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问题及建议

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问题及建议

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问题及建议
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问题及建议

2012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1期)

Total No .311

本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中学化学迷思概念的探查及转化策略研究”。收稿日期:2012—09—20

作者简介:杨光辉(1964—),男,吉林九台人。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教学论。

许凯旋(1987—),女,江苏淮安人。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问题及建议

杨光辉1,许凯旋

2

(1.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为了了解目前我国对中学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笔者根据我国化学教育方面的权威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以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利用统计的方法,对迷思概念研究的进展、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初步见解,以期对我国迷思概念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迷思概念;研究现状;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1—0001—04

一、迷思概念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迷思概念的含义

迷思概念是指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中,对某事

件或现象,

所持有的一些有别于目前科学家所公认的想法,亦即是指学生对某一科学概念的解释与教

材内容部分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1]

化学迷思概念中的概念并不是狭义的化学概念,它包括化学概念性知识、化学理论性知识等等,简言之,学生对化学学习中一切知识点的理解都可能存在迷思概念,同

时,

它与错念又是有区别的,错念指的是错误的概念,而迷思概念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也可能有部分是

正确的。与迷思概念相近的还有

,“前概念”、“相异构想

”、“朴素概念”、“教学前概念”、“直觉概念”、“相异概念”、“日常概念”。建构主义认为:“迷思概念是一种学习者自己建构出来的,一种针对自己经验的合理的解释,但却是一种不周全的解释,学习者可能忽略许多应考虑的因素。”来自日常经验的概念通常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基于感觉体验的概念更是如此。

(二)迷思概念的特点

学生的化学“迷思概念”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所建构的认识。对学生的化学迷思概念进行分析,会发现有以下特点:

1.个别性

许多迷思概念具有相当的个别性,属于个人私

有的。因为迷思概念是以个体自己的想法将外在信息内化,

用自己的经验建构事物意义而产生的,所以其概念具有相当的个别性。

2.顽固性

虽然有些迷思概念很容易经过教学或解说就得到改变,但仍有些错误的概念,经过教师提出大量证据或口舌讲解后,仍然一再出现,不得不承认其顽固存在的事实。

3.不稳定性

迷思概念在学生缺乏概念的情形下,是相当不稳定的,容易出现,也容易抛弃。因没有正确的见解,想法易变,显示为不稳定。

4.隐蔽性

虽然它经常地作用于师生的思维和行为,但却不易为师生自己所觉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一般并不会主动地暴露出来,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往往会自动地运用前科学概念。二、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现状笔者利用中国期刊网,查阅了从1980年 2010

年的所有文献,其中包括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及在此期间的优秀硕

博论文。输入关键词“迷思概念”时搜索出相关文

1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6-15T17:24:38.7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4月上作者:张晓娟 [导读]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知识的“骨架”。化学概念还是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依据和出发点。综合化学概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化学概念的教学应遵循其特定的心理机制和教学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化学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掌握概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能力和发展技能的基础。长期以来,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是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主要方式,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从概念的字面意义去掌握,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有效迁移,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滞后。 二、对化学概念与化学教学关系的理解 1. 化学概念的定义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科学角度的概括,是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有关物质化学运动规律及本质属性的描述。它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 2. 对化学概念在化学教学中作用的正确理解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学化学课程的知识中化学概念约占80%。现行的化学教学理论根据概念的学科属性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了分类,即:分为知识方面的概念和化学技能方面的概念。概念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基本概念和基于化学概念的意义建构是在化学学习中进行思维的基础。概念都是用来思维的语言,概念不清,思维就难以进行或是根本无法进行。化学概念掌握不牢或是理解不清,不能实现化学概念正确的意义建构,化学学习就会遇到困难。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思维而形成或掌握概念,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环节。 3. 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正确理解 (1)当前化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它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他们认为中学化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解题。在目前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是所谓的理解概念,即从概念的定义语言中讲清概念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语言信息进行讲解,是从语言的角度构建概念的意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实质是语言学习,而非真正的概念意义的构建。这样的学习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读起书来觉得都懂,做起题目来却是无从下手。这种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概念的概念教学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不能让学生自主形成概念,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2)对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的理解 ①教师需要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依据。根据同化理论的教学原则,概念的形成主要依据同化机制,根据同化的两个前提(新学习的概念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前位概念)组织教学。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通道。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就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那仅仅只是从物质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初中化学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从“物质得氧或失氧、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角度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难点。概念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如学习“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概念时,教师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印象。此外,对一些难以用具体实物或实验来表达的概念,可借助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具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后,用下图来揭示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外延间的关

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学习(精)

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学习 一、关于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化学是事物的概括,是反应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分子”,属于化学学科的一个基本概念,此概念反映了所有分子的共同特性----一种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和其他学科的概念一样,完整的化学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称、概念的例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三个部分组成。 (1)概念的名称——用以表达概念的一种符号。如“分子”这一“符号”就是概念的名称; (2)概念的例证——指的是概念所指的同类事物。如水分子(h2o)、氧分子(o 2)等都是分子的一个例证,被称之为“正例”(属于“分子”这一类);而氢原子(h)、氧原子(o)等不属于分子,则被称为“反例”。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指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外延——指该类事物所涉及的范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概念内涵的属性越多越具体,则概念的外延就越小。以“分子”的概念为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如水分子(h2o)、氧分子(o2)。 加粗、下划线部分为概念的名称;加粗部分为概念的内涵,下划线部分为外延,倾斜部分就是分子概念的例证。 化学概念很多。在中学化学基本概念体系中,化学概念是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线,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由个别到一般、简单到复杂。化学基本概念分为化学知识方面概念和化学技能方面的概念。知识方面的概念包括物质组成(如化合物烷、羧酸等)、结构(如分子、原子、化学键、同分异构体等)、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以及“化学计量”(摩尔、式量、ph、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6个方面;而化学技能方面包含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和操作等)和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机化学计算等)两个部分。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化学概念习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的形成;另一是概念的同化。 (1)、以自下而上习得概念的方式——概念的形成。这种习得方式是指通过接触概念的例证的过程中获得概念的内容。它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1)通过接触正、反例证但不对概念的定义性特征进行分析——非分析性的习得方式。如初中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课本通过例举蔗糖、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正、反例证,指出前五者、后三者分别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非必须的物品,指出前者是“有机化合物”;(2)通过接触正反例证并抽取例证的共同特征的方式——分析性习得。如初中“分子”概念的学习,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指出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变化,然后进行揭示,得出分子的具体概念。还有象高一新教材中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教材安排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化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

化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本文从化学概念教学是建立在直观性和实验性的基础上的特点入手,并结合自己对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对化学概念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了解,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化学概念教学进行研究:(1)课题研究的意义。(2)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对化学概念进行分类,使其系统化,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采用合适的方式,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知识储备。(3)从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4)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阐述了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应掌握的一些技巧。(5)对化学概念教学的效率进行科学测量和评价。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中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是化学教材中广泛应用的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从化学概念与其它化学内容的关系来看,化学概念不仅是建立化学科学体系的基础,而且是学生用来进行推理、判断、论证等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工具。如何使学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化学概念又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和化学计算以及有机化学等方面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要想学好化学是不可能的。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在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多而抽象,并且又是学

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之前教师很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对化学概念进行分类,使其系统化。1、从概念的内涵划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具体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很具体,它的内涵一般可以被感性材料清楚地揭示出来,故可在演示直观材料的同时提出来,也可通过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从日常生活常识和化学实验等宏观现象的总结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的对象不是具体事物如摩尔,不易直观演示,而且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所以在讲这类概念时一般不能先提出定义,而应该先让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如时间等物理量的定义,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类比、演绎推理的方法逐渐明确它,或者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以使学生较容易地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另外,抽象过程的认识常以实验探索为手段。2、根据概念的外延划分,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事物,如盐酸、硫酸、硝酸等。而普遍概念反映一类事物,如酸、碱、盐。讲这两种概念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普遍概念是建立在了解清楚同类单独事物的基础上的,再启发学生学会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从个别事物推出一般原理或规律。例如要掌握酸的通性这个普遍概念,则必须先研究常见的3种酸(盐酸、硫酸、硝酸)的一些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辨别概念的种类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其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准确地使用概念,防止出现逻辑性错误,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些,老师就要全面研究、分析教材,抓住概念的编排顺序和逐步深化的层次,不要超越学生可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一、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考点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用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主要考点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溶液PH的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有关计算),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的计算等。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试题{绝对精典-16套}化学基本概念测试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测试题一 说明: 本试卷分第I、II卷;第I卷为客观题,共48分;第二卷为主观题,共52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min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F:56S:32O:16H:1 Cl:35.5Ag:108K:39 Na:23C:12N:14 Mg:24Mn:55Bi:209Cu:64Al:27 F:19Pt:195 Xe:131Ba:137 第Ⅰ卷客观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现有80℃质量分数分别为60%和90%的某物质水溶液以质量比1:2混合,若把此溶液降温至10℃恰好变为饱和溶液,该物质在10℃时的溶解度是: A. 400g B. 415g C. 451g D. 475g 2. 若a g FeS 2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转移n个电子,则N A 可以表示为: A. 12n/a B. 60n/a C. 11a/120n D. 120n/11a 3. 在密闭容器内充入4molSO 2和3molO 2 ,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 测得SO 2 的转化率为90%,则此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KJ)为:A. 1.8Q B. 2Q C. Q D. 0.9Q 4. 有W、X、Y、Z四种金属,已知碱性X(OH) 3>Y(OH) 3 ,X3+可以氧化Z, W可与热水反应产生H 2 ,X不能和热水反应,将X和Z金属丝相互缠绕,插入稀 H 2SO 4 中, X溶解速度加快,此四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一定是 A. X>Y B. Z>Y C. W>Z D. Z>X 5. 下列各组离子,在pH=0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Al3+、Fe3+、 Br-、SO 3 2- B. K+、Na+、SO 4 2- C. Na+、Cu2+、I-、NO 3 - D. NH 4 +、K+、HPO 4 2-、Cl-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题意,多 选、错选均为0分,若正确选项包含2个,只选1个且正确给2分,) 6. AgCl的饱和溶液中,Cl-和Ag+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是个常数,现把足量 AgCl放到下列物质中: ①20mL0.1mol·L-1的(NH 4) 2 CO3溶液②40mL0.02mol·L-1的CaCl2溶液, ③30mL0.03mol·L-1的NaCl溶液④10mL蒸馏水 ⑤50mL0.05mol·L-1AgNO3溶液。 则 AgCl的溶解度由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③②⑤ C. ⑤④②①③ D. ④③⑤②① 7. 把100g浓度为18mol·L-1、密度为1.84g·cm-3浓H 2SO 4 加入到一定量的 水中稀释成9mol·L-1的H 2SO 4 ,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A. <100mL B. 100mL C. >100mL D. 100/1.84mL

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关键词:四重表征;poe教学策略;手持技术;知识建构;电离化学概念一般较抽象,高中生学习高度抽象和内涵丰富的化学概念往往会存在困难,容易产生迷思概念。这使得概念教学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难点。 “电离”是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其微观抽象性往往使学生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产生障碍。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电离”的概念,将有利于他们对“电离”建构起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概念的学习迁移。本文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四重表征”的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手持技术)和自主设计的教学图形进行概念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化学概念的建构。 2、理论基础 2.1 概念“四重表征”教学 “多重表征”是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帮助学生通过化学概念的各种表征形式进行有意义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突破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便于知识的储存与提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四重表征教学模式(tetra-representation teaching model,简称trtm),具体指的是“宏观-微观-符号-曲线”的表征并进行表征间

的转换。其中,“曲线表征”是指由某些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以坐标图的曲线形式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将坐标轴物理意义、曲线上的起点、终点与拐点曲线走向等与实验数据相结合,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也是将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联系起来的桥梁。曲线表征有助于学生的定量图像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本研究采用四重表征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宏观表征(实验现象等)、微观表征(粒子图等)、符号表征(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曲线表征(电导率曲线),结合运用宏观(ih)、符号(if)、微观(1w)、曲线(1q)图象(或图形)进行教学组织,包括图象(或图形)的单独呈现、组合呈现,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图2所示),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直观地进行概念建构。 2.2 poe教学策略 poe教学策略,指的是“预测-观察-解释”策略(prediet—observe--explain)。poe基本的程序是,首先设计某一情境让学生进行“预测”会有何结果或现象发生,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预测并说明理由,接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有何结果或现象发生,记录观察结果,如果与预测的不一样,让学生“解释”原因或理由。poe教学策略增强了学习活动的指向性与目的性,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概念建构。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中物理化学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发表时间:2009-08-21T16:02:48.793Z 来源:《新科教》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孙凤(呼盟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三中学,内蒙古呼盟,02215 [导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本文阐述了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化,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方法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课例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课例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0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二、主题和背景 新课程改革和化学教学的发展对化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完成从“经验型”向“专家型”的转变,不仅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掌握教学研究的技能;为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并指导教学实践,结合我县送教下乡活动,以九年级《元素》课堂教学为载体,研究针对中学化学的概念教学方法和模式。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出现了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阴阳)离子、化学式、化合价、原子团多达八个概念,概念的数量和出现的密度都是相当大,也造成了第四单元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概念,让学生初步学会概念的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成为教师和学生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为此,以《元素》课堂教学为载体,对概念教学的方

法进行了研究。 三、行动研究 1. 对以往教学的反思 部分教师选择已有的教学设计按照自己意图修改,设计成简单的教学案合一的呈现形式,预设较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随课堂生成。搭设了常规教学的框架,根据学情分析,采取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忽略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生活经验。更多考虑的是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顺序。概念教学主要通过概念的比较辨析来完成,个人觉得这是经验型教师的典型做法。 2. 第一轮研究——改进策略 (1)寻找理论支撑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初三学生约15岁左右,正处于少年期,也就是心理发展位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被认为是“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儿童的具体运算思维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水平,可以在头脑里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而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思维;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路径概要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路径 【摘要】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的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如何实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提出具体实施方法。【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是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具体教学实践,针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作一概括总结。一、选择场景和方法加强对概念的建构概念教学过程如果忽略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只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传授,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教师精心设置情景,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二、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学时,通过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有以下现象: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时,则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再把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再和氯酸钾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且称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知同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用明晰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是指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进而外延到:(1)在化学反应里;(2)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隐含因素:(1)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2)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3)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4)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5)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剂一般是不同的。三、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也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doc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论文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

浅析化学式与化合价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化学式与化合价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 作用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析化学式与化合价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江西井冈山罗浮中学肖清良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4课题“化学式与化合价”,笔者认为:该课题在化学的启蒙教育乃至将来继续深造,都将造成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一课题学习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又被初学者称作“分水岭”。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双基”的重要部分。能够较好地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指出由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同时还指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所以化学式的书写必须 O,就是依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确定的,纯依据实验的结果。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 2 净物的水通过电解只得到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从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然后,又通过测定该试验在相同条件下的产物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可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等于2:1,再通过这两种气体的密度和质量的换算就可确定水分子中 O,其他纯净物的化学式也是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最终确定水的化学式为H 2 通过相关的实验结果推算出来的。这一点的掌握对于学习书写化学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就更容易理解了,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要求掌握每个化学式确定的实验内容,但要知道任何一个化学式的确定,都经过了类似的实验过程。实际上,初学化学进行化学式书写练习时,主要是应用化合价来推求的。 阐述化学式的含义,教材通过一幅卡通画,以水的化学式为例,分别描绘了四个学生,每个学生讲述了该化学式的一种含义。这种表达方式无疑是恰当好处、清晰明了,指出:化学式都具有这四层基本含义。紧接着安排了一个有关化学用语的讨论,便于学生能分清楚各种常见化学用语的含义,指出其区别。据笔者实际教学中体会到,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往往不是很好,建议此项练习应多加训练。 教材的第二段介绍了化合价,这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合价概念,因此,课文对化合价概念的处理极其简化。不正面下定义,仅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多而抽象,这些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借鉴一些名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冰雪融化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之前是固态水,融化之后是液态水,组成没有变,只不过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注重实验,利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研钵研碎块状胆矾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研碎块状胆矾的过程中胆矾的形状变了,但其成分没有变;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的教学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只是去背诵、记忆概念的定义,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困难重重,不知 如何运用;有的学生则反映化学基本概念抽象、难懂,不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易学,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具体事例的选择和分析、对概念关键特征的突出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 针对化学概念知识的特点,在遵循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本文是笔者在教会学生化学概念的学习策略方面进行的一些 探索。 1 概念形成策略 化学概念至少包含4个要素,一是概念的名称如“酸”、“碱”、“盐”等,它们各代表一类事物;二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正例的

共同本质属性三是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四是概念的正例、反例。同类事物即为其正例,非同类事物则为反例。如盐酸、硫酸、硝酸等是酸的正例,氢氧化钠等为其反例。概念形成是通过知觉辨别、假设、检验等心理过程,找到被肯定的属性并将之应用到概念正例中,排除非本质属性,发现概念关键属性的过程。概念的形成可用如下图式来概括: 由于A处于例证上位,这种学习常称为上位学习。 概念形成策略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例证中,以比较、辨别、抽象等形式自己概括得出事物关键特征的一种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运用概念形成策略一般要经历以下3个阶段: 首先,收集足够多的与要形成的化学概念有关的具体例证,这是获得感性认识阶段。具体例证的获得有多种方式,可以直接从教科书或教师那里获得,可以亲自动手实验,也可以查阅资料,只要能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要尽量自己动手。化学实验是获得例证常用的方式,学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并实施实验,通过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获得有关例证,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 其次,是自觉地对获得的具体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提取其共同的特征信息,逐步舍弃干扰信息,然后将特征信息进一步抽象和概括,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