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右面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b)

A.①B.②C.③D.④

2.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a)

A.①B.②

C.③D.④

右图图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

答3~5题。

3.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是

A.印度B.古巴C.新西兰D.中国

4.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

能是(a)

A.政府人口调控政策力度大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3年自然灾害,饥荒严重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5.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d)

A.甲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B、.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C.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D.目前甲国人口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

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

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d)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

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

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 总人口减少

C .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 美国

B . 日本

C . 俄罗斯

D . 德国 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9~11题。

9.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d ) A .A 、C B .B 、D C .C 、D D .A 、D

10.如果A 、B 、C 、D 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d ) A .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 .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 .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 .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11.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c ) A .A B .B C .C D .D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2-13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约10亿人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约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人以下 12、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表中② ③ ④数值的差异,说明合理人口容量

A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的影响

B 和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 和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D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14、 如果用a 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 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 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b

C. a

D. c

15、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B .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 .④处适宜规化建没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总人口增长

总人口增长

1981~1990

1991~2000

0 2 3 1 4

-3

-1 -2 0 2 3 1 4

-3

-1 -2 人口年变化率%

D.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16、该图最能反映上图中由A至B沿公路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A.I曲线B.II曲线C.III曲线D.IV曲线

17、甲、乙、丙、丁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 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

B 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

C 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

D 甲--住宅区乙-商业区丙-工业区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图。读图完成18-20

18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19、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20、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读右图“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22.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

23.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与文化因素的影响B.地理因素的影响

C.民族与宗教因素的影响D.经济

因素的影响

读“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

24~25题

2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最可能是( )

A .人口的老龄化

B .经济因素

C .婚姻家庭

D .政治因素

25、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入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下面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在______年前后达到最低值,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4分)

(2)在1990年前和2030年后,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了50%,试分析它们形成的不同原因。(6分)

(3)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6分)

(4)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抓住“人口机会窗口”的良好时机,促进经济发展?(6分) 27、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8分)

(1)在图A ~F 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 ;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 ;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 ,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 。(8分)

(2)(2)在图例①~④中,①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中心商务区的关系一般是 ,原因主要是什么?②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是?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主要原因是?(10分)

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

资料1: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造 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 .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 .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交通用地

A

B

C

D

E

F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3)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模拟试题(含答题卡,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地理试卷 学校 姓名准考证号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读图Ⅰ-1回答1~2题: 1、属于巨行星的是 2、A、② B、④ C、⑤ D、⑥ 2、类地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水星 D.天王星 3、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的差异 D.陆地的形状 7、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①东南多,西北少②西北多,东南少③夏秋多,冬春少④冬春多,夏秋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图Ⅰ-1

10、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三圈环流 B .大气环流 C .热力环流 D .季风环流 11、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D .随地球自转运动而移动 1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B .地转偏向力 C .气压差异 D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读图Ⅰ-2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3~14题。 13、A 、B 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A .A 是高气压,B 是低气压 B .A 是低气压,B 是高气压 C .A 、B 都是高气压 D .A 、B 都是低气压 14、图中亚洲东部C 点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图Ⅰ-3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下列四国,与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 .德国 B .埃及 C .印度 D .美国 读图Ⅰ-4“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回答以下17~19题。 17、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A .分布在市区的边缘,形成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B .都分布在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 C .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及其附近 D .散布于居民区和商业区之中 18、形成常州市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①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②城市中心区土地日益紧张, 工业污染日渐突出 ③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④城市功能分区的必然结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常州市工业的分布除具有上述分布特点外,还有一个 明显的特点是尽量把工业布局在铁路线、公路线和河道运 输线附近,其原因是 A .便于工人上下班 B .便于购货人员就近定货 C .工业企业货物运量大,缩短运输线路可降低成本 D .就近交通线路装运可节省工人的体力消耗 图Ⅰ-5“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等值线a 、b 、c 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 a>b>c B. ac D. a>b=c 21、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 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好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图Ⅰ-2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图Ⅰ-3 图Ⅰ-4 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 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 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 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 医疗条件改善,寿 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 不断改善,死亡率 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人口增长原因分析今后变化典型国家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特 点

人口增 长 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 ?→ ?不断增长 分布热带原始 森林等地 区的落后 民族 较落后的 发展中国 家或地区 亚、非、拉等 洲的发展中国 家或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 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 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 国、新加坡等)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 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笔记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99年世界60亿,05年中国13亿) 1.决定自然增长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时间和空间均不平衡。 时间:不断增加(总趋势),不同时期特点不同,20C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空间:发达国家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 3.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分异 增长数量低到高:亚、非、拉美、欧、北美、大洋 增长速度低到高:非、拉美、亚、大洋、北美、欧 2002人口前10名:中、印、美、印尼、巴西、巴~坦、俄、孟、尼日~人口逐渐减少者:俄、德、日、匈 4.影响人口增长因素:生产力及经济水平、科教文卫/政策、宗教、人口基数。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类型: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注意:高于3%则认为出生/死亡率高,低于1%则认为自然增长率低。 模式转变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 2.地区差异(二战后更明显)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传统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时期 世界整体:过渡时期 我国:现代型(中/韩/古/乌是发展中国家里的现代型) 3.影响增长模式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 宗教信仰、生育观念、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等。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标准:跨越行政区,一年以上,居住地发生改变。 2.分类及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境划分 (2)国内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境划分

(3)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按迁移方向划分 3.人口迁移的意义 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减轻人口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农田荒废。 迁入地:解决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环境/住房等问题。 意义:调整人口分布及余缺,加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促进发展/缩小差距。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矿产。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通讯、婚姻家庭、文化教育。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中心的转移、战争 个人需求变化(往往起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永嘉之乱”后第一次北方居民南迁高潮;“安史之乱”后第二次, 南方人口首次多于北方,重心在长江流域;“靖康之难”后第三次。 美国:第一次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城市化,第三次农业危机(南→北/西), 第四次老工业区衰落(东北→西南“阳光地带”),第五次老区改善。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环境可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研究某种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2.环境人口容量:某地在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利用资源及其他条件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研究某一地区 整体环境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首要因素):正相关 科技水平: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水平:负相关 4.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悲观者,乐观者,中间论(100~110亿)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条件下,某国或地区最适宜的 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区域的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都有重大意义。 3.当前全球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老龄化→环境与资源问题。 全人类实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任务艰巨。 措施:尽可能控制人口,保障发展的平等权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受地形/水系/交通线等影响) 团块状:成都、合肥、华盛顿——平原地区 组团状:重庆——山区或丘陵 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河谷地带(污染几率大)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月考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3.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4.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5.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6.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B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 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多 B.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收入水平低 C.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 D.小城镇人口密集,文化交流条件好 8.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10.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11.下列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羊业占主要地位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D.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12. 20世纪初,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是: A.大型集装箱的使用 B.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C.水下隧道的开通 D.大型航空运输机的使用 13.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B.古巴C.葡萄牙D.潘帕斯草原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特 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 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电子教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30分,每题1.5分)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3.下列部门中,丙和丁最可能不共同具备的是: A.CBD B.三甲医院C.五星级饭店D.家用电器销售 柠檬性喜温暖、耐阴、怕热、不耐寒,因此适宜在冬暖夏凉的亚热带地区栽培。2002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对柠檬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形成柠檬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然而,与其他地区柠檬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州区太龙镇自2017年以来,柠檬严重滞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2017年以来,万州区太龙镇柠檬严重滞销的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需求减少B.物流业发达 C.劳动力成本高D.交通不便 5.可促进重庆万州柠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扩大柠檬种植面积B.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引进其他农产品,实现多种经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家计划将北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逐步移迁到雄安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B.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 D.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7.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 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 ①发展空间充裕②现有开发程度较低③生态环境优良④水资源极其丰富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交通压力得以缓解B.北京政治中心地位下降 C.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D.白洋淀湿地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保护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省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网+”形成新的运营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浙江省出现的农特基地运营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依赖信息联系B.增加销售环节 C.增加产品库存D.增加销售成本 10.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 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读“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04.1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阿尔及利亚Ghout绿洲农业系统”被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沙丘下的“地下河”和遮荫环境是绿洲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挖出深达10-12米的大坑种植枣椰树,枣椰树可生长至30米高,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果树、蔬菜、药材及矮树和灌木等,逐渐形成了一片多层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Ghout绿洲农业系统最可能位于阿尔及利亚的 A. 南部 B. 西部 C. 北部 D. 东部 2、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深挖大坑的主要原因是 A. 削减太阳的照射 B. 获得肥沃的土壤 C. 地下水埋藏较深 D. 增强地面辐射 3、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作物的好处是枣椰树下的 A.蒸发小 B. 温差大 C. 温度高 D. 土质好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下题.

4.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原材料 C. 市场 D. 劳动力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5.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6.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7.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8.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小时内可到达京津冀80%的区域,于2017年8月完工。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势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标杆,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据此回答下题。 9.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选址河北固安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通达度高 B. 市场辐射面广 C. 品牌效应强 D. 土地成本低 10.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至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会(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 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2017-2018必修二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西飞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第1~2题。 1.M、N两国属于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2.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3.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军事实力C.国土面积D.生活消费水平 4.人口的合理容量与 A.自然资源状况无关B.自然资源状况呈负相关 C.科技水平呈正相关D.文化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近年来,九省通衢的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特大省会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钢铁、汽车、电脑城、光谷、城市圈等名称关联着武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武汉成为城市最基本的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C.能源 D.资源 6.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长江水运B.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C.寻求更丰富的钢铁资源D.中部崛起的需要 7.武汉电脑城打出的广告词是“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说明武汉和北京相同的是 A.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迅速扩展 B.城市环境优美,工业资源丰富 C.高等院校密集,科技力量雄厚D.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读下图,完成8~9题。 8.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9.某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零 售型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读某城市内某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完成10~11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教案全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 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 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 量情况 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 人口增 长情况 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 人口变人们获取食生产力水生产力水平大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

地理必修二期末试卷

地理必修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3.右图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非洲迁往西亚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北美迁往拉美 D.从欧洲迁往非洲 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右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7.下列企业最适宜丁地布局的是( ) A.印刷厂 B.自来水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8.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 A.离城市远 B.山区多灾害 C.距湖泊近,湿度大 D.交通不便 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9~10题。 9.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10.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读图,回答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死亡率较低 B.迁出人口多 C.出生率较高 D.迁入人口多 2.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C.1990年-2000年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5.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最少 6.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杭州。影响这一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B.宗教C.环境D.气候 下图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8.在①②③④中,能代表我国近年来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② 9.缓解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C.实行计划生育 D.加大教育投入 10.研究人口分布一般以()和()作为衡量指标。 A.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B.人口密度、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人均面积 D.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格局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册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自然增长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二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工人口总数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密切相关。) 2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之前一一比较缓慢的工业革命之后一段时间一一增长快速目前一一趋于平缓 3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卫生等。 ③分布::工业革命之前 现在少数落后封闭群体中。 过渡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水平提高等。 ③分布:18世纪末的或19世纪初的发达国家,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低”模式 ①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高,子女孕育成本高,福利制度完善等。 ③分布: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 4、人口问题

、人口的迁移 概念: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多以行政区边界判定移动范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定居地改变)。地区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人口)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旧大陆—新大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人口贩卖 (2)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①古代:战争、行政力量、自然条件 ②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疆建设、户籍制度等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政策、经济因素、向发达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①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②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③社会文化因素(宗教) ④社会政治因素(战争、政策) ⑤其他因素 (4)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2015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

2015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图1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河外星系解析:考核正确认识天体系统的级别,答案选C 2.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A 3.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 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B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回答第4、5题。 4.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 A.到达河外星系B.始终在地月系 C.到达银河系D.始终在太阳系 5.火星与地球() 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 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 解析:利用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案例,对太阳系的范围进行考察,并考核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 构特征如何进行分类。答案第四题选D; 答案第五题选C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5~6题。(2010春季) 5.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 C.三 个D.四个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的方面.答案第5题选B; 答案第6题选D 7.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1)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1-2题。 1.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2.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图2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3-5题。 3.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A .33‰ B .43‰ C .27‰ D .15‰ 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 A.1960-1961年间 B.1959-1960年间 C.1957-1958年间 D.1949-1950年间 5.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 A.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6.近30年来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7.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地理位置优越 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 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 8.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面积占城市空间相当大的一部分 B.工业区自然团聚,不断向市中心迁移 C.住宅区是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D.三种功能区相互交错,布局混杂,联系方便 9.由图3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① 10.读“攀枝花市略图”(图4),判断影响攀枝花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枢纽地区,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图1 图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