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协议分析

网络协议分析

网络协议分析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实验题目

(1)验证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安全性

(2)AB协议

(3)GO-BACK-N协议

二、实验环境搭载

在windows下安装spin,将spin.exe的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 中,若电脑有gcc,则直接将其路径写入path,若无则安装Dev-c++,将其内所包含的gcc写入path。然后运行xspin525.tcl,即可启动spin完成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学习PROMELA语言,并用它描述常见协议并验证。

2.练习协议工具spin的使用,并对协议的执行进行模拟。

四、编程实现

1.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正确性验证

协议条件分为报文应答会出错且丢失,因此信道共有五中形式的信号,即发送的数据信号、ACK信号、NAK信号,丢失信号和出错信号;定义两个信道,用在发送方实体和接收方实体进行数据传送;定义两个进程,分别是发送方进程和接受进程,发送方在接受到错误的信号或ACK序列号不匹配时,进行重传。接收方,收到错误信息时,发送Err,NAK,Mis信号,正确时返回ACK信号。具体程序如下:proctype SENDER(chan InCh,OutCh)

{

byte SendData;

byte SendSeq;

byte ReceivedSeq;

SendData=5-1;

do

::SendData=(SendData+1)%5;

again: if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Msg(SendData,SendSeq)

::OutCh!Err(0,0)

::OutCh!Mis(0,0)

fi;

if

::timeout -> goto again

::InCh?Mis(0,0) -> goto again

::InCh?Err(0,0)->goto again

::InCh?Nak(ReceivedSeq,0)-> goto again

::InCh?Ack(ReceivedSeq,0)->

if

::(ReceivedSeq==SendSeq)->goto progress

::(ReceivedSeq!=SendSeq)-> end2: goto again fi

fi;

progress: SendSeq=1-SendSeq; od; }

proctype RECEIVER(chan InCh,OutCh)

{

byte ReceivedData;

byte ReceivedSeq;

byte ExpectedData;

byte ExpectedSeq;

do

::InCh?Msg(ReceivedData,ReceivedSeq)->

if

::(ReceivedSeq==ExpectedSeq)->

assert(ReceivedData==ExpectedData); progress: ExpectedSeq=1-ExpectedSeq;

ExpectedData=(ExpectedData+1)%5;

if

::OutCh!Mis(0,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Ack(ReceivedSeq,0);

::OutCh!Err(0,0);

ExpectedSeq=1-ExpectedSeq;

ExpectedData=(ExpectedData+4)%5;

fi

::(ReceivedSeq!=ExpectedSeq)->

if

::OutCh!Mis(0,0);

::OutCh!Nak(ReceivedSeq,0);

::OutCh!Err(0,0);

fi

fi

::InCh?Err(0,0)->OutCh!Nak(ReceivedSeq,0); ::InCh?Mis(0,0) -> skip;

od;

}

init

{

run SENDER(ReceiverToSender,SenderToReceiver);

run RECEIVER(SenderToReceiver,ReceiverToSender);

}

2.AB协议

根据AB协议状态转换图用PROMELA语言进行描述。其中由于S1状态和S3状态发送的信息是一致的,故将两个状态合一。定义两个发送和两个接收进程,分为A发送B接收,B发送A接收。具体程序如下:

mtype = {Err,a,b};

chan SenderToReceiver = [1] of {mtype,byte};

chan ReceiverToSender = [1] of {mtype,byte};

proctype A_SENDER(chan InCh, OutCh)

{

S5: if

::OutCh!a(0)

::OutCh!Err(0)

fi;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b(0)-> goto S1 ::InCh?b(1)-> goto S1 fi;

S1: if

::OutCh!a(1)

::OutCh!Err(0)

fi;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 b(1)-> goto S1 ::InCh?b(0)-> goto S1 fi;

proctype B_RECEIVER(chan InCh, OutCh) {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a(0) -> goto S1

::InCh?a(1)-> goto S1

fi;

S5: if

::OutCh!b(0)

::OutCh!Err(0)

fi;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a(0) -> goto S1

::InCh?a(1)-> goto S1

S1: if

::OutCh!b(1)

::OutCh!Err(0)

fi;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a(1)-> goto S1

::InCh?a(0)-> goto S1

fi;

}

proctype B_SENDER(chan InCh, OutCh) {

S5: if

::OutCh!b(0)

::OutCh!Err(0)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a(0) -> goto S1 ::InCh?a(1)-> goto S1 fi;

S1: if

::OutCh!b(1)

::OutCh!Err(0)

fi;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a(1)-> goto S1 ::InCh?a(0)-> goto S1 fi;

}

proctype A_RECEIVER(chan InCh, OutCh) {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b(0)-> goto S1

::InCh?b(1)-> goto S1

fi;

S5: if

::OutCh!a(0)

::OutCh!Err(0)

fi;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b(0)-> goto S1

::InCh?b(1)-> goto S1

fi;

S1: if

::OutCh!a(1)

::OutCh!Err(0)

fi;

if

::InCh?Err(0)-> goto S5

::InCh? b(1)-> goto S1

::InCh?b(0)-> goto S1

fi;

}

init

{

atomic

{

run A_SENDER(ReceiverToSender,SenderToReceiver); run B_RECEIVER(SenderToReceiver, ReceiverToSender); }

/* atomic

{

run B_SENDER(ReceiverToSender,SenderToReceiver);

run A_RECEIVER(SenderToReceiver, ReceiverToSender);

}*/

}

3.GO-BACK-N协议

(1)初始化。

开网络层允许;

ack_expected = 0(此时处于发送窗口的下沿);

next_frame_to_send = 0,frame_expected = 0(初始化正在发送的帧和期待的帧序号);

nbuffered = 0(进行发送窗口大小初始化);

(2)等待事件发生(网络层准备好,帧到达,收到坏帧,超时)。(3)如果事件为网络层准备好,则执行以下步骤。

从网络层接收一个分组,放入相应的缓冲区;发送窗口大小加1;使用缓冲区中的数据分组、next_frame_to_send和

frame_expected构造帧,继续发送;next_frame_to_send加1;跳转(7);

(4)如果事件为帧到达,则从物理层接收一个帧,则执行以下步骤。首先检查帧的seq域,若正是期待接收的帧(seq = frame_expected),将帧中携带的分组交给网络层,frame_expected加1;

然后检查帧的ack域,若ack落于发送窗口内,表明该序号及其之前所有序号的帧均已正确收到,因此终止这些帧的计时器,修改发送窗口大小及发送窗口下沿值将这些帧去掉,继续执行步骤(7);(5)如果事件是收到坏帧,继续执行步骤(7)。

(6)如果事件是超时,即:next_frame_to_send = ack_expected,从发生超时的帧开始重发发送窗口内的所有帧,后继续执行步骤(7)。(7)若发送窗口大小小于所允许的最大值(MAX-SEQ),则可继续向网络层发送,否则则暂停继续向网络层发送,同时返回互步骤(2)等待。

具体程序如下:

#define MaxSeq 3

#define Wrong(x)

x = (x+1) % (MaxSeq)

#define Right(x)

x = (x+1) % (MaxSeq + 1)

#define inc(x)

Right(x)

5

chan q[2] = [MaxSeq] of { byte, byte };

active [2] proctype p5()

{

byte NextFrame, AckExp, FrameExp, r, s, nbuf, i;

chan in, out;

in = q[_pid];

out = q[1-_pid];

xr in; xs out;

do

:: nbuf < MaxSeq ->

nbuf++;

out!NextFrame , (FrameExp + MaxSeq) % (MaxSeq + 1);

inc(NextFrame)

:: q[_pid]?r,s ->

:: r == FrameExp ->

printf("MSC: accept %d\n", r)

inc(FrameExp)

:: else

fi;

do

:: ((AckExp <= s) && (s < NextFrame))||((AckExp <= s) && (NextFrame < AckExp))||((s < NextFrame) && (NextFrame < AckExp)) ->nbuf--;

inc(AckExp);

:: else -> break

od

:: timeout ->

NextFrame = AckExp;

printf("MSC: timeout\n");

i = 1;

:: i <= nbuf ->

out!NextFrame , (FrameExp + MaxSeq) % (MaxSeq + 1);

inc(NextFrame);

i++

:: else -> break

od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

网络协议分析 Chap 1——TCP/IP 概述 1.用IP实现异构网络互联(IP能够屏蔽底层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提供一致性) 2.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 (1)第N层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的时候,只能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2)N层向N+1层提供服务,该服务不仅包括N层本身所具备的功能,还包括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总和 (3)最底层只提供服务,是提供服务的基础;最高层只是用户,是使用服务的最高层,中间各层既是下一层的用户,又是上一层的服务提供者 (4)仅在相邻层间有借口,且下层服务的实现细节对上层完全透明 3.TCP/IP分层模型 分层优势:简化问题,分而治之,有利于软件升级换代 应用层、传输层、IP层、网络接口层、物理层 分层缺点:效率低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都要对数据进行分别处理 2.每层处理完毕都要加一个头结构,增加了通信数据量 TCP/IP的分层原则:信宿机第n层收到的数据与信源机第n层发出的数据完全一致。 应用层:提供通用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间端到端的通信 ①格式化信息流②提供可靠传输③识别不同应用程序 IP层:负责点到点通信 ①处理TCP分层发送请求 ②为进入的数据报寻径 ③处理ICMP报文:流控、拥塞控制 ④组播服务 网络接口层: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选定的网络发送。 总结:TCP/IP模型是在1个硬件层上构建的4个软件层 4.TCP/IP 中协议依赖关系

CHAP 2 点到点PPP协议 1.最大接收单元:用以向对方通告可以接受的最大报文长度; 2.PPPoE定义了在以太网中使用PPP协议的规范,主要用于城域以太网以及个人用户基于以太网连接ADSL接入设备的场合 CHAP 3 Internet地址及地址解析 1.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2.IP地址的寻路特点: (1)指明了主机所在的网络,标识了对象位置 (2)标识了到达对象的路径,机先投递到对象所在网络,之后投递到相应的主机 3.IP地址分类 A类:0 —8位网络号首字节1—126 B类:10 —16位网络号首字节128—191 C类:110 —24位网络号首字节192—223 D类:1110 —组播地址首字节224—239 E类:11110 -- (保留未用)首字节240—247 特殊IP地址: 网络地址:主机号全0;广播地址:主机号全‘1’ 有限广播地址:32位全‘1’;回送地址:127.*.*.*,网络软件测试及本机进程间的通信。 4.从IP地址中提取网络部分,过程如下: (1)提取首比特位,为0则是A类地址,第一个字节是网络号 (2)首位为1,则提取第二位,为0则是B类地址,前两个字节是网络号 (3)第二位为1,则提取第三位,为0 则是C类地址,前三个字节是网络号 5.ARP的基本思想是“询问”。 6.ARP步骤: (1)发送方发送一个ARP请求,该报文以广播方式发送,包含接收方的IP地址。 (2)网络上所有主机都会受到这个请求,比较请求中的接收方IP与自己的IP,若相同,则向发送方回应,回应中包含自己的物理地址,否则不作回应。 总结:广播请求,单播回应! 话外:在TCP/IP协议中,每一个网络结点是用IP地址标识的,IP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而在以太网中数据包是靠48位MAC地址(物理地址)寻址的。因此,必须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ARP协议就是为完成这个工作而设计的。 7.ARP欺骗。(P31) (1)嗅探器的原理:在共享网络环境下,所有数据通过物理广播方式投递,在网卡工作于混杂模式下不会进行地址检查而直接接收数据,主机可以修改网卡的工作模式嗅探网断内的所有通讯数据。(被动攻击) (2)基于ARP欺骗的嗅探器:在同一网段中可以通过ARP询问知道网段内任意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关系。在交换式网络环境下,一台主机H若想截获A、B主机间的通讯,可以首先向A发送一个ARP应答报文,里面包含IPb/MACh,A收到后会更新

网络协议分析题库

第一章练习 1 OSI和ISO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它们是什么关系? 2 OSI/RM模型没有被最终采用的原因是什么? 3下面哪些协议属于应用层协议?( B ) A. TCP和UDP B. DNS和FTP C. IP D. ARP 4 Internet最早是在( C ) 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ANSNET B. NSFNET C. ARPANET D. MILNET 5 当网络A上的主机向网络B上的主机发送报文时, 路由器要检查( B ) 地址 A.端口 B. IP C.物理 D.上述都不是 6.下面哪一个是应用层提供的服务? ( D ) A.远程登录服务 B.文件传送 C.邮件服务 D.上述都是 7要将报文交付到主机上的正确的应用程序, 必须使用( A )地址 A.端口 B. IP C.物理 D.上述都不是 8. 网络应用访问操作系统的常用接口是,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映射的协议是。 9. 在TCP/IP协议族中,能够屏蔽底层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提供一致性服务的协议是;实现异构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是。 10. 在TCP/IP网络中,UDP协议工作在层,DNS协议工作在层。 11判断对错:TCP/IP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网际互联协议标准,仅包含TCP和IP两个协议。() 第二章练习 1 PPP协议是什么英文的缩写?用于什么场合? 2 ISP验证拨号上网用户身份时,可以使用哪些认证协议? 3.PPP协议的通信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LCP的用途是什么? 5.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1),其功能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2),它 使用(3)技术来解决标志字段值出现在信息字段的问题。 (1)A. 报文控制协议 B. 分组控制协议 C. 点到点协议 D.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2)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5121715.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网络协议分析习题解答参考思路

《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习题解答参考思路 第1章习题解答参考思路 习题1: 该题考查对异构网络互联概念、异构网络涉及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理解程度。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地址问题、包格式转换问题、路由问题等,其中1.1.3节还列举了很多其他的问题。 习题2: 该题可参考教材中所讲述的用户A和用户B的数据转换和传输过程进行解答。 习题3: 该题主要考查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5121715.html,/上可以查到所有的RFC信息。 习题4: TCP/IP模型和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层次对应关系及各层协议参见教材中的图1-5。 习题5: 该题主要考查动手能力,可以使用Wireshark(曾称为Ethereal)、Sniffer Portable 等软件进行抓包,然后针对一些具体报文进行分析。注意分析通信中的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过程,说出通信双方的物理地址、IP地址和端口地址。 习题6: 该题主要考查阅读代码的能力,这部分代码是对数据结构课程中队列操作的一个实现。该队列是一个基于优先级排序的队列,主要的数据结构是qinfo: struct qinfo { Bool q_valid; int q_type; /* mutex type */ int q_max; int q_count; int q_seen; int q_mutex; int *q_key;

char **q_elt; }; 具体操作如下: int enq(int q, void *elt, int key); /*入队列操作,根据key的大小插到队列中的合适位置*/ void * deq(int q);/*出队列操作*/ void * headq(int q);/*获取队列头部元素*/ void * seeq(int q);/*按顺序取队列元素*/ int newq(unsigned size, unsigned mtype); /*分配一个新的队列,并返回队列的索引位置*/ int freeq(int q);/*释放队列*/ int lenq(int q);/*获取队列长度*/ static int initq();/*初始化队列*/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5121715.html,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

******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 课程设计报告书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实验内容:网络流量分析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班级:**** 学号:********* 时间:20**年**月**日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流量分析 一、课程设计目的 加深对IP、DSN 、TCP、UDP、HTTP等协议的理解; 掌握流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流量分析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 流量分析 工具:Wireshark(Windows或Linux),tcpdump(Linux) 要求:使用过滤器捕获特定分组;用脚本分析大量流量数据(建议用perl)。 内容:Web流量分析 清除本机DNS缓存,访问某一网站主页,捕获访问过程中的所有分组,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除1、3、8、11外,要求配合截图回答): (1)简述访问web页面的过程。 (2)找出DNS解析请求、应答相关分组,传输层使用了何种协议,端口号是多少? 所请求域名的IP地址是什么? (3)统计访问该页面共有多少请求IP分组,多少响应IP分组?(提示:用脚本编程实现) (4)找到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并结合数据,绘出TCP连接建立的完整过程,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SYN\ACK的设置。 (5)针对(4)中的TCP连接,该TCP连接的四元组是什么?双方协商的起始序号是什么?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第三次握手是否带有数据?是否消耗了一个 序号? (6)找到TCP连接的释放过程,绘出TCP连接释放的完整过程,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FIN\ACK的设置。 (7)针对(6)中的TCP连接释放,请问释放请求由服务器还是客户发起?FIN报文段是否携带数据,是否消耗一个序号?FIN报文段的序号是什么?为什么是 这个值? (8)在该TCP连接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找出每一个ACK报文段与相应数据报文段的对应关系,计算这些数据报文段的往返时延RTT(即RTT样本值)。根据课本 200页5.6.2节内容,给每一个数据报文段估算超时时间RTO。(提示:用脚本 编程实现) (9)分别找出一个HTTP请求和响应分组,分析其报文格式。参照课本243页图6-12,在截图中标明各个字段。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5121715.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考试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网络协议分析 期末试卷(A卷)参考答案 第一题判断题(20小题,共20分,对打错打X) 1. 没有完成两个数据包握手称为双向“握手”,是一种不安全的进程。(V) 2. 查阅网上对象所有域名和地址的术语称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X ) 3. 动态端口也叫临时端口。(V) 4. 用于描述DNS数据库段的数据是一种ASCII文本数据。(V) 5.SOCKS!—种Socket 的实现机制。(X ) 6. 区分服务也叫分用服务,传输层用于向上传送通信数据。(X ) 7. RIPV2最多有15个网络直径,OSPFv2最多有128个网络直径。(X ) 8. DHCP向应消息包含DHCP#求消息。(V) 9. 定界符是PDU的有效数据。(V ) 10. ARPA是一种与Mac地址及IP地址相关的一种协议。(X ) 11. 地址请求是一种ARP服务请求。(X ) 12. 可接收的使用策略AUP是一种格式文档策略。(V ) 13. Apple Talk是一种组安全策略协议。(X ) 14. 权威服务器是PKI中一种发放安全证书的服务器。(X ) 15. 自治系统是一组单一管理权限下的路由器。(V ) 16. 区分服务也叫分用服务,传输层用于向上传送通信数据。(X ) 17. 带宽是一种跨网络信息数量的评估数据。(V ) 18. 绑定确认是一种必选数据。(X )

19. 定界符是PDU的有效数据。(V )

20. 黑洞是数据包无记录丢失的网络节点。 第二题 单项选择题( 20 小题,共 20 分) 面关于 ARP 协议的功能论述正确的是( C )。 协议边界和 OS 边界; C 、数据单元边界和协议边界; A 、 ICMP 协议同 IP 协议一样位于网络层; B 、 Traceroute 和Ping 命令进行网络检测时使用ICMP 报文; C 、 ICMP 协议可以被黑客用来探查主机的开放端口; D 、 ICMP 协议可以完成主机重定向功能。 7、下面关于 IP 协议和 UDP 协议论述正确的是( B ) 1、 A 、ARP 协议根据本地主机的 IP 地址获取远程主机的 MAC 地址; B 、ARP 协议根据远程主机的 MA C 地址获取本地主机的 IP 地址; C 、ARP 协议根据本地主机的 D 、 A RP 协议根据本地主机的 IP 地址获取本主机的 MAC 地址; MAC 地址获取本主机的 IP 地址;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逻辑功能构成上存在有两个边界,它们是( B )。 A 、 协议栈边界和操作系统边界; B 、 D 、 3、 操作系统边界和协议栈分层边界; 下面 WAN 或 LAN 网络中关于主机数量论述不正确的是( C )。 A 、 网络中使用的协议类型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 网络中划分的物理区域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 C 、网络中划分的广播区域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 B 、 D 、网络中使用2层交换机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 4、 B 类网络 172.16.0.0的广播地址是( C )。 A 、172.16.0.1 B 、172.16.0.255 C 、172.16.255.255 D 、172.16.255.0 5、在进行网络 IP 地址配置时,有时会发生 IP 地址是否冲突的网络协议是( A ) IP 地址冲突, TCP/IP 协议族中检查 A 、ARP 协议 B 、PARP 协议 C 、 IP 协议 D 、 802.x 协议 6、下面关于 ICMP 协议论述不正确的是( C )。

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篇一: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一 学院学生姓名 计算机学院 专业学号 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黄杰11.6 一、以太帧格式的分析1.抓取方法描述 先在命令窗口下输入ipconfig查看本地的ip地址,得到的结果如下 : 可以得到本地的ip地址为10.66.126.254,默认网关为10.66.64.1,物理地址为3c-77-e6-6e-92-85,然后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找到可以建立连接的ip地址来进行ping。这里选择的目的ip地址为119.90.37.235,将wireshark之前抓取的包清空重新打开进行抓取。 在命令窗口下输入ping

119.90.37.235. 2.记录抓取的过程 关闭wireshark,在过滤器中输入icmp,可以找到发送并接受的8个icmp协议下的数据 包。 选择其中一个数据包对以太帧格式进行分析。3.抓取数据的内容 抓取数据内容如下: 这里面包括了发送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接受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以太帧类型以及数据内容等等。 4.抓取数据的格式解释(可直接在抓取数据的内容旁边标注) 源mac地址: 3c-77-e6-6e-92-85 目的mac地址: 00-00-54-00-01-02 类型:协议类型为icmp类型 长度:ip包总长度为 60 校验和 以太帧类型: 0x0800

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十六进制码为0800 5.补充说明(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写在这) icmp的以太帧中数据内容为32字节,这里可以看到里 面的内容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abcdefghi。 二、aRp协议的分析1.抓取方法描述 首先查看本地的ip地址: 这里是192.168.1.7,目的主机是室友的电脑,ip地址为192.168.1.4。首先清除arp缓存 2.记录抓取的过程 在wireshark中选择arp过滤,在过滤规则中设置 host192.168.1.4,然后点击开始抓包。接下来在命令窗口 中输入ping192.168.1.4。 成功ping通后在wireshark中找到arp请求数据包和arp响应数据包。 3.抓取数据的内容 保存为抓包文件并导出为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内容如下:no.timesourcedestinationprotocollengthinfo 311.896476000honhaipr_6e:92:85broadcastaRp42whohas1 92.168.1.4tell192.168.1.7 Frame3:42bytesonwire(336bits),42bytescaptured(336bi

网络协议分析最终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协议与分析 姓名:项学静学号:20104422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时间:2013年下学期 实验地点:电子信息楼602机房

实验一点到点协议PPP 一、实验目的 1.理解PP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2.练习PPP,CHAP的配置。 3.验证PPP,CHAP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计算机。 2.Boson NetSim模拟仿真软件。 三、实验步骤 1、绘制实验拓扑图 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实验网络拓扑图如图1-1。 本实验选择两台4500型号的路由器。同时,采用Serial串行方式连接两台路由器,并选择点到点类型。其中DCE端可以任意选择,对于DCE端路由器的接口(Serial 0/0)需要配置时钟信号(这里用R1的Serial 0/0作为DCE端)。 2、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绘制完实验拓扑图后,可将其保存并装入Boson NetSim中开始试验配置。配置时点击Boson NetSim程序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1 并按下面的过程进行路由器1的基本参数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enable secret c1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word c2 R1(config-line)#interface serial 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nd R1#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点击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2并按下面过程进行路由器的基本参数配置: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2

1--TCP-IP协议分析复习题

TCP/IP协议与联网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个地址段不属于私有网络地址段( D )? A. 10.0.0.0-10.255.255.255 B. 172.16.0.0-172.31.255.255 C. 192.168.0.0-192.168.255.255 D. 192.168.0.1-192.168.0.255 2.RIP路由协议每隔( B )秒进行一次路由更新。 A. 40 B. 30 C. 20 D. 50 3.Telnet协议的熟知端口号是( D )。 A. 20 B. 21 C. 25 D. 23 4. 在TCP/IP协议簇中,TCP提供(C ) A.链路层服务 B.网络层服务 C.传输层服务 D.应用层服务 5. 对于有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若序号位数为3位,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C ) A.5 B.6 C.7 D.8 6. 以下各项中,属于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A )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B.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C.在传送数据之前,需建立虚电路 D.网络节点不需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7. 提供链路层间的协议转换,在局域网之间存储转发帧,这样的网络互连设备为(B ) A.转发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8. 常用IP地址有A、B、C三类,IP地址128.11.3.31属于(B ) A.A类 B.B类 C.C类 D.非法IP地址 9.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的通信协议是(C )。 A.HTTP B.POP3 C.SMTP D.IMAP 10.以下哪个是合法的URL( A )? A. B. C. telnet://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5121715.html,:80/ D. smtp:// 二、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 2. MAC称为__媒体访问控制__.其是用来解决广播网中__接收地址__的问题。 3.188.80.16 4.82/28的网络地址是188.80.164.80。 4. 目前因特网中子网掩码同IP地址一样是一个32比特的二进制数,只是其主机标识部分全为“0”。判断两个IP地址是不是在同一个子网中,只要判断这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逻辑与运算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说明在同一个子网中。 5.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__虚电路交换__。

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 实验分组号: 实验人:郑微微 班级: 12计算机科学系本四B班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阮锦新 实验场地:网络实验室706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 17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协议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加深网络层协议的理解 4、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下载安装Ethereal/Wireshark/Sniffer中的一款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了解网络分析工具软件的常见功能与常见操作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实验环节 三、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8 2、已安装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3、PC机能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IP头的结构 (2)IP报文分析 2、实验原理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P报文格式 五、需求分析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两个主要的协议之一,而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因此在数据链路层是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另外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在TCP/IP的标准中,各种数据格式常以32位为单位来描述,通过分析IP数据报的格式就能够知道IP协议都具有哪些功能。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抓取浏览器数据包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 (2)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IP地址。 (3)关闭浏览器,停止抓包。 (4)存储所捕获的数据包。 (5)分析数据包。 七、实验分析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为“==”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考试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考试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512171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重庆理工大学 网络协议分析 期末试卷(A卷)参考答案 第一题判断题(20小题,共20分,对打√,错打×) 1.没有完成两个数据包握手称为双向“握手”,是一种不安全的进程。(√) 2.查阅网上对象所有域名和地址的术语称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3.动态端口也叫临时端口。 (√) 4.用于描述DNS数据库段的数据是一种ASCII文本数据。 (√) 5.SOCKS是一种Socket的实现机制。 (×) 6.区分服务也叫分用服务,传输层用于向上传送通信数据。 (×) 7.RIPv2最多有15个网络直径,OSPFv2最多有128个网络直径。(×) 8.DHCP响应消息包含DHCP请求消息。 (√) 9.定界符是PDU的有效数据。 (√)

10.ARPA是一种与Mac地址及IP地址相关的一种协议。( ×) 11.地址请求是一种ARP服务请求。 (×) 12.可接收的使用策略AUP是一种格式文档策略。 (√) 13.Apple Talk是一种组安全策略协议。 (×) 14.权威服务器是PKI中一种发放安全证书的服务器。 (×) 15.自治系统是一组单一管理权限下的路由器。 (√) 16.区分服务也叫分用服务,传输层用于向上传送通信数据。(×) 17.带宽是一种跨网络信息数量的评估数据。 (√) 18.绑定确认是一种必选数据。 (×) 19.定界符是PDU的有效数据。 (√) 20.黑洞是数据包无记录丢失的网络节点。 (√) 第二题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

ipv6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ipv6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AR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学院年级 20XX 班级 4班 学号 3013218158 姓名闫文雄 20XX 年 6 月 17 日 目录 实验名称----------------------------------------------------------------------------------- 1 实验目标-----------------------------------------------------------------------------------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 1 实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实验结论----------------------------------------------------------------------------------- 1 一、实验名称 ARP协议分析 二、实验目标 熟悉ARP命令的使用,理解ARP的工作过程,理解ARP 报文协议格式 三、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步骤: (局域网中某台计算机,以下称为A计算机) ARP(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ARP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试题卷B卷

精品文档

下面关AR协议的功能论述正确的是试

AR协议根据本地主机I地址获取远程主机MA地址 B、ARP协议根据远程主机的MAC地址获取本地主机的IP地址;线评阅人 C、ARP协议根据本地主机的IP地址获取本主机的MAC地址; 2020一.判断题(共小题,每题1分,共分)号 D、ARP协议根据本地主机的MAC地址获取本主机的IP地址;学是路径上主机和路由器能够处理的最大的数据包的大小。1.MTU 2.网络体系结构逻辑功能上存在有两个边界,它们是协议边界和:上基于以太网的网络设备多数使用长地址类型的物理地址。2.目前Internet A、协议栈边界 B、OS边界 C、PDU边界 D、分层边界;,后发送两个字节, 在网络传送时先发送对于3.3A4B3A4B。期3.下面WAN或LAN网络中主机数量论述不正确的是:是一组具有相同路由策略并为同一机构所有的路由器集合。

4.AS学名A、网络中使用的协议类型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姓 5. 网络广播协议既可以使用硬件实现,也可以使用软件实现。第订 B、网络中划分的物理区域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为避免糊涂窗口 综合征而使用的一种启发式方法。6.推迟确认是接收方TCP 年C、网络中划分的广播子网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学 IP协议都是 尽最大努力交付报文的协议,属于点到点协议。7.UDP和 D、网络中使用2层交换机越多,网络中的主机数就越少;地址。IPMAC8.DNS 用来把具有可读性的地址映射成 4.B类网络172.16.0.0的广播地址是: /.端到端通信只能发生在主机到主机之间。9 A、172.16.0.1 B、172.16.0.255 C、172.16.255.255 D、172.16.255.0 IP10.流量控制通常由接收方的协议发出,控制发送方传送数据速率。 5.网络IP地址配置时,检查IP地址是否冲突的网络协议是级院 RFC的特 殊形式。是标准)最佳当前实践(11.BCPRFC班学A、ARP协议 B、PARP协议 C、IP协议 D、802.x协议 12.0.0.0/7. 12.A类网络地址12.0.0.0的前缀表示

网络数据包的协议分析程序的设计开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数据包的协议分析程序的设计开发 论文作者姓名: 申请学位专业: 申请学位类别: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

网络数据包的协议分析程序的设计开发 摘要 本文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基于Linux下Libpcap库函数的网络数据包协议分析程序。程序的主要功能包括网络数据包捕获和常用网络协议分析。程序由输入/输出模块、规则匹配模块、数据捕获模块、协议分析模块组成。其中数据捕获模块和协议分析模块是本程序最关键、最主要的模块。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网络数据包协议分析程序的背景和概念。其次进行了程序的总体设计:确定了程序的功能,给出了程序的结构图和层次图,描述了程序的工作流程,对实现程序的关键技术做出了分析。接着,介绍完数据包捕获的相关背景和Libpcap函数库后,阐述了如何利用Libpcap函数库实现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然后对协议分析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了常用网络协议。最后进行了程序的测试与运行:测试了程序能否按照预期的效果正确执行,印证了预期结果。 关键词:Libpcap;Linux;数据包捕获;应用层;协议识别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acket Protocol Analyzing Program Abstract The thesis is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an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protocol analyzing program which is based on Libpcap, a famous network packet capture library on Linux. It has a rich feature set which includes capturing network packets and analyzing popular network protocols on Internet. The program is made up of an input/output module, a rules matching module, a packet capturing module and a protocol analyzing module. And the last two modules are key modules. The research work was described as followed. firstly, we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concepts about network protocol analyzing programs; and we make an integrated design on the program, define functions of it, figure out its structure and hierarchical graphs, describe the workflow of it, and analyze the key techniques used in it; Secondly, after elaborating on the background of packet capture and the Libpcap library, we state a approach to implement a packet capture module with Libpcap; Thirdly, we explain the workflow about protocol analysis, and analyze common network protocols; Finally, we test our program to see whether it works as expected, fortunately, it does. Key words: Libpcap; Linux; Network packet capturing;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identification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样本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样本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实验报告99实验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姓名学号班级313计本班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EtherV 2、ARP、P IP协议的结构。 实验内容 11、分析2EtherV2协议 22、分析P ARP协议 33、分析P IP协议实验步骤 11、在S DOS状态下,运行ipconfig,记录本机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网关的IP地址。 如下图11所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图图 12、分析数据链路层协议( (1)、在:PC1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Ping192.168.191.1,单击“Enter”按钮;图如下图2所示:图图2( (2)、在本机上运行wireshark截获报文,为了只截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报文,将Ethereal的的Captrue Filter设置为“No

Broadcastand noMulticast”;如下图3所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图图3 (33)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MAC--学号,并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11)列出截获的报文中的协议类型,观察这些协议之间的关系。 答::a a、UDP:用户数据包协议,它和P TCP一样位于传输层,和P IP协议配合使用,。 在传输数据时省去包头,但它不能提供数据包的重传,所以适合传输较短的文件。 b b、WSP:是无线局域网领域推出的新协议,用来方便安全地建立无线连接。 c c、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P 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 在P 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232位的P IP 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 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这样就存在把P 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