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

课题:一、力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

(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5)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⑵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立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许多人认为,力是由我们肌肉紧张引起的,当我们肌肉紧张时可以提水桶、可以推桌子等等,那么在物理学中力到底是什么呢?

现有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另一端施加一个拉力,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力是什么

【做一做】教师要求学生用磁铁吸引铁钉;用手推、拉桌子。

【讨论交流】磁铁吸引铁钉,说明磁铁施加了力,铁钉受到了力;用力推、拉桌子,说明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

【议一议】要能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

【点拨】上述实例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一定会受到这个力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总是跟至少两个物体相联系,如果离开了物体就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做一做】在做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中,分别让磁铁接触和不接触铁钉,看是否都能吸引。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种情况是否都能吸引起铁钉。

【结论】(2)接触的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交流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弹力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做一做】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弯锯条,锯条弯曲……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几种现象有没有共性问题?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类似问题或现象。

师:(1)刚才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2)当拉长弹簧或压弯锯条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总结,初步认识“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弹力”,由此引入弹力的定义。

【小结归纳】(板书)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演示】再感受一下手拉橡皮筋和压缩弹簧的情形,

让学生对弹力有更深的理解。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

【结论】(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做一做】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另一端施加一个拉力,改变拉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是否发生改变?

【点拨】弹簧的伸长量是指相对于原来长度的变化量。

【计论】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由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小结归纳】(板书)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点拨】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用它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4.观察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观察】课本图8-4并结合实物,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刻度盘上的数值有什么意义?

【点拨】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

【体会】学生用手托起物理课本用的力约为3N。

【阅读议一议】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内容后,看课本图8-6,指出图中弹簧测力计使用的错误。

【点拨】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课本“信息快递”)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提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吗?

【议一议】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

【阅读】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内容并观察图片后回答。

【小结归纳】(板书)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应用讨论】生活中的物品和儿童玩具,哪些是利用弹性势能工作的?【课堂练习】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接触的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5)弹力产生的条件是: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6)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7)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5)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

分析和判断;

⑵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的方向;

(2)重力的概念。

【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器材】铁架台、重垂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在上个世纪,有个爱思考、爱提

问的小男孩,一天,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成熟的苹果纷纷从树

上落下来,有一个苹果刚好落在小男孩的头上,于是,小男孩想到了一

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小男孩是谁吗?

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放手后,笔会向哪一方向运动?

学生动手实验。

包围地球的大气为什么不会逃逸?月球为什么绕着地球运转?由于上述的自然现象你能联想到什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是否存在一种引力?它是地球产生的吗?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重力的产生

【做一做】设计一个实验与重力的产生进行类比。用磁铁吸引小磁针,但磁铁不能接触小磁针。

【议一议】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会被吸引吗?

【讨论交流】当磁铁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会被吸引,汉移动磁铁时,小磁针也会随磁铁一起移动。原来是由于磁铁对小磁针的吸引而使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点拨】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磁铁,石头比作小磁针,则抛出去的石头之所以会落向地面,是由于地球对石头有吸引作用。同样,地球对水、空气污染、月球等都有吸引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活动:判断重力的方向

【猜一猜】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样的?

【试一试】按课本8—7所示器材进行实验。

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观察悬线OA的方向;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

下落的方向。

【提示】悬线OA受到的重力方向和小球下落方向都是沿重力的方向。

【小结归纳】(板书)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强调】(1)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方向无关;

(2)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3.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猜一猜】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说出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学生讨论总结】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和体积有关。

【议一议】你们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1)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做一做】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点拨】在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时,用同一个形状可变的物体,保持质量不变。

【学生活动】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称出其重力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入表格中。

【归纳结论】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结归纳】(板书)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2)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做一做】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点拨】在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时,应限定物体的形状,可选用钩码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改变钩码的数量(质量),称出其重力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入表格中。

【小结归纳】(板书)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

【说明】公式G=mg,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 N/ 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 kg。

4、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活动: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

图8-33中怎样使塑料刻度尺向下弯曲?

【想一想】课本P

54

【试一试】学生对刻度尺施力使其弯曲。

【提示】实验中不能用很大的力,以防将塑料刻度尺折断。

【点拨】要使刻度尺向下弯曲,对刻度尺施加的的方向应该向下。

【想一想】(1)要使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度,对尺哪一点施力时,力最小?

(2)要使塑料尺向下弯曲的程度更大一些,作用在同一点的力的大小怎样变化?【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两种情况下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

(1)要使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度,对尺上A点施力时,力最小

(2)要使塑料尺向下弯曲的程度更大一些,作用在A点的力应变大。

【小结归纳】(板书)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3)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想一想】在物理学中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呢?

【阅读感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54-55相关内容,了解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演示】阅读后老师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学生观察。

【强调】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应注意:

(1)力的作用点必须现在受力物体上,且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线段的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且箭头要现在线段的末端;

(3)有向线段较长(短),表示力较大(小);或在有向线段旁标出力的大小。

【课堂练习】

1.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一段时间后匀速下落,若将人和伞匀速下落过程中的受团市委等效为集中在一点.请在图中画出其受力示意图。

2.重20N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3.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一个大小为6N的水平问右的拉力。请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这个拉力。

5、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观察】从高空下落的钢笔插入沙中

【想一想】钢笔的动力从何而来?

【小结归纳】(板书)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应用讨论】生产和生活中,哪些装置或工具是利用重力势能工作的?

【课堂练习】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

(5)弹力产生的条件是: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6)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7)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8)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9)力的示意图。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三、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⑵经历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过程,能用学过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器材】铁架台、重垂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汽车轮胎和鞋底上该有花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人在立面上行走为什么容易摔倒?自行车在路面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摩擦力

【做一做】学生按课本图8-22所示的方法,用手拉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体会有什么感觉。

【提示】刚开始时,施加较小的力,使物体不被拉动。

【议一议】对物体施加接力,物体没有动,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说明物体还受到一个阻碍其运动的力。

由学生分析总结,引入静摩擦力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静摩擦力:物体在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做一做】增大拉物体的力,使物体在桌面上滑动起来。

【议一议】物体滑动以后,还需要用拉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吗?

【小结】物体滑动以后,仍需要用拉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点拨】同学们,既然物体滑动后,仍需要用拉力维持,说明物体在滑动过程中仍受到桌面的阻力作用,这个力不同于刚才的静摩擦力。

【小结归纳】(板书)

(2)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拓展】摩擦的种类:(1)静摩擦;(2)滑动摩擦;(3)流动摩擦。

2.活动: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猜一猜】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并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生:(1)压力大小;(2)接触面授粗糙程度;(3)接触面积的大小;(4)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议一议】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可以比较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阅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后回答:“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讨论交流】为了完成探究目的,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如何实验?说出你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并总结: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表格设计等)

【活动】学生设计实验表格,互相交流并展示。

【做一做】根设计方案探究物体所受摩擦力号召哪些因素有关,有何种关系。

【进行实验,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入表格中。】

【提示】实验中要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滑动。

【小结归纳】(板书)

(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4)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静摩擦力:物体在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2)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4)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静摩擦力?

2、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3、摩擦有哪几种类型?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自学感知】阅读课本中“生活中的摩擦”,回答下列问题:

【辩一辩】生活中哪些摩擦是有益的?

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想方设法减少它.)

【议一议】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例并分析)(多媒体演示.)

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2、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试一试: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学生操作)

结果如何?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多媒体演示.)

【小结归纳】(板书)

1.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见到那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就以自行车为例.请举例说明.(可以找一辆自行车,对着自行车,学生讨论热烈)

【活动】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1.自行车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1)把手;(2)车座;(3)车刹;(4)轮胎与地面;(5)轮轴;(6)脚踏……

2.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摩擦是有害的?

(1)有益摩擦:

①车把与手;②车刹与车轮;③脚踏与鞋底;④轮胎与地面;⑤车座与身体⑥

(2)有害摩擦:

①轮轴之间;②齿轮与链条之间

3.使用自行车时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采用增大压力和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采用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

【自学感知】阅读课本中“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多媒体演示.)

【课堂练习】《随堂练123》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

3.自行车上的摩擦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⑵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力的相互作用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此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器材】长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橡皮筋、弹簧、乒乓球等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可以把物体举高,那么人能否把自己举高呢?

乒乓球落地后为什么会弹起来?用脚踢球,脚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想一想】人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是根据那些现象判断的呢?

【观察与讨论】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8-29——图8-32四个图中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状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做一做】学生对身边的器材施加力作用,观察它们的一些变化。

【议一议】通过观察和实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1)物体形状发生变化;(2)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讨论交流】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呢?

【小结归纳】(板书)

(1)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阅读感知】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

【想一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

8-35 游泳 赛艇

Swimming Rowing

【演示】教师演示课本P 55图8-35实验,学生观察。

【试一试】(1)用力拉橡皮筋(弹簧),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用你左手击打右手,左手有什么感觉?

(3)用力向地面掷乒乓球,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交流】 (1)用力拉橡皮筋(弹簧),感觉橡皮筋(弹簧)地在拉手; (2)用你左手击打右手,左手有被右手打疼痛的感觉; (3)用力向地面掷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弹向上运动。

【提示】只要有力存在,必然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议一议】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练习】

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了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变为 ; (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

(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 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 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2.如图所示,小华坐在玄武湖的游船上玩耍。当他在船上用力推另一个小船,能够把另一个小船推开而小华所坐的小船保持静止吗?为什么?

3.在下图所指的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4.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开动汽车从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急刹车,从运动变为静止

C.降落伞从空中匀速降落

D.汽车匀速转弯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施力的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情况无关

6.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测力计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已知F1<F2。观察比较a 、b、c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7.如图所示,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 ,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和。

8.“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9.图甲是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乙是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图丙中,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对头的施力体是,人头对飞来的球施力撞击,使球沿原来运动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11.在江苏省科学宫内,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飞机模型固定在托盘的测力计上,如图所示,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为15N;当迎面吹着飞机的风速达到20m/s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N,请你画出飞机在有风时受到的举力的图示。

10.给你两支弹簧测力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下列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第八章力复习课

一、力的描述

1.概念:称为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2.力的作用效果:①;②。3.力的三要素:力的、和称为力的三要素。4.力的示意图:在物体上,沿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的线段。5.力的单位:,符号为。

二、弹力:

1.产生原因:当物体发生时所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的大小。

(2)构造:由、、和等部分组成。(3)原理:根据特性制成的。(4)使用:①看清和;②使用前要

③所测力的方向与的方向一致等。

3.弹性势能:物体发生具有的能。

三、重力:

1.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关系,两者的关系式为,式中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四、摩擦力:

1.种类:常见的摩擦有:、和三种。2.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做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箩筐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和大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与的大小无关。

4.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②增大。

①减小②减小③以代替;④使物体间脱离。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1.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说明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现有两个弹簧,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A 、B ,质量分别为5N 和2N ,则哪根弹簧上的弹性势能大? (填上方、下方)。

2.如图2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弹簧上,观察比较图a 、b ,可知人手作用在弹簧上,可以使弹簧发生 ,而此时弹簧a 、b 的弹性势能 大 (填“a 大”、“b 大”或“一样大”)。

3.如图3所示,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蹦床表面发生 ,而获得 能。

4.图4甲是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乙是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图丙中,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对头的施力体是 ,人头对飞来的球施力撞击,使球沿原来运动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5.如图5,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 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

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 B .车轮做成圆形 C .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 .脚踏板凹凸不平

F .刹车时用力捏闸

G .车轴处装有滚珠

H .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 。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 (填“前”或“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6.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了出去(图6),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由 变为 ; (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

(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 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 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图7 图8

图9

7.如图7所示,小华坐在玄武湖的游船上玩耍。当他在船上用力推另一个小船,能够把另一个小船推开而小华所坐的小船保持静止吗?为什么?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出去的铅球落地前受到重力和推力

B .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施力,同时车也对马施力

C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D .地球对人有吸引力,但人对地球没有吸引力 9.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了墙的推力

B .用力握小橡皮球,球变瘪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0.下列现象或事例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B .树枝在风中摇曳 C .向上抛出的石块落回地面 D .铅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 11.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上制有凹凸的花纹

B .铁轨要铺在枕木上

C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车圈上

D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12.如8图所示,用一水平推力F 将物体m 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处于静

止状态,则物体。m 受到( )

A .重力、水平推力及墙壁对它的支持力

B .重力、水平推力、墙壁对它的支持力及向上的摩擦力

C .重力及墙壁对它的摩擦力

D .水平推力及墙壁对它的支持力

1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 的力推

乙, 如图4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 .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 推力的作用

D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一段时间后匀速下落,若将人和伞匀速下落过程中的受力等效为集中在一点.请在图10中画出其受力示意图。

15.重20N 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在图11中画出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16. 如图12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轰炸伊拉克的精确制导导弹,正在飞向巴格达。请在图12中作出导弹的受力示意图。

17.放风筝是小孩和大人都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用手牵着线绳拉着风筝迎风跑.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其示意图如图13所示。当风筝在高空放飞时,试画出风筝受力的示意图。

10图11

图12

图14

把木块侧放在光滑度与甲

中木板一样的塑料平板

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图13 18.图14是某实验小组做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中要求必须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③分析乙、丙两次实验现象,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④分析甲、丁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19.生活中有许多的说法和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混淆的。小明为了澄清“质量和重力”的

认识,进行了社会的调查和资料收集。下面是两段小明收集的材料:

(1)“购买大米、蔬菜等商品,应该以质量(而不是重力)来标明单价,因为人们在买

卖时关心的是它的质量多少而不是重力的大小。因此,市场中应该用天平称量商品而不

是用指针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来称量商品。”

(2)“举重比赛,比的是运动员的力气,运动员能不能举起杠铃和杠铃的重力有关,而

不是杠铃质量决定的,因此,举重记录所标明的应该是重力而不是质量。”

你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评判,小明的说法正确与否?从实践角度看,应不应该遵循小

明的看法?谈谈你的观点。

20.某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把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测量它们所受重力的数据记录在如图表格中,请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的坐标中画出重力和质量关系的图线,

(2)并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

(3)通过计算得出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是多少?

(4)试两种方法证明不同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

等于质量之比。即G

1

:G

2

=m1:m2

2016届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16届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1.4 功率 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 2.知道功率的概念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W和P=Fv 难点: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功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导入 (请你帮忙)工地上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学生回答的方法可以总 结为两种:一种是人工,一种是机械。 1、两种方法对砖做功一样多吗? 2、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引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 理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中不仅做功多少很重要,同时做功的快慢也很重要。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参照比较运动的快慢运用类比法,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总结,并得出功率的定义) 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①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做功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板书: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功与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W 功率的定义式:P= t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功率的常用单位:kW(1kW=103W)、MW(1MW=106W) 介绍为什么用瓦特做功率的单位(瓦特的贡献) 小资料:用图片打出一些运动物体,让学生猜的功率的单位 如: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1_____;长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70_____ 抽水机的功率大约是1.2_______; 轿车的功率可达66________ 马长时间拉车的功率约为450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功率的计算 例题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解先计算起重机做了多少功,再求单位时间做的功,这就是功率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 欧姆定律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题: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怎样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4、本活动的探究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同桌相互 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上黑板进行活动探究 1、连接电路 2、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 合理猜 想,引出 探究课题 培养学生 进本的实 验操作能 力,学会 用控制变 量法探究 问题 学会交流

刚才几位同学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究,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下面就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PPTflash动画展示该实验过程,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过程以及探究时注意的细节问题 活动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电 压变大为原来的两倍时,电 流也变为原来的两倍;电压 变大为原来的三倍时,电流 也变为原来的三倍。 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认真观看的同时思考滑动 变阻器在本探究中的作用 实验 次序 电压 U/V 电流 I/A ① ② ③ 激发学生 交流的欲 望 学会分析 数据、归 纳结论 进一步掌 握电流与 电压的关 系

课堂 小结 1.回顾本课探究过程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3.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 同桌或邻桌间相互交流后, 点名回答 进一步掌握新知 课堂 练习 PPT 展示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作业:课本“www ”习题 独立完成 进一步落实新知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时间紧,学生素质较低时,教师不能一味放手,要注意适当引导。利用PPTflash 动画演示及实物投影显示学生归纳的结论,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板书,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显得比较宽裕,是本课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检测试卷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用手捂住耳朵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3.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 ( ) 物质水银金铜钢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在一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A.正立、等大的B.正立、缩小的 图1 C.倒立、缩小的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紫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 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光有能量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沿着直线传播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完整版)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详解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g/cm3)、千克/分米3

苏科版2017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

八上物理课本插图 1.如图所示,透过烧瓶壁(烧瓶壁厚度忽略)看烧瓶内水中的金鱼比实际要大一些,是因为 光由进入 时,发生了折 射,烧瓶壁和内部的水 相当于 一个。 2.如图所示,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文字,则看到的 “文字”将会【】A.不变 B.变大 C.高度不变,但变宽了 D.宽度不变,但变高了 3.如图所示,将一个回形针用细线拴着,固定于桌面,当手拿一个条形磁铁在回形针上方时,看到回形针被吸起并静止在空中,磁铁对回形针的作用是通过发生的,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写出一点即可),若分别将一块玻璃板、硬纸板、铁片、铜片横着穿过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时,能使回形针下落的是。 4.如图所示,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鸡蛋的平均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若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会慢慢的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在鸡蛋未露出水面前,所受的浮力大小,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 5.如图所示,向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轻轻地放入若干个回形针,会看到水面逐渐向上凸起而不流出,这是因为。 6.如图所示把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敲打衣架时,能听到清脆的响声,这说明。 7.如图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能听到铃声,这说明。 8.如图所示,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向这部手机打电话时,看到了荧光屏亮了,同时听到了手机的铃声,若用抽气机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说明,整个过程中看到手机荧光屏一直亮着,这说明。 9.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冲击声波,再用椭球型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里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 ;(2)凹面镜对声波也具有作用。 10.如图所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 第1题图 第4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第8题图 第7题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005]

5.2 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生从测量的速度的过程中,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3)通过尝试计算,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骄人成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对速度的定义、公式和理解 3、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的难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具: 纸锥、米尺、表、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交流: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吗?首先我们来一个猎豹捕食的视频。 播放《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鹿的场景。 提出问题:猎豹能追捕到鹿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猎豹比鹿跑的快(或猎豹比鹿速度大),引入课题“速度” 同学们能再举一些物体运动快慢不一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老师鼓励,(举例过程中,老师引入一些关于快慢的比喻,如说一个人走路慢就像蜗牛爬行一样,说一个跑的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等等。跑的快与慢,对于动物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能否生存) 总结:物体运动有快慢。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动物的运动快慢呢? 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猜一猜: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哪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师:(对一个学生)你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顶角小的,(或其他说法) 师:(对其余学生)有没有不同的猜想? (如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再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个纸锥快的呢? 生:相同路程比时间(或引导)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总结:相同时间比路程(如学生回答不出来,引导:没落地之前如何判断哪个快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会,来看一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的过程。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苏科版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t s v = 2012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 V m = ρ 变形公式:m=ρV V =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称重法)

S F 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水gV 排 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 (平衡法) 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 6、固体压强公式: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做垂线段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修订稿

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初中物理目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言 1.奇妙的物理现象2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声音的特征令人厌烦的声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第三章光现象 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 光的反射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世界是运动的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物质的密度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走进分子世界探索更小的微粒宇宙探密 第八章力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浮力 第十章力与运动 物体的浮与沉二力平衡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11 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动能势能机械能 内能热量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电阻变阻器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电能表与电功电功率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家庭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电磁转化 磁体与磁场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电磁感应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讯 信息与信息传播电磁波及其传播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核能太阳能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 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处理好噪声问题,益发显得重要,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节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体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此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 (1)关于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6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对它们分类。 (2)关于噪声的危害,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 (3)结合噪声的控制,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4)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培 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器材 录音机小闹钟鞋盒棉布报纸塑料袋 泡沫塑料音叉铝锅饭勺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实验能力较差,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

心指导,引导学生比较出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与技术 设计。 3.情感与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意识,提高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指导: 1.课前准备 (1)准备阅读提纲 (2)上网查阅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3)准备一块玻璃板和一塑料泡沫、一只铝锅和金属饭勺 (4)现场收集噪声,到闹市区录下各种噪声 (5)观察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了解其作用 (6)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公众对噪声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的举措 (7)寻找家庭和教室的噪声来源 (8)收集各种隔声材料,准备闹钟和鞋盒 2.活动目的 (1)了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版教材解析文档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1年版) 特色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苏科版)在实验区使用已10年,它在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该套教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八年级教科书已通过教育部审查,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使用。 为了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处理和使用好这套教材,我想谈一谈修订后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建议。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2.保持并强化教材特色,着力改善教材的薄弱环节。 3.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宜性。 修订教材主要特色如下: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编写教材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无论是在序言、各章节,还是在课外作业中,我们都极力关注让学生有兴奋感和充实感。 1.关注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堵住耳孔能听到敲击金属衣 架发出的声音吗?透过玻璃水杯 能看到什么现象?从不同角度观 察水杯中的小鱼,能看到什么现 象?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 到意外、惊奇,从而产生探究的欲 望。 图1. 修订方案P4图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教材利用卡通人物的对话,或引入探究的问题,或陈述不同的观点,或暴露学生常见的错误认识,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图所示的卡通画,用小华唱《青藏高原》歌曲的情景,自然引入探究音调的课题;以一幅人落水的漫画引入折射现象的课题。 图2,“音调”的引入 3.初中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为此,对于教材中一些重、难点,我们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例如,先“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再“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先“初识透镜”,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学习“速度”;先“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再“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等。由此较好化解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树立信心。

最新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 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 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 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 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摩擦力》优质教案

xx教师辅导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课时:______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摩擦力 课堂教学过 教学内容要点补充知识点1 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 例.如图,小红背者书包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随着扶梯一起上 行,在上行过群中;书包所受重力方向是;电梯对小红 (选填“有”或“没有”)摩擦力. a.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的接 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方向:跟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判断方法: 大小: 例1.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 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程例2.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 A.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例3.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N.例4.小明在家里根据课本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了起来),做“筷子提米”实验. (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 (2)这种摩擦是一种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 ?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方向: 大小: 影响因素: 例1.假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突然消失,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可能的是()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一直飘浮在空中 C.固定日光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日光灯落到地上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李树林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s;声音在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t 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Q=I2Rt.焦耳定律公式: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_九_年级_物理_学科_第十四_单元 《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学生的个人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电阻的概念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电阻》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等内容的必要基础,本节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导体电阻概念的得出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由于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所以这里只要求学生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的含义就可以了。教材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各个因素进行对比。其中,教材只对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列表,对温度这个影响因素的探究没有列出,而是将探究空间留给了学生。另外,教材中还通过“读一读”栏目初步介绍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和超导体,介绍了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增强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认识,不断拓展、丰富学生个性化的探究领域。 2、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并且已经有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的学习基础,对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电阻的基本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 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得出以及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三、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次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主题,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下列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