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高中信息技术ppt课件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高中信息技术ppt课件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高中信息技术ppt课件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高中信息技术ppt课件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高中信息技术ppt课件教案《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刘春莹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教材分析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学。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学生分析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

教学目标计算机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

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

毒对信息系统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2、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教学难点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带音响设备和无线话筒);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教学手段 3、web服务器(支持ASP);

4、“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学习资源网;

5、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本节以伪装成游戏的演示程序,吸引学生点击,造成学生机中毒现象的方式导教学策略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

第 1 页

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

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体验导入:把伪装成游戏的演示程序发送至学生纷纷通过利用模学生机,吸引学生点击,引起学生机出现“中毒”点击,然拟“病毒”发现象。后引起一作来引入课

引导讨论问题: 阵哗然。题,既能引起

1、大家此时的心情, 大家热烈学生的学习

2、大家是否惧怕计算机病毒, 回答兴趣,并能震(一) 3 教师引出: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在享撼学生,让他问题引入分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计算机们对病毒的病毒威胁等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认真听危害有深刻来学习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的认识。

讲述小黑与小白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

小黑买电脑一年多,不见他使用,小白深感会心地笑以一个小笑奇怪,就问他:“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开电脑呢,” 了话,引起学生

小黑垂头丧气地答:“真倒霉,电脑买来第对病毒定义二天就中毒了,我一年不开电脑,就是想把病毒的思考。饿死再说~”

设问: 那么,计算机病毒究竟是什么呢, 认真思考

教师介绍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就是能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认真听讲并能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

小组讨论:根据老师介绍的计算机病毒的定通过讨论加(二) 12 义,各小组讨论大家刚才所点击的“帝国时代” 深对病毒的讲授新课分钟程序是不是计算机病毒,统一意见后由组长将结热烈讨论定义的理解论提交到评价系统。

教师利用评价系统展示各小组结论的对错情况(评价系统能显示各小组结果是对是错),并分析:这段程序不是病毒,因为病毒必须能自我认真听讲复制,且具有破坏功能。

教师介绍:除了从病毒的定义来判断一段程序是不是病毒外,还可以从病毒的特性来分析。那计算机病毒有那些特性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教师展示熊猫烧香病毒的案例,并和学生一和老师一

第 2 页

起分析病毒的特征: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起分析案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例,提炼

教师把“拼图游戏”发至学生机,让学生完病毒的特成拼图。征。

(游戏简介:该游戏将熊猫烧香病毒的图标通过游戏的按照病毒的特征分成七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一学生玩游方式,加深学个病毒的特征并标明,然后打乱。当图片拼接完戏生对病毒特整时,熊猫胸前出现“我是病毒”的牌子。) 征的记忆。

总结:从病毒的特性看,计算机病毒是来者

不善的,它是躲在计算机里的破坏者,那么,计

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哪些故障呢,

调查:请大家登录评价系统,点击“课堂调积极参与查”进行“计算机病毒引发故障情况调查”。调查

教师总结并介绍几个案例分析计算机病毒认真听讲造成的危害。

共商对策:为了应对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同讨论并完以开展讨论

(三) 学们分组讨论对策,如有需要可以上网查找相关成调查合作活动的

分组讨论资料。并按组提交对策(在班级讨论区里提交)。方式,培养学10 对策,填生的协作意分钟写表格提识。

总结分析各小组的对策,加以完善并形成病通过教师总毒防治的方法: 结,理顺和归

1、树立高度防范意识; 纳病毒的防

2、不轻易打开来路不明的文件,尤其是邮件学生治方法,消除

附件; 认真学生对病毒

3、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 听讲的恐惧感。

4、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5、关注病毒流行情况。 (四) 那么掌握了这些方法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教师总结5 呢,当然不是,面对病毒,最重要的是树立高度计算机病分钟警惕的防范意识。毒的防治检验:教师发送伪装成“跑跑卡丁车”的模学生对老知识拟“病毒”发作的程序到学生机,并观察有多少师发送的学生会打开。程序作出情况a:若运行程序的学生较多,教师再次反应提醒大家要树立防范意识,不随意打开来路不明

的软件。

情况b:若运行程序的学生较少或者没有,

教师对学生进行称赞,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高度

警惕的防范意识。

第 3 页

练习:请同学们利用杀毒软件对教师发过来通过练习,检

的两个程序进行杀毒。验学生的防

小结:从练习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树立警惕范意识,通过(五) 4

的防范意识,并安装使用杀毒软件,是可以把病实践掌握查练习分钟

毒拒之门外的。毒杀毒的技

能。

打开评价通过评价了(六) 5 评价:打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完成本节系统进行解学习情况在线评价分钟课学习情况调查评价。评价

(七)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都体会到,只要我们在心里构筑一道总结分钟防火墙――树立高度警惕的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就能把

计算机病毒挡在我们计算机之外,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防范意识薄弱。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与创

新精神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围绕新课标,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

会: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2、选择合适的任务驱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效果较好,但是学生评价方法及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的

改进,教学评价系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

健康成才的教学评价,是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点和难点。

第 4 页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与病毒防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指导》第一章第六节《计算机病毒与病毒防范》中的一小节,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查杀病毒的方法是防范计算机中毒的有效措施。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职二年级学生,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虽不陌生,但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具体危害、如何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有过或将会遇到“计算机中毒”的经历,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在讲解《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知道常用的杀毒软件; (4)了解计算机使用规范及安全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文明上网。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 五、教法 任务驱动、图示操作、情景模拟 六、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总结完善,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1、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学习兴趣很高,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这节课以任务驱动为先驱,实践操作法殿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是本节课的特色。 2、本课的实践操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依据及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七年级教科书(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节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学生不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尽量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但如果仅仅靠实例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节课中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在了解管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良好的道德规范;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学会主动防范病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概念及“黑客”的含义; 2、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供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通过学生阅读书中有关“黑客”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资料,归纳出如何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 2、维护软件的知识产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 2.教学难点: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以前的传统教学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新课程标准,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采用讨论法、分组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还不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部分。 初一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很重要。 由于是市区重点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城市家庭,学生家中多数有计算机,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见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班级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倾向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二)教学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尤其在本课中,由于理论知识过多,所以更要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 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 息系统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熊猫烧香病毒”开始新课,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问题的严重性。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word精品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 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 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 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熊猫烧香病毒”开始新课,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问题的严重性。 (二)讲授新课

计算机病毒教案(公开课)原创配套

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标 1、掌握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3、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掌握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设想 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照全体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注重交流与合作。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引导→提问→讨论→归纳→延伸→练习这样的过程,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当我们感冒时,我们会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它使我们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无法集中精神进行正常的学习与工作。不但如此,它还会传染给我们的亲朋好友。可以看出,病毒侵袭我们的身体,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如果我们的电脑“感冒”了,它会有什么症状呢? 提问,学生分组讨论,预设的答案可能为: ①反应迟钝,出现蓝屏甚至死机 ②常用的程序突然无法使用,或者图标变更 ③开机后出现陌生的声音、画面或提示信息 揭题:计算机病毒 二、新授课 首先,请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谁见过计算机病毒?有没有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的样子?(随机选取几个同学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同学展示一个案例。 (展示熊猫烧香病毒案例:) 演示完毕,大家有没有发现,病毒的危害是如此巨大,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所料。病毒的攻击会使我们的个人的隐私权造成很大的侵犯并对我们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及危害性。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板书)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以及危害性;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及其危害;学会运用杀毒软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一段关于病毒的视频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病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学习病毒的预防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做到不制造和不传播计算机病毒;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分组竞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QQ、游戏账号等功能。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截至案发为止,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瑞星2006安全报告》

将其列为十大病毒之首,在《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一举成为“毒王”。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看了案例思考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病毒)是不是一样呢? 讲授新课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环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通过课件给学生演示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现象,老师问:既然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那么大,以后同学们是不是再也不敢接触网络了?学生齐答:不是。老师又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首先,我们要掌握它的特点。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描述其特点的内容。 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非授权可执行性 2)隐蔽性 3)传染性 4)潜伏性 5)破坏性 6)表现性 7)可触发性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网上的病毒多种多样,我们不能总是处于事后的亡羊补牢阶段,而是应该在电脑没有被病毒感染之前做好病毒的预防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病毒侵入我们的计算机。将学生分组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措施。 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1)勤给系统打补丁;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课题:《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六(4)班授课人:邓伟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计算机病毒以及它的特点,掌握病毒防治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①与生物病毒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②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上来提炼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教学重点】 很好的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 【教法】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炼知识点。讲授、讨论相结合,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 跟着老师的问题驱动,敢于思考并提出疑问,让老师同学帮助解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它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是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学习学习。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首先,说道计算机病毒,我们不得不说一说生物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需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及破坏能力,靠寄生在生命机体内完成其复制功能而破坏机体某些组织器官,最终导致机体疾病甚至死亡。比如HIV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说现象:你的电脑感染过病毒吗,当时你的电脑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假如某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祸”。 病毒呢,它是一种人为编写的程序代码或可执行文件(.exe)。下面我们来给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案

§ 6.1.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设计者:胡建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科目:信息技术课题: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课时:20分钟指导老师:杨思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过程与方法 1.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 通过网络交流的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的防治探索; 2.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重视; 2.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3.掌握计算机病毒预防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 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2.教学流程:引入新课——>新课教学(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 特征,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布置作业 四、教学环境: 传统教室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举例子引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平常生病、不小心中毒了,吃了毒药,我通常会怎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打120,去医院!)。 老师:没错,我们平时遇到这样的状况,通常都回去医院就诊,但是如果我们的计算机中毒了呢?是不是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呢? 学生:回答(不是)。 老师:没错!我们的计算机生了“病”——中了毒,我们不能把它送到医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 机病毒吧!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2.新课教学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课本上的一个案例: 教师:在1999年4月26日上午,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小王嚷着“我的机子怎么死机了”。没办法只有重起,却发现显示器屏幕突然变 成了刺眼的蓝底的警告信息,然后又关机了。她非常的着急,因 为电脑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而且有很多事要等着用计算机处理 呢。不一会儿,一些同事的计算机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有的甚 至更严重,这时上网的同事传出了一个坏消息,在一个网站有一 则新闻报道称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瘫痪了,罪魁祸首是 一个新的计算机病毒——CIH病毒。这一次CIH病毒的爆发,使 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是一个计算机病毒发作的例子,大家根据老师说的例子再结合自身对自算计病毒的了解,开动自己的大脑,想想什么 是计算机病毒? 学生:进行回答。 老师:我们把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并能自我复制传播的代码程序都归到计算机病毒的范畴中。 给出定义。即: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 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简单的说:对我们的计算机有破坏的能自我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代码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大 家就刚刚的例子,还有自己的经验,大家先互相之间讨论一下, 等一下我请人起来回答! 学生:讨论。 老师:请人起来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最后给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 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 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 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一、科目:计算机基础 二、课题名称:计算机病毒及防护 三、对象:高中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对象分析: 提到病毒,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各样的病毒。对生物病毒的危害性大家都有所了解,也有些恐慌。而对计算机病毒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了解,可能有些学生也遇到过计算机被病毒侵害了的情况。大家有电脑,那么大家都不希望自已的电脑被病毒袭击。也就会去主动了解怎样使自己的电脑不会中毒。 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常见病毒的症状,并能在因特网上找到解决办法。 4、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网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提高学生防治电脑病毒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

八、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识别方法。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九、教学难点: 1、撑握检测与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十一、教学用具:粉笔、黑板、PPT 十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SARS、禽流感的专题片小片段。 当SARS、禽流感在人间肆虐横行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 这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病毒。 提问:为什么这些生物病毒会引起人们那么大的恐慌呢? 这些病毒会导致人们生病,不容易医治,并且传播速度很快,影响范围很大。 提问:刚才同学们能够列举出常见生物病毒的一些症状。那么你们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你们所了解的计算机病毒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会听到有人说:“我的电脑中毒了,我的东西不见了,怎样办?” 一脸茫然、无赖、害怕的样子。 (二)、讲授新课: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中的、能够自我复制并进行传播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由病毒程序引起的问题,属于软件故障,而不是硬件故障,诸如系统不能正常引导、程序不能正确执行、文件莫明其妙地丢失、打印机不能打印、磁盘不能使用等现象。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教案)

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教案) 计算机安全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引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

得越来越重要。 新课: 一、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般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2)传染性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3)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4)可激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5)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三、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6.1.3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病毒的基本特征; 3)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5)木马的定义; 6)木马与病毒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2)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3)通过讲述木马的相关特征,自主总结木马和病毒的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4)了解木马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5)区别计算机病毒和木马 1.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和木马的防范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区别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案

教学课题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教案背景: 计算机应用已成为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课程,计算机也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我们已走进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最大的优点是共享,最大的隐患是安全,我们如何提计算机的安全等级和预防计算机感染计算机病毒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由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行基本计算机应用操作。 教学方法: 项目实验法、自主学习法,调查问卷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节课,90分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用百度搜索资源及资料,了解当前流行病毒及其特征,要做好那一些预防措施,如感染了这些病毒,采用什么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 用设问导入: 1、计算机网络面临哪威胁? 2、你的计算机上正运行着什么程序?它们都是安全的吗? 3、在没有确认安全的环境,你会放心使用电子支付吗? 从计算机网络面临威胁的问题导入课题,让学生正常认识病毒对安全的危害。 用百度对“病毒危害排行”关键字搜索:金山杀毒安全报告:十大病毒危害排行 计算机病毒知识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 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用百度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关键字搜索:链接:计算机病毒定义 网址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2108779.html,/view/5339.htm#1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 2、破坏性 3、隐蔽性 4、潜伏性 5、可触发性 6、针对性 用百度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关键字搜索:链接:计算机病毒特点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2108779.html,/question/329354566.html 三、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1、按攻击的操作系统区(DOS、Windows、Unix等) 2、按传播媒介(单机、网络) 3、按链接方式(源码型、入侵型、外壳型、操作系统型) 4、按寄衍生方式(文件型、系统引导型、混合型) 5、按破坏后果(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非常危险型) 用百度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关键字搜索:链接: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2108779.html,/b/1732185.html 四、恶意软件(流氓软件) 1、广告软件 2、间谍软件 3、浏览器劫持 4、行为记录软件 5、恶意共享软件 五、常见病毒的模拟演示: 1、CIH 2、网银大盗 3、冲击波 4、I LOVE YOU 5、其他 更多的病毒模拟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2108779.html,/html/company/yans.htm 计算机病毒防范的基本措施 六、小组讨论:您怎样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有何措施? 七、经验之谈:基本措施, 1、一个准备(随时备份你的数据和文档,并养习惯) 2、手段之一(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时更新病毒库),360杀毒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2108779.html, 3、手段之二(安装防火墙) 4、手段之三(安装反恶意软件) 5、手段之四(定时更新系统修补漏洞)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2108779.html, 6、一个意识(慎。诱惑:光盘、邮件、网页、图片、音乐、软件、游戏、QQ 不使用来历不明的文件。

《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6.1.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相关课标: (四)(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 全意识。 (四)(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养成安全的信 息活动习惯。 二、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信息安全》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中的第三小节6.1.3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教材对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做了具体的介绍。通过本节学习,应对计 算机病毒有基本的了解,学会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树立起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初 步树立一个的遵守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为下一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 道德规范》的内容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再开发,通过播放 有趣的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通过合作交 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答完成本节课的评价与反馈环节。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 较深刻的了解,同时学生还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 安全意识淡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 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 三、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 基础,为学生营造较宽松自由的课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 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学习的意识。 四、学习内容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五、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案)

6.1.2《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省编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第二小节中计算机病毒及预防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讲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点,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让他们能够树立起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3)学会运用杀毒软件。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学习病毒的预防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积极态度。 (2)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做到不制造和不传播计算机病毒。 (3)使学生做一个守法、尊重知识产权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如何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教学难点】 掌握如何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熊猫烧香”病毒的视频。(视频简述: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等功能。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截至案发为止,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问题:通过观看这段视频,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说说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给学生一个直接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通过视频总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浙摄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3课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设计

第3课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通过探究尝试,体验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与方法。 3、初步形成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培养正确的版权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以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的相关基础概念为主,六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基本 上还是浅层次的,但六年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比较强,因此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搜 索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理解;由于计算机病毒需要了解的内容比较多,这些内容的文字描述比较专业难懂,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中病毒后计算机可能出现的 一些状况,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杀毒软件查杀 病毒的过程,让学生养成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防治与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病毒初体验 1、师:同学们,老师前几天在邮箱里收到一封名为“礼物”的邮件,打开后发现有一个附件,老师很好奇,就把它下载下来了。今天老师把这个附件发到了你们计算机上,你们可以将它打开来看看,这个“礼物”是什么。不过老师要补充一点,这个邮件是陌生人发送给老师的。 学生打开“礼物.exe"文件。 当学生打开名为“礼物”的文件时,就会出现模拟计算机中病毒后的几种症状,例如蓝屏,抖屏,闪屏,屏幕溶解等。 2、引入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师:同学们,你们打开那个“礼物”后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计算机出现了蓝屏、闪屏、鼠标抖动等。 师:计算机是真的蓝屏了吗?还是程序运行结束就恢复正常了? 生:程序运行结束就恢复正常了。 师:如果没有恢复正常的话,那说明这个程序是? 生:没有恢复正常,就说明这个程序是个病毒。 引出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活动2【活动】探讨计算机病毒 师:刚才那个程序就是模仿计算机中病毒后的一种现象,让你的电脑出现蓝屏,抖屏,闪屏等现象。那么你觉得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学生思考反馈。 师小结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师:计算机病毒千变万化,不同的病毒造成的危害也都不尽相同。 出示任务一:上网去了解一下不同的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并填入Word文档的表格中。 学生搜索操作填写表格,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选取4-5名学生进行展示搜索结果。 活动3【活动】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师:你觉得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谈论反馈。 (预设)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案

6.1.3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课题:计算机病毒与预防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求知欲;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 四、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其预防; 五、教学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见过这个图案? 师:在什么地方见过呢? 生:衣服,计算机中病毒的时候… 师:那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含义吗? 生:骷颅头,病毒 师:那大屏幕上写到我们与这个图案有个约会,我们今天的约会嘉宾是谁呢?大家猜到了吗? 生:病毒 师:没错,今天我们就跟病毒来一次约会。那我们今天的“病毒”不同于以往的生物群体的病毒,我们知道生物群体的病毒能使人或动物生病或死亡,而今天的病毒能使我们的计算机生病,因此称它为“计算机病毒”。那实际生活中你遇到过计算机病毒吗?假如计算机生病了,它会有哪些症状呢?你又是怎么给计算机杀毒的呢?带着这些疑点我们来共同学习今天的内容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的电脑有中过病毒吗?你们是怎么判断它中病毒了呢?电脑中病毒它会出现什么故障呢?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好,请你来回答。 生:电脑出现蓝屏,弹出需要重启的对话框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电脑中病毒会出现一些故障,那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预习下书本,思考这样的四个问题:1.计算机病毒是什么?2.计算机病毒怎么来产生的?3.计算机病毒有何功能?4.计算机病毒又有什么特征? 师:好,时间到。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四个问题。有哪位同学来回答下第一个问题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呢? 师:好,请你来回答一下。 生: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师:很好,看来你认真预习了课本,并且通过课本找到了答案。请坐。 师:第二个问题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呢?好,请同桌来回答。 生: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 师:总结的非常好,请坐。 师:我们继续第三个问题,计算机病毒具有哪些功能? 生:自我复制 师:好,其他同学有不同答案吗?好,请你来说说你的答案。 生: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刚刚两位同学的答案,哪位同学是正确的呢?好第二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那我们第一位同学的答案应该是我们下一个问题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好,谢谢两位同学,请坐。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分析了四个问题,大家应该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有一定的答案了吧?那有哪位同学能来总结一下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呢?好,请这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来给总结一下。 生: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师:总结的非常到位,这位同学不仅很有自信,并且概括能力也非常好。请坐。 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总结我们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那同学们一定要和生物病毒区分开,生物病毒是有机体,计算机病毒它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两者是有区别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