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例1】甲公司2010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全年

实发工资、薪金为500000元,职工福利费80000元,工会经费12000元,职工教育经费15000元;经查,甲公司当年营业外支出中有2000元税收滞纳金,税前会计利润中包括本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100000元。假定甲

公司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职工福利费允许扣除额:500000X 14%=70000工会经费允许扣除额:500000X 2%=10000

职工教育经费允许扣除额:500000 X 2.5%=12500

纳税调增数=(80000-70000)+ (12000-10000)+ (15000-12500)+2000=16500 (元)纳税调减数=100000 (元)应纳税所得额=1000000+16500-100000=916500 (元)应交所得税=916500 X 25%=229125 (元)

【例2】假设某企业于20*0年初成立,当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00 000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发生

下列与纳税有关的事项:

(1)会计上确认了2 000元国库券利息收入,而按税法规定不交所得税。

(2)当年发生工资费用150 000元,而按税法核定的计税工资为120 000元.(3)由于违法经营被罚款3 000元. (4)年初购入的一台新设备,成本为10 000元,预计无残值,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会计上也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年限为10年。

要求: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所得税额。

上述各项中,前3项属于永久性差异,第4项属于时间性差异。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10 000/5=2 000 (元)按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10 000/10=1 000 (元)

由于折旧年限不同而形成的时间性差异=2 000-1 000=1 000 (元)

20*0 年应纳税所得=200 000-2 000+ (150 000-120 000 )+3 000-1 000=230 000 (元)

20*0 年应交所得税=230 000 X 25%==57 500 (元)

应付税款法举例

【例3】20X 3年末北方公司以银行存款15万元购入管理用甲设备,并投入使用,预计无残值和清理费用。会计

和税法规定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折旧年限为3年。每年计提甲设备折旧前的税

前会计利润为1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0%。除上述差异外,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规定的差异。

〔要求〕按应付税款法对20X 4年至20X 8年北方公司作所得税会计处理。

〔解〕1、20 X 4年计算:税法折旧=150000- 3=5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100000 —50000=50000(元)应交所得税=50000 X 30%=15000(元)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15000 (元)借:所得税1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5000 20X 5年、20X 6年与20X 4年相同。

2、20 X 7年计算:税法折旧=0 应纳税所得额=100000 —0=100000(元)

应交所得税=100000 X 30%=30000(元)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30000 (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3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0000 20 X 8年与20 X 7年相同。

【例4】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150000元,2003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为170000元。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全年折旧额为70000元。按者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全年折旧额为85000元。

该企业2003年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

要求:计算该企业全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1)税前会计利润200000

力口:永久性差异20000

减:时间性差异15000

应税所得205000

本期应交所得税67650

本期所得税费用67650 纳税影响会计法举例(2)2003年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67650

贷: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67650

(3)实际上交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67650

贷:银行存款67650

【例5】同例1

各年末会计分录如下:

(1)20 X 4年、20 X 5年、20 X 6年相同,均是: 借:所得税

21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5000 递延税款

6000

150000元,2003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为 170000元。该企业固定

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全年折旧额为

70000元,按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全年折旧额为 85000元。

该企业2003年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 2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 33%。

要求:计算该企业全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1)税前会计利润 200000

力口:永久性差异 20000

(2) 2003年的会计分录

减:时间性差异 15000 借:所得税

72600

应税所得 205000 贷: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

67650

所得税率 33%

递延税款

4950

本期应交所得税

67650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15000X 33%) 4950

本期所得税费用

(67650+4950) 72600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

【例7】企业于2008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 3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直 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假定税法规定,类似固定资产应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净残值为零。2010

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220万元。

贝2010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暂时性差异计算如下: 账面价值=300 — 30 X 2— 20 (减值准备)=220万元 计税基础=300 — 300 X 20% — 240 X 20% =192 万元 暂时性差异=220 — 192 = 28 (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若:企业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而税法要求的是直线法,则: 账面价值=300 — 300 X 20% — 240 X 20% — 20 = 172 计税基础=300 — 30 X 2 = 240 暂时性差异=172 — 240 = -68 (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该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无形资产

【例8】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 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

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

10年的期限摊销。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44万元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暂时性差异 16万元(应纳税)

交易性金融资产

【例9】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成本为 100万元,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 90万元

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 90万元,会计确认账面价值为 90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保持不变,仍为

100

万元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10万元,即为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投资性房地产

【例10】某公司06年1月将其自用房屋对外出租, 成本750万元,预计使用2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提 4年折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后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 法同会计。该投资性房地产在

06年底公允价值为900万。

(2) 20X 7年、20X 8年相同,均是:

借:所得税

21000 递延税款

9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例6】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

账面价值:900万 计税基础:=750-750/20 X 5=562.5万元

暂时性差异337.5万元

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例1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 1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

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 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 100万=0

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暂时性差异 100万元(可抵减)

【例12】假如企业因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 1000万元,但担保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担保方并未就该项担保

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 账面价值=1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

0=1000万元

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尽管会计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但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例13】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 3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

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

2200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 =3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3000万元-可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 0=3000万元。

【例14】甲公司因未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金,按规定需在

20 X 8年缴纳滞纳金1 000 000元,至20 X 8年12月

31日,该款项尚未支付,形成其他应付款

1 000 000元。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缴纳的罚 款、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

因应缴滞纳金形成的其他应付款账面价值为

1 000 000元,因税法规定该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

=1

000 000-0=1 000 000 (元)。

【例14】计算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1、20*3年年末北方公司以银行存款固寡150 000元购入管理用甲设备, 并投入使用。会计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折I 日年

限5年,无残值。按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日年限为

【例15】乙公司20*6年末以100 000元购入一台设备,会计和税法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折旧年限均为5年,

不考虑残值。20*7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为

70 000元

20*7 年折旧=100 000/5=20 000 (元)

20*7 年末的折余价值 =100 000-20 000=80 000 (元) 计提减值准备=80 000-70 000=10 000 (元)

年末账面价值=100 000-20 000-10 000=70 000 (元) 年末计税基础=80 000 (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80 000-70 000=10 000(元) 【例16】乙公司20*8年12月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环保部门罚款

200万元,到年末尚未支付 分析: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抵扣,故在以后支付这 200万元罚款的年份可以抵扣的金额为 0,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

200万元,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为

0。

综合

【例17】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3年?不考虑减值。

拿年会计折I 日

勺未*面价備

本年计税折1H

■1未i 卜税联础

30 000

】20 000

50 000

100 000 20 000

;)0 000 40 000 50 000

2006年利

30 000

I)

30 000

30 000

润总额为800万元,当年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包括以下事项:

(1)取得国债利息收入80万元;

(2)因违反税收政策罚款40万元;

(3)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变动收益60万元(即:2006年年末将原账面价值20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

公允价值调为260万元);(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本期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即: 2006年年末将原账面价值2200万元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0万

元,计提跌价准备后存货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5)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即:2006年年末预计因产品质量保证费用而形成的负债100万元)。(借:销售费用贷:预计负债)

[要求]对甲公司2006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

〔解〕1、甲公司2006年12月31日部分项目计算表

(1)应纳税所得额=800万—80万+ 40万—60万+ 200万+ 100万==1000万

(2)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000万X 33%=330万

(3)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万X 33%=19.8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X 33%=99万

(4)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増加19.8万-递延所得税资产増加99万=-79.2万(负数为收益)

(5)所得税费用=330万-79.2万=250.8万

课堂练习题

【例18】乙公司为高科技企业,2009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为150万元的环保设备,预计使用寿命5年,不考虑净残值,该企业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年限平均法按5年计提折旧。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

要求:计算该企业2010年至2014年各年的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例19】CD公司2009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24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

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2009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存在差别的有:

(1)2009年1月开始集体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会计处

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税法处理按直线法。假定两者规定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相同。

(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向关联方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3)当年度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50%加计扣除。假定所研发的无形资产期末达到预定适用状态。

(4)违反环保规定应支付罚款200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6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2009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计算2009年度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400+120+400-200 (费用化支出400加计的50%补扣)+200+60 =2980万元应交所得税=2980 X 25% = 745万元

2?计算2009年度递延所得税

该公司2009年度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480 X 25% = 120 递延所得税=-120

3?所得税费用的确定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745-120 = 625 (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625

递延所得税资产12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745

【例20】有关资料如下:设该公司2010年当期应交所得税为924万元,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

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除所列项目外,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所得税会计 一、考核点:递延所得税的计量 A上市公司2008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自发证之日起3年,2010年末因不符合条件,次年不再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2011年1月1日起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由15%改为25%。2010年上半年,A公司发生的与所得税核算相关的事项及其处理结果如下: (1)2010年2月1日,A公司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为2600万元。2010年6月30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公司管理层计划在2010年下半年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假定税法规定,资产持有时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出售时一并计入。2010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持有的该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地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135万元。 (2)2010年6月21日,A公司与部分职工签订了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该协议签订后,A公司不能单方面解除。根据该协议,A公司于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将向辞退的职工一次性支付补偿款50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与该项辞退福利有关的补偿款于实际支付时可税前抵扣。2010年6月30日,A公司未确认该辞退福利形成的预计负债以及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决定于当年末确认。 (3)2010年6月下旬,A公司在对存货进行清查时,发现库存某产品因储存不当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预计只能降价出售,故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400万元。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表明,该批产品拟于2011年2月对外出售。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可税前扣除。2010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该批产品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地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60万元。 (4)2010年6月30日,A公司应收B公司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因B公司当期发生严重亏损,A公司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4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根据与B公司达成的偿债协议,该笔债权将于2011年1月清偿。2010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万元,相应地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60万元。 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分析、判断A公司对事项(1)至(4)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包括应采用的所得说税率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答案】 (1)A公司对事项(1)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正确。 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当年能转回,因此应按所得税税率1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A公司对事项(2)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项辞退福利,在2010年6月30日已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应确认预计负债。该预计负债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按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 应确认应付职工薪酬50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50(5000×25%)万元。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5000万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500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0 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1250万元 (3)A公司对事项(3)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按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400×25%)万元。 (4)A公司对事项(4)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应收账款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按所得税税率25%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400×25%)万元。 二、考核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三新”研发支出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 (1)2010年,该研发项目共发生材料费用200万元,人工费用500万元,均属于研究阶段支出,以银行存款支付人工费用。 (2)2011年年初,研究阶段结束,进入开发阶段,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甲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立即投产。 (3)2011年,共发生材料费用430万元,人工费用47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另发生相关设备折旧费用100万元,2011年发生的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4)2011年12月31日,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专利技术于当日达到预定用途。

《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本章学习思路,把握一条主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比较——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所得税费用 本章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编写,该准则是一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特别是我国首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本教材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计算分析题。因此,本章内容非常重要。 学习框架: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 二、所得税会计师的产生与发展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 (三)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在1992年会计改革前,我国会计以服务于政府为目标,强调会计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求,会计制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要服从于税法等法规。 依据所得税准则,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付税款法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为:

(一)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确定暂时性差异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五)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从企业所得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从企业所得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 异 为确认、量、记录应税税源、税基的税收会计也就应运而生。由于国家规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损失时遵守不同的原则,从而导致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记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按税收法规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即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国家税收机关必将运用政权的力量,要求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按照税法及税收会计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下面就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进行阐述。 财务会计核算的主体是企业,而税收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征收机关。企业作为纳税人,既要履行合理的纳税义务,又要维护自身的权益;征税机关作为国家的权利机关,则要依法征税,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 第一,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遵循国家的企业会计制度,正确的计量和确认企业的收入、费用及损失,为企业的股东、企业外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当局提供真实有用的,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使用会计信息以达到各自

的目的。对于企业的股东、潜在投资者、管理当局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则是在将来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决策必要的信息,做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最终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而对于企业的债权人而言,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其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或通过对该企业进行投资来抵免企业债务等经济活动的可行性。 第二,税收会计核算则是按现行税法和缴纳办法计算企业的应纳税额,以征税为目的,准确核定税源、税基,挖掘企业所有的收入,在税收法规内严格限制可扣除的成本、费用,从而实现应税税源和税基的最大化,依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的原则,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上交,达到调节国家经济、公平社会分配的目的。 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上,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达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税收会计既遵循权责发生制,又遵循收付实现制,或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财务会计主要是遵循企业会计制度,对于相同的经济内容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选择不同的方法;而税收会计主要是依据税法对企业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计量和确认,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带有较浓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反映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资金运动过程;税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所得税》应用指南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

第一章个人所得税

一第一章个人所得税 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 率表附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 十。 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 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四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 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 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 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企业所得税收入与会计相关业务比较分析

企业所得税收入与会计相关业务比较分析 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形成的收入或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收入业务的重要内容。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对所得税收入范围确认、收入的计量和收入确认的时刻等要素,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企业会计核算的角度,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使企业会计利润增加的业务,要紧包括收入会计准则涉及的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收入;除此之外还包括适用其他会计准则的长期股权投资、建筑合同、租赁、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收入和收益;以及没有通过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利得。企业所得税收入业务的处理及收入相关的纳税申报表附表的填报,必须在分析企业所得税法规中有关所得税收入的差不多规定,以及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收入、收益及利得业务差不多规定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得税收入业务与会计相关业务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收入业务所得税和会计的差异。 一、收入业务处理企业所得税和会计的一般关系 (一)企业所得税和会计收入确认的原则不同 1.会计收入的确认会计人员能够遵循会计准则进行职业推

断 企业收入会计准则中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收入会计准则对所规范的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强调以下差不多要素:(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2)相关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企业;(3)相关的、已发生的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同时强调:(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接着治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操纵。除此之外,在其它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形成收入和收益业务的确认要素做出了具体规 在上述会计准则的差不多规定基础上,对企业经济业务是否确认为收入或者收益,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能够进行职业推断。 2. 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确认体现了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第九章 所得税会计(完整版)

第九章所得税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 股份公司向个人支付股票股利时,应作以下会计分录() A借:利润分配贷:银行存款B 借:管理费用 贷;股本C 借:利润分配 贷:应缴税费——代扣个人所得税D 借:利润分配 贷:股本 2股份公司向个人支付现金股利时,其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作以下会计分录()A借:利润分配 贷:股本 B 借:应付股利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 C 借:利润分配 贷:应缴税费——代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 D 借:应付股利 贷:应缴税费——代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B 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当作为资产列示 C 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当作为负债列示 D 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2 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应设置()账户。 A所得税费用 B 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C 递延所得税负债 D 递延所得税资产 3 企业选择应付税款法时,应设置()账户。 A所得税费用 B 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C 递延税款 D 递延所得税资产 4 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财产租赁费,其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应计入() A管理费用 B 无形资产 C 财务费用 D 销售费用 三业务题 1、资料:宏远公司于上年12月底购入1台机器设备,成本为525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0.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因该设备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积水时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均与会计相同。假定公司每年税前会计利润为5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宏远公司第一年至第六年的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与发生额、应交得税、所得税费用,填表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本章学习思路,把握一条主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比较——临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所得税费用 本章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编写,该准则是一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专门是我国首次采纳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本教材中最难的内容之一,要紧涉及运算分析题。因此,本章内容专门重要。 学习框架: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 二、所得税会计师的产生与进展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进展时期 (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 (三)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进展时期 在1992年会计改革前,我国会计以服务于政府为目标,强调会计要满足国家宏观治理的需求,会计制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要服从于税法等法规。 依据所得税准则,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动身,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对税款法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阻碍会计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样程序为: (一)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确定临时性差异 (四)运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五)运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临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临时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一、科目设置 1.“所得税”科目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 2.“递延税款”科目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70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3.“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企业应设置“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用来专门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计算出的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该科目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交而未交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多缴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二、会计处理方法 1.按月(季)预交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发生的亏损总额。 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会计核算上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1)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所得,再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当期应缴的所得税,作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的所得税,记: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月末或季末企业按规定预缴本月(或本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月末,企业应将“所得税”科目借方余额作为费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①递延法。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企业采用递延法时,应按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科目,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照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各期转销时,如为借方余额应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应借记“递延税款”,贷记“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②债务法。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

2017年初级会计经济法真题模拟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主要是()。 A、代扣代缴 B、委托代征 C、自行纳税申报 D、代扣代缴和自行纳税申报 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的是()。 A、税收滞纳金 B、经营过程中支付的违约 C、金企业所得税税款 D、向投资者支付的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3、A生产企业2010年至2016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下表:单位:万元 该生产企业2016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万元。 A、5.6 B、6 C、8.75 D、12.50 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中,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4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 B、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投资额的70%在投资当年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C、企业以相关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

D、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按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50%加计扣除 5、赵某2016年2月购买福利彩票获得奖金9000元,领奖时发生交通费50元、食宿费20元(均由赵某承担)。已知偶然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赵某中奖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A、(9000-50-20)×20%=1786元 B、9000×20%=1800元 C、(9000-50)×20%=1790元 D、0元 6、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在中国设立机构、场所且取得的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 A、10% B、20% C、25% D、33% 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不征税收入的是()。 A、接受捐赠的收入 B、财政拨款 C、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D、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8、甲企业被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其2011年~2015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如表所列示: 则该企业2016年应缴企业所得税是()。 A、3.2万元 B、1.6万元 C、2.4万元 D、4万元 9、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个人所得税免税项目的是()。 A、个人办理代扣代缴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

所得税会计习题答案

第一章,所得税会计习题及案例题答案 一、练习题 1、负债的账面价值6 400 000元;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 0元; 6 400 000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根据计算结果作会计分录如下: 2008年末:借:所得税费用 2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0 000 2009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400 000-250 000=150 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1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 500 000 2010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5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450 000-400 000=50 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000 2011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400 000-450 000=-50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50 000 2012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5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250 000-400 000=-150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150 000 2006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0 当年应确认数=0-250 000=-250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250 000 3、分析:(1)产生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1 500 000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当年会计折旧 21 000 000×5/15=7 000 000(元) 税务折旧 21 000 000÷10=2 100 000(元)

企业所得税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3月,某公司向一非居民企业支付利息26万元、特许权使用费40万元、财产价款120万元(该财产的净值为50万元),该公司应扣缴企业所得税( )万元。 A.13.6 B.20.6 C.27.2 D.41.2 2.关于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确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发生的商业折扣应当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余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B.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应当按扣除现金折扣后的余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C.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D.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出租人对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3.2013年某居民企业购买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用于生产经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设备价款10万元。己知该企业2011年亏损40万元,2012年盈利20万元。2013年度经审核的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2013年度该企业实际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万元。 A.6.83 B.8.83 C.9 D.10 4.2013年某居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发生现金折扣10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1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入20万元。该企业当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广告费240万元,业务宣传费80万元。2013年度该企业可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合计()万元。 A.294.5 B.310 C.325.5 D.330 5.在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的规定中,损失数额较大的指的是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以上,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A.5% 5% B.10% 10% C.15% 15% D.10% 15% 6.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收入中属于免税收入的是( )。 A.企业购买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 B.企业提供中介代理收入 C.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D.企业提供非专利技术收入 7.某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亏损15万元,2012年度亏损10万元,2013年度盈利125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2013年应纳企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一般是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 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2. 缴纳季度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跨年4月30日前汇算清缴,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4.缴纳年度汇算清应缴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 重新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年度汇算清缴,如果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重新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9.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10.免税企业也要做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资本公积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年度终了,企业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有关资料,计算出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企业应按规定将利润总额进行调整,包括弥补上年度亏损,减除已缴纳所得税的投资利润等,调整后的余额,就构成企业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乘上规定的税率,就得出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如果有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其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按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企业在汇算清缴时,计算的实际全年应纳税额多于全年已预缴的所得税税额,其少交的部分,应于下一年度缴纳时补缴。 计算出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际补缴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多缴的部分,可在下一年度抵缴。 3.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科日设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同时,取消"利润分配"科目中的"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70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企业应在"递延税款"科目下,按照时间性差异的性质、时间分类进行明细核算。外商投资企 业取消"预交所得税"科目。 二、会计处理方法 (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和缴纳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年终按自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时,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已 预缴税额后为应补税额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3.根据税法规定,乡镇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准予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扣除10%作为补助社会性支出。计提"补助社会性支出"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其他应交款--补助社会性支出 非乡镇企业不需要作该项会计处理。 4.缴纳年终汇算清应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其差额为多缴所得税额, 在未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贷:所得税 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时,在下年度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二)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计算补缴所得税的税务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其 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在确认投资收益或应分得联营企业税后利润后,计 算出投资收益或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并缴纳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负债项目中,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会产生差异的是()。 A.短期借款B.应付票据C.应付账款D.预计负债 2. 下列各项投资收益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予以调整的项目是()。 A.国债利息收入 B.股票转让净收益 C.公司的各项赞助费 D.公司债券转让净收益 3. 某公司2012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至20×6年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则20×6年末该公司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0 B.100 C.-100 D.不确定 4. 下列项目中,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是()。 A.因漏税受到税务部门处罚,尚未支付罚金B.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C.取得国债利息收入D.对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 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暂时性差异是指()。 A.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B.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C.会计利润与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 D.仅仅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6. 下列各项负债中,其计税基础为零的是() A. 因欠税产生的应交税款滞纳金 B. 因购入存货形成的应付账款 C. 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D. 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金 7. 下列各项不会导致资产、负债发生暂时性差异的是() A. 企业实际发生的工资支出超过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部分 B. 期末计提坏账准备 C. 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D.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 企业因下列事项所确定的递延所得税,不计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的是() A. 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 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C. 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D. 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9. 某企业2007年2月1日购入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2 5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2008年末,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7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末该项金融资产对所得税影响的处理为()。 A.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B.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75万元 C.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D.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负债项目中,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会产生差异的有()。 A.短期借款B.预收款项C.应付账款D.预计负债

最新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汇总

2014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基本要求] (一)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二)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 (三)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目 (四)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五)掌握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熟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八)熟悉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和特别纳税调整 (九)了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包括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和境外的各项所得,以及非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的应税所得。 三、税率 居民企业以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人总额,减除不征税收人、免税收人、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一)收人总额 企业收入总额是指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人。包括:销售货物收人,提供劳务收人,转让财产收人,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1、资产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例1、20X8年11月6日,A企业在二级市场上支付价款1160万元购入某公司的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X8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1220万元。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例2、20X8年9月1日,B企业在二级市场上购入某公司股票,成本为33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X8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300万元。 (3)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4)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例3、20X8年1月1日甲公司将一栋自用房屋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成本为49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该房屋在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用6年,企业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在该房屋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由于能够持续可靠取得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因此甲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该房屋在20X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同时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5)固定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例4、甲公司20X7年12月1日以200万元购进一项固定资产,预计其使用寿命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按5年计提的折旧额可以税前扣除,该公司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X8年12月31日,该公司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75万

【会计论文】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

【会计论文】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 【会计论文】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 [摘要]:所得税会计在我国产生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完整统一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尚未建立起来,所得税会计实践也有待进一步统一和规范。2007年颁布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有利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是一种适度分离的关系;新企业所得税对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对会计信息的监督、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字: 新企业所得税法会计影响与促进 绪论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企业上缴的所得税收入达到9672.2亿元,所得税成为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不仅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2007年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促进我国各类企业在统一税收平台上开展公平竞争,也将对企业会计产生重大影响。 一、新企业所得税的颁布及实施意义 (一)新企业所得税的颁布 2006年2月15号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首次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力争在不久的时间内涵盖我国大中型企业。《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时确了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与绝大部分企业和上市公司目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 新企业所得税与原制度相比,在纳税人、纳税义务、税率、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境外所得税抵免、税收优惠等方面均有突出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