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科学(教科版)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科学(教科版)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科学(教科版)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科学(教科版)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科学(教科版)试题(含答案)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中质量检测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进括号里)(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声音中比较嘈杂的是()。

A.流水声

B.喇叭声

C.音乐声

2.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做法是()

A.拉伸皮筋

B.按压皮筋

C.弹拨皮筋

3.关于物体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A.停止敲击鼓面,鼓声延续是因为鼓面仍然在振动

B.竖笛发声是因为嘴巴振动产生的

C.轻轻拨动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4.医生经常会借助一些仪器听取人体内的声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简易肺活量测量袋

B.听诊器

C.额镜

5.关于声音的传播,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B.土电话是通过线绳来传播声音的

C.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比空气弱

6.在耳朵的各部分结构中,能将振动传达到内耳的是()

A.外耳道

B.鼓膜

C.听小骨

7.如图,在模拟鼓膜振动实验中,为了看清橡皮膜的振动,可以()。

A.在鼓膜上撒上水滴

B.在鼓膜上撒上塑料颗粒

C.在鼓膜上撒上干燥细沙

8.用纸卷一个"喇叭",放在耳洞旁听到的声音会强一

些,这个纸卷模拟的是()。

A.听小骨

B.外耳道

C.耳郭

9.关于声音的强弱,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B.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没什么区别

10.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声和它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是()。

A.用大一些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大,发声弱

B.用小一些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小,发声弱

C.用小一些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大,发声强

11.靠弦发声的乐器是()

A.小提琴

B.钢琴

C.唢呐

12.在拨弹古筝时,声音高低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弦振动部分越粗,发声越高

B.弦振动部分越长,发声越高

C.弦振动部分越短,发声越高

13.拉二胡时,发声高低的情况是()。

A.手按弦靠下些,发声低

B.手按弦靠上些,发声低

C.手按弦靠上些,发声高

14.下列物质中,传声本领最强的是()。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15.呼吸过程中,空气进出的顺序正确的是()。

A.吸气时,空气从鼻腔进入,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肺

B.呼气时,空气从肺呼出,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鼻腔

C.吸气时,空气从鼻腔进入,依次经过气管、肺、支气管

16.下列气体中,属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17.能提高呼吸功能的做法是()。

A.每天多吃零食

B.每天多读书

C.每天坚持体育运动

18.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是为了()。

A.获得更多的氧气

B.缓解肺的疲劳

C.让心脏获得更多休息

19.下列现象不能证明肺活量大的是()。

A.吹的哨声长

B.跑步后,很快恢复平静

C.运动时比一般人的呼吸次数多

20.测出肺活量最准确的仪器是()。

A.简易肺活量测量袋

B.有刻度的玻璃杯

C.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人体呼吸主要是进行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膈肌在人体呼吸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3.在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先要设计制作方案。()

4.把吉他的弦调紧一些,弹出的声音会低一些。()

5.声音的高低是用音量来描述的。()

6.用力敲击鼓面比用力敲击锣面,发出的声音要强些。()

7.听诊器能帮助我们清晰地听到人心跳的声音。()

8.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

9.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它就是声带。()

10.流水声、鸟声、风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三、连线题。(共10分)

请将下列仪器图、名称及作用用线连起来。

四、综合题。(共40分)

1.观察编钟并答题。(10分)

(1)用同样的力敲击编钟"ABC",声音从高到低的是∶

()→()→()。(3分)

(2)编钟敲一次,声音可以持续好几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我们在剧场欣赏编钟的乐声,传播乐声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乐器的器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请根据所学填空。(12分)

实验中,我们发现,用力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比轻轻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

_____(选填"强"或"弱"),因为用力拨动尺子比轻轻拨动尺子振动的幅度

_____________。

(1)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选填“快”或"“慢”),音高越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尺子发声是由尺子_________产生的,用手抓住振动的尺子,______就会马上消失。

3.四(1)班同学在探究一米长的铁丝、木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效果是否相同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8分)

(1)实验中,他们发现的__________传声效果最好。

2)根据实验结果,要自制一个简易古筝琴,琴弦的材质最好选用()

A.木制

B.金属

C.尼龙

(3)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实验中,棉线传声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棉线粗细不均

B.棉线拉的松紧不同

C.棉线拉得太长

(4)在弹奏自制简易古筝时,能听到较高声音的是()

A.琴弦调得紧些

B.弹粗些的琴弦

C.让琴弦振动部分长些

4.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请根据课文学习完成练习。(10分)

(1)关于肺活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肺活量是指肺的大小

B.肺活量是指深吸一口气,然后尽最大努力呼出气体的量

C.肺活量是指憋气的时间长短

(2)肺活量大的人,一般会表现出()。

A.运动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呼吸

B.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

C.身体会苗条、瘦弱一些

(3)如果要提高自己的肺活量,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可以经常_______________。因此体育运动员与一般老师相比,相同时间里__________少些,说明体育运动员的___________大些。

参考答案

一、1-5.BCAB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e5907809.html,CBB 11-15.ACBA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e5907809.html,ACC

二、1-5.√×√×× 6-10.×√√√×

三、

四、1.(1)CBA (2)编钟的振动在持续,没有停止。(3)空气,耳朵

2.强,大(1)慢,低(2)振动,声音

3.(1)铁丝(2)B (3) B (4) A

4.(1)B (2)B (3)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次数肺活量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知识再现(每题1分,共20分)

1、物体受外力不一定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才行,振动停止,声音就会马上。

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3、收集声音,把声音转化为振动。

4、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改变物质的属性可以改变声音的。

5、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须的原料。人的呼吸实际是在进行。

6、使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7、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食物和食物。

8、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滴会变蓝色。

9、是人体消化的第一站,是主要的消化与吸收的场所。

10、人的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分为门齿、犬齿、,舌能将食物在口腔里进行传送和搅拌,食物在咀嚼的过程中被浸湿变软。

二、辨别是非(每题1分,共10分)

1.用口腔呼吸比用鼻呼吸好。()

2.我们的身体在睡眠、休息的状态下不会消耗能量和物质()

3.人吸进去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含氧量多。()

4.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掉空气,只能看到闹钟在动,但是听不到铃声。()

5.除呼吸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取能量的重要活动。()

6.鱼肉营养丰富,所以我们只吃鱼吃肉就能保证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

7.我们的“土电话”主要是依靠空气传播,我们才听到声音的()

8.用同样的力量拨动橡皮筋,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强。()

9.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0.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主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三、精挑细选(每题2分,共20分)

1、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曲线C波

2、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有关

A高度B长度C刻度

3、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C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按住锣面

4、下列不能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的是()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能判断出它的位置

B渔民利用电子发生器把鱼引导网里

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5、()不是我们的呼吸器官

A支气管B肺C心脏

6、一天中的食物,我们吃最多的是()

A谷薯类B蔬菜类C水果类

7、把一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按压,如果留下油渍,说明食物中含有()A蛋白质B脂肪C糖类

8、我们把手放在耳朵未免,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的作用。

A鼓膜B耳道C耳郭

9、为了增大肺活量,下列有效的方法是()

A坚持锻炼B多吃水果蔬菜C保持良好睡眠

10、发成龋齿的蛀牙原因是()

A偏食、营养不良B牙齿发生畸形C口腔不洁,有细菌存在

四、实验研究

1、让我们了解乐器发声的奥秘吧。(24分)

(1)古琴发出的声音是产生的。

(2)如果使用相同的力从细到粗的一次弹拨琴弦,声音的变化

是,我的解释是。

(3)同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mi”时比发出较弱的“mi”时,琴弦振动的幅度。

(4)弹曲结束后,演奏家已经停止弹拨琴弦,我们却还能听到琴声,我的解释是。(5)吉他使我们常见的乐器,手在一根琴弦上下移动,通过改变琴弦的,来改变声音的高低,手指从上到到下移动,声音的变化是,我的解释是。

(6)改变吉他的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量或音高)。(7)耳朵重要的听觉器官,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三条)

2、小强参加马拉松比赛,以磨练自己的意志。为补充能量和营养,小强在比赛前吃了香蕉。(26分)

(1)吃香蕉时,小强主要是用()把它磨碎的。

A门齿B犬齿C臼齿

(2)口腔中()起着浸湿香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起着搅拌食物的作用。

A舌头B牙齿C唾液

(3)下列器官()主要属于消化器官(多选)

A胃B心脏C小肠D大肠E肺

(4)比赛开始的枪声主要是通过传到小强耳朵里的。(5)比赛时小强发现自己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显著上升,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更多的。

(6)和专业的运动员相比,小强回复到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时间要。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跑步过程中,小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会增加

B鼻子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C经常运动的人比不爱运动的人肺活量大

(8)小强想要身体更健康,平时应该怎样搭配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膳食营养?(至少三条)

参考答案

一、知识再现

1、振动停止

2、声带

3、耳郭鼓膜

4、幅度频率高低

5、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交换

6、肺活量

7、动物类植物类

8、淀粉碘酒

9、口腔小肠

10、臼齿唾液

二、判断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三、选择

1、C

2、B

3、C

4、C

5、C

6、A

7、B

8、C

9、A

10、C

四、探究

(一)

1、琴弦振动

2、由高到低。琴弦越细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3、大

4、振动没停止发声就没停止

5、长度由低到高琴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6、音高

7、不长期使用耳机,不经常待在噪音区,遇到过强的声音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不经常掏耳朵

(二)

1、C

2、C A

3、ACD

4、空气

5、氧气

6、长

7、B

8、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大量运动后要补充含糖类丰富的食物手指脱皮可以补充维生素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可直接使用)2020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人的呼吸实际是在进行_________,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_________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z。

3. _________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4.吸气,是含有_______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_______的过程。此时胸腔______,腹部_____。

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z。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___________。

二、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2.如果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富含()的食物,补充足够能量。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3.口腔中,能起到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A.唾液

B.臼齿

C.舌头

4.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5.下面食物中,根据我们的饮食习惯,全部适合生吃的是( )。

A.生菜、黄瓜,鸡蛋

B.苹果、梨、橘子

C.胡萝卜、哈密瓜、鱼

6.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

A.氧

B.碳

C.氮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A.钟产生了回声

B.人的错觉

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然在振动

9.()不是人体消化器官。

口腔 B. 大肠 C. 心脏

10.食物在()中被消化成食糜。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内并不消化。()

2.睡眠的时候,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低的。()

3.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4.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5.脂肪吃多了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有脂肪的食物都不能吃。()

四、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10分)

耳道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五、实验探究(40分)

1.四年级实验小组的王芳、果果和小东在科学课上分别探究了以下实验:王芳把手放在喉头,大声说话,感觉声带振动了;果果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荡起了波纹;小东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了声音。(4分)

(1)这三位同学都在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6分)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该班同学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时制成的图表。(6分)

(1)补全音量变化柱状图。(4分)

你能找到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吗?(2分)

4.请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如下问题(24分)

(1)将人体各个消化器官名称在人体轮廓图中写出(10分)

5.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食物在就开始被消化。(4分)

6.口腔中的牙齿是最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起着各自的作用,比如我们吃鸡腿,首先用将肉撕咬下来,再用进行咀嚼磨碎,在这个过程中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输和搅拌,让充分和食物混合,将食物浸湿变软。(4分)

7.食物在进一步磨碎和分解,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场所。(2分)

8.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如何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的营养均衡,在饮食上你能给同学们一些好的建议吗?(4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气体交换

2.呼气

3.肺

4.氧气肺扩张收缩

5.振动声波

6.波纹

二、单项选择

1C 2. 8、 3. 9 4.C 5.B 6.A 7.A 8.C

9.C 10.C

三、判断题

1.X 2、√ 3、× 4、√ 5、×

四、

四、实验探究

《声音》

1.(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1)越低(2)越低

3.(1)

(2)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呼吸与消化》

4.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5.消化、口腔

6.犬齿、臼齿、舌、唾液

7.胃、小肠

8.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运动量大的话多补充糖类食物、手指脱皮多补充维生素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最新整理)

2018 学年洒坪中心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 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 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 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 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 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 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 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 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 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 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 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 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解读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 新教材培训研讨会资料四北 京四 esph

目一一录 一二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修订报告(1) 二二相关文献(9) esph 三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框架(科学知识目标)(16) 四二3~6年级上册各单元概述(28) 五二教材前期试教资料(53)

一二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 修订报告 继一二二年级教材送审之后,根据教育部‘小学科学教材修订送审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我们对本版3~6年级的科学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三 通知中明确,这次修订的目的是使教材的质量得到提升,具体要求是加强整体设计,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三遵照这一目的和要求,我们此次修订的重点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调整现行教材的框架结构和相关内容,提升和改进教学活动的原有设计三esph 一二教材框架结构和内容的调整 (一)调整情况 2017年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内容标准部分进行了学段划分,突出了大概念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学习进阶理论在设计中的地位三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我们编写的教材已经采取了以概念为核心的框架结构,但如何将大单元的结构方式与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更完美地融合,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三我们首先将现行3~6年级本版教材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4个领域的207项学段目标逐一核对,结果显示,两者的吻合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发现了与学段目标不够吻合的部分,例如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13.1-3目标现行教材是在高年段实现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在三年级下册增设 太阳二地球和月球 单元的措施三对个别学段目标的错位,我们进行了单元的拆解或合并,例如 新的生命 分别植入 植物的生长变化 和 动物的一生 , 温度和水的变化 与 溶解 合并为 水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教学集中在了一个单元三至于现行教材中存在个别超出学段目标的部分,则做了删除处理,例如 沉与浮 单元,不再进行浮力的比较,而是指向工程与技术,更名为 船的研究 , 我们的身体 单元主题更明确为 健康生活 三 经过这样的调整,我们达到了如下效果: ?将原3~6年级32个单元减少为28个(3二4年级每册3个单元共计24学时, 5二6年级每册4个单元共计28学时),降低了教材难度,减少了课程容量三?对大部分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原有设计的提升和改进,使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延续性又提高了质量三

2017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表格式)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上期)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

(完整word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2017年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整理笔记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 20xx年春季

、教学进度表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

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 2017-10-10 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制定工作计划能够让教师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 (一) 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 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 (二)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方法。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活动埋下伏笔。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 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目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 教学进度安排 (6) 第一单元声音 (7) 第1课《听听声音》 (7)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9) 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4) 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7) 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20) 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 (23) 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6) 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28) 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31) 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31) 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35) 第3课测量肺活量 (40) 第4课一天的食物 (44) 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 (48) 第6课营养要均衡 (53) 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57) 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61)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66) 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66) 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70)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74) 第4课《弹测力计》 (78)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2)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6) 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 (90) 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 (95) 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 (99) 单元复习资料 (112) 第一单元声音 (112) 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116)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122) 单元测试卷 (130)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 (130)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135)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139)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教科版科学计划2017-2018

双营小学科学实验计划、安排表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二、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 (二)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本学期科学实验室继续加强管理,有借有还。在教学时,首先,及时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名称,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其次,合理实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三)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各年级实验计划安排如下: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序号章 节 实验课题实验类型 所需仪器材料实验 周次 1 1-1 对大树进行 观察和测量演示和分组 放大镜、皮尺 1 2 1-5 观察植物的 叶分组实验 植物的新鲜叶和 落叶、放大镜 3 3 2-2 观察蜗牛分组实验蜗牛、放大镜、 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5 4 2-4 观察蚯蚓分组实验 蚯蚓、培养皿、 放大镜 6 5 2-5 观察蚂蚁分组实验少许面包、少许 白糖、和死掉的 昆虫、放大镜 7 6 2-6 金观察鱼分组实验金鱼,玻璃缸、 滴管、少许使用 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8 7 3-4 它们吸水 吗?演示和分组 纸片、塑料片、 铁片、木片、红 12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质量分析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质量分 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年级科学质量分析 一、考试结果及分析 (一)考试成绩 1、理实相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重课堂知识的获取,轻科学知识的生活来源。从试卷中看出,不少学生学习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如在一年级试卷中,很多知识都是生活的常识,学生扣分比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问答题做得情况还行。这反映出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生活来源,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同时从试卷中看到,学生缺少对大自然一些科学现象的留心观察,更没有将课本知识运用到解决自然、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学生重科学概念的教学,轻科学知识原理的推断。这次试题大都是考查学生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试卷上看,不少学生很少去理解和掌握记忆性内容,所以在判断题上失分比较多。还有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该记的没有记。 3、科学教育之根本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教师重教学环节的引导,轻学生科学思维、知识运用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考试的结果不难看出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诸

如善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做观察记录、读题、审题、做题、检查等。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发展不均衡。 二、教学建议及要求 (一)提高教师素养,保障教学环境 加强科学教师专兼职队伍建设,给科学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落实实验场地,配备实验设备,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条件。 (二)改变传统教学,转换教学思维 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进一步深钻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同时要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积极研究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把重点放在鼓励学生质疑和对未知问题的探究上,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坚持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以问题为教学的起点,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四)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花样 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方法指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的教学实施。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 (五)学科全融合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习题2017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 一、填一填 1、1879年_________用电点亮了世界第一盏电灯。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______电荷,头发带_____电荷,而且它们相互靠近时会产生_____的现象。 3、摩擦能使_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______。 4、电流只有在______中才能流动。 5、要想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也就是_______;另一个是要有_______。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源通路叫做_______。 7、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的_____和______。 二、判一判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很少见。 ( ) 2、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 ) 3、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 ) 三、答一答 1、说说你知道的静电现象。 2. 仔细观察,我们能得出结论:。这和的相 互作用相似 2、静电既然存在我们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2点亮小灯泡练习题 一.精彩补白。 1.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池的一端是,称为;另一端是,称为。 2.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的电做实验。 4.你认识下面的物体吗?请写下它们的名称。 5.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请画出一只小灯泡,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二. 6.下图中,电线终端应接在,小灯泡才会亮。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二.发生短路时会产生哪些后果? (1)②(2)。 (3)。 (4) 三.连一连。 石英钟电子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随身听 电池(直流电)发电站(交流电)

(完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7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8学年洒坪中心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

2017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 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 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 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 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 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 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 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 教学重点: 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 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但不要求 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 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 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树、花) 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