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极

太极

太极
太极

周易与太极拳内在联系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一般认为,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从此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一般认为,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内丹的易学思想为哲学基础,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综合而成。太极拳区别于其他传统民间武术的本质在于,它以极其丰富的哲理性来指导人体生命之科学锻炼[1],以哲学为创拳的理论基础和行拳的根本。《周易》这部“最正确、最有体系、洵吾炎胄裔所堪自诩之宝典”[2],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以来一直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从《周易》来追根溯源,探讨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太极拳基本理论及其文化内涵,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太极拳基本理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拳运动,并为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观与太极拳

1.1 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

《易传·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相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运用哲学语言来分析,“易有太极”中的“易”指《周易》,此处指《周易》的宇宙论。关于“太极”,东汉经学家郑玄释曰:“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汉书·律历志》述汉末大学者刘歆之说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太极中央元气”。可见,自汉代以来,“太极”即被普遍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宇宙演化之初天地阴阳“淳和未分”的“元气”。“是生两仪”是指由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分化出阴阳二气。《易传·系辞上》说“法象莫大乎天地”,认为“天地”是阴阳首要而最大的象征。“两仪生四象”是指由宇宙演化最初的阴阳二气经过矛盾运动进一步生成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种物质。“四相生八卦”是指由“四象”进而演化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个卦所象征的八大类型的宇宙万物。“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即可释为:宇宙万物处于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过程中,用八卦相重而成的六十四卦可以判定天下万物是出于良好还是不良的运行状态和趋势;而我们人类即可充分发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卓越主体性,以宇宙万物尽量避免不良的运行状态和趋势,而逐渐向“太和”的理想状态运行发展,从而更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进步[3]。可见,太极是《周易》最高哲学范畴,从宇宙生成论来讲,太极是宇宙万物演化最初的天地阴阳“混而为一”的“元气”,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基,是宇宙万物得以生产的原始物质。

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说明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太极拳虽以“太极”一词命名,但其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化形态存在的时间则是在明末清初之时。《太极拳敛神聚气论》中云:“气聚神凝,然后于动静之中导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力,一身中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气作为太极拳的原力和本根,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生命和精华之所在,在太极拳修炼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4]。追溯太极拳形成的过程,导引术、气功方法的引入为太极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导引术、气功的发

明却远远早于太极拳,气功与太极宇宙论中关于“气”的认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太极宇宙观的整体思维方法指导下,从对地球万物宏观中认识到的自然界万物是处在一种无思无为“静”的状态之中,对万物“静”的内涵的相同而把握了人体生命的宏观和人体生命的核心——气和血,并由此古人发明了导引术(即气功)[5]。

可见,导引术(即气功)的发明是以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后导引术(气功)理论又被引用到太极拳中,并成为太极拳功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由此,可以说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间接的为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太极拳以“太极”二字命名也因此显得极其自然而且顺理成章。

[page]

1.2 “物物有—太极”的宇宙本体论对太极拳的影响

北宋大哲学家程颐对《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句作了本体论阐释,他在《易序》中说“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絪緼交感,变化不穷。”他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存在、发展均需以太极为最高依据,只有由太极生成的阴阳两仪交感亲和,才会使得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繁荣昌盛。南宋哲学大师朱熹提出更为完善的本体论太极观,其中著名的核心命题是:“太极只是一个极好致善的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6]太极作为宇宙本原是一种超言绝象、无声无息的存在,它的存在、功用只有通过阴阳的矛盾运动才能得以显示、澄明。《易传·系辞上》就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本体论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由此可见,《周易》的宇宙本体论与其宇宙生成论密切相关,也是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为核心命题,以“太极”为最高范畴,为“淳和未分之气”和“形而上之道”,为宇宙万物赖以存在、发展的最高物质根据和内在终极原因,以“两仪”即“一阴一阳”、“乾元”“坤元”的对立统一为“太极”的具体内容。[7]

清代太极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陈鑫在《太极拳论》中“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经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无懈,妙理循环自然通。”太极拳功法理论认为,天地是一大太极,人身是一小太极,因此人立身中正平和、浑然为一太极,只要稍微一动就可分出阴阳、产生虚实。因此,人体运动应宛如太极动态,阴消阳长,自身守恒。太极拳的运动特征如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都是从“虚实合一”的“太极”中演化而来,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人身一小太极”以及“万法归一”的综合体现和实际运用。

由此可见,“太极”也是太极拳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太极理论为太极拳提供了直接指导,“物物有一太极”的宇宙观为太极拳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本体论哲学基础。

2 太极拳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

那么,太极又是如何生出阴阳两仪的呢?《周易》揭示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乃是阴阳两种相互对恃势力的相互作用。《易传·系辞》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天地絪縕,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其中的“刚柔”、“天地”、“男女”均指阴阳。《周易》更详细地论述了阴阳的矛盾运动,认为阴阳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它们是同时发挥作用的,即《易传·系辞下》所谓“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正是他们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此即《易传·系辞上》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是说“又阴又阳”,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这就是宇宙万物之大“道”。这是将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看作事物的自然本性及变化规律。“一阴一阳”的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的特征,它是在“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和“唯变所适”(《易传·系辞下》)的变易思维基础上构成的。[8]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描述事物变化的原理,被极其广泛地运用于太极拳理论中,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指出太极拳是以“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变化为基础的,其关键在于它集合了阴阳、动静、开合等矛盾变化,并由此引申出动静、攻防、刚柔、虚实、开合、进退、屈伸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武禹襄在论述“动与静”时说:“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而它们的关系则是“视动犹静,视静犹动”,“静而始动,动而至静,动静相因,连而不断”,“神形互依,意气相聚”。以“柔胜刚、弱胜强”、“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退守策略求“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无敌境界,是太极拳在技击方面的基本指导原则。《拳经》中说:“一处有一处之虚实,处处总带一虚实。”太极拳动静瞬息之间,无不有虚实,以举足为虚,落足为实,向左则左实,向右则右实,前进则后虚,后退则前虚,形成虚虚实实,一处自有一处虚实。不仅自己练习时如此,在技击方面也是如此,彼虚则我实,彼实则我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太极拳经典著作中,均把虚归为阴,实归为阳。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阴阳无定位,太极拳之阴阳也同样。”可见,“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被广泛地运用在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中,指导了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为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构建方式。

3 “天人合一”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周易》认为天与人是一个友好相处、交泰和谐的有机整体。整部《周易》都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天地交,万物通也”(《易传·泰》)。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是宋人张载,但天人合一的思想应该说是源于《周易》。根据孔子《易传》的解释,八卦的性质、八封的构成和六十四卦的排列结构都体现着天地人三者的紧密联系,人与天地宇宙有着深刻的统一性,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宇宙整体。进而形成天有怎样的规律,人也有怎样的规律。人的规律可在天的规律中找到根据,天的规律则必然在人的规律中得到反映。

“天人合一”的内涵在整体观上有两大主要理论支柱,即“天人一气”和“天人一理”。《周易》认为,世界统一于“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

元素,自然界包括人的机体演化,最终都是由气的变化决定的。按照气理的基本法则,气充满生机活力,能够变化升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因。气又是“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有穿透万物,连通四极的本领,其内外之间进行着不断的升降运动,从而构成人与周围环境有机的气化联系。这种气一元论思想既是导引术(气功)遵循的法则,也是构成易学与太极拳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纽带和思想基础。二是天人一理。《周易》认为,天与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同为一体。之所以如此,最根本原因在于天与人共同遵守着同一规律,即阴阳学说。故《系辞传》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谓三才之道,就是指《周易》六爻卦画分别代表天地人,且天地人三才各占一阴一阳之位,从而表示三者皆以阴阳为其道。因此,所谓天人一理,就是天地人共有同一个阴阳五行之理,从而为天与人能够合一的整体观奠定了又一理论基础。

太极拳是人体的运动,只有恪守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变化,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要达到万物合一的境界必须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功夫,只有致虚、守静方能“气聚”、“神凝”,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虚静”为个体凝神专一提供了心理基础,也为太极拳内气修炼与自然外气的“合一”提供了条件。太极拳的种种外在形态及功能、神韵、绝技等,无一不是“气”的演化与体现。太极拳将这样一种虚静理念注入身体动作之中,练拳前首先要入静,做到心静体松,“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陈鑫《太极拳论》),使人的身心处于宁静、极松脱的状态,由虚静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从而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一种自由的境界。此外,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太极拳理论还引申出“形神合一”、“内外兼修”、“意气合一”等概念。《内业》云:“心全于中,形全于外。”太极拳所要求的“舌顶颚”、“气实腹”、“神内敛”等,正好是“心全于中”的具体化;“圆裆松胯提肛”、“含胸拔背沉肩”、“外示安逸”等,恰是“形全于外”的表现。古典太极拳谱指出:“以心行气,务沉著,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顺隧,乃能便利从心”(武禹襄《打手要言》),这样,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动引导外动,进而做到“内外相随”,“内外合一”的和谐境界。总之,“ 天人合一”是自然本身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为太极拳所借鉴和模仿;该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为太极拳思维方式提供了范型。

[page]

4 太极拳中蕴含“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

《易传·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传》中“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是《周易》道德至上思想的点睛之笔,意思是说,精研宇宙万物之理以达到神妙的境界,是为了经世致用、服务人民;而人类利用自然以供自己享用从而使身体安泰舒适,乃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道德水平。《周易》认为,人应效法大自然动静有时、刚柔并济的运行规律,一方面要有阳刚之气,要刚健有为,拼搏进取;另一方面也要有阴柔之德,在必要时采取柔顺恬静、宽厚忍让的行为方式。概言之,《周易》的伦理道德思想可谓“仁义

诚敬,刚柔并济”,仁义为纲,诚敬为本,刚柔并济,忠贞谨慎。[10]

“刚健中正”是《周易》最推崇的最绝好美德,是仁义之德的重要内容,是其他美德的大根大本,它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刚健中正”可使我们光明正大,气宇轩昂,襟怀磊落,雄健豪放。中国传统武术历来重视武德培养,“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武德强调习武者应热爱祖国,尊师重道,尊重对手,恪守信义,行侠仗义,见义勇为。在太极拳动作规范方面“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丹田”的要求,“立身需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的技击思想,都要求太极修习者注重感悟太极心态,忌轻浮,重一个“稳”字,立场要坚定,言行要稳重;忌歪邪,要行正道,挺直脊梁,刚正不阿。北宋周敦颐在《通书·圣第四章》说:“诚无为,几善恶”。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大,一诚所为。”陈鑫的《太极拳论》中说:“心中一物无有极其虚灵,一有所着,则不虚不灵,惟静以持之,养其诚以至动静咸宜,变化不测”。太极拳动作要求在松静自然中完成,以“自得”的精神去练习,最终可以达到一种真诚的、理想的虚静境界,求得人本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周易》认为,柔顺宽厚与刚健中正是两种相反相成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品质。柔顺宽厚更多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它需要随时应变,因时制宜,而不可顽固不化,执著到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外柔内刚”、“刚柔并济”、“外圆内方”、“绵里藏针”。这些特点在太极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技击方面的明显特征是以柔克刚、顺势制人、借力打人、后发制人。杨澄甫说太极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如棉裹铁”;太极拳功法理论亦有“极柔软而后极坚刚”、“四两拨千斤”说法。可见,太极拳将身与心结合,以人的思想、心理状态为修炼的基础,既蕴含着生命原理,又涉及人的道德精神。因此长期进行太极拳修炼,可以培养人刚健中正,柔顺宽厚,忠贞诚信,恭敬合礼,谦虚忍让的高尚道德和仁爱的思想。

5 太极拳中蕴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

《易传·系辞》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两句在《易传》中乃是用来描述和颂扬宇宙万物富有日新、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和根本性质的。《易传·象·乾》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认为,人应当效法大自然劲动不息的刚健性格,在这有限的一生中应该刚健有为,积极进取,以自己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赋予这有限的生命以永恒的意义,从而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境界。

《易传·象·坤》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载万物而成其广,海纳百川而成其大。人也应该效法大地、海洋的这种雍容大度,虚怀若谷,无所不容,会通万物。

太极拳运动演绎了宇宙的大化流行和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蕴含了一种自然生命精神,习练者在修炼过程中“渐悟人生真谛”。太极拳在外形上要求平和自然,舒展大方,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此外,太极拳中有句谚语“太极十年不出门”,练习太极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炼;不仅练拳而且悟道,没有如此执著追求之精神很难真正领悟到太极拳的真谛。具有柔顺圆活、绵缓斯文运动风格的太极拳,使练习者不断领悟到

执著到底、生生不息的人生哲学。

太极化生万物,包容万物,“厚德载物”。万物虽因阴阳特性不同而有异,但也因同为阴阳二气衍生成而相通。在广泛的包容之中,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万物间有着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础。太极拳谱说:“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如太极推手讲究“舍己从人,随屈就伸”、“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太极拳突出的特点“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本”,以虚无为本而包罗万象。学习太极拳,主张由自然入手而知虚实;把握阴阳和谐变化而明劲法;求虚静而懂神明,最后达到一个无形无迹、出神入化,“一旦无障碍,豁然无太空”(《太极拳全书》)的最高境界。通过太极拳这样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和学习方法,运用身体动作感悟大自然“厚德载物”的优秀品格,使练习者不断领悟宽厚包容、谦恭礼让的做人的道理。

6 结语

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可以追溯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周易》为太极拳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指导人们认识了气的存在,并发明了导引术(气功),为气在太极拳中的认识与运用,以及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从“物物有一太极”的宇宙本体论引申出太极拳“人身是一小太极”的理论,成为太极拳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被广泛地运用于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中,为太极拳提供了构建方式。“天人合一”是自然本身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为太极拳所借鉴和模仿,为太极拳思维方式提供了范型。此外,太极拳还蕴涵着《周易》“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

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与武术。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ysical gym and kung fu

Who invented Tai Chi chuan .

关于创始人

?关于太极拳起源和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和王宗岳等五种不同说法。创始人About tai jiquan origin and founder, opinions vary, roughly Xu Xuanping, song zhang SAN feng tang, Ming zhang san feng, qing

Chen court and Wang Zong yue five different claims. founder . ?Our country famous taichiquan Shi Lungu Xu Zhen (1898-1967), said: \"the home of textual research, especially heavy forensics.

Evidence uncertainty, the examination, hard to credit.\" He pointed out by analyzing historical data, tai chi chuan said by zhang sanfeng, South Korea, Xu Xuanping, Li Daozi, arch month YanLiHeng, and from the court the Chen says \"qiang, a cause for WeiTuo, don't stay deep.

.我国著名的太极拳史论家徐震(1898-1967)说:“考证之家,尤重取证。取证不确,其所考者,自难征信。”他通过史料分析,指出太极拳出自张三丰、韩拱月、许宣平、李道子、殷利亨,以及出自陈王廷诸说“羌无故实,其为伪托,不待深辨”。.

六,太极拳分类The type of Tai Chi chuan

(一)按派别分Classification

1,陈式太极拳Tai Chi workshop of Chen

2,杨式太极拳Tai Chi workshop of yang

3,孙式太极拳Tai Chi workshop of sun

4,吴式太极拳Tai Chi workshop of wu

5,武式太极拳Tai Chi workshop of wu

6,和式太极拳Tai Chi workshop of he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类型The kind of Tai Chi workshop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二十四式太极拳、24-form tai chi chuan ,

四十二式太极拳、42-form tai chi chuan

四十八式太极拳、48-form tai chi chuan

八十八式太极拳,88-form tai chi chuan

三十二式太极剑32-forms tai ji sword play

四十二式太极剑42-forms tai ji sword play

七,中国太极拳大师Chinese tai chi master

?张三丰Zhang Sanfeng ,韩拱月Han Gong yue,许宣平Xu Xuanping,李道子Li Daozi,王宗岳Wang Zongyue

八,太极拳的用途与普及Tai chi chuan use and popularization

(一)用途Usages

除防治疾病,健身延年、陶冶性情、增长才智外,还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发挥其特有效益

(二)普及popularization

太极拳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已经开始在不同的人中群推广开来。

Tai chi chuan as a sports has started in different among the group of promotion.

十,太极拳风靡世界Taiji chuan breze aroundtheworld

十,太极拳风靡世界Taiji chuan breze aroundtheworld

据了解,太极拳已经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1.5亿

It is understood that tai chi chuan has spread to more than 15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taijiquan exercise is more than 150 million

1.保护太极拳

2.对外汉语与太极拳传播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 科技的迅猛发展, 包括交通和电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各国不论政府还是民间的交流都日益广泛, 各国之间文化传通也日趋活跃起来。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无论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现在中国, 但都希望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进一步的交流。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自己, 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 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主观的。中国什么样? 中国社会什么样? 中国文化什么样? 他们对此的了解少之又少。如果说/ 乒乓外交0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门, 那么北京奥运会, 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 一个和平、民主、自由、友善的中国, 同反华势力描抹的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由此可见体育在对外交往、跨文化传通等方面均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 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热的产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快速持续发展, 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增强,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于是出现中国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热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这里笔者简单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 中国制造已遍及全球, 与中国建立经济、政治联系的国家都需要懂汉语、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本国人才。同中国交往的现实需要推动了一批人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当中。

第二: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在外国人看来的神秘性吸引着他们。

第三: 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一代功夫巨星在好莱坞的成功登陆使中国功夫深受外国人的喜爱。通过学习功夫进一步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太极拳教学可以辅助对外汉语教学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太极拳能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并在中华民族中得到广泛传播, 有力证明了太极拳在传播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选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推广太极拳正是看中了这种优势。那么太极拳在对外传播中具体有哪些优势呢? 它又能给对外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起到怎样的辅助作用呢? 下文中笔者将详细进行阐述。

3. 1 运用体育传播文化更容易使人接受

运用体育传播文化比用语言直接传播更容易让那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群接受, 同时还能

激发想要学习中国文化人群的热情。且影响力更为广泛, 毕竟学习一项运动比学习一门语言看似简单。但是太极拳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者在学习太极拳一定时间后自然会对其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想产生兴趣,

从而辅助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进行。满足了学生想要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的心理, 帮助外国学生找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

3. 2 太极拳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的传播重点在于对中国文化思想的传播, 这也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太极哲理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有人认为太极拳道是张三丰以老子思想为基础,创造出的。这不仅是文化的传通, 也表达了我们的政治观点, 表明我们中华民族是负责任的民族。

太极拳社规章制度

太极社团管理制度 组织 1、社团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 2、社团教练由社长、副社长和教练员担任。 3、组织社员在指定场地进行日常训练,加强社员之间的交流。 4、组织社员以太极表演的节目参加学校举办的综艺类晚会。 5、经费由专人管理,主要用于购买训练器具和租用训练场地。 6、器械由专人管理。 7、每学年开社员大会,招收新社员。 社员第一条入社条件 1、凡承认本章程并履行本章程所规定义务的我校学生,履行登记手续, 均可成为本社社员。 2、本社成员不得进行打架,斗殴等各种暴力活动,如有参与者自行退出。 3、无特殊情况,连续十次无故不到者,均以自动退社处理。 第二条社员的权利 1、有对社团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和要求得到回复的权利。 2、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3、优先参加本社组织的各项活动。 4、可自动退社会。 第三条社员的义务 1、爱国爱校,模范地遵守校纪会规。 2、认真完成社团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3、按规定缴纳社费。 4、按时出勤。 5、介绍发展新社员。 6、为本社献计献策。 7、积极参加本社组织的活动。8、积极的宣传本社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9、维护太极社的尊严和荣誉。10、团结友好太极社员及周边的人。11、保护器械。损坏要做出相应赔偿。12、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虚心接受社长和同学的监督。 13、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加社团的各项活动,维护社团形象和利益; 14、社员间须团结统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表演队 本社团核心部门,我社团发掘或培养出来的太极拳套路精英,它是对外展示社团风采的窗口,负责演艺节目的编排及演出,创作拳路以及策划演出。表演队选拔严格既要求有精湛的拳路更要求遵守社团规定,思想道德过关。 限于教练人数,社团初期只招收三十人,先到先得。并会着重培养爱好太极拳,刻苦训练的社员作为小教练,为下一步社团规模扩大做准备。 社团活动时间:每天早晨6:30——7:30。在这期间,社员可以随时来练习,训练时长无要求。地点:健身房或操场 每周三下午, 每周日下午2:30——4:00,这两个时间是主要授课时间。并会特聘国际太极拳大师陈有则,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国家一级运动员陈跃塽郭小普来校授课,时间另行通知。

正宗忽雷太极拳[精华]

正宗忽雷太极拳[精华] 正宗忽雷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一大流派~是太极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深植根于中原大地的民间土壤~不但继承了太极拳中的哲理和技击精华~而且在养生和实战上富有创新。 作为太极拳~忽雷太极拳式可软如棉绒、硬如铁~滑似冰溜、粘似鳔,动作虚 实分明~内外兼修~以外带内~以内展外~以柔促刚。但忽雷拳又很独特~尤擅技击: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动作威劲而精巧~周身抖擞如颤翎,腰如车轴脚似钻~两手如轮旋滚翻,两脚震促“嚓嚓”有声~走搓促碾~挂撩踹蹬~步法灵巧奇异~换劲及时~实乃一动一太极~寸寸有阴阳。若为养生而长期习练~可养气血、调肌肉、活筋骨~锻炼五脏六腹、精神意志~使人强身健体~精足气溢。 铁臂李拳打俄力士开山祖威扬新国术 忽雷太极架鼻祖李景延,1825-1898,~又名李盾~是清末传奇人物。他是河南 温县陈新庄人~自幼丧父~酷爱武术~聪明好学~多方拜师学艺~刻苦练功~拳艺精绝~一生以走镖和授徒为业~因技艺精湛~臂力非凡~ 江湖人称“铁胳膊李盾”。后观“烈马抖鬃”而感悟至深~得其形~继而躬行不辍~与弟子张国栋等逐渐演练出“忽灵架”或称“圪颤架”之雏形。 清朝末期~俄罗斯向清朝进贡一大力士~身高体重~绰号“三百三”~声称大清若能打败此人~便照章纳贡。大内众多高手竟无人能敌~慈禧太后便召集朝臣商议。三朝元老李棠阶,官拜兵部侍郎~后任礼部尚书等诸官职,也忧心忡忡~想家乡温县练武者众多~经再三筛选~认定武功高强的李景延~便招忽雷架鼻祖李景延进

京。李景延与俄罗斯大力士交手~膀打体重“三百三”的欧洲大力士~为国争了光。尽管俄方最终食言~李景延却捍卫了中华武林的尊严。 在“忽灵架”基础上~忽雷太极拳创始人张国栋融进自己常观大自然电闪雷鸣时的感触和领悟~精研《灵台仪象志》及人体科学、中医经络学等科学原理~结合“金钟罩、铁布衫、沾衣十八贴”等与弟子张连贵、张文成、张宝成等人创编完善成忽雷太极拳。他们把忽雷拳分一路拳术七十八势~二路拳术四十五势及十一层练功法,一联、二圈…十朝、十一哲,~十三刀、剑、春秋大刀、太极大杆、四枪八枪十三枪等器械套路。民国初年他们将忽雷太极拳推广传播于河南省政界军界、武林学林乃至全国各地~方便各年龄段有志者习练。 一代宗师张国栋 (1866-1936年)~又名大贵~字应林~在一个电闪雷鸣的秋季中午~出生于温县陈新庄的一个香书门第。他自幼爱好武术~幼年常串门到本村表叔李景延家~观看表叔、表兄父子俩练拳。他天质聪颖~ 有过目不忘之才~又好学拳脚~深得表叔喜爱。光绪四年,1878年,十二岁时拜表叔为师~后经三次严格的考验~才被正式收为首传入室弟子。经二十余年刻苦磨练~习熟了“忽灵架”之精髓~武功为同门师兄弟之首~因擅使蜡木大杆~江湖上人称太极大杆王~后创张氏忽雷太极拳。 张国栋得到表叔毕生之所学~代师传艺,表兄李火焰受杨姓弟子引诱吸食大烟而过早离世,。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出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家张灯结彩~设镖挂牌广收门徒~终日人来车往~常走镖于大江南北~并在怀府八县、荥阳、河北、山东及全国各地授拳~大力弘扬推广此拳术。 祖师张国栋家乡最著名弟子有胞弟张连贵~长子张文成、次子张宝成~本村陈应泉、陈克勤、陈雷~温县招贤乡王世恭,曾获得河南省国术考试第一名,、王世铭~武陟县北郭乡刘修道,曾一个云手夺下五把日寇步枪,、刘文道、索茹英、范云路

学校社团活动总结文档(标准版)5篇

学校社团活动总结文档(标准版)5篇 Summary document of school community activities (Standard Ver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学校社团活动总结文档(标准版)5篇 前言:活动总结是对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该活动中不足的情况。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次活动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活动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学校社团活动总结范文(标准版) 2、篇章2:学校社团活动总结样本实用版 3、篇章3:学校社团活动总结模板(最新版) 4、篇章4:学校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5、篇章5:学校社团活动总结范文标准版 篇章1:学校社团活动总结范文(标准版) xx学院于20xx年3月26日20:30-21:30举行了地球日熄灯一小时活动,在我院学生的积极支持下,我们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活动旨呼吁我校同学积极响应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在20xx年3月26日晚20:30熄灯一小时,展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号召大家用具体的行动保护地球。从而使同学们树立节约环保意识,并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当晚,同学们的积极、自觉熄灯,以及活动以后同学们树立的节约意识,都标志的我们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地球熄灯一小时”使每个人感受到真正的自然,使每个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信念,让每个人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现将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1.宣传力度到位 作为一项倡议宣传活动,本活动的目的是号召所有学生自觉参与其中。因此校内的宣传十分重要,为此,组织人员在26日就通过走进宿舍讲解的形式开始了宣传活动。 2.准备工作全面 活动具体目标是熄灭部分宿舍楼的灯光,让全校过半的学生了解并自觉参与此次活动。考虑到当时两天正在进行计算机等级的考试,为了不影响学生考试,所以最终将目标定位熄

邯郸广府古城_图文

邯郸广府古城_图文 邯郸广府古城 1.1村落选址 1.1.1 1)广府古城简介 广府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20公里处,西南距离邯郸市区15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始筑于隋末,经元明增修而成规模,是中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当年的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自古就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城东的弘济桥用石块砌成,号称赵州桥的“姊妹桥”,被称为十大名桥之一。因明清时期曾为冀南三府之一的广平府治所,故称为“广府”。广府古城由于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发游客众多,所以,被称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因此,广府古城这个名字开始流传。广府古城记载于春秋,城池形成于魏晋,战国时期为赵国毛遂封地。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治所。 2)历史发展简介广府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美的北方水乡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堪称是我国独一无二的集古韵、水脉、太极魂于一体的古城、水城、太极城。广府古城记载于春秋,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春秋左氏传》:“宣公十五年,六月癸卯,晋旬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曲梁便是如今的广府,所以广府城也叫曲梁城。早在春秋至魏晋时期,已有城池规模。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曾在此建都,为历代郡、府、州、县治所。唐代以前为土城,周长6里240步。元朝侍郎王伟做郡守时,将土城周长增为9里13步(4522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府陈俎调集9县民工,历时13年将土城改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城墙周长约4.5

公里。城垣上建有4座角楼,建垛口1752处,四门上建有城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府崔大德为防水患和战事,增修四瓮城。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街巷纵横,有4大街、8小街,72道小拐弯,现仍存原貌。古城内外历史文物及遗存众多,有广府古城和弘济桥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太和堂药店、毛遂墓、藏兵洞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广府古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广府城墙四周是环绕5公里的护城河。河宽70—120米,水深2—3米,洼淀以城脚最低,然后向四周逐渐提升。洼淀陆面平均海拔仅41米,比滏阳河底低两米,洼淀常年积水,且水质优良,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水乡景象,被人们赞誉为“北国小江南”和“第二白洋淀”。明朝时期,广府城出了两位很有作为的知府,一个叫李进,一个叫高汝行,都是山西人。这两个人全是踏踏实实为民办事的好知府。此前,永年洼还是一片五谷不生的盐碱地,打出的井水是苦的。这两个人一边向上级申请资金,一边带领群众开闸辟渠,引滏河之水,开发荒滩种水稻、开挖水塘养荷虾。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稻米飘香、鲤肥虾壮,荷风盈袖,渔歌萦耳的北国小江南。难怪后来清代直隶总督方观承到广府后产生“拟放扁舟尘影外,偏安一榻露光中”的归隐之心。此后,明代又在广府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广府不但成为鱼米之乡,而且成为上通磁峰,下达天津卫的重要水运码头。广府古城还是杨、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诞生了杨露禅和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是闻名遐迩的太极之乡,名副其实的太极圣地,历代习武不衰。从清及今,广府城名师辈出,群星璀璨,杨澄甫、赵斌等名家曾在杨虎城、李宗仁、陈济堂等军中任教官,永年太极拳社广布海内外,仅在国外以“永年”命名的拳社就有30多家。年年都有大批太极名师、名家和爱好者到广府寻根祭祖。自1991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七届广府太极拳年会、武式太极拳高峰论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大纲 一、概述 1.太极 2.拳与太极拳 3.太极拳的来源 4.太极拳的社会价值 二、太极拳的起源和流派 1.太极拳的起源 2.太极拳的流派 三、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 1.太极拳的推广 2.太极拳的普及 四、太极拳的现状 1.民间老龄化严重 2.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 3.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太极 原理和观点:

K01:太极拳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拳”。太极拳来源于易、道、医、武四个方面。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世界第一的有氧健康运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K02:现传各式太极拳,出自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的流派还有杨式、吴式、武式、和式、孙式等。 K03:在太极拳成为武术竞赛项目的同时,太极拳广泛地进入全民健身活动,而且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采用为健身锻炼项目。 K04:太极拳的现状:民间老龄化严重;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 正文 一、概述 1.太极 (1)太极出处 “太极”一词最早出自于《易传·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太极含义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意为宇宙万物的起源。 (3)太极图 太极(白上黑下顺时针方向)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无极。

正宗忽雷太极拳

正宗忽雷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一大流派~是太极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深植根于中原大地的民间土壤~不但继承了太极拳中的哲理和技击精华~而且在养生和实战上富有创新。 作为太极拳~忽雷太极拳式可软如棉绒、硬如铁~滑似冰溜、粘似鳔,动作虚 实分明~内外兼修~以外带内~以内展外~以柔促刚。但忽雷拳又很独特~尤擅技击: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动作威劲而精巧~周身抖擞如颤翎,腰如车轴脚似钻~两手如轮旋滚翻,两脚震促“嚓嚓”有声~走搓促碾~挂撩踹蹬~步法灵巧奇异~换劲及时~实乃一动一太极~寸寸有阴阳。若为养生而长期习练~可养气血、调肌肉、活筋骨~锻炼五脏六腹、精神意志~使人强身健体~精足气溢。 铁臂李拳打俄力士开山祖威扬新国术 忽雷太极架鼻祖李景延,1825-1898,~又名李盾~是清末传奇人物。他是河南 温县陈新庄人~自幼丧父~酷爱武术~聪明好学~多方拜师学艺~刻苦练功~拳艺精绝~一生以走镖和授徒为业~因技艺精湛~臂力非凡~江湖人称“铁胳膊李盾”。后观“烈马抖鬃”而感悟至深~得其形~继而躬行不辍~与弟子张国栋等逐渐演练出“忽灵架”或称“圪颤架”之雏形。 清朝末期~俄罗斯向清朝进贡一大力士~身高体重~绰号“三百三”~声称大清若能打败此人~便照章纳贡。大内众多高手竟无人能敌~慈禧太 1 后便召集朝臣商议。三朝元老李棠阶,官拜兵部侍郎~后任礼部尚书等诸官职,也忧心忡忡~想家乡温县练武者众多~经再三筛选~认定武功高强的李景延~便招

忽雷架鼻祖李景延进京。李景延与俄罗斯大力士交手~膀打体重“三百三”的欧洲大力士~为国争了光。尽管俄方最终食言~李景延却捍卫了中华武林的尊严。 在“忽灵架”基础上~忽雷太极拳创始人张国栋融进自己常观大自然电闪雷鸣时的感触和领悟~精研《灵台仪象志》及人体科学、中医经络学等科学原理~结合“金钟罩、铁布衫、沾衣十八贴”等与弟子张连贵、张文成、张宝成等人创编完善成忽雷太极拳。他们把忽雷拳分一路拳术七十八势~二路拳术四十五势及十一层练功法,一联、二圈…十朝、十一哲,~十三刀、剑、春秋大刀、太极大杆、四枪八枪十三枪等器械套路。民国初年他们将忽雷太极拳推广传播于河南省政界军界、武林学林乃至全国各地~方便各年龄段有志者习练。 一代宗师张国栋 (1866-1936年)~又名大贵~字应林~在一个电闪雷鸣的秋季中午~出生于温县陈新庄的一个香书门第。他自幼爱好武术~幼年常串门到本村表叔李景延家~观看表叔、表兄父子俩练拳。他天质聪颖~有过目不忘之才~又好学拳脚~深得表叔喜爱。光绪四年,1878年,十二岁时拜表叔为师~后经三次严格的考验~才被正式收为首传入室弟子。经二十余年刻苦磨练~习熟了“忽灵架”之精髓~武功为同门师兄弟之首~因擅使蜡木大杆~江湖上人称太极大杆王~后创张氏忽雷太极拳。 2 张国栋得到表叔毕生之所学~代师传艺,表兄李火焰受杨姓弟子引诱吸食大烟而过早离世,。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出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家张灯结彩~设镖挂牌广收门徒~终日人来车往~常走镖于大江南北~并在怀府八县、荥阳、河北、山东及全国各地授拳~大力弘扬推广此拳术。 祖师张国栋家乡最著名弟子有胞弟张连贵~长子张文成、次子张宝成~本村陈应泉、陈克勤、陈雷~温县招贤乡王世恭,曾获得河南省国术考试第一名,、王世铭~武陟县北郭乡刘修道,曾一个云手夺下五把日寇步枪,、刘文道、索茹英、范云路

2014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2014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序号项目名称 1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2基于物联网的文物保存环境...3感恩文化教育基地二期清廉...4索易儿童成长中心 5滑县秦氏绢艺文化产业有限...6东阳1号 7林州市航空运动生态旅游区...8《商魂·古城遗梦》大型实...9方块英文推广与开发 10郑州软件与信息服务交易平...11济源黑陶历史文化研发生产...12信阳九瀑水寨生态茶文化旅...13佰家一文化创新平台14愚公文化产业园15中国太极城16丰丰的丰乐园17银基文化产业园项目18英淘园幼儿园有声图书室 19王屋山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20天女河休闲旅游项目21澄泥工艺品艺术馆建设项目 22济源本土历史文化产品研发...23噢,小谷小晶24复兴之路,追梦之旅25芭迪动漫体验馆26河南纪元文化创意产业园 27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28开封菊花高新技术产业文化...29虢国文化苑项目30大别山民俗文化村 31中国动漫之都(洛阳)产业...32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及剑...33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美...34《牧野传奇》动画片 公司名称 朱仙镇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郑州枫华实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跑马岭地质公园开发...河南索易城堡企业管理有限... 滑县秦氏绢艺文化产业有限...河南升环动漫影视有限公司 河南中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商丘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邓申义发明方块英文艺术馆 郑州创意界文化传媒有限公...济源市忠诚陶艺有限公司信阳九瀑水寨旅游开发有限...河南创意金水文化产业发展...济源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焦作太极文化产业集团 有限...河南约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河南永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英淘园动漫 科技有限公... 济源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天仙寨实业有限公司渑池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济源市世纪虹广告文化有限...郑州谷晶创艺动漫有限公司郑州谷晶创艺动漫有限公司河南华豫兄弟动画影视制作...河南省纪元影视文化有限公... 郑州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封菊花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三门峡市虢郭根祖文化传媒...信阳大别山民俗文化产业有... 河南世为动漫之都产业园有...西平县棠溪剑业有限公司河南星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志锐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中国拳术之一,创始于清初。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名称才确定下来。清末和辛亥革 命后一个时期,在太极拳起源问题上,产生过一些附会和传说。太 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民间大致有唐朝的许宣平、南宋或元末明初 时期的张三丰、清朝的陈王廷和杨露禅、王宗岳等说法。但现在多 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 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 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 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 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2、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3、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 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 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 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随着历史的发展, 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 不老春”的提法。

目前,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 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 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作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 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师于杨 露禅学习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 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 而后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 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 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五派: 一、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 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图1)。 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 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陈 式第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 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 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3、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 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4、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 时要慢;5、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 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1、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2、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3、“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 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 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

赵堡太极拳 正宗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简介

正宗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简介 (2012-03-04 21:58:12) 分类:武术气功标签: 体育 正宗忽雷太极拳传有十一层练功法练法,即(“一联、二圈、三身转,四分、五劲、六圪 节,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朝、十一哲”。)一套架路(型架、劲架、功夫架只是在初架 基础上加上不同的功法)此架发劲脆快,乃层层提进阶梯式练功方法,其训练方法科学 化,先以直线将定势联接起来,然后变曲加圈,再圆转关节,柔筋拔骨,以柔促刚,打通 血脉,圆转丹田,以柔促刚,劲由丹出,再由大圈到小圈,再到无形的意念圈,圈圈相 扣,一圈统百招,使初学者逐步进级,直至太极拳高层功夫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联: "联"按当地发音为"luan",意为将某物串联起来,如"衣服破了,将它联一联又称“连” 一是:熟练套路中每个动作的定型架势,以简单的直线将全套动作“联”起来。二则教师可有 充分时间,观察、启诱学生们的可塑性.三则利用馀裕于基本体能的锻炼,太极原理的绍 介,以及武术家心性修养的树立等等……此时在内裡的训练上,只要求一个气息自然,不 做作,不勉强。 ====(独联架) 二圈:在一联的基础上,再由简到繁,加圈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每个动作之间加上一个 个圈,以圈连接拳式动作,以转圈来作为动作之间的运行过渡,每招每势把动作走圆,全 套动作的每两势之间附加一个圈,以圈顺接下一动作,如一圈没走顺可再加圈,全套动作 圈圈相连,最后可达一圈通领百招。二是让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进量走圆划弧,变直为 曲,而且周身俱转圈,一立圈为主,横圈为辅 .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强调了缠丝在太极拳 的重要性,也构成了太极拳独特的技术风格"此处所谓的“圈”即为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缠丝劲 此阶段在套路熟练的基础上,要在练习过程中加入缠丝劲"方法大致是先从手臂开始,然后逐 渐到全身"在加圈的过程中先将圈放大,然后在逐渐将圈缩小"亦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谓的” 先求开展,再求紧凑,乃可臻于填密矣” 此时要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 自手臂开始。因吾人躯体之最常运动,且易受指挥者,莫过于手。其做法是:在已习得 的套路上,逐式加圈,转臂旋腕,内外缠绕。视能力,亦不限于手臂,能练下肢之缠劲者 更妙。此时试求呼吸与动作配合,大体上是气沉丹田。停蓄安适,意存勿忘即可。 =======(圈架) 三转:一层具备了“骨”,二层又添了“肉”,骨肉丰满了方可进入三层练功阶段。下一步就 是利用套路这个工具进行科学的磨练工夫。那怎练?三层以后的层次变化就是各种练功方 法的具体表现,如拳诀云:“一层工夫一层架,一层拳架一层功。”此阶段细致强调太极拳 的基本身法要领"强调手对足,肩对胯,肘对膝"在身体前后!左右上下的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 这些身法" 加圈是为了转圈,俱转指逐渐内外都转,在每招每势外形圈练熟后,要求周身放松,由 外圈带动内圈,手走圈时,要屈膝、圆裆、转胯,做到手眼身法步周身相随,将圈练成立 体圆,周身圆转自如,逐渐做到外三和,定势要求三尖相照。那怎快做到周身俱转呢?一 是经常体悟练习,逐渐达到要求,二是用“四头引转处处转”的独特方法,“四头”指手指 头,脚指头,舌头,小便头。以四头为四个领劲领圈而带动周身俱转。具体做法:舌头尖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社团主持词4篇

社团主持词4篇 本文是关于社团主持词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扬创新教育风帆,创德育特色学校,长清一中,这所百年名校,在“名校培植计划”目标的激励下,在“文化一中、特色一中、品牌一中、活力一中、和谐一中”的推动下,焕发了勃勃生机。学校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特色建设,发挥特色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长清一中龙泉太极社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团委正确领导下,在体育组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今天正式成立了!出席今天大会的领导有: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苏主任,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赵为民教授,长清区教体局副局长长清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少辉同志,社团发起人王乐飞同学、徐昊同学。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莅临指导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 赵为民老师是中国国家一级武术推手裁判、中国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山东武术运动协会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山东武术运动协会太极拳研究会高级教练,陈式(洪派)太极拳传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武韵武术协会主席;曾获济南国际武术节太极推手80公斤级冠军、济南-烟台太极推手对抗赛80公斤级冠军、第三届国际武术大赛传统套路第一名、首届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80公斤级冠军。赵为民先生带领的学生曾多次荣获国际大赛金牌,在全国、全省、全市的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富含哲理,集中华武术之大成,有着极高的健身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普及太极拳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练习太极拳,同学们能够静心养气,调节心情,增强自身生命活力,振奋拼搏进取的精神。 现在我宣布:长清一中太极社团成立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项:请张国栋宣读长清一中龙泉太极社社团章程。 第二项:按照社团的组织程序、根据校团委学生处的考察确定王乐飞同学为长清一中龙泉太极社社长,王乐飞同学,张国栋、李俊岭同学为副社长,王倩同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8062237.html,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作者:潘峰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4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体育健康管理意识也不断增强。太极拳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植根于中国传统道家学说的土壤,体现着阴阳协调的互动要求;提倡呼吸、精神、形体、道德的修炼,追求生命的长久。笔者从时代需要出发,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太极拳养生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不断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管理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运用何种手段进行养生保健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太极拳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其健身养生的价值更被人们所肯定。因此,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与研究。 一、太极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太极拳运动的普及面不广 练太极拳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太极拳在中老年人这一阶层普及率较高,而青壮年这一阶层普及率就差多了。出现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动作轻柔缓慢,很多人都认为太极拳是老人打的拳,这是对太极拳认识不全面的表现。其实太极拳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拳术,运动量可大可小,特别是太极推手这一练习手段很适合年青人练习。 (二)对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认识不到位 我们早已倡导太极拳运动,但缺乏广泛推广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未引起更高领导层的关注和重视。对太极拳的认识仅限于各式流派的拳械套路、推手功夫等。未形成推广太极拳就是推广中国文化的概念和认识。其次人们对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修身养性的作用及拳理认识还不到位,认为只是拳架子、不实用,特别是很多青年人认为太极拳只是老年群体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与自己无关,也就不会从意识上重视太极拳的锻炼。 (三)相关部门对太极拳的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工作至关重要,但未起到首当其充的作用,还没有通过宣传,使海内外人士真正了解太极拳的魅力,特别是在海外,其影响面和知名度尚不如柔道和跆拳道。另一方面,相关部门

中国武术流派

武术流派 中国武术的门类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套路)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早期多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外家统称少林,分南北两大流派。武术流派(或称“武术门派”),汉语语境主要按传承起源进行分类的总称,简称“门派”、“流派”。 1、拳术 白鹤拳、鹤拳、飞鹤拳、食鹤拳、宿鹤拳、鸣鹤拳、纵鹤拳、鹤拳道、梅花桩、少林派、武当派、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上海派心意拳、山西戴氏心意拳、形意拳、宋氏形意拳、 尚氏形意拳、车氏形意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和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八卦掌、程氏八卦掌、尹氏八卦掌、咏春拳、洪门拳、 意拳、劈挂拳、通背拳、五行通背拳、祁家通背拳、八极拳、 燕青拳(迷踪拳)、螳螂拳、卢氏结构、转气心法、李贤康武术学、 轨迹拳学、截拳道、谭腿、散手、散打、 还有主要流派:中华武术五大流派:崆峒、少林、武当、峨眉、昆仑。 卢氏结构、抟气心法、太极导引、外功、铁沙掌、铁布杉 2、少林派 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分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 少林支派众多,有“三大家”、“四大门” 少林派之说。 三大家:红家少林、孔家少林、俞家少林 四大门: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驮门。 北少林 潭腿、劈挂拳、通背拳、孙膑拳、查拳、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六合螳螂拳、 秘门螳螂拳、八步螳螂拳 南少林 南拳五大家: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 周家拳(出自洪家及蔡家)、蔡李佛拳(发展自蔡家、李家、及佛门内外拳法)、雄胜蔡李佛、鸿胜蔡李佛、北胜蔡李佛、白眉拳、白鹤拳、飞鹤拳、鸣鹤拳、宿鹤拳、食鹤拳、龙形拳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 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 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 直,两腿缓缓屈膝 半蹲;两掌轻轻下 按,落于腹前,掌 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 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 (2)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 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 掌。

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 前臂。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 地。(6)上体继续右 转,重心前移成右 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 臂。(7)上体微右转, 右掌前伸,掌心翻 转向下;左掌同时 翻转向上,伸至右 腕下方,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 体微左转;双掌向 下后捋至腹前;目 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 肘横于胸前,右掌 心向内,指尖向 左,左臂内旋,左 掌心转向外,掌指 附于右腕内侧。

上海海洋大学91个社团名录

上海海洋大学91个社团名录排名按拼音顺序排列 1. Air篮球社 2. FinF海大歌迷会 3. Freya礼仪社 4. GO-GOCAMP校园定向社 5. G速车协 6. IT社团联盟 7. JA青年成就者学会 8. open英语乐园 9. Snatch影像联盟 10. 爱心协会 11. 白鹭文学社 12. 北辰剑道社 13. 辩论协会 14. 禅心剑道社 15. 乘风龙舟社 16. 诚信社团 17. 创想社 18. 大学生道德实践团 19. 邓小平论研究协会 20. 翻译协会 21. 风亦流行街舞社 22. 风筝社 23. 公关礼仪社 24. 观赏鱼爱好者协会 25. 海洋经济研究学社 26. 韩IN社 27. 汉文化协会

29. 环保协会 30. 吉他社 31. 集邮社 32. 济民创业社 33. 健美社 34. 交谊舞社 35. 街头足球社 36. 经济学社 37. 科学发展观学会 38. 空手道社 39. 酷6轮滑社 40. 啦啦舞社 41. 岚裳拉丁舞社 42. 历史研究协会 43. 龙腾舞狮社 44. 美食社 45. 民艺社 46. 茗粤文化社 47. 墨之舞书画协会 48. 幕风话剧社 49. 女生协会 50. 排球社 51. 乒乓球社 52. 普通话协会 53. 棋牌协会 54. 绮旋杂志社 55. 青春驿站心理协会 56. 青年法学社

58. 青年志愿者 59. 人际关系社 60. 软件协会 61. 食品安全协会 62. 手言心语社 63. 数学协会 64. 双节棍爱好者协会 65. 水Young年华健美操社 66. 水域漫协 67. 水韵读者沙龙 68. 太极社 69. 天威截拳道社 70. 天文社 71. 网球社 72. 五颜六社 73. 物流协会 74. 向心力户外俱乐部 75. 学习交流社 76. 延安精神研究协会 77. 易海商社 78. 樱学社 79. 英语沙龙 80. 幽炫魔术社 81. 瑜伽社 82. 羽毛球社 83. 岳渲表演社 84. 粤语HO HOO TAN 85. 职业发展协会

浅释旬阳黄州会馆古建筑特征

浅释旬阳黄州会馆古建筑特征 旬阳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状若太极,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旬阳人文历史悠久厚重,各类文物保护点13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州会馆就是县域内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中最具代表性的 古建筑群之一。 1 基本情况 黄州会馆位于旬阳县蜀河镇西后街,为清代“黄帮”(即黄州籍客商)分期建造,始建年代约在清代中期,其时仅正殿三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拜殿,同治十二年(1873)建乐楼和门楼。这些主体建筑都布置于中轴线上,且依地势作台阶式上升,目前基本保持原状;附属建筑看台、香客房、伙房等,不规划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建筑艺术精华集中体现在门楼墙和与之相连的乐楼上:牌楼式的门楼墙面由五楼构成,全用砖砌砖雕、石刻石雕,呈现出雄浑高大、巍峨逼人的气势;整座乐楼的屋顶穿插采用了歇山、庑殿两种样式,又通过与门楼墙、两山卧虎状屏风墙的巧妙衔接,组成屋面前后四脊,浑然一体的壮观景象。 2 历史沿革 据现存碑记,黄州馆初为黄州“在蜀河贸易之诸君倡举而成”,开始仅“正殿三间”,祀有帝主“神灵”;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有乐从者“见正殿虽成,而拜殿末备”,于是劝捐募善,经两载而

拜殿之功复竣;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积公房之租税”,并“乞解四方之囊”,“刻桷丹楹”,而“乐楼始成”。建国以后的1950年,黄州馆被用作蜀河粮管所,在此期间,粮管所于保持黄州馆原有建筑外,作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增建。1982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县文物主管部门与镇政府签订保护协议,由镇政府安排专人管护。 3 概况描述 黄州会馆位于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西后街,面向蜀河,南临汉江,背倚山坡,地理座标东径109°42′20″,北纬32°57′5″。占地面积约2892平方米。会馆的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有门楼、乐楼、月台(二者之间为院场)、拜殿、正殿,因地势作台阶式上升。正殿、拜殿的方向一致,为座西向东;乐楼、门楼的方向有所偏转,为座西南向东北。 门楼:正面为砖砌(雕)三间四柱五楼八字屏风牌楼式墙面,通面阔约14.0米。主楼高近10米,庑殿式屋面,檐头装彩画花板,间以7个外突的果碟,其内分别置桃、佛手、葡萄、枇杷等果样,其下为三重(层)如意斗栱,栱下有平板枋、折柱、花板(板涂红色,未作彩画);平板枋下为单额枋,其下为石额,中刻竖排阳文正书“护国宫”,边缘环绕浮雕龙、珠、海波、圭板(或箭袋),外栏为砖刻贴瓷“万”字花边;额下为下额枋和龙门枋;主楼的二边柱不接地,柱面阴刻行书贴瓷18字楹联,次楼平板枋以上装饰近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发展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很多人都在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论。 应该说,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中比较晚形成的一个流派,它借鉴了许多其他武术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精华。所以从太极拳身上看到很多其他武术拳种的痕迹也是正常的。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想,而这种阴阳思想在古代很早以前就已经发展得很系统,比如《黄帝内经》是早期最为系统地将阴阳思想与人体健康相结合的著作,被中医奉为经典。在《周易》中,对于阴阳、八卦的理论学说阐述得很透彻,我们在后来的太极拳理论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对这些早期哲学、医学著作的借鉴、衍化使用。 所以说太极拳的相关理论在很早以前的古代就已经有了。从技术上来说,也不难在古代的导引术、养生术和武术中看到太极拳后来的影子。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马王堆导引图。这是 l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在一个帛片上生动记载了当时人们运动肢体锻炼的动作,栩栩如生。比较精妙的是,通过复原后的导引图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其中很多动作和现代的太极拳动作相似,这种相似不仅有形似,更有神似的成分。太极拳也的确有导引养生的作用。 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发现明代以前有完整、成型的太极拳套路或清晰的、直接的太极拳技术理论论述,也没有十分明确的太极拳概念。虽然从文献上偶尔也能看到相近的词汇,但那不是作为一个明确系统的概念出现,而是另有他义。当然,对这一点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因此,从比较严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在古代很久以前,在战国以前,作为后来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已经形成,很多与太极拳相关的技术元素也在不断衍生。 到了明末清初,完整的太极拳概念,它的理论、技术架构开始出现了。 现在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几个重要的太极拳流派都是从那时起逐渐衍化、发展起来的。 太极拳的理论技术体系的完整形成是在明来清初时期。在清代,太极拳出现第一次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是几大主要太极拳流派的开始出现。 一些太极拳家以深厚的武术素养和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变革的巨大勇气,对太极拳推陈出新,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相继诞生了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为后来太极拳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太极拳开始由局部地区、由家族广泛走向社会。1928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对推进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术馆内开设有专门的太极拳课程,并且邀请了孙禄堂等太极拳名家进行授课。几十年间,在一些著名太极拳家的主持下,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一些太极研究机构和民间推广、交流机构,对培养太极拳人才、推广太极拳发挥了长远的作用,有些至今仍然挂牌运作,影响遍及海内外。如上海成立的致柔拳社、武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