 3、自非_________ 4.亭午:_________ 5、夜分:____________ 6、曦月:_________ 曦: 7、襄:______ 8、沿溯阻绝:沿:________ 溯:_________ 9、奔:______________ 10、疾:_______ 11、素湍:________________ 12、回清:________________ 13、绝巘: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 15、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晴初:____________ 17、霜旦:__________ 18.良: 18、属引:__________ 属,动词,________ 引,____________ 19.凄异: 20.响: 21.哀转: 三、翻译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1.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二、解释 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 交辉,_________ 2、四时:______ 3、歇:__________ 4、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颓,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鳞,_________________ 6、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7、康乐:______________ 8、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一、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眉山(今属四川)人,_____代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二、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念,____________ 2、相与:_______________ 3、中庭:___________ 4、空明:________________ 5、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 6.耳: 三、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无答案)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桃花源记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标三处)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 ..缤纷: (3)仿佛 ..若有光仿佛:(4)才.通人才: (5)豁然开朗 ..俨然:..开朗:(6)屋舍俨然 (7)阡陌 ..交通:..交通阡陌:(8)阡陌交通 (9)鸡犬相闻 ..相闻: (10)悉.如外人悉: (11)并怡然 ..自乐怡然:(12)具.答之具: (13)咸.来问讯咸: (14)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15)皆叹惋 ..叹惋:(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17)欣然规.往规:(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寻.病终寻: (22)后遂无问津.者津: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 ..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足,不满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 (3)欲穷.其林穷: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3)舍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4)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5)遂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6)其欲穷其.林() 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

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与字。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先生闲适安静且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爱好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她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她;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与喝水用的瓢里常常就是空空如也,但她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目录: 一、第9课《桃花源记》 二、第10课《小石潭记》 三、第11课《核舟记》 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六、第23课《马说》 第9课《桃花源记》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述、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2016年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一、湖心亭看雪(八上)* 1.拏(ná):同“桡”,牵引。撑(船)。 2.更:还。 3.三大白:酒杯。补充 1.俱:都。 2.绝:消失。 3.是:代词,这。 4.定,完了,结束。 5.余:我。 6.一:全或都。 7.惟:只有。 8.一:数词。痕,痕迹。 9.拉:邀请。 10.强:尽力,竭力。 11.客:做客。 12.及:等到。 13.莫:不要。 14.痴:痴迷。 二、记承天寺夜游(八上)* 1念:想,思考。2但:只是,不过。补充: 1欲:想要。 2遂:于是,就。3至:到。4寻:寻找。 5寝:睡。 6与:和、跟。 7如:如同 8盖:原来是。 9如:像。三、与朱元思书(八下)* 1.从:顺,沿。 2.奔:飞奔的马。 3. 轩:高。 4.邈:远。 5.千:表示多。 6.转:通“啭”,鸟叫声。 7.绝:穷。 8. 戾:至。 9. 反:通“返”,返回。 10. 柯:树木的枝干。 补充: 9.共,相同,一样。 10.至:到。 11. 许:上下,左右。 12. 绝:到了极点。 13. 皆:全,都。14. 甚:胜过。 15. 若:好像。 16. 负:凭借。 17. 指:向。 18. 激:冲击。 19. 好,美丽的。 20. 韵,和谐的声音。 21. 息:使……平息。 22. 窥:看。 23. 昼:白天。 24.犹:好像。 25. 交:相互。 26. 日:太阳,阳光。 四、鱼我所欲也(九下)* 1. 患:祸患,灾难。 2.辟:通“避”,躲避。 3. 蹴:用脚踢。 4.辩:通“辨”,辨别。 5. 奉:侍奉。 6. 得:通“德”,感激。 7. 与:通“欤”,语气助词。 8. 乡:通“向”,从前。 9. 已:停止,放弃。 补充: (1)亦:也。 (2)欲:想要。(3)兼:同时具有。(4)舍:舍弃。(5)取:选取。(6)甚:超过。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恶:厌恶。 (10)如:假如,假使。 (11)莫:没有。 (12)为:做。 (13)非:不 (14)独:仅。 (15)是:此,这样。 (16)丧:丧失。 (17)弗:不。 (18)加:益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3核舟记课内篇20180820264

3 核舟记 一、趣文导读 坐椅子 一家索债人多,椅凳俱坐满,更有坐上者。主人私谓坐者云:“足下明日早些来。”那人意其先完己事,乃大喜。遂扬言发散众人。次日明即往。叩其相约之意。答曰:“昨日有亵坐,甚是不安。今日来,可占把交椅。” 【译文】 有户人家讨债人很多,椅凳都坐满,还有坐在门槛上的。主人悄悄地对坐门槛的人说:“你明天早些来。”那人以为先要还他的债,十分高兴,于是劝说他人全部散去。那人第二天黎明时马上前往,述说前日相约之意。欠债人说:“昨天有所亵渎,让你坐了门槛,很是不安,今天让你早来,可先占把交椅。”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文言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学生试题 (文言文、古诗专题) 文言文专题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 问衡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 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 、益.慕圣贤之道 益. 多弊少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 、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 A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 、不以. 物喜,不以. 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13.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文言文课下注释答案

三、文言文课下注释 (一)《刿论战》 1、齐师.伐我军队 2、又间.焉参与 3、肉食者鄙.位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4、以.战凭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6、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7、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8、小惠未徧.同“遍”,遍及 9、必以信.言语真实10、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1、神弗福.也赐福,保佑12、小大之狱.案件 13、虽不能察.弄清楚14、必以情.实情 15、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6、公将鼓.之击鼓 17、齐师败绩溃败18、可以 ..一战可以凭借 19、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代词,指齐军20、遂逐 ..齐师于是追击 21、既克 ..已经战胜22、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3、一鼓作.气振作24、公问其故.原因 25、难测.也推测26、再.而衰第二次 27故.克之因此28、望其旗靡.倒下 29、惧有伏.焉埋伏 1、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国。 2、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会跟随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了解清楚,但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9、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我跟随着去。 10、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复习必备 l 文言文 第一课《桃源源记》 第一篇: 【甲】《桃源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并怡然自乐()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 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 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4分) 第二篇: 【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小子识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4分) A.何为不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苛政猛于虎也贤于材人远矣 C.夫子式而听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文(文言文)及课下注释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文课下注释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一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3【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语气词,同“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泛指吴地。 21【阿蒙】吕蒙的小名。 22【更】另,另外。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24【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8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 (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日光下澈.( )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4)便要.还家( )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出酒食 ..,鸡犬相闻 ..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 ..魏晋 ..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