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金融阶段论文

摘要

网络银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兴盛起来的,在我国网络银行还是新兴产物,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风险,如何借鉴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经验分析出现存的问题,进而找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风险管理方式和防范措施,是本文的主要着眼点。通过仔细的分析,发现我国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原有风险的新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各种新风险,风险效应有所放大。主要的解决措施从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估四个阶段对网络银行的风险实行管理,保证我国网络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稳定中国的金融秩序。

关键词

安全认证信用风险同业风险风险放大效应产品生命周期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网上银行E-Bank,是指利用因特网技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公用电信网络与客户建立信息联系,并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交易、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无形或虚拟银行。随着网络银行在国内的发展,其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防范与控制网络银行的风险,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的思路,深入探索解决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

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原有银行风险新的表现形式

1.攻击者增多

一方面从银行体系内部看,过去内部攻击者往往是案件发生的该银行分支机构——某个特定的支行、分理处或者储蓄所的人员,而网络银行采用了因特网联结了本行的各家机构,甚至与中央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相通,在网络通过的各个银行分支机构中的员工都有可能通过快捷的网络传输,威胁其他银行分支机构的资金安全,跨地域、时空进行金融违规违法操作。另一方面从银行体系外部看,网络银行原来受到的外部攻击者仅仅是局部地区的极少数罪犯,由于网络相关法律不完善,对网络犯罪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约束不够,因此目前上亿的网民中很大部分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攻击者。

2.攻击方法更隐蔽

网上攻击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截收和非法访问。这些攻击手段肉眼无法发现,必须通过各种专业软件和高科技技术才能检测出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3.攻击范围增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商业银行不再以业务分类的形式来建立许多小规模的系统,而是朝数据仓库的方向发展,推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攻击者可以通过综合系统向银行的各项业务展开攻击,由于综合网络系统固有的技术特征——内在关联性,只要突破了一项业务的系统“堡垒”,就可能在整个综合网络内“畅行无阻”。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后果无疑更加严重,资金损失的风险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网络银行面临的新风险

1.从技术的角度看面临的风险

突出表现在Internet的安全问题。网络银行将面临被闯入者攻击的危险,而且可能给闯入者攻击其他网络如银行内部决策信息系统提供了基地。其主要原因:

①认证环节薄弱。Internet的许多事故的起源是因为使用了薄弱的、静态的口令。Internet上的口令可以通过许多方法破译。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把口令解密和通过监视信道窃取口令。

②系统易被监视。当用户使用远程登录终端模拟协议(TELNET)或文件传输协议(FTP)连接他在远程主机上的帐户时,他在Internet上传输的口令是没有加密的。因此,通过监视携带用户名和口令的(网间网协议)IP包可获取它们,并使用这些用户名和口令到系统。

③信息易截取。由于大多数Internet上的信息是没有加密的,电子邮件口令、文件传输很容易被窥探和截获。同时,由于网络主机和防火墙的设置较为复

杂,许多系统在设置过程中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从而可能被外部人员利用获得信息。

④操作系统漏洞。UNIX操作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源代码已经公开。如从一台联网的UNIX工作站上使用“跟踪路由”命令的话,就可以看见数据从客户机传送到服务器要经过许多不同的节点和系统,它们最容易受到攻击。

2.从经济的角度看面临的风险

①银行盈利风险。网络用户的数量不平衡,我国最频繁的网络用户超过1100万,但是由于在收入上需要较高的条件,这些网民中能成为网上客户并具有网上购买力的则很少,年龄集中在年轻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网络用户的增长不平衡,我国网络建设的发展有明显的东重西轻现象,41%的网民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网络银行的回报期不平衡,网上银行初期投资巨大,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固定资产成本的支出,且由于同业竞争激烈、网上服务收费的观点尚未深入人心,我国国内的网上银行尚未实行服务收费。巨大的投资和短期内有限的客户群、微薄的收入,使网上银行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面临巨大的盈利风险。

②银行结算风险。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的以图章为支付指令的结算手段,采用数字签名方式对支付指令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数字签名的可靠性取决于银行安全控制系统的严密与否及用户自身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自律。

③银行管理风险。它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出现问题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员素质角度看,网络银行业务较新,它需要银行职员既要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又要掌握高超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而目前银行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二是从内部控制角度看,网络银行的网上操作使内部犯罪更易发生,因为内部人员对于网络密码、认证方式都了如指掌,居心不良或在交易中求胜心切的员工都可能试图超越权限进行交易。

④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违反贷款协议,拒不清偿贷款,或丧失清偿能力而无力履行还款义务,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潜在危险。网络银行没有实体办公地点、银行与客户之间没有面对面的接触,目前,又缺少足够丰富的客户资信评估数据,对借款人信用评价格外困难。而传统银行业务中的抵押、担保等保证方式又难以适用于快捷的网络金融交易。

⑤同业风险。第一,网络银行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率。高科技的运用使他们的交易成本较低,但营销成本、技术成本和融资成本都非常之高。网络银行吸引储户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大高出市场水平的利率。第二,高成本的资金来源在运用方面却遇到了困难。网络银行很难通过电子手段将这些资金动用到高收益的资产上去。通常网络银行将存款收入投资于抵押债券、联邦基金、联邦政府证券或其它保守型资产,对于发放贷款这类收益较高的资产却很难涉足。由此造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之间的利差很低,使网络银行所谓低成本的优势进一步黯然失色。第三,网络银行与传统型银行在业务竞争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他们不能在各个地区的有形网点上为顾客提供吸收存款和提取现金的服务。传统型银行密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能为私人商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为个人提供贵重物品保管服务等,这些都是网络银行所不能做到的。

3.从法律的角度看面临的风险

①网络犯罪风险。由于网络系统是网络银行的依托,而网络本身存在的不足给网络银行带来了风险。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网络黑客的人数和技术水平都在上升,许多黑客为了消遣或炫耀技术而攻击网络,使网络银行的网络系统受损甚至崩溃的威胁。有的网络黑客会利用自己的技术来窃取商业机密或盗取“资金”,以谋取不义之财。有的犯罪分子还利用网络银行进行洗钱。

②法律与监管风险。在国内,网上银行属于新兴事物,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仅有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部门规章。法律是监管的保证,通过法律才能使网上银行的交易规范、有序,由于法律的缺位使监管机构无法可依,监管难度加大,监管力度难以拿捏。其实,即使各国有法律法规,但网络是跨越国界的,而各国之间有关金融交易的法律、法规存在的差异,在对网络银行的跨国交易业务过程中,会产生国与国之间法律问题上的冲突。目前国际上尚未就网络银行涉及的法律达成共同协议,也没有一个仲裁机构,客户与网络银行很容易陷入法律纠纷之中。目前巴塞尔委员会及各国银行监管当局正密切关注网络银行得发展并进行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意见立法监管。

(三)网络银行的风险放大效应

目前Internet已成为网络银行业务赖以运行的支撑体系,但采用网络技术的银行计算机系统也造成了金融风险的放大效应。首先,在网络空间内,所有经济活动表现为货币信息的传递与调拨。在网络内流动的已不是货币现金,而是代表资金的数字化信息,该信息所代表的货币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货币拥有量。其次,网络空间是个申请网络帐号即可进入的自由流动空间,该网络内的各个接点联结成一个整体,网络接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度。在一个网络接点发生的风险可能会波及整个网络,甚至导致银行整个经营网络瘫痪。再者,高科技的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快速远程处理功能,虽然为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也加快了风险积聚的过程,风险积聚与发生可能就在同一时间内。在这种情况下,来不及察觉并采取防范、补救措施,就已导致一连串的资金损失。

二、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个阶段构成的。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必须围绕四个阶段进行。

(一)风险识别阶段

风险识别指管理人员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对网络银行而言,进行具体的风险分析就是判断自己希望保护的资源是什么及有哪些潜在的威胁。

网络银行需要保护的资源一般包括以下3类:物理资源、智力资源、时间资源。物理资源指具有物理形式的资源,包括工作站、服务器、终端、网络集线器以及其他外围设备。智力资源可以是属于网络银行经营活动范围之内的任何形式的信息,包括软件、金融信息、数据记录、网上金融产品示意图或服务指南。在评估因为失去时间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时候,要考虑到损失了时间可能引起的所有后果。

潜在的网络攻击来源包括系统内部、来自银行客户的访问、来自电子支付系统中特约商户的访问、来自提供金融证券信息的证券公司的访问。

攻击方式包括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从攻击次数来说,多数攻击是从网络机构内部发起的,一些研究表明其比重多达70%;从攻击范围来说,外部攻击的范围比内部攻击者大得多,主要是竞争者和黑客。外部攻击往往表现为:①计算机犯罪。这种破坏包括修改数据信息、转移客户资金、破坏硬件、传输附带破坏性病毒的文件等,也可以设置“定时炸弹”要挟银行,进行敲诈勒索。②盗窃数据。攻击者进入网络,盗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金融数据、机密文件和其他敏感的数据信息。③非法使用资源。包括对计算机资源、网络联结服务等资源的滥用和盗用,也可以不付代价,无限制地查阅金融数据、访问机密文件等金融信息资源。

(二)风险衡量阶段

风险衡量是指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法是以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测算指标,据以确定风险的大小或高低。

在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考虑投入资源的有限,根据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需要确定防范的重点——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较大的风险,通过一定的风险控制,可以由风险需要的最小化的“负效益”投入最终产生最大化“正效益”。

风险衡量还需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是综合性原则,即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网络银行的风险种类较多,涉及的范围包括技术、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如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采集数字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采用定性方法。而对其他风险因素,例如计算机主机和网络设备的运行故障,可以运用数量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定量计算。其次是全面性原则,即必须从全局角度分析潜在风险。网络银行采取了综合业务处理的方式,虽然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但是可能导致风险的“联动”效应,为此,在分析潜在风险的时候,必须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

(三)风险处理阶段

指针对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弄清了风险的性质和大小(或等级)之后,必须运用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对风险加以处理。

对于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风险处理手段的选择。风险处理的手段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控制型和财务型。控制型风险处理手段是损失形成前防止和减轻风险损失的技术型措施,它通过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以及限制已发生损失继续扩大,达到减少损失概率、降低损失程度,使风险损失达到最小之目的。这种手段的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条件。财务型风险处理手段是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筹措资金,以便对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补偿。这种手段的核心是将消除和减少风险的代价均匀地分布在一定时期内,以减少因随机性巨大损失的发生而引起财务危机之风险。

风险处理手段的选择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决策,合理组合风险处理手段,就会做到成本低,效益高,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具体说来有如下的处理措施:

①针对技术角度中的存在的风险:首先要建立规范措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信息产业、工商企业,银行及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安全技术和硬件措施。其次,尽可能在继承既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银行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强硬件提供商、软件开发商,通信设备供应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制定统一的网络银行标准,促进银行网络化的发展。

②针对经济角度中存在的风险:从产品策略上,将网上银行融入广义范围中的电子商务服务中,不能孤立地发展;加快提供基本的网上理财及投资服务,提高银行形象,避免服务落后令客户流失;加快有关网上贸易融资的发展步伐,以及探讨国际贸易组织利用网上操作的发展及影响;对各类网上银行服务种类的成本效益及相对优势作出全面分析,制定出关于资源重点投放的考虑原则及相关服务推出的优先次序;关注网上银行随着互联网发展所产生新的银行业务品种及商业机会。从营销策略上,加强世界及亚洲范围内互联网业、电子商务及网上银行发展的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营销计划;研究一些网上衍生的新的金融竞争对手,如由非金融部门创立发展的虚拟银行,并制定出防卫或合作的策略计划;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网上银行营销计划。从人才策略上,增强银行员工的网络意识,加强网络知识的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新经济时代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队伍。成立专门的网上银行发展策略小组,小组须有市场营销人员的加入,因为网上银行发展除了技术导向之外,市场导向是其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研究网上银行对银行业内部管理文化及运作的冲击,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③针对法律角度中存在的风险:研究开发新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非法用户侵入银行主机系统和数据库,通过客户和银行之间事先签定的协议来确保网络银行对私有数据的访问进行正确识别;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法规,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发展安全产品和安全认证;加强与各国政府及金融界的合作与谈判,尽快与各国政府达成对网络银行监管的共识,共同制定和完善有关网络银行的国际规范,以促进网络银行的良性发展。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

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银行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及自身经营活动的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原有风险因素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因素。因此,必须定期评价风险处理效果,修正风险处理方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并努力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而成本的大小则是为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持的费用及其机会成本,而保障程度的高低则要看由于采取了该项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从经济效益看,使得效益比值(效益比值=收益/成本)达到最大的风险处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为不断提高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效果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检查和分析安全审计记录。银行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有详细的记录,对有关的非正常操作的记录能使人们及早发现网络系统的绝大部分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提供了评价和检测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的实践依据,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②随时跟踪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的最新技术进展。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风险控制办法,必须及时了解各种网络安全控制信息,并根据银行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③运用各种检查网络系统安全弱点的软件。恰当使用的使用这些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大部分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弱点。另外,还可以使用某些软件来监控网络系统的服务情况,以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综合评价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林宏.香港网上银行现状与发展对策.

金雪军,刘春杰.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李文娟.网上银行:弄潮金融创新.金融时报.

王付彪,王晋忠.我国网络银行的问题及对策.

张为.商业银行风险系统分析和管理对策.上海投资.1998(6)

王新成.我国银行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及改造.中国金融电脑.1999(11)

王东梅,郭子玉.网上银行发展动力及其前景展望.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6) 狄卫平,梁洪泽.中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与保险.2001(9)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金融参考.2001(4)

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论文题目: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目录 一、网上银行的内涵及其现状 二、网上银行风险的类型 1、法律风险 2、技术风险 3、监管风险 4、信用风险 三、网上银行风险的成因 3.1系统本身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3.2网上银行的虚拟性 3.3网上银行的服务方式易受攻击 3.4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四、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一)从银行角度阐述风险防范对策 (二)从金融监管角度阐述风险防范对策 (三)从网银用户角度阐述风险防范对策 五、结语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进一步加快,网购成为购物主流势不可挡。同时网上银行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给客户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是与此同时,也给银行体系和客户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网络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防范 根据巴塞尔行业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是指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与服务的银行.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贷、账户管理、金融顾问、电子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产品与服务.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防范网络银行风险已经成为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网上银行内涵及其现状 1、网上银行内涵 网上银行(Online Bank),又可称网络银行(NetBank或Internet

Bank),是指银行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信终端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公用信息网向客户提供的银行业务和有关金融服务。我们从上述网上银行的定义中可以归纳网上银行的三个特征:1.将客户的个人电脑等智能设备作为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前台,具有自助的特征;2.以因特网或其他公用信息网作为网上银行业务信息交换载体,具有网络化特征;3.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为网上银行的载体,具有传统银行业务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网上银行的基本风险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网上银行发展带来的新风险,另一类是网上银行本身具有的传统性银行风险。网上银行因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网上银行高速发展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的网上银行或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557.3 万亿元,网上银行用户数已经达到3.017亿。网上银行已成为各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上银行总体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第三方支付的使用也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得到用户更多的关注;个人网银用户比例稳步攀升,活跃用户的比例以及网银的使用频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企业网银

东财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展的“瓶颈”。网上银行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在我国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客户对其敬而远之。本文借助一则网上银行纠纷的案例,来探讨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网上银行立法特别是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防范 目录 一、引文----------------------------------------------------------------------------------------------------------

1 二、案例正文----------------------------------------------------------------------------------------------------2 三、案例分析---------------------------------------------------------------------------------------------------2 四、网上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2 五、网上银行的防范措施------------------------------------------------------------------------------------3 六、结束语-------------------------------------------------------------------------------------------------------4 参考文献---------------------------------------------------------------------------------------------------------4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1、按照欺诈产生的行为主体分为持卡人本人欺诈、不法分子欺诈和商户欺诈。持卡人本人欺诈是指客户本人以不诚实的方式申请并获得信用卡,或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恶意透支拒不归还。不法分子欺诈是指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虚假信息申办信用卡,或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或持卡人信用卡上的资金。商户欺诈是指不法商户以虚假信息或虚构消费交易骗取银行资金,或与不法分子勾结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盗刷信用卡等行为。 2、按照风险产生的不同阶段分为申请阶段欺诈和用卡阶段欺诈。申请阶段欺诈是指不法分子在申请信用卡环节,通过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盗用、冒用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用卡阶段欺诈是指在信用卡核发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信用卡卡片或信用卡信息,非法使用或进行其他欺诈的行为。 3、按照风险产生的源头分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内部欺诈是指来自发卡银行内部的欺诈案件,通常是银行内部员工(包括营销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等)非法违规操作或与不法分子串通,骗领信用卡或非法使用信用卡。外部欺诈主要指来自银行外部的各类通过信用卡或以信用卡为介质所进行的诈骗行为。信用卡欺诈的常见手法有提供虚假信息或窃取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持卡人卡片信息克隆或伪造信用卡、冒用他人卡片(包括被盗卡和邮寄未达卡)、电话欺诈、短信欺诈、网络欺诈以及通过ATM或其他自助设备实施欺诈等。 二、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成因 1、持卡人缺乏安全用卡意识。目前,虽然很多人持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并保证其安全。为图方便不设置或随意取消信用卡消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随着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推广运用,银行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显着提高,在促进银行改进流程、加快发展的同时,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凸现。加强基层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对于维护银行业机构以及整个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一、当前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数据大集中引发的风险 数据的集中直接带来了银行金融产品的升级和服务、管理手段的提高,但银行数据大集中后,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也随之加大。一是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的灾难事故,将导致系统性的业务停顿与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业务系统瘫痪,造成社会不稳定。二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不及时引发的危险。在数据大集中前,系统架构相对简单,原有的各地方数据中心均由技术人员负责辖内各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由于他们对原系统涉及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与系统软件开发商的联系较为密切,与区域内的网络运营商的协调能力较强,因此能迅速调动各种技术力量解决问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较快。而数据集中后,虽然在管理上便于维护、升级,但由于数据集中后的系统的架构变得更加复杂,牵扯的各方面因素比原来大大增加,而且很多问题由于权限问题在市级分行层面漂统前置立韵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需要向总行数据总中心反映,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有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应急抗灾能力和应变管理能力。三是外包风险。数据大集中后,对系统开发、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了。 随着IT 外包服务的概念逐步被各银行业机构接受,各银行业机构开始尝试实施IT 服务外包,这既有利于银行降低运

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作者51毕业论文网 学籍批次200903 学习中心河南焦作市总工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已经展开,但是国内法律法规及金融规章并未对这一新业务进行系统规制。网上银行的安全风险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在我国发展的“瓶颈”。网上银行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在我国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客户对其敬而远之。本文借助一则网上银行纠纷的案例,来探讨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网上银行立法特别是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防范

目录 一、引文----------------------------------------------------------------------------------------------------------1 二、案例正文----------------------------------------------------------------------------------------------------2 三、案例分析---------------------------------------------------------------------------------------------------2 四、网上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2 五、网上银行的防范措施------------------------------------------------------------------------------------3 六、结束语-------------------------------------------------------------------------------------------------------4 参考文献---------------------------------------------------------------------------------------------------------4

大学生群体信用卡消费及风险分析论文

摘要:大学生在信用卡消费中是一特殊群体,大学生具有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特点,特别是西方“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观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现状的阐述,分析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各种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对策。关键词:信用卡消费;现状;风险;措施一、背景 2004年9月20日, 金诚信用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了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后, 在我国银行界引发了争相办理大学生信用卡的热潮, 如建设银行的龙卡名校卡、招商银行的Young 卡、兴业银行的加菲猫信用卡、中信银行的中信I卡、工商银行的牡丹学生卡等。这种大学生信用卡不仅具有一般信用卡的特征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只需要填一张申请表, 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 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就可以申请办理信用卡。二、现状 1.有关数据表明53.7% 的大学生拥有信用卡,说明大学生对信用卡消费持有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在持卡数量方面,持有一张信用卡的比例高达68.3%,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申办了两张信用卡。 2.办理信用卡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方便和可以透支,此外,还有刷卡时尚方便,获得小礼品,增加信用积分和信用等。 3.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各项有关条款并不很清楚,由此反映出银行在向大学生推广信用卡时并没有对信用卡的各项条款和功能进行详尽介绍,而很多学生在办理信用卡时也未对各项条款仔细阅读。 三、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分析 大学生信用卡虽然可以给银行和大学生带来许多方面的好处, 但是它是在无担保人的情况下发行的, 所以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一些银行如广发银行就已经暂时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发行, 其原因就主要在此。因为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 它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 追求的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特殊群体, 缺乏还贷能力, 导致安全性不高。同时, 银行提供免费服务, 导致赢利性不强。我国的大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消费能力, 所以流动性也不强。 1.信用风险 指大学生持卡人透支后违反约定、不按时足额还款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尚没有固定工作, 没有稳定可靠的薪酬收入, 主要经济来源依赖父母, 所以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 此外消费观也不成熟,很有可能冲动消费而到期无法偿还;收入与消费的严重不对等性, 使大学生信用卡的违约风险较大。 2.欺诈风险 是指大学生恶意透支、骗取、冒用、使用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许多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知识,他们进行高科技伪造信用卡透支给银行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威胁。 3.成本风险很多大学生办卡并非出于消费需要,对信用卡使用率低,给银行带来了成本风险。 4. 法律风险 发卡行向透支额度大、毕业前不能偿还债务学生的监护人追偿欠债,存在巨大法律风险。目前银行在办理大学生信用卡时,没有征得监护人许可,监护人在银行发卡时并没有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四、控制风险的办法分析 (一) 在发卡环节, 加强审批, 严格把关, 做好风险的预防 在发卡环节, 商业银行应加强审批, 提高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门槛, 提高办卡质量。除了要对大学生的经济能力、信用情况严格审查之外, 要求申卡学生提交家长担保人证明和电话,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额度而言并没有必要太高, 对于一般的本科生, 一个月2500元或者最多3000元的额度就足够了。 ( 二) 加强账户监控及追讨拖欠款 对大学生账户进行日常监控, 便于商业银行及时处理并制止大学生的恶意透支行为。对

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

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 银行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便利的支付工具,最近几年逐渐被国内广大消费者所熟悉使。但随着信用卡的飞速发展,所凸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断增加的利用银行信用卡的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银行信用卡的恶意透支造成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给社会各个方面敲响了警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对此如不引起足够重视,相应的风险累积也可能酿成大的风暴。现阶段,各个银行为信用卡的风险问题都伤透脑筋,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控制其中的风险,信用卡风险防范管理成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 那么,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该如何防范呢? 我想就自己浅薄的认知从以下几点来阐述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还是从信用卡业务发展开始: 一、关于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风险 1、法律法规不太完善。 信用卡发展到今天走过二十几年的历程,特别是这两年快速发展,从发卡市场,受理市场,经营模式,国际经济形势等等发生巨大变化的前提下,我国信用卡的相关法律仍然沿用人民银行99年下发的《银行卡管理办法》,这个属于行业性的法规,严重滞后不适应也延误发展,没有一部涉及管理模式,发卡机构,收

单市场,资产管理,风险防范,商户管理,网络支付全方面的法律,这个是同业也是银行卡协会和监管部门共同的职责,来促使信用卡产业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2、个人信用体系需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严重滞后也是制约信用卡业务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首先,现行使用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主要来源各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行中尚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滞后等问题,难以据此对个人信用状况做完整、准确的判断;其次,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尚处初建阶段,虽已实行了个人存款实名制,但是因涉及个人隐私、部门利益等原因,至今尚未真正建立对自然人的身份、收入来源、各项金融资产、个人可用于抵押的其它实物资产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等情况进 行评估和调查的制度。(我在银行前台上班,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非实名制开户还大有人在,虽然现在在开展非实名制的清理,但效果并不明显);再次,目前各银行在调查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方面缺少可采信的客观依据,存在难度大、成本高且不全面等实际困难,不能有效预防各类信用风险的发生,特别是欺诈、恶意透支等风险有上升趋势。 3、对特约商户的管理缺乏有效制约。 特约商户违规操作已成为目前信用卡重要的风险源之一。由

影响网上银行的安全因素和风险防范对策参考文本

影响网上银行的安全因素和风险防范对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影响网上银行的安全因素和风险防范对 策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网络时代为大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手段。在这个追 求效率的社会,(略) 一、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 正当传统银行仍陶醉在开设众多分行以扩张版图之 际,看不见摸不着的网上银行正悄悄攻占市场。冲击着整 个金融业的网上银行革命已经展开,网上银行的产生把传 统银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是时代的要求,也将是时 代的结果。 (一)网上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 1995年10月,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 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Securty First Network Bank),它通过互联网提供全球范围的金融服务,客户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存款、取款、转账、付款等业务,网上银行由此诞生。 网上银行就是信息技术、互联网与传统银行等三要素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实时金融服务的银行形态。 网上银行实际上是银行业务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信息革命在世纪之交贡献给金融电子化领域的最新创意。网上银行(略) (二)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存在的显著优势 网上银行从一诞生,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美国和欧洲是网上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其网上银行业务量之和约占整个市场的90%以上。网上银行之所以飞速发展,是因为与传统银行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第一、网上银行具有“3A”式服务的特点,即任何时

关于网上银行U盾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措施

关于网上银行U盾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措施 2010-5-4 10:28:5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郭瑾 关键词: 核心提示: 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客户证书是存放客户身份标识,并对客户发送的电子银行交易信息进行数字签名的电子文件。在多种客户证书中,USB key证书(以下简称U 盾)推广较为普遍,它是客户通过网上办理资金划转业务的重要身份验证介质,加强U盾证书的管理,就是确保客户资金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U盾管理中的风险点分析 (一)空白U盾的管理 2009年NOVA+1.1.4版本已将营业网点向客户发放的空白客户证书(包括个人、企业空白USB key证书)作为重要物品纳入要素核算管理系统。空白U盾从收到厂家发货起,办理的出库、入库、请领、发放、核对等都要按照核算要素管理系统的流程处理,并进行控号管理。管理中存在以下风险点: 1、支行向上级机构请领时,上级机构重点审核请领人的身份,核实无误后方可办理出库手续。 2、空白U盾实物领取时,出、入库人员必须当面点清并办理交接。营业部凭证库管库员与支行凭证库管库员、支行凭证库管库员与柜员间办理U盾的发放时,必须当面核对实物与核算要素系统中发放数量一致。 3、营业终了,柜员对未使用的空白U盾必须入箱(柜)保管。 (二)个人U盾的启用与发放 1、个人客户新申请注册网上银行服务时,需在《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注册申请表》上注明申领个人客户证书,营业网点审核客户提供的本人身份证件和注册的银行卡无误后,使用“7639网银注册、户口开立”交易,启用并发放个人客户证书。

2、个人客户对已注册网银账户增加U盾。已经注册个人网上银行的客户应在《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变更(注销)事项申请表》上注明增加“客户证书”,柜员使用“1538电子客户认证介质维护”交易增加U盾。 远程授权集中后,电子银行开户、变更已纳入远程授权管理,操作流程为:一是经办柜员需将电子银行注册申请书、客户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正反面、银行介质、身份证联网核查信息,向远程授权中心上传影像资料。二是现场管理人员核实客户本人办理;监督客户U盾回执;U盾发放客户本人;在相关凭证上签章确认。三是远程授权人员审核交易画面与申请书、介质号码、身份证信息一致;审查身份证联网核查信息;审核现场管理人员签章。个人U盾的启用与发放中存在以下风险点: (1)客户本人办理网上注册及U盾证书的启用和发放。柜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操作时必须认真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及注册卡,审核确认客户身份真实及账户确属客户本人所有。 (2)批量办理个人电子银行注册业务,客户不在场,由内部人员代客户输入注册密码。 (3)U盾证书发放时,柜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核对系统中录入的U 盾号码与发放给客户的U盾号码一致。 (4)U盾必须发放给客户本人。现场管理人员应监督柜员将U盾交付客户本人,并确认客户本人在《个人U盾领取回执》上签字确认。 (5)营业网点柜员在向客户发放U盾后,应及时在核算要素管理系统中将U盾进行销号处理。 (三)企业网上已制客户证书的管理 企业申请注册网银时,柜员按规定对资料进行审查,无误后通过内部管理系统办理网银注册业务,并由制证网点对U盾进行制证。下面主要从证书制证后,证书代理网点与开户网点对已制证书的交接、客户领取证书及密码信封、对已领取的证书解冻三方面分析交接环节的风险点。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风险分析与防范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上。农行、建行、招行等银行都相继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短短几年中,大学生信用卡持卡人数和比例飞速增长。因此,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研究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本文从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风险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一)背景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灵活便利的信用贷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已成为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十分重要的金融工具。我国于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布长它城卡正式开启我国的信用卡发行序幕。2004年金诚国际信用管理公司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合发行了中国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以来,短短八年间,大学生信用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拥有大学生信用卡的在校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金融危机震惊了全世界,我国发行信用卡虽然时间不长但发生的各种状况也不少。 (二)大学生信用卡概述 信用卡,是指由银行、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依法向资信良好的单位、个人签发的、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直接消费,并可在发卡银行及联营机构的营业网点存取款、办理转账结算在信用额度内享受的消费信贷的一种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 大学生信用卡,就是银行在原有信用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针对大学生群体发行的、以大学生为持卡人,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贷记卡,并且规定不同层次大学生有不同的最高授信额度。 二、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利弊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积极影响 1.“先消费,后还款” 受西方消费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超前消费”的观念已经被大学生所接受、认可。信用卡消费能够使大学生实现“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能够满足他们处于缺乏经济独立性的学习期间的各种物质享受和需要。 2.有助于理财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对理财的初步尝试,合理地使用信用卡是理财的方式和途径之一。使用信用卡,就可以使自己所掌控的资金有更多的灵活性。比如在学校或者外面搞一些小生意,购买自己需要有暂时无法完全支付的商品等等应急资金,发挥其时间价值

电子银行风险成因及对策

电子银行风险成因及对策 电子银行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进入发展快车道。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支付宝无卡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方式,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方便和新的服务体验。首先是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的客户群体,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商业银行利用多层次、全方位营销和主动上门推介等方式,拥有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黄金客户。在全新的服务模式下,从以柜面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渠道向、全方位服务渠道方向全面转型。 一、电子银行风险成因 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看,网上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客户自身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有的企业所有印章由一人保管,企业法人对财务事项长期不管不问,一旦财务人员出现道德风险,盗窃或侵占企业资金,很容易通过网上银行非法转移企业资金,并且作案分子可以先潜逃后作案,即使东窗事发,后续的案件侦破,追回资金的难度也会大大加大。二是银行内部欺诈风险。多数来自银行员工利用客户对自己的信任,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代替客户注册网上银行并掌握其网银证书,通过网上银行盗窃客户资金。三是网络风险。网络风险是犯罪分子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木马病毒,网络钓鱼,虚假网站等手段利用客户属于防范和贪图小利等心理,盗窃客户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或远程控制客户计算机,通过网上银行盗窃客户资金 二、防范电子银行风险的主要措施 1.大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电子银行不能做到绝对的安全,但是一定可以做到更安全。当前,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要实现电子银行业务超常规发展,形成一个产品多元化、渠道集成化、服务智能化的电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来讲,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措施来强化电子银行业务安全性的建设。因此,银行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时要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纳入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中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完善授权机制建设,有效

网上银行风险细分及防范体系构建

网上银行风险细分及防范体系构建 一、我国网上银行总体现状 我国的网上银行起步于中国银行1996年发布的相关中银的广告信息 和业务信息。此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各大 银行也开始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作为传统业务渠道的补充,极大降低了银行和用户的成本, 方便了人们生活,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在近些年来已经在全球的银 行业内受到普遍关注,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受到全球 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网上银行在行业主管部门、各商业银行以及CFCA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推动下,仍然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交易规模。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报告显示,2010年第 4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173.70万亿,环比增长17.6%,2010年全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553.75万亿元。网上银行交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互联网网民的持续增加和电 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各大电商企业纷纷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间接促进了网银注册用户数和交易额的增长。从各大商业银行来看,基于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考虑,各银行都非常重视电子银行业务 的发展,除对网上银行系统进行优化外,各大银行纷纷加大了网上银 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并且持续创新网上银行产品,增加个人网银方 面理财产品的种类。在企业网银方面,银行逐步开展银企直联和网上 信贷等业务,业务种类的丰富对于提升网银交易额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用户规模。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报 告《2010年第3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行业数据库》显示,2010年第 3季度中国网上银行活跃用户数达到16497万户,环比增长14.5%,同 比增长61.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三)用户活跃度。在网银用户量进一步攀升的同时,用户使用网银 的活跃度也在迅速提升。由2009年统计数据可知,个人用户人均每月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

工行新余分行实现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五点 经验 2008年11月7日9点53分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邹平【中国金融网声明:本作品系中国金融网独家所有,已与中国金融网签约的合作单位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中国金融网”,未授权的媒体或网站不得转载。如有合作意向请与中国金融网联系(086)0】 关键词: 工行新余分行 【本文摘要】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

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工行新余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个人网上银行证书客户、个人电话银行客户、手机银行客户营销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工行新余分行的主要做 法是: 一是深化“两化”改革,整合营销渠道。按照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的改革要求,工行新余分行对个人金融业务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实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了的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产品分散经营的局面,将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管理职能整合到

个人金融业务部,直接负责各支行、各分理处的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介和营销管理,在组织模式上实现了对接,在体制上保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经营模式,为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今年以来,工行新余分行加大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社会的影响,提高了个人电子银行品牌产品的知名度。首先是网点宣传。通过经常性地在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横幅、在咨询台摆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开展宣传。还专门制作了宣传幻灯在营业网点的电子宣传牌反复播放,加强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宣传。其次是上街宣传。工行新余分行经常组织人员到居民社区、购物广场、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包括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内的个人金融产品宣传。最

电子银行风险防范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服务结课论文 电子银行风险防范 年级: 2009级 学号: XXXXXXXXXXX 姓名: XXX 专业: 电子商务 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七日

摘要:电子银行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深受广大客户欢迎,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技术复杂性,电子银行业务也面临比传统服务渠道更大的风险。近些年频繁发生的资金被盗事件已经使得许多客户对电子银行安全性产生忧虑。为保障电子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电子银行;风险;对策 目录 目录 (2) 正文 (3) 一丶电子银行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现状 (3) 二丶针对三类主要电子银行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4) 1、增强操作风险的防范力度 (4) 2、从宏观、中观、微观多方面入手防范声誉风险事件 (6) 1、宏观上,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 (6) 2、中观上,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6) 3、微观上,加强电子银行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信息沟通。 (7) 3、通过健全法律降低电子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 (7)

正文 一丶电子银行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现状电子银行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在经过几年持续高速发展之后,其风险也随之不断积累并对业务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技术复杂性,电子银行业务面临比传统服务渠道更大的风险。近年来因钓鱼网站、木马病毒、诈骗短信等导致的资金被盗事件频繁发生,客户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更加忧虑,从而不敢或不愿尝试使用网上银行。这已经成为阻碍电子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认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是大多数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最重要的风险”。因此,本文将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种类归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三类。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人员缺陷、系统缺陷或因外部事件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中列举了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8 种来源,分别是未经授权的访问、雇员欺诈、伪造电子货币、服务提供商风险、系统退化、职员及管理技能落后、客户安全性经验不足、客户对交易抵赖。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众对电子银行业务产生严重不利看法而导致银行无形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声誉风险通常因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控制不当产生。当前的金融全球化、信息化使得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银行要想建立好的信誉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信誉的毁损却可能发生在转瞬之间。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传递信息的高效率使得一旦电子银行出现安全事故、技术不完善或误操作等问题,就会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广泛迅速传播,再加上有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风险分析与防范

--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上。农行、建行、招行等银行都相继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短短几年中,大学生信用卡持卡人数和比例飞速增长。因此,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研究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本文从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风险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一)背景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灵活便利的信用贷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已成为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十分重要的金融工具。我国于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布长它城卡正式开启我国的信用卡发行序幕。2004年金诚国际信用管理公司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合发行了中国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以来,短短八年间,大学生信用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拥有大学生信用卡的在校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金融危机震惊了全世界,我国发行信用卡虽然时间不长但发生的各种状况也不少。 (二)大学生信用卡概述 信用卡,是指由银行、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依法向资信良好的单位、个人签发的、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直接消费,并可在发卡银行及联营机构的营业网点存取款、办理转账结算在信用额度内享受的消费信贷的一种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 大学生信用卡,就是银行在原有信用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针对大学生群体发行的、以大学生为持卡人,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贷记卡,并且规定不同层次大学生有不同的最高授信额度。 二、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利弊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积极影响 1.“先消费,后还款” 受西方消费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超前消费”的观念已经被大学生所接受、认可。信用卡消费能够使大学生实现“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能够满足他们处于缺乏经济独立性的学习期间的各种物质享受和需要. 2.有助于理财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对理财的初步尝试,合理地使用信用卡是理财的方式和途径之一。使用信用卡,就可以使自己所掌控的资金有更多的灵活性。比如在学校或者外面搞

网上银行的安全与风险防控

网上银行的安全与风险防控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网上银行的用户也象互联网一样成几何级数增长,2005年全国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60万亿元人民币。网上银行占银行全部业务的比重越来越高,交易替代率也在飞速增长。据悉,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网银的交易替代率均已超过25%,也就是说,有1/4的银行支付业务是通过网上完成的。网上银行已经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和普通企业。网上银行正在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的重要手段;是维系现有老客户,发展新客户的重要工具;是服务创新和竞争的利器。 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最终用户,都在尽享网上银行优势和便捷的同时,又感受到了网上银行安全问题的困惑。网上银行到底是否安全?成了使用者、IT及业务专家们争论的焦点。在各种媒体上也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也出现过几起利用木马程序等方式盗取用户名和密码,进而盗取用户的资金,甚至出现用户与银行对簿公堂的情况。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联合起来发表声明,举办宣传活动,培训、教育和提醒广大客户安全使用网上银行。如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e Certification 张连泽ity,简称CFCA)牵头联合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发起了“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活动,据调查,宣传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受到了商业银行、广大民众的欢迎和认可。 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系统安全、使用安全和数据通讯安全三个方面。首先,系统安全不容忽视,主要包括软硬件系统、应用系统和系统运行的安全。从商业银行角度,各家银行不惜投入重大资金纷纷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系统,选择软件开发商也都是国内外最好的,力图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最大限度地确保网上银行软硬件系统的安全。系统运行又包括系统功能、反应能力、稳定性和运行机制等,这些同样影响着网上银行的安全,是网上银行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其次,是使用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包括银行系统的生产运行安全和客户使用安全两个方面。银行的机房(包括网上银行的系统运行)往往被视为银行的重要核心地方,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都非常健全,并严格地落实到实处。风险控制和管理部门的常规监督检查也是作为网络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网上银行是否有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等。最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客户使用网银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这也往往是造成资金被盗取或骗取的主要风险点,通过近一段时间发生的案件,可以看出培养和营造广大民众使用网上银行的环境,培训广大民众正确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任务,已是时不我待,迫在眉睫。教会人们分清真假网站,避免黑客和假网站套取用户密码和交易密码。建议人们使用证书进行交易时刻保管好自己的证书。数据通讯安全也是目前威胁网上银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也出现过网络黑客截获客户通讯数据,安装木马程序等,复制和盗取客户标识和密码,转移客户在银行的资金,造成客户和银行资金的损失。 网上银行业务的运行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是支付风险,也可以叫作流动性风险。如不能预知客户的随机对外付款、对外转账和汇款等网上支付指令,付款频率和金额均不容易掌控,很容易造成实际头寸不足而形成的风险,即容易造成央行结算账户透支的风险,进而被罚款甚至停止清算业务。这样商业银行可以在和客户签定服务协议时,对网上支付单笔限额和当日总额进行限制说明或约定。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支付风险。二是安全认证风险。即安全认证方式和认证机制方面存在的风险。认证方式一种是商业银行自建CA (Certification 张连泽ity)系统,要求网银客户使用。另一种是第三方认证,即网银客户使

《剖析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及防范》

《剖析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及防范》 摘要。网上银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银行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其独特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其中,信用风险已成为网上银行深入发展的瓶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控制。 关键词:网上银行信用风险信用机制 一、网上银行的内涵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网络技术,在inter上开设的银行,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客户服务手段,使客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网上银行又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二、我国目前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 1.信用风险的含义。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所带来的风险。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身份难以确认,追究违约责任等方面有较大的障碍。金融也是具有虚拟性的服务特点,因此,相比传统金融而言,基于网络而产生的金融业务更容易发生信用风险。 在信用价值被忽视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和个人既不会有目的地利用信用手段增强经营实力,也不会注重自身的信用形象和地位,造成

了宝贵的信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历史和现实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2.我国的信用发展现状。最近几年,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银行交易活动中失信现象非常严重。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信用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交易当事人的不诚实不诚信的行为屡见不鲜,彼此金融行为具有短期化倾向,而最主要的是对相应的不诚信的交易行为的惩戒力度非常不够,使当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个人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太低,远远低于他不诚信所得到的好处,而社会上没有一种舆论对他进行谴责。 首先,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严重缺乏。在网上银行业务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的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信息不够通畅,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很多企业与个人对于信用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社会上信用缺失现象非常普遍,没有信用的经济个体,竟然还会有交易行为的发上,说明整个社会行为和舆论取向会大大制约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不利于信用状况的改善和提高。 其次,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违约的可能性很高。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状况的不完善性,整个社会对信用评价的重视程度不高,个人和企业用户对网上银行还没有达到完全信任,这也间接阻

信用卡风险分析与案例解析

信用卡风险暴露的国际案例 目录 C O N T E N T S 19年上市行信用卡情况 资产质量分析 其他个贷简要分析 信用卡违约传导 01 02 03 04 05

1.1 美国:次贷崩溃的连锁反应 04-06年高度证券化的次级按揭贷款大行其道,发生 违约连锁反应。 图:2006年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在按揭贷款中占比高达23.5% 优惠贷款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中级贷款 次级贷款 ?2006年,美国发放了6000亿美元的次级 按揭贷款,占到全部按揭贷款的23.5%, 其中约2/3的部分经过了证券化。 ?1996-2006年,次级按揭贷款在整体按 揭贷款中占比从10% 左右迅速增长到 20%以上。

1.1 美国:次贷崩溃的连锁反应 次贷危机前美国居民杠杆率奇高,高点时是今天中国的2倍。 杠杆率飙升 2000-2007年,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69.2%上升至98.5%;经历了2015-2016住房按揭大扩张的中国,截至1Q20,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仅为 57.7%。 住房按揭贷体量飙升 住房按揭推动杠杆率升高,其在贷款总额占比,从 2000年初42%,逐步升高到06-07年55%以上,彼时住房按揭贷款的体量约是消费贷款的5倍。 图:次贷危机期间,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达到98.5%的高点 图:美国所有银行贷款中不动产抵押占大头(十亿美元) 120.00 中国居民杠杆率% 美国居民杠杆率%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工商业贷款 不动产抵押借款 消费贷款 其他贷款和租赁 2000-03 2001-01 2001-11 2002-09 2003-07 2004-05 2005-03 2006-01 2006-11 2007-09 2008-07 2009-05 2010-03 2011-01 2011-11 2012-09 2013-07 2014-05 2015-03 2016-01 2016-11 2017-09 2018-07 2019-05 2020-03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