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

【摘要】学科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物理知识不失时机地去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爱国思想素质教育“俩像”增强责任感科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81-01

学科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各位物理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物理知识不失时机地去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让爱国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追源逆流法运用物理学发展史的资料,介绍祖国在自然学科方面的创造发明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如在学到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远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就有这样的记载:“马力即竭、犹能取也”就是说马已停止用力,车还能向前走一段距离,这里虽然没有惯性的概念,但是已经注意到了惯性现象。通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虽说可以分为德育与教学两大部分,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少不了谁。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在教学实践中 我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上的特点进 行工作。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 场所,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认为这堂课上好了。殊不知我们在课堂上 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 影响着学生。就拿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每一堂课,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纯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意识,自觉的把德育贯穿于自 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消除“逆反心理”。 有些人认为差生:差!太差!贬之曰:“屡教不改”。我认为:“屡教不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说教、训斥太过频繁,教不得法;二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要想消除学生的“逆 反心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少一些不耐烦的脸色,多一些关切的目光。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更要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表扬。 其次,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指出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并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饿、具有不同气质和个性,这就 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掌握不同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 和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r (C) 教育经验 r (D) 教育方法 个选项正确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分值: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 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 值: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 步。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 1.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咼质效传递 2.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4.在国家、 [分值: 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分值:]5.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 加工。 [分值:]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分值:]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传统课程观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r (B) 培训经验 (A) 教学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 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ri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X —-德育教育特色实施方案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国家的教育方针,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和重要层面。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及《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针对我校德育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为使德育教育活动有序、有效扎实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正确认识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 纵观学生的发展,存在如下的思想道德问题:

1、自身信念理想模糊,价值观错位。 2、病态心理严重,缺乏责任感。 3、精神世界贫乏,人生观消极。 具体表现:学生难教,孩子对父母不孝,在家是小皇帝,自私,任性,懒惰,唯我独尊。没有公德,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贪图享乐,爱慕虚荣,出现了极为消极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他们目光短浅,没有远大志向,内心空虚没有责任感。 三、进一步明确学生问题存在的背景与根源 1、社会环境是外部因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步入了更为快速的发展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可谓颇有成效。但与此同时,无可厚非,我们却面临着精神文明相对疲软的现状。社会上金钱至上的观念,市场经济时代对金钱的渴望,使得许多家长和个别老师心灵扭曲、不择手段、XX乱纪、权钱交易,给我们的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媒体、网络XX、不良书刊、低俗歌曲等充斥着幼小的心灵。 2、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校教育也存在潜在的危机,就是教育的评价及选拔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是凭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甄别学生优劣,有关部门片面地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教师乃至于学校的好坏,致使教师、家长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形成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德育培养的错误倾向。才会出现“马加爵事件”等更多的青少年犯罪现象。 3、家庭教育不当是内因: 家长德育观薄弱,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孩子做人的教育,对于“成功”的理解旨在于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在这种成功观念的影响下,重智轻德就在所难免,造成孩子道德问题的出现。

小学素质教育德育工作计划书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小学素质教育德育工作计 划书正式版

小学素质教育德育工作计划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建立体系、形成序列、注重养成、突出创新”为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为能形成“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计划。立足学校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入微,持之以恒。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

“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学校的工作计划是本计划的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负责,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做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

以德育为先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先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要培养的人才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思想、文化、生理、心理等素质。应当说它是一个素质结构系统。“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格修养等教育,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两全”方针。素质教育从结构看,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位学者用人来打比方,“身体素质是人的躯干,文化科学素质是双腿,劳动技能是双手,思想道德素质就组成了人的大脑”。显然,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一切方面的光源。”思想道德品质对人的一切言行起着统帅和导向作用,它是学生成为“四有”人才的必备素质。因而,发展素质教育,必须突出抓好德育,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激励学生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学习,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做好德育工作,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始终以德育为先导,坚持“以德治校”,充分认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塑造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茁壮成长,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以德治国”才有坚实的基础。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把实施“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放在“以德治国”的视野中去认识,放在治国方略的高度去思想,我们就能更加明确“以德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明确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从而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二十一世纪,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这挑战不是首先来自新技术革命,而是德育问题,即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问题,这

也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育评价

也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育评价 发表时间:2018-05-04T15:59:53.6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1期作者:窦庆东都启海 [导读] 素质教育是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素质教育现状却是问题频频。 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金庙中学441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有了极大的进步,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是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素质教育现状却是问题频频。给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是素质教育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个性务必要形成新的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彻底转变教育评价机制,有助于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建立,本文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育评价进行探讨。 一、注重过程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推行二十多年,其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现实情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应试教育在学生和家长思想中还有很大影响,认为激烈的升学竞争还得看中考和高考。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老师的标准,学校面临社会不正确的评价,导致学校对教师教学要求过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能注重结果,没把重点放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上。这种片面的评价学生,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往往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老师能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我想会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强调多维评价 在传统评价体系中,只有少数学生优秀而大多数学生一般。为此,甄别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考试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是失败者。在对人评价时,强调多维评价,才能有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近年来,电子档案袋评价逐渐应用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电子档案袋记录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成长信息,方便家长和老师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获得共同进步。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用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加强课堂提问、作业评价,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与学生沟通,以解决问题。另外,传统评价很难涉及学生的思维能力,试卷上只有答案和分数,评级过于单一,对于学生推理、判断、假设等思维能力的评价也无从谈起,因此多维评价不但要关注问题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如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一些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以对学生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三、适度用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把握时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现今,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的指令:把掌声送给他!这种评价已经失去了激励性评价的作用。这完全成为一种形式,为评价而评价,忽视学生真实的感受及评价的积极作用,长此以往,这会让学生对评价失去兴趣。因此在使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不同学生激励性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发自内心,新颖、独特,而非千篇一律,不可过分夸张。 四、建立完整的教育评价机制 构建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依法保障学生学习的基本权利。三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发展进行综合评定。 五、改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从人的各项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素质提高了,能真正理解家庭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就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另一方面。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多花时间陪孩子学习,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培养其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并且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参考文献 [1]李红农村中小学课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评价[J].小作家选刊,2017,(19)。 [2]黄巨臣肖海燕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探索,2016,(10):10-12。 [3]解明生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01,(2):28-30。 [4]陈建超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5):38-39。 [5]项耀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9):66-68。

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改革

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改革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本;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群体基本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造就多层次的人才。换言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以增多学生的自主时间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会做人从而使学生的群体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学校也实施了“双休日”使学生的每周法定上课时间比原来缩少了一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学校假日补课禁止学校滥订滥发学习辅助资料禁止学科教师违反规定布置超量作业搞“题海战术”等等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正在得到进一步解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除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出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教研目标外还进一步调整了课程设置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课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了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如:我市不少中小学或建立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写作、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书法、美术、工艺、音乐、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家电维修等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自主

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成为现实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黄片”上的关于性交的种

将德育和智育结合,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将德育和智育结合,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心理素质,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把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使语文基础知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在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语文学科发挥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德育教育与智育发展进行完美的结合,促进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发展及安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 德育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概念以及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德育主要是指所有带有目的性地对社会成员施加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的影响的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即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以及家庭德育等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带有目的性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品德培养的一系列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非常方便,也非常重要,它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完成小学德育任务的需求。 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黄继光》则要让学生学习黄继光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董存瑞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 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

力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高城镇河西小学 2012.2 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办学多年,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始终坚持抓好德育工作,坚持以〃德育办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始终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坏境中熏陶自己,用实践育人。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一代。

一、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教会学生学习之前我校坚持先教会学生做人,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活动为主体,将德育工作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会感受,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修养。 1、结合教学开展教师学生常规礼仪活动。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状态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礼仪知识,知道自己在学校有哪些礼仪,在家和社会应该怎么做。我校开展了常规班级之星评选活动,两周一评督促班级学生从自己的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依托我校的办学特色,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校的办学特色是以艺体特色,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 3、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仪式由各班自主申报,旗手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有升旗班级介绍和旗手介绍,并由该班班主任作国旗下讲话, 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

德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课题 “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机结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结 题 报 告 课题主持人:向琳 课题负责人:李岩富 主要研究人:曾浩付金凤蔡晓春彭四新王云平杨世飞张晓玲曾立红胡文锋向光京等 2010 年10 月20日

在德育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永顺一中德育课题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近距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他们就是完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人的发展是以相应的心理发展为前提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心灵的塑造必须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必须把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作为重要目标和内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德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德育概念, 90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心育(心理素质教育之简称)是一个新概念。90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提出教育转轨的同时,提出了心育的概念,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心育是指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和社会适应等心理因素的培养与帮助。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并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列为德育目标之一,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作为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使中学生的品德结构更为完整。在中学德育中,政治教育解决学生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培养学生的是政治品质;思想教育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培养的是思想品质;道德教育是解决道德修养问题,培养的是道德品质;而心理教育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的是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核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又是德育的保证。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德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人们的个体行为来体现,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是人们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中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品德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剧变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大好时机,是塑造健康心灵的最佳阶段。如果放松了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不仅可能使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演变为心理疾病,也会使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付之

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德育工作自身结构体系来看,包括系统的学科德育,即“两课”教育;行为德育,即操行规范;渗透在专业学科知识教学中的功能德育,即理性思维素质、治学精神、意志和崇尚真理的精神和献身精神等。德育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共同育人。 从静态来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两者在内容和目标上具有同一性、一致性和包容性,是个体和整体、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包括德育的基本素养、功底和潜能。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和探索中的一种感悟和突破,是对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它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德育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从动态看,素质教育对德育具有反作用,德育最终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两者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递进性和循环往复性,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促进的关系。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内核,对素质教育具有导向和辐射功能,从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通过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作用机制的相互渗透和作用,向人才发展的终极目标进行导向和辐射,达到预期的整合效果,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反之,素质教育奠定人的理性、体能和素养方面的基础,使其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实际上为德育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机遇和氛围,对德育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诸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教委制定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德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仅为德育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也为实现素质教育转变明确了方向。 正确认识德育与素质教育的辨证关系,深刻理解德育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德育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德育管理包括高校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学籍管理、社团组织管理、生活管理、宿舍管理、学生活动管理等,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环节庞大且层次复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德育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以及维护高校的稳定,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理论尤其在实践上,一些老问题没能得到根本有效解决,同时又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就高校德育管理而言,目前还较普遍存在体制不顺、规划不实、队伍不稳、落实不力、运行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①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学是融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知识传播场所。社会经济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适应社会、开拓创新、人际交往的能力,宽厚的基础知识,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由于德育自身的内在规定性的制约和历史原因,造成了“重智育轻德育”、“厚专业薄人文”和“强调教育,弱化管理”等现象。近几年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心理调适及行为控制能力、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德育工作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12-09-10T09:35:20.9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邓付龙[导读] 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德育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邓付龙山东省平度市大田镇大田中学2667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如何使学生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成为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德育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厌恶学习,考试作弊;纪律松懈,游手好闲;忙于早恋,沉湎网络;不讲公德,为所欲为;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以强凌弱,勒索钱财。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并无多大关系。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里,学生胡侃乱吹,“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脏话、臭话脱口而出,网络语言层出不穷,长发、染发、穿耳者比比皆是;爱心淡漠,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毁坏公物等现象随处可见。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自私自利,只知爱幼,不知敬老,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新时期学校教育已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素质教育中首先提到的是思想素质,这就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我认为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就德育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应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进行自我定位。“人知耻而后勇”,既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性格再塑的自觉性,提高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口说好比一滴水,实践才是一粒金。”在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之后,关键是实践,要落实到行动上。在我们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查本,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成绩和不足,随时修正自己前进的航标。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创造未来。当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和行必须和谐统一,爱国行为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相结合才能使活动丰富多彩,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学生进行交往与合作。在教学方面,我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角色表演,或者同桌之间商讨一些政治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讲中外知名企业是怎样注重员工的人际关系、古今中外一些因合作而成功的案例,如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合作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学生是单纯的、可爱的,在教师的正确教育下,他们学会了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会了竞争,也学会了合作,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因材施教,做到“不放弃、不抛弃”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主要阶段,易冲动和不稳定考验着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诚然,教师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不应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关爱与呵护,做到“不放弃、不抛弃”。 不仅如此,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说话要有的放矢,要经常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与他们亲切交谈,让他们把老师当做好朋友,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里话,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进。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德育工作,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因材施教是很必要的。 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对他们倾注一片爱心,才能保证对他们教育转化的成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者应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通过各种方法的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切实做好此项教育工作。相信我们的真诚和正确有序的引导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大的突破。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本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素质发展,使学生主体的德性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组织才能、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三条原则,四字方针”的德育目标体系。三条原则是?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德育规律;?承认差异,贯彻因材施教,不一刀切;?注意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四字方针——严、活、高、实。“严”就是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活”就是强调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高”就是要树立先进的理念,树立学习的典型,“实”就是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在德育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学生参与原则,即让学生来参与制订学校德育制度,因为“道德是社会的共识”,制度的基础在于共同“约定”。德育制度要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导向作用,必须征得学生的理解和同意。 第二、发展为主原则。制订德育制度、德育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规范与制度都只是手段。如我们制定的早晚自修纪律管理条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修课的纪律,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逐步养成“不妨碍别人”的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第三、服务生活原则。制度既是从生活中来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对学生来说,德育制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为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未来的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学校所制定的德育制度也是随着学生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化而作修改。 融合时代精神,发挥主体优势,提高德育实效。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建立“能本管理”的新理念。所谓“能本管理”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而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德育渗透。德育工作者从以学生的行为管理为主,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的“能本管理”理念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心理调衡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通过“三个自主一个舞台”的途径来培养。三个自主,即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能管的事,让学生自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事,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个舞台”即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本身是一系列互动过程,德育则是对受教育者道德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倾向性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影响,而这种影响力来源于教师,来源于家长,来源于同伴,来源于社会。因此,我校建立了“德育立体工程”,让全体教职员工、家长、社会、同伴来参与德育教育。即首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实践评价学生。其次,发挥家庭教育功能,依靠亲情开导学生,最后,开发同伴教育优势,树立榜样感召学生。 学生是德育的主要对象,而班主任使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对象。在培养德育教育青年骨

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2077963.html, 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谭晓荣 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5年第08期 众所周知,青少年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新生力量,是国家、民族的力量源泉,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基于此,我们必须把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竭尽全力为他们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最终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国家、为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一、在素质教育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 培养人才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离不开正确、积极的政治引领方向,一旦缺失政治引领,教育很容易误入歧途,产生与之前背道而驰的影响。与此同时,为了达到培养的人才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现代化建设条件的目的,我们必须保证政治的引领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传授知识的全过程中,克服过去那种光传授知识的片面现象,不能一味的教“死书”,而应该尽其所能培育全方位人才。 2.引导教师在管理中育人,变粗暴简单的管理方法为细致耐心的明理导引教育,率先垂范教育,做到体察学生的心理,观察学生的行为,检查学生的常规,考察学生的素质,督察自身的言行。 3.时刻监督督促教师深刻学习“服务育人”的理念。要做到服务育人,教师必须克服传统观念,收起高高在上的姿态,用心与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此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一切,全面搞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明人,以智服人,以行导人。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必然是依照正确的政治引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这有利于培育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现代化建设条件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党和国家的事业,保证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二、在素质教育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围绕不损害国家利益,促进社会水平提升为中心而展开。由于是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必须保证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组织青少年接受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1)结合实际,激发青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化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学习的强大动力。

德育论文: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论文: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重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功能。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非凡加

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征、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保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预备、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