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液态金属成形原理(第五章)不用公式编辑器 [兼容模式]

液态金属成形原理(第五章)不用公式编辑器 [兼容模式]

液态金属成形原理(第五章)不用公式编辑器 [兼容模式]
液态金属成形原理(第五章)不用公式编辑器 [兼容模式]

M?

? T γεT sΗ ??

?? T s n

?ǔ ? /?< /

???ш

? ???

?! ? ???

?????Φ??? $ 9?

?Y ??!??

?v# ?L?.. ?? >L?@$ ? ? ?# ????!??

? ????

?μΟ ? :?v #? : ?#?

???ш

? ???

$ ?H ????

?

?!? ?? ? ??? ? ???$ ?? ? ?? ?

? & ?? ?

???ш

??!? a

a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 T γεT ?|

?Y?? ??

?? ?

: !? ??vψ ?? ? T?? !]? !]T

?? , ?

??! ??v H

:???v ??и? и?? ?? иψ :?v

и??? ? ? ??

M? ? T γεT ?|

M? ? T γεT ?|

M? ? T γεT ?|

?! 0 ?[ ? ?? T

[ ?: ∥? ?? ?? ??Y× M? ??$ ? ? 9 T

M? ? T γεT ?|

& '(

?:?v#

?v k

k ' ') ') ? ' ? ') %

'(

* &

* ** *

M? ? T γεT ?|

M? ? T γεT ?|

M? ? T γεT ?|

M? ? T γεT O??|

? !?

?v ??? ? ] ?

$ ? ?? ?

???Y ??Y ??Y . ? ? 0

! ?

0 ? ψ?Y ??

?p0 ?p Yp??

M? ? T γεT O??|

?Y ? ? ?(

?и?(

? ? ? !? ?и!?? ??и ?и? ????! ??? ?ш

? ?[ ? ? ???±ū ! ?

? ? ? ?? ????? Φ

р:!*?

? ????? ?( ? ![ ?

?$?? ?( ( 9 ?

? . ? p ?T

M? ? T γεT O??|

?Y ? ? ?(

и?(

? ? ? и!??? и ? и? ? ?!? ? и?+, ??- ?

и? ?!

? ? # и? $?Ο и

? ? и 0 ū[! & ?! р:!*?

р:???и? и? ? ?

0 ū ! & ??! T

M? ? T γεT O??|

? и ???+, ?+, ?'( ?'( и ??? ??. ? ?? ψ T

и р:? ? ? ?Y ???T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主应力:只有正应力没有切应力的平面为主平面,其面上的应力为主应力。 2. 主切应力:切应力最大的平面为主切平面,其上的切应力为主主切应力。 3. 对数应变 答:变形后的尺寸与变形前尺寸之比取对数 4. 滑移线 答:最大切应力的方向轨迹。 5. 八面体应力:与主平面成等倾面上的应力 6. 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7. 等效应力:又称应力强度,表示一点应力状态中应力偏张量的综合大小。 8. 何谓冷变形、热变形和温变形:答度以下,通常是指室温的变形。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温变形,高于室温的变形。 9. 何谓最小阻力定律:答,物体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功,走最短的路。 10.金属的再结晶 答: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11. π平面 答:是指通过坐标原点并垂于等倾线的平面。 12.塑性失稳 答:在塑性加工中,当材料所受的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后,即使载荷下降,塑性变形还会继续,这种想象称为塑性失稳。 13.理想刚塑性材料:在研究塑性变形时,既不考虑弹性变形,又不考虑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的材料。P139 14.应力偏张量:应力偏张量就是应力张量减去静水压力,即:σij ′ =σ-δij σm 二、填空题 1. 冷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滑移和孪生 2. 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和不均匀性。 3. 由于塑性变形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称为:变形织构 。 4.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 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5. 超塑性的特点:大延伸率、低流动应力、无缩颈、易成形、无加工硬化 。 6. 细晶超塑性变形力学特征方程式中的m 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7. 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 8. 塑性指标是常用的两个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9.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变形力学条)。 10. 晶粒度对于塑性的影响为: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塑性越好。 11. 应力状态对于塑性的影响可描述为:(静水压力越大)主应力状态下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时,金属的塑性越好。 12. 通过试验方法绘制的塑性——温度曲线,称为:塑性图 。 13. 用对数应变表示的体积不变条件为: 0x y z εεε++=。 14. 平面变形时,没有变形方向(设为z 向)的正应力为: 21311=()=()=22 z x y m σσσσσσσ=++。 15. 纯切应力状态下,两个主应力数值上相等,符号相反 。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作业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 一、简述普通金属材料特点及熔配工艺 1 普通金属材料的特点 1.1铸铁材料 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或者组织中具有共晶组织的铁碳合金,其成分范围为:2.4%~ 4.0%C,0.6%~3.0%Si,0.2%~1.2%Mn,0.1%~1.2%P,0.08%~0.15%S。依据碳在铸铁中的形态可将铸铁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及麻口铸铁,其中灰口铸铁依据石墨形态的不同分为普通灰铸铁、蠕虫状石墨铸铁、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 (1)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中的碳少量溶于铁素体,大部分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铸铁中,断口呈银白色。白口铸铁硬而脆,很难加工。我们可以利用它的硬度高和抗磨性好的特点制造一些高耐磨的零件和工具。 (2)灰铸铁 碳主要结晶成片状石墨存在于铸铁中,断口为暗灰色。灰口铸铁不能承受加工变形,但是却具有特别优良的铸造性能,同时切削加工性能也很好,低熔点、良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以及小的凝固收缩。 (3)麻口铸铁 麻口铸铁具有灰口和白口的混合组织,断口呈灰白交错。麻口铸铁不利于机械加工,也无特殊优异的使用性能。 (4)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铸铁经过石墨化退火后制成的。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与球墨铸铁相比具有质量稳定、处理铁水简便以及易于组织流水线生产等优点,适用于形状复杂薄壁小件的大批量生产。 (5)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中的碳主要以球状石墨形态存在于铸铁中。球墨铸铁具有比灰口铸铁高得多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同时仍保持着灰口铸铁所具有的耐磨、消震、易切削加工、容易铸造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1.2 铸钢材料 铸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比铸铁具有更高的强度、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其中碳素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1)低碳钢 低碳钢的含碳量小于0.20%,它的塑性和韧性较高,但是强度较低,通常要经过渗碳后进行淬火、回火处理来提高强度和耐磨性。低碳钢的铸造性能差,熔点高,钢液流动性差,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知识点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 名词解释 塑性成型: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加工硬化:略 动态回复: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 动态再结晶: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结晶 超塑性变形:一定的化学成分、特定的显微组织及转变能力、特定的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等,则金属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高塑性状态 塑性: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屈服准则(塑性条件):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指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成为屈服准则。 塑性指标:为衡量金属材料塑性的好坏,需要有一种数量上的指标。 晶粒度:表示金属材料晶粒大小的程度,由单位面积所包含晶粒个数来衡量,或晶粒平均直径大小。填空 1、塑性成形的特点(或大题?) 1组织性能好(成形过程中,内部组织发生显著变化)2材料利用率高(金属成形是靠金属在塑性状态下的体积转移来实现的,不切削,废料少,流线合理)3尺寸精度高(可达到无切削或少切屑的要求)4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生产 失稳——压缩失稳和拉伸失稳 按照成形特点分为1块料成形(一次加工、轧制、挤压、拉拔、二次加工、自由锻、模锻2板料成形多晶体塑性变形——晶内变形(滑移,孪生)和晶界变形 超塑性的种类——细晶超塑性、相变超塑性 冷塑性变形组织变化——1晶粒形状的变化2晶粒内产生亚结构3晶粒位向改变 固溶强化、柯氏气团、吕德斯带(当金属变形量恰好处在屈服延伸范围时,金属表面会出现粗超不平、变形不均匀的痕迹,称为吕德斯带) 金属的化学成分对钢的影响(C略、P冷脆、S热脆、N兰脆、H白点氢脆、O塑性下降热脆);组织的影响——单相比多相塑性好、细晶比粗晶好、铸造组织由于有粗大的柱状晶粒和偏析、夹杂、气泡、疏松等缺陷、塑性降低。 摩擦分类——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摩擦机理——表面凹凸学说、分子吸附学说、粘着理论 库伦摩擦条件T=up 常摩擦力条件 t=mK 塑性成形润滑——1、特种流体润滑法2、表面磷化-皂化处理3、表面镀软金属 常见缺陷——毛细裂纹、结疤、折叠、非金属夹杂、碳化物偏析、异金属杂物、白点、缩口残余 影响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加热温度、变形程度、机械阻碍物 常用润滑剂——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干性固体润滑剂、软化型固体润滑剂) 问答题 1、提高金属塑性的基本途径 1、提高材料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2、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3、选择三向压缩性较强的变形方式 4、减小变形的不均匀性 2、塑性成形中的摩擦特点 1、伴随有变形金属的塑性流动 2、接触面上压强高 3、实际接触面积大 4、不断有新的摩擦面产生 5、常在高温下产生摩擦 3、塑性成形中对润滑剂的要求 1、应有良好的耐压性能 2、应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3、应有冷却模具的作用 4、应无腐蚀作用 5、应无毒 6、应使用方便、清理方便 4、防止产生裂纹的原则措施 1、增加静水压力 2、选择和控制适合的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3、采用中间退火,以便消除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硬化、变形不均匀、残余应力等。 4、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5、细化晶粒的主要途径 1、在原材料冶炼时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及最终采用铝、钛等作为脱氧剂 2、采用适当的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 3、采用锻后正火或退火等相变重结晶的方法 6、真实应力-应变的简化形式及其近似数学表达式1、幂指数硬化曲线Y=B?n 2、有初始屈服应力的刚塑性硬化曲线Y=σs+B1?m 3、有初始屈服应力的刚塑性硬化直线Y=σs+B2?4、无加工硬化的水平直线Y=σs 7、为什么晶粒越细小,强度和塑性韧性都增加?晶粒细化时,晶内空位数目与位错数目都减少,位错与空位、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几率减小,位错易于运动,即塑性好。位错数目少,塞积位错数目少,使应力集中降低。晶粒细化使晶界总面积增加,致使裂纹扩展的阻力增加,推迟了裂纹的萌生,增加了断裂应变。晶粒细小,裂纹穿过晶界进入相邻晶粒并改变方向的频率增加,消耗的能量增加,韧性增加。另外晶界总面积增加可以降低晶界上的杂质浓度,减轻沿晶脆性断裂倾向。 8、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总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并非简单的线性上升;在加热过程的某些温度区间,往往由于相态或晶粒边界状态的变化而出现脆性区,使金属的塑性降低。在一般情况下,温度由绝对零度上升到熔点时,可能出现几个脆性区,包括低温的、中温的、和高温的脆性区。 9、动态回复、为什么说是热塑性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 动态回复是指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2,动态回复,主要是通过位错的攀移,交滑移等,来实现的,对于铝镁合金、铁素体钢等,由于它们层错能高,变形时扩展位错宽度窄,集束容易,位错的攀移和交滑移容易进行,位错容易在滑移面间转动,而使异号位错相互抵消,结果使位错密度下降,畸变能降低,不足以达到动态再结晶所需的能量水平。因此这类金属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即使变形程度很大,变形温度远高于再结晶温度,也只会发生动态回复,而不发生动态再结晶。 10、什么是动态再结晶,其主要影响因素?(自己总结吧,课本太乱) 动态再结晶: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结晶。与金属的位错能高地有关,与晶界迁移的难易有关 ,金属越纯,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能力越强。

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节液态金属材料简述 1.1液态金属的定义 液态金属即非晶材料,是一种长程无序(短程有序)、亚稳态(一定温度晶化)、一定程度上的物理特性各向同性的金属材料,具有固态、金属、玻璃的特性,又称金属玻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塑性、热传导和耐磨性等。 图1-1 液态金属具有长程无序结构

1.2 液态金属的特点 液态金属兼有玻璃、金属、固体和液体的特性,是一类全新性的 高性能金属材料,具备很多不同于传统玻璃材料的独特的性质。 非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比强度、高硬度和高弹性形变等优点

Liquidmetal在表面光洁度上远远高于镁、铝、钛、钢等金属。1)是迄今为止最强的金属材料(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和最软的(屈服强度最低)金属材料之一; 2) 具有接近陶瓷的硬度,却又能在一定温度下能像橡皮泥一样的柔软,像液体那样流动(超塑性),所以它又是最理想的微、纳米加工材料之一; 3) 液态金属的强度(1900Mpa)是不锈钢或钛的两倍,易塑形堪比塑料,兼具了钢铁和塑料的优势,可以塑性加工。

工艺余成本优势 优势 劣势 加工工艺 1.相对于一般的高强度合金制备,它具有净成形(Net-ShapeCasting )的特点,可以避免繁琐的后期机加工。 复合材料熔点较低,不适合用于高温环境,比如蒸汽 机引擎部件等。 2.目前的制备的液态金属通常很薄,一般的锆-钛非晶合 金只有 2.5cm 厚度,暂时不适用于大型的结构部件 热敏塑性,可以用模具塑型,既简单又经济,而且精度高 非晶合金的复合材料熔点低,避免了高温对复合成分中的金属性质造成损害 无氧环境下成型,具有钝面的表面光洁度 成本 基本上是一次净成型,且表面光洁度高,省却大量的后加工;效率非常高,以宜安 科技自制的压铸设备为例,每台机可以实 现压铸600次/天,相比于CNC 加工数个小 时加工一件的效率相比,成本优势相当显 著,大约能降低一半的成本。 1.3 液态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制备方法

液态成型

液态成形原理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液态成形:是液态金属充满型腔并凝固后获得符合要求的 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技术。 2.晶界粘滞流动:把金属加热到熔点附近时,离位原子数大 为增加。在外力的作用下,这些原子作定向运动,造成 晶粒间的相对流动。(金属的熔化是从晶界开始的) 3.熔化潜热:在熔点温度的金属转变为同温度的液态金属 时,金属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体积 膨胀约为3~5%)。 4.在熔点和过热度不大时,液态金属的结构是接近固态金属而远离气态金属的。 5.液态金属: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及气泡 所组成的“混浊”液体。 6.粘度(粘滞性):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 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的 性质。 7.粘滞性的本质: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 8.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影响。 A.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粘度↑杂质和气泡上升的速度↓ B.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粘度↑流动阻力↑ C.对液态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粘度↑对流强度↓ 9.表面张力:液态金属表面有一个平行于表面且各向大小相等的张力。 10.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A.熔点。熔点↑原子间结合力↑表面张力↑ B.温度。温度↑表面张力↓(但对铁碳合金、铜合金,温度↑表面张力↑)C.溶质原子表面活性元素,使表面张力↓非表面活性元素,使表面张力↑11.充型能力mold-filling capacity: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 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充型能力是外因(铸型)和内因(流动性)的共同结果) 12.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衡量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数量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所谓金属的再结晶是指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3.金属热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晶内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等。 4.请将以下应力张量分解为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 =+ 5.对应变张量,请写出其八面体线变与八面体切应变的表达式。 =; =。 6.1864年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根据库伦在土力学中研究成果,并从他自已所做的金属挤压试验,提出材料的屈服与最大切应力有关,如果采用数学的方式,屈雷斯加屈服条件可表述为 。

7.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金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工具的表面状态、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几方面的因素。 8.变形体处于塑性平面应变状态时,在塑性流动平面上滑移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最大切应力方向。对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塑性区内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同其实质只是平均应力 不同,而各点处的最大切应力为材料常数。 9.在众多的静可容应力场和动可容速度场中,必然有一个应力场和与之对应的速度场,它们满足全部的静可容和动可容条件,此唯一的应力场和速度场,称之为真实应力场和真实速度场,由此导出的载荷,即为真实载荷,它是唯一的。 10.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11、金属塑性成形有如下特 点:、、、。 12、按照成形的特点,一般将塑性成形分为和两大类,按照成形时工件的温度还可以分为、和 三类。 13、金属的超塑性分为和两大类。 14、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和单晶体一样分为和。其中变形是主要的,而变形是次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材料成形原理 吴树森 答案.docx1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 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 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 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 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 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 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r,因表面张力而 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1/r1+1/r2), 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 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 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 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 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

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 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 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 浇注模型如下: 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 ρ=2?/r 显然 r =2 1 ×0.1cm =0.05cm 则 ρ=4 10*5.05.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

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型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形 1.1概述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成形技术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铸造红铜和青铜制品。铸造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它是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在机器设备中液态成型件所占比例很大,在机床、燃机、矿山机械、重型机械中液态成型件占总重量的70%~90%;在汽车、拖拉机中占50%~70%;在农业机械中占40%~70%。液态成型工艺能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1)可制造出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如各种箱体、机床床身、汽缸体、缸盖等。 (2)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广。液态成型件的大小几乎不限,其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其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工业上凡能溶化成液态的金属材料均可用于液态成型。对于塑性很差的铸铁,液态成型是生产其毛坯或零件的唯一的方法。 (3)液态成型件成本较低。液态成型可直接利用废机件和切屑,设备费用较低。同时,液态成型件加工余量小,节约金属。 但是,金属液态成型的工序多,且难以精确控制,使得铸件质量不够稳定。与同种材料的锻件相比,因液态成型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其机械性能较低。另外,劳动强度大,条件差。 近年来,随着液态成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采用,使液态成型件的质量、尺寸精度、机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劳动条件到底改善,使液态成型工艺的应用围更加广阔。 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的优点: (1)适应性强,几乎适用于所有金属材料。 (2)铸件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腔的铸件,成形非常方便。 (3)铸件的大小不受限制,可以由几克重到上百吨。 (4)铸件的形状尺寸,组织性能稳定。 (5)铸造投资小、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也存在着某些缺点: 如铸件部组织疏松,晶粒粗大,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而外部易产生粘砂、夹砂、砂眼等缺陷。另外铸件的力学性能低,特别是冲击韧性较低。铸造成形工艺较为复杂,且难以精确控制,使得铸件品质不够稳定。 铸造成形技术的发展: (1)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先进的造型技术及自动化生产线; (3)高效、节能,减少污染; (4)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 1.2 钢铁的生产过程 钢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由铁矿石炼成生铁、再由生铁炼成钢液并浇注成钢锭的过 1.2.1 炼铁 炼铁在高炉中进行,其过程为:将铁矿石、焦碳和石灰石等按一定比例配成炉料,由加料车送入炉,形成料柱,加料完毕,将炉顶关闭。被热风炉加热到900~1200℃的热风,由炉壁上的风口吹入高炉下部,使焦碳燃烧,产生大量的炉气。炙热的炉气在炉上升,加热炉料,并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

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 塑性: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形变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软取向:μ=0.5或接近0.5 硬取向:μ=0或或接近0 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1组织性能好,金属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其内部发生显著的变化2材料利用率高金属塑性成形主要是靠金属在塑性状态下的体积转移来实现的,不产生切屑,因此只有少量的工艺废料,并且流线分布合理3尺寸精度高不少成型方法已达到少或无切削的要求。4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生产随着塑性加工工具和设备的改进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金属塑性成形分为板料成形和块料成形。 块料成形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1一次加工:轧制,挤压,拉拔2二次加工:自由锻,模锻。 板料成形一般称为冲压,是对厚度较小的板料,利用专门的模具,使金属板料通过一定模孔而产生塑性变形。这类塑性加工方法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类。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是研究和探讨金属在各种塑性加工过程中可遵循的基础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目的在于科学地、系统地阐明这些基础和规律,为学习后续的工艺课程作理论准备,也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规范及选择设备、设计模具奠定理论基础。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应要求:1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2使变形抗力小3保证塑性成形件质量4能了解变形力。为达到以上要求需从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物理基础、塑性成形问题的工程解法、塑性成形件的质量分析等发面进行论述。 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和单晶体一样为滑移和孪生。 滑移是指晶体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 晶体的滑移过程实际上就是位错的移动和增殖过程。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位错增殖。 滑移系多的金属要比滑移系少的金属变形协调性好、塑性高,如面心立方金属比密排六方金属的塑性好。 临界切应力的大小取决于金属的类型、纯度、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预先变形程度等因素。 孪生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均匀切变。 晶向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晶粒之间相互滑动和转动。特别的,在冷态变形条件下,由于晶界强度较高,晶间变形的较小。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3晶粒与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变形的不均匀性。 晶粒的大小与应力场的关系:晶粒越细,金属屈服强度越大,金属塑性越好。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组织的变化1晶粒形状的变化2晶粒内产生亚结构3晶粒位向改变。二、性能的变化强度、硬度增加越多,而塑性指标降低越甚,也即加工硬化越严重。纤维组织:(冷变形)轧制变形时,原来等轴的晶粒延伸长变形方向伸长,若变形程度很大则晶粒呈现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 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 冷、热、温变形的区别是再结晶温度不同。 冷变形后,对金属加热和保温会发生顺次的三个过程: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热塑性变形时的软化过程按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动态回复、动态 再结晶、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等。 动态再结晶: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改善晶粒组织2锻合内部 缺陷3破碎并改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的分布4形成纤维 组织5改善偏析。 超塑性变形状态:处于特定的条件下,如一定的化学成分、特定的 显微组织及转变能力、特定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等,则金属会表 现出异乎寻常的高塑性状态。 超塑性:金属和合金具有超长的均匀变形能力,其伸长率达到百分 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分为细晶超塑性和相变超塑性) 塑性指标:为了衡量金属材料塑性的好坏,需要有一种数量上的指 标。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表示。 影响塑性的因素: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 变形力学条件。 冷脆:磷是钢中的有害物质,在铁中有相当大的溶解度,使钢的强 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在冷变形时影响更为严重。 热脆:(与O、S有关)钢未加热到变形温度,硫化物及其共晶体熔 化,形成裂纹的现象。 氢脆:氢溶入钢中使钢的塑性、韧性下降。白点:氢原子聚集产生 局部高压,在钢中组织应力或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微裂纹。 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随着温度上升,塑性增加,但非简单 的线性上升;在加热过程的某些温度区间,往往由于相态或晶粒边 界状态的变化而出现脆性区,使金属的塑性降低。 热效应:塑性变形时金属所吸收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温 度效应:塑性变形中的产生的热量使变形体温度升高的现象。 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 韧性降低的现象。 热塑性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又称热塑性加工 从工艺性能的角度看,提高应变速度会以下有利作用:1降低摩擦 系数,从而降低金属的流动阻力,改善金属的充填性及变形的不均 匀性2减少热成形时的热量损失,从而减少毛坯温度下降和温度分 布的不均匀性3出现所谓“惯性流动效应”从而改善金属的充填性 塑性图:为了具体掌握不同变形条件下,金属的塑性随温度变化的 情形,需要试验方法绘制其塑性--温度曲线,简称塑性图。 温度效应与下列因素有关:1变形温度2应变速率3变形程度。 温度升高使金属塑性增加的原因:1发生回复或再结晶2原子动能 增加3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4扩散蠕变机理起作用5晶间滑 移作用增强。 1、怎样解释静水压力越大金属的塑形越高?①拉伸应力会促 进晶间变形、加速晶界的破坏;而压缩应力能阻止或减少晶 间变形,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大,晶间变形越加困难,因而提 高了金属的塑形。②三向压缩应力有利于愈合塑形变形过程 中产生的各种损伤;而拉应力则相反,它促使损伤的发展。 ③当变形体内原先存在着少量对塑形不利的杂质、液态相或 组织缺陷时,三向压缩作用能抑制这些缺陷,全部或部分地 消除其危害;反之,在拉应力作用下,将在这些地方产生应 力集中,促使金属的破坏。4增大静水压力能抵消由于不均 匀变形引起的附加拉应力,从而减轻了附加拉应力所造成的 拉裂作用。 2、主应力图: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用作用在应力单 元体上的主应力来描述,只用主应力的个数及符号来描述一 点应力状态的简图称为主应力图。 3、等效应力的特点:①等效应力是一个不变量。②等效应力在数 值上等于单向均匀拉伸(或压缩)时的拉伸(或压缩)应力?, ?=?;③等效应力并不代表着某一平面上的应力,因而不能在 某一特定的平面上表示出来;4等效应力可以理解为代表一点 应力状态中应力偏张量的综合作用。 主应变简图:用主应变的个数和符号来表示应变状态的简图称 为主应变状态图,简称主应变简图或主应变图。 4、特征应变:三个主应变中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变,反映了该工序 变形的特征,称为特征应变。 5、三种变形类型:压缩类变形、剪切类变形、伸长类变形。 6、全量变形:反应单元体在某一变形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结束时 的应变,称为全量变量。 7、应力状态:当旋转体承受的外力对称于旋转轴分布时,则旋 转体内质点所处的应力状态称为轴对称应力状态。 8、屈雷斯加屈服准则适用于脆性材料,米赛斯屈服准则适用于 韧性材料。 9、塑形成型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①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是非线性的,因此,全量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不一定重合。 ②塑性变形时可以认为体积不变,即应变球张量为零,泊松 比v=0.5③对于应变硬化材料,卸载后再重新加载时的屈服 应力就是卸载时的屈服应力,比初始屈服应力要高。④塑形 变形是不可逆的,与应变历史有关,即应力应变关系不再保 持单值关系。 10、金属塑形成型中摩擦的特点:①伴随有变形金属的塑形流动 ②接触面上压强高③实际接触面积大④不断有新的接触面 产生⑤常在高温下产生摩擦 11、摩擦对塑形成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①改变变形体内应力状 态,增大变形抗力②引起不均匀变形,产生附加应力和残余 应力③降低模具寿命 12、折叠的特征:①折叠与其周围金属流线方向一致②折叠尾端 一般呈小圆角或枝杈形③折叠两侧有较重的脱碳、氧化现 象。 13、界限法包括:1上限法2下限法 14、主应力法:实质是将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和屈服方程联立求 解。 15、塑性区的应力边界条件:1.不受力的自由表面2.无摩擦的接 触表面3.摩擦切应力达到最大值K的接触表面。4.摩擦切应 力为某一中间值的接触表面。 16、常见的滑移线场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线滑移线场。2简单 滑移线场.3.直线滑移线场与简单滑移线场的组合。4.由两族 相互正交的光滑曲线所构成的滑移线场 17、最大散逸功原理又称第二塑形变分原理。最大散逸功原理可 表述为:对钢塑性体一定的应变增量场而言,在所有满足屈 服准则的应力场中,与该应变增量场符合应力应变关系的应 力场所做的塑性功增量为最大。 亨盖方程 σm-2kω= ξ(β)沿α线 σm+2kω= η(α)沿β线 当沿α族(或β族)中的同一条滑移线移动时,ξ(或η)为常 数,只有当一条滑移线移动到同族的另一条滑移线是ξ(或η) 值才有改变 静可容应力场σij*:用下限法计算极限载荷时,只假设塑变区内的 应力状态。 动可容速度场ui*(或位移场ui*):用上限法计算极限载荷时,只 假设塑变区的位移状态 下限法:应力场所求得的极限载荷点是小于(最多等于)真实载荷。 上限法:速度场所求得的极限载荷总是大于(最小等于)真实载荷。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

2. 金属结晶(凝固)的形核热力学条件及形核机理。 答: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金属结晶必须要过冷,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 金属结晶一般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固、液两相都有各自的自由能,它们的自由能在等压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同样是降低的,如图2.1所示。因为液相原子排列混乱程度高于固相,因而有: 上式表示液相熵的负值比固相熵大,因此液相自由能随温度下降的速率大于固相。而在绝对零度时,因液相原子排列混乱程度大于固相而具有更高的自由能。这一关系可用图2.1来表示。图中G L和G S分别代表液相和固相的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两曲线交于温度T m。在T m温度,固、液两相自由能相等。T m就是理论结晶温度。所以理论结晶温度定义为固液两相自由能相等所对应的温度,也称平衡熔点。 图2.1 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 根据自由能最小原理,要发生液相向固相的自发转变,实现结晶,固相自由能必须小于液相,从图中可见:这只有在温度小于理论结晶温度时才能实现,这就是液体金属必须具有一定的过冷度,结晶才能自动进行的原因。四、金属结晶的驱动力金属结晶的驱动力从宏观上看是过冷度,从热力学上看是固、液两相自由能之差。实际上,可以证明单位体积固、液两相自由能之差ΔG v和过冷度ΔT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式中L m—结晶潜热。从上可以看出:要实现结晶,根据自由能最小原理,G L-G S>0,而要保证必须保证G L-G S>0,即实际结晶温度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并且,过冷度越大,固、液两相自由能之差越大,金属结晶的驱动力也越大。 晶核的形成机理: 形核有两种方式: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均匀形核是指晶核不依附任何外来物形成,形核在液相各处的形核几率是相同的;非均匀形核是指晶核依附于外来物(如容器壁和固态杂质)上形成。

液态成形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 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者型壁面提供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 异质形核速率的大小和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过冷度的大小,过冷度越大形核速率越快。二是和界面有关界面和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果夹杂物的基底和晶核润湿,那么形核速率大。 形核速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 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者铸锭的方法 复合材料: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一种多相固体 定向凝固:使金属或者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方法 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当中,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和液相侧溶质质量分数的比值 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叫做流动性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本身的因素包括金属的密度、金属的比热容、金属的结晶潜热、金属的粘度、金属的表面张力、金属的热

导率金属的结晶特点。(2)铸型方面的因素包括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温度、铸型的密度、铸型的比热容、铸型的涂料层、铸型的透气性和发气性、铸件的折算厚度(3)浇注方面的因素包括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液态金属的静压头、浇注系统中的压头总损失和 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冶金处理(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微合金化)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有重要影响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当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和凝固收缩引起的流动,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成为浮力流。凝固过程中由传热。传质和溶质再分配引起液态合金密度的不均匀,密度小的液相上浮,密度大的下沉,称为双扩散对流,凝固以及收缩引起的对流主要主要产生在枝晶之间,强迫对流是由液体受到各种方式的驱动力产生的对流,例如压力头。机械搅动、铸型震动、外加磁场。 铸件的凝固方式:层状凝固方式(动态凝固曲线之间的距离很小的时候)、体积凝固方式(动态凝固曲线之间的距离很大的时候)、中间凝固方式(介于中间情况的时候)、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有二:一是合金的化学成分,二是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 热力学能障动力学能障:热力学能障是右被迫处于高自由能过度状态下的界面原子产生的他能直接影响系统自由能的大小,动力学能障是由于金属原子穿越界面过程引起的,他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而仅仅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 2. 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 Ⅰ. 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 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可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 ① ---------- 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 ② ---------- 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 ③ ---------- 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 二次加工: ①自由锻 --- 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 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 ②模锻 -- 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 形,从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成型工序:用来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要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如弯曲、拉深等工序。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8:实际金属液态合金结构与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有何不同 答: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的,是近程有序的。液态中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而实际金属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原子,形成夹杂物,除了存在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 12:简述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其影响因数。 答:实质:表面张力是表面能的物理表现,是是由原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在表面和内部间排列状态的差别引起的。 影响因数: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 13:简述界面现象对液态成形过程的影响。 答:表面张力会产生一个附加压力,当固液相互润湿时,附加压力有助于液体的充填。液态成形所用的铸型或涂料材料与液态合金应是不润湿的,使铸件的表面得以光洁。凝固后期,表面张力对铸件凝固过程的补索状况,及是否出现热裂缺陷有重大影响。 15:简述过冷度与液态金属凝固的关系。 答:过冷度就是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越大;过冷度为零时,驱动力不存在。液态金属不会在没有过冷度的情况下凝固。 16:用动力学理论阐述液态金属完成凝固的过程。 答:高能态的液态原子变成低能态的固态原子,必须越过高能态的界面,界面具有界面能。生核或晶粒的长大是液态原子不断地向固体晶粒堆积的过程,是固液界面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只有液态金属中那些具有高能态的原子才能越过更高能态的界面成为固体中的原子,从而完成凝固过程。 17:简述异质形核与均质形核的区别。 答:均质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形核,异质形核是依靠外来夹杂物所提供的异质界面非自发的形核。 异质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异质形核形核功小,形核所需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就小,形核容易,所需过冷度小。 18:什么条件下晶体以平面的方式生长什么条件下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答:①平面方式长大: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正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的生长方向相反。 ②树枝晶方式生长: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负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较大,且距离固液界面越远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生长的方向相同。 19:简述晶体的微观长大方式及长大速率。 答:①连续生长机理--粗糙界面的生长:动力学过冷度小,生长速率快。②二维生长机理--光滑界面生长:过冷度影响大,生长速度慢。③从缺陷处生长机理--非完整界面生长:所需过冷度较大,生长速度位于以上二者之间。 20:为生么要研究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它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答: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各组元会按一定的规律分配,它决定着凝固组织的成分分布和组织结构,液态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的传输,使溶质在固液界面两侧的固相和液相中进行再分配。掌握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的规律,是控制晶体生长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在生产实践中控制各种凝固偏析的基础。 凝固过程中溶质的再分配是合金热力和动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凝固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俞汉清主编)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 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 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 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2.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 Ⅰ.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 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可分为一次成型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 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 ②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 ③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

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 二次加工: ①自由锻----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的形 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 ②模锻----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成型工序:用来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要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如弯曲、拉深等工序。 Ⅱ.按成型时工件的温度可分为热成形、冷成形和温成形。 第二章 3.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不同时性是由多晶体的各个晶粒位向不同引起的。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晶粒之间的连续性决定,还要求每个晶粒进行多系滑移;每个晶粒至少要求有 5个独立的滑移系启动才能保证。 3)晶粒与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的变形的不均匀性。 Add: 4)滑移的传递,必须激发相邻晶粒的位错源。

金属液态成型基础作业

1、试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和流动性之间在概念上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 ①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 影响因素:金属液体的流动能力,铸型性质,浇铸条件,铸件结构。 ②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与金属本身有关:成分,温度,杂质物理性质。 其流动性一定,但充型能力不高,可以改变某些因素来改变,流动性是特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11、四类因素中,在一般条件下,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的?提高浇 铸温度会带来什么副作用? 答:一般条件下:合金与铸件结构不可控制,而铸型和浇铸条件可以控制,浇铸温度太高,容易使金属吸气,氧化严重达不到预期效果。 3试述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分析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答:(1)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间的联系和区别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为液态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同时又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工程应用及研究中,通常,在相同的条件下(如相同的铸型性质、浇注系统,以及浇注时控制合金液相同过热度,等等)浇注各种合金的流动性试样,以试样的长度表示该合金的流动性,并以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研究各铸造工艺因素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 (2) 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①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结晶温度范围,与流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 一般而言,在流动性曲线上,对应着纯金属、共晶成分和金属间化合物之处流动性最好,流动性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下降,在结晶温度范围最大处流动性最差,也就是说充型能力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越来越差。因为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固定的凝固温度下,已凝固的固相层由表面逐步向内部推进,固相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液体的流动阻力小,合金液流动时间长,所以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而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在型腔中流动时,断面上存在着发达的树枝晶与未凝固的液体相混杂的两相区,金属液流动性不好,充型能力差。 ②结晶潜热。 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一般的浇注条件下,放出的潜热越多,凝固过程进行的越慢,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而对于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由于潜热放出15~20%以后,晶粒就连成网络而停止流动,潜热对充型能力影响不大。但也有例外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