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一会考

必修一会考

必修一会考
必修一会考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目的:巩固和扩大统治。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3)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5)实质: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等级制度

(6)影响: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权威

逐渐削弱。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2)核心内容(特点):①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政治权力——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

个儿子)。②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只有周王是绝对的大宗。③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

(3)作用:①当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维护贵族集团的世代利益稳固内部统治);②

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认祖归宗”、“尊祖敬宗”等。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朝的统一

(1)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

(3)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创立与皇权的至高无上——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总

揽全国的政行、司法、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调动军队等)

(2)“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3)实行严酷的法律。

3.郡县制——地方官制

(1)建立过程: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

(2)构成: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②

“县”隶属于郡。县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③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3)作用: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3.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历史的影响:

(1)积极作用:①秦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②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以前,基本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起消极甚至反动的作用。表现在: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科技

进步等。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

(1)背景:汉武帝有意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频繁更换丞相。

(2)形成:①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参议要政;②皇帝亲自

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参议机要。这样决策机构“中朝”形成,又称“内朝”。于是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机构称为“外朝”,沦为执行机构。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意义: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这样完整的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朝分割相权措施

①设置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②

为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③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④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4.古代王朝的监察机构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中央:御史大夫P10;郡:监御

史P9)

(2)西汉:①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

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

先斩后奏等手段。

(6)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察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检察体制的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以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2)先秦:实行“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如西周宗法制)

(3)汉朝:实行“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向中央推荐,最

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4)魏晋南北朝:主要是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的一种,“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5)隋唐到清朝(1905年):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意义: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③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

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

的合理性。

6.元朝的行省制度

(1)设置:①地方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简称行省,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②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二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

海部分地区。

(2)运行: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②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

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④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⑤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意义。

7.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①中央: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②地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的内阁

(1)废丞相——内阁设立的背景:

①原因、目的: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威胁皇权的教训,正式下令废除丞相职

位,以加强君主专制。

②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中国宰相制度被永远废除。

③影响:君主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又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内阁: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内阁的职责及地位:

①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人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②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

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4)内阁的影响:①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

用。②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清朝设置军机处

(1)设置:①时间:雍正年间;②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职权:①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②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③

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3)影响:①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②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

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4.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脉络和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

(3)演变趋势:①中央:君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②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

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②中国处于清朝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③直接原因、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2.从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1)主要内容:

①割地: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

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①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

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④中国革命的性质: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5.

6.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①军事:列强烧杀抢掠,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

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②政治: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③经济: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

经济命脉。

④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三元里人民抗英:①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

名英军。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爱国精神。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国际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区。

②俄英两国为控制新疆,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

(2)过程: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率军

西征,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1877年,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全歼阿古柏势力。1878年初,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②收复伊犁:1880年,清政府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

被遣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3.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①开战不久,海军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但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

②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将士们同仇敌忾,英勇奋战。

③“致远”舰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

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④“经远”舰也在受伤后冲向敌舰,在被敌鱼雷击中、船体开始下沉时,管带林永升还带领官兵继续准

确地向敌舰开炮。

⑤“靖远”舰管带叶祖珪目睹“定远”舰桅楼被毁,果断代替旗舰集队,与日舰继续战斗。

⑥“定远”舰以重炮击中日旗舰“松岛”号,使该舰弹药库爆炸,日军死伤百余人,“松岛”号也丧失

了作战能力。

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①《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台湾人

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②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

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先后在新竹、台中、彰化、台南等地痛击日军。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lO 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5.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列强肆无忌惮的侵

略,中国人民挺身而出,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2)兴起和发展:①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

业者。他们练拳习武,进行反清斗争。

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引起清政府的恐慌,清政府决心尽快扑灭义和团。1899年底,清政府任命袁世凯

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到任后,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当地义和团一起向京津地区发展。

(3)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义和团与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①6月中旬,八国联

军沿铁路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扒铁路,毁电线,奋起阻击敌人。②在北京,义和团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起猛烈进攻。

(4)失败:①就在义和团浴血奋战之时,慈禧太后迫于帝国主义的强大军事压力,决定出卖义和团,向帝

国主义乞降,于是指使天津清军从背后攻击义和团。义和团两面受敌,被迫退出天津。②北京陷落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途中,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终失败。

(5)意义: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略方针政策: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

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2)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趁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3)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

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4)八一三事变: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日军进攻南京。

(5)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

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

(6)中国失去大片领土: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

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7)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8)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

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2.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

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

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国民党军队: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奋起抵抗。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

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4)东北军:①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安德馨率全营300官兵力战殉国。②

日军侵占承德后,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使喜峰口失而复得。③5月,日军越过长城各口,察哈尔省危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5)爱国民众以各种方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

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6)学生:1935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2

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7)国民党爱国将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向前来督战“剿共”的蒋介石发动兵谏,

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

争全面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A.形成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B.形成过程:①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次国

共合作实现。

C.意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

保证。

(3)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凇沪会战: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40余万中国军队同20多万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

区激战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一五师在平型

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③徐州会战:1938年春,在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

儿庄对日军进行堵截。中国官兵奋战一个多月,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④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1938年lO月,

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⑤1940年5月,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

烈殉国。

(4)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

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年9月,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

后方。

③粉碎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

④发动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歼敌4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⑤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敌后

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5)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②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

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③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

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④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

降。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使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根本原因)

③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④组织、发动: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奠定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而衰)——1864年天

京陷落(失败)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天朝田亩制度》——前期革命纲领

(1)中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内容:①关于土地分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3)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评价:①有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

斗争的思想结晶。②有空想性:但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③《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B.《资政新篇》——后期革命纲领

(1)时间、目的: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

治和文化改革。

(2)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

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③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④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①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

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

行。

4.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

①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②局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

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第2课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社会危机: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革命党人的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近

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②理论指导: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③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鼓舞了全国人

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5)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了革命力量。

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高潮

①概况: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

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②影响: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

统治土崩瓦解。

3. 辛亥革命的结局

(1)中华民国的建立:

①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

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②性质:南京临时政府各部实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成员手中,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

①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内阁制。

②地位: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

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①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了清政府的大权,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

力。②孙中山为争取袁世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表示如果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③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统治。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①直接原因:1919年初,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

的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②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过程: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④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⑤历史意义:a.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诞生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成立:

①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共

产国际也派代表列席会议。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召开。大会规定了党的任务和中心任务。

②意义: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

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

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背景:①中共:1922年至1923年,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严重受挫,由此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的必要性。

②国民党: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

(2)合作实现的标志: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

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3)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①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②成果:在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并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

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4)结果: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

革命失败了。

(5)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

侵略势力。

(6)局限性: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

革命最终失败。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27—1937)

(1)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重要事件: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③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分三路攻打

长沙,由于敌人势力强大,起义军损失惨重。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成立。

⑤红军长征:a.原因: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

被迫长征。 b.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c.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从1937—1945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

①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妄图

消灭中国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过程:

a.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b.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

其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c.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d.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③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至此,中国人

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

的主人。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

(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主要内容:

①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基本政策:确定了革命胜利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确定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北平。主要内容:

①四个确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还讨论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

②三个文件: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成立: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

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③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起来。

①背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②主要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国家。 b.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d.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特点: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④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影响: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

束。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建立。

(2)发展:1954年12月政协第二届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

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①目的: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②首次提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③正式确认: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成立最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

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最晚)。

⑤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①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③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2.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①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①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有力于保障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有力于保障和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力于保障和推进人民当家做主,有力于保障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有利于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

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含义:“一国”指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

“两制”指两种社会制度,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提出目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在香港问题上首先实

践)

(3)形成过程: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

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具体说,就是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

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4)实践: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政策原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外交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

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外交成就:①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②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①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

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的建设性

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2)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面对帝国主义国家

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美国孤立

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根本原因)

(2)恢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突破的关键)

(1)原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的共同需求。

美国方面:①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直接原因)

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②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

(2)过程: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

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

国正式建交,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意义:是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

①结束了长期的对抗,开始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阶段,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②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促使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中日建交

(1)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日本产生影响。(根本原因)

②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原因)

(2)过程:①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

结束,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陆续签订一系列协定。

(3)意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

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3)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政策: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

边外交。

(2)外交:2000年,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议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五个常任理事国承诺捍

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重要内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2.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各项活动

①1993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国西雅图);

②2001年在上海举办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3.建立“上海合作组织”(SCO):

①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共同签

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

②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③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政策: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我国坚定不移的反对

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成就:①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与俄、美、日、法等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②积极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

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③2001年,中国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理位置: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②地理范围:大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

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

③自然地理环境: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但这里海岸曲折,港

湾众多,绿岛相连;

④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2)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不利于粮食生产,适宜葡萄和橄榄的生长;为维持生计,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陶器等物品以换回粮食;

②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希腊人还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

③上述活动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

立。

2.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1)城邦的概念: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

(2)希腊城邦的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

(3)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

①政治上:独立自治、实行民主政治;②规模上:小国寡民的状态;③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

④文化上:思想文化中心,积淀、吸纳、汇集了古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文化资源。

3.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人多地少,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

城邦——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是孕育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公民——十分珍惜自身的政治权利,是希腊民主的核心力量。

第2课卓尔不群的雅典

1.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初

(2)目的:调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3)内容:

经济上:①梭伦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②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政治上:①他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4个等级;

②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③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4)评价: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但是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

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1)表现:

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

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其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陪审法庭”人数众多,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③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

民发放津贴。

(2)意义: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了,标志雅典的民主制高度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3.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性质: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

(2)进步性(得):

①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

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②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3)局限性(失):

①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

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就民主的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

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也是雅典后来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罗马法的定义: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1)起源——习惯法

①概念:口耳相传,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和不确定性,易被贵族随意曲解以欺压民众。

②适用时间: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公元前6世纪末)。

(2)形成:《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

①原因:贵族随意曲解习惯法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护自身利益。

②颁布:公元前49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

③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④评价:

进步性:①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②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局限性: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3)公民法

①概念: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

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

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③意义: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广大平民是罗马对外扩张和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公民法的实施,使平

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

性。(p113第3段)

(4)万民法

①概念: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②背景:a.随着不断对外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公民法不太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b.治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也需要必要的法律保护。

③特点:a.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b.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能够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④意义: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

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p113最后一段)

(5)自然法

①概念: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

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

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②提出: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自然法之父”。

③意义: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1)对当时的罗马而言: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①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②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

③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与繁荣进步。

(2)对后世而言: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①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

②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光荣革命(1688年)

(1)背景:1640年,英国爆发了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克伦威

尔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他去世后,政局动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复辟王朝大失所望,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2)过程: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詹姆士二世的女婿)继承英国王位,历史上把这次

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3)意义: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权利法案》

(1)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

实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2)时间:1689年10月;目的:限制王权

(3)内容:①国王无权废止法律;②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③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④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⑤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⑥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4)意义:《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中叶)

(1)形成:

①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

②“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有一个人来主持内阁会议。

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了实际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

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⑤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阁制的运行原则:①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议会对内阁有监督权。②

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③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4.1832议会改革的特点

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增。

②主要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增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5.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实权,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另外,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等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课前提示)

第2课美国1787年宪法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主要内容及体现的原则:

①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

②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a.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

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

b.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c.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

(2)评价:

①局限: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黑人人口按3/5的比例折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②进步:a.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

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c.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美国的两党政治:

两党制在联邦成立之初就已经萌芽。经过演变,民主党于1828年成立,共和党于1854年成立。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两党制度正式确立,虽然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都属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由资产阶级国家性质决定

并为之服务;都体现了分权原则。

(2)不同点:

高二地理毕业会考模拟试题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20XX 年上期道县一中高中地理毕业会考复习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天体系统中,银河系是……………………………………………………………( B ) A. 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B. 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C. 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 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2.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 ) A. 一个太阳日 B. 一个恒星日 C. 23小时56分4秒 D. 24小时3分56秒 3.下列日子中,我国各地昼最长的一天是……………………………………………( C ) A. “五·一”国际劳动节 B. “六·一”国际儿童节 C.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D.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4.全球只有一个的气压带是…………………………………………………………( A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5.全球台风(飓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 B ) A. 墨西哥湾 B. 西北太平洋 C. 北印度洋 D. 东北太平洋 6.港口的腹地是指………………………………………………………………… ( B ) A. 港区的货物 B. 港口为之服务的区域 C. 港口的自由贸易区 D. 港口的加工工业区 7.我国下列的山脉中,属褶皱山脉的是……………………………………………( B ) A. 华山 B. 喜马拉雅山 C. 泰山 D. 庐山 8.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D ) A. 河流水 B. 浅层地下水 C. 淡水湖泊水 D. 冰川 9.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文 D. 土壤 10.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B ) A. 刚果盆地 B. 亚马孙平原 C. 马来群岛 D. 马达加斯加岛 1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C ) A. 土壤 B. 政策 C. 市场 D. 气候 12.澳大利亚所产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对象是…………………………………………( C )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英国 13.下列工厂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B ) A. 服装加工厂 B. 甘蔗制糖厂 C. 家俱厂 D. 面包厂 14.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多是………………………………( D ) A. 不规则的多边形 B. 圆形 C. 方形 D. 带状 15.我国拥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B ) A. 辽宁省 B. 山东省 C. 浙江省 D. 广东省 16.下列城市中,分别在交通、资源、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城市是…………( A ) A. 郑州、攀枝花、拉萨 B. 攀枝花、邯郸、合肥 C. 攀枝花、拉萨、合肥 D. 拉萨、合肥、邯郸 17.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C ) A. 海洋 B. 乡村 C. 城市 D. 自然风景区 18.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 B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会考模拟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青海省会考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B.时间C.功率D.质量 2.在物理学史上,首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焦耳B.牛顿C.欧姆D.爱因斯坦 3.F1、F2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其中F1=4 N,F2=3 N.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为A.2 N B.3 N C.5 N D.15 N 4.同学们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能反映正确探究结果的是 A.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B.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反比 C.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平方成正比 D.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平方成反比 5.下列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平抛运动 6.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 m/s2.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

A .5 m/s B .10 m/s C .20 m/s D .30 m/s 7.下列所述的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木箱沿斜面匀速向下滑行的过程 B .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 C .小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过程 D .跳伞运动员在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 8.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则质点 A .在0 ~ 10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0 ~ 10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10 s ~ 40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在10 s ~ 40 s 内保持静止 9.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 A .3倍 B .6倍 C .9倍 D .12倍 10.在图3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标明了带正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F 方向的是 11.面积是S 的矩形导线框,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穿过导线框 所围面积的磁通量为 A .0 B .BS C .S B D .B S 12.如图4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0.2 T ,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长度L =0.2 m ,导线中电流I =1 A .该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为 A .0.01 N B .0.02 N C .0.03 N D .0.04 N 13.一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所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此电热水壶在额定 电压下工作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约为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和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纸带问题 3、追及与相遇问题 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 二、力 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3、动态和极值问题 三、; 四、牛顿定律 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瞬时加速度问题 4、绳活结问题 5、超重失重 6、临界、极值问题 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 8、传送带问题 9、牛二的推广 10、? 11、板块问题 12、竖直弹簧模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014生全国(2)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22 1v v `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2016全国(1)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为40m 2、纸带问题 【2012年广州调研】34.(18分)(1)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A.重锤质量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②设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图b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点到D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人教物理必修一考试试题

人教物理必修一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1.三个共点力F1、F2、F3的合力为0,其中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是F1=8 N,F2=4 N,则F3的大小不可能是 A. 8 N B. 6 N C. 4 N D. 2 N 2.下列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弹力存在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5如图所示,恒力F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恒力F的方向与水平成 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 8

2 / 8 A .cos θ B .ctg θ C .cos 1sin θ θ+ D .tg θ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32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 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 ,则v 是( ) A .24 km/h B .35 km/h C .36 km/h D .48 km/h 7.某物体沿平直轨道以2m/s 2的加速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测得物体的 速度大小为4m/s ,则在此后的2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①4m ②12m ③8m ④ 0m 以上答案可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如图所示,质量101=m kg 和302=m kg 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50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250N/m ,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m 1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 推力F 作用于质量为m 2的物体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当移动0.40m 时,两物体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 ) A .100N B .300N C .200N D .250N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一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得分,选对但不全的的得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中) 9.如图所示,A 与B 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A . A 、 B 间无摩擦力 B . 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m A +m B )gsin θ C .A 、B 有静摩擦力作用 α A B v

2020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2020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 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 ∩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n a a a ,...,,21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 有2n –2个. 2、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 y f x -=,y x ,互换,写出)(1 x f y -=的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 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③指数的真数属于R 、对 数的真数0>.

4、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0x =在其定义域内,则 (0)0f =) ; 偶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6、指数幂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r s r s a a a +?=;②()r s rs a a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s Q =>>∈。 (3)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一、参考系 课标要求: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 知识梳理: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①凡是被用作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认为是静止的; 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以巧妙地选用其它物体做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简洁,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 ③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是运动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会有不同结果,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看遥天一千河.”这一诗句表明() A.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 B.坐在地上的人相对于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是运动的 C.人在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BC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参考系问题往往和我们的日常思维发生矛盾,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处理这类问题时,一定要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2】(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I)在行汽车上的乘客,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不断向后退,这是因为乘客

选择的参考系是( ) A .所乘坐的汽车 B .地面上的建筑物 C .道路旁的树木 D .路边站着的人 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 【例3】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某幢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 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 )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答案:BCD 点评:中难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观察者看到的运动都是相对于自己的运动,明确这一点,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例4】如图所示,ab 、cd 两棒的长度均为L=1m ,a 与c 相距s=20m ,现使两棒同时 开始运动,其中ab 自由下落,cd 棒以初速度v=20m/s 竖直上抛,设两棒运动时不 产生相撞问题,问它们从开始相遇到分开要经过多长时间? 解析:以ab 为参考系,认为ab 棒静止不动,则cd 棒相对于ab 棒做速度为v=20m/s 的匀速直线运动.两棒从开始相遇到分开相对位移为2L ,故所经历的时间为:t=2L/v=0.1s . 点评:中难题,考查巧选参考系解题.中学一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但有时适当选择参考系,能使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更为简便. 专题训练一: b a c d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期末测考试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 =R ,A ={x |x >0},B ={x |x >1},则A ∩U B =( ). A .{x |0≤x <1} B .{x |0<x ≤1} C .{x |x <0} D .{x |x >1} 2.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的图象是( ). A B C D 3.已知函数 f (x )=x 2+1,那么f (a +1)的值为( ). A .a 2+a +2 B .a 2+1 C .a 2+2a +2 D .a 2+2a +1 4.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log 2(8-4)=log 2 8-log 2 4 B . 4log 8log 22=4 8 log 2 C .log 2 23=3log 2 2 D .log 2(8+4)=log 2 8+log 2 4 5.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f (x )=|x |,g (x )=2x B .f (x )=lg x 2,g (x )=2lg x C .f (x )=1 -1 -2x x ,g (x )=x +1 D .f (x )=1+x ·1-x ,g (x )=1-2x 6.幂函数y =x α(α是常数)的图象( ). A .一定经过点(0,0) B .一定经过点(1,1) C .一定经过点(-1,1) D .一定经过点(1,-1) 7.国内快递重量在1 000克以内的包裹邮资标准如下表:

2016年宁夏高中地理会考试题

机密★启用前 2016年7月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 地 理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市(县、区)、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条形码不得撕下重新粘贴。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在草稿纸、答题卡规定区域外、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读图1,完成1~2题。 1.图1所示天体系统属于 A .河外星系 B .太阳系 C .行星系统 D .总星系 2.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B .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C .主要组成成分为氢和氮 D .耀斑现象发生在光球层 图 1

2015年9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 据此完成3~4题。 3.与会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银川正午太阳高度渐增 B .吴忠白昼时间渐短 C .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D .北极点进入极夜 4.从博览会举办至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A .先南移后北移 B .先北移后南移 C .始终北移 D .始终南移 2015年10月4日,第22号台风“彩虹”在我国广东省湛江市登陆,给当地带来狂风暴雨,灾情严重。 据此完成5~6题。 5.此日影响湛江市的天气系统是图2中 6 .监测上述灾情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 B .RS C .GIS D .数字地球 结合图3的新疆景观图,完成7~8题。 7. 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景观是 A .吐鲁番盆地 B .天山山脉 C .风蚀城堡 D .沙丘地貌 8. 形成天山山脉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挤压隆起 B .火山喷发 C .冰川侵蚀 D .流水堆积 图2 图3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必修一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必修一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物理《必修1》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研究下列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人从O 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 在图中标 出,则( ) A.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 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 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3.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在以下所给出的力学单位 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 ) A. m B. m/s C. m/s2 D. N 4、下列物理量不是矢量的是() A、时间 B、位移 C、速度 D、加速度 5.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D. 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6、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 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7、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s, 则运动员在百米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m/s B. m/s C. m/s D. m/s 8、.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 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 C.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D.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也必然为0 9.关于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可能没有惯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长沙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学段(期末)考试 高一级物理科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和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的位移为-9m B.前2s内的位移为4m C.最后3s内的位移为5m D.前5s内的路程为31m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会改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可能会增加 3.图1为甲、乙两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 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 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高一级物理科试题第1页(共7页) 4.如下图2所示,细线悬挂的物体重力均为G,对A、B两弹簧秤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0 B.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0 C.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G D.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G 图2 5.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6.某时刻,质量为2.0kg的物体甲受到的合外力为8.0N,速度为10.0m/s, 质量为5.0kg 的物体乙受到的合外力为4.0N,速度为10.0m/s,则() A.甲和乙的惯性一样大 B.甲的惯性比乙的大 C.甲的惯性比乙的小 D.无法判定哪个物体的惯性大 7.物体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t/s 2 1 -1 -2 B

高中数学必修一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1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7,5,3,1{},6,4,2{},7.6,5,4,3,2,1{ A B A U 则===B C U )等于 ( A ) A .{2,4,6} B .{1,3,5} C .{2,4,5} D .{2,5} 2.已知集合}01|{2=-=x x A ,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C ) ①A ∈1 ②A ∈-}1{ ③A ?φ ④A ?-}1,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若:f A B →能构成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B ) (1)A 中的任一元素在B 中必须有像且唯一; (2)A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B 中有相同的像; (3)B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 中有相同的原像; (4)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单调递减,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A 、3a -≤ B 、3a -≥ C 、a ≤5 D 、a ≥5 5、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C ) ①()f x =()g x =()f x x =与()g x = ③0()f x x =与01()g x x = ;④2()21f x x x =--与2 ()21g t t t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断定方程02=--x e x 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是 ( C )

11吉林省地理会考真题(带答案)

2011吉林省地理会考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银河系 2.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23°26′N B.23°26′S C.66°34′N D.66°34′S 3.下图是“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 右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5.下列天气现象中,由该天气系统引起的是 () A.台风 B.伏旱 C.寒潮 D.梅雨 6.在水循环各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7.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中,主要由海水上升形成的是() A.纽芬兰渔场 B.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 右图是某地理景观图,回答8-9题 8.形成该图地理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9.形成右图地理景观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且含有化石,该 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图中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回答11~12题 11.影响地租高低最主要的因素是() A.距市中心远近 B.国家政策 C.地形地势 D.交通通达度

12.图中OA最适宜的城市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13.下列运输方式中,运费最高的是( ) A.航空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水路运输 14.季风水田农业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棉花 15.影响甘蔗制糖厂、制鞋厂、微电子厂、啤酒厂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 A.劳动力、原料、技术、市场 B.市场、劳动力、技术、原料 C.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D.原料、劳动力、市场、技术 16.西欧气候温凉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17.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D.商店出售的商品都进行独立包装 18.山西省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石油资源 B.煤炭资源 C.铁矿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9.遥感的坚称是() A.RS B.GIS C.GP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5912563.html,A 20.些列不属于森林环保功能的是() A.净化空气 B.吸烟除尘 C.防风固沙 D.提供木材 二、填空题 21.洋流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太阳系中,公转轨道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23.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5.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_____________,服务范围越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6.下图是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 题。 (1)图中所示日期是_______月22日,北半 球的节气是________。 (2)此时,A、B、C三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 出现极昼现象的是____________点;太阳直 射的是_______点。 (3)此日,长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最 _______(长或短),夜最_______(长或短),

必修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汇总(一)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汇总(一) ——集合、函数定义性质、及零点 一、集合 1、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1)集合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 (3)常见数集:N ,N + ,Q ,Z ,R , 2、子集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 3、真子集: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 4、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5、交集与并集:}|{B x A x x B A ∈∈=且I ;}|{B x A x x B A ∈∈=或Y 例题:1、已知集合{}1,2A =,{}2,3B =,{}U 1,2,3,4=则A B =U ,A B =I ,U C A = 2、已知集合{}0M =,{}|11N x Z x =∈-<<,则M N =I , 二、函数 1、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①整式:全体实数R ;②分式:分母0≠,③0次幂:底数0≠;④偶次根式:被开方式0≥,⑤对数:真数0> 例题:1、已知函数2()lg f x x =,则 ()f x 的定义域 2、函数1 ()f x x =+,则 ()f x 的定义域 求值域的一般方法:①;单调函数法:②二次函数配方法: 例题:1、已知函数()21,(0,2]f x x x =-+∈,则 ()f x 的值域为 2、已知函数2 ()1,(1,2]f x x x =+∈-,则 ()f x 的值域为 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①待定系数法:②换元法 ; 例题:1、已知函数2()3,()f x x mx m R =+-∈的图像过点(2,-3),求m 的值 2、已知函数2(2)21,f x x x -=-+则 ()f x 的解析式为 2、分段函数 1、已知函数(1),0,()21,0.x x x f x x x +≥?=?-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35° 30° 25°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 地 理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6页,有两大题、3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用铅笔将答卷Ⅰ上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内涂黑。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如下图所示)。具体范围为以下六点连线与我领海线之间空域范围:33o11′N 、121o47′E , 33o11′N 、125o00′E , 31o00′N 、128o20′E , 25o38′N 、125o00′E , 24o45′N 、123o00′E , 26o44′N 、120o58′E 。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 岛屿等均属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读图完成1、2题。 1.11月23日,下列四点地方是最早的是

A.33o11′N、121o47′E B.31o00′N、128o20′E C.25o38′N、125o00′E D.26o44′N、120o58′E 2.下列节气,我国钓鱼岛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太阳风出现于太阳外部结构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辐射区 4.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我国目前处于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 5.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交通优势是 A.公路畅通 B.空运便捷 C.水运发达 D.管道密布 6.浙江省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 A.水稻种植业 B.地中海式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7.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具备的优势是 A.人才储备充足 B.交通运输便利 C.基础设施完善 D.自然资源丰富 8.台湾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会考复习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会考复习(含答案) 年级: 高一 学科: 物理 【学习目标】 1.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和分解,主要考查作图法,在计算方面,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应懂得矢量有不同标量的运算规则。 2.在牛顿运动定律中,要考查综合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但不处理连接体的问题。 3.物体的受力分析只要求处理受力情况比较简单的问题。 【学习检测】 考点一 物理1 运动的描述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速度 B. 质量 C. 动能 D. 时间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质量 B .时间 C .位移 D .动能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 的是 A .势能 B .时间 C .功率 D .速度 4、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A. 安培 B. 法拉第 C. 牛顿 D. 欧姆 5、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A. 停在机场的飞机 B. 候机大楼 C. 乘客乘坐的飞机 D. 飞机跑道 6、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为零,它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B .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7、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右图中的a 和b 所示。由图可知 A .它们的运动方向始终不同 B .它们的速度始终不同 C .它们的加速度有时相同 D .它们的加速度始终不同 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图象中,有一个是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这个图象是 9、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 v t O B v t O C v t O D v t O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A 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 均取10m/s 2》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 ,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 /s 2 B.1m /s 2 C.3m /s 2 D.10m /s 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 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 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 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m/s 2。当F 1和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 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 s θ B. mgtan θ C. mg/cos 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 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 均速度- v 和加速度a 是( ) A.20v v v +>-,a 随t 减小 B.20v v v +=-,a 恒定 C.2 v v v +<-,a 随t 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在F =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v t v v 0 t v

福建省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福建省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50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银河系②太阳③朝霞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石⑥流星体[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2.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夹角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 D.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读下图《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 A.石灰岩分布地区 B.花岗岩分布地区 C.玄武岩分布地区 D.片麻岩分布地区 4.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5.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6.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①冰川②河流水③湖泊水④浅层地下水⑤淡水湖泊水⑥地下水⑦海洋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⑥⑦ 7.下列行为可能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是( ) ①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排入海洋 ②沿海地区农民喷洒杀虫剂农药 ③大面积围海造田 ④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图中的海水等温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B.B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C.AB均向北流动 D.A位于大陆东岸,B位于大陆西岸 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对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有重要意义 B.著名渔场跟寒、暖流交汇有关,单一性质洋流不能形成著名渔场 C.洋流的运动使海洋污染范围扩大,加快净化 D.对大陆东西岸的气候有一定影响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0题: 10.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11.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叫( ) A.GPS B.GPRS C.RS D.GIS 12.研究表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甘肃黄土高原的苹果开花期提前了14天左右,致使苹果的坐果率及品质有所下降。为此,在苹果生产中可行的做法是A.移植到山丘的阳坡B.提高栽培地的海拔 C.增加土壤的有机肥D.移植到较低纬度区 13.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 ] ①人口快速增长 ②风化作用强烈 ③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