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游戏论第三章 第三节 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儿童游戏论第三章 第三节 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儿童游戏论第三章  第三节 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第三章第三节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1儿童游戏的特点。167p

2儿童游戏的外部行为特点包括什么?

3幼儿游戏动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69p

4幼儿游戏动作的三种类型。

5象征性动作都包括什么?169p

6游戏性体验都包括什么?试做简单说明。173—174p

7游戏者的游戏性体验是一种主体性体验,就其本质来说包括什么?教师应该做才能体现出这一点?175p

8游戏者体验的意义和价值。175p

9游戏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有哪些特征。

10研究游戏外部条件特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75p

11幼儿园能够使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的“情景”具有的特征。

12幼儿游戏的分类。

13游戏分类的方法。

14以自我发展为依据的分类有几种类型?

15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为几类?

16什么是象征性游戏?

17什么是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

18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儿童游戏分类。

19柏顿的游戏分类。183p

20豪伊斯的分类。184p

21以游戏活动中占优势的心里成分为根据的分类。

22以游戏活动功能为根据的分类。

23以游戏活动对象为根据的分类。

24理解多种游戏分类之间的关系图。188p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

民间传统游戏活动设计——跳竹竿 大一班张彬彬 一、设计思路: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二、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 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 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 (2)学习“跳竹竿”游戏 A、讲解游戏玩法 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 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4、游戏“叫号接棒” 队形:四散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2019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

2019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 游戏特点及指导 一、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 (一)3岁前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3岁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此阶段儿童主要以感觉运动性游戏为主.如大运动类游戏、用手的游戏、感觉游戏等。伴有象征性游戏的萌芽,此阶段儿童喜欢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二)幼儿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幼儿初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性游戏初期,此阶段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常常重复同一动作,而且游戏主题不稳定,常随外部条件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改变。 (三)幼儿中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幼儿中期是儿童象征游戏的高峰期.儿童游戏内容逐渐扩展,同时游戏的水平也提升了。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游戏兴趣明显增加。 (四)幼儿晚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幼儿晚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游戏的高水平阶段,儿童已摆脱了实物直观相似性的束缚,语言描述和动作表象起主导作用,能够用语言、动作替代实物实行游戏。 二、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 1.小班角色游戏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其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 的成型玩具.避免其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其平行游戏的需要: 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也能够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加入游戏,在与儿 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 中逐渐学会独立。 2.中班角色游戏 教师应根据儿童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 或相同主题的游戏: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 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通过游戏讲评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经验, 以丰富游戏主题和内容;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及规范,促动儿 童与同伴交往,使儿童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问题。 3.大班角色游戏 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和场地,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 意图,给儿童提供展开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协助:允许并鼓励儿童 在游戏中实行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持续提升角 色游戏水平。 (二)建构游戏的指导 1.小班建构游戏 ①引导幼儿理解建构材料,引发活动兴趣;②为幼儿安排游戏场 地和充足数量的建构游戏材料;③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鼓 励其尝试独立建构简单物体;④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建构的目的.发现 其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⑤建立游戏规则;⑥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 玩具最简单的方法.让其参与部分整理工作,培养其爱玩具的习惯;⑦ 提供小型木质积木、大型轻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交通工具模型、平 面板、小筐等辅助材料。 2.中班建构游戏

中国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46种游戏

xx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 【导言】中国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流传下来的游戏项目也是数不胜数。它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朴素智慧与生活趣味,也是那些物质匮乏年代,让小伙伴们乐此不疲亲密无间的嬉戏娱乐活动。传统的东西总是散发着永恒的味道,这些游戏不知道流传了多久,可是每一代孩童在玩耍的时候,趣味依旧。1、骑马 玩法:三人一组,一人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马身。第三人为骑马者,骑在作马身者的肩上。玩时三人同时口喊“嘿!嘿!嘿……”,数匹“马”竞相跑步向前,比谁跑得快。 2、坐轿 玩法:三人一组,两人抬轿一人坐轿。抬轿的两人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然后互相把右手握在对方左手腕上,形成一“井”字形。坐轿者双脚各插进抬轿者双手形成的环圈中,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玩时各组侧向疾跑,快者为胜。坐轿、抬轿者轮换担任。 3、骑竹马 玩法:以一 1.5米至2米长的竹竿作“竹马”,夹在骑者双腿间,左手握住竿的一端,另一端拖地,右手作持马鞭状。玩时口喊“嘿、嘿、嘿……”向前奔跑。多人玩时同时奔跑,快者为胜。 4、滚铁环

玩法:器具是一个水桶大小的铁环(旧时农村常用废旧水桶铁箍),一支1米左右小竹竿,竹竿一头插进以粗铁丝弯成的U字形弯钩。玩时手持竹竿一端,以另一端的U形铁弯钩推着铁环在地上滚动前进。多人玩时,看谁跑得快,且铁环不倒下。 5、踢鸡毛毽 1 / 11 玩法:鸡毛毽的制作简单,取一鸡翅膀上的粗羽毛,剪下一小截中间空的羽毛柄,往其空管中插进一束细鸡毛,再以布捆扎后固定在一个或两个铜钱中间的孔中,使鸡毛不至脱落即可。可一人以脚掌踢出各种花样,如踢至膝、肩、背、头等各部位;也可多人互相传递踢出各种花样。竞技时,以踢的数目多者为胜。 6、老鹰抓小鸡 玩法: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人数不定,扮作小鸡。一“小鸡”在“母鸡”背后抓住“母鸡”衫尾,其余“小鸡”也都各牵住一人的后背衫尾,形成一列纵队。玩时,“老鹰”尽力设法要抓住“母鸡”后面的“小鸡”,扮“母鸡”的则张开双臂拦住“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抓,众“小鸡”也在“母鸡”后面不断躲闪。若有“小鸡”被“老鹰”的手摸到,便算被抓住,就得退场。达到一定时间后,“老鹰”抓到的“小鸡”超过“小鸡”数的一半,则“老鹰”胜;不到一半则“母鸡”胜。老鹰、母鸡、小鸡由游戏孩童抽签轮流担当。 7、抛沙包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第十二章第一节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中的游戏于园外游戏相比,在外形上有自身的特点: 一、游戏时间固定 园外游戏没有固定时间,随意性大,使游戏变成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园内游戏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被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在一定时间内,体现游戏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时间的稳定性。 二、游戏环境的教育性 托幼机构外的儿童游戏,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他们可以在家庭、游乐场、居住小区等户外场地玩游戏;游戏的内容随儿童拥有的玩具材料而定,随时会受外界的干扰而使内容发生变化。家长提供的玩具缺乏一定的教育意图,随儿童兴趣,随家长的期望或兴趣而定,不能充分发挥玩具材料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儿童对自然界的沙、石头等感兴趣,但家长往往因为安全卫生等问题而加以制止。托幼机构的游戏环境都是经过教育者按教育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的,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根据儿童游戏特点创设、布置的游戏场地。游戏场地的布置和游戏材料的提供都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避免或减少了意外伤害事故和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教师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将教育意图客体化、物质化,让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三、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兄弟姐妹,在家里交往的对象全是成人,与成人玩的时间多,与儿童玩的时间少,造成儿童早熟,缺乏童趣; 在户外儿童交往的对象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碰到谁跟谁玩,这样就使儿童缺乏形成稳固的伙伴关系的条件,伙伴往往以小型的分散的为主,无明显的群体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游戏中,儿童结成的伙伴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伙伴多,年龄相当,兴趣相同,相互交往的机会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伙伴的缺陷社会规则,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 四、教育者的指导性 在托幼机构以外的儿童游戏,成人也时常关注、指导儿童的游戏,但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片面性,受成人教育观、儿童观的影响较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和阻碍儿童游戏的发展。而在托幼机构,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懂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具有指导游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的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中国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46种游戏)

中国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 【导言】中国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流传下来的游戏项目也是数不胜数。它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朴素智慧与生活趣味,也是那些物质匮乏年代,让小伙伴们乐此不疲亲密无间的嬉戏娱乐活动。传统的东西总是散发着永恒的味道,这些游戏不知道流传了多久,可是每一代孩童在玩耍的时候,趣味依旧。 1、骑马 玩法:三人一组,一人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马身。第三人为骑马者,骑在作马身者的肩上。玩时三人同时口喊“嘿!嘿!嘿……”,数匹“马”竞相跑步向前,比谁跑得快。 2、坐轿 玩法:三人一组,两人抬轿一人坐轿。抬轿的两人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然后互相把右手握在对方左手腕上,形成一“井”字形。坐轿者双脚各插进抬轿者双手形成的环圈中,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玩时各组侧向疾跑,快者为胜。坐轿、抬轿者轮换担任。 3、骑竹马 玩法:以一支1.5 米至2 米长的竹竿作“竹马”,夹在骑者双腿间,左手握住竿的一端,另一端拖地,右手作持马鞭状。玩时口喊“嘿、嘿、嘿……”向前奔跑。多人玩时同时奔跑,快者为胜。 4、滚铁环玩法:器具是一个水桶大小的铁环(旧时农村常用废旧水桶铁

箍),一支1 米左右小竹竿,竹竿一头插进以粗铁丝弯成的U 字形弯钩。 玩时手持竹竿一端,以另一端的U 形铁弯钩推着铁环在地上滚动前进。多人玩时,看谁跑得快,且铁环不倒下。 5、踢鸡毛毽玩法:鸡毛毽的制作简单,取一鸡翅膀上的粗羽毛,剪下一小截中间空的羽毛柄,往其空管中插进一束细鸡毛,再以布捆扎后固定在一个或两个铜钱中间的孔中,使鸡毛不至脱落即可。可一人以脚掌踢出各种花样,如踢至膝、肩、背、头等各部位;也可多人互相传递踢出各种花样。竞技时,以踢的数目多者为胜。 6、老鹰抓小鸡玩法: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人数不定,扮作小鸡。一“小鸡”在“母鸡”背后抓住“母鸡”衫尾,其余“小鸡”也都各牵住一人的后背衫尾,形成一列纵队。玩时,“老鹰”尽力设法要抓住“母鸡”后面的“小鸡”,扮“母鸡”的则张开双臂拦住“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抓,众“小鸡”也在“母鸡”后面不断躲闪。若有“小鸡”被“老鹰”的手摸到,便算被抓住,就得退场。达到一定时间后,“老鹰”抓到的“小鸡”超过“小鸡”数的一半,则“老鹰”胜;不到一半则“母鸡”胜。老鹰、母鸡、小鸡由游戏孩童抽签轮流担当。 7 、抛沙包 玩法:器具是5 个4 厘米见方的布缝沙包。玩时,先把全部沙包放桌上(或地上),以右手先取一个往上抛,同时抓起桌上的一个沙包在掌心,再接住落下的沙包;然后再往上抛一个,同时抓起两个桌上的沙包,再接住落下的沙包。如此接着抓起三个桌上的沙包。第二遍玩时上抛两个沙包,第三遍三个沙包。接住下落的沙包时,若有沙包跌落为失败,则换另一人玩。往上抛沙包数多者胜。有的地方不用沙包而用小石子,称为“打五子”,玩法一样。

儿童游戏试卷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儿童游戏研究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上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 D.19世纪上半叶 2.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依德 B. 班都拉 C. 福禄贝尔 D. 鹤琴 3. 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A格鲁斯B斯宾塞C霍尔 D艾里克森 4.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是() A. 6—11岁 B. 7—12岁 C .8—13岁 D. 9—14岁 5.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A 非能性活动 B 本能性活动 C 非社会性活动 D 社会性活动 6.不属于纽曼的游戏的特征的是() A部控制 B 部虚拟 C 部真实 D 部动机 7.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A 结构游戏 B 感觉运动游戏 C 练习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8.190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标志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地点是在 A B C D 武昌 9.用雪堆雪人属于() A 感觉运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性交往需要属于()

A 第一层次的需要 B 第二层次的需要 C第三层次的需要D第四层次的需要 11.以下不属于有规则的游戏是() A 智力游戏 B 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D玩雪游戏 12.在角色游戏中关注的焦点在于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的是() A 托班幼儿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 13.幼儿结构游戏的基础是() A活动目的B结构材料 C 建构成果 D 游戏规则 14.“按颜色分类”的游戏属于() A活动性游戏B语言游戏 C感官游戏 D智力游戏 15.“依照简单模型搭建房子”的游戏适用于() A一岁左右 B两岁左右C三岁左右 D四岁左右 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A 合理的学期计划 B 足够的游戏空间 C 充足的游戏时间 D足量的游戏人数 17.评价游戏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教师是否是游戏的指导者 B 儿童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C儿童是否是游戏的主人 D教师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18.提出了“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的美国教育家是() A.桑代克 B.杜威 C.布鲁纳 D.斯金纳 19.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规定:每班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 于() A 20平方米 B 40平方米 C 50平方米 D 60平方米 20.按照美国学者布朗对活动区性质的描述,以下对活动区归类正确的是() A 动态、用水——手工区 B 静态、用水——玩沙区 C 静态、不用水——教学区 D 动态、用水——积木区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象征性游戏 又称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过程,从而反映儿童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2.恩物 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游戏玩具,他认为恩物是神赐给儿童的东西,是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恩物能够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 3.复演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它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它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4.游戏的觉醒理论 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它认为,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当机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刺激,提高觉醒水平,使机体感到舒适。 5.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 是指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评价,包括对游戏环境创设、游戏组织实施和游戏现场指导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感觉运动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 答:说法正确。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2.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是指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体验。 答:说法错误。

民间游戏教案

民间游戏教案 民间游戏具有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多样性、趣味性、随机性和娱乐性,它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幼教工作者要重视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让孩子们在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介绍几种民间游戏 (一)拉大锯 游戏目标:锻炼幼儿的四肢肌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盘腿对坐,相互拉着对方的手,随儿歌的节奏做拉锯的动作(身体随儿歌节奏前俯后仰)。游戏还可以采用两个幼儿对坐,两手触底,两脚随儿歌节奏对蹬的方式进行。 规则:在游戏时,两幼儿要双手紧握(或双脚蹬紧),不能随便松开,以免身体后仰发生意外。 建议: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以多人进行。可以改变儿歌的内容,再根据内容变换动作。 儿歌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 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我也去。 拉大锯,扯大锯,小伙伴也要去。 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 小宝宝,快长大。 (二)城门城门几丈高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熟悉多种水果的名称。 游戏玩法:两名幼儿双手相握上举扮城门,事先约定一个幼儿是“苹果”队,一个幼儿为“香蕉”队,其他幼儿依次从城门钻过,边钻边念儿歌,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扮城门的两个幼儿手放下,套住来不及钻过去的幼儿,问:“你要吃什么?苹果还是香蕉?”被套住的幼儿回答后,让他们在一边“城门”等待。游戏继续。直到所有幼儿都被套住过,比一比苹果队和香蕉

幼儿游戏的分类

幼儿游戏的分类 一、幼儿游戏分类的标准 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 (1)感觉运动游戏(2)特征性游戏(3)结构游戏(4)规则游戏 2、从游戏的社会性角度 (1)偶然的行为(2)袖手旁观的行为(3)单独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二、游戏的分类 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游戏分类在幼儿园中的作用 1、幼儿园各年龄段游戏的类型是不同的 2、幼儿园各年龄段游戏的材料是全面的 3、幼儿园教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 讨论: 你觉得幼儿游戏可以按什么标准来分类?怎么分? 感觉运动游戏 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这类游戏主要由

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例如:摇铃、拍水、滚球、滑滑梯等。 这种游戏的动因在于感觉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 机能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一般处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以后比例逐步下降,到6岁时,只占全部游戏的14%左右。 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占的时间也最长,从2岁开始,直到入小学,高峰期在3岁。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活动。如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折纸、堆雪人、玩沙、玩泥。 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 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7—11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在两人以上。 由于规则本身具有不同复杂程度,动作技能的要求不同,这种游戏从幼儿一直延续到成人。 对规则的认识理解和遵守可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造性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 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2、从游戏的社会性角度 (1)偶然的行为(2)袖手旁观的行为(3)单独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讨论: 这两种游戏有什么区别? 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的区别

幼儿游戏特点以及种类分享

幼儿游戏特点以及种类分享 二、游戏的特点与种类 (一)游戏的特点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非常好的活动方式。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大作用是其他活动方式、教育方式所不可取替的,原因就在于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是对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根据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愿望,将生活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在游戏中。例如,儿童的角色游戏“娃娃家”、“汽车”等,结构游戏“造房子”等,都是对儿童周围现实的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是以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过的某些事物为素材的。而且,这些游戏的规则也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的。只不过,儿童并不总是原原本本地“复制”生活,而是有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第二,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的条件和规律

的限制。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游戏中的想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角色扮演——以人代人,一人多重身份(如在“医院”的游戏中,幼儿把自己装扮成“医生”或“病人”);对物品的假想——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在“开火车”游戏中,幼儿把长凳当“车厢”,把靠背椅当“车头”;而在“逛商店”,游戏中,幼儿就可能把长凳当“柜台”,把靠背椅当“天平秤”,);对游戏情节和行动方式的假想——取材于生活而表现形式异于生活(如在“种向日葵”的游戏中,幼儿虽没亲眼见过种向日葵的情节,但他们可以想象出如何种向日葵,包括如何挖土、下种、培土等)。 第三,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也不像劳动那样要创造财富,而是与儿童自己的兴趣相联系。儿童在游戏中相当放松和愉快,因此游戏很受儿童喜爱。由于幼儿对游戏有着强烈的直接兴趣,沉湎于游戏过程而不追求什么明确的目的,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所耗的精力也较少,因此幼儿在游戏中总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一定愉悦,这是游戏的原本意义,如果幼儿进行游戏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直接兴趣,那么,游戏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

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 1、骑马 玩法:三人一组,一人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马身。第三人为骑马者,骑在作马身者的肩上。玩时三人同时口喊“嘿!嘿!嘿……”,数匹“马”竞相跑步向前,比谁跑得快。 2、坐轿 玩法:三人一组,两人抬轿一人坐轿。抬轿的两人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然后互相把右手握在对方左手腕上,形成一“井”字形。坐轿者双脚各插进抬轿者双手形成的环圈中,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玩时各组侧向疾跑,快者为胜。坐轿、抬轿者轮换担任。 3、骑竹马 玩法:以一支1.5米至2米长的竹竿作“竹马”,夹在骑者双腿间,左手握住竿的一端,另一端拖地,右手作持马鞭状。玩时口喊“嘿、嘿、嘿……”向前奔跑。多人玩时同时奔跑,快者为胜。 4、滚铁环 玩法:器具是一个水桶大小的铁环(旧时农村常用废旧水桶铁箍),一支1米左右小竹竿,竹竿一头插进以粗铁丝弯成的U字形弯钩。玩时手持竹竿一端,以另一端的U形铁弯钩推着铁环在地上滚动前进。多人玩时,看谁跑得快,且铁环不倒下。 5、踢鸡毛毽 玩法:鸡毛毽的制作简单,取一鸡翅膀上的粗羽毛,剪下一小截中间空的羽毛柄,往其空管中插进一束细鸡毛,再以布捆扎后固定在一个或两个铜钱中间的孔中,使鸡毛不至脱落即可。可一人以脚掌踢出各种花样,如踢至膝、肩、背、头等各部位;也可多人互相传递踢出各种花样。竞技时,以踢的数目多者为胜。

6、老鹰抓小鸡 玩法: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人数不定,扮作小鸡。一“小鸡”在“母鸡”背后抓住“母鸡”衫尾,其余“小鸡”也都各牵住一人的后背衫尾,形成一列纵队。玩时,“老鹰”尽力设法要抓住“母鸡”后面的“小鸡”,扮“母鸡”的则张开双臂拦住“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抓,众“小鸡”也在“母鸡”后面不断躲闪。若有“小鸡”被“老鹰”的手摸到,便算被抓住,就得退场。达到一定时间后,“老鹰”抓到的“小鸡”超过“小鸡”数的一半,则“老鹰”胜;不到一半则“母鸡”胜。老鹰、母鸡、小鸡由游戏孩童抽签轮流担当。 7、抛沙包 玩法:器具是5个4厘米见方的布缝沙包。玩时,先把全部沙包放桌上(或地上),以右手先取一个往上抛,同时抓起桌上的一个沙包在掌心,再接住落下的沙包;然后再往上抛一个,同时抓起两个桌上的沙包,再接住落下的沙包。如此接着抓起三个桌上的沙包。第二遍玩时上抛两个沙包,第三遍三个沙包。接住下落的沙包时,若有沙包跌落为失败,则换另一人玩。往上抛沙包数多者胜。有的地方不用沙包而用小石子,称为“打五子”,玩法一样。 8、做屋 玩法:先在地上画一类似两个品字一个日字垒叠起来的2米长、1米宽的图形,每人持一小瓦片。玩时,一人先“做屋”,即以小瓦片丢在最面前的“日”字中的最前一格,然后以单腿自面前向远处格跳,每格只能落一只脚,横向两格的双脚同时落下,各踩一格,有瓦片的不能落脚,只能跨跳过去。一直跳到顶端时双脚落地,然后跳回到起步处,再把瓦片丢到第二格,照样跳到顶格转回来,再丢瓦片至第三第四格再跳,横向双格的丢瓦片顺序为先左后右。一直跳到瓦片丢到“天宫”返回后,便可做一座“屋”,即随意选上一格画上圈圈,算是属自己的“屋”,再跳时可双脚同时落在“屋”中,但对方的脚不能踩进此“屋”,得跨跳过去。若在跳的过程中踩线、或跌倒、或瓦片丢出界外,都属失败,应退出,改由对方跳。如此循环,做“屋”最多者为胜。

幼儿游戏的特点

幼儿游戏的特点 幼儿游戏是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 1.1.幼儿游戏是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它不是在外在的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往往不在乎结果如何,没有外在的任务和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幼儿的游戏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玩什么、怎么玩均有幼儿自己决定,他们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周围环境发生积极作用。 幼儿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2.2.幼儿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游戏是以愉悦为目的、体验生活的活动,兴趣性和娱乐是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丧失了兴趣,游戏也就停止了。幼儿游戏中没有外在限制,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我,通过操作材料、物品,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游戏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 3.3.游戏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 游戏是以客观世界为依据,是儿童生活的写照,反映其知识经验,同时具有虚拟、“假装”的成分,通过想象对真实生活赋予自己的理解,进行象征性的自我表现,例如孩子会把椅子当作汽车,把木板当作手枪等等。通过想象创造新的情景, 幼儿游戏含有积极的约束。 4.4.幼儿游戏含有积极的约束。 幼儿游戏并不是毫无约束和限制的,在游戏中,个体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例如:在建构游戏过程中,需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才能完成搭建任务;在角色游戏中,也要主动克制自己,作出符合角色身份的行为。 幼儿游戏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5.5.幼儿游戏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例如堆积木、玩沙、玩水都没有特定的模式,小汽车、洋娃娃等玩具也没有固定的玩法,只要成人不限制幼儿游戏的方式,在任何游戏中,幼儿都会发挥他的创造力把游戏的方式加以变化,使之多姿多彩,更有趣味性。

学前儿童游戏选择题(答案)

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A )。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 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 2.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D ) A.认知发展的需要 B.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C.生理发展的需要 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3.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到最佳水平,说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A ) A.生理发展的需要 B.认知发展的需要 C.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4.游戏活动的外显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B ) A.表情 B.动作 C.角色扮演 D.言语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三种需要,分别是( BCD ) A.身体活动的需要 B.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敬(认可)的需要 E.认知水平的需要 6.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C ) A.拜敦代克 B.艾里康宁 C.霍尔 D.斯宾塞 7.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元交际理论 8.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C ) A.皮亚杰 B.蒙尼格 C.埃里克森 D.伯勒 9.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个过程是( B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协调 10.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 A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协调 11.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B ) A.外驱力学说 B.内驱力学说 C.活动学说 D.情绪学说 12.“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这种游戏组织方式的理论基础是( B )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 1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 A ) A.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B.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C.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 D.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14.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 A ) A.身心全面发展价值 B.认知发展价值 C.行动发展价值 D.情感发展价值 15.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说,游戏的实质在于( A ) A.同化超过了顺应 B.顺应超过了同化 C.就是一种同化 D.就是一种顺应 16.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学派是( B ) A.认知发展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元交际理论

中国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

中国儿童民间传统游戏集 1、骑马 玩法:三人一组,一人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马身。第三人为骑马者,骑在作马身者的肩上。玩时三人同时口喊“嘿!嘿!嘿……”,数匹“马”竞相跑步向前,比谁跑得快。 2、坐轿 玩法:三人一组,两人抬轿一人坐轿。抬轿的两人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然后互相把右手握在对方左手腕上,形成一“井”字形。坐轿者双脚各插进抬轿者双手形成的环圈中,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玩时各组侧向疾跑,快者为胜。坐轿、抬轿者轮换担任。 3、骑竹马 玩法:以一支1.5米至2米长的竹竿作“竹马”,夹在骑者双腿间,左手握住竿的一端,另一端拖地,右手作持马鞭状。玩时口喊“嘿、嘿、嘿……”向前奔跑。多人玩时同时奔跑,快者为胜。 4、滚铁环 玩法:器具是一个水桶大小的铁环(旧时农村常用废旧水桶铁箍),一支1米左右小竹竿,竹竿一头插进以粗铁丝弯成的U字形弯钩。玩时手持竹竿一端,以另一端的U形铁弯钩推着铁环在地上滚动前进。多人玩时,看谁跑得快,且铁环不倒下。 5、踢鸡毛毽 玩法:鸡毛毽的制作简单,取一鸡翅膀上的粗羽毛,剪下一小截中间空的羽毛柄,往其空管中插进一束细鸡毛,再以布捆扎后固定在一个或两个铜钱中间的孔中,使鸡毛不至脱落即可。可一人以脚掌踢出各种花样,如踢至膝、肩、背、头等各部位;也可多人互相传递踢出各种花样。竞技时,以踢的数目多者为胜。 6、老鹰抓小鸡 玩法: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人数不定,扮作小鸡。一“小鸡”在“母鸡”背后抓住“母鸡”衫尾,其余“小鸡”也都各牵住一人的后背衫尾,形成一列纵队。玩时,“老鹰”尽力设法要抓住“母鸡”后面的“小鸡”,扮“母鸡”的则张开双臂拦住“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抓,众“小鸡”也在“母鸡”后面不断躲闪。若有“小鸡”被“老鹰”的手摸到,便算被抓住,就得退场。达到一定时间后,“老鹰”抓到的“小鸡”超过“小鸡”数的一半,则“老鹰”胜;不到一半则“母鸡”胜。老鹰、母鸡、小鸡由游戏孩童抽签轮流担当。 7、抛沙包 玩法:器具是5个4厘米见方的布缝沙包。玩时,先把全部沙包放桌上(或地上),以右手先取一个往上抛,同时抓起桌上的一个沙包在掌心,再接住落下的沙包;然后再往上抛一个,同时抓起两个桌上的沙包,再接住落下的沙包。如此接着抓起三个桌上的沙包。第二遍玩时上抛两个沙包,第三遍三个沙包。接住下落的沙包时,若有沙包跌落为失败,则换另一人玩。往上抛沙包数多者胜。有的地方不用沙包而用小石子,称为“打五子”,玩法一样。 8、做屋

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 .席勒 B .格罗斯 C .霍尔 D .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 A .内部动机 B .内部控制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 ) A .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 .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 ) A .游戏主题 B .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 .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 ) A .玩具 B .场地 C .时间 D .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 ) A .具有教育性 B .符合年龄特点 C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 .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 ) A .平行游戏策略 B .合作游戏策略 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 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 .席勒 B .格罗斯 C .霍尔 D .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 A .内部动机 B .内部控制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 ) A .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 .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 ) A .游戏主题 B .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 .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 ) A .玩具 B .场地 C .时间 D .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 ) A .具有教育性 B .符合年龄特点 C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 .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 ) A .平行游戏策略 B .合作游戏策略 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 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第 2 页共4 页

(精选)《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 .席勒 B .格罗斯 C .霍尔 D .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 A .内部动机 B .内部控制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 ) A .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 .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 ) A .游戏主题 B .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 .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 ) A .玩具 B .场地 C .时间 D .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 ) A .具有教育性 B .符合年龄特点 C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 .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 ) A .平行游戏策略 B .合作游戏策略 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 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完整版)第六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知识目标 1、了解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学前儿童游戏中的认知发展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游戏中的情感发展特点。 技能目标 1、根据学前儿童游戏中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情感发展特点组织教学 2、根据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特点有效指导他们进行游戏

第一节游戏的心理功能 明明特别喜欢玩水。8个月时,妈妈给他洗澡,他高兴地用手拍打水花,发出咯咯的笑声。洗完澡,还赖着不愿出来,喜欢在水里拍打玩具,非常兴奋。2岁时,明明迷上了吃饭游戏,他在茶几上放上两个玩具茶杯,然后倒上一点水,模仿爷爷喝酒的样子,还啧啧嘴说:“真香!再来一杯!”3岁的明明更加好动,他喜欢和小伙伴妞妞玩“建大河”的游戏。他们用小铲子在爷爷家的院子里挖弯弯曲曲的小沟,在沟里灌上水,当水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明明欢快地拍着小手说:“噢,成功了!成功了!”明明玩水的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说明他越来越聪明,而且玩起来他都特别快乐,还能够体验到成就感,游戏对明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游戏提高幼儿认知水平,促进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认识物体的功能用途及相互关系,形成初步的概念。 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和角色扮演发展了儿童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智力水平,优化了认知结构。 由于游戏具有虚拟性,游戏对想象力的发展作用尤其突出。在象征性游戏中,幼儿需要以想象来代替真实物品;在表演性游戏中,幼儿要想象出游戏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建筑游戏中,幼儿要构想建筑物结构、外形等内容。 游戏提高了幼儿思维水平,促进了言语发展。游戏是儿童对其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不是现实生活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游戏主题的确定,还是游戏材料的选取、角色的分配以及情节的展开,每一环节儿童都在积极思考。 二、游戏陶冶幼儿情感,发展移情能力 游戏能够给幼儿带来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满足内在的情感需要。游戏中,幼儿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强迫,没有刻意要达到的目的,因此紧张和心理压力较少,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 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 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18、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0 、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 21、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 22、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成六种的人是_______。 23、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不同,可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24、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是情景转变、______、_______。 25、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的是_____,即角色扮演。它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26、角色扮演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心理结构较复杂,它主要包括角色行为、_________、_______等。 27、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是________。它构成游戏的核心。它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游戏主题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_________的发展。 28、_________是指贯穿于游戏过程的富有故事性或艺术性的具体细节,是构成游戏内容的基本要素。_________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