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类的分布

鱼类的分布

鱼类的分布
鱼类的分布

鱼类的繁殖

凡是有水的地方几乎都有鱼类生存,在南太平洋的热带水域以及北极和南极的冷水水域,鱼类家族尤为繁盛。鱼类的种类多、分布广,从高原山溪到万米深海都有分布。即使是在洞穴、地下暗河、湿地、沼泽中也有鱼类的身影。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肺鱼甚至可以在淤泥中存活数月。

鱼类分布在各种各样的水环境中。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差异,将鱼类的生活环境分为两大类:即海水水域和淡水水域。有些鱼只能生活在海洋中,有的鱼只能生活在淡水中,还有一些鱼既可以在海洋中生活也可以在淡水河流中生活。

海水水域

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约占鱼类总数的3/5,大约有13300种,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及海洋中的每一个角落。多数鱼类只适合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而无法在条件相差悬殊的其它环境中存活。水温是影响海洋鱼类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海水表面的温度变化范围是从极地地区的冰点到热带水域的30度左右。

热带珊瑚礁周围的浅水区是海洋中最温暖的水域。海洋鱼类中,有1/3以上的种类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周围,西印度群岛周围也栖息着很多种鱼类。体色鲜艳、体姿奇特的刺盖鱼类、蝴蝶鱼类、鹦嘴鱼类等数千种鱼类群集在珊瑚礁附近活动,魣类、石斑鱼类、海鳝类和鲨类也在附近觅食。

处于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海域,海水的温度适中,很多种鱼类生活在这里,使这一海域成为理想的渔场。北美的东北岸和欧洲的西北岸有最富饶的渔场,这些海域的鳕鱼、比目鱼、鲱鱼等一些食用鱼种的捕捞量巨大。

在北极和南极的冷水水域生活的鱼类较少,远不及热带和温带水域的物种丰富。分布在北极的鱼类有拟鲿类、绵鳚类、杜父鱼类、鳐类等,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鱼叫大西洋狮子鱼,它的体表无鳞、形似水母。南极鱼类包括南极鳕鱼、绵鳚类、银鱼类等,银鱼的血液是透明的,而不是红的。

在海洋中的不同水层栖居着不同的鱼类。体型最大、游得最快的鱼类大多为远洋种类,靠近水面生活。这些鱼类包括鲭鱼、枪鱼、剑鱼、金枪鱼及很多鲨类,它们之中有的是洄游性鱼类,每年进行一次往返于热带和极地地区之间的长距离迁移。

栖息在海洋中层和下层的鱼类比栖息于上层的多,它们的生活环境也和上层的鱼类有很大不同。由于光线只能透过海水上层,所以水深180米以下的海中只有朦胧的亮光,再往深处就漆黑一片。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层的鱼类体长不及15厘米,体色为黑色、紫黑色或红褐色,大多还具有发光器,眼睛和嘴都比较大。很多中层生活的鱼类与鲱鱼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例如钻光鱼类,科学家们认为它们的种群数量达数十亿尾,比任何种类都大。

一些鱼类栖息于海底生活。鳗鲡、川鲽、鲀类、鳎、海马等生活在近海岸的浅水区底部;有些种类生活在远离海岸的海底,例如鼠尾鳕和一些眼大、头大、尾长而尖细的鱼类,鼠尾鳕体长30厘米或更长。短吻三刺鲀是在深海海底生活的最奇特的鱼类之一,它长着三个长的鳍状物,好似一个支在海底的三脚架,把身体托在水中。

靠近江河入海口处的水属于半咸水,某些魣鱼、比目鱼、鰕虎鱼、鲱鱼、鳉、真银汉鱼、刺鱼等生活在这样的水域。鲑鱼、胡瓜鱼等一些海洋鱼类也可以在淡水中生活。

淡水水域

淡水鱼类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各大陆,不论是在江河、湖泊、池塘、溪流、沼泽、山泉,

还是在地下暗河中,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淡水鱼类有8400余种,占鱼类总数的2/5。淡水鱼几乎都是硬骨鱼类。鲤鱼、岁鱼、电鳗、鲇类、脂鲤类、鳅类、亚口鱼类是淡水鱼类中重要的类群。鲇类种数达2000种以上。

与海洋鱼类一样,淡水鱼在各气候带内都有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水域生活的种类最多,仅鲇鱼就有数百种。非洲的丽鱼和长颌鱼种类繁多;亚洲以鳅类和岁类为主;电鳗、锯脂鲤和脂鲤等主要见于南美。温带地区,尤其是北美洲的淡水鱼类也比较丰富,主要鱼种包括岁鱼、鲈鱼、鳟鱼、鲤鱼。鳕鲈和白斑狗鱼生活在北极。

在不同类型水域栖息的淡水鱼种类不一样。茴鱼、岁鱼、鳟鱼等一些鱼类主要生活在清凉、透明、水流迅速的溪流中;温度适中、水质混浊、水流平缓的江河适于鲤鱼和鲇类的生存;蓝鳃太阳鱼、湖红点鲑、金眼石鮨、白鲑生活在湖泊;黑拟鲿、大口黑鲈、北美狗鱼、白斑狗鱼、虹鳟、金鲈等一些鱼类在湖泊、溪流、江河中都有分布。

不同的淡水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洞穴、泉水以及沼泽中生活的鱼类大多栖息于水的上层,紧靠水面;雀鳝、北美狗鱼和白鲑通常分布于水体的中层;水底生活的鱼类有镖鲈、鲟鱼、鲇鱼和亚口鱼。

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中也有淡水鱼类分布。某些鱼类生活在水流湍急的高山溪流中,除了它们,几乎没有其他生物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它们用嘴或吸盘牢牢地吸附在水中石块上,所以不会被急流冲走。有些鱼类栖息在洞穴或地下暗河中,终生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它们的皮肤多为灰白色或白色,而且,它们大多是瞎子。少数淡水鱼类生活在40℃以上的温泉水中。

鱼类的洄游

只有极少数的鱼类能自如地穿梭在淡水和海水之间,它们洄游的目的是为了产卵。游到淡水中产卵的海洋鱼类称为溯河洄游性鱼类,例如灰西鲱、蓝背鲱、胡瓜鱼、西鲱、大马哈鱼等。鳗鲡、美洲鳗鲡以及某些鰕虎鱼生活在淡水,产卵于海洋中,它们叫做降河洄游性鱼类。包括灰西鲱、胡瓜鱼、鲑鱼在内的一些溯河洄游性鱼类,受精卵孵化后,大量的幼鱼不回到海洋中生活,而是定居在淡水中,变成了内陆鱼。

大多数海洋鱼类于每年的一定时期,在海洋的不同区域之间进行洄游。例如,鲭鱼等一些远洋鱼类,产卵时游至近岸浅海;黑线鳕和其它一些冷水性鱼类在每年的夏季离开近海游向远方寒冷的水域产卵。一些淡水鱼类也有洄游的习性,鳟鱼从湖泊游到江河中产卵;分布在温带河流、湖泊中的一些鱼类,不同的季节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例如鳜鱼、蓝鳃太阳鱼、鲈鱼,夏季时它们栖息于温暖的上层水域,冬季时由于水面结冰,冰层下方水温相对稍高,它们就从上层游到水体的深处越冬。

分析渔场形成的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学习资料

简单分析渔场的形成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以北海道渔场为例) (总分:12分) 第5组组员:潘晓霞(04)、梁霜平(14)、黄艳春(28)、张艳玉(30) 一渔场定义:(1分) 渔场是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丰富的水域。(维基百科) 渔场是指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随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在一定季节聚集成群游经或滞留于一定水域范围而形成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捕捞价值的相对集中的场所。 二渔场的分类:(3分,每点1分) (1)世界四大渔场按洋流对渔场的影响可分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这世界四大渔场。 其中,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而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再者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这三者均是寒暖流交汇的环境之下形成,相对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 (2)而按照水域来分的世界著称的三大渔场是:①西北太平洋渔场②东北大西洋渔场③西北大西洋渔场 (3)根据大洋水系划分:太平洋渔场、印度洋渔场、大西洋渔场。 此外,非洲西岸、美国东南、南美洲近海、印度洋等处海域,也具有一定价值的渔场。 三形成条件: (1)影响渔场形成的因子有很多,概括起来分四大类:水文、气象、地理、生物。根据四类影响因子进行分析:(1分) ①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 ②气象:鱼类对风有逆风或顺风行动的特性,据此可根据不同习性追逐渔场位置。风影响气温和水温变化,也就可以影响到渔场稳定和变化趋势。 ③地理: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陆岸海域。 1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的鱼类品种各具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以下是鱼类的分布情形: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其中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而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还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些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它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及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国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水产品种有数十种。其中,普通养殖种类有传统的“四大家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还有近些年来新发展的(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 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黄 鳝、鳜鱼、河蟹等。现分别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作简要的介绍。 青鱼俗称青鲩、螺蛳青。青鱼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因实行轮捕轮放,全年均有生产,以秋冬季为旺季。青鱼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刺大而少,富含营养,是淡水鱼中的上品,经济价值很高草鱼俗称白鲩、草鲲。草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广,南北均产,以11~12月份产量最多。草鱼是大型鱼,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面白色。草鱼肉质白嫩、韧性好、出肉率高

动物地理群

第一章 1关于动物地理学的概念,一般认为,它是研究现代动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科学。 ?我们认为: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现代的或和地质历史时期的各种动物(包括科、属、种等不同分类等级单位)和动物生态地理群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的科学。 2(一)研究对象 ?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动物区系或动物生态地理群。其中: ? 1. 动物区系: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某类或所有类动物各级分类学单位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动物界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 ? 2. 动物生态地理群:又称“动物生态群落”(ecological communities of animals)或“生态地理动物群”,简称“动物群”(zoogroup)。它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通过彼此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紧密相联的动物集合体。 3从总体上看,动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阐明地球上动物分布的基本规律,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恢复与定向改变动物群提供科学依据。 4动物地理学在其学科领域内,已形成了三个不同研究方向,即:区系历史方向、生态地理方向和景观地理方向。 5综观动物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或阶段): (一)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二)记载动物地理学时期(公元16世纪~18世纪末) 科学的动物地理学直到在十八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形成,至十九世纪后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比较动物地理学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 ?华莱斯(A·R·Wallace,1876)发表了名著《动物的地理分布》,被人们称为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 (四)原因动物地理学时期(大约在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 (五)生态动物地理学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以来) 第二章 1动物分类就是根据自然界中各种动物之间特征或特性上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并将其鉴别到种的过程。 动物分类的原则是指人们在对动物进行分门别类时所采用的基本准则。 动物分类的方法通常可分为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两种。 2.动物的命名 ?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动物种的命名法是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Linnaeus,1707-1778)首创的“双名法”。国际上动物命名法规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科学名称——学名(Science name)。 ?“双名法”规定:动物种的学名均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了的词所组成。其中前面一个词是该种动物的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面一个词是它的种加词(种名),第一字母不须大写。例如狼的学名为学名为Canis lupus,意大利蜂的学名是Apis

海钓常见鱼类图解

习性黑立/牛屎立。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在四大海区中的岛屿,岩礁和港湾相对多一些。黑鲷鱼属清洗暖温性底栖鱼类。它喜欢栖息在岩礁或者沙泥底质的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 以小型鱼类,虾类,贝类和环节动物为食饵。 体重体长一般为12-30CM,最大重量4KG 钓场近岸岩礁周边、港湾、码头防波堤,河流出口处,内湾沙泥地,养鱼排,养殖场等 钓法手竿拖动底钓法,矶竿浮漂钓法,投竿远投底钓

法 饵料沙蚕,虾肉,海蛎肉,小活虾,小活螃蟹,双壳蟹肉,鲎膏,鱿鱼膏面团,鸡肠等。 钓期1-12,旺季:5-10 鲻鱼又名:乌支、普通鲻、大头鲻、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 鲈形目(Perciformes)鲻科(Mugilidae)多种有经济价值的群栖性鱼类的统称。与名为red mullet的绯鲤科(Mullidae)山羊鱼(goatfish)无亲缘关系。近100种,遍及所有温、热带区水域,一般生活於咸水或半咸水中,常见於沿岸浅水带,以挖取泥沙中的微小动植物和其他食物为生。体色银白,长30~90公分(1~3呎),鳞大,体粗壮,呈雪茄烟状;尾鳍分*;背鳍二个,第一背鳍有四根硬棘。多数鲻具强大砂囊状的胃,其肠长,能消化大量植物性食物。普通鲻(Mugil cephalus,即条纹鲻)因生长迅速,是见於世界各地的著名鱼类。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 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体重体长一般为20-40CM,大者可达80CM,重达5KG 钓场河口附近,内湾,码头附近。 钓法远投竿远抛钓法,矶浮钓法,伐钓、阿达利钓法。 饵料小活虾,沙蚕,面粉团,面包。 钓期1-4,8-12旺季:1-2,10-12 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和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是沿海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从沿海捕捞的鲻鱼苗,要经过暂养、淡化后才适于运输到内陆淡水养殖。暂养池最初用加入1/4淡水的海水暂养,以后逐渐增加淡水的比例,直到最后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

2020年高三地理热点之鱼类(详解)

2020高三地理热点之鱼类 乌伦古湖有“戈壁大海”之称,是新疆的第二大渔业基地。其湖鱼品质优良,但生长缓慢,产量较低,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狗鱼是该湖最名贵的鱼种之一,自1991年引入池沼公鱼后,狗鱼数量不断下降,频临灭绝,后来池沼公鱼被清理出去,狗鱼数量才得到恢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乌伦古湖中鱼类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水温较低B.光照不足 C.水质较差D.水量较小 2.乌伦古湖引入池沼公鱼后,狗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数量众多的池沼公鱼 A.分抢了狗鱼饵料食物B.挤占了狗鱼活动空间 C.影响了狗鱼后代繁育D.使湖水严重富营养化。 我国舟山渔场曾经是与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齐名的世界性大渔场,盛产带鱼、大小黄鱼、墨鱼等水产品,每年有夏、冬两大鱼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舟山渔场的鱼获量日下,时至今日,舟山渔场有鱼不成汛,除带鱼外,其它鱼种已非常稀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导致舟山渔场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异常 B.旅游业的发展 C.石油污染严重 D.过度捕捞 4.材料中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近年来,挪威面临近海三文鱼养殖密度过大、鱼病频发等问题。由我国中船重工建造的世界首座“智能渔场”已运抵挪威并投入使用,该“渔场”实现了三文鱼养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覆盖的水体相当于400个普通近海网箱,可抗12级台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挪威三文鱼养殖密度不断增大,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 A.海域面积较小B.野生三文鱼减少C.市场需求增加D.养殖技术进步 6.“智能渔场”可帮助养殖企业 A.拓展养殖空间B.增加就业机会C.避免海洋灾害D.前期投入减少 长江刀鱼被誉为“长江第一鲜”,因为味美总被很多吃货惦记。从2015年3月1日开始,一年一度的江刀捕捞季开始了。从捕捞情况看,2两、3两规格的刀鱼较多,每斤售价2000—2800元。由于长江刀鱼越来越少,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 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8.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长加速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分布于日本海、鞑靼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以前中国主要从朝鲜进口冻鲜明太鱼、近年来日本海的明太鱼资源急剧下降,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成为明太鱼主要的生活地。俄罗斯取代朝鲜成为中国最大的明太鱼进口国。 材料二明太鱼鱼干是朝鲜族的传统美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20世纪80年状开始发展明太鱼加工,现在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明太鱼加工地。该地明太鱼最好的晾晒时间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鱼干需要反复冻结、融化.冻融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性,品质越优。每年10月初,生活在吉抹延边的朝鲜疾就开始忙碌了,在松木搭成的架子上,密密地挂上一条条处理干净的明太鱼.形成海边独特的明太鱼晾晒场。 材料三明太鱼进出口路线和明太鱼晾晒图。

高中地理动物专题

微专题动物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1、渔场的成因 渔场的形成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特殊 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 海区。 答题思路影响因素 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深层的营养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上升流:将深层的营养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河流入海口:将营养类物质带到入海口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生存空间岛屿众多,大陆架宽广,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 水温、水质位于热带(温带),海洋生物种类多、鱼类生长迅速、成熟早、生命周期短、产卵季节长;水源污染少,水质好。 2、渔业(某种生物)资源丰富的成因

某地某种水生生物丰富的条件有:食物充足(饵料丰富)、生存空间大、生存环境好(关照充足、水温适宜、水质好、天敌少、人类活动干扰少)。做题时要结合图文资料具体分析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答题思路影响因素 食物充足营养类物质、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生存空间岛屿众多,大陆架宽广,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 水温、水质位于热带(温带),海洋生物种类多、鱼类生长迅速、成熟早、生命周期短、 产卵季节长;水源污染少,水质好。 天敌天敌少 人类活动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实行禁止捕捞,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3、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的原因 不同植被(动物)需要不同的水热条件,动植物丰富,说明水热资源丰富且差异大,导致水热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跨海陆广→水分差异大;地形起伏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 答题思路答题思路 水热条件地处低纬度(热带),热量丰富,物种丰富,繁衍生长速度快,生物多样性丰 富 水热差异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物种丰富 跨海陆(经度)广,水分差异大,物种丰富 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物种丰富 面积广大,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物种丰富 生存空间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物种丰富 天敌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 人类活动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因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4、动物与环境、动物迁徙的原因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现象,是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 如:部分鸟类迁徙(候鸟)、鱼类迁徙(洄游)、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美洲的彩蝶王等。直射点的季节移 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降水的时空变化→水、草的时空差异→动物。 5、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动物地理

新热带界的哺乳动物 新热带界的哺乳动物可以明显的看出是有三个不同的来源,第一批哺乳动物中现在包括有袋目和贫齿目,还包括现在已经灭绝的南方有蹄类,它们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哺袋目是具有冈瓦那特色的生物类群,在早期虽然分布比较广泛,但后来只在曾经同属冈瓦那大陆的南美洲和澳洲保存了下来,美洲的有袋类比澳洲的更加古老,可能澳是从美洲经过南极到达的。有袋目在南美洲与世隔绝的时期曾经非常繁盛,演化成了南美洲的主要食肉哺乳动物,并曾经出现过体型巨大的袋剑齿虎,起到与其它大陆齿虎相当的生态地位,这些大型的肉食有袋类已经灭绝,现在美洲的有袋类都是类似负鼠的小型动物,比较接近于有袋类的早期类型,目前种类虽少,但数量尚多。贫有蹄类基本上属于南美洲的固有类型,只在遥远的第三纪初期有些分布于其它地区。贫齿目是最原始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之一,在进化的早期就和其它哺乳动物分道扬镳的动物至今仍在美洲顽强的生活着,分为犰狳、树懒和食蚁兽三类,而在史前则还曾经有过雕齿兽和大懒兽那样的巨型种类,在恐龙被发现之前,这些大型贫齿类曾经宠儿。南方有蹄类是一些独特的原始有蹄类,分属不同目,这些动物曾经发展出非常多样的类型,有些类似马,有些类似骆驼,甚至还有些类似原始的象,但是和其它类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南方有蹄类目前已经完全灭绝。在陆桥形成以后,有袋目和贫齿目则均有部分种类到达了新北界。 负鼠科:蹼足负鼠Chironectesminimus 新袋鼠科:灰腹鼩负鼠Caenolestescaniventer 树懒科:三趾树懒Bradypustridactylus 二趾树懒科:霍氏二趾树懒Choloepushoffmanni

犰狳科:九带犰狳Dasypusnovemcinctus 犰狳科:大犰狳Priodontesmaximus 食蚁兽科:墨西哥小食蚁兽Tamanduamexicana 食蚁兽科:大食蚁兽Myrmecophagatridactyla 第二批哺乳动物主要包括阔鼻猴和豪猪亚目的啮齿类,也许也包括蝙蝠,它们的祖先类型曾发现于埃及,是否由非洲到达南美洲以及如何到达南美的至今还是个谜。阔大陆猴,以鼻孔间的距离较宽为特征,是新大陆仅有的灵长类。新大陆猴通常比旧大陆猴体型要小,也更加原始,而所有尾巴具有缠绕性的猴子都属此类。豪猪亚目的不多,但是比较多样化,有些体型较大,其中现存最大的啮齿类水豚就属于此类,而史前的种类则更有体大如牛的类型,这些大型啮齿类起到了其它大陆的有蹄类的生大陆的蝙蝠只有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但极具多样性,不仅占据着旧大陆的小蝙蝠亚目的这种生态地位,还占据着旧大陆的大蝙蝠亚目的生态地位,还有一些独特的类型比新热带界的蝙蝠有几个特有的科,而缺少一些其它地区常见的科。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资料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发布方:北岭星空浏览数:1536 发布时间:2007-7-6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一)地理分布 亚洲湖泊很多,分布很广,根据其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湖群: 1.北亚湖群北亚湖群位于西伯利亚北部,湖泊面积不大,但数量很多,成因复杂。例如太梅尔湖和普托拉那山脉(г.Путорана)附近的湖泊,多为冰蚀湖;在勒拿-维柳伊(Лена-Вилюй)低地和北西伯利亚平原的永冻凹地区多为冻融作用形成的热融湖;在鄂毕河中、下游,还有许多因河水泛滥和冷湿气候而形成的许多沼泽;南部的贝加尔湖则为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构造湖。 2.中亚湖群中亚湖群包括苏联中亚和蒙古高原的湖群,前者多为大型的海迹湖,例如里海和咸海;后者都是构造湖,例如库苏泊和乌布苏诺尔湖等。在帕米尔高原上,还有1911年因沉陷而成的沙力兹湖。 ⒊青藏高原湖群本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多为冰蚀湖和冰碛湖,迄今高山上仍有很多山地冰川。青海湖则由断层陷落而成。 ⒋长江中、下游湖群本湖群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它们有的是古代大泽,后经泥沙沉积而成大小不一的湖泊,有的原是浅海湾,后来被沿岸沙堤包围而成潟湖,有的是河流下游泄水不畅,洪流汇聚而成。 ⒌西亚湖群本湖群包括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的湖泊,主要是构造湖,如雷札耶湖等。 (二)湖泊的成因类型 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三)主要湖泊概述 里海位于亚欧之间,是世界上最大湖泊。由于它具有海的许多标志(例如:比一般湖泊面积大,湖水盐分高,多狂风巨浪,有典型的海洋生物),所以称此大咸水湖为里海。里海南北长1200km,东西平均宽320km,面积(连同岛屿)在1929年为422000km2,但到1970年已经缩至371000km2。里海湖面约低于外洋海面28m,湖水平均深180m,最深1025m。湖水总容积为76000km3。

云南湖泊型鱼类的分布

云南湖泊型鱼类的分布 根据我国湖泊地理分布特点,全国24,800多个湖泊的总面积为83,400平方公里,可分为5个主要湖区,即: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蒙新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是云贵高原湖泊的主要分布区,共有大小湖泊33个,水面约为1,127.74平方公里,总畜水量290亿立方米,湖泊分布在海拔1,280~3,270m之间的高原面上,属淡水湖(见表)。 云南主要湖泊概况:

湖泊可按其地理分布、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发育阶段、气候带及所属水系等进行划分。如按水系划分,可分为:金沙江水系湖群,包括滇池、清水海、程海、碧塔海、属都海、纳帕海、泸沽湖;南盘江水系湖群,包括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阳宗海、大屯海、长桥海;澜沧江水系湖群,包括洱海、剑湖、茈碧湖。如按地理分布特点可分为:滇中湖群,包括分布于滇中高原面上的清水海、杨林海、阳宗海、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滇西湖群,位于横断山脉的东缘,自北而南有文毕海、拉石海、程海、剑湖、茈碧湖、洱海等;滇西北湖群,集中在横断山的腹地及东部地带,有碧塔海、属都海、纳帕海和泸沽湖等;滇东湖群,多为分布在南盘江流域的小型湖泊,有的沼泽化,有的被泄水垦植,现存的有者海、迤谷海、长湖、月湖等;滇南湖群,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如长桥海、大屯海、异龙湖等。 此外还可以按湖泊成因、发育阶段和形成时代等来划分,但与鱼类组成关系比较明显的是按湖泊所处气候特点来区分。南亚热带区:海拔1500m,如异龙湖、大屯海、长桥海,鱼类组成以鲌亚科(Cultrinae)为主。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区:海拔在1000m,如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杞麓湖、星云湖等,鱼类有鲤亚科(Cyprininae)、鲃亚科,兼容鲌亚科、裂腹鱼亚科等。温带区:海拔在2000m,如泸沽湖、属都海、碧塔海、纳帕海等,以裂腹鱼亚科鱼类为主。

专题15 降水和鱼类生长条件【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15 降水和鱼类生长条件【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鱼属冷水性鱼类。被捕捞后,先经简单的分拣、冷冻和包装,再经过长途运输在中国延边晒干加工(明太鱼加工季节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需要天然冷冻,鱼被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越好,经过反复的“冻—干”,鱼干的肉质才会有弹力,价钱才会高),最后运往市场销售。延边成为“两头在外”的明太鱼全球加工基地。每年产值近7亿。延边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人口约217万人(2010年)。 材料二明太鱼产销线路图 材料三:延边明太鱼晾晒场

(1)延边明太鱼加工产业“两头在外”是指什么? (2)中国进口的明太鱼以前主要来自朝鲜,后来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明太鱼进口国。分析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3)说明俄罗斯不直接将新鲜的明太鱼做成鱼干销售的主要自然原因。 (4)简析延边成为最大的明太鱼加工中心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四次质量调查(四模))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清朝,新疆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下图是“清代新疆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

(1)说明清朝新疆渔业生产的分布特点。 (2)与现代相比,分析清朝新疆渔业繁荣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