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COG妇产科临床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ACOG妇产科临床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ACOG妇产科临床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ACOG妇产科临床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ACOG妇产科临床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摘要

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仍然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大约5%的手术患者会发生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手术风险增高。感染控制措施的一大进展之一就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然而,依据患者的个体化原则,不加区别的应用抗生素与耐药菌的产生相关。因此,把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及时间,对临床医生来说相当重要。本文目的是综述预防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证据和妇科手术抗生素正确预防性应用。

背景

妇科感染的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学

随着手术部位污染细菌的数目和毒力的增强,术后感染的风险增高。手术和外源性物质的使用,例如缝线,进一步的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宿主全身或局部的免疫机制抑制增加了细菌种植和感染几率。组织内的抗生素提供了一个增强宿主自然免疫保护功能的手段。细菌的耐药机制可能通过使微生物逃避预防性应用的抗生素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大部分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患者皮肤或阴道的内源性菌群。当皮肤切开的时候,暴露的组织就存在内源性感染的风险。这些微生物通常包括需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当切口靠近会阴或腹股沟时,也可能包括粪便菌丛(如厌氧的细菌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当手术时打开阴道,手术部位暴露于厌氧和需氧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中。按照手术切口分类系统,(Surgical Wound Classification system)这些手术被划分为清洁-污染切口(见下表)。由于复杂的阴道菌群的改变而导致潜在的厌氧病原菌浓度升高,与子宫切除术后残端蜂窝组织炎发生的风险相关。这些微生物也可能在手术时向腹部切口处扩散。而且,皮肤微生物(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能导致腹部切口感染。妇科手术操作,例如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后的感染往往是由于皮肤细菌的污染而并非来自阴道的细菌迁徙感染所致。

可能损伤宫颈内口的手术操作如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声学造影、宫内节育器放置、子宫内膜活检、输卵管染色素通液法和诊断性刮宫术,都可能导致阴道上段和宫颈内口才能发现的微生物在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的种植。然而,术后感染却很少发生,且常倾向于发生在有盆腔感染病史或手术时发现既往有盆

腔炎的患者(例如,输卵管积水)。当选择预防性抗生素或治疗术后感染时,不论是子宫内膜炎或是盆腔感染性疾病,都应该考虑到多种微生物感染的特性。

预防性抗微生物理论

最新的无菌技术应用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大幅度下降相关,但是手术部位的细菌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定居的细菌和预防性应用的抗生素在机体内的相互博弈是决定手术部位是否感染的最大因素。全身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是建立在宿主组织内的抗生素能够增强宿主自然免疫防御机制的理念上,从而帮助杀灭种植于伤口上的细菌。在此过程中,由于只有一个很窄的有效的抗微生物时间窗,因此需要在细菌入侵前的很短或入侵时就应用抗生素(如刚切开切口或刚进行阴道操作时,或脐带钳夹即刻)。延迟使用3-4小时会导致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失效。

麻醉诱导的过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时间(在切开切口一个小时之内)开始妇科大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数据表明,对于长时间的妇科手术,为了保持整个手术过程中机体内足够的药物水平,应该每隔药物半衰期的一到两倍时间间隔,再次给予一剂。头孢唑林,建议在接近持续3小时的手术应该再次给予一剂。手术失血量增加(超过1500毫升)时,应再次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非上述情况之外,其他情况既不需要在手术前几天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也没有指征术后继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系术时患者呈非感染的状态,因此,除了前面提到的情况外,不需要重复使用抗生素。如果患者的手术具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应该考虑使用治疗性抗生素。

药理学和药效学

头孢菌素作为大多数手术的选择药物是因为他们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低过敏反应和副作用。头孢唑林是最常用的药物因其合理的且较长的半衰期和低廉的价格。大多数的临床研究表明它和其他的头孢菌素相似,对清洁-污染切口如子宫切除术,在体外抗厌氧菌活性提高。表一列出了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方案。

肥胖患者预防性抗生素的剂量应该增加。这篇文章中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超过35或者体重超过100公斤(220磅).一项研究表明肥胖患者血液和组织内的头孢唑林水平于低同其他对照患者(体重指数

22?4)。标准的单次头孢唑林的剂量应该从1g增加到2g.

抗生素的副反应

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从轻微的皮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程度不等。过敏性休克少见,但可直接最危患者生命。据报道,由于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率为0.2%,致命性危险发生率为0.0001%。

即使头孢菌素会导致胃肠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伪膜性肠炎在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并不常见。然而,医院总的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发生率约

为3.2%-29%。几乎15%的接受?-内酰胺酶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发生腹泻,接受克林霉素治疗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10%-25%。影响疾病发生和严重程度的易感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高龄,相关疾病,近期手术和近期使用的改变肠动力的药物。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预防性抗生素延长使用的结局。因此,不推荐重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1. 最佳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时间是麻醉刚刚开始诱导之前

2. 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

3. 2g剂量推荐用在体重指数超过35或体重超过100公斤(220镑)

4. 有青霉素速发型超敏反应妇女抗生素的选择

5.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6. 如果既往有盆腔炎的病史或术中发现有输卵管扩

张的患者;对于没有输卵管扩张的患者,没有预防的指征。

临床思考和建议:

以下情况下,恰当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方案是什么?当选择一个预防性抗生素药物时,应该考虑如下因素。药物选择必须1)低毒性2)其安全性得到公认3)不被常规用于治疗感染4)其抗菌谱包含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5)手术过程中,相关组织内能够达到有效浓度,6)能够短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7)给药途径采取有效的方式以确保在手术即时达到手术部位

子宫切除术

经阴道或经腹子宫切除的患者应接受单剂预防性抗菌素。近期的研究报道显示多达一半的接受子宫切除的妇女使用不正确时间的预防性用药或没有使用预防性抗菌素。

超过30个以上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和两个荟萃分析表明预防性抗生素充分降低了术后感染率,减少了术后住院时间。大多数研究显示了没有特别的优于其他药物的抗菌素。尽管尚无针对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或全切术的研究,但是在这些操作中,预防性抗菌素的使用看起来仍是合理的。

腹腔镜手术预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实这些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菌素是合理的。

细菌性阴道病是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一个公认的高危因素。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术前和术后采用甲硝唑的治疗至少4天,且在手术前立即开始,能够降低异常菌群妇女的阴道残端感染发生。

腹腔镜和剖腹手术

没有资料推荐预防性抗生素用于未累及阴道和肠道的清洁手术。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未显示出头孢菌素预防性用于进行腹腔镜手术妇女的益处。预防性抗菌素不推荐用于进行诊断性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探查术。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输卵管染色素通液法,宫腔声学造影和宫腔镜手术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一个常见的评价不孕夫妇输卵管性不孕的手术操作。这些患者HSG术后的盆腔炎并不常见,但是可能存在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对于在HSG时有输卵管扩张的妇女有较高的发生术后盆腔炎的发生率(11%)。在进行HSG前,应该考虑是否存在下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一个回顾性的综述中,调查者观察到无输卵管扩张的患者中,无HSG 术后盆腔炎的发生。(0/398)

无盆腔感染史的患者,HSG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菌素。如果HSG证实输卵管扩张,采用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共5天,能降低HSG后盆腔炎的发生。对有盆腔炎史的患者,多西环素应该在手术前使用,如果发现输卵管扩张则术后持续使用。因为诊断性腹腔镜手术下的输卵管通液同HSG是相似的,如果发现异常输卵管则多西环素的推荐使用也相同。然而,目前尚无资料来支持这种推荐方案。对于考虑存在活动性盆腔感染的妇女(急性盆腔炎),不论HSG 还是输卵管染色素通液法等操作均不能进行。

对于进行宫腔声学造影的妇女,尚无我们可供建立预防性抗生素推荐方案的数据,但是报道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微乎其微(在一项研究中0/300)。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与否应该建立在患者自身患PID的风险上;不推荐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宫腔镜术后感染不常见,估计发生率在

0.18%-1.5%。一个包括2116例宫腔镜手术的前瞻性研究(782例子宫肌瘤切除、422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623例子宫内膜切除、90例子宫纵膈切除、199例子宫粘连分离术)均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后仅有18例(0.85%)子宫内膜炎出现。一个前瞻性研究评价了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

激光消融术和子宫内膜切除术后的菌血症,结果显示无效。尽管使用抗菌素组菌血症的发生率小于安慰剂组(2% vs16%),大多数分离出的微生物的临床意义不明确(厌氧葡萄球菌),推测可能由污染所致。在接受预防性抗菌素组中,术后发热翻倍。两组术后发生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11.4%的安慰剂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而预防组为9%。

其他的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估了子宫内膜消融术,报道了相似的低感染率。一项568人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的系列研究中,只有1例发生子宫内膜炎(0.18%)。在第二个600人的研究中,两人(0.3%)发生轻微的盆腔感染,其中一人接受了预防性抗生素(1/495),另一人未接受预防性用药(1/105)。然而,在200名进行宫腔镜手术而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妇女的队列中,调查者报道有3例严重的盆腔感染,尽管这三人既往都有盆腔炎病史。普通人群中进行操作存在低感染风险,并且缺乏有效性的证据,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然而,其他的经宫颈的操作,例如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输卵管染色素通液法、宫腔声学造影等,对于有盆腔炎病史或在手术中发现输卵管受损的患者应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宫内节育器和子宫内膜活检

宫内节育器具有高效的避孕效果,但是它的潜在感染风险也限制了其使用。与IUD相关的感染风险绝大多数发生在放置后的最初几周或几个月内,表明了放置时引起的宫腔污染是感染的发病机制而不是宫内节育器或尾丝本身。有四个采用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作为预防性抗生素的随机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了之中。不论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与否,盆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都不常见,因此在放置IUD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没有指征的。一协作组织研究得出结论,IUD放置时不论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所得到的益处都很少。但当联合其他四项研究结果,发现与IUD放置相关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美国进行的试验中,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淋球菌和衣原体的筛查,阳性结果的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因为所得数据有限,所以在放置IUD 时进行性传播疾病筛查的卫生经济学尚不清楚。在美国进行的一个仅有的随机对照试验得出结论,对于IUD放置前进行了性传播疾病筛查的妇女,预防性抗生素并没有益处。

子宫内膜活检术后感染的发生目前尚无数据。其发生率假定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推荐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手术流产

15个随机临床试验有11个支持在选择性堕胎的吸引刮宫术时采用预防性抗生素。一个由11个安慰剂做对照的双盲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妇女流产术后发生上生殖道感染与接受安慰剂的妇女相比,总的相对风险(RR)为0.58(95% CI)。高风险妇女中,术前有盆腔炎病史者总的RR为0.56;流产时支原体培养阳性者总的RR为0.38。低风险妇女中,无既往盆腔炎病史者总的RR为0.65;支原体培养阴性者,RR为0.63。流产的围手术期给予抗生素,如果不考虑它本身的风险,则能够降低总的42%感染的发生,因此证实了这些妇女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稽留流产进行吸刮术发生感染的风险同选择性堕胎相似。因此,尽管缺乏数据支持,对稽留流产也应该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最佳的抗生素和药物剂量尚不明确。四环素类和硝基咪唑类给予流产后盆腔炎显著的保护作用。一个荟萃分析显示,最有效的和最便宜的药物之一是多西环素,人流前一小时100mg口服,随后手术后200mg 口服。据估计,门诊治疗一例单纯流产后引起的盆腔炎的花费远远超过多西环素预防性用药的费用。一个

前瞻性的随机试验显示在治疗不全流产前预防性用药没有益处。

术前肠道准备

由于既往手术史或炎症,例如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导致的盆腔粘连使妇科手术偶尔也会发生小肠和大肠损伤的风险。对于进行选择性肠道手术的患者,考虑使用有效的胃肠外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合理的。没有证据表明机械性的肠道准备进一步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同时加入口服抗生素,与恶心、呕吐和腹部疼痛增加有关,对于预防术后感染没有益处,因此不推荐使用。8个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不论先前是否进行伴或不伴口服抗生素的肠道准备,术前胃肠外的预防性抗生素都是有效的,能够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例如伤口和腹部内感染的风险。目前尚不确定是否有优于其他的药物,但是广谱的头孢菌素如头孢西丁常常被使用。一个近期的研究显示厄他培南对进行选择性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在防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方面优于头孢替坦,但是可能与升高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风险相关。

心内膜炎的预防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指南在2007年进行修订。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美国心

脏协会不再推荐仅仅为了预防心内膜炎而对进行泌尿生殖道或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使用抗生素。这包括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妇科泌尿手术

一些研究表明预防性抗生素用于由于尿动力学检查所致的尿道感染方面无效。一项研究证实在进行尿动力学测试后45名妇女中有2名(4%)未给予抗生素发生了术后尿培养阳性,与之相比,测试后3天每天给予呋喃妥因50mg每天3次,51名妇女无一例感染。第二项研究证实尿动力测定后的49名妇女中有10名(18.9%)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者尿培养阳性,接受了预防性治疗的4名妇女(8.9%)尿培养阳性。两项研究之间差异相比没有显著性。因为尚无研究关于“症状性感染”或术后菌尿症的微生物学的报道,这个部位可能由于非尿路致病菌污染所致。然而,在发生无症状菌尿的妇女中,进行尿动力学测定时大约8%有菌尿。因为菌尿和尿路感染能够引起逼尿肌的不稳定性,推荐采用尿培养或尿液分析或两者进行预测。阳性结果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尿路感染在一次膀胱插管后的发生率据报道大约为2%。尚无随机试验用来对比预防性抗生素和安慰剂以试图进一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尚无成

人的资料,但是有个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尚未批准对进行清洁的间歇性插管的儿童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实际上,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在持续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显著升高。因此,对于膀胱插管者,由于感染率较低,因此并没有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指征。

进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的患者,不论是否行子宫切除,都是预防性抗生素的适应症。阴道上皮切开时,按照外科手术分类上被划为清洁-污染手术切口。目前尚无关于此前瞻性研究。尽管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预防性抗生素还是被常规使用在包括经阴道放置补片等的有效性的研究中。

进行泌尿妇科手术的患者经常在出院时需要留置尿管。有限的证据表明接受环丙沙星200mg,从术后2天直至尿管拔出能减少菌尿或其他感染体征例如脓尿或从手术病人术后至少24小时的膀胱引流中分离出革兰氏阴性菌。对于泌尿妇科手术后留置尿管出院的病人应该每天使用抗生素。一个随机试验显示,泌尿妇科术后,放置多达6周的耻骨上造瘘管的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可减少42%的尿道感染。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该用哪种抗生素?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4%,涉及四种免疫病理学机制,所有这些在?-内酰胺酶抗生素中可以

看到:1)速发型过敏反应;2)细胞毒性抗体;3)免疫复合物4)细胞介导的超敏性。5-20%患者有对?-内酰胺酶抗生素发生反应的病史。

像青霉素样,头孢菌素含有?-内酰胺环。然而,五噻唑烷环结构被六环的-内酰胺环并氢化噻嗪环,头孢菌素副反应发生率为1-10%,罕见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不足0.2%。青霉素过敏者发生头孢菌素过敏的风险有轻度升高。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上市后,研究表明青霉素过敏史者头孢菌素过敏的发生率并无增高。98名青霉素皮试阳性者中有一例发生(1%)。310名皮试阴性者有6例发生反应(2%)。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临床交叉反应的发生率很小,但是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速发型青霉素过敏反应史者不应该使用头孢菌素,而应该给予其他的可替代的药物作为预防。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只要不是E免疫球蛋白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都可以选择头孢菌素。

甲硝唑和克林霉素分别都可以降低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但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感染。因此,对青霉素有速发的高敏反应的妇女应该推荐联合用药。

推荐和建议:

以下结论建立在良好的一致的证据上(A级)

进行子宫切除术者术前应该接受单剂预防性抗微生

物治疗;

宫内节育器放置时用或不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后盆腔感染都不常见。因此在没有指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选择性吸引刮宫术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有指征的;

诊断性腹腔镜的患者,不推荐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以下结论建立在有限的和不一致的科学证据上(B级)无盆腔炎病史者,进行HSG可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如果HSG证实有输卵管扩张,则应该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盆腔炎的发生;

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普通人群,不推荐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青霉素过敏史者,(只要不是E免疫球蛋白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都可以选择头孢菌素

子宫切除术前发现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术前都应

该进行治疗;

以下的建议或结论基于共识和专家的意见:(C级)

剖腹探查术者不推荐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经宫颈内口的操作,如HSG,输卵管通液术、宫腔镜手术,若有盆腔炎病史和手术时发现输卵管损伤史,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青霉素有速发型超敏反应者,不应该应用头孢菌素;推荐采用尿培养或尿液分析或两者进行联合预测。阳性结果的患者应该给予抗生素治疗。

摘要

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仍然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大约5%的手术患者会发生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手术风险增高。感染控制措施的一大进展之一就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然而,依据患者的个体化原则,不加区别的应用抗生素与耐药菌的产生相关。因此,把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及时间,对临床医生来说相当重要。本文目的是综述预防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证据和妇科手术抗生素正确预防性应用。

背景

妇科感染的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学

随着手术部位污染细菌的数目和毒力的增强,术后感染的风险增高。手术和外源性物质的使用,例如缝线,进一步的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宿主全身或局部的免疫机制抑制增加了细菌种植和感染几率。组织内的抗生素提供了一个增强宿主自然免疫保护功能的手段。细菌的耐药机制可能通过使微生物逃避预防性应用的抗生素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大部分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患者皮肤或阴道的内源性菌群。当皮肤切开的时候,暴露的组织就存在内源性感染的风险。这些微生物通常包括需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当切口靠近会阴或腹股沟时,也可能包括粪便菌丛(如厌氧的细菌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当手术时打开阴道,手术部位暴露于厌氧和需氧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中。按照手术切口分类系统,(Surgical Wound Classification system)这些手术被划分为清洁-污染切口(见下表)。由于复杂的阴道菌群的改变而导致潜在的厌氧病原菌浓度升高,与子宫切除术后残端蜂窝组织炎发生的风险相关。这些微生物也可能在手术时向腹部切口处扩散。而且,皮肤微生物(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能导致腹部切口感染。妇科手术操作,例如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后的感染往往是由于皮肤细菌的污染而并非来自阴道的细菌迁徙感染所致。

可能损伤宫颈内口的手术操作如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声学造影、宫内节育器放置、子宫内膜活检、输卵管染色素通液法和诊断性刮宫术,都可能导致阴道上段和宫颈内口才能发现的微生物在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的种植。然而,术后感染却很少发生,且常倾向于发生在有盆腔感染病史或手术时发现既往有盆

(整理)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2004年8月19日卫生部颁布了《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性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列出了常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体治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根据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制定《妇产科抗生索使用指南》(《指南》),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妇产科临床医师上E确使用抗生素。各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请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指南》为临床应用抗生素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指南》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指南》中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体治疗原则供临床医师 参考。《指南》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生素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生素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在医疗丁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

具体情况,制汀个体化给药方案。除《指南》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病原体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生素。第一部分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生素;(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一)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经病原微生物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由真菌、衣原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生素。如果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生素。DOI:10.3760/ctrnj.issrL0529-567x.2011.03.018通信作者:刘朝晖,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Email:xyxlzh@hotmail.tom.临床指南.(二)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的原则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程度而定,即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尽早明确病原微牛物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微生物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凭经验推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

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抗菌药物, 细则, 手术, 剖宫产, 预防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五条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由医务处(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

妇产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 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 济的原则。 第七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 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八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 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九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十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臵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 第十一条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

抗生素应用指南

1 头霉素类抗生素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头孢替坦 2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拉氧头孢(Shiomarin):对厌氧菌效果好 氟氧头孢(Flomocef):类似头孢二代,对革兰氏阴性活 性强。 3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胞匹罗Cefopirome Cefrom 1992 头孢吡肟Cefopime Maxipime 1993 头孢唑兰Cefozopran Firstcin 1995 头胞瑟利Cefoselis Wincef 1998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棒酸(Clavularic Acid) 2舒巴坦(Sulbactam 青霉烷砜) 3他唑巴坦(Tazobactam) 目前上市的复合制剂有: 1 Augmentin Amoxicillin+CA 1.2g/支 2 Timentin Ticarcillin+CA 3.2g/支 3 Unasyn Amipicillin+SBT 0.75g/支 4 Sulperazon Cefoperazon+SBT 1.0g/支 5 Tazocin Piperacillin+Tazobactam 4.5g/支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碳烯类青霉素 1)伊米配能(Imipenem)超广谱抗生素,稳定性差,易被肾肽酶水解“Imipenem+Cilastatin”即Tienam。 2)美洛配能Meropenem Merren 1994 3)培尼配南Panipenem Carbenin 1994 4)比阿配南Biapenem --- 5)呋罗配南Fropenem Farron 1997 6)利替配南酯Ritipenem acexil -- 2单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氨曲南(Aztreonam)对G-菌作用强,对BLA稳定。2)卡芦莫南(Carumonam)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一、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一)SSI的定义 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二)SSI的诊断标准 1.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d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 (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热,医师将切口开放;(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SSI。 2.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 38℃,局部疼痛或压痛; (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诊断为深部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 (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二、手术切口的分类 SS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清洁切口、Ⅱ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Ⅲ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Ⅱ+Ⅲ类相当于原来的Ⅱ类),详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分类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之欧阳学文创作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欧阳学文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8月19 Et卫生部颁布了《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性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列出了常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体治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根据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制定《妇产科抗生索使用指南》(《指南》),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妇产科临床医师正确使用抗生素。 各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请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指南》为临床应用抗生素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

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指南》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指南》中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体治疗原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指南》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生素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生素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在医疗丁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汀个体化给药方案。除《指南》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病原体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生素。 第一部分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生素;(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一)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应用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经病原微生物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由真菌、衣原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生素。如果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生素。 (二)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的原则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程度而定,即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内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关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指南

关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指南 1.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用。笔者认为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抗生素的临床选择 2.1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76.2%;对氧氟沙星、泰能、舒普森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9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交沙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81.8%. 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Ⅴ号耐药率均为100%,其次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2%、87.5%;对环丙沙星、舒普森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93.5%、88.9%、83.9%. 2.3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2.4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2.4.1吸收过程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万古霉素,口服吸收甚少。近年一些新的长效口服抗生素如新型头孢霉素/新大环内酯类;还有第4代喹诺酮类:妥舒沙星、斯帕沙星、左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品种上市。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 1.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热,医师将切口开放;(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2.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2)切口深部白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38℃,局部疼痛或压痛;(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诊断为深部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二、手术切口的分类 SS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类清洁切口、II 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III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见

一类手术切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点

1.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2.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30%以下 3. 手术预防用药在病志中应有记录。 4.长时间放置引流装置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征。 5.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术后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 6.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7.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8.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

二代头孢菌素。

9. 一般情况下,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10. 一类切口手术规定如下: 1.普外科清洁(I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也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2.骨外科、手外科清洁(I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闭合性无感染条件下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手术、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脊柱手术、锁骨手术、矫形手术、功能重建手术、整形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肿物切除术等。需要强调的是手术虽然符合一类切口,但术后有钢针等固定物外露情况时,该手术纳入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之令狐文艳创作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令狐文艳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2.1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2.1.2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2.2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

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3.3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 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3.4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4.1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4.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4.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 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5.1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 般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给药时间应在结扎脐带后)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5.2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 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5.3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 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2.1.2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给药时间应在结扎脐带后)应选用第一代头抱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头抱曲松。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抱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抱曲松或头抱哌酮或头抱哌酮/舒巴坦 泌尿外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环丙沙星。 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6.应重点加强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抱唑啉或头抱拉定。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抱唑啉1-2g ;头抱呋辛1.5g ; 头抱曲松1-2g ;甲硝唑0.5g。

2021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欧阳光明(2021.03.07)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2.1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 和无菌操作。 2.1.2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2.2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

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 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3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 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3.4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4.1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4.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4.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 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5.1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 手术、剖宫产手术(给药时间应在结扎脐带后)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5.2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5.3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 (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精品文档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作者:单位:来源: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2004年8月19 Et卫生部颁布了《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性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列出了常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体治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根据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制定《妇产科抗生索使用指南》(《指南》),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妇产科临床医师正确使用抗生素。 各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请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指南》为临床应用抗生素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指南》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指南》中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体治疗原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指南》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生素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生素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在医疗丁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汀个体化给药方案。除《指南》所列通常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病原体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生素。 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第一部分 抗生素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生素;(2)选用的品种

抗生素用药指南

抗生素使用指南 摘要: 1.能用窄谱不用广谱:查明病因(致病菌是什么)对症施(窄谱)药,查不出 再用广谱。 2.能用低级不用高级:参见文中分级管理部分 3.能用口服不用输液:口服效果差是谣言,只是达峰时间稍多一些。静脉给药 风险大,尤其对于儿童。只有在昏迷、严重腹泻或其他一些非常情况下才考虑输液。肌肉注射只适用于部分抗生素。 4.能用一种不用换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5.吃药不要见好就收,而是要斩尽杀绝:避免残留菌反弹并产生抗药 性。但要注意,不要连续使用超过一周。 6.病毒性疾病不要用抗生素:医院里查血,如果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指标都 正常,说明不是细菌感染,不要服用抗生素。 7.不要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造成身体紊乱,并有其 它副作用。 窄谱&广谱:抗菌范围不同 抗生素有窄谱和广谱之分,它们各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使用起来也很有讲究。 抗生素通常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 在抗生素类药中,又分为窄谱和广谱两种。引起我们人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抗生素是只针对其中个别的细菌可以产生杀菌或抑制作用,而有的抗生素是可以针对比较多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和杀灭。针对的细菌越少,它的抗菌谱就越窄,反之,针对的细菌越多,抗菌谱就越广。 抗生素能够帮助我们将体内致使我们感染的细菌杀灭,但是,在消灭危害我们身体的细菌时,我们体内正常的菌群同样也会被抗生素杀灭或抑制。正常菌群受抗生素影响的大小,和选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有关系,也就是说,和抗菌谱的广与窄有关系。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谱也越广,被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就越多。 实例: 蔡先生说,老伴8年前因中风引起肺炎,抢救时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之后,每次用抗生素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现在她患有尿路感染,一用抗生素就出现肠道紊乱。蔡先生的问题实际上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机体内部和外界影响两个方面。机体内部方面主要有急慢性疾病(如胃酸缺乏症、慢性肾炎、肝硬化等)、手术(如

最新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 南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2004年8月19日卫生部颁布了《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性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列出了常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体治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根据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制定《妇产科抗生索使用指南》(《指南》),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妇产科临床医师上E确使用抗生素。各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请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指南》为临床应用抗生素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指南》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指南》中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体治疗原则供临床医师参考。《指南》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生素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生素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在医疗丁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汀个体化给药方案。除《指南》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

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病原体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生素。第一部分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生素;(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一)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经病原微生物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由真菌、衣原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生素。如果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生素。DOI:10.3760/ctrnj.issrL0529-567x.2011.03.018通信作者:刘朝晖,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Email:xyxlzh@hotmail.tom.临床指南.(二)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的原则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程度而定,即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尽早明确病原微牛物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微生物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凭经验推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

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各级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订以下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污染或者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椎间盘植入术、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预防用药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一)用药选择

1、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合用抗厌氧菌药物。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2、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但因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证,例如已证明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SSI(手术切口感染)流行时。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3、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二)给药方法 1、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2h内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不应在病房应召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 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109/L)持续时间超过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