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复习

演绎逻辑(本书范围)

传统逻辑

形式逻辑归纳逻辑

逻辑现代逻辑

辩证逻辑

第一部分引论

◆普通逻辑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逻辑与思维

①逻辑:(一词多义)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

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②思维:思维就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命题、推理(三者同时也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思维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抽象概括性(本质属性)、间接性(由已

知推出未知)

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①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普

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②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主要)、简单逻辑方法

A.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

B.思维形式:●指思维内容的反映方式,概念、命题(有的地方讲判断,判断是被断定的

命题)和推理(是普通逻辑研究的主要对象)等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在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形式中,推理形式是它的主题,命题是推理的组

成部分,概念是命题的组成部分)

●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结构。(任

何一种逻辑形式都包含了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逻辑常项,即不变的部分;

一是变项。)

C.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

对象的基本特征。

即→同一律(A是A)、矛盾律(并非A而且非A,同时肯定)、

排中律(A或者非A,东食西宿,做出一种选择)。

只有遵守这三条规律,才能使思维具有确定性、首尾一贯性

和明确性。

D.简单的逻辑方法:如定义、划分等。

◆推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一、推理

普通逻辑在研究推理时,按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含关系把推理分成两大类:

①必然性推理,即演绎推理(包括简单命题推理和复合命题推理)。前提与结论联系必然。

②或然性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从前提到结论的过渡是或然的。

因此,普通逻辑研究推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演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提高归纳推理和类比

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二、推理的有效性

①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或无效,它只与推理形式有关,而与推理前提的内

容的真或假是无关的。它不受前提或结论的真假的影响。

有效推理时符合逻辑推理规则的推理,在形式上正确,内容上不一定正确。在演绎推理中,只有当所有的前提为真时,形式正确,其结论必然为真。这样的演绎推理形式就是有效的,(除此以外的其他推理,其结论都是不必然的),否则,便是无效的。

②推理要得到真实结论的条件:一是推理形式有效;二是推理的前提真实。

三、推理的可靠性

①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中,前提与结论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及时前提都真,结论也未必真,前提只能为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支持的程度越大,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②可靠性:指的是结论的真实性程度,要保证推理能够得到一个真实可靠的结论,必须具备

推理形式正确,前提内容真实。

◆逻辑与语言

①逻辑形式VS语言形式:同样一种逻辑形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如“所有天才都是

勤奋的/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勤奋的”;

同样一个语言形式在不同的场合却能表达不同的逻辑形式,如“他

上课去了”

②自然语言VS人工语言:传统逻辑使用自然语言;

现代逻辑使用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

③对象语言VS元语言:对象语言就是作为对象的语言;

元语言就是用来讨论对象语言的语言。

第二部分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

◆概念及其特征

一、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反映一类对象而非个别对象)

①属性: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统称为事物的属性。

(属性分类):

特有属性:是指只为该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属性。

非特有属性

本质属性: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非本质属性: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词项

①概念&语词

A.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但两者并非一一对应:任何概念都必须

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比如说虚词)。

B.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如西红柿和番茄)

一个语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用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的情况)。

②词项是指概念和词形的统一,即表达概念的语词。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基本概念。(如“花

是红的”里面“花”和“红的”都是词项)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①内涵: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

②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外延是概念的量的规定)

③类→分子、子类

在逻辑学中把同一类的对象叫做“类”,把从属于“类”中的每个对象叫做“分子”,

把一个“类”当中包含的小类叫做“子类”。

其中分子为零的类叫做“空类”,我们把外延为空类的概念叫做空概念或虚概念。

④概念的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由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否定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概念的灵活性:随客观事物和认识的发展不断变化。(否定灵活性导致形而上学)

◆概念的种类

(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一般特征)

①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分为

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仅指一个单独的对象。(专有名词如鲁迅、北京、五四运动等/摹状词如时间上最大的沙漠)

普遍概念:是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由两个以上乃至许多分子组成的类。(普通名词如中国男足、国家、革命等/动词、形容词也常常表达普遍概念)

②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同一事物个体组成的群体,分为

集合概念: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而不适用于群体内的个体。如:森林、工人阶级、丛书等

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具体到每一个,可以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可以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如工人、树、书等。

③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还是不具体某种属性,分为

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它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等。

负概念:又叫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的论域而言的。

(论域:就是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属概念的范围。)如不勇敢,非正义战争等。

负概念的条件:

a.必须反映不具某种性质。

b.必须有否定词头。

c.必须有相应正概念,却与正概念的外延之和要等于其共同的论域。

◆概念间的关系

仅仅讲的是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根据两个概念的外延有无重合部分或重合部分的多少来分

①全同关系:它们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但是它们的内涵却不尽相同。

如:等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一般与特殊又称属种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用种是属判断

::所反映的两类不同的对象,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但其中有些对象既有这一

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又有那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因而它既属于这一类,又

属于那一类。

⑤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如金属与非金属(同一论域),学校与

青年(不同论域)。

就同一论域来说,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同时同时包含于一个属概念之中,

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a+b=1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同时同时包含于一个属概念之中,

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a+b<1

注:①②③④都是相容关系,⑤是不相容关系

◆定义

①定义:是用精炼的语句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也就是解释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②定义的组成部分: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需要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

定义项: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

定义联项: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概念。

③下定义的方法:a.属加种差定义:通过揭示邻近的属和种差来下定义,又叫真实定义或者

实质定义,这是一种揭示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定义。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数学→科学)

根据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分成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义、关系定

义、操作定义等等。

局限性:属加种差定义是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但不适用于哲学

范畴和单独概念。

b.语词定义:是揭示语词所表达的意义的定义,可以分为说明的语词定义

(如乌托邦→逐个说明)和规定的语词定义(如五讲四美)

局限性:是一种不严格的定义方法,只起辅助定义的作用。

④定义的规则:

a.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即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反这条规则,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b.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条规则:犯“同语反复”“定义循环”

同语反复:就是在定义项中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如生命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生理现象。

定义循环:就是在定义项中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如“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其中有机体又需要用生命来解释。

c.定义必须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即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违反了这条规则:犯“否定定义”

但是要注意,如果被定义项本身是负概念,这时采用否定概念是可以的。

d.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不能含混、不能比喻)

违反这条规则:犯:“定义含混”“比喻定义”

定义含混:就是在定义项中作用了含糊不清的概念。

比喻定义:就是定义项用了形象比喻。

⑤定义的作用:a.定义是巩固人们认识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b.定义有助于人们掌握知识。

c.定义有检验概念是否明确的作用。

◆划分

①概念的划分:就是以对象一定的属性作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

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VS分解:A1是A→划分; A1是A不成立→分解

②划分的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必须以一定的属性作标准,这种作

为划分标准的属性叫做划分的根据,可以是用途、方式等等)

③划分的方法:a.一次划分(一层)和连续划分(类似于树状图)

b.二分法(一个母项,两个子项):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依据,将

一个属概念分为一个正概念和一个负概念。二分法可以一次划分,也可以

连续划分

优点:便于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应当注意的那一部分,并且总是合乎划分

规则

缺点:只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并未说明它具有某种属性。

④分类: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将对象分为若干各类,使每个类相对于其他类都

具有确定的地位。

分类VS划分:a.划分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

b.任何分类都是划分,但不是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

c.两者的根据在要求上不同,划分是以一般属性为根据,而分类则是以本质

属性或显著特征为依据

d.作用不同,划分是临时的、随意的,分类起着长期的作用

自然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把对象排列为各个类,比如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

分类

辅助分类:根据对象某种显著特征,如汉语字典

⑤划分的规则

a. 划分必须是相称的

是指划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划分母项的外延。如果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如果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b.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不能多标准划分)

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就是在每次划分中,根据只能有一个。但连续划分中不同层次的划分依据可以不同。违反这条规则,则犯“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c.划分的子项应是互相排斥的

子项互相排斥,就是子项之间不允许有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如果违反,则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两者都是概念的推演)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①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外延较大的属概念过度到外

延较小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它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在属概念与种概念之间进行的,使认识具体化,但要注意必须是增加内涵,

避免限制不当,如天安门→雄伟的天安门(错))

②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即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度到外

延较大的属概念的逻辑方法。它的极限:范畴。(有助于人们的认识从特殊

过渡到一般,掌握事物共同本质,避免概括不当。)

③反变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即:一个概念的

外延愈大,则它的内涵愈少;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小,则它的内涵愈多。反之,

则相反。

限制是认识事物的特殊性,概括是认识事物的一般性。

第三部分性质命题(属于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注:一般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性质命题

①定义:性质命题是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又叫直言命题。

②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性质判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个部分组成。

主项:表示命题对象的概念。(用S表示)

谓项:表示命题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用P表示)

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是/不是(这是命题的质,肯定联结有时可以省去,否定联结不可。)

量项:表示性质命题中主项数量的概念。量项三种:全称量项(所有、一切,可省)、特称量项(有的、有些,不能省)、单称量项(这个、那个,若主项是单独概念可

省,若是普遍概念不能省)

③性质命题的种类

a.按照质(联项)的不同,性质命题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

肯定命题: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逻辑形式:S是P。

否定命题: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逻辑形式:S不是P。

b.按照量(量项)的不同,性质命题分为单称命题、特称命题和全称命题。

单称命题:是反映某类对象中的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逻辑形式:某个S是(或不是)P。

特称命题:又叫存在命题,是反映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逻辑形式:有S是(或不是)P。

全称命题:是反映某类对象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逻辑形式:所有S是(或不是)P。

c.按照质和量的不同结合,性质命题可分为如下六种形式

(1)单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某个S是P。→SUP

(2)单称否定命题:逻辑形式→某个S不是P。→SVP

(3)特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有S是P。→SIP

(4)特称否定命题:逻辑形式→有S不是P。→SOP

(5)全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所有的S是P。→SAP

(6)全称否定命题:逻辑形式→所有的S不是P。→SEP

单称命题可以看作是全称命题,因此(3(4(5(6 是传统逻辑所谓的直言命题。

d.判断技巧:

带否定词的主项和否定联项在一起时为肯定命题;

S不都是P表达特称否定命题;

S都不是P表达全称否定命题;

并非S是P表达否定命题。

④性质命题的真假

a.性质命题主项的反映的对象是事物中一个类,谓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也是事物中的一个类,所以,在性质命题中,主项S与谓项P实质上反映了类与类关系。

A、E、I、O四种命题的真假情况列表

A.所有的花都是红的

E.所有的话都不是红的

I.有的话是红的

O.有的话不是红的

b.同一素材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同一素材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指的是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A、E、I、O四种命题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真假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又叫做同一素材A、E、I、O间的对当关系。

(a)矛盾关系(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A&O、E&I

命题矛盾关系特点:。即一个真,则另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

(b)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A&E

命题反对关系特点:即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c)下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

I&O

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特点是:即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一个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d)差等关系

A&I、E&O

命题差等关系的特点是:在同质条件下,全称命题真,则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则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反之,特称命题假,则全称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则全称判真假不定。

参考图例

(逻辑方阵)

⑤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a.项的周延性:项的周延性,指的是在性质命题中对主项、谓项处延数量的反映情况。

b. A、E、I、O、a、e六种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⑥性质命题的推理及其种类

a.性质命题的推理就是以性质命题为前提退出一个性质命题推理,传统逻辑称它为直言推理。其主要依据是性质命题内部量项的逻辑性质,而复合命题的推理是根据复合命题中的联结词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

b.按照逻辑传统习惯,我们把由一个性质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叫做直接推理(包括对当关系推理和命题变形推理)。

把有两个性质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叫做间接推理,即三段论。

◆对当关系推理

①传统的对当关系推理

(对当关系推理是根据A、E、I、O之间的对当关系从一个命题推出一个命题的推理。)a.根据性质命题差等关系有:

(1)SAP-->SIP / 乛SIP-->乛SAP/(SIP-->SAP)

(2)SEP-->SOP/ 乛SOP-->乛SEP/ (SOP-->SEP)

b. 根据性质命题矛盾关系有:

(1)SAP-->乛SOP

(2)SEP-->乛SIP

(3)SIP-->乛SEP

(4)SOP-->乛SAP

(5)乛SAP-->SOP

(6)乛SEP-->SIP (7)乛SIP-->SEP (8)乛SOP-->SAP

c. 根据性质命题的反对关系有:

(1)SAP-->乛SEP

(2)SEP-->乛SAP

d.根据性质命题下反对关系有:

(1)乛SIP-->SOP

(2)乛SOP-->SIP

②对当关系推理注意事项(有效性):

a.同一素材,主项谓项相同;

b.当主项表示的事物不存在时(如鬼神),对当关系中的某些关系不能成立;

如:(A)所有不接触细菌的人都是不得细菌性传染病的(真)

(I)有不接触细菌的人是不得细菌性传染病的(假,∵特称命题是存在命题,而全称命题的主项不存在,主项空类)

c.单称肯定命题与单称否定命题之间不是反对关系而是矛盾关系:如→这个人是嫌疑人VS 这个人不是嫌疑人。

◆命题变形推理

(命题变形推理就是通过改变性质命题的联项(肯定改成否定,否定改成肯定);或者改变性质命题的主项与谓项的位置,或者既改变联项又改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出结论的推理。主要有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

①换质法

a.必须遵守两条规则:

1.只改变前提命题的质(联项)。

2.结论中的谓项变为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

b.有四种有效的逻辑形式:

1.SAP-->SEP

2.SEP-->SAP

3.SIP-->SOP

4.SOP-->SIP

②换位法必须遵守两条规则:

(规则2条,3种逻辑形式)

1.前提中的主项在结论中换为谓项,前提中的谓项在结论中换为主项。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周延也可以不周延。

有三种有效的逻辑形式:

1.SAP-->PIS

2.SEP-->PES

3.SIP-->PIS

(三)性质命题换质法和换位质连续交替法推理

在换质里是必须遵守换质推理的规则,在换们时必须遵守换位法推理的规则。

1.SAP-->SEP-->PES-->PAS-->SIP-->SOP

2.SAP-->PIS-->POS

3.SEP-->SAP-->PIS-->POS

4.SEP-->PES-->PAS-->SIP-->SOP

5.SIP-->SOP

6.SIP-->PIS-->POS

7.SOP-->SIP-->PIS-->POS

◆三段论

①概述:

a. (定义)三段论在传统逻辑中叫直言三段论,它是以两个包含着共同项的性质命题为前

提而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b.(组成)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着三个不同的词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结论中为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

结论中为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

只在两个前提中出现的共同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着三个不同的命题,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包含中项和大项的命题叫大前提;

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叫小前提;

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叫结论。

c.(三段论的词项有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任何一个三段论,必须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三个概念)

例如: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出现了四个概念,犯了“四概念错误”)

第二,任何一个三段论,其中的每一个词项必须并且只能在两个性质命题中各出现一次。

②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a. 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b.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大项不当周延”或“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和“小项不当周延”

或“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c.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两否定推结论”的逻辑错误。

d.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

e.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即“两个肯定的前提不能得出否定结论”)

f.从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g.如果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的,只能得出特称的结论。

③三段论的格和式

a.三段论的格:就是由于中项在两个前提中的位置不同所决定的三段论的格式。

第一格的特殊规则:(1)小前提必肯定。(2)大前提必全称。

第二格的特殊规则:(1)两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2)大前提必全称。

第三格的特殊规则:(1)小前提必肯定。(2)结论必特称。(3)至少有一个前提是全称第四格的特殊规则:(1)任何一个前提都不能是特称否定。(2)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b.三段论的式:是由于前提和结论的质、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三段论。

a.略去大前提的形式

b.略去小前提的形式

c.略去结论的形式

第四部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概述

①定义:复合命题是本身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它的变项是命题。在复合命题中,作为其组

成部分的命题叫肢命题(p、q、r、s),把肢命题联结起来的语词叫联结词(联项)。

②分类:根据联结词的不同,复合命题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其推理又可以分为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负命题推理。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①定义:联言命题是反映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构成联言命题的肢命题叫做联言肢

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②公式:p并且q;p∧q (p合取q)

③联结词:……和……","既(是)……又(是)……","不但……而且……","一方面……

另一方面……","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④联言命题的逻辑值:只有当两个联言肢同时为真的时候,命题才为真。但要注意,两个联

言肢之间必须是有联系的,例如:1+1=2,所以今天下雨,这是无意义的。(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⑤联言命题的省略式:a.复合谓项联言命题(合并主项)例如:小红聪明、漂亮。

b.复合主项联言命题(合并谓项)例如: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c.复合主谓项联言命题(合并主谓项)例如:小红和小明都聪明漂亮。

d.省略联结词。

⑥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命题的推理。本书中介绍其两种推理形式,其一是联言推

理的分解式;其二是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a.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是由联言命题的真(前提真),推出一个肢命题真(结论)真的

联言推理形式。在这种推理形式中只有两个命题,一个是作为

前提的联言命题,一个是作为结论的肢命题。

公式:p并且q,所以,p/q

(p∧q)→p/q

例如:小红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小红是有优点的。

b. 联言推理的组合式——是由全部肢命题真(前提真)推出联言命题真(结论真)的联

言推理形式。在这种推理形式中结论是联言命题,前提是联言

命题的全部肢命题。

公式:p,q,r,所以,p并且q并且r

(p,q,r)→p∧q∧r

例如:小红聪明,小红漂亮,小红可爱,所以,小红既聪明,漂亮又可爱。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①定义:选言命题是反映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命题(即至少有一个是真)。

构成选言命题的肢命题叫做选言肢(两个或两个以上)。

②分类:根据选言肢是否相容,选言命题分为相容的选言命题和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③相容的选言命题

a.定义:是选言肢可以同真的选言命题。(具有并存关系)例如:他是个演员或是个导演。

b.公式:p或者q;p∨q(p析取q)

c.联结词:或……或……”、“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

(注意:有时候或者…或者..也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小红或者文科或者理科,这不能并存。)d.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值:各个肢命题保证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并且可以同真。

e.相容的选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选言推理。这种选言推理由于选言肢相

容,肯定了其中一肢,不能随之否定其他肢,因此他只有一种有效的推

理形式,即“否定肯定式”。

公式:或p,或q;非p;所以,q

((p∨q)∧¬p)→q

(例如):小李或是医生,或是老师;小李不是医生;所以,小李是老师。

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④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a.定义:就是选言肢不能同真的选言命题。(排斥关系)例如:他不是老师,就是医生。

b.公式:要么p,要么q; p∨q(∨号上要加上·)p不相容析取q

c.联结词:或……或…,二者不可得兼(必居其一)”、“不是……就是……、要么……要

么……”

d.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值:一个真实的不相容选言命题有且仅有一个选言肢为真;否则,

就是假的。

e.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推理。它有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即“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

规则→肯定一个选言肢,就要否定其他选言肢;

否定一个选言肢以外的选言肢,就要肯定余下的那个选言肢。

1.肯定否定式:前提中肯定一个选言肢,结论中就要否定其他选言肢。

公式:要么p,要么q;p;所以,非q。

((p∨q)∧p)→¬q (补充三肢:((p∨q∨r)∧p)→¬q∧¬r)(例如):他要么活着,要么死去;他活着;所以,他没死。

2.否定肯定式:前提中否定了除了一个选言肢以外的其余选言肢,结论肯定那一个选言肢。

公式:要么p,要么q;非p;所以,q。

((p∨q)∧¬p)→q

(例如):他要么活着,要么死去;他没活着;所以,他死了。

⑤选言命题的选言肢要求:

1.无论是哪一种选言命题都要求选言肢穷尽(因为如果选言肢穷尽,就能保证至少有一个

选言命题是真的,从而保证该选言命题是真的;反之,如果选言肢不穷尽,就不能保证至少与一个选言肢真,因而选言命题就有可能是假的。)

2.一个选言命题,如果选言肢穷尽,它就一定是真的,但是,一个真的选言命题,其选言

肢不一定是穷尽的。因为只要一个选言命题满足了至少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它就可以是真的。例如:甲或者是山东人,或者是河南人,或者是河北人。当甲确定是山东人时,这个命题也是真的。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②.a

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②.b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②.c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③.a.1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①概述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③.a.2

(狭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③.a.3

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③.b.1

假言推理假言易位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③.b.2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③.b.3

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③.c.1

假言联锁推理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③.c.2

混合条件假言联锁推理③.c.3

①假言命题概述

定义:假言命题是有条件地陈述某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

成分:由两个肢命题构成。表示条件的肢命题称作假言命题的“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命题称作“后件”;此外还有把前件后件联系起来的联结词。

真假:假言命题的真假就只取决于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否确实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比如:语言能生产物质财富,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虽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前件对后件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条件关系,所以整个假言命题是真的。

分类:按照假言命题所表达的条件性质的不同,相应地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②假言命题

a.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定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2.公式:如果p,那么q

P→q(p蕴涵q)

3.联结词:如果…那么…;假使…那么…;倘若…则…;只要…就…;要是…就…;当…便…;

一…就…;若…则…;……必须……

4.逻辑值: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

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时,前后件情况只能是“前件真,后件假”;其

他情况这个命题都是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最基本的逻辑特性)

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定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2.公式:只有p,才q

¬p→¬q ≌ p←q (p逆蕴涵q)

3.联结词:只有…才…;没有…就…;除非…否则不(能)…;不…不…;没有…没有…。

4.逻辑值:前件假,后件一定是假的;前件真,后件可真可假;

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则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其他情况都是真命题。

c.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定义:是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充分而又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2.公式:如果p,则q,并且,只有p才q

p ←→q(p等值q)

3.联结词:当且仅当…才…;只要而且只有…才…;若…则…,且若不…则不…

4.逻辑值:如果命题是真的,则前后件同真假;若命题是假的,则前后件不同真假。

③假言推理

a.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定义:是一个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性质命题的假言推理。

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也不能肯定前件;

有效推理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定义:在前提中肯定假言命题的前件,结论肯定它的后件。

公式:如果p,则q;p;所以,q。

((p→q)∧p)→q

(例如)如果下雨了,地就会湿;现在下雨了,所以地湿了。

(2)否定后件式

定义:在前提中否定假言命题的后件,结论否定它的前件。

公式:如果p,则q;非q;所以非p。

((p→q)∧¬q)→¬p

(例如)如果下雨了,地就会湿;现在地没有湿,所以没下雨。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定义:一个前提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性质命题的假言推理。

规则: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有效推理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定义:前提中否定了假言命题的前件,结论否定它的后件。

公式: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p←q)∧¬p)→¬q

(例如)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他没有认识错误;所以,他不能改正错误。(2)肯定后件式

定义:前提中肯定了假言命题的后件,结论肯定它的前件。

公式:只有p,才q;q;所以,p。

((p←q)∧q)→p

(例如)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他改正了错误;所以,他认识了错误。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定义:一个前提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性质命题的假言推理。

规则:肯定其中一个就要肯定另一个,否定其中一个就要否定另一个。

有效推理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公式:当且仅当p,则q;p;所以,q。

((p ←→q)∧p)→q

(2)肯定后件式

公式:当且仅当p,则q;q;所以,p

((p ←→q)∧q)→p

(3)否定前件式

公式:当且仅当p,则q;非p;所以,非q。

((p ←→q)∧¬p)→¬q

(4)否定后件式

公式:当且仅当p,则q;非q;所以,非p。

((p ←→q)∧¬q)→¬p

b.假言易位推理

定义:假言易位推理就是通过变换前提中假言命题前后件的位置,推出一个假言命题作结论的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定义: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假言易位推理。

公式:如果p,则q;所以,如果非q,则非p。

(p→q)→(¬q→¬p)

(例如)如果下雨,地会湿;所以,如果地没湿,就没下雨。

2.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定义:前提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言易位推理。

公式:只有p,才q;所以,如果q ,则p。

(p←q)→(q→p)

(例如)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所以,改正了错误,就认识了错误。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定义:前提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言易位推理。

公式:当且仅当p,则q;所以,当且仅当q,则p。

(p ←→q)→(q ←→p)

c.假言联锁推理

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假言命题作前提,推出一个假言命题作结论的推理。

特点:在前提中,前一个假言命题的后件和后一个假言命题的前件相同,它是由几个假言命题的联结而推出结论的。

1.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

定义: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做前提和结论的假言联锁推理。

有效推理形式

(1)肯定式

定义:即肯定第一个前提里的前件,从而肯定后一个前提的后件的形式。

公式:如果p,则q;如果q,则r;所以,如果p,则r。

((p→q)∧(q→r))→(p→r)

(例如)如果下雨了,地就会湿;如果地湿,就容易滑倒;所以,下雨了,就容易滑倒。(2)否定式

定义:否定后一个前提里的后件,从而否定前一个前提里的前件的形式。

公式:如果p,则q;如果q,则r;所以,如果非r,则非p。

((p→q)∧(q→r))→(¬r→¬p)

(例如)如果不下雨了,地就不会湿;如果地不湿,就不容易滑倒;所以,容易滑倒,天就下雨了。

2.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

定义: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做前提的假言联锁推理。

有效推理形式

(1)否定式

定义:否定第一个前提中的前件,从而否定后一个前提的后件的形式。

公式:只有p,才q;只有q,才r;所以,如果非p,则非r。

((p←q)∧(q←r))→(¬p→¬r)

(例如)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只有改正错误,才能正确做事;所以,如果没有认识错误,就不能正确做事。

(2)肯定式

定义:肯定最后前提里的后件,从而肯定第一个前提中的前件的形式。

公式:只有p,才q;只有q,才r;所以,如果r,则p。

((p←q)∧(q←r))→(r→p)

3.混合条件假言联锁推理

定义:以几种不同条件的假言命题做前提的假言联锁推理。

有效推理形式

(1)肯定式

公式:((p ←→q)∧(q→r))→(p→r)

(例如):当且仅当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能使气体液化;如果能使气体液化,可再次证明质量互变规律;所以,如果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可再一次证明质量互变规律。

(2)否定式

公式:((p ←→q)∧(q←r))→(¬p→¬r)

(例如):当且仅当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只有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该四边形才是菱形;所以,如果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则它就不是菱形。

④假言命题的应用

a.假言命题之间的转换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转换

如果p,则q ;可以转换为只有q,才p。(P→q转换为p←q)

只有p,才q;可以转换为如果¬p,则¬q。(p←q转换为¬p→¬q)

b.注意区分联结词

c.普通逻辑在研究假言命题的真假时,要考虑到它的前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有意义)

◆负命题及其推理

①定义:是否定某个命题的命题。

②公式:并非p(¬p)

③联结词:并非;没有;不

④逻辑值:一个负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所否定的支命题是假的。

⑤负命题的种类:分为“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和“简单命题的负命题”;

这里讨论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分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

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

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a.联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p∧q)←→¬p∨¬q

理由:因为联言命题的肢命题中只要有一个是假的,那么整个联言肢命题就是假的,所以,其负命题相当于选言命题。(在分析其等值命题的时候要设→列表→所以结论是…)b.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p∨q)←→¬p∧¬q

理由:因为相容选言命题只要有一个肢命题是真的,它就是真的,所以只有当肢命题全假时,命题才假,所以要使其负命题为真,只有说明两个肢命题都假,相当于联言命

题。

c.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p∨q)←→(p∧q)∨(¬p∧¬q)

理由:因为该命题只有当选言肢仅有一个是真的时,命题才真,所以当肢命题同真或同假,命题就假,所以相应的负命题就真。

d.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p→q)←→p∧¬q

理由: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的时候,该命题才假,其他情况都真;

所以,想要其负命题为真,就要塑造前件真而后件假,相当于一个联言命题。

e.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p←q)←→¬p∧q

理由: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假后件真,该命题才假,所以其负命题要为真的话,就塑造前件假而后件真,也相当于一个联言命题。

f.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p ←→q)←→(p∧¬q) ∨(¬p∧q)

理由: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一真一假时,原命题才假,所以塑造这个条件就能使它的负命题为真。

⑥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分为负简单命题的等值推理:如“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是大学毕业的,所以,有些科学家不是

大学毕业的。”

以及负复合命题的等值推理(都在上面,共六条)

◆复合命题的其他推理

①假言选言推理(主要讲二难推理)

定义:以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做前提所构成的推理。

②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的一种,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二肢选言命题构成,有四种形式。

a.简单构成式

定义:在前提中肯定假言命题的前件,结论肯定其后件。之所以是简单,是因为其结论是一个性质命题。

公式:如果p,则r,如果q,则r;或者p,或者q;总之,r。

(((p→r)∧(q→r))∧(p∨q))→ r

例子:如果刺激老虎,那么它是要吃人的;如果不刺激老虎,那么它也是要吃人的;或者刺激老虎,或者不刺激老虎;所以,老虎总是要吃人的。

b.简单破坏式

定义:在前提中否定假言命题的后件,结论否定前件。

公式:如果p,则q,如果p,则r;或者非q,或者非r;总之,非p。

(((p→q)∧(p→r))∧(¬q∨¬r))→¬p

例子:如果下雨了,地就会湿;如果下雨了,窗户会有雨滴;或者地没有湿,或者窗户没有雨滴;所以,没有下雨。

c.复杂构成式

定义:各个假言前提有不同的前件和后件,肯定这个或那个的前件,结论就要肯定这个或那个的后件。

美学专题复习题答案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 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68584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与思维 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抽象概括性、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 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抽象概括的反映。(重要) 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研究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理解以下三方面知识 思维的逻辑形式:人们的思维过程都要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就是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的具体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赖以联系的构造方式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逻辑方法:是反映对象的抽象同一性、确定性和单一性的逻辑方法。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此章非常重要!!!)第一节判断的概述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任何判断必定有所断定,即必定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二)任何判断必定是真或者是假的。 注意:三、判断的种类(一般了解,考试一般出选择是题)判断的分类: 「简临刿断? L关紊判斷第四章第二节幕橈臺判断r 厂联咅判 断竽五虽芜一书 选吉判断第五耳第二节 .我介制斷彳 假言判撕刖五蔓弟三节L 员判断第六章第五节 广町能判慚 「氏值欖占判9f? '勒琳利断 必硕判断 { M止判断 允许判断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悲剧:广义悲指作为审美范畴;狭义的悲是指戏剧体裁,在西方美学史上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广义的悲以狭义的悲为研究对象。戏剧:是通过展示被否定对象的不合理性,即可笑性而使美好期待以实现的一种审美形态。崇高:指对象具有非凡的,伟大的独特审美特性,使人在审美关照时产生剧烈的,激动不已的感觉,体会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优美:优美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相对平衡的状态。从美感上看,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从形式上看,优美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荒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荒诞是社会、自然、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丑:作为审美形态,是指某种由于不协调、不匀称和不规则而引起非快感,令人厌恶的东西,反映了美的缺失和不可能性。丑有别于畸形和丑陋、凶恶,不是美的简单否定,而是以反面形式保持和包裹了正面的审美理想观念美感:广义的美感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它具体表现为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狭义的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美育:就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美感:广义的美感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它具体表现为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狭义的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美感心理要素:感觉和知觉、联想与想象、情绪和心境、理解)科学美:科学美是指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与实验美,通常以理论美为主张。特征:抽象概念性、理论体系性、普遍实用性。科学美的性质:对称性、新奇性、简洁性、统一性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即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的有机统一。功能美的追求是对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两种片面性的否定,一种是只求功能,不问形式;一种是把产品的审美价值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形式。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对实用功能和审美的割裂。古希腊四大家对美的探讨: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 苏格拉底:有用就美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黑格尔丹托的艺术终结:黑格尔和丹托曾提出了艺术终结论了的观点。黑格尔从绝对理念逻辑出发,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之一,哲学是绝对理念的发展顶端,艺术最终要否定自己进入哲学而且,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功利和理性的散文时代。丹托一西方艺术和后现代主义为背景,提出艺术终结论。丹托认为,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以及超越了艺术的界限,必须交给哲学来解决,换言之,艺术终结在哲学里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客观唯物主义相悖,当代社会虽然进入了理性的时代,但任然有诗的发展空间,并非真是散文的时代。同时,丹托片面地把艺术规定为是非的疆界,他认为的艺术不是人类主流价值观认为的纯艺术范畴,不符合主流的艺术观。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以索福克勒的《安提戈涅》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与调解。在《安提戈涅》中,对立表现为血缘亲情与国家法律的冲突,安提戈涅代表的亲属爱与克瑞翁代表的维护国家安全的王法,这两种立场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是在特定环境下都不可调和,具有普遍意义。其进步性表现为:黑格尔认为悲剧还引起了愉快和振奋,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力量的冲突,而不是个人的偶然原因照成的,但是他的理论也存在局限性,他摸杀了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冲突,未能认识到新旧势力的冲突,即悲剧的冲突所在,同时他认为悲剧冲突那不是通过斗争,而是通过调和来解决的,体现了他哲学的妥协性。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模仿方式是借人物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亚里斯多德以《俄狄浦斯王》为研究对象,认为悲剧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过失,即过失说借助情节来展示,在情节安排上,不是写极好的、极坏的或极恶的人,而是与我们相似的一般的人,而因为他们的过失和弱点,才能引起大家的同情和怜悯,这也会让我们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受到惩罚,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他之所以陷入厄运,是由于意外,而非蓄意为非作歹,这比希腊人的命运说前进了一步,但没有揭示悲剧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即发展中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的结果。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是有意识的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18世纪后,近代欧洲科学的各个学科逐渐形成,并全面发展,为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美学”为文学艺术而生1735年.德。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第一次使用“感性学”。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第一卷,----“美学”这一术语流行开来。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的发端;先秦时期,发展和繁荣:汉——明清,巨大勃兴:魏晋南北朝、发展:隋唐、继续发展:宋元、转折;明清①美学变革的开拓者:梁启超“三界革命”(诗界、文界、小说界)→②树立现代美学的界碑:王国维“将美育引进中国”→③美学的普及:蔡元培(中国第一位提出美育问题的,“以美育仪宗教”出自他的演讲稿《以美育仪宗教说》、美育的集大成者)→④中国现代美学的构想:中国现代美学的双星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审美形态:沉郁、飘逸、空灵从中国的文化史来看,受儒、道、释三家影响,形成了华夏文化特有的审美形态。沉郁:概括儒家文化内涵,代表人为杜甫。飘逸:概括道家文化内涵,代表人为李白。空灵:概括释家文化内涵,代表人为王维。美是什么:①古希腊四大家的探讨: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苏格拉底—有用就美、柏拉图—美是理式、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的安排(史上第一个对悲剧下定义的)。②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③马克思对美的探讨—美是对象化的人的本质力量。④新中国四大派的讨论:A蔡仪—美是客观的B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C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D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⑤我们的观点是—美在意象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人类的生理结构和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大致相同,特别是感受美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是相同的。人类社会具有相对普遍的心理结构。3形式美感的共同性。差异性:美感的时代性,指人的审美意识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环肥燕瘦。美感的民族性,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如铁手镯、西兰卡普。美感的个体性,因人而异。如时尚、运动、休闲风格的迥异追求。西方美学史部分:本质论美学(古希腊、古罗马研究核心“美的本质”)→神学美学(中世纪从属神学基督教“美的本质在上帝”)→认识论美学(文艺复兴-19世纪)→语言论美学(19世纪末-20世纪70、80年代)→文化论美学(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日常就是过去一些美学家(如朱光潜)所主张的人生的艺术化,人生的审美化。日常就是指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把日常生后中的现成物命名为艺术品,从而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的现象。日常指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社会生活的虚拟化。日常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绘,人们在生活中追求一种愉悦的体验。崇高和优美的区别:首先,优美的对象使人亲近,而崇高的对象让人有点疏远。优美的对象让人亲近是因为优美的对象立即让人觉得愉快。而面对崇高的对象,我们不觉有一种“抗拒”,“不免带着几分退让回避的态度”,但这种抗拒是霎时的,它马上使我们想起,外物的体积和力量不能压倒我们内心的自由,反而激起我们振作起来。其次,优美的对象使人感到愉快,这种感觉是单纯的,始终如一的;崇高的对象使人有痛感的愉快,这种感觉是复杂和变化的。观察崇高的对象,“第一步因物的伟大而有意无意地见出自己地渺小,第二步因物的伟大而有意无意地幻觉到自己的伟大。”比如我们在看巍峨的山或浩荡的海时,第一眼看我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住了,但很短的时间之后“我们的心灵仿佛完全为山海的印象占领住,于是仿佛自觉也有一种巍峨浩荡的气概了”。第三,优美的事物偏于静,在形式上显得和谐、精致、完满,崇高的事物偏于动,有突然性,不合常规,在形式上有些卤莽粗糙,不加雕琢,它不仅容纳美,还要驯服丑,把美和丑放在一个炉子里去锤炼。、马克思,李泽厚的美学观点: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劳动使人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其物化在客观世界中;创造了美的事物,创造了审美的人及其美感。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的本质力量在劳动中形成、发展、劳动对象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李泽厚先生的美学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不在于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事物的社会属性,即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为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朱光潜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略了美的客观性,所以二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故将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所谓社会性,不仅指美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而且还指美包含着日益开展着的丰富具体的无限存在,这存在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西方美学史:本质论美学、古希腊形成以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思考传统。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它把本质论美学与基督教神学“嫁接”起来,认为世界的美来源于万能的上帝的创造。神学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的产物。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到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认识论转向”是指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学统治的潮流,它不再相信人的知识是来源于上帝,而是来源于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以来盛行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主要特征: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取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成为美学的中心问题;放弃对美的本质以及其他本质问题的追问,注重用语言学模式分析审美现象;放弃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认可具体问题的文本阐释。文化论美学是指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以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美学与文化分析流派。它把文化视为人类的符号表意行为,强调运用跨学科手段去综合的、多方面的分析文化现象,消解文化的精英色彩而揭示其日常性,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角度对审美问题作新的研究。丑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形式特征:不和谐。内容特征:A、丑的形象外观包孕了美的意趣与理想,借助形象本身外丑内美的强烈对比产生审美效果,成为激发物。以否定的态度表现丑,真实展现丑的事物被历史抛弃的必然性,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丑的本质,寄寓美的理想。以旁观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观赏的外观。

普通逻辑学试题(逻辑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 (1)p真q真(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 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 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参考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2.任何概念都有两个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3“.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凡S都是P),其中逻辑常项是(凡……都是……),逻辑变项是(法律、有强制性的)。 4.如果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SAM)。 5.驳倒对方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6.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应当注意避免(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7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常项)和(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8.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属加种差)的方法。 9.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特征,即(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 10.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思维对象情况(并存关系)的判断,当且仅当所有联言支都(真)时,联言判断为真。 11.根据换位规则(O)判断不能换位;SAP判断换位后可得(PIS)判断。

12.违反论证“论题必须同一”的规则,就要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论证“论据必须真实可靠”的规则,就要犯(论据虚假)或者(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1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明属于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是(常项)。 14.概念间的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15.根据对当关系由“凡社会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真,可推知“有的社会团体是审判机关”为(假)。 16.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其前真后假)时它才是假的。 17.“SEP并且SIP”这一判断是违反(矛盾)律的。 18.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存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各组概念中,不属于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排列的是(C)。 A.布匹布 B.花卉花 C.工人人 D.词汇词 2.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有(C)。 A.教育、职业教育 B.定义、划分 C.律师、女知识分子 D. 音乐爱好者、足球爱好者 3.“任何逻辑难题都不是不可解决的”这个判断(B)。 A.主、谓项都不周延 B.主、谓项都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016美学教程期末复习题

《美学教程》复习题 一、填空: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2、(1750)年,鲍姆嘉通用(Asthetik)称呼他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3、在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理论中,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先后出现过(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传统学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研究当中占主导地位。 4、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5、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 7、在(人类产生)以前,没有自然美存在;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8、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9、根据(材料)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10、雕塑艺术的制作方法是(雕刻)和(塑造)。从雕塑艺术样式来区分,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1、建筑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12、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三种类型。 13、根据表现手法区分,戏剧艺术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等。 14、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 15、人们将感性的审美经验升华到理性的思维高度,我们可以把审美形态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在审美形态方面可以分出(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不同的类型,前者侧重于(客体存在),后者偏重于(主体感受)。 16、优美的核心是(和),其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了(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17、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数量的崇高),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 18、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19、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型喜剧)三种。 20、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主要心理因素。 21、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继涌现出许多心理学流派,主要包括以德国的(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以谷鲁斯和浮龙·李为代表的(“内模仿说”);以英国的布洛为代表的(“心理距离说”);以意大利的(克罗齐)为代表的“形象直觉说”等。 22、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2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和动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 24、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5、西方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席勒)把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客服人性的分裂。 26、美育的性质决定了美育的特点,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普遍性)等特点。 2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此外,(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 28、(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语言和表现方法。 29、美感必然包含着(快感),但美感又不等同于生理快感。 30、(艺术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诗和画的意境,只有通过欣赏着的想象才能显现出来。 31、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二、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

普通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2002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1)(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 (2)(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法律普通逻辑学》复习与考试说明

《法律逻辑学》参考资料: 7月《法律逻辑学》复习与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及复习指要 法律逻辑学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省开选修课。课程主教材采用姜成林主编的, 中央 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文字教材《普通逻辑学》( 修订版) , 是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还配有 相应的学习指导书, 内容包括各章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等, 同学们复习时, 应结合这些练 习进行。 考试不会超出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范围, 大家在复习时要紧紧扣住以下几条: 1、掌握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 3、掌握推理规则及可能犯的逻辑错误。 4、多做练习。教材与指导书上的练习都要求做。 具体到各章节, 大致如下: 1、概念: 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的方法和规则、概念的划分、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注意掌握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2、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性质判断的四个构成部分、种类; A、 E、 I、 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 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及其变形的直接推理; 三段 论的公理及一般规则; 三段论的格和式; 关系判断。 3、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复合判断的种类及其推理; 假言直接推理的三种形式及 其相应的规则; 假言三段论推理; 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真值表方法及其作用。 4、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性质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及其种类; 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 其性质;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种类及各类方法的运用; 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 法。 5、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以及违反这些基本规律所犯的错误。 6、论证: 论证的实质、种类、规则及其与推理的关系; 反驳的实质、结构及反驳的方法。 二、关于考试方式 试卷号为3071和7034《法律逻辑学》均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 三、关于考试题型、例题及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例: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属于: A.单独概念B.负概念C.空概念D.普遍概念 本大题主要考察学员对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的掌握情况 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的方法和规则、概念的划分、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性质判断的四个构成部分、种类; A、 E、 I、 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 给出一个性质判断, 要你判定其主、谓项的周延性; 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及其变形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法律、教育等专业适用)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和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的不同决定的。 常项、变项、常项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 概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 单独概念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I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肯定、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判断不能换质位。 < O、I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S O P→S I P → P I S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SOP取值为,SAP取值为。假、真、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 真假不定、真 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结论应为。 》 MAS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中项不周延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真、假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假、真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16.当“p ←→q”为假时,”pvq为。 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你来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 “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 真、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假,真,假。 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小张可能考上大学、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 21.根据不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矛盾、反对 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的要求。 ! 排中律 23.任何论证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24.反驳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被反驳的论题、用以反驳的论据、用以反驳的论证方式 25.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对方论题或的反论题的真实性,然后根据律,从而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的反驳方法。 相矛盾、相反对、不矛盾律 二、单项选择题 )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廷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④)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的“民”这个概念是() ①集合概念②非集合概念③普通概念④负概念 (②) 3.“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 ①定义过宽②定义过窄③同语反复④循环定义 (③)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

逻辑学复习题 (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 (B)A E (C)A∨ E (D)A 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 q"具有()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优美: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美,其实是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于审美客体优美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优雅、秀丽的美; 2、崇高: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在这里它不是一般的形容词。它是由于审美客体(崇高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雄壮、激扬的美,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的对客体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 3、悲剧:又称悲、悲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悲剧性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通常以美好的毁灭、正义的失败、英雄的牺牲、生活的磨难等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催人泪下,也具有警醒和感奋人心的巨大作用; 4、喜剧:又称喜、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通常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是由喜剧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美。 西方美学的三个基础 1.对事物的本质追求。(柏拉图) 2.对心理知、情、意的划分。(欧几里得几何学方式,鲍姆加登) 3.各门艺术的同一性(艺技不分;艺术与技术关联;艺术脱离技术;18世纪时,区分开来。) 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 1.无对本质的追问,且认为本质不可清晰言说。(语言、事物、内心) 2.对知、情、意无划分,认为心理是整体,并进行整体功能把握。(性、心、意、志、情不同却互渗) 3.各门艺术从未统一论述过,因为各门艺术不平等。(诗文最高,书画次之,雕塑和建筑偏低,小说和戏曲最低。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综合现象:唐、宋园林、元明清的戏曲;但此类综合从“闲情逸趣”出发,并未打破诗文的教化高位,因此并未统一。) 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一. 本质——现象 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 2.柏拉图:“什么是美”(《大希匹阿斯》,《会饮篇》) 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上给“美”确定一个恰当的内涵。 二.从客体到主体 鲍姆加登用德文Aesthetica使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理性类比的艺术”。 从感性的角度,他给美下了定义:“美”就是“完善的感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