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一)

2010-7-22 17:01:08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推动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改革,重点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这是一次全方位、全新模式的政府行政手段的革命。由美国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开来。

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位居中上水平。这一结果是在国际专家和有关政府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对联合国191个成员国的政府网站进行了43000多项测试后得出的。这是迄今为止对公共管理领域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情况在全世界进行的最新和最全面的一次调查。

1999年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信息产业部等47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展开。到2004年,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今天,电子政务建设水涨船高,异军突起,在软件市场环境一度低迷的状态下,电子政务市场成为一匹不小的黑马,给IT产业孕育了新的希望。与此同时,开展已5年之久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04年6月30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上网用户统计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飞速,总数达到53.9G,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8万和62.7万,其中政府网站建设快速推进,总数量突破2万个。由此可见,前10年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互联网事业正在持续快速地发展,并在普及应用上进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拉动型的,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与国家投资、民间资本和国外投资三个渠道获取投资。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在今年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的条件下,电子政务的市场容量可以想见。调查显示: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中国电子政务100强企业的电子政务营业总收入就已经达到248亿元之巨,与2003年相比同比增长18.1%,远远超出2002年的124亿元。因此,不妨大胆预测:2005年全年的电子政务营业收入将再攀新高。

三、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实施。该法规定,政府优先选用国内厂商的产品与方案,这一规定,使整个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巨头技术垄断、产品垄

断、价格垄断下,有望在操作系统、安全产品、办公软件等方面获得突破。可以预计,大量国产化软件产品将挑起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重担。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无异于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它对提高政府机构执政水平,改变执政方式,管理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同时,将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电子政务在这个转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该法也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应该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府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远距离医疗法》、《电子投票法》《通讯多媒体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同时,有必要对我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进行修改。

四、“十二金工程”稳步推进,发展态势良好

由于金字工程的启动时间不同以及建设要求的差异,目前,我国“金关”、“金税”、“金卡”等工程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金关”工程为例,2002年10月,国家批准在全国41个直属海关所在地设立电子口岸数据之分中心,负责当地电子口岸应用项目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截至目前,41个分中心已全部建立,电子口岸入网用户接近13万家。“金税”工程目前国家总投入近50亿元,到目前为止,原定的目标基本实现,运行情况良好,呈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金”字工程仍然处于起步和试运营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数字城市概念的推广,金财、金盾、金安、金农等“金”字工程将是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五、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发达地区保持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趋势,欠发达地区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在维护更新原有设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利用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建设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时至今日,我国在电子政务领域没有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法律,这是令人遗憾的。一项法律法规的制定,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的前提下,以树立新的社会规范为目的的政府改良举措。电子政务发展至今,它的每个环节与法律法规的各种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状态直接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实施也左右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前程,制约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更重要的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立法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立法的重点,要实现与世界接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电子政务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是显露无疑。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立法工作进展缓慢。这里有体制的原因,有观念的因素,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

电子政务立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连互通不畅,标准不统一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和健康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大大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已突破2万个,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启动互联网平台,努力实现网上办公,同时,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从网上查询所

需要的信息或进行网上报名,电子政务与更多的人开始了初期的互动。应该说,这一现象已将“立法对象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掌握性”这一理论推翻。同时,电子政务管理权限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急需法律法规的裁决,另外,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犯罪现象屡禁不止,除去技术因素,犯罪事实的确认及具体惩罚措施的有效性要通过法律来实现。从1995年至今,有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出面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入世的大好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务公开不仅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且也是我们实现与世界接轨,兑现我们入世承诺的前提条件。

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同年12月,国务院作出“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发布《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及时制定和执行一批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处于无统一规范、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因此,在制定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我们应认真总结发达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制定成果,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特色及我国国情,我们应推出包括《电子政府法》、《政府信息公开法》、《电子签章法》、《电子交易法》、《关于修改附书面交付义务的相关法令的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远距离医疗法》、《电子投票法》《通讯多媒体法》等法律。同时,按照电子政务的特点对我国现有《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以及《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进行必要的修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制约、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该法对提高政府执政水平,改变执政方式、管理方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该法的实施,无异于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以前在行政许可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有望得到深层次改进。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各级政府工作要体现“便民、参与、公正、及时”,要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就必须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按照这一要求,各地各级政府的应对措施,必然会向着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实施一站式服务的战略方向发展。为落实行政许可法,各级政府多会采用行政干预的方式,限期清理现存行政审批事项,并在“物理上”将相关审批部门的受理功能集中于一处,统一对外办公,体现便民;相关管理部门将为集中办公的各窗口单位,创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网上并联审批,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提高时效。新的电子政务系统将替代原有的旧的独立系统,实现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届时用户可利用因特网就地、就近申报,承办单位在网上予以受理,经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办理后从因特网上反馈结果或查询进度。

电子政务不仅是一种科技手段,而且因为减少了申请者、审批者的沟通程序,还是政府职能履行方式的转变。目前,一些地区政府的网站,只有地区要闻、风貌介绍、法规规章、招商引资等文字页面,较高级的省级政府网站也只是增加了办事指南、公众监督栏目,以及和所属各厅局的网站的链接。只有很少相对比较先进的电子政务网站有一些政务窗口,如工商登记的企业名称网上预查、网上年检、网上审批,税务的网上申报、网上税务登记,以及一些表格下载功能,但是这些政务功能所涉及的审批过程并不是很复杂,牵扯的部门和流程也相对很简单,网上的电子政务也只是起到了简单申请和辅助审批功能,一旦遇到多部门的联合审批,电子政务流程变得复杂时,行政审批就根本无法在网上完整实现。

因此,《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呼唤着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

2004年8月28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

根据委员长会议的决定,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进行了表决并获得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十八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草案)。

《电子签名法》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电子签名法》共5章36条,该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并对法律所涉及的“电子签名”做出明确规定: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网络信任。《电子签名法》的颁布,使网络信任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改善。例如PKI技术,在网络信任方面,它涉及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战略等多层面问题,是相关技术、应用、组织、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总和,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PKI是为网络用户、设备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该体系在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提供在线身份认证,核心是要解决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任问题,确定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经济、军事和管理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身份的惟一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保护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主体的安全利益。PKI技术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CA认证中心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在互联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目前,通用的办法是采用建立在PKI基础之上的数字证书,通过把要传输的数字信息进行加密和签名,保证信息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一个完整的PKI系统由认证机构(CA)、数字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统、应用接口(API)五大系统构成。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逐步认识到PKI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是互联网经济的制高点,也是推动互联网发展、保障交易安全、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支撑点。

目前我国PKI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如:CA发证量不大、应用水平不高等,CA行业一度还面临无主管、无标准、无管理办法的“三无行业”的困境,特别是全国20多个省市各自为政,成立了许多不能互联互通的地方CA,人为地用新技术将市场进行电子割据,形成信任孤岛,有悖于建立全国统一电子商务市场的总体目标。究其原因,主要不在技术,而在应用环境,目前还缺乏法律依据,无法认定责任,而且我国总体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网上支付手段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网上交易需求不明显。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确立了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保证国家网络信任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行;制订并完善与信任体系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为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技术依据;建成布局合理的国家网络信任体系并发挥作用,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CA(CertificationAuthority)认证中心约80个,发放电子证书超过500万张,在金融、税务、报关、工商年检等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标准化工作方面有了突破,首批9个技术标准已完成评审,即将由国家标准管理部门颁布,另外14个重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正在加紧制定,预计明年可全部颁布。另外,为解决我国CA间互联互通存在的问题,中国正在实施“CA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工程将基于桥CA技术,对国内已建立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和体系各型的六个典型CA进行配套工程的建设,进行互联互通互操作,并开发互联互通标准规范和示范型应用。

《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为包括PKI等技术在内的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十二金工程”建设应用成效

1993年12月,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金”字工程全面铺开。10年后的今天,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2年8月5日,中办发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相应构建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本报告作以下介绍。

一、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GFMIS系统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逐步走向依法理财。由财政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金财工程的实施按两期完成,2006年为一期工程,完成中央一级和省一级的中央级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地市级及半数左右县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系统于2008年全面完成,计划在"十五"期间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市(地)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测算,"十五"期间需要投资40亿元。

预算管理系统现状。部门预算编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四年,在四年之内逐步年年升级改造,现在包括166个中央部门,近一万户预算单位历年的预算编报工作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地方所有省级财政部门实现了部门预算编报的计算机化管理,实现预算编审环节。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审核,主观司处审核,定额标准测算,预算项目的管理到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集中编报,2001年推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选十个部门作为试点。2002年扩大试点范围,推进综合预算。2003年合理界定基本支出内容进行项目滚动管理。

国库支付系统从2003年3月开始研制,八月份投入使用,运用的是ORACLE的ERP 系统。现在扩大到49个部门,近1500个预算单位纳入到集中支付管理。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进入第三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阶段。地方财政国库支付系统迈出实质性步伐,目前有17个省市采用财政部统一研制开发的软件,开展试点业务。

非税收入系统从2002年7月1日开始,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八个试点中央部门开始使用,效果明显。目前开通了13个部门,224个支收单位,使用项目922项,接受票据达到12万多张。另外,这一系统也成功推广应用到地方的八个省市试点,工资统发基本在全国范围之内,包括财政部自行集中开发,以及地方自行开发的,全面实行财政工资的统一发放,切实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个人的手里。金财工程有利于支撑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水平,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二、金农工程

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金农工程”由农业部牵头,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中农办等部门配合。一期建设从2003年开始,2005年结束,预计共需中央投资11.69亿元,地方投资9.46亿元。从2003年起,力争利用3年时间,实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开发四个系统、整合三类资源、

建设两支队伍、完善一个服务网络。

开发四个系统:选择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敏感农产品,通过建设数据采集、分析、会商、发布等四个工作平台,完成数据集成、警情确认和信息发布工作。这四个工作平台指:数据平台、分析平台、会商平台、发布平台。依托部属“五个一”信息发布窗口和社会媒体,建立固定发布窗口和稳定传播渠道,传播、发布农产品市场预警信息,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

完善农村市场服务系统: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开发供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各地农业部门网站联网运行,集成全国供求信息,实现用户发布、查询信息“一站通”。

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通过网络进行市场价格采集发布的系统。目标是要改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采集分析平台,扩大联网范围,实现400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

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部、省两级数据中心根据统一的目录体系,分别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存储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库群。

推进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在网上公布农业部门主要业务工作规范,建立开放的政务管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办公系统,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事项的网络化处理。重点使农药、兽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管理、无公害食品等农产品的审定、验证登记,以及质检机构等有关市场主体的认证、管理等事项达到网络化。

开发与整合三类信息资源:整合部内信息资源,建立稳定的涉农信息收集、沟通渠道。建立起与海关总署、粮食局、供销总社、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涉农部门的信息支持协作机制,开发国际农产品生产贸易信息资源。

建立两支信息服务队伍:一支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3万人的培训任务。另一支是农村信息员队伍,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至少15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三、金盾工程

“金盾工程”5年内完成,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建设期间为2002-2004年;第二期建设周期为2005-2006年。中央拨付资金6亿元,各地按相应比例进行配套,估计三年内全国有近60亿投入。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好一、二、三级信息通信网络以及大部分应用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完善三级网及延伸终端建设,以及各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多媒体通信。

目前全国公安系统已拥有各类计算机10万余台,公安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公安部至省级公安机关一级网由去年年初的2兆带宽全部提速到4兆,部分省、市达到6兆;省级公安机关至地市级公安机关二级网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网络带宽根据各省不同情况,分别达到2-6兆;地市级公安机关至县级公安机关三级网开通率达到80%,比2001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基层公安派出所以数字专线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的覆盖率达到30%,比2001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西部10个省、区的300多个县级公安机关建设360多个卫星地面站,基本实现西部省、区县以上公安机关的信息通信畅通。

全国各省级公安机关、90%以上地市级公安机关、66%以上县级公安机关基本建立机关局域网。依托公安信息网的会议电视系统建设继续快速发展,一级网会议电视系统继续完善,二、三级网会议电视系统开通率分别达到70%和20%。

目前全国已初步建成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纳入计算机管理的常住人口已达到11.3亿;纳入计算机管理的机动车达到4000多万辆,驾驶员7000多万人;由公安部建立的中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日臻完善,在公安机关近年开展的“网上追逃”、“网上打拐”和“打击

走私、盗抢机动车犯罪”等专项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公安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开通信息网上发布、电子邮件、网上考核、网上管理审批、网上视频会议等项业务,部分省市公安机关还率先取消了部分纸质文件。

2001年,全国公安机关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就为公安机关自身和有关部门提供查询服务1000余万人次,为群众提供查询服务400余万人次,协助破案20万起,挽回经济损失7亿多元。

下一步工作方向:一是继续加大网络建设力度,完成全国公安信息一级网改建工程,全面提升网络带宽,同时加大基层所、队接入公安信息主干网的覆盖面;二是加快公安无线通信网的建设速度;三是加快部、省、市三级信息中心建设,力争全面完成;四是积极支持地市公安机关开展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改革实践,加快建立与警务流程紧密结合的信息采集维护机制和服务实战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警务运行机制创新;五是全力推进公安机关电子政务建设。

从现在起到2005年底实施的“金盾工程”建设中,中央和地方将要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完善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急需的应用系统,加快建设和完善共享性强、覆盖面广、使用频率高的公安信息资源库以及部、省、市三级公安信息中心和主干网。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这一工程将逐步向全国公安系统提供信息服务,200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查询和综合开发利用,期间逐步满足其他政法部门、有关部委和社会用户对公安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到2007年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

四、金保工程

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应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险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分为社会保障(个人)卡和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的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为上层信息交换平台,单位和个人持有的社会保障IC卡为底层信息交换平台。

社会保障卡作为全国行业性大卡,被列入国家IC卡10个领域重点应用项目中。为规范各地发卡,使社会保障卡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1999年,劳动保障部下发《关于劳动保障领域IC卡应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劳动保障部对劳动保障领域IC卡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制订统一标准和规范,通知要求在规划、标准和规范尚未出台之前,各地要暂缓发卡。

同年,劳动保障部制定并发布《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即所有拟进卡业务都应放到一张卡上。劳动保障部门面向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各自发行一张卡,该卡需要具有能够在其他发卡地区使用的功能。同时规划要求社会保障卡建设要统一规划、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具体实施。

1999年12月2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王东进副部长亲手生成社会保障卡全国根密钥,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全国社会保障卡工程进入试点阶段。为加强对社会保障卡生产制作的管理,组织制定了《社会保障(个人)卡COS检测办法》,开展了社会保障卡操作系统(COS)检测工作。截至2001年底,有10家公司通过了软掩模检测,8家公司通过了硬掩模检测。另外,为了对已发放的社保卡进行全国通用性测试,还组织开发了社会保障卡通用性检测平台。

截至2003年6月18日,金保工程已报送金保工程调度表的省份有25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报送的省份有7个: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广西、甘肃、西藏。

各地成立了金保工程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金保工程专门办事机构。河北、

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份已经制定出金保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江苏、山东、湖南等省份在转发部里下发的关于金保工程建设文件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配套的文件和规定,加快了本地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

金保工程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立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项目建议书可望近期批复。在报送调度表的省份中,2002年8月前在当地政府立项的省份有6个:天津、上海、重庆、湖南、广东、新疆;2002年8月后在当地政府立项的省份有12个:天津、河北、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申请立项的省份有4个:江苏、福建、山东、云南。

五、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始于1994年,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目前运行的金税工程二期于2001年开始运作,主要监控对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金税三期”将继续由国家税务总局牵头,用4-5年时间,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以总局为主、省局为辅高度集中处理信息,功能覆盖各级税务机关税收业务、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中国电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计划5年内投资超过60亿元。

“一个平台”是指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三期工程将着手进行国税系统主干网络改造升级、地税系统四级广域网建设、与其它政府部门的网络互联、建设基于Internet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网络平台。国税系统广域网的改造和升级,地税系统的网络建设,将涵盖所有税务机关,即: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骨干交换网以及区县和区县以下征收机构两级接入网。与其他政府部门外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将涉及海关、质检总局、工商局、银行等多个节点。另外,基于Internet的为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也将建立在省级和总局两个层次上。同时,将采用组件化的技术结构路线,软件采用三层架构,主要以J2EE 平台上开发的软件为主。鉴于WebSphere技术的不断成熟,并不排除运用该技术的可能。在总局和省局两个层次上,将按功能集中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对业务处理、在线分析、存储系统、数据交换、网络、安全和系统管理等七部分充实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

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四大子系统的应用软件。

六、金关工程

“金关工程”即外贸业务处理系统,是国务院确定由外经贸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工程。工程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相关领域的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推行各类对外经贸业务单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该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系统、出口管理系统、进口管理系统。

进出口统计系统——原始数据由海关产生,外经贸部利用海关联网传输的清关数据开发生成80多种业务统计报表,为部机关和有关单位提供服务。海关总署还依托此系统积极推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电子报关与监管核销。

出口退税系统——主要针对我国于1991年实行新税制改革(增值税)以来所出现的大量利用出口业务,虚开增值发票骗税的不法行为而展开。该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实施,

主要涉及海关、外汇管理和税务等部门。该系统1994年就基本实现了税务海关等系统的联网,并逐步向全国推广。其包括三个子系统:出口企业退税申报子系统、外经贸主管部门的稽核子系统、税务机关退税审核子系统。近期目标是实现出口退税操作、管理、决策的电子化;建立出口退税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与征税机关、海关、总局等的信息资源共享,以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总局建立宏观调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系统随时了解各地退税进度,检查各地工作,预测全年退税,以及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远期目标是逐步适应国际贸易无纸化、交易过程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出口退税网络化管理机制。

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出口业务的收汇核销业务和对进口业务的付汇核销业务进行统一的联网查询、统计、核销和管理。该系统已初步实现了与外汇管理局所属各分局的联网运行,与海关联网及自动获取报关信息,与指定银行联网完成用汇管理的相关业务。

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对外称中国电子口岸)——是我国“金关工程”建设当前重点应抓的工作之一。是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在电信公网上(Internet),联合共建公共数据中心,用于存放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帐数据,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并作为口岸管理与服务的门户网站;进出口企业通过Internet连接到数据中心,办理各项口岸业务。

网上支付税费项目——这是“金关工程”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日开始,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银行总行的部署,中国电子口岸网上支付系统在大连、黄埔、深圳、上海等9个海关逐步试点推广。截至2002年8月15日,中国银行“报关即时通”产品已经在6个省级分行投产,网上支付的税费已达1770万元。

七、金水工程

“金水工程”第一期规划近12亿元人民币。目前水利部正在五个地方进行水资源实施监控系统试点,各试点每年有3000万元投资,持续进行五年。“金水工程”又称“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搭建一个先进、实用、高效、可靠并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金水系统将覆盖7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和易旱地区,能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并能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报告,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金水工程”包括防洪和抗旱部份。防洪部分覆盖7个流域机构、24个重点防洪省(市)、224个地级水情分中心和228个地级工情分中心,以及与水情分中心相连的3002个中央报汛站和与工情分中心相连的927个重点防洪县的工情采集点。此外,还有中央直管的7个工程单位、9个大型水库、12个蓄滞洪区。抗旱部分覆盖31个省(市、区)267个地级旱情分中心以及与之相连的1265个易旱县旱情采集点。

另外,还将在黄河、淮河流域设立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20个自动气象站和208个雨量站。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该系统可划分为5个分系统,即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天气雷达系统。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结构由两个网络组成:一个是分中心以下的星型报汛网,一个是分中心以上的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两个网在分中心汇接。利用多种通信信道组成的报汛网和众多的报汛站、采集点一起组成了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基于国家公众通信网组成,它为各级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工作平台的相互间交换信息的通路。

八、金质工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自2001年4月组建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提出以“金质工程”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战略。2002年,“金质工程”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工程,

金质工程规划期为5年,预计总投入为10.3亿元。2003、2004两年重点实施的“金质工程”一期工程包括如下6个项目:电子通关系统、WTO/TBT-SPS咨询系统和检验检疫风险预警系统、质量安全电子监控快速反应系统、网络与平台建设、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标准化答理信息系统。概括而言,“金质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一网一库三系统”的建设,即建设质检业务监督管理系统、质检业务申报审批系统、质检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质检业务数据库群,建设软硬件及网络平台。

九、金审工程

2002年4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金审工程成为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2002年6月14日建立了包括何德全院士、李国杰院士在内的金审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3个工程管理办法:“金审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金审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和“金审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审计软件开发指南》。

自2002年10月底第一笔建设资金到位,至2004年7月23日,“金审工程”进展顺利,金审一期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金审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审计信息网络建设进展顺利,应用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审计工作急需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大数据库已经建成。同时,近年来,在财政预算执行、海关、税务等领域也开展了联网审计试点,审计署经济执法审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网,实现了对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的实时监督。一些地方审计机关与会计结算中心联网,实现了对多个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的监督。

十、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是1993年6月由江泽民同志亲自倡导实施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启动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它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世纪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

1993年中国银联成立,标志着我国的“金卡工程”正式启动。截至2003年9月,我国的银行卡发卡机构已达到91家,银行卡发行量已达到5.69亿张,分别比十年前增长了17.2倍和141.25倍。今年1月至6月份,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达7.57亿元,比十年前同期增长756倍。

各地区政府上网工程

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快速推进,总数量突破2万个。美国是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数量也最多,共有2万多个。但两者的使用、适用和实用情况却难以同日而语。下面是来自政府上网工程的一项权威调查:

排名地市级政府名称网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总访问量平均每天万人访问量

1 吉林辽源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08 20040825 556661 58.02

2 江西新余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714 20040825 14050

3 31.56

3 上海青浦区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31 20040825 64757 16.56

4 山西晋城政府(晋城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

5 20040825 298343 16.25

5 云南玉溪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10 20040825 202741 14.14

6 四川乐山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25 20040825 197699 9.68

7 天津河东区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04 20040825 49681 9.67

8 上海奉贤区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720 20040825 16642 9

9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7 20040825 25695 8.59

10 上海宝山区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6 20040825 56785 7.97

排名区县级政府名称网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总访问量平均每天万人访问量

1 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6 20040825 189998 208.79

2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8 20040825 208267 144.63

3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5 20040825 371433 122.34

4 山东招远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8 2004082

5 409670 81.19

5 安徽休宁县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8 20040825 17642

6 80.67

6 山东郯城县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31 20040825 334655 47.26

7 浙江长兴县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02 20040825 227344 43.65

8 山东滕州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7 20040725 142850 41.89

9 福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10 20040825 63183 37.3

10 青海格尔木市人民政府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31 20040825 16104 22.37

排名经济开发区政府名称网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总访问量平均访问量

1 中国广州开发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23 20040825 61809 1047.61

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24 20040825 85160 946.22

3 山东烟台高新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08 20040825 29083 377.7

4 陕西杨凌示范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28 20040822 3887 194.35

5 天津港保税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80

6 20040825 1681 120.07

6 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623 20040825 5031 86.74

7 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895591.html, 20040531 20040825 2183 29.11

数据能说明许多问题,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地市级政府网站、区县级政府网站和开发区政府网站,三个级别的网站,在一定时间内的点击率不可同日而语。

但就目前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看,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了简单的网上办公业务,其余多数网站还在简单的信息发布阶段,甚至有的网站一年内看不到几次网页更新。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

其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其二: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极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其三: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电子政务市场环境分析

一、电子政务市场

权威分析认为,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入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会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全国80%的政府部门实现办公信息化,3000多万公务员中60%配制PC/NC,需要1000亿元。按硬件和软件的配比4:1计算,购置软件需要250亿元。全国2500多个县,600多个市,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近90个国务院部门的局域网、传输网建设,需要550亿元,这样大体算来应该在1800亿到2000亿之间。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项目,总金额预计将会达到1800至2000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不需要全部由政府投资,中央各部委由财政部拨款,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则根据地方财政情况进行支持,其中富裕的省市应该自筹资金,而且大部分资金应该来自社会。之后,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网络运行和维护更新等方面,加之“十二金工程”的纵向和横向铺设,政府部门也有将近500亿的资金投入。

二、电子政务市场的软件硬件市场空间分析

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经过分析论证,认为今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市场往往引导着厂商的行动。拿电子政务而言,今年政府投资将达到400亿元这一消息吸引着IT企业纷至沓来,群雄争霸——IBM、Oracle、神州数码、长天、浪潮、北大青鸟、书生、美髯公……无论国企还是外企,无论是大厂商还是小厂商,都准备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赢得阵地。

根据均分的理论,我国硬件市场为1000亿元。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一些国家政府行业的软件采购量占到软件总市场的1/3,而目前中国政府软件产品采购量只占软件总体市场的14.1%。拿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来看,他们在搭建基础架构的同时,非常重视应用的开发,软件的投资一般也不低于硬件的投资;可在我国,现在还明显存在着“重硬轻软”的现象,导致购置的IT系统很难发挥作用。要让基础架构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及硬件维护等方面,力度尚需要进一步加大。从这个角度看,电子政务市场的空间还相当巨大。

由于过去信息化建设中“重硬轻软”现象的普遍存在,政府行业在软件应用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因此未来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入比例将会有所提高,投资重点也将由基础软件而逐步转向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另外,政府部门对安全要求的特殊性为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联想、北大方正、首信公司等国内主要IT 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也为众多中小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软件企业像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书生公司等脱颖而出。他们中间,有提供系统方案的,有提供平台软件的,有销售硬件的,还有做信息安全的,电子政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空间会随着建设状态而不断调整,市场也将进一步细分,鉴于目前各个企业的实力分析,未来几年内,很难有企业可以形成这个行业的垄断。

三、市场竞争

自世界范围内的IT产业趋势下滑以来,在我国,电子政务成为国内外IT厂商的必争之地。权威统计结果显示:2003年度,电子政务领域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其中3家超过200亿元;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家20,其中5家企业超过50亿元;营业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6家。由此可见,在电子政务领域,没有哪个企业占有绝对优势。而在国家信息化系统建设和金字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的厂商就达37家,其中有18家企业营业额超过10亿元,其余在1000-8000万元不等。而在电子政务领域著名的外资企业,当然也决不愿意在中国电子政务市场上销声匿迹,外企凭借他们的技术优势、品牌力量、专业的服务素质以及在国外电子政务市场的丰富经验,伺机抢占中国市场,一直是中国电子政务市场中不可能忽视的能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至少15家外资企业活跃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领域,并且有部分企业异常活跃,它们是足以给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内企业带来严重威胁的对手。

四、未来几年内,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004年8月,最新统计结果表明,自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国内电子政务市场份额最大的100家企业,营业总收入为2477362.82万元,其中软件收入为948182.207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占到100强总营收的38%。软件收入虽然距离国外70%的比例仍有差距,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软件和服务所占比例正逐年升高,这一事实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正在逐渐改变重硬轻软这一异常现象。

电子政务发展的安全瓶颈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如果缺少了电子信息技术这个手段,或者说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导致电子政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大量的政府部门将完全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将直接给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针对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网络安全域的划分和控制问题

很显然,安全与开放是矛盾的,这个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也同样存在且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但是同时电子政务现在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要为社会提供行政监管的渠道,二是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社保医保、大量的公众咨询、投诉等等,它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因此如何合理地划分安全域,通俗地讲,能让老百姓看什么,不能让老百姓看什么,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些单位采用VPN的形式进行某些业务操作,但是操作中的部分数据又想通过WEB方式给公众浏览,这时就存在在网络拓扑中WEB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业务数据中心库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如何利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合理划分这些域等等问题。

而同时前一阶段正是由于政府公开的信息中过分强调了“安全”这个问题,弱化了“开放”,导致了很多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不了多大的正面作用,甚至有负面作用的存在,如制作了一个网页以后无人定期进行维护导致与实际内容有所偏差,甚至有的是明显的错误等。在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为了迅速扭转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盲目地将一些信息公开化,导致了一些泄密事件的发生。

2.内部监控、审核问题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不同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对公网的利用率上。就像前面提到的电子政务模型中的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这一块,就基本是利用VPN等技术实现的专网。抛开公网的庞大黑客群体不谈,内部人员是否对网络进行恶意的操作和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单位网络本身的安全等级系数和防护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内部人员除个人隐私以外的各项具体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更不用谈对一些非法操作进行屏蔽和阻断了。

3.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电子政务要做到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三方认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一定级别的第三方认证,才能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任体系。

目前比较流行的或者说使用比较广泛的就是PKI信任体系。它包括了密码算法的选择、CPS的制定、捆绑的安全强度等等,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些都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毕竟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PKI 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应用到电子政务中来的话,虽然不能说是一团糟,但是它肯定会“水土不服”,出现问题将在所难免。

4.数字签名(签发)问题

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实行无纸化办公,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而在这之中,数字签名(签发)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原因在于这是使公文有效的必要条件。一旦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出现很多假文件、错文件,严重的将直接影响政府部门的正常运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数字签名系统不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能不能接受的问题,

而且系统本身也都不是很完善。

5.电子政务的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问题

在2000年来临前夕,各个单位都对Y2K问题进行了全面准备,当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措施。两年多过去了,这类的措施已经部分或全部失去了作用,原因之一是政府部门在制定这些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措施时,目标都比较局限于Y2K问题。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已经无法应付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了。况且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存在,建立全社会的响应中心、支援网络和数据灾难备份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可想象。很多单位在进行网络规划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作为系统核心部分——数据库本身的安全问题,完全依赖于整个网络的防护能力,一旦网络的安全体系被穿破或者直接由内部人员利用内网用户的优势进行破坏,“数据”可以说无任何招架之力。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阻力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经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应该说,在电子政务实施这一环节上,技术层面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体制上。

一、资金上的困难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期间,有政府代表提出疑问,电子政务建设不是增加两台电脑,增加两个人手就能解决问题的,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从基础设施,硬件配置、配套软件到网络运转和后期的维护,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讲,资金从何而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以经济作为后盾的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很不平衡,数字鸿沟呈现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报告显示,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的网站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九成,网站数量排在前四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这四个省市的网站数量占全国网站总数的56.8%,并且域名数量占了全国域名总数的50.6%。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困扰一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头等难题。

二、观念上的陈旧

这里说的“观念”有两方面:一是传统行政观念的障碍;二是重“电子”轻“政务”观念。人浮于事,互相推诿,以公权谋私利、玩弄法外之权,官大于民,部门分割,由于受到封建社会官僚观念的影响,这些传统的行政观念长期存在于我国部分政府机关人员头脑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官老爷”始终处在高高在上的位子,办事效率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给我国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各项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另外,皮毛关系倒置,重“电子”轻“政务”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采购额中硬件支出高达80%以上,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即是明证。由于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知半解,加之受到“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概念的影响,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府形象工程”,导致部分巨资购来的硬件设施成为摆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硬件设施相对软件设施更为直观,更加显而易见,相反,软件设施的价值是难以用肉眼来判断的。另一方面,部分人员敷衍了事,本身并不情愿接收新的行政方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购置部分硬件,或者就是简单地购置一两套信息化软件。由此导致“电子”大于“政务”的后果。实际上,信息化改造要对政府部门管理方式和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肌体再造,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这样才能

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的初衷。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组通字〔2003〕1号《关于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的通知》,通知规定,“开展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的重点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进修班,要把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三个月以上的班次,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三个月以下的班次,学习时间不少于3天。”

四、体制的不合理

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推动中国电子政务,不只是用电子手段履行政府的现存功能,而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一次政府深入的本质性的变革。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取得比较扎实的成效。部门分割,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大多数部门建立的信息网络没有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难以在网络上直接沟通与交流。这给未来留下了成本隐患。

据统计,中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3000多个数据库、80%的社会信息资源。而能够互相连接的数据库不到30%,投入巨大资金的信息化工程往往只是方便了本单位、本系统的员工。由于各部门信息化资金由本部门支付,建设自上而下的网络,并没有考虑其他相关部门,重复建设相当厉害。未来的城市乡村要全面实现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每向前走一步,需要的都是巨资。另外,统一规划也存在诸多的难点,信息化将建立的是一个高效的协作体,只有配合机构改革,如公务员及部门精简等才能得以实施,现阶段机构改革本身就是难点,要统一规划信息化网络更是阻力重重。

广东省,信息化指数居全国前列,但全省的信息网络要实现互联互通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要与其他省市及中央进行互通,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由于中国信息化走的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各单位大多采取的是“先上再改”、“摸石头过河”的方式,加上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的薄弱,未来也许要重建一套系统,或者需要大量的二次开发,或者等待智能化新技术出现,这些都涉及大量的成本,现行的建设也许只是一场预演。

五、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法规滞后,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新的矛盾层出不穷,这必然引起部分人士对法律法规建设的质疑。由于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难以解决现阶段各种矛盾,直接导致新生事物遭遇层层阻挠,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在犹豫不决中步履维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在我国社会的转型阶段,这是一种必然现象。电子政务的出现亦是如此,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束手无策,而屡遭挫折的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各种假象也使得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踌躇徘徊。

六、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曲折性

首先,东西差距,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虽然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时至今日,电子政务在西部部分贫困地区建设成果几乎为零。包括部分省级网站,直至2004年8月份,有的刚开始建设或改造,服务性和高效性更是遥遥无期,部分地区、县级城市网站,几年来没有更新过,网上写的领导名单和电话,电话打过去都是空号,领导有的早就退休或调离了。一方面是管理者的问题,但就使用者而言,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50%的人表示根本没想过在网上发条信息就“把事给办了”,互联网环境的落后也给西部地区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电子政务建设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注定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矛盾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21世纪最伟大的变革。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同样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部分有条件的先“富裕”起来,带动贫困地区,落后地区;贫困地区也要向先进地区借鉴成功经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推动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改革,重点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这是一次全方位、全新模式的政府行政手段的革命。由美国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开来。

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位居中上水平。这一结果是在国际专家和有关政府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对联合国191个成员国的政府网站进行了43000多项测试后得出的。这是迄今为止对公共管理领域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情况在全世界进行的最新和最全面的一次调查。

1999年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信息产业部等47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展开。到2004年,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今天,电子政务建设水涨船高,异军突起,在软件市场环境一度低迷的状态下,电子政务市场成为一匹不小的黑马,给IT产业孕育了新的希望。与此同时,开展已5年之久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04年6月30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上网用户统计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飞速,总数达到53.9G,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8万和62.7万,其中政府网站建设快速推进,总数量突破2万个。由此可见,前10年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互联网事业正在持续快速地发展,并在普及应用上进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拉动型的,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与国家投资、民间资本和国外投资三个渠道获取投资。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在今年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的条件下,电子政务的市场容量可以想见。调查显示: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中国电子政务100强企业的电子政务营业总收入就已经达到248亿元之巨,与2003年相比同比增长18.1%,远远超出2002年的124亿元。因此,不妨大胆预测:2005年全年的电子政务营业收入将再攀新高。

三、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实施。该法规定,政府优先选用国内厂商的产品与方案,这一规定,使整个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巨头技术垄断、产品垄断、价格垄断下,有望在操作系统、安全产品、办公软件等方面获得突破。可以预计,大量

国产化软件产品将挑起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重担。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无异于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它对提高政府机构执政水平,改变执政方式,管理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同时,将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电子政务在这个转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该法也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应该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府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远距离医疗法》、《电子投票法》《通讯多媒体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同时,有必要对我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进行修改。

四、“十二金工程”稳步推进,发展态势良好

由于金字工程的启动时间不同以及建设要求的差异,目前,我国“金关”、“金税”、“金卡”等工程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金关”工程为例,2002年10月,国家批准在全国41个直属海关所在地设立电子口岸数据之分中心,负责当地电子口岸应用项目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截至目前,41个分中心已全部建立,电子口岸入网用户接近13万家。“金税”工程目前国家总投入近50亿元,到目前为止,原定的目标基本实现,运行情况良好,呈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金”字工程仍然处于起步和试运营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数字城市概念的推广,金财、金盾、金安、金农等“金”字工程将是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五、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发达地区保持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趋势,欠发达地区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在维护更新原有设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利用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建设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时至今日,我国在电子政务领域没有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法律,这是令人遗憾的。一项法律法规的制定,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的前提下,以树立新的社会规范为目的的政府改良举措。电子政务发展至今,它的每个环节与法律法规的各种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状态直接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实施也左右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前程,制约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更重要的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立法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立法的重点,要实现与世界接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电子政务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是显露无疑。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立法工作进展缓慢。这里有体制的原因,有观念的因素,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

电子政务立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连互通不畅,标准不统一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和健康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大大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已突破2万个,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启动互联网平台,努力实现网上办公,同时,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从网上查询所需要的信息或进行网上报名,电子政务与更多的人开始了初期的互动。应该说,这一现象已

将“立法对象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掌握性”这一理论推翻。同时,电子政务管理权限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急需法律法规的裁决,另外,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犯罪现象屡禁不止,除去技术因素,犯罪事实的确认及具体惩罚措施的有效性要通过法律来实现。从1995年至今,有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出面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入世的大好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务公开不仅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且也是我们实现与世界接轨,兑现我们入世承诺的前提条件。

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同年12月,国务院作出“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发布《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及时制定和执行一批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处于无统一规范、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因此,在制定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我们应认真总结发达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制定成果,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特色及我国国情,我们应推出包括《电子政府法》、《政府信息公开法》、《电子签章法》、《电子交易法》、《关于修改附书面交付义务的相关法令的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远距离医疗法》、《电子投票法》《通讯多媒体法》等法律。同时,按照电子政务的特点对我国现有《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以及《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进行必要的修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制约、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该法对提高政府执政水平,改变执政方式、管理方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该法的实施,无异于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以前在行政许可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有望得到深层次改进。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各级政府工作要体现“便民、参与、公正、及时”,要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就必须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按照这一要求,各地各级政府的应对措施,必然会向着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实施一站式服务的战略方向发展。为落实行政许可法,各级政府多会采用行政干预的方式,限期清理现存行政审批事项,并在“物理上”将相关审批部门的受理功能集中于一处,统一对外办公,体现便民;相关管理部门将为集中办公的各窗口单位,创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网上并联审批,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提高时效。新的电子政务系统将替代原有的旧的独立系统,实现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届时用户可利用因特网就地、就近申报,承办单位在网上予以受理,经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办理后从因特网上反馈结果或查询进度。

电子政务不仅是一种科技手段,而且因为减少了申请者、审批者的沟通程序,还是政府职能履行方式的转变。目前,一些地区政府的网站,只有地区要闻、风貌介绍、法规规章、招商引资等文字页面,较高级的省级政府网站也只是增加了办事指南、公众监督栏目,以及和所属各厅局的网站的链接。只有很少相对比较先进的电子政务网站有一些政务窗口,如工商登记的企业名称网上预查、网上年检、网上审批,税务的网上申报、网上税务登记,以及一些表格下载功能,但是这些政务功能所涉及的审批过程并不是很复杂,牵扯的部门和流程也相对很简单,网上的电子政务也只是起到了简单申请和辅助审批功能,一旦遇到多部门的联合审批,电子政务流程变得复杂时,行政审批就根本无法在网上完整实现。

因此,《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呼唤着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

2004年8月28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根据委员长会议的决定,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以下简称《电子签

名法》)进行了表决并获得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十八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草案)。

《电子签名法》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电子签名法》共5章36条,该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并对法律所涉及的“电子签名”做出明确规定: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网络信任。《电子签名法》的颁布,使网络信任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改善。例如PKI技术,在网络信任方面,它涉及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战略等多层面问题,是相关技术、应用、组织、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总和,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PKI是为网络用户、设备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该体系在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提供在线身份认证,核心是要解决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任问题,确定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经济、军事和管理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身份的惟一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保护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主体的安全利益。PKI技术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CA认证中心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在互联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目前,通用的办法是采用建立在PKI基础之上的数字证书,通过把要传输的数字信息进行加密和签名,保证信息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一个完整的PKI系统由认证机构(CA)、数字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统、应用接口(API)五大系统构成。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逐步认识到PKI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是互联网经济的制高点,也是推动互联网发展、保障交易安全、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支撑点。

目前我国PKI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如:CA发证量不大、应用水平不高等,CA行业一度还面临无主管、无标准、无管理办法的“三无行业”的困境,特别是全国20多个省市各自为政,成立了许多不能互联互通的地方CA,人为地用新技术将市场进行电子割据,形成信任孤岛,有悖于建立全国统一电子商务市场的总体目标。究其原因,主要不在技术,而在应用环境,目前还缺乏法律依据,无法认定责任,而且我国总体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网上支付手段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网上交易需求不明显。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确立了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保证国家网络信任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行;制订并完善与信任体系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为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技术依据;建成布局合理的国家网络信任体系并发挥作用,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CA(CertificationAuthority)认证中心约80个,发放电子证书超过500万张,在金融、税务、报关、工商年检等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标准化工作方面有了突破,首批9个技术标准已完成评审,即将由国家标准管理部门颁布,另外14个重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正在加紧制定,预计明年可全部颁布。另外,为解决我国CA间互联互通存在的问题,中国正在实施“CA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工程将基于桥CA技术,对国内已建立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和体系各型的六个典型CA进行配套工程的建设,进行互联互通互操作,并开发互联互通标准规范和示范型应用。

《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为包括PKI等技术在内的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十二金工程”建设应用成效

1993年12月,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启动,标

志着我国“金”字工程全面铺开。10年后的今天,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2年8月5日,中办发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相应构建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本报告作以下介绍。

一、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GFMIS系统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逐步走向依法理财。由财政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金财工程的实施按两期完成,2006年为一期工程,完成中央一级和省一级的中央级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地市级及半数左右县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系统于2008年全面完成,计划在"十五"期间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市(地)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测算,"十五"期间需要投资40亿元。

预算管理系统现状。部门预算编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四年,在四年之内逐步年年升级改造,现在包括166个中央部门,近一万户预算单位历年的预算编报工作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地方所有省级财政部门实现了部门预算编报的计算机化管理,实现预算编审环节。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审核,主观司处审核,定额标准测算,预算项目的管理到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集中编报,2001年推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选十个部门作为试点。2002年扩大试点范围,推进综合预算。2003年合理界定基本支出内容进行项目滚动管理。

国库支付系统从2003年3月开始研制,八月份投入使用,运用的是ORACLE的ERP 系统。现在扩大到49个部门,近1500个预算单位纳入到集中支付管理。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进入第三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阶段。地方财政国库支付系统迈出实质性步伐,目前有17个省市采用财政部统一研制开发的软件,开展试点业务。

非税收入系统从2002年7月1日开始,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八个试点中央部门开始使用,效果明显。目前开通了13个部门,224个支收单位,使用项目922项,接受票据达到12万多张。另外,这一系统也成功推广应用到地方的八个省市试点,工资统发基本在全国范围之内,包括财政部自行集中开发,以及地方自行开发的,全面实行财政工资的统一发放,切实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个人的手里。金财工程有利于支撑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水平,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二、金农工程

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金农工程”由农业部牵头,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中农办等部门配合。一期建设从2003年开始,2005年结束,预计共需中央投资11.69亿元,地方投资9.46亿元。从2003年起,力争利用3年时间,实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开发四个系统、整合三类资源、建设两支队伍、完善一个服务网络。

开发四个系统:选择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敏感农产品,通过建设数据采集、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贸,金农,金保等。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 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从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发展意义入手,系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想低提出了下阶段的工作方向,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1、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2、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与发展 3、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目前的对策 三、进度计划 1周初稿,5月4日——5月11日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做前期准备。 3周二稿,5月15日——6月1日撰写毕业论文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1周定稿,6月3日——6月10日修改毕业论文,定稿 最后答辩,几月几日答辩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中文摘要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用计算机早已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但是真正把电子计算机时使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却是没有实现的重要问题。而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计算机当成打字机来使用,如果说当前的计算机等于高级打字机的话那么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这种浪费同时也是很多人都在进行着的,怎么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应用呢?这是人们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网络的产生给了我们资源开发的另外一个出路,就拿无纸化办公来说吧!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签名和其他相关联技术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减少纸张的应用,从而减少对于树木的砍伐,给予世界更多的蓝天。 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借鉴了其他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经验。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安全对策

English Abstract As computer gain ground increasingly, the use of computer has already gone is a very common thing, but really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using into our lives is not important. In the daily work of many people simply use computers as a typewriter to use, if the computer is senior typewriter words then resulting in a great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 waste is also a lot of people are doing, how can the limited resources to achieve maximum application? This is people constantly explore and study the important problem.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twork to our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another way, take the paperless offic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gital signatures and other associated techniques together can reduce paper applicati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felling of trees, to give the world more blue sky. In view of China's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lso draws on some other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more perfect country experience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3 解决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发展战略问题 关键词: 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战略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建设被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化战略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己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 1999年,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 “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电子政务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1年12月1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启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先行”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信息化大背景和国家战略安排下产生和发展的。 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软件平台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我国电子政务细分市场现主要以硬件和服务为主,占电子政务市场规模比重均在30%左右。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市场主要竞争企业为浪潮、太极、中国软件、神州信息等,Top5企业累计市场份额达53.10%。 “六五”时期国家提出开始建立数据中心并开始进行电子数据处理,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正式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频发,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支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1、中国电子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稳步推进。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注:截至2020年3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暂未发布2019年数据,多有不便敬请谅解。 2、2019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将超3300亿元 2014-2018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8%。2018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3060亿元,同比增长9.74%,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 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问者:黄林若-一级最佳答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2、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3、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浅析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综述

1 ○! ○3《简述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4《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5《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浅析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美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姓名:张佳 学号:200900032075 [摘要] 电子政务在社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而国外电子政务(以美国为例)起步早、发展快、技术高、应用广泛、政府投入高、群众基础好,战略计划充分且完善,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对于我国仍有很多借鉴意义。我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电子政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强烈意识到电子政务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战略意义,纷纷斥巨资建设电子政务。而建立严密科学的电子政务评估体系,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有效把握发展方向,是一个国家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 那么什么是电子政务呢?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主要内容: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 3.建立网上服务体系,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 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美国是世界上电子政务发展的先驱,电子政务发展完善。那么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一、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2 1、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建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以人口调查站点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直观地图的形式,查看到州一级,甚至县一级的极其详尽的统计数据,包括当地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口组成。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进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应,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空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it产品采购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政府采购154.9亿元 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形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 从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分析,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为107.3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21.1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2 6.5亿元。 可见,硬件设备投资仍旧是电子政务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 由于硬件产品采购幅度的连续增加,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政府机构各类硬件产品的拥有量已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迭起,为高速进展的中国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电子政务的专门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进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赛迪顾咨询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

软件投资额达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治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可见,在各个细分的市场中,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都十分可观 网络服务迅速增长 政府上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构架包括统一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业务处 理系统。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公布改革等方面,纵向网和跨部门网络建设连续呈快速进展之势,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中意的成绩。据赛迪顾咨询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已有81.1%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57.5%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 200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力度连续加大。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底,81.7%的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3.2%的政府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治理信息系统,30.1%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 应该看到,有关于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业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发展入手,结合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的道路上的成就及不足,以期得出相关有效的策略为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文: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 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点: 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 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四,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班级:09审计2班学号:0901********姓名:胡晨恺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一些新的概念也很快产生。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关键字:电子政务;存在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 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起点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 60-70年代就完成了,而我国则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3)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造成对政府政务活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要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施。实际上,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效率和树立形象的问题,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改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200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主持会议并制定了信息化推进方针,决定以电子政务作为突破口来带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当时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以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十年进展 经过本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要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向深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业务的需要。总体上看,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网络基础设施在支撑政府信息安全高效采集、传输、存储、加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都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多部委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大多数省份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基本上覆盖到县级单位。 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有很大提高。以办公自动化业务为例,在本世纪初期中央一级单位覆盖率只有10%,目前已达到100%。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涉及的“金”字重点工程,如金关、金审、金税、金盾等涉及系统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部分工程达到了100%。根据调查结果,东部地区省市一级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达到80%以上,区县一级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但西部地区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还相对较低。 重要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部分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其中,人口数据库已经基本建成,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工商系统建设的企业法人数据库也基本完备;民政部建立的社团机构基本信息库和中编办建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数据库也基本建成;还有统计部门搜集了大量统计信息,建立了统计数据库;测绘局建立了空间地理系统数据库等。 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具有一定规模。中央和省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区县一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也达到了90%,成为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政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大厅已经达到4500多个,也是由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来支撑的。金农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对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 信息安全保障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基础设施都得到加强,普遍实行了等级保护、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和演练等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制度和培训方面都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十年成效 对于十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效,有如下三点: 首先,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一些与金融、税收、海关、审计等经济运行管理直接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金税工程一期投入25亿元,当年就带来税收增加250亿元的效益。在金融监管信息化中,仅反洗钱系统2009年发现的可疑资金交易就超过4000多万份,涉及金额超过800亿元。 从间接经济效益看,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如税务、工商等部门,十多年来业务量成倍增加,但公务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此外,电子政务还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其次,信息化使政府行政手段更加丰富,行政行为更加高效。如海关及其所有监管现场

电子政务网现状与趋势

电子政务网现状与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初显成效。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金桥、金关、金税、金卡等十二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政府上网工程也取得较大成绩。为了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同时也为了规范下一阶段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办下发的[2002]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17号文件)制定了政府信息化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自从《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很多部门都向国家主管部门上报了自己的电子政务项目书,但通过研究发现,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系统并没有整体的内在联系,相互的系统之间也不关联。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认为,要解决目前电子政务系统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对电子政务网进行统一的规划。 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专家说:“电子政务不是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它必须要为公众和社会服务。”政府信息化专家们一致认为,服务、共享、效益,将是2007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将公众视为政府的“客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向突出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务转变。 中国信息资源的约80%由政府掌控,但这80%信息资源中的80%未被利用,所以,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应用系统开发转向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从关注应用系统的技术先进性转向应用系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意味着我国今后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都必须关注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仅仅服务于一个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将很难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 而所谓效益,是指关注电子政务网建设的成本、收益和公众满意度。 华为公司电子政务网解决方案介绍 电子政务网建设原则 为达到电子政务网络的目标要求,华为公司建议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下建网原则:从政府的需求出发,建设高安全、高可靠、可管理的电子政务体系! 统一的网络规划 建议电于政务的建设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的网络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志斌、121072057、12电商四班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从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的成就、电子政务建设对行政改革的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分析等总结归纳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在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的分析,在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应该采用的策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不断的深入发展,使电子政务更好的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 电子政务的国际背景 (一)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 无纸化的办公已经成为了现代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每一家企业的潮流,这不仅仅是节约资源,而且是信息的整合带来的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和统一。电子政务正正契合了信息时代来临。 (二)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无论是资源,信息等等,这个世界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都可能会被全球化,这就是全球化的威力或者带来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全球化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电子政务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子政务之间的互相交流,还有不同阶段电子政务的相互学习与竞争。 (三)时代背景下得政府改革浪潮 在中国的80年代初,中国政府力求在电子政务上有所改革,在全国的推行下,中国电子政务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不断熟悉,对技术人员的不断更新,政府系统的不断改革创新,在全国的推动下,电子政务成为了当时政府改革最热门的话题。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剖析和对我国经济软硬实力的了解,我认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如下:①按照建设服务性政府的目标,在利用门户、网络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方面,将得到进一步的关注。②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③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动网上审批。④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度。⑤应用系统集成和整合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地级市电子政务的统一平台的构建将成为电子政务的突破点。⑥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在不同层次政府的边界将进一步清晰,构建统一门户网站将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中。⑦行政体制改革将会伴随电子政务继续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进一步收到人们的关注。 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的成就 (一)政府信息门户网站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电子化管理和服务的窗口,也会信息时代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社会的公众才能清楚了解和接触政府,政府也可以更好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一世门户网站功能设计渐趋完善,逐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二是网上办事服务初显成效,各项服务逐步开展。三是网站成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渠道,群众参与程度逐步提高。 (二)公共服务系统 1、面向公民的服务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专业 毕业设计 (论文) 设计题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姓名王磊 准考证号 990410401539 指导教师 2011 年 03 月 15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学员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学习后,全面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这一实践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任务是: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包括题目的选择、资料的查阅、外文资料的翻译、研究方案的制定、具体研究的过程、研究成果的总结、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中的语言表述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进一步搞好本职工作和今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的组成:毕业论文由封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十一部分组成。 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主要技术指标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2010 年 12 月 20日 要求完成日期:2011 年 03 月 15日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5个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电子娱乐中,电子政务被列为第一位,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应从更新管理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再造政务流程、优化行政决策机制等方面推动政府管理创新。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改革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电子政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政府管理创新的真正实现。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职能、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等,以达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是电子政务下的政府管理创新方向。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约束管理理论(TOC),提出将其运用于指导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实践,通过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实现政府公共管理信息化新境界。而且对政府管理创新面临的历史机遇、问题、创新方向以及电子政务下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并大胆设想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 三、进度计划 12月20日-01月13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01月13日-02月15日 确定研究方案,方案论证,编写论文。 02月16日-03月15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四大关键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四大关键 1.明确目标、分步实施 尽管美国具有世界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但是在电子政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面,美国仍然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技术复杂程度由简单到复杂。从克林顿政府提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在10年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电子政务经历了从初级、中级、高级以至目前逐渐成熟完善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初级阶段的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中级阶段的政府上网,主要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发布、简单的事务处理;在高级阶段,进一步发展门户网站、网上办公;在成熟完善阶段,主要任务是重组政府业务、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的交互式业务处理与服务的电子政府。 “十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同层次和上下级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支持政府公用功能性系统和事务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加强;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付诸实施,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和安全保障与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并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目标,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主要业务系统的互联交换和资源共享,以及规范政府管理与服务创造必要条件;继续完善和建立一批重点的政务、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一批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政务信息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本建立起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完善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体系;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制度。 目前,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了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且具有网上信息发布和简单的事务处理能力,这些政府部门下一阶段要着重进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并实现部分业务在网上进行处理。 2.资源整合、建设门户 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门单独地建立政府网站提供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加以一体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众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转遍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目前,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中心站点找到。新加坡的政府中心站点有一个统一的接受用户反馈的部分,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 整合现有政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特性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建设标准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实际上,如果各个委办局以虚拟专网形式接入统一网络平台,可以大大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3.应用主导、注重实效 推行电子政务要坚持从应用出发,绝对不能离开应用谈技术。尽管大多数县级以上政府都有了自己的网站,各地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成绩,但政府业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这直接限制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的机会。这是因为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