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殷商时期特殊日内时间词的语境考察

殷商时期特殊日内时间词的语境考察

45

语言研究

殷商时期特殊日内时间词的语境考察

谭海燕

兰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观察太阳的运行变化是古人感知时间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渠道,殷商时期便产生了许多与太阳相关的时间词,如“旦”、“明”等。通过对殷商时期日内时间词的搜集和整理,我们发现古人除了以太阳的运行变化记述时间外,还以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记述时间,如“大食”、“小食”是以饮食活动来记述时间,这类时间词的数量不多,但却反映了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对这些特殊时间词的语境考察,我们可以看到殷商时期古人在一天之中在某一时间段内的重要活动,如饮食、田猎、采集等,对此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力图挖掘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历史文化记忆。关键词:殷商时期;日内时间词;生产生活方式饮食、祭祀、田猎、采集这几项活动几乎涵盖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对这几项活动进行深入探讨,对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一、时间词与餐食、祭祀“大食”、“小食”这两个时间词与古人的饮食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大食”、“小食”是一天之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时间段。大食不雨。(合集 28618 1)丙戌卜,三日雨,丁亥隹大食雨。(合集20961)癸丑卜,贞旬甲寅大食雨自北。乙卯小食大启,丙辰中日大雨至南。(合集21021)王海棻的《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古人一日两 餐,下午的一餐称小食,约在下午四时左右。”① 梅晶的《上古“时间词语”语义研究》:“大食(也称大食日、食日)是早餐的时间,约在上午九时左右。”②

可见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殷商时期人

们有占卜的习惯,甲骨文的主要用途就是记录和反映商朝王室的

用于占卜吉凶记事,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从上

面的甲骨文合集来看,所占之事应当是天气状况,“大食雨”乃

是大食有雨,即吃早餐的时间会下雨,“小食大启”乃是小食晴

天,即吃晚饭的时间会是大晴天。在现代人看来,吃饭是一件稀

松平常的事情,古人为何在吃饭时间前进行占卜呢?姚伟钧的

《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中:“吃饭前祭祀祖先和神灵,是商周

饮食礼俗的一个重要内容。”③

可见当时吃饭不是简简单单的吃

饭,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礼俗含义,古人认为祖先和神灵拥有灵

性,所备的食物只有祖先和神灵享用过后,人才有资格食用。二、时间词与田猎

“湄日”一词可谓十分特殊,和前面的“大食”、“小食”可以直接看出和饮食相关不同,这个词是看不出和人们的活动

或行为方式有联系的,但我们在甲骨文当中找到的很多关于“湄日”一词的例句当中,发现这个词与狩猎活动密切相关。

日乙王其□,叀(惠),湄日亡災。g (擒)又大豕。(合集28310)戊王其射焛,湄日亡(災),g (擒)。吉。(合集28318)

王其逐斿麋,湄日亡(災)。(合集283702)乙丑卜,鼎(貞):今日乙王其田,湄日亡災,不遘大雨。大吉。(合集 284911)王其田,湄日亡(災),不雨。大吉。合集(284942)王其田,湄日亡(災)。(合集 284951)

赵诚先生《甲骨文简明词典》:“湄,从水眉声......指天将明未明之时。”④

梅晶《上古“时间词语”语义研究》:“湄,又称湄日,指天将明未明之时。”⑤

我们可以看到例句当中出现

了“王其田”一词,这和狩猎活动有何关系呢?王宇信的《甲

骨文的“田猎”之“田”与农田的田字不能混读》提到:“甲骨

文‘田猎’之‘田’与农田的田字不能混读。”⑥

郭沫若《殷契

粹编》:“卜者均系田猎之事”⑦

,由此可见上文提到的例子乃记录的是狩猎之事。我们现在回到“湄日”这一时间词上,为什么这一日内时间段会和狩猎活动结合得那么紧密呢?刘风华的《殷墟小屯村南系列田猎卜辞的初步整理与研究》对狩猎的时间有一些大致的描述:“有些田猎卜辞亦仅有单个干支,可视为持续 1天。有些则超过了3天,依次汇集如下:3天、4 天者l 例,5天、6天者各2例,7天者1例,1天者2例,14天、2

天者各1例。”⑧

可见狩猎活动在当时是一项大型活动,王公贵族可能会在田猎场附近驻扎几天或十几天。

三、时间词与采集

与狩猎活动相对应的是采集活动,殷商时期“大采”、“小

采”原指采集活动,后演化为时间词。下面我们通过对“大采”、“小采”语境的考察,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采集活动的具体状况。癸子(巳)卜,王:旬。四日丙申昃雨自東,小采既,丁

酉少,至東雨允。二月。(合集209662)丁未卜,翼(翌)日昃雨,小采雨,東。(合集210133)…大采雨,王…(合集12810 1)[癸]亥于大采克。(合集214931)

董作宾《殷历谱·上编》:“大采、小采,亦称大采日、小采日。其时间一在大食之前,一在大食之后,大采略当于朝,

小采略当于暮也。”⑨

可见古人将采集活动安排在早晨和黄昏,后来采集的时间慢慢固定下来,“大采”、“小采”便逐渐演化为

时间词。梅晶《上古“时间词语”语义研究》:“‘大采’、‘小

采’仅在甲骨文第一期使用,后来就消失了。”⑩

“大采”、“小采”虽不再作为时间词表示,但采集活动并未消失,我们从后

世的文字材料中便可看到采集活动的踪影,可见采集活动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劳动,在后世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四、结语以上内容是从时间词的角度入手,从餐食与祭祀、田猎、采集、夜晚这几个方面对殷商时期人们的生活活动作了简要的探讨和梳理,由此我们对殷商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殷商时期是人类文明初步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时代,是后世文明发展的基础,对这个时期的认识和理解是我们学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前提。注释:① 王海棻著.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429页.② 梅晶上古

“时间词语”语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8.84页.③ 姚伟钧.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版.1999.64页.④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M].中华书局.1988.259页.

⑤ 梅晶.上古

“时间词语”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08.84页.⑥ 王宇信.甲骨文的

“田猎”之“田”与农田的田字不能混读[J].北方论丛,

1979,(第3期).⑦ 郭沫若.殷契粹编[M].辞学出版社.1965年.596页.

⑧ 刘风华.殷墟小屯村南系列田猎卜辞的初步整理与研究

[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03):89-97.⑨ 董作宾.殷历谱·上编[M].国立中央研究院.1945.5页.

⑩ 梅晶.上古

“时间词语”语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8.85页.作者简介:谭海燕(1997.11.16)汉族,籍贯:海南省澄迈县,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字学,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