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湛师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湛师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湛师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湛师

第一章

1、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

2、古巴比伦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写在“泥板”上。

3、古埃及的人的文字写在“纸草”上。

第二章

1、古希腊教育与发展的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2)古风时代3)古典时代4)希腊化时代

2、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同: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异:(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而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

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

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

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辨。

(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

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3、古希腊最早的教育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4、古典教育以智者的出现为标志

5、智者派的共同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6、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教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的唯一条件,既推动了文

化的传播,又由于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和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并把性和谐知识传授给他人,因而,既拓展了学

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俩教育的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

1、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讥讽就是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务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代表作《理想国》。

3、阿里士多德在说明自己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时在西方首次提出“腊块”说与“白板”说。

第四章

1、古罗马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8至前6世纪是王政时期;公元前6至前1世纪是共和时期;

公元前1至公元5世纪是帝国时期。其中,共和时期分为共和前期和共和后期。

2、昆体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第五章

1、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影响较大的是骑士教育。

2、中世纪大学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识记:著名的大学:英国在1168年建立的牛津大学、1209年又建起剑桥大学。德国1358年设立海德堡大学1388年建成科隆大学。)

1)从组织上看,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14世纪以后,这个词才专指由教师和学生组合成的团体---大学。

2)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虽然教俗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大学的控制,但学校内部事物基本由学校管理。大学自治是学术研究自由的必要保证。在这一点上中世纪大学已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3)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学生”大学,一种为“先生”大学。(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南欧的大学,如意大利、法国(巴黎大学除外)、西班牙等国的大学多属此类。“先生”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北欧的大学,如英格兰、苏格兰、瑞典、丹麦等地的大学多属此类。)

3、城市学校的发展在古罗马后期。

第六章

1、拜占庭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

2、世俗教育具有从古代承继下来的比较繁荣的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工商业,并继承了希腊古典文化遗产。

3、拜占庭教会教育的特点:教会教育文化体系和世俗文化体系长期并存。

第七章

1、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课本P113)

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想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哪三种教育类型?(课本P1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3、文艺复兴运动历史久长,持续近三百年。

4、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1)意大利:

伦理学(道德哲学)和雄辩术,认为这三科是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15世纪末意大利“西塞罗主义”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北欧宗教改革前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

《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是一位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家)

,其《知识论》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

、《论学究气》和《论儿童教育》

5、新教教育包括:

(1)路德派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难者是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

(2)加尔文派新教兴起于瑞士。

(3)英国国教派

6、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课本P147)

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之间既有相互冲突的方面,也有相互融会的方面。异:(1)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带有一定的宗教性,但是教育中存在有异教因素。

(2)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绅士等。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社会精英或未来的社会精英为天主教服务。

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3)服务的目的不同

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天主教教育为天主教服务,教育在新教和天主教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工具被利用,渗透于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中的古典人文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语言工具而被利用,对个人发展的考虑、对世俗利益的考虑,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

同:三者都是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以古典人文学科为学校课程的主干。此外,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三种教育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第八章

1、夸美纽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尖锐地抨

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学年制、学日制、考查和考试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大教学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独立形态的教学学的开端。

2、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为了改变西欧各国学校工作组织混乱无序的状况,夸美纽斯制定统一的学年、学日制度。

学年制: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学。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

1、结合16世纪新旧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基础上,提出并全面系统第论述了班级

授课制度

2、他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成都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

别的班级。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施教。每个班级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为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考查同学的作业。他还认为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几班名学生。

3、他以太阳的“光亮和温暖给予万物”而“不单独对付任何单个事物、动物或树木”为依据,论证了班

级授课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班级授课制优点:为彻底改革过去那种个别教学的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标准化提高了可能。

班级授课制不足:但他只强调集体教学,忽视了个别指导,而且认为每班的学生越多越好,这是不科学的夸美纽斯关于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理论,是他对世界教育史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对

普及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泛智”教育: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并使人们的智慧得到

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他的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

儿童都可以接受教育成人”。教育内容的泛智化和教育对象的普及化。

4、划分儿童年龄阶段:把0一24岁划成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

5、论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③巩固性原则

④量力性原则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第九章

1、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白板论”表

明了他是主张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

2、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他们就是以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等人为骨干的一批启

蒙思想家。

3、狄德罗他否认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的自

然素质,进而启发人的理性,认识社会中的罪恶现象,唤起对正义、善行和新秩序的爱。评价了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他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教会人员不得在新学校中担任职务。

4、拉夏洛泰在《论国民教育》系统地论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他认为,法国国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

良好的法国公民,教育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国家。

5、“泛爱教育”的创始人是巴西多

6、1786年颁布《俄罗斯帝国国民学校章程》,这是俄国政府历史上发布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制度的法令。

第十章

1、卢梭的重要教育思想:(1)论人的天性;(2)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3)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2、《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

第十一章

1、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2、裴斯泰洛齐的三个思想: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论,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的基本思想: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

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要素教育既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育、体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教育而得到和谐的发展,又要求在德育、智育、体育的每一个方面都通过“要素方法”获得均衡的发展。

第十二章

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他认为伦理学指明目的,心理学指明目的,心理学指出途径、手段和障碍。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理论学主要起价值规范的作用,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心理学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赫尔巴特的理论体系统,心理学与伦理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认识、感情和意志并不是相互分离的。他认为,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观念之间不同方式的结合,分别产生了认识、感情和意志。即意志和情感是缘于认知的。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2)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3)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3、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

阶段:明了(或清晰)、联合(或联想)、系统、方法。

第十三章

1、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

父”。

第十四章

1、洪堡的教育改革:

(1)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理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感,为进一步的学习

作准备。

(2)师范教育:堡派遣17名教师到裴斯泰洛齐那进修。

(3)中等教育:对文科中学进行改革,推行新的课程体系,编制新的教学计划;以拉丁文、希腊文、德文、数学为主课,以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进行教学科目的设置。

(4)高等教育:提出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影响:推动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同时这时期德国教育的改革为许多国家教育的发展提供模式。

2、洪堡柏林大学创办与1810年。

3、19世纪英国公学与美国公立中学的比较:

同点:①重视教育面向社会服务②重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

4、贺拉斯·曼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5、日本教育: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进一步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它是模仿法国)

第十五章

1、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

2、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

第十六章

1、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

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2、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搏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

端。这所学校被视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3、“进步教育”: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

4、进步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

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5、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

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

6、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①帕克的昆西教育法;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③沃特的葛雷制;④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⑤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⑥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7、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家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自由,纪律与工作

第十八章

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异:(1)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2)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3)课程方面不同。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4)教学方法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5)教学重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6)教学过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而赫尔巴

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

学的某些规律性。

同:赫尔巴特与杜威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因此教育思想必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有相同之处。

(1)强调教育培养的人为社会发展服务;

(2)都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3)强调教学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赫尔巴特提出三阶段说,杜威提出思维(探究)五步法。

第十九章

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1933—1941)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该计划通过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实验,揭示了高中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为美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第二十一章

1、马卡连柯教育体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的革命乐观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2、尊重,就是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儿童的力量,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

待和教育他们。他反对从遗传和不变的环境决定论出发,把儿童分成“智力落后的”“难教育的”和“违法的”。

3、教育过程的目的乃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基础和教育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4、论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

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按照集体原则组织起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集体而单独存在,同时每一个人的创造性和力量也只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5、马卡连柯还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的前景,即给学

生提出了一个或好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

6 论纪律教育:马卡连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与旧社会的纪律有着根本的区别。要培养学生的自

觉纪律,首先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纪律,为什么需要纪律。在学校的纪律教育中

必须适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在培养纪律方面,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自已和集体对纪律的

态度。

7、论劳动教育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人的劳动品质的教育,他主张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求在让孩子从事体力劳动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8、论家庭教育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要建立一个“完整和团结一致”的家庭集体。

第二十二章

1、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2、“返回基础”是于1976年开始,在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倡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是70年代后期美国教育

改革的主流。

3、1947年3月31日,日本国会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

为战后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第二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

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2、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3、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具有以下要点:

(1)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南特等人进一步尖锐批评进步教育)(2)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3)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4、结构主义教育: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

(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机构

(3)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

(4)提倡“发现学习法”

(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5、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

人本化教育理论的要点如下:(1)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2)主张课程人本化

(3)强调学生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

6、欧洲的新教育与美国的进步教育异同

同:(1)都是进步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产物,重视教育适应社会变化而进行改革,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

(2)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实验,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异:(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学校大多在城市开设,新教育运动的学校大多在农村,采取寄宿制度;

(2)进步主义教育实验要比欧洲新教育运动激进,对于传统教育批判美国进步主义更彻底,美国的许多教学实验取消班级考试和教材,而欧洲新教育运动学校实验要温和和理性些;

(3)欧洲新教育运动重视学校的管理和自制,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学校重视适应儿童的需要,儿童的自由活动和个体经验的形式;

(4)欧洲新教育中的学校持续时间长,而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都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