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高二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高二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高二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高二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

F F F F COS 1222

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

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 ∝m 1 m 2 /r 2

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

1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O V t /2 V S /2 V t V t/ 2 =

V V t 02+=s

t

A S a t

B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v v o t

22

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

32-)……(n n --1)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

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v t =gt

v 平均=v t /2

(7)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 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 o 2

2

(2) 上升的时间: t= V

g

o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

o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

12

g t 2

V t = V o -g t V t 2 -V o 2 = -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9.功:W = Fs cosθ(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10.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 1

2mv

2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mgh1 +1

2

1

2

1

2

22

2

mV mgh mV

=+或者?E p减= ?E k增

12. 功率:P = W

t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13 简谐振动: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K m

X

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πm

K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14、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λ f =

λ

T

(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

分子配量m=M/N A

分子体积V=v/ N A

热功当量J=W/Q

内能的改变ΔE=W+Q

阿氏常数=6.02×1023个

三、电学

电场

库仑定律F=kQ1Q2/R2

电场强度E=F/q

电势差U=W/q

电势能变化ΔE=W=Uq

电容C=Q/U(决定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

介质)

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Q

t

2、电阻定律:(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

R=ρL/S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电路特点:

I1=I2=…=I n

U= U1+U2+…+U n

R= R1+R2+…+R n

U∝R

P∝R

并联电路特点:

U1=U2=…=U n

I= I1+I2+…+I n

1/R= 1/R1+1/R2+…+1/R n

I∝1/R P∝1/R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R

=U=IR R

U

I

=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εR r +

路端电压:U = ε -I r= IR

输出功率:P

= Iε-I2r = I R2

电源热功率:P I r

r

=2

电源效率:η=P

P

=

U

ε

5.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

电热:Q=I Rt

2

电功率: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W=IUt=I Rt U

R

t

2

2

=P=IU=I R

U

R

2

2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 >I Rt

2P=IU>I r2 6.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0`内阻为r0,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ε0内阻:r=n r o

四、磁场

磁通量Φ=B·S

左手定则

五、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ε=BLV ε=n·ΔΦ/Δt

右手定则六、交流电

①e=εm sinωt

u=U m sinωt

i=I m sinωt

②有效值与峰值关系ε=εm/ 2 U=U m/ 2 I=I m/ 2

交流电周期频率关系T=1/f=2π/ω f=1/T=ω/ 2π

③变压器

U1/U2=n1/n2

I1/I2= n2/n1(仅适用于一个副线圈的情况)

P1=P2

④交流电图象可知:最大值周期T

七、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LC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固有频率T=2πLC f=1/2πLC

电磁波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λ真=C/f λ介=v介/f

八、几何光学

n=sini /sin r=C/v

作图:平面镜成像折射

透镜成像反射

反射定律:i=r

九、物理光学

①λ真=C/f λ介=v介/f

②光子的能量:E=hγ

③光电效应:产生条件

④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红、橙、黄、绿、兰、靛、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f 大

λ小

v 小

十、原子物理

复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r n=n2r1

氢原子能级E n=E1/n2(E1=13.6ev)

能级跃迁hγ=E初–E末

质能方程:E=mc2ΔE=Δmc2

放射线三种

α(42He)β(e01-)γ(00γ)

贯穿性大

电离性小

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质子数守恒例:质量数质子数

几种必须记住的核

1

H 21H 31H 10n 42H 0-1e 01e 42He

1

α衰变M Z X →M-4Z-2γ+ 42He

β衰变M Z X→M2+1γ+ 0-1e

轨道数↑半径↑原子能量↑势能↑动能↓

n↑r↑E↑E p↑E k↓

注:①认识图象之处:s—t v—t 运动学

x—t y—x 简谐振动和机波波

U-I图象

交流电图象U-t,I-t

②作图法二处: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反射折射定律(几何光学)

③左手和右手的运用(受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运动方向的判定)

海南省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知识框架 力和运动 功和能 电磁学 1、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 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s v 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 )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x=vt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4-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0v v at =+ 位移公式: 20s v t at =+ 位移速度公式:22212as v v =- 平均速度公式:_02 2t t v v x v v t +?===?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说加速度是V —t 图像的斜率。

高二会考物理公式总表(精选课件)

高二会考物理公式总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 2 F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力平衡条件: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的合力为零.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G为万有引力恒量 (2)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 = 2 ) ( 4 ) ( 2 2 2 2 h R T m h R m h R v + = + = + π ω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 mg= m R v2 v=gR GM R =/ 7、牛顿第二定律: F合=ma

高中文科会考物理知识点

高中文科会考物理知识 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二学业考物理知识点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考系 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一般来说路径远大于物体大小的移动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可看着质点 而转动问题,肢体运动问题不可看着质点。 3.位移和路程:位移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注意,路程和位移的计算。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 (2)速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 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 s=v 0t+ 2 1 at2 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2=2as 平均速度V= 2 0t v 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全)

2F 会考-物理公式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7、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2 1X at 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 X 22 02a V V t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t V V V t t X 202?=+= 2 2 22 t o v v V S += N F f μ=0=合F 0=合x F 0=合y F 1F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文科)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 2、计算平均速度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平均速度V 平=△x /△t(定义式) ②有用推论V 2-Vo 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 t/2=V 平=(V+Vo)/2 ④末速度V =Vo+at ⑤中间位置速度2 2 22t o v v V S += ⑥位移x =(V+Vo)t/2=V o t+at 2/2 ⑦加速度a =(V-Vo)/t =△V/△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2、自由落体运动: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V =gt ③下落高度h =gt 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V 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4、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 r GM 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会考知识点复习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 t v x + = (2)重要推论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t x 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 度 t S V V = =21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理科

物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脉络 ? ??? ? ??? ??????????? ???? ?斜率图像中加速度是图像的在慢的物理量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单位:-==表达式:的比值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定义:速度的变化跟发加速度的规律意义:速度随时间变化横轴代表时间做法:纵轴代表速度,速度-时间图像t -v m/s t v v t v a 20t 二、说明 1、质点: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3、路程和位移: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及加速度: 速度V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速度变化量ΔV则反映了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a则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压6V以下,频率是50 Hz时,每 隔0.02 s打一次点. 2、电火花打点计算器:交流电源,电压220V,频率是50 Hz时,每 隔0.02 s打一次点. 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试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知识脉络 二、知识点说明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 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 →实验进行检验 → 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 →…… 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快慢④确定位移或时间等 速度-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 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主要关系式: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at v v +=0 2 0v v v += 202 1 at t v x += ax v v 22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 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数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 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g 取9.8m/s 2,粗略计算g 取10m/s 2 自由落体加速度(g )(重力加速度) 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只要把v 0取作零,用g 来代替加速度a 就行了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理科)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理科) 运动学知识点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一些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都随地球一起在转动. (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质点的概念 (1)如果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进行科学抽象而得到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对具体物体是否能视作质点,要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 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一)时间和时刻 (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对应数轴上的各个点,时间则对应于某一线段;时刻指过程的各瞬时,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2)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 (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来反映位置变化的多少,用初位置对末位置的指向表示位置变化的方向. (2)位移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2.位移和路程的比较 位移和路程是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用从物体运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路程是标量,用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来表示. (三)速度

1.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J 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定义 (1)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定义式是V =s/t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秒,符号m /s ,也可用千米/时(km /h ),厘米/秒(cm/s )等. (3)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3.平均速度的计算 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系.用平均速度定义式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使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t 相对应。. 4.瞬时速度 (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果各时间段取情越小,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就越细致,当把时间段取极小值时,这极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能精确描述出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2)若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对(m /s ),则就意味着该物体假如从这一时刻开始做匀速运动,每1s 内的位移就是v (m ). 4.速度和速率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四)加速度 1.加速度 (l )在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2)加速度的定义式是a=t v v t 0 . (3)加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越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越大. (4)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表示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表示速度减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2017年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2017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doc

必修1必考知识点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二、参考系 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三、时间和时间间隔 时间: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第一秒末) 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第一秒内)四、 路程和位移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符号:x单位:m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速度v,力 F,加速度a)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电流I ,时间 t,温度) 五、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x位移 2.定义式: v t时间 3.单位: m s (或 m s 1 ) , km h 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x 1.平均速度: v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 t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七、打点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 4 ~ 6V 低压交流电 2.电火花计时器: 220V 交流电 3. 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0.02s 4. 下面有【公式:v B S1 S 2 ,v D S 3 S4, 2T 2T (S4 S5 S6 ) (S1 S2 S3 ) a (3T )2 】 八、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v v末 - v初 ,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2. 定义:a t t 3.当 a 与 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意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 a 恒定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时间关系:(2)位移时间关系:v v0at x v0t 1 at 2 2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 (整理)

2F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7、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 02 1X at 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 X 2202a V V t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V V V t t X 202?=+=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6)自由落体:2 2 1gt h = 22t V gh = gt V t = 2t V V =平均 8、功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② 重力的功 ------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③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N F f μ=0=合F 0=合x F 0=合y F 2aT S =?θcos Fl W =1F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2020年九月整理).doc

学 海 无 涯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 02 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 02=- ②平均速度:2 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 (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 =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 ①大小:弹簧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 =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 (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Vt 指末速度,Vo 指初速度。若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时,做加速运动(a>0); 反向时做减速运动(a<0)}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速率、功、功率、能量等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 012x t at v =+ 速度位移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共涉及5个物理量(0v 、t v 、a 、 t 、x ),每个公式涉及4个物理量。求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知三求二”(只要知道任意的三个物理量,其余两个物理量用上述公式都可求出) (4)自由落体:初速度为0(Vo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①末速度gt V t = ②下落高度2 2 1gt h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③gh V t 22 = 注:☆(1)a =g =9.8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北极处最大。在高山处 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g h t gt h 2212= ?= ☆☆(3)末速度由下落高度决定:gh V t 22 = (5)☆☆☆☆实验:打点计时器(计时仪器)的应用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用6V 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 ,周期为0.02s 。 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220V 的交流电源,频率也为50Hz ,周期为0.02s 。 ☆☆☆☆☆③利用纸带上的点求瞬时速度及加速度的方法 ☆☆☆☆求瞬时速度: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如上图中,求点1的瞬时速度: ☆☆☆☆求加速度:在连续相邻且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2 aT x =? (△X :连续且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时间) (T=t 0-1=t 1-2) 如上图中, 注意:在计算中一定要单位的换算 (6)☆☆☆☆☆位移时间图像(x —t )和速度时间图像(x —t ) 在甲图中,直线1代表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代表静止,3代表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图中直线1代表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代表沿正方向做匀速运动,3代表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甲图中,直线的斜率(倾斜程度)能反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乙图中,直线的斜率能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直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大小代表位移。如丙图所示三角形面积代表质点在0—t 1时间段内的位移。位移时间图像中,面积无意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为抛物线(因2 012x t at v =+,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 二、相互作用:☆☆☆☆☆ 12 t x V V t == ax v v t 22 02 =-乙:速度时间图像 甲:位移时间图像 丙:速度时间图像 1 210202 S S V V t --+==2 1 22 T S S T x 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