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分析

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分析

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分析
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分析

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3T14:21:38.5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谢广荣

[导读] 保证道路整体质量就一定需要做好道路路基和路面的建设质量工作。保证道路路基及路面建设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设计院 21001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近些年来道路的交通输送量和车辆保有量快速增加。这给道路带来了巨大的载荷负担,影响到了整个道路的质量并对道路建设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道路整体质量就一定需要做好道路路基和路面的建设质量工作。保证道路路基及路面建设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道路质量;路基;路面;措施方法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取得了蓬勃的进步。与此同时社会也对交通特别是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道路的整体质量需要从道路路基及路面建设开始加强市道路建设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1道路路基及路面设计原则

1.1道路路基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道路路基设计的质量,应遵循道路路基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如下:

(1)保证道路投入运营后,在交通载重、填筑荷载、施工器械等作用下,路基必须是稳定的;同时,道路的既有线路、涵洞、桥台等位置不应出现超出预期的变形。

(2)为了避免道路路基沉降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对道路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路基沉降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我国对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的标准是,在运营15年~20年之间,普通路段沉降为0.3m,桥头允许沉降0.1m,过渡路段的沉降差不超过2‰。

(3)避免道路路基沉降影响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路基沉降发生时应立即进行填筑施工作业,待路基沉降完全后,再针对沉降情况采取维修措施。

(4)针对地基沉降时间久、软土层厚或者是软土规模较大的特殊地段,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采取强夯、固结排水、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确保路基的载重能力。另外,因为不能根据设计要求有效地控制沉降量,需要制定临时修筑、加强道路养护等方案。

1.2道路路面设计原则

道路路面的设计是依据路段的交通量和使用年限等,针对路面结构及其断面集合的综合性设计。首先根据道路等级要求,对其功能和结构进行设计,在满足道路交通量、荷载等基本要求下,增强对路基的保护,进而降低道路维修。道路路面设计首先应保证路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刚度,避免大变形、沉陷等情况;其次应具有符合要求的强度,有效抵抗车辆荷载的应力,保障路面结构的安全性。还要保证道路路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避免在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路面破坏、沉降等现象。

2道路路基设计要点分析

2.1路基边坡设计

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与其边坡的设计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道路路基边坡坡度的确定是首要工作。道路路基边坡的坡度取决于其所处位置岩石的性质、水文地质、土质等因素和边坡的高度、宽度[4]。对于填挖较大的路段,要严格控制边坡的坡度,进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护坡道是保障路基稳定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加宽边坡的横向距离,减少边坡的平均坡度。护坡宽度与边坡稳定性成正比,但是护坡道宽度至少为1m。在实际设计中,要协调考虑其合理性、经济性、稳定性。

2.2软土路基填土与压实设计

对于鱼塘、沼泽等特殊路段的填土设计,可以采用将水全部抽出,排出软土土壤,然后用碎石土回填,以此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其中碎石与土的比例应不低于4:1,碎石的直径不超过10cm,否则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孔隙。对于地基是软土的路基施工,为了有效控制沉降,可采用如下方案:(1)施工路段附近有良好的土壤,或者是土壤的水含量达到标准,则可以因地制宜,将良好的土壤回填到软土路段部分。(2)施工路段软土层比较深,且附近的土质较差,土质换填自然不可行,则采用生石灰或者混凝土进行回填,使软土路段的土质尽快凝结。(3)软土路段常年积水且土质流动缓慢,导致排水困难,这就可以用碎石回填,加固路基稳定性。

2.3路桥衔接结构的合理性设计

道路与桥梁衔接结构是道路建设的难点,且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结构标准,设计搭板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道路桥梁路基施工过程中,搭板设计是解决路基和桥梁过渡段平衡的问题,因此,桥梁的搭板平面必须与正常道路路段的路基路面标高一致,保持平行的状态。搭板下填料应采用碎石砾土等,按规定范围填筑或采用土工格栅处理,并保证填料的压实度。

3道路路面设计要点分析

道路路面结构的选择,应该结合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来进行。首先,对施工周围的地质、水文、土壤、气候、交通量等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并结合类似道路建设的经验,选取合理的路面结构。但是,在实际道路路面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线路、人员、运营病害等因素的影响。

3.1道路路面层次设计

按照道路路面层位功能不同,划分为面层、基层、垫层。基层是道路路面的关键层,承受面层传来的载重,并将其扩散到垫层。基层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和扩散应力的良好能力。垫层是通过改善土基温度和湿度状况,进而避免基层和面层受到温湿度的变化影响。面层是直接与行车、大气接触的层面,不仅承受行车的荷载,同时也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其他层相比,其应具有抗变形能力、较高的结构强度,还要具有耐磨、抗滑、平整等性能。在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注意混凝土板划分,其长宽比控制在1:1.35,并应根据交通量选择合理的土基回弹模量,或对原有路基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并在路面厚度设计中考虑磨耗层厚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注意沥青面层的组合,考虑纵坡等影响采用密﹑开级配等合理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并注意沥青透层﹑黏层的设置。基层上须设透层,宜设下封层。在近年来的设计中,大都采用了上面层+黏层+下面层+黏层+下封层+透层+基层+垫层的形式。如沭阳苏州路改造工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