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奕和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学奕和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学奕和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解释《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浅谈古希腊科学精神及启示

浅谈古希腊科学精神及启示 古希腊时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黎明时期,古希腊文明作为四大文明之一留给了世界难以计量的精神财富,直到今日仍有许多人对古希腊文明进行研究探索。她是整个西方文明的鼻祖,留给欧洲乃至全人类以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人类历史和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里出现了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是以后许多学科的鼻祖。如自然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芝诺,人文哲学家苏格拉底,体系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天文学家默冬、欧多克斯、托勒密,数学家欧几里得、阿波罗尼奥斯、丢番图,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盖伦等等。古希腊哲学家冷静地看待客观世界,世界是什么?世界上的物体怎样运动?泰勒斯说,万物源于水,是水的变形,但又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收养分.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而是由火产生的.火浓缩而变为气,气浓缩而变为水,水浓缩而变为土,土融解产生水,水蒸发产生气,气又返回到火.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具有各种形状的、大小不等的“原子”构成万物,“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即水火土气,冷热干湿。 而古希腊的科学精神主要分为下面三点:探索的精神,理性的精神,继承并创新的精神。

探索的精神主要就是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产生与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派的兴起和民族城邦的建立相伴而起,政治上的开明使人们的思想、学术范围更为自由,求知作为人的天性也在这里得以充分的显露出来。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爱思考的古希腊人,他们时刻都在不断探索着自然界的真相和奥秘:欧几里得几何,托勒密的天文学,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理性的精神。古希腊人的理性精神是他们较为显著的特征,他们注重开发科学的源泉,在逻辑——理论上能够做到十分完善,从而,更多的时候,使他们的理性精神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他们的理性与东方的哲学完全不同。比如在白马非马与两小儿辩日等问题的解释上就没有一个理性而清晰的回答。东方人不会像古希腊人那样知道一个真理比皇冠更重要,而且更多的时候东方人只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判断,显然他们在思想上的成就比在科技上的成就要高很多。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在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实践状况下,使得他们能够在自然科学方面超越同时代其他地区的水平,远远地自然科学领域的最前列。 继承并创新的精神。古希腊人在继承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进取,取得自己在这个领域上新的突破。这点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个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苏格拉底在哲学上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成就,柏拉图则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来表达

《学弈》《两小儿辩日》中的“为”读什么

《学弈》《两小儿辩日》中的“为”读什么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学弃》和《两小儿辩日》中有这样两个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孰为汝多知乎?” 关于这两个“为”的读音,我们教研组的人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该读wèi,表示“说”的意思;另一种认为应该读wéi,表示“认为”的意思。两种读法都有道理,到底这个“为”读什么? 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小学李敏 四川省射洪县柳术镇第二中心校管茂发 这两个“为”都是“以为、认为”的意思,因此都读wéi。 于在春翻译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将《学弈》中的“为”注释为:“‘谓’也。”翻译为“认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谓”的第三个义项解释为“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中的“为”,在现行初中《语文》第二册(人教版)中也注释为“以为、认为”。《辞海·语词分册》:“为(wéi)……⑦谓;以为。《列子·汤问》:‘孰为汝多知乎?’”这里明确告诉我们:“为”读wéi。《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白化文等编写):“[孰为]孰,在这里相当于‘谁’。为,有‘说’的意思,

有人认为是‘谓’的通假字。孰为,谁说。”这里没有肯定“为”是“谓”的通假字,即没有明确肯定“为”读wèi。乍一看,这个“为”字读成wèi或wéi似乎都无不可。但从它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编者倾向于读wéi,解释为“以为、认为”,引申为“说”。我也这么认为,既然“为”和“谓”都有“以为、认为”的意思,就不看作“为”是“谓”的通假字。 另外,对“知”字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初中《语文》注释中确认“知”通“智”,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把这个“知”字解释为“知识”,例句也是“孰为汝多知乎”。本人赞同后者,“孰为汝多知乎?”应译为:“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令怡) 课外拓展阅读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是我想要的,义气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生而选择义气。

最新学弈 两小儿辩日 匆匆自主学习单教学内容

1、文言文两则《学弈》自 主学习单 班级:小组: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微课自主学习,读懂句子的大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之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你知道作者吗?请你大声读三遍。 2、读通、读顺课文。 3、我能读懂课文。

4、词句收藏夹: 5、自我检测 (1)交流词语意思,翻译文言文。特别是以下词语: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弈秋()通国()之()善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诲()其()惟弈秋之为听()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鸿鹄()至()思()援()缴() D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俱()弗若()矣() E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其()与()曰()非()然()也() 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自主学习单 班级:小组: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的大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之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学习两小儿对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孔子()、()的态度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了解作者: 2、自由朗读课文()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试着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有疑问的词语用△标出,有疑问的句子用“()” 4、在文中标注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可以借助注释和字典)

盘盂.()沧沧.()凉凉孰.()为汝多知.()乎 5、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 日中()决()及其()为()则()探汤()乎() 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个儿童各自持有的观点及依据。 第一个观点:依据:第二个观点:依据: 4、从“孔子不能决也”这个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有多个启示) 5、这个故事中两小儿的特点是(),孔子的特点是() 三、自我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问其故.:()(2)则如探汤.:() (3)及.其日中:()(4)孰为汝多知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游历) B、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关于太阳的科学知识——根据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改变的剧本_小学生

关于太阳的科学知识——根据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改变的 剧本 关于太阳的科学知识 ——根据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改编的剧本 人物:琪琦(女)、辉晖(男)、孔丘(现代孔子) 内容: 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知了在树上叫,一个年迈的老者路过棋盘岩,这个老者,就是孔丘,孔丘见两个小孩在一棵参天大树下争论,忙走过去,问:“你们叫什么名字呀?”小女孩说:“孔丘爷爷,我叫刘琪琦,您就叫我琪琦好了。”小男孩说:“孔丘爷爷,我的名字叫虞辉晖,以后呀,您就叫我辉晖吧。”孔丘听了,继续追问:“那好,我再问一问你们俩,你们刚才争论的问题,能告诉我吗?兴许,我还能为你们评评理呢。” 琪琦说:“好啊好啊,孔丘爷爷,都说您知道的事情多,那我就告诉您吧,刚才我们在争论关于太阳的问题。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话音刚落,辉晖就不服了:“不对,孔丘爷爷,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一个盘盂,孔丘爷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琪琦又说。辉晖急了,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

凉凉的,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孔丘爷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丘听了,捋捋胡须,笑着说:“孩子呀,你们都错了。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咱们的远近是一样的。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小,中午时较大呢?’其实,这是差误、错觉。比如说: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中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很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太阳格外明亮,太阳和其亮度反差显得大些;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倾斜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中,是直射比斜射热量高。还有,在夜里,太阳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失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你们知道了吗?” “哦,原来是这样呀,谢谢您,孔丘爷爷,您的知识真渊博呀!佩服,佩服,能告诉我们您的这些知识从哪得来的吗?”琪琦和辉晖不约而同的说。孔丘爷爷说:“孩子们,只要你们认识自然,探索真理,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然后努力学好科学文化,长大后就一定能成

学弈 两小儿辩日 练习题

《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 1.文言文两则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 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yú)? 2. 此不为(wéi wè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 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4.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 dòu),问其故。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弈()诲()辨() 奕()悔()辩() 邀()盂()孰() 缴()孟()熟()三、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①其中;②他的,指后一个人; ③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劝其.努力学习。()之:①弈秋的教导;②代指天鹅; ③他,指前一个人。

4.一人虽听之.。() 5.思援弓缴而射之.。()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2.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一) 弈秋,通国之。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 按原文填空。 2. 文中用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 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各有不同, 请分别用两个成语来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4. 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的原因。 5. 写出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6. 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的

【课外阅读】《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平?”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应该说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小孩子的经验是正确的。即同样一个物体,在远处的时候显得小,在近处显得大(视觉);同样一个热源,在远处的时候我们感觉凉,在近处的时候感觉热(触觉)。 但是为什么他们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呢?只能是因为他们的这种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成立了。 一、为什么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大?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网上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说是早上太阳比较大与大气光折射最后成虚像的视角有关,或者说由于早上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大,造成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折射,就像放大镜的原理一样,看起来大了。这类解释不怎么令人信服。前者说与大气光折射有关,比较模糊,何况中午就没有大气光折射了?后者说早上空气水分含量大,要是干旱的地方,这种解释根本就是胡说了。 二、为什么早上凉,中午热?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是气温,大气的温度有积累) 三、到底是早上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呢? 首先,肯定的说,早上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个距离的差距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起来是非常的小,但是还是有远近之别的。 这和近日点和远日点有关。所谓近日点就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远日点就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假定以太阳为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实际上并不在椭圆的中心),画一个椭圆(注意,,和X轴相交的两个是远日点,和Y轴相交的两个点是近日点。当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转动的时候,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远日点运动一段时间了;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转动的时候,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近日点运动一段时间了。 当然这里还有地球自传的因素。上面的分析结论是在忽略地球自转的因素下得出的。前苏联的别莱利曼,他在《趣味天文学》中指出:从中午到日没,太阳距离平均变化约7500公里,比地球自转造成的距离变化6400公里大些;我

部编语文六下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含答案)1

部编语文六下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 A.他,指前一个人/它,指天鹅B.指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 C.指弈秋的教导/它,指天鹅D.他,指前一个人/指弈秋的教导2.“见微知著”一词中“微”的意思是() A.稍微B.衰落C.精深奥妙D.细小,轻微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句中“辩斗”的意思是() A.辩论,争论B.辩解,辩驳 C.戴斗篷,穿斗篷D.对打,争斗 4.“赴汤蹈火”一词中“汤”的意思与下列哪一个词语中“汤”的意思相同()A.残汤.剩饭B.及其日中如探汤. C.一个老鼠害一锅汤.D.清汤.寡水 5.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为是其智/弗若与?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弓缴.(zhuó)盘孟.(yù)B.搜.集(shōu)荧光屏.(píng)C.教诲.(huǐ)恐怖.(bù)D.憎恶(zēng)诞生(dàn) 7.下列朗读停顿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B.使/弈秋/诲/二人弈。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道理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道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平?”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l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 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l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会揭开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解读学弈、两小儿辩日

解读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奕》文本解读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开始至六年级下册仅安排了四篇文言文,数量虽少,担子却很重,承载着从小学到初中自然衔接,顺利过渡的任务。可以这样打个比方:小学阶段学文言文,就像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个环节“爱之初体验”,目的是让文言文成为“心动对象”,为今后的“古文情缘”播撒下爱恋的种子。 由此看来,课文的“精心包装”和“隆重推出”就显得格外重要。“包装”和“推出”的前提是“懂你”,所以执教之前,我们还需要聚焦课文,明明白白文本的心。《学奕》是小故事中蕴涵着大道理。故事委实短小,加上标点刚刚83个字。事儿也小,“身在曹营心在汉”,堂堂课都在上演;道理的确重要,却浅显易懂,含而不露,耐品耐嚼。 课文的第一句先重磅推出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样的开篇令读者 对下面的“使弈秋诲二人弈”提升了阅读期待:名师出高徒啊,这两个徒弟何其幸运,将来也必会成长为“通国之善弈者”!想象丰满,现实骨感。接下来的叙述则生动地描画出两个弟子不同的学习状态:“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个竖起耳朵听,舍不得漏掉半个字;一个却分心有术,“只识弯弓射大雕”。对比中两种类型鲜活而生动,下一句展示的学习结果“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也就师出有名,事出有因了。故事已经讲完,作者在结尾处巧妙地抛出一个设问:“为是其智弗若与?牵着思维的鼻子前行:是啊,莫非智商有高低?紧接着自问自答“吾曰:非然也。”此路不通,阻断。阻而不断的是被作者放飞的思考:一样名师,两种效果,差在哪儿呢?于是, “专心致志” 一词浮上水面,它所蕴含的深意擦亮着一双双寻觅的眼,激励着一颗颗向上的心。 好文,好懂。教学中,我们只要将“火力”集中在读上,“读”占鳌头,把“战术”锁 定在“玩”上,心跳的感觉定会不约而至。读的要诀有二,一要准,读准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

解读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奕》文本解读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开始至六年级下册仅安排了四篇文言文,数量虽少,担子却很重,承载着从小学到初中自然衔接,顺利过渡的任务。可以这样打个比方:小学阶段学文言文,就像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个环节“爱之初体验”,目的是让文言文成为“心动对象”,为今后的“古文情缘”播撒下爱恋的种子。 由此看来,课文的“精心包装”和“隆重推出”就显得格外重要。“包装”和“推出”的前提是“懂你”,所以执教之前,我们还需要聚焦课文,明明白白文本的心。《学奕》是小故事中蕴涵着大道理。故事委实短小,加上标点刚刚83个字。事儿也小,“身在曹营心在汉”,堂堂课都在上演;道理的确重要,却浅显易懂,含而不露,耐品耐嚼。 课文的第一句先重磅推出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样的开篇令读者对下面的“使弈秋诲二人弈”提升了阅读期待:名师出高徒啊,这两个徒弟何其幸运,将来也必会成长为“通国之善弈者”!想象丰满,现实骨感。接下来的叙述则生动地描画出两个弟子不同的学习状态:“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个竖起耳朵听,舍不得漏掉半个字;一个却分心有术,“只识弯弓射大雕”。对比中两种类型鲜活而生动,下一句展示的学习结果“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也就师出有名,事出有因了。故事已经讲完,作者在结尾处巧妙地抛出一个设问:“为是其智弗若与?牵着思维的鼻子前行:是啊,莫非智商有高低?紧接着自问自答“吾曰:非然也。”此路不通,阻断。阻而不断的是被作者放飞的思考:一样名师,两种效果,差在哪儿呢?于是,“专心致志”一词浮上水面,它所蕴含的深意擦亮着一双双寻觅的眼,激励着一颗颗向上的心。 好文,好懂。教学中,我们只要将“火力”集中在读上,“读”占鳌头,把“战术”锁定在“玩”上,心跳的感觉定会不约而至。读的要诀有二,一要准,读准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与文言文亲密接触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一定要范读、带读,引导学生准确画出停顿;二要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文言文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但不能和尚念经一样的“百读”——那样“不厌”才怪。所以开发“花样阅读”尤为重要:表情翻新读、文白对应读、摇头晃脑读……当快乐拉弯了嘴角时,教师可摇身一变,客串导演兼主角,请两名学生做弟子,用夸张的手势配合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呈上一台好戏《学弈》。下水试戏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演读”情绪,当“一石激起千层浪”时,课文的朗读、理解、背诵均成了口口香浓的“小菜一碟”。 接下来趁热打铁,随机将课文根据演读的师生姓名创编新版《学奕》,使文中蕴含的道理更加“亲民”,宛然眼前,利于入脑入心。得意,亦应得言,此时,师生的“玩”法便可以升级换代,尝试做《学奕》的模仿秀,改编文中的某些句式,比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是个判断句,准确而简洁地介绍了人物。教师可以用班中的某个同学做主角,说一范

两小儿辩日-中国科学院

专题:诠释与过度诠释 从两小儿辩日谈起 郭汉英 一两小儿辩日及其他 中学教材往往采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成书时间意见不一,有人说是晋代的。然而,一般是故事在前,成书在后。即使是晋人编撰,也有约一千七百年了。 早在东汉初年,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也明确提出过与辩日有关的问题。《论衡·卷十一·说日篇》里有这样的叙述: 儒者或以旦暮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或以日中为近,日出入为远。 其以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者,见日出入时大,日中时小也。察物近则大,远则小,故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也。其以日出入为远,日中时为近者,见日中时温,日出入时寒也。夫火光近人则温,远人则寒,故以日中为近,日出入为远也。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如实论之,日中近而日出入远,何以验之?以植竿于屋下,夫屋高三丈,竿于屋栋之下,正而树之,上扣栋,下抵地,是以屋栋去地三丈。如旁邪倚之,则竿末旁跌,不得扣栋,是为去地过三丈也。日中时,日正在天上,犹竿之正树,去地三丈也。日出入,邪在人旁,犹竿之旁跌,去地过三丈也。夫如是,日中为近,出入为远,可知明矣。试 作者简介:郭汉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复以屋中堂而坐一人,一人行于屋上,其行中屋之时,正在坐人之上,是为屋上之人,与屋下坐人,相去三丈矣。如屋上人在东危若西危上,其与屋下坐人,相去过三丈矣。 日中时犹人正在屋上矣,其始出与入,犹人在东危与西危也。日中去人近故温,日出入远故寒。然则日中时日小,其出入时大者,日中光明故小,其出入时光暗故大,犹昼日察火光小,夜察之火光大也。既以火为效,又以星为验,昼日星不见者,光耀灭之也,夜无光耀,星乃见。夫日月,星之类也。平旦日入光销,故视大也。 这段叙述不仅表明一些“儒者”在思考、辩论这个问题;而且在思索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天文、光学、气象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正确解答是近代科学出现以后的事情。王充的解释,用到了投影,涉及到光学、视觉,甚至提及“日月,星之类也”。不过,他的解释并不正确。 近两千年前,古人就能提出这些深刻的问题并进行思考,这很不简单。 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之后,人们逐渐发现我国古代典籍里有许多闪光的思想。 早在春秋末年,曾子对“天圆地方”之说有过质疑。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单居离问:“天圆而地方,诚有之乎?”曾参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半球天穹如何覆盖方形大地? 众所周知,惯性运动和相对性原理的确立,是近代科学的诞生的标志之一。其实,我们古人对此的认识,比伽利略要早大约一千五百年。古籍《尚书纬·考灵曜》载:“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尚书纬·考灵曜》的著者不详,但成书至少在东汉时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墨子的“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墨经》)看成是惯性原理的先驱;对此有不少争议。其实,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墨经》上)按通常的解释,“刑”通“形”,指物体或身体;“奋”的原意是鸟张开翅膀从田野里飞起。如果将“奋”理解为运动的变化,那么墨子就是说,力是运动变化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刑”通“行”,指的是“运动”。若作此解,那么这个说法就更接近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了。墨子对杠杆原理的了解,他在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知识,比西方也早得多。 二君子与小人 遗憾的是,我国古代这些科学启蒙的思想和问题尘封数千年,后人一直未作深究,没有发扬那些闪光的思想,并进一步成长为科学的理论。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的儒家传统的束缚,首当其冲。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

早晨的太阳看起来为什么比中午的大 天津市宝坻区张海 附录《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辩日”中提出“日始初”和“日中”的太阳离我们孰近孰远的问题,现代科学已有了较有根据的的解释。我要探索的是:“始初” 的太阳看上去为什么要比“日中”的大?这个问题,科学界也一直在做各种解释。这几种解释我总觉得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先说景物衬托,我们在高山前面会觉得看到山脚下的人和物都变小了;看到十几层高的幢幢高楼也顿觉在它旁边的平房矮了半截。为什么“始初”的太阳,在我们视觉里的高大的景物衬托下越发显得大了呢?用空间的大小的影响来解释也似有不妥之处。做一个简单的比喻,譬如我们一个平时有生活经验的人在几十平米的室内,经目光测定为一个十斤左右的西瓜,到旷野里,别人也拿了一个同样大小的西瓜让他测定,他肯定不会说是五斤左右。至于用人的感官错觉来解释则更有商榷之处。人的感官错觉是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总不至于连“车盖”和“盘盂”都比较不出吧?毕竟我们在“日始初”时看

到的太阳比“日中”时大得很多,而不是一些。那么,为什么早晨(也可以说是傍晚)的太阳看上去要比中午大呢?我经过很长时间的仔细观察,以为这主要是大气层中的空气在作怪,我们已经知道透明的固体和液体在特定的形状下,可以把我们要观察的物体放大,可见,透明的气体在特定的形状下也可以起到放大作用。外凸的大气层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面天然的大凸透镜,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宇宙间的星体都是通过它放大以后的影像。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把放大镜(不管倍数大小)放在所要观察的物体的上方,就会发现眼睛离开直视的地方,不管向那个方向变换一些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就会增大,变换的角度越大,所观察到的物体就会显得越大。请参考一、二图 。A 点直视 。B 点斜视 放大镜 图一 (A)(B) B 大气层 地球 .. A 早晨看太阳的视线斜视

学弈两小儿辩日课文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10、之:他,指前一个人。11、俱:一起。 12、弗:不。13、矣:了。14、为:因为。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18、以:认为。 19、去:离。20、日中:正午。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海洋科学导论习题总集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

《海洋科学导论》习题总集 一、题型 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 二、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 P5_海洋科学 P5_海水总体积,比例 P9-CTD 2、填空判断: 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 地球的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 P14_大地水准面 P17_软流圈 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 2、填空判断: 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 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内部圈层 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 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 P21_水半球、陆半球 P22-23_南大洋 2、填空判断: 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 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 3、简答题: 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 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 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 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 P27_大陆架 P29_海沟 P30_大洋中脊 P31_中央裂谷 2、填空判断: 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 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 活动。 3、简答题 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 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 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 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 P58_R15、K15 P60_定压比热容 P61_体积热膨胀 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 P62_绝热变化 P62_位温、位密 P63_比蒸发潜热 P63_饱和水气压 P66_密度超量 2、填空判断: 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⑵为使海水的盐度值与氯度脱钩而采用的新的盐度定义是海水。 ⑶海洋学中常使用的定压比热容比定容比热容。 ⑷低温、低盐海水的热膨胀系数为负值,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海水。 ⑸长江口冲淡水区的海水开春时,海水体积会。 ⑹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 ⑺海水微团绝热下沉时,温度。 ⑻海水的位温比其现场温度。 ⑼海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的。 ⑽在海洋的热量传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传导。 3、简答题: ⑴什么是海水实用盐标? 3.2海冰 1、基本概念:P71_海冰 P71_海冰的盐度 2、填空判断: ⑴海冰是的混合物。 ⑵海冰盐度的高低取决于等因素。 ⑶老年冰比青年冰的盐度。 ⑷寒潮来袭,海面迅速结冰,此时海冰的盐度比一般海冰。 ⑸老冰的密度越来越。 ⑹被海冰覆盖的海面就象穿了一层厚厚的皮袄,那是因为海冰的。 ⑺海水冰点随盐度的增大而降低的速率比其最大密度温度随盐度增大而降低的速率。 3、简答题:

学弈两小儿辩日课文文言文两则

1 文言文两则 学弈(y i)[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 e i )弈秋之为听 [5]; 一人虽听之⑹,一心以为有鸿鹄(h u) [7]将至,思援[8]弓缴(zhu 6) [9]而射之。虽与之[10] 俱[11]学,弗(f u)[12]若之矣(y i)[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 u)?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 日始出时去[19] 人近,而日中[20] 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 日中则如盘盂(y u)[2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 a 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 也。 两小儿笑曰:“孰(sh U )为汝(r u)[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 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10、之:他,指前一个人。11、俱:一起。 12、弗:不。13、矣:了。14、为:因为。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18、以:认为。 19、去:离。20、日中:正午。21 、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一、题型 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 二、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 P5_海洋科学 P5_海水总体积,比例 P9-CTD 2、填空判断: 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 地球的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 P14_大地水准面 P17_软流圈 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 2、填空判断: 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 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内部圈层 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 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 P21_水半球、陆半球 P22-23_南大洋 2、填空判断: 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 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 3、简答题: 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 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 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 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 P27_大陆架 P29_海沟 P30_大洋中脊 P31_中央裂谷 2、填空判断: 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 两小儿辩日 教案

10 两小儿辩日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篇文言文不仅叙述事情层次清楚,而且还蕴含着道理引人思考。 学习这则文言文的目的: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设计理念: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要多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顺、读熟,再求理解、翻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弈)(两小儿辩日)word版教案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学情分析: 备教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备学生: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教师首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再指导学生读通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最后达到背诵。 备教师: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教学时间:2课时

⑴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 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 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 习态度。 ⑷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 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 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 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 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七、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 【板书设计】 一人→专心致志→成功条件一样 学弈 一人→一心二用→失败态度不同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2、匆匆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课文紧紧围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