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同时,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形成了成熟的革命主观条件。通过武装斗争,经济落后的国家率先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产物。

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但是由于广泛的国家交往,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产生类似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在生产关系不变更,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特殊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历史状况的反映。

“早产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就在于它不懂得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1.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装到正确的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铅垂线有一个微笑的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P76)

2.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P137)

3. 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P160)

5. 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人的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为0.1mm)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精度就越高。(P229)

6. 大地水准面:设想全球海洋水面平静下来,形成“平均海水面”,并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将此曲面定义为“大地水准面”。(P6)

7. 导线闭合差: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导致导线在平面图形上不能闭合,即从气势点出发经过推算不能任然回到起始点。产生的误差称为导线闭合差。(P178)

8. 中误差:按有限次观测的偶然误差按标准差计算式求得的称为“中误差”。(P140)

10. 竖角在同一铅垂面内,某方向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竖角。(P59)

11、视距丝: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的十字丝平面内,与横丝平行且上下等间距的两根短丝称为视距丝。(P98)

13、允许误差:在测量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允许误差的极限,称为“允许误差”。(P142)15、碎部测量: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对地貌地物等特征点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以相应的符号予以表示9P160)。

16、误差传播定律:测量工作中将根据一些观测值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得到的量成为函数,由于观测值有误差,使函数受其影响也有误差,称之为“误差传播”。一般有和差函倍函数、线性函数、一般函数。(P146)

17、高差闭和差:在水准测量中测量起始点与终点的测量高差与理论高差的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P39)

18、测设:测设是测量学的一部分,指通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照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9、坐标方位角:以直线开始一端的正北子午线为起始方向,在平面上旋转至该直线方向的

水平角称为方位角。(P168)

20、地性线:地形测图时表示地形坡面变化的特征线.如山脊线,山谷线等

三、填空题

1. 测量学的两项基本原则是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和由高级到低

级。

2. 地图比例尺是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

的比值。

3. 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管、支架_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4. 光学经纬仪应满足的三轴条件是指水平度盘的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视准轴应垂直于_

横轴和仪器水平轴应垂直于竖轴。

5. 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_反其符号,平均分分配

6. 导线计算中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_反其符号,按边长为比例进行分配_____

7. 位于测量坐标系第三象限内的直线其方位角α和象限角A的关系是@=180+A 。

8.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主要包括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和水准支线。

9.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建筑物以基准线为参考线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_ ____ 。

10. 野外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_____ ______。

11. 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轴子午线方向_和磁子午线方向。

12.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数字注记和符号注记三种。

13.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整平。

14. 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界条件、观测者自身条件和仪器的原因。

15.直接为了测图服务而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测绘。

16. 在1:500地形图上量得某两点间的距离d=234.5mm,其中误差md=±0.2mm,则两点间

的水平距离D为 11.725 m。

17. 在进行角度测量时,首先应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然后再进行观测,安置包括(1)对

中、(2)整平;其中(1)的目的是将经纬仪的纵轴安置到测站点中心的铅垂线

上。

18. 光电测距仪测得AB两点的视线距离为140m,仪器高为1.5m,目标高为2.38m,竖盘读数

为60o,则两点水平距离为,高差为。

19. 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 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 465mm,

则高差h ND为 -1120 mm。

20. 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o21′,则它所在的高斯投影6o带和3o带的中央子午线

经度分别为 111°、 111°。

21.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按经纬线划分的梯形分幅法,另

一种是按坐标网格划分的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

22. 测量上常在地图图廓线下方绘制三北方向线,包括真子午线、磁子午线、轴子午线。

23. 测量工作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二是。

24.地面点的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5.水准仪检校的项目包括圆水准器的检校、十字丝的检校和水准

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校。

26.观测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27.视距测量可以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28.公路中线是由直线和曲线两部分组成的。

29.公路纵断面测量包括交角测量和转点测量。

四、问答题

1. 经纬仪进行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对中和整平?

答:对中的目的是将经纬仪的纵轴安置到测站点中心的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经纬仪的纵轴严格铅垂,从而使水平度盘和横轴处于水平位置,垂直度盘处于铅垂平面内。

对中法,1)用垂球对中把垂球挂在连接螺旋中心的挂钩上,调节垂球线长度,使垂球尖离地面约5mm。如果与地面中心的偏差较大,可平移三角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地面点中心,将三角架的脚尖踩进土中,使三角架稳定。当垂球尖与地面点中心偏差不大时,可稍稍放松连接螺旋,在三角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垂球尖对准地面点,然后将连接螺旋转紧。用垂球对中的误差应小于2mm。 2)用光学对中器对中安置三角架使架头大致水平,目估初步对中转动对中器目镜调焦螺旋,使对中标识清晰,转动对中器物镜调焦螺旋,使地面点清晰旋转仪器脚螺旋,使地面点的像移动至对中标志的中心;然后伸缩三角架的腿,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旋转仪器脚螺旋,使平盘水准管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气泡都居中从光学对中器目镜中检查与地面点的对中情况,有偏离时,可略松连接螺旋,将仪器在三家架头上作微笑的平移,使对中误差小于1mm.

整平,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大致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将照准部旋转约九十度,旋转另一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重复以上操作使照准部无论转到哪个位置时,气泡任然居中。

2. 以闭合导线为例,详细论述导线外业测量过程与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主要计算方法)。

答:外业测量: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二,导线边长测量三,转折角测量

内业计算,(P175)

3.地形图通常具有哪些应用,如何实现?

答:地形图是国土整治、资源勘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矿藏采掘、河道整理等工作的重要资料,需要从地形图上获取地物、地貌、居民点、水系、交通、通讯、管线、农林等多方面的信息,作为设计的依据。(P281)

4、简述高斯投影方法?

答:高斯投影的方法是将地球按经线划分为带,称为投影带。投影是从首子午线开始的,分6°带和3°两种。每隔6°划分一带的叫6°带,每隔3°划分一带的叫3°带设想一个平面卷成横圆柱套在地球外,通过高斯投影,将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作为纵坐标轴,用x表示,将赤道的投影作横坐标轴,用y表示,两轴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由此每一个投影带都有一个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区分各带坐标系则利用相应投影带的带号。在每一个投影带内,y坐标值都有正有负,这对于计算和使用都不方便,为了使y坐标都为正值,故将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并在y坐标前加上投影带的带号。

5、全站仪有哪些测量功能?

答: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斜距、平距、高差)、三维坐标测量、放样测量、导线测量、交汇定点测量等。(P118)

6、什么是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成的一条闭合曲线。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等高距一般用h表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用d表示,h与d 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P232)

7、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级到低级。

8、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答: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不定跨越邻幅或许多幅图后闭合;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在同一副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应该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峻。(P237)

9、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

答:Y=20193420.790 L=117°

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编制人:姜艳审定人:历史备课组学案编号:6#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情况与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有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2.“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3.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整顿银行业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 4、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②以工代赈③发放救济④蓝鹰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6.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 A.积极推进新技术革命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8、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最主要特点是 A、自由放任生产 B、实行计划经济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减少政府开支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10.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有许多相同点。其中不包括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努力避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D.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1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完美版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过程 本课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这两个子目所讲述的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这一子目所讲述的内容,其出现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本课的引言部分是导入新课的重要内容,建议教师能用二战结束时和结束十年后德、日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提出问题:战后这些国家为什么能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发展?从而在探究历史问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的学习。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讲述本子目时,建议教师能从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入手,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材叙述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经济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议教师采用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材料(文字或数据),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在战后普遍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20世纪7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在讲述本目内容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其二,教材中提到的“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二、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又一表现,也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本目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其实质是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决定了福利国家的实质。 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二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世纪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阶级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阶级性 阅读次数:118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阶级性 张飞岸 尽管在人类法律思想史上,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公开承认法的阶级性,但西方资产阶级法学家(尽管他们不承认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却在对法律的综合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与西方传统的法律理念相悖的法律现象。例如极度倡导法律中正义价值的综合法理学代表人物博登海默就在研究中发现“法律所标示的自由、平等及安全等正义价值并没有像秩序价值那样获得很好的实现”。由于博登海默的阶级局限性,他并没有从这些现象中发现法律的阶级本质,而把其归结为人们对法律中的正义理念重视不够所致。仅就对法律阶级性的认识这一点而言,批判法学的代表人物昂格尔要比博登海默高明得多,他认为“美国的法律保护自由的资本集中却限制工人的联合;法律允许资本的罢工(即拒绝在某一领域投资)却限制工人的罢工;法律允许资本家对劳动组织的控制;法律连同其所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使富人们得以通过做出重大投资决定来控制社会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美国的法律处处体现统治地位集团的特殊利益,而不像其倡导的那样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 尽管由于新一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到来,资产阶级又开始逐渐暴露其阶级本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美国政府的对外扩张和对内减税政策),尽管一些治学严谨的西方法学家逐步发现并承认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不公正性,但中国还是有一些法学家一厢情愿的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已不同于马克思所描述的初始阶段的资本主义,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完善,这些国家的法律已超越了阶级性进而成为制约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即使想进行阶级统治,他们也不得不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工作,而由于法律的公正性,它已悄然从制度上限制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人民国家。”北大一位法学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的这段评述是我到目前为止见到的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最高评价,在他看来,只要全世界都实现了资本主义法制,共产主义就实现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为什么一个人民国家不能选举一个人民总统呢?为什么一个在法律上奉行“无罪推定”理念的国家在国际上会奉行“先发制人”战略呢?为什么一个在世界上几乎已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制度会允许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呢?答案就在于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就不是其所标榜的人民国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和过去一样,仍然是资产阶级意志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它就必然不可能脱离统治阶级的控制;既然是工具,那么无论这个工具形式多么完美,内容多么完善,它的运作程序多么无懈可击,它都不可能摆脱它的使用者的阶级性;既然是工具,当我们研究它的阶级性时,就不能就工具论工具,而必须深入其本质,看看这个工具的使用者是怎样在幕后操纵它的。 尽管不是法学家,但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却通过对美国权势集团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及大量的个案分析,揭开了隐藏在法治背后的美国最有权势的大资本家进行阶级统治的秘密。他在他那本举世闻名的代表作《谁掌管美国》中论述:“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权势集团,他们仅占美国人口的百万分之二,却拥有全国半数的工业资产,五分之四的银行资产,一半以上的交通运输业与公共事业和三分之二的保险业资产。由于这个集团的存在,美国国家的政治权力形成了双层结构,即掌握最高权力的权势集团和政府、国会、联邦法院等‘直接决策者’,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一、选择题 1.(2019·南菁中学月考)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正确。] 2.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由此说明() A.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加强经济干预 C.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局部的干预 D.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A、B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相关,排除。材料中“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反映了局部的干预,故C正确。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指导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是() A.使国家具备了经济管理的职能 B.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材料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国家所有制,有利于经济发展模式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转变,故C正确。]

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第三节美、日、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西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欧美西方出现,我们把资本主义世界也称为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这个词进一步成为一个地理政治概念,西方是相对于处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东面的苏联、东欧和亚洲等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泛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体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另外还包括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一般认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是发达国家的代表。 本章重点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建立和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对第三世界初级产口的掠夺。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幅度的经济体制与政策调整:普遍建立起国家宏观经济调节机制;调整所有制形式;广泛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与现代化;并建立起对国际经济的调控机制。 3、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财政赤字扩大,结构性失业持续存在,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 4、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保障个人权利、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代议制原则以及法治原则。一般都实行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制度与司法制度。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多重的两面性,它是历史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国家的经验,但是仍存在局限性。 5、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出现重大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阶级斗争趋势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政党的纲领政策趋势向中庸;利益集团的影响巨大。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在冷战结束之后迅速发展

西方国家正把文化渗透作为控制他国民众思想和精神生活、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文化传播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操控的政治资源,他们有意识、有目地把它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通过把自己的文化打造为衡量一切文化的标准和尺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国受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实现对其思想和精神生活的控制,借以实现西方国家的政治目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在其著作中也说:“它(美国的文化渗透政策)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 从中国国家安全的角度和现今的国际形势来看,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是其“西化”和“分化”中国,实现削弱甚至瓦解中国的战略图谋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单纯依靠军事干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转而通过向其他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和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成为他们首当其冲的目标。美国针对中国所制定的文化渗透战略在著名的“十条戒律”中可见一斑,尽管这一文件的权威性还有待考证,但其清晰地表达了美国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意图和手段。“第二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九条,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使西方国家看到了利用文化进行“和平演变”的巨大力量,同时也加强了他们运用文化手段来“西化”其他非西方国家的信念。总而言之,西方对中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背景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

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5——16世纪: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解体。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复兴。 文化:近代天文学、物理学产生。 17——18世纪: 经济: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资本主义进入手工工场阶段。政治:英、美、法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 思想:启蒙运动高涨,高举理性主义的大旗。 文化:经典力学出现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后期: 经济: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提高,人类进入————时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工厂。 政治: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代到来,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普遍确立,工人运动高涨。思想:自由放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化:自然科学发展快,电磁感应现象、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9年):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大提高,产生了垄断组织,列强加强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一战,欧洲受到沉重打击。 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思想 文化:现代物理学重大理论突破: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 1929年——1945年: 经济: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开辟一条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政治:二战爆发 思想: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出现 1945年——1970年: 经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 政治: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国际关系紧张;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着两极格局。主流思想:凯恩斯主义盛行 文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展,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90年代至今: 经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区域集团化也发展迅速; 政治: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思想: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读后感 读了毛主席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篇文章之后,顿觉毛主席高瞻远瞩,对国家未来的判断相当正确。但现如今中国的国有经济也在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极端走去,国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经济领域,这些庞大的国有经济在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却没有把钱用于为国家的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这也让现在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为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态深刻地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社会矛盾之道。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考纲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等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前预习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经济理论是______________,具体的经济政策是_____________,从而出现了经济发展的“__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发展“___________”,它使穷人受惠不少,稳定了社会,但导致__________不堪重负,也养了“_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__________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达国家第_______、_______产业下降,第_______产业上升,它改善了_______的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4.从20世纪_______年代初开始,在经济_________化和_________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形成了“新经济”,它是一

种以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1.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黄金时期;2.福利国家、国家财政、懒人;3.科学技术、一、二、三、资源;4.90、全球、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 国家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3.5 材料二 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状况年份 项目(%) 欧共体 美国 日本 973-1979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2.5 2.6 3.5 979-1984 同上 0.9 2.1 4.2 979-1982 消费物价上升率 9.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启示11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亚非作为二战的主战场,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而美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本土免受战争破坏。战后如何重建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而现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多是抓住了二战后黄金的发展时期,迅速恢复生产、积累财富,进而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纵观其发展的历史,我认为有如下几个主要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产业力量,经济实力在战争中急剧增长,这就为美国取代了英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的受益者,美国乘机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欧洲和日本则借助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使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二战以后,各发达国家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并使之成为经常性手段,西方国家普遍进入国家垄断阶段。二战后各国经济严重困难是导致其加强国家干预的直接原因,在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没有劳动者利益与资本利益的同歩增长,社会生产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是选择经济危机呢?还是通过劳动者与资本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市场经济?历史证明西方国家选择了后者。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和社会福利保障都通过法律法令固定下来,劳工维权组织具有了法律地位,并以此保证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如此一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大发展。 其次就是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科技革命在多方面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对经济体制和国家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协调各种矛盾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国际竞争进入全球化时代,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西方则占据了教育和文化上的优势,首先发展了起来。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只有主动的去参与全球化才能把握住机遇,实现国家的发展。首先要求我们要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资本流通。其次我们必须重视科技的创新与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们正处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新工业时代,只有把握住新革命的核心技术,我们才有核心竞争力。最后我们也要建立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外部条件,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的发展都跟和平离不开,只有有了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正确认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给大家看一个表格。。。这是2011年15个大国GDP及其增长率的对比排名表。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官方的有关GDP的表,我们不能看了这个表以后,就自大的以为我们能在2021年超过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桂冠,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的高增长,再加上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使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然而更多的数据,更明显的事实表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 下面我将通过中国和日本的对比来说明这个问题。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赶超日本,但与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仅为46%,而且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农民购买力太低,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没有完成启动。 ●从产业结构上看,日本早已形成发达国家型的产业结构,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已经下降至5%以下,第三产业接近60%。而我国现在农业就业人口仍占50%左右,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左右。 ●从增长模式看,目前我国增长模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设备投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从理论体系上讲,本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从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阐释该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殖。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4.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综上所述: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

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时期结束,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政治上 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社会矛盾: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们并不甘心受外强欺负,所以社会矛盾的两个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改变, 因为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使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复习资料

高考冲刺专题复习 专题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征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发展,处于分散的手工工场阶段(简单协作)。 ②手工工场时期(16-18世纪):即集中的手工工场时期,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时期。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前):从英国开始的、以蒸气机的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蒸汽时代或自由竞争阶段)。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垄断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⑤动荡与调整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⑥当今世界和信息时代(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I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除美国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的发展。 II 20世纪50-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联邦德国和日本速度最快。 III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滞胀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恢复。 IV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明显地呈现出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两种趋势。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前提:社会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条件 科技:如三次科技革命。 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资本:如资本的原始积累;普法战争赔款对德国经济的促进。 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1.基本史实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由英国扩展至欧美各国。主要有棉纺织机器、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重大发明。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开始):表现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出现。 2.共同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稳固 ②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③市场的扩大导致社会对技术革新的要求迫切 3.影响和后果 ①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②导致生产关系的巨变:如工厂制、垄断组织 ③对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影响巨大 ⑤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为世界性贸易的过程。 2.过程

欧美资本主义为什么那么发达

欧美资本主义为什么那么发达? 很多人在对比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和欧美资本主义体制的时候,往往会被一种现象困扰。那就是,为什么欧美国家比中国发达,欧美民众比中国民众富裕?其实,这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未看到事物的本质。(本文有点长,但耐心看完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从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末期的有资本主义思想的“封建新贵族”代替了封建统治。他们打破了封建专制的严格等级制度,宣扬“平等、自由”的民权制度。这一民权制度得到了当时在封建等级制下遭受严重压迫的民众积极响应,从而支持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的资本是怎么来的?如何产生的资产阶级?实际上,只要学习过历史和政治的人都知道,资产阶级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展壮大起来的那些有新思想的新贵族,地主,富农,大手工业者,从事物资流通的买卖人——即商人。这些人在封建制度下本身就是剥削阶级中的一份子,他们的财富积累就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下通过不同的剥削手段积累起来的。这就是资产阶级出现,以及他们资本来源的最初形式。 当资产阶级的财富,也就是资本需要扩大的时候,遇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严重制约,阻碍了资本的发展,也阻碍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所以就有了反抗,也就是爆发了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平等、自

由”的口号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提出来的。当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成功,推翻了落后的封建阶级的封建主义制度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为领导的新统治阶级政权,并成立了以资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国家。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这样的。 可是,别忘了,资产阶级的根子还是来源于封建剥削阶级,而不是来自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广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们。当他们取得了政权后,他们倡导的“平等、自由”实际上是他们资产阶级财富扩张的“平等、自由”。虽然打破了封建阶级中的封建地主和农民之间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在等级制下的残酷等级剥削关系,但资产阶级又把这种关系转化为生产雇主和雇佣劳动者的另一种雇佣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初期,他们通过资产阶级统治下拥有的国家权力,用行政、暴力等各种手段大量的掠夺土地资源,并强占了农民和一些小地主的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成了毫无生产资料的无产者,只好去给资产阶级资本家打工,变成了工人。这也就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对应阶级——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是保护下,利用资金、行政制度规定、甚至是暴力等各种手段,大量控制土地,工具,各种资源等生产资料,通过利用这些生产资料新办各类工厂、矿场、农场,然后把生产出来的商品通过交换获取更多的财富。各类工厂主等就是资本家。资本家占有几乎全部生产资料,而工人们却一无所有。工人们要生存,唯一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