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由数学网提供,欢迎阅读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抽象能力和类比迁移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数与物建立联系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有条理的思考,有序地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0~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1、教师出示图片:点读机是我们学英语的好帮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款,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每个点读机的价格分别是:756元、1237元、2140元、2129)如果让你买,你会买哪个牌子的?为什么?(通过比较)

2、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对点读机的价格进行了比较,生活中还有

许许多多的数需要我们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学生自由选数比较。

(一)、游戏一

1、出示道具及数位,让学生读一读:

指明让学生说一说:各个数位表示的意义,这个是几位数。

师:这是什么?教师指让学生读数位顺序表

师:假如每个数位都有数字,写出来的数字是几位数?

师:四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这个数是就是几千几百几十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答,通过数位顺序表巩固万以内数的组成。】

2师:我们现在分成两个队,一个是甲队,一个是乙队。

师:请前面的两个同学听清老师的要求:眼睛要看同学不准偷看袋子。

3、教师出示课件游戏:抽卡片,比大小。每人准备个袋子,里面有两套0到9的数字卡片。

游戏规则:

(1)每队每次各派一个代表抽签。注:教师选人要快。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四次放在千位上。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赢。

(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师:我们看看游戏规则: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四次放在千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赢。

4、师:你们估计一下哪各队会赢?

学生按要求抽到数字并第一次摆到个位上,教师一定追问:高兴吗?为什么?

当学生抽完第二个数并摆好后,例:9和4各代表什么?

举例并强调:千位相同,看百位;百位相同,看十位;十位相同,看个位;

师:大家都期盼最后一抽为什么?(关键要看几个千)你们希望他们抽到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答,通过抽数字巩固一位数、两位数及三位数的比较。】

6、观察比赛结果,师记录比赛结果。

请把抽到的数字按要求放到相应的数位上,借助比一比,圈一圈的方法,全班进行研究。

学生汇报所发现的规律,教师引导总结:

通过刚才这轮比赛你发现能赢的秘密了吗?

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教师圈画重要的数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游戏,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发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从高位比起】

(二)游戏二、

1、教师出示课件游戏规则:

(1).每队每次各派一个代表抽签。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四次个位上。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赢。

(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2、观察比赛结果,师记录比赛结果。

师:如果第一次就抽到0,按要求要放在千位上,能放在千位上吗?为什么?(是三位数)是0可以要求从抽。如果千位是0,能摆在千位吗?(不能)结果会是哪组赢,为什么?(因为三位数比四位数小) 请把抽到的数字按要求放到相应的数位上,为什么一次就决定输赢?全班进行研究。

师:要不要继续?为什么?

学生汇报所发现的规律,教师引导总结:

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教师圈画重要的数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游戏,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发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高位很重要,要从高位比起】

(三)游戏三、

教师出示课件

1.每队每次各派一个代表抽签。

2.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数位上。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赢。

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教师根据情况问学生抽到大数放哪一位?抽到小数放哪一位?

观察比赛结果,师记录比赛结果。

借助比一比,圈一圈的方法,全班进行研究。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从高位拿掉一个数,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一下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现在谁赢了?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总结: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师:还有谁,能像这样举出个例子?

激起反思,进行小结

学生汇报所发现的规律,教师引导总结:

提问:比较万以内的大小到底怎样比?指明让学生说(数位高一位一位比,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提问:有没有简便方法,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估数)

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游戏,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发现万以内数的大小数位相同,要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课件: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

3823 2958

4569 4642

8758 8769

8756 8759

893 2370

指明让学生说前四个的比较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数位相同,要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指明让学生说出比较:893 2370的理由?

教师提问:三位数最大是几? 四位数最小是几?

引导学生说出:所以三位数大于四位数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丰富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认识,能发现万以内数的大小数位相同,要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4、出示课件:师:我们学过的《浪淘沙》是赞美黄河的,黄河和长江谁最长?

5、出示课件:世界上最长的四大河流,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比较长江是第几大河流,最长的河流是谁?

师:多个数字你是怎样比较的?(利用数位或估数)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丰富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弹性:书52页2题

四、总结评价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数据在世界排第一,排第二,例如:八达岭长城全长6700千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通过玩游戏,告诉我们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善于开动脑筋,学会思考,同样会学到很多的知识。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以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学设计由查字典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新版】

比例的意义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新课讲授】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能力要从小培养,因为这关系到了孩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幼儿期4~5岁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诱发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能力要从小培养,因为这关系到了孩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幼儿期4~5岁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诱发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做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把握这一关键时期。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 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而做出努力。 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也许有人会说数学需要什么创造吗?5加2等于7,还能创造出别的吗?不错,这个结果是等于7,然而5加2等于7的问题情景为幼儿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条件。

面临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不仅要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期特别是4.5"6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还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我国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观形象的演示与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这样做虽然重视幼儿思维形象性,但却忽视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的独特作用,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并不能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增进智慧。 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操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操作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操作学习符合幼儿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的特点,帮助幼儿获得数学的感性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时总会利用或多或少的操作材料,教师要将材料的作用彻底发挥,即能使孩子在材料的辅助下掌握教学活动。如图形分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认识范围内的所有图形,引导孩子主动发现各图形间的差异,注重倾听孩子的分类方法,注意孩子在分类过程中的引发的其他想法。如此甚至可提升分类活动外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因而教师在材料操作

小学数学五年级《旋转》优秀教学设计

第五章图形的运动(三) 第1节—旋转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3--85页。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3.2 教学难点: 能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3 考点分析: 理解旋转的相关含义和概念,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的简单性质,比如风扇的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叶片形状和大小不变.不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要让学生抓住旋转的本质特征,同时使学生经历对旋转图形的欣赏、分析、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如何确定探究旋转的性质的方案是教学难点,这需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点。 4.2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感知旋转现象,类比平移的定义学生不难得出旋转的定义,但对于单摆转动以及球的转动等在三维空间中的转动是否为旋转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同,在“笑脸”活动中,学生在表达关于旋转性质的猜想时语言可能不准确,这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完善,我们希望学生充分利用旋转的知识设计蕴含美感饱含哲理的图案。 4.3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单位、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应该可以理解掌握本节内容。 5 专家建议 图形与变换是新增加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它涉及图形的变化,这就对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和想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应充分运用好课本已提供的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应该选取一些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对图形变换概念的认识和性质的理解。 6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认识图形---绘制图形---欣赏图形---课堂总结 7 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图片

教学设计方案评分标准

教学设计方案评分标准 【课程章节及名称】(1分) 【计划学时】(1分) 【教学设计思路】(10分)说明学习内容和其价值、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意图、欲达到的效果如提高学生的哪方面的能力等。体现现代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内容分析】(10分)包括:教材版本(1分)、整体教学内容分析(5分)、教学重点(2分)、和教学难点(2分) 【学习者分析】(10分)说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特点。【学习目标】(8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阐述,要求明确、具体、规范。 【教学准备】(5分)说明课前准备了哪些教学媒体和资料,需要学生做哪些工作,多媒体课件、教学仪器、设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查找====资源,必要时阐明分组情况。 【板书设计】(5分) 【教学过程】(40分)这部分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若学生在本过程环节阐明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意图等教学设计思路部分的内容或资源及媒体运用部分的内容,可酌情加分。若学生在本部分写明了板书内容,可酌情将板书设计部分的分值划入本部分。 【资源及媒体的应用】(5分)阐述课上所用到的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和支持学生学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教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媒体资源。说明资源利用的原理或理念。 【教学设计后记】(5分) 说明设计此教案在教学上达到哪些效果,学生反应如何,自己对自己这次的设计有什么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自己的评价等内容。 注:若学生没有按照以上格式写,在整个教学设计方案中阐述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等内容,或者板书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环节阐明,可以酌情给分。 A4纸,手写,题头格式如下 班级学号姓名

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基本格式 附件1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附件2为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为目标续写范例; 附件4为学习过程叙写案例。 附件1:惠济区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小学*** 【教材】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年级*册第*单元,第*页 【课程标准】 (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内容分析】 主要包括:本课主要内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及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习重点的确定等。 【学情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教学难点的预设等。 【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目标表述中要包含:行为主体、学习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 【评价设计】 应包括:评价题目及设计意图。评价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 1.主要包括: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2.提倡以问题链(大步问题与小步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 附件2: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导语:《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

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 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准备好了吗?上课。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 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培养幼儿教学中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教学中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它具有通用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载体。“数”的教学不仅要让幼儿了解“数”的意义,更要让幼儿会用“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让幼儿在学习中锻炼逻辑思维,因而在教学中,从幼儿入学起就应该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入手,提出数学语言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幼儿数学语言的方法。 一、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问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你家里一共有几个人?”他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回答不出“一共有3个人”。这说明这时的幼儿还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面抽象出数量特征。 2.从个别到一般 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数的分合时。对于分合式意义的理解是从个别到一般,逐渐达到概括程度的。教师首先让幼儿分各种不同的东西:2只苹果、2个玩具……并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这时幼儿对分合式意义的理解还停留于它所代表的那一件事。当老师问这些式子一样不一样时,大多数幼儿都回答不一样。 3.从不自觉到自觉 例如:小班儿童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不少幼儿能根据感官判断其共同特征并进行归类,但在语言表达上却不一致。显然,幼儿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思维过程的外化。 4.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我们曾观察到一位小班幼儿给图片归类,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他看到有的幼儿在按照颜色特征分类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糟分的”。这时对方也发现两个人分得不同,对他说:“你是乱七八槽分的。”然后,当我们问幼儿“你是按照什么分的?”时,他们都不能回答。由此可见,幼儿意识不到自己归类的根据,更无法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二、正确培养幼儿数学语言的方法 1.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3-18T14:17:16.1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5期作者:邓秀梅 [导读] 在教学当中开展的所有的活动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邓秀梅(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七小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在教学当中开展的所有的活动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本身就是需要进行提前规划和设计的课堂实践活动,想要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做好相应的计划和实际安排,这样的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实现高效的教学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有效性;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164-0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教学设计本身的概念也获得了非常大的转变,教师在对教案进行设计和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课堂教学的开展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的、长远的发展。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能够决定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取舍等方面。只有在课堂教学当中明确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目标设定为“正确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当中深刻理解和掌握速度的真正含义,明确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感知其变化的规律。”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为有效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方式多元化 有效的教学设计转变了传功的学习方式,并且提倡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当中真正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最后达成共识,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对于数学知识概念的认识和掌握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综合化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识特点等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积极努力的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当中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情感、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完长方体特征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要独立的完成,如果实在是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时间为10分钟,之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说一说自己对长方体制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交流和互动,能够促使学生将长方体的特征更加深刻的记载学生的脑海中。 四、知识呈现情境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好数学知识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选择舞蹈队员”的课堂情境,在这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刻感受教师所提出的标准,不能够使用“中位数”、“平均数”进行解决,只有寻找新的方法才能够解决,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更加深刻理解“众数”的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没有教学就没有课堂,所以说教学就是课堂的具体内涵。课堂教学的构成实际上就是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必然趋势,这样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在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重视课堂效果、课堂效率、课堂效益的有效提升。充分利用当前背景下的优势,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设计出符合自己、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教学,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当中学到无限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谭宇凡.如何为学生带来更为优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25):47-48. [2]曹美兰,于文,韩翠萍.面向教学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建构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6):78-80. [3]林雪雪.基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73.

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1.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1. 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二、阶段目标: 三月份: 1.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4.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第一周: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第二周: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第三周: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第四周: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四月份: 1.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1.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3. 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第一周: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第二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三周: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第四周: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五月份: 1. 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2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2. 通过操作“加、减法板”,感知100以内的整10加,整10减。 3. 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的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在表格中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的特征及按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学习有条理地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docx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评估指标 A 级 B 级 等级C 级 评分 1. 教学目的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要求恰思路较清晰,目的较明思路不清晰,目的不明确,及要求当,具体清晰。确,要求较适当。要求不准确。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教学内容紧扣课程标准,并以未能紧扣课程标准,因材2.紧扣课程 标准,明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为依据, 较前者略有不足 施教做得欠缺,重点、难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知识点点不够明确,知识点安排 重点、难点 安排有系统性。较凌乱。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授课内容设计完整,教学环节设计较完整,教学环节安授课内容设计不完整,教3.教学过程安排得当,时间分配合理、科排较得当,时间分配较合学环节安排不得当,时间 学。理、科学。分配不合理。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使用教具恰当,恰当应用现代使用教具较恰当,较恰当尚能恰当使用教具,现代 4.教学手段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能体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化教学手段使用不熟练,启发式、研讨式。学方法较能体现启发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做 研讨式。的不够。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5. 教学内容内容准确完整,充分反映课程内容较准确完整,能参阅内容欠准确,未参阅中外基本内容,参阅中外文资料,中、外文资料,引入新进文资料。 及扩充新进 引入新进展拓宽内容,注重理展拓宽内容。 展内容 论联系实际。 20 分17 分—20 分9 分—16 分8 分≤ 6.作业或按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或思考布置了作业或思考题未布置作业或思考题 思考题题,形式和数量适当。 5 分 5 分 3 分 1 分 7.课后分课后自我总结分析全面、客观、课后总结分析欠全面课后总结分析不全面 析正确。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备课完整,教案要素齐全,教备课要素较完整,教案书备课要素有缺陷,教案书8.教案的案书写文字通顺,格式规范,写文字较通顺,格式有个写文字欠通顺,格式错误规范性标点符号正确,条理清楚。别错误,标点符号有用不较多,标点符号使用有错, 恰之处,条理欠清楚。条理不清楚。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特色( 10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能体现教师的教 分)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总评分等级:得分评语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数与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 (1)课件展示一年级到六年级学过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揭示课题】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

1、出示问题情境 电子白板出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形图和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说出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行或每列各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等号右边的括号里的数,是几的平方】 3、想象一下,下一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单。 预设:1=1×1=(1)2 1+3=2×2=(2)2 1+3+5=3×3=(3)2 1+3+5+7=4×4=(4)2 ;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5、汇报交流结果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7”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凑巧是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6、思考: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第n幅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详尽的例子找到数与形之间蕴藏着的大凡的规律】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标准

在课堂中教学评价的方案 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向前推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提出教学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提出过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内容 1.学生话语 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 2. 学生行动 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我们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 3. 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 4.临场机智 课堂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也是教师的评价内容。 二、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 (2)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面对一个群体的众多学生,我们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由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均有某种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具体进行某些个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评价 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学生自评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2)小组互评 小组内部的合作评价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太善于进行合作评价的,但是,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评价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每节课上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活动,自主实施小组评价任务,自主积累过程评价信息和实证材料,而所有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师的有计划的行为中进行训练。 3. 家长评价 在教师与学生分别作为评价主体的基础之上,我们要逐渐引入家长评价。在很多地区的学校已引入了家长评价。如学生在家里做完作业,家长给予必要的评语;学生在校的一些课业成果拿回家里做展示 --

浅谈编制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浅谈编制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浅谈编制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特点定位教学目标,始终体现每一个教学的子目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恰如其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搭建高效的学生质疑的平台,挖掘教材内容中质疑契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挖掘教材,超越自我使教学效果实现高效。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教学设计;巧妙处理 我们知道,每节课教学设计的编制是否合理,关系到这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对每一节课就相当于一场战争的作战地图,决定着每一节课的成败。因此,编制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要吃透教材,既要尊重教材的思路与意图,又要挖掘和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合理巧妙地处理。《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以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课程设计。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理念转变。要及时地做好这一转变,笔者认

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根据学生特点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的目的性,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教学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始终体现每一个教学的子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过分强调知识性掌握这种目标的实现,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很少顾及,结果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走进了迷茫的怪圈,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没有了生命,学生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表现为高分低能,更谈不上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恰如其分 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环境建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来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要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要注重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

浅谈在幼儿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精品文档

浅谈在幼儿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幼儿学数学从年龄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时中班和大班,第二阶段是学前班。 下面我从中、大班的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谈一谈: 一、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观形象的演示与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这样做虽然重视幼儿思维形象性,但却忽视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的独特作用,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并不能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增进智慧。 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操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操作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教师在材料操作时不能将操作定死,要为孩子的理解服务;操作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

二、数学教学中孩子的联系方法 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熟悉1~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实,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纵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爱好。 三、学前班是幼儿从具体的学习数学过渡到抽象的学习数学的关键期 下面谈谈怎样做好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工作: 1.要认真做好教研备课工作,教师要有能力掌控整个数学教育过程 要熟悉学前班的数学教学和教材要求,教师要在平时多积累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在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中,更好的引导孩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数学,使孩子少走弯路。 2.打好幼儿数学基础教育工作,为顺利入学做准备 (1)直观的看图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过渡,掌握分类方法,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思的培养幼儿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赤水二小——胡小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比和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1、什么叫做比? 2、说出下面比的各部分名称。 3 : 4 3、什么叫做比值? 4、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 6 ∶10 二、课中议学 1、感知相等的比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根据这些比的比值,能不能将这4个比分分类?(感知比值相等) 师:你真会比较,谁的分法和他一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两个比相等的知识。 2、结合国旗情境概括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1 2 3 4 234535 ∶

师:同桌交流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交流,指名回答)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数据]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国旗吗?(课件出示不规则国旗)引导学生发现国旗长和宽有规律。引导学生试算操场和教室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2)概括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①引导学生写出比例:2.4︰1.6=60︰40 ②概括比的意义。 ③师板书课题及比例的意义,学生齐读。.[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师:谁来说说看组成比例必须要符合哪些条件? 3、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判断另外几面国旗的长和宽成不成比例。 4、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 同学们,以前学了比,现在又学比例,那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师小结:今天,我们同学学习得特别认真,看看你们掌握得如何? 三、巩固提升 3、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比值一定是()的. 四、课堂反思,总结延伸 1、师:今天我们同学可厉害了,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这都该归功于谁? 2、什么叫做比例呢? 五、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60︰40 或=

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

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 数学的意义: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由于这种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标志着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幼儿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也就是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实施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策略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教学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正规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就幼儿园正规数学活动而言,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一个有效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该是:目标的行为主题必须是幼儿而不是教师,也就是说目标的确立必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该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目标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必须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